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范文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篇一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

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

总体的特点有:1、新课导入各有干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

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

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

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

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

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像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

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

初中化学课评课记录篇一

初中化学课评课记录篇一

初中化学课评课记录篇一
评课目标
本次评课的目标是对初中化学课程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评课内容
评课内容按照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1.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充分,课堂教具和实验器材齐备。

-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清晰的思路。

- 教师提前做好了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准备工作。

2. 教学过程
-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和
小组合作等。

- 教师语言表达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

- 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3. 教学效果
- 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有了基本的掌握。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 学生表现出了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增加实验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引入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评课,我们对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化学课程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研究体验。

初中化学教研记录评课(3篇)

初中化学教研记录评课(3篇)

第1篇一、评课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初中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通过评课、研讨等形式,对化学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记录。

二、评课内容本次教研活动共评课3节,涉及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化学课程。

以下是3节课的评课内容:1. 八年级上册《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优点①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课堂氛围活跃,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学生参与度高。

③教学设计合理,知识点讲解清晰,难点突破有效。

(2)不足①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部分环节略显拖沓。

②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2. 九年级上册《化学与生活》(1)优点①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②教学手段多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保的关系。

(2)不足①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

②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3. 七年级下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优点①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②教学设计新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不足①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教师应加强指导。

②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个别环节讲解不够详细。

三、评课总结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3. 教学设计要合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难点的突破,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三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三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三篇】【篇1】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基本定律之一,是初中学生在化学科学习中第一次接触严密规范的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教材编写内容也是学生在化学科首次学习定量实验方法,本课的学习对后续化学原理和定量研究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本人对彭老师执教本课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

二、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认真挖掘、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2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质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最新整理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教学内容

最新整理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化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化学听课笔记1:今日在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造。

老师详细解释了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我深感化学的奥秘无穷,每一个微小的粒子都承载着巨大的能量。

我还明白了为什么钠原子呈现黄色,而氯原子呈现绿色。

这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计划深入研读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这一领域。

化学听课笔记2: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探讨了酸碱反应的原理。

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酸碱滴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酸碱指示剂在反应中的变化。

我开始理解酸碱反应不仅是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

课后,我决定进行更多的实验,以增强我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提供了两篇化学听课笔记作为示例,如您想要更多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化学听课笔记3:今天,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解释了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度。

通过这个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铁会生锈,而铜则不会。

此外,我也明白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

这一课让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

化学听课笔记4:今天,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类型。

在课堂上,老师解释了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性。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我理解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

这让我对化学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听课笔记5: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探讨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从碳原子的独特性质到复杂的有机分子,我都感到非常新奇。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烷烃的多样性,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有机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化学听课笔记6:在今天的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老师详细讲解了溶解度、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渗透压等概念。

化学教研活动听评课记录(3篇)

化学教研活动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X月X日开展了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听评课活动,共有三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分别是: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

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三个课题。

2. 评课在听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进行了评课活动。

每位教师都对三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是否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学方法:教师是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过程: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5)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课堂纪律是否良好。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三位教师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丰富:教师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有序: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2. 不足(1)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2)个别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存在纪律问题。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2. 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3.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4. 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年级:九年级。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5分钟)老师一上来就拿着个小瓶子,神秘兮兮地问同学们:“猜猜这里面是什么?”这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有说水的,有说酒精的,还有个调皮鬼说“老师,是魔法药水吧”,把大家都逗笑了。

然后老师卖了个小关子,轻轻晃了晃瓶子,说:“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神奇物质的化学性质。

”这导入啊,就像给大家打开了一个神秘宝盒的锁,都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到底是啥了。

# (二)知识讲解(20分钟)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超级简单又特别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就像一个小太阳系似的,中间是原子核,周围是电子在绕着转。

然后老师说:“同学们啊,这个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家庭,原子核是家长,电子就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轨道,规规矩矩地在那跑呢。

”这么一说,原本抽象的原子结构瞬间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老师还举了好多例子,像氢原子啊,氧原子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把它们的结构写得清清楚楚的。

不过呢,在讲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时候,感觉老师说得有点快了。

我旁边有个同学就小声嘀咕:“这咋就组合在一起了呢?”看来这个地方有些同学可能没太跟上。

知识点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老师为了让大家区分这两个变化,做了两个超有趣的小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老师一边加热一边说:“看啊,水这个家伙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温度一高,它就变成气体飞走了,但它本质还是水,这就是物理变化。

”然后第二个实验是在镁条上点火,“嘶”的一下,镁条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白光。

老师赶紧说:“这镁条可不得了,现在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氧化镁这个新东西啦。

”这两个实验对比着看,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但是在解释为什么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时候,老师只是简单说了生成了新物质,要是能再详细说说从原子分子层面的变化就更好了。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

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

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九下化学听课记录及评价》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最近听的一堂超级有趣的九下化学课!一上课呀,老师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拿着各种实验器具走进了教室。

他先在讲台上摆好了五颜六色的试剂瓶,那场面,就好像是要开一场盛大的魔法派对!老师开始讲了,“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这声音,充满了激情,听得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心里想着:这堂课肯定超级棒!他先给我们讲了酸碱中和反应,一边讲一边做实验。

看着那试剂在试管里变化着颜色,从无色变成了粉色,再变成紫色,哇塞!我忍不住在心里大喊:这难道不是魔法吗?我旁边的同桌也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小声跟我说:“这也太神奇了吧!”然后老师又讲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他举了个例子,说:“这金属的活动性啊,就好比同学们跑步比赛,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

”这个比喻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我心想:老师真厉害,能把这么难的知识讲得这么简单!在课堂上,老师还不停地提问。

有个同学回答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没关系,再想想,化学的世界里可没有那么容易被难倒哟!”那个同学也不气馁,继续思考,最后终于回答对了,大家都给他鼓掌。

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组的小伙伴们可积极啦!“你说这个反应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大家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耳赤,但是都特别开心,因为我们都在努力地探索着化学的奥秘。

这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化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

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同学们也都积极参与。

我觉得呀,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真正的好课!它让我不再觉得化学是枯燥的公式和无聊的实验,而是充满了惊喜和乐趣的神奇世界。

难道你们不这么认为吗?我相信,只要一直这样学下去,我们都能成为化学小达人!。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3篇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3篇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3篇初中化学听课记录1目标本次化学课我将研究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老师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我了解到,早在19世纪,德国化学家门德莱夫将元素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而后门德莱夫的周期表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组成。

我在课堂上了解到,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每个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其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的,并且遵循周期性规律。

老师详细解释了元素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规律,以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

实践在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些活动,让我们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我发现,同一列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而对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半径和电子亲和力等性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总结通过这次化学课程,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我会继续努力研究化学知识,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2目标本次化学课我将研究有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知识,了解离子的形成规律和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内容1. 离子的形成- 我们了解到,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会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来形成离子。

通过观察元素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我们可以预测离子的形成情况。

2. 阳离子和阴离子- 我们研究了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正离子,而阴离子则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负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会通过电荷的吸引力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3.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我们研究了如何给离子化合物命名。

一般来说,离子化合物的名字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组成。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课程名称:化学
授课教师:XXX老师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教学内容概述:
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二、教学过程记录:
1. 老师首先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了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 接着,老师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演示,展示了铁与硫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3. 老师与学生讨论了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铁与硫反应产生的是硫化铁。

4. 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演示,展示了铁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实验
结果。

5.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指导他们总结铁与不同物质反应的规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6. 最后,老师布置了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实验的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

三、教学反思:
1. 老师的实验演示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方式得当,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

3. 对于某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老师可以在课后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
化学实验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以上为听课记录,仅供参考。

)。

初中理化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初中理化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会议时间及地点会议时间:2021年9月30日会议地点:学校理化实验室二、会议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提高初中理化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参会人员参会人员包括:初中理化教研组全体教师、学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

四、听课教师及课题听课教师:张老师课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五、听课记录1. 教学目标张老师在本节课中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3)实验探究: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3.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理论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4)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5.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评课意见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2. 改进建议(1)在实验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次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观察、分析实验结果;(2)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3)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与理化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2篇)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2篇)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

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

总体的特点有: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

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

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

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

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

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____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____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4.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____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范文(2篇)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范文(2篇)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范文通过近一阶段听课,深刻感受到授课中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

几位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

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教师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积极渗透物理学思想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得以升华。

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探究活动,提倡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课题。

在教学中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思想教育方面,所有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教师。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初中化学下册听课记录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

初中化学下册听课记录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

初中化学下册听课记录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
下面是初中化学下册听课记录的一部分:
日期:2022年5月2日
时间:上午8:00-9:00
地点:教室1
主题: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解内容:
1. 酸和碱的定义:酸指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指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产生的盐和水的形成,是一个热反应,释放一定的热量。

3.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水。

学生互动参与情况:
1. 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酸碱的定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生提出问题:如果酸和碱的摩尔比不是1:1,中和反应会不会发生?
老师解答学生问题:
1. 老师解释了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可以不是1:1,但最终产生的盐和水的摩尔比是相等的。

2. 老师还解释了酸和碱的浓度对中和反应的影响:酸和碱的浓度越高,中和反应的速率越快。

课堂评议:
1. 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学生易于理解。

2. 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提问问题并与老师互动。

3. 老师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听课与评议:
本节化学课是一节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课程。

老师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定义、中和反应的特点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表达方式。

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提问问题,并能够与老师互动,表现良好。

老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中学化学教学听课评课范文1

中学化学教学听课评课范文1

评董老师《化学反应限度》一课各位同仁下午好!刚才大家一起观摩了董老师开设的《化学反应限度》的一堂研究课,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要求1.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发挥的重大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本课程模块,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方向、限度和速率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等方面,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对本节课的观察与思考1.董新伟老师的教学素养语言简洁、幽默,富有哲理,能及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反馈,适时引导和点拨,及时把握和运用好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

既有规范的演示实验,也有自己的创新改进实验;既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日积月累,又有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个性化研究,动手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信息化素养高。

2.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理、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主动建构可逆反应、化学反应及其限度的知识,而学生的学习基于实验、证据、推理的思维方法,运用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相关原理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任务的设计清晰明了对于本节课学习任务,董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总体思考和编排后,设计了以化学反应的限度学习记录单的形式,形成了“印象化学反应,认识可逆反应”、“印象可逆反应,认识反应限度”、“印象反应限度,认识化学平衡”三个清晰的、核心的、具有逻辑性的学习任务为课堂学习的结构,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了全面清晰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

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问题: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气泡从瓶口溢出,证明已满);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请同学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按照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学生讨论:
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何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优劣?
归纳总结:
1、分解反应概念
2、特点:一变多(AB→A+B)
学生课堂练习:幻灯片
教师:工业上用氧气的特点是量大,工业上制取氧气也和我们实验室制取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

2、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是。

在的问题是
作业布置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