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肛肠科诊疗规范标准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痔(混合痔)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④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肛门疾病诊疗规范范文
第五节肛门疾病痔【病史采集】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轻者多为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
便血常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2.痔核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
轻者只在排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稍加腹压即脱出肛门外。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
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栓塞而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核脱垂、结缔组织外痔等,肛周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患者极为难受。
【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和外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
对有脱垂者,在蹲位排便后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其部位的真实情况。
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时更有意义。
2.直肠指检:指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要除外直肠癌和息肉。
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和肿抉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及部位。
【辅助检查】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全身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及肛管直肠检查可明确痔的诊断。
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由粘膜覆盖,由内痔静脉丛形成。
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和右后三处。
常有便血和脱垂史。
内痔分四期。
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
无痔块脱出肛门外。
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
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中等。
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回纳。
第三期:排便时痔核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
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回纳。
出血少。
第四期:痔块长期在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
肛肠科诊疗规范
泸西县中医院肛肠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混合痔的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便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早期常见的症状。
轻者多为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
便血常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2.痔核脱垂: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
轻者只在排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稍加腹压即脱出肛门外。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
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栓塞而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感染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晚期内痔、痔核脱垂、结缔组织外痔等,肛周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患者极为难受。
【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和外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
对有脱垂者,在蹲位排便后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其部位的真实情况。
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时更有意义。
2.直肠指检:指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要除外直肠癌和息肉。
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
3.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和肿抉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及部位。
【辅助检查】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全身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及肛管直肠检查可明确痔的诊断。
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类: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由粘膜覆盖,由内痔静脉丛形成。
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和右后三处。
常有便血和脱垂史。
内痔分四期。
第一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血现象,出血较多。
无痔块脱出肛门外。
肛门镜检查,在齿线上见直肠柱扩大,呈结节状突起。
第二期:排便时间歇性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中等。
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自行回纳。
第三期:排便时痔核脱出,或在劳累后、步行过久、咳嗽时脱出。
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托入,或卧床休息后方可回纳。
肛肠科肛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裂肛裂是肛管部因肠燥血热便秘或肛道有慢性炎症等引起纵形创伤,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常见病的4.52%。
患者常在大便时出现肛门剧痛、出血、便秘等症。
【诊断】1大便时肛门有刀割样疼痛,便后常有小量鲜血流出,病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2 .检查时,常在肛管后中线上发现裂创:新鲜创面浅而细,鲜红色;陈旧性肛裂,创面较大较深,边缘发硬,多伴发外痔,创面呈暗红色。
3 .诊断标准I。
肛裂:创面边缘整齐、新鲜。
II。
肛裂:创面较大,边缘增厚变硬欠整齐,有形成外痔的增生组织。
IΠ°肛裂:创面较深较大,创缘组织增厚潜行,伴发“哨兵痔”或乳头肥大。
【治疗】一、对症治疗肛裂主要是由便秘引起,因此通导大便是肛裂对症治疗的重要方法。
这里仅例举通导大便的几个方药:黄连上清丸5g,每日2次;麻仁丸5g,每日2次;五仁汤加味内服,处方:郁李仁IOg,甜杏仁10g,火麻仁10g,桃仁10g,炒枣仁10g,枳实10g,生川军5g,水煎服。
秘结时间较长,积粪较多,可用盐水灌肠、开塞露注入肛内、挖除积粪等方法处理。
局部以清创、消炎、止血、生肌药外敷,用黄连膏20g或黄苓膏20g、生肌散5g,混和外涂,或马应龙痔疮膏、洗必泰等也有一定效果。
二、切除、扩肛手术适应证:ΠI°肛裂,∏°肛裂后期,肛门有狭窄,外痔已形成,对症治疗未能治愈时,均宜手术治疗。
禁忌证:与痔疮结扎疗法同。
术前准备与痔疮切除结扎术同。
局部或舐管麻醉。
手术可分两种形式:①病灶部切除,括约肌部分切开,使肛管扩大;②在肛门左侧截石位5点处,切断部分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纤维,使肛管扩大3~4个指头,切口处用1号线缝合1~3针。
对肛裂病灶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可切除部分纤维性变的组织和外痔。
术后处理与痔疮切除术同。
肛肠外科
肛肠外科规范说明:本规范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184.102)。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1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规范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规范。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规范(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患者。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血常规、悄常规、便常规+潜血。
(2)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电子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等。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肠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痔疮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瘦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肛门瘙痒症痔疮痔疮的发病率很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由腹泻、便秘、久坐久立、负重远行、嗜食辛辣曲酒等诱发本病。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
【诊断】详细追查病史,局部均需指诊和肛门镜窥诊。
各类痔疮的诊断标准如下:1.内痔分为3期I期内痔:排便时常有出血、滴血或射血。
肛镜检查,齿线缘黏膜或肛肠柱隆起充血,病人除发现出血外,常无疼痛、脱出等自觉症状。
11期内痔:大便时内痔脱出,便后能自行回位,并有间断性的便血,肛门镜检查,可见内痔如球状突出。
In期内痔:大便时内痔容易脱出,不能自行回位,必须手托或卧位休息以后,才能回纳肛内,严重的三期内痔,病人在步行、体力劳动时,都会自行脱出。
2.外痔分为4种(1)炎性外痔:肛门齿线以外的皮肤部分,有大小不等的外痔赘生,常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2)血栓性外痔:肛周有淡蓝色的血肿形成,伴有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因而疼痛比较严重。
都有肛周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瘀血凝结而成。
(3)结缔组织性外痔:肛周有皮赘样大小不同隆起的组织,有炎症时发痒或疼痛,妇女患者最多。
(4)静脉扩张性外痔:肛门边缘有团状的静脉丛胀大,大便以后,久蹲或劳累以后,静脉丛的胀大更为明显,严重者也会发炎疼痛。
3.混合痔内痔和外痔,在肛门齿状线上下方同一位置上发生,联成一体,括约肌间沟消失,称为混合痔。
混合痔外痔部分,以结缔组织性、静脉曲张性为多。
【治疗】痔疮的治疗,由于专科的普及和学术的发展,已有了很大变化,除了中国的传统医疗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外,在物理疗法方面,又引进了激光、微波、热疗机、液氮冷冻、冷针、磁疗等现代技术。
这些新方法,都有控制痔疮临床症状和灼除病灶的作用,但也有引起邻近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性反应和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
本章将扼要介绍中医传统医疗的主要内容。
一、结扎疗法适应证:II、In期内痔。
禁忌证:肛门部有其他急性感染、急慢性肠炎、严重的心血管和其他全身合并病、妇女妊娠期等。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一、痔的手术一、内痔注射疗法(一)【适应证】Ⅰ度、Ⅱ度、Ⅲ度内痔。
(二)【禁忌证】1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病人慎用。
2合并肛裂、肛瘘、肛窦炎、结直肠炎及内痔有溃疡和炎症者。
3妊娠期妇女。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体位及注射前检查:可采用截石位、折刀位或侧卧位。
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采用局麻使括约肌松弛利于显露内痔和操作。
肛管及直肠腔消毒后置入肛门镜明确痔的位置。
2向上向下推移肛门镜,使内痔突入镜内。
消毒后将针刺入内痔黏膜下层。
3抽吸无回血后注入少量药液,确认药液注入黏膜下层后根据所使用的药物及剂量再继续注射。
4注射完毕后,将针抽出。
一般每次注射1~3个内痔。
(四)【注意事项】1注射药液避免在同一平面,防止治疗后形成环状狭窄。
2注射药液分布要均匀,集中一个部位易引起硬节和坏死。
3注射深浅要适当,过深进入肌层或过浅注入黏膜层,都易引起坏死。
4注射药量避免过大,过大易引起硬节、坏死、大出血等并发症。
二、开放式痔切除术(一)【适应证】Ⅱ度、Ⅲ度、Ⅳ度内痔、混合痔。
(二)【禁忌证】1有严重心、肝、肾疾患及血友病病人慎用。
2合并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结直肠炎者慎行该手术。
3妊娠妇女。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术日晨洗肠1~2次;采用骶麻、鞍麻、低位硬膜外麻醉者术日晨禁食水。
2麻醉:可用局部浸润麻醉、骶麻、鞍麻或低位硬膜外麻醉。
3体位:可采用左侧卧位、截石位或折刀位。
4显露内痔:可采用肛管扩张法、纱布牵出法或内痔钳夹法充分显露内痔。
5血管钳夹住内痔并牵拉至肛门外,显露脱出内痔上部直肠黏膜,由肛周皮肤向上到肛管内切开一25~3cm的V形切口。
6用组织剪刀将外痔和脱垂的内痔组织由其下方的外括约肌皮下部和内括约肌表面分离,向上达内痔的根部。
7可吸收缝线将痔蒂贯穿缝扎,切除痔组织,注意要保留05~1cm痔蒂残端。
其他部位的痔以同法切除,检查无出血后将各结扎的痔蒂推至肛管内。
(四)【注意事项】1手术时务必保留无病变或病变不严重的肛垫组织。
最新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1、痔2、肛裂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肛瘘5、直肠脱垂6、直肠息肉7、肛管、直肠损伤8、先天性巨结肠9、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10、结肠癌11、直肠癌12、克罗恩病13、溃疡性结肠炎痔【概述】痔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或)异常移位。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伴发排便困难,可发生血栓、绞窄、嵌顿。
内痔的分度:1.工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3.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4.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
外痔是直肠下静脉属支在齿状线远侧表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外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相互融合。
混合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临床表现】1.便血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
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出血自行停止。
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
反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Ⅱ、Ⅲ、Ⅳ度内痔可脱出肛门外。
3.疼痛或不适是外痔和混合痔的常见症状,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
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成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由于内痔脱出及括约肌功能减退,黏液溢出至肛门刺激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甚至肛门周围皮肤湿疹。
【诊断要点】1.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湿疹,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赘皮。
2.蹲位检对有内痔脱出的病人,应在排便后立即观察脱出的内痔,并记录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肛肠科疾病诊疗管理制度
肛肠科疾病诊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系统目的本规章制度的订立,是为了规范肛肠科疾病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肛肠科疾病诊疗工作。
第三条目标任务本规章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肛肠科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条原则本规章制度订立遵从以下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权益和利益;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证医疗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4.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5.加强内部协作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肛肠科疾病诊疗第五条医疗服务范围本医院肛肠科重要供应以下服务:1.肛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直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肛肠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6.肛肠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7.肛门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六条诊疗流程1.就诊登记:患者到医院后,应前往挂号处办理登记手续,供应相关个人信息;2.专科检查:依据患者病情,医生布置相应的检查,如肛门指诊、肛肠镜检查、生物电图等;3.诊断推断:医生依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如痔疮、肛裂、结肠炎等;4.订立治疗方案:医生依据诊断结果,订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内容和注意事项;5.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应向其说明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护理等事项,并征得患者同意;6.术后随访:对于手术患者,医生应进行术后随访,依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7.其他治疗措施: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中医治疗等;8.病历记录:医生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妥当保管病历资料;9.患者教育:医生应向患者供应相应的健康教育,包含疾病防备、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引导。
第七条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订立合理的医疗服务时间布置,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效率;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4.定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5.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与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6.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沟通,提高医疗工作的整体效果;7.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肛肠科常见病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
(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
(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可分为四期。
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
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
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
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
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伤肠络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增补)目录第一节痔的手术一、痔注射疗法(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开放式痔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三、闭合式痔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四、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PPH)(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五、闭合式痔切除术(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第二节肛瘘一、肛瘘挂线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肛瘘切开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三、蹄铁型肛瘘切开+挂线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第三节肛裂一、肛裂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括约肌切断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第四节肛管及直肠脱垂一、直肠脱垂注射疗法(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Ripstein直肠固定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三、直肠前壁折叠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四、经会阴部脱垂肠管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五、肛门环缩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六、STARR手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第五节直肠息肉一、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二、经骶尾局部切除术(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第六节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一切除一期缝合(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二切除部分缝合(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三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第一节痔的手术一、痔注射疗法(一)【适应证】Ⅰ度、Ⅱ度、Ⅲ度痔。
肛肠科诊疗规范——痔(混合痔)、肛痈、肛裂
痔(混合痔)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肛肠病门诊智慧医疗诊疗规范-2024标准
肛肠病门诊智慧医疗诊疗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范了肛肠门诊患者智慧医疗的目的、诊前肛肠疾病互联网科普宣教的基本要求、诊中对互联网渠道门诊患者线下诊疗的基本原则、诊后互联网肛肠门诊患者随诊和监测的相关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对肛肠门诊患者的线上沟通、线下就医的智慧诊疗行为。
2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事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凡事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本)适合本标准。
GB/T 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 20001.5-2017 标准编写规则 第5部分:规范标准;ZYYXH/T 322~341-2012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T001.1-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WS/T 500.9-2016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06.05.039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DOI: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2.03.014 《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修订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3 术语和定义3.1肛肠病Anorectal Disease肛肠疾病,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秆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诊是医院接诊病人的场所。
病人到医院之后首先在门诊由医护人员进行接诊,经过一整套的诊断手段,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并且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指导。
3.3 智慧医疗 Smart Medical C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
肛肠科中医诊疗常规
第八章肛肠科第一节便秘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托泻药且用量慢慢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消退。
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病症: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病症发作。
(5)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散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病症较轻,不阻碍生活,经一样处置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病症持续,患者异样痛楚,严峻阻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医治无效。
(二)证候诊断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那么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巨,长期依托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二、医治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胃积热证治法:清热通腑,行气润肠。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
枳实、当归尾、桃仁、火麻仁、杏仁、瓜蒌仁、栀子、黄连、黄芩、黄柏等。
中成药: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等。
2.肝脾不调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健脾。
推荐方药: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
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肛肠科治疗操作要求规范增补
肛肠科治疗操作规范(增补)目录第一节痔的手术一、内痔注射疗法(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开放式痔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三、闭合式痔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四、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PPH)(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五、闭合式痔切除术(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第二节肛瘘一、肛瘘挂线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肛瘘切开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三、蹄铁型肛瘘切开+挂线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第三节肛裂一、肛裂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内括约肌切断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第四节肛管及直肠脱垂一、直肠脱垂注射疗法(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二、Ripstein直肠固定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三、直肠前壁折叠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四、经会阴部脱垂肠管切除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五、肛门环缩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六、STARR手术(一)适应症(二)禁忌症(三)操作方法及程序(四)注意事项第五节直肠息肉一、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二、经骶尾局部切除术(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第六节藏毛窦等骶尾部窦道一切除一期缝合(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二切除部分缝合(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三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一)适应症(二)操作方法及程序(三)注意事项第一节痔的手术一、内痔注射疗法(一)【适应证】Ⅰ度、Ⅱ度、Ⅲ度内痔。
精选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规范优质标准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肛肠科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疗依照、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合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课亦可参照使用。
2内痔的诊疗依照、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 里痔 " 。
2.1诊疗依照2.1.1 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常见于一期内痔。
2.1.2 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常见于二期内痔。
排便或增添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可以自行复位,需歇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强烈痛苦,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常见于三期内痔。
2.2证候分类2.2.1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发射状出血,赤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2 湿热下注:便赤色鲜,量许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3 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缩短,坠胀痛苦。
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显然。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2.4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赤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2.3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逝,痔核消逝或所有萎缩。
好转:症状改良,痔核减小或萎缩不全。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3外痔的诊疗依照、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
3.1诊疗依照肛缘皮肤伤害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痛苦显然。
常见于炎性外痔。
3.1.2 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痛苦强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显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肠科痔【定义】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诊断】1 西医诊断标准1.1 症状1.1.1 便血痔的主要症状,血色鲜红,便秘、粪便干燥、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主要诱因。
1.1.2 脱出是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
1.1.3 肛门坠胀初、中、晚期痔均可不同程度出现。
1.1.4 疼痛单纯痔无疼痛,如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
1.1.5 粘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1.2 体征及检查1.2.1 视诊脱出痔可见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
1.2.2 指诊二期痔晚期或三期痔指诊时痔区有黏膜增厚感。
1.2.3 肛门镜齿线上方痔区有黏膜隆起,大小不等,黏膜色鲜红或紫红,表面纤维化者色略灰白,或有黏膜增厚,有上皮样改变,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1.3 诊断依据1.3.1 分期1.3.1.1 一期:排便时带血,无脱出,齿线上黏膜呈结节样隆起。
1.3.1.2 二期:排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痔脱出,可自行回纳。
1.3.1.3 三期: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可发生痔脱出,并需用手托方能回纳肛。
1.3.1.4 四期:痔脱出嵌顿,甚至水肿伴血栓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2.1 湿热下注型: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气滞血淤型:肛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3 脾虚气陷型:肛门坠胀,肛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废,纳少便塘,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治疗】1 非手术治疗1.1 辨证论治湿热下注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方剂:五神汤加减。
气滞血淤治法:活血化淤。
方剂:活血散瘀汤加减。
脾虚气陷治法:健脾温中,固脱止血。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1.2 外治法1.2.1 塞药法:消肿、止痛、止血。
1.2.1 .1 栓剂肛泰痔疮栓、熊胆痔疮栓、太宁等。
1.2.1 .2 膏剂肛泰软膏、肤痔清软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1.2.2 熏洗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要药物:痔瘘洗剂(院制剂)1.2.3 敷药法: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消痔散、化痔膏、芙蓉膏(院制剂)等。
2 手术治疗2.1 手术指征各期痔,尤以二、三、四期、纤维型痔及痔嵌顿为适宜。
2.2 术式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术(痔结扎术悬吊、外痔整形缝合)、外剥扎术。
2 .3 术中注意事项严格止血,防止术后出血;处理有症状的痔核(出血、脱出等),无症状的可缓处理;防止肛门狭窄。
3 其他疗法3.1 注射疗法、套扎法。
3.2 PPH(吻合器痔环切术)3.3 高频电刀、激光、电离子疗法。
【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肛裂【定义】肛裂是指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缺血性溃疡。
绝大多数发生在后正中,少数在前正中,其病因与局部损伤、大便干燥、暴力排便、炎症因素、机械性损伤、括约肌痉挛、先天性肛门狭窄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诊断】1 西医诊断标准1.1 症状1.1.1 便秘多为直肠型便秘。
1.1.2 疼痛具有典型周期性改变。
其特点为排便时裂伤受刺激,立刻感到疼痛,排便完毕,有短暂的疼痛缓解期,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可持续疼痛数小时至十余小时。
1.1.3出血肛管撕裂伤引起,血色鲜红。
1.1.4 瘙痒感染或形成皮下隐瘘时,分泌物增多,刺激肛门皮肤引起瘙痒。
1.2 西医诊断依据1.2.1 新鲜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1.2.2 旧肛裂创缘不规则、增厚,溃疡基底部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临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2 中医辨证标准2.1 风热肠燥型:大使秘结,二三日一行,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2 湿热蕴结型:大便秘结或不爽,便后肛门呈周期性疼痛,时带鲜血,肛门坠胀,裂口溃疡呈梭形,伴有潜行瘘道。
舌苔黄腻,脉数。
2.3 血虚肠燥型:大便燥结,便后肛门绵绵作痛,出血量少色淡,面色萎黄,裂口灰白,边缘不整齐,肛门前后有哨兵痔及肥大肛乳头。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4 气滞血瘀型:肛门刺痛,便时尤甚,裂口紫暗,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1 非手术治疗1.1 辨证论治风热肠燥治法:凉血润燥,止血止痛。
方剂:凉血地黄汤加减。
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化湿通便。
方剂:疏黄连汤加减。
血虚肠燥治法: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方剂:润肠丸。
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润肠通便。
方药:六磨汤加减。
1.2 外治法1.2.1 坐浴。
1.2.2 敷药法:生肌玉红膏,旧性肛裂可用九一丹去腐生新。
1.2.3 熏洗法。
1.3 西医治疗以润肠通便为总则,定时排便,局部封闭止痛。
2 手术治疗2.1 适应证各期肛裂临床症状明显者2.2 手术方式2.2.1 侧切法适用于单纯性肛裂。
2.2.2 正切法适用于旧性肛裂伴裂痔、肛乳头肥大、肛隐窝炎、粘膜下瘘、肛门括约肌痉挛等。
2.2.3 纵切横缝法适用于肛裂伴有肛门狭窄【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裂口愈合。
好转:症状改善,裂口或创面缩小。
未愈:症状无改善,裂口无变化。
肛窦炎【定义】肛窦炎是指发生在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又称肛隐窝炎。
由于炎症的慢性刺激常伴有肛乳头炎及肛乳头增生肥大。
【诊断】1 西医诊断标准1.1 主要症状1.1.1 疼痛为撕裂样疼痛或烧灼样疼痛与排便关系密切。
1.1.2 排便不尽感。
1.1.3 瘙痒瘙痒伴肛门胀痛,无法抓挠感。
1.1.4 会阴部不适常出现放射性疼痛,向尿生殖区、骶尾、下肢等放射。
1.2 检查1.2.1 视诊肛门外观正常,严重者可见局部肿胀,肛周皮肤潮湿,粘液渗出。
1.2.2 指诊肛温度轻度升高,近齿线处可触及硬结、隆起或凹陷。
并有压痛或触痛,有时肛门括约肌紧,肛管有紧缩感。
1.2.3 肛门镜检查及探针检查肛镜下见肛窦部充血水肿,颜色暗红,有压痛或脓性分泌物从发炎肛窦流出。
探针能顺利地探入肛窦较深的部位(0. 5cm)。
1.3 西医诊断依据1.3.1 临床表现肛门不适有排便不尽感和下坠感,伴疼痛,瘙痒,肛门潮湿。
1.3.2 指诊肛括约肌较紧。
肛有灼热感,齿线处可触及硬的隆起或凹陷,触痛明显。
1.3.3 镜检镜下可见到发炎的肛窦及肛门瓣充血水肿,轻压肛窦可见有分泌物流出,旁侧肛乳头肿大,探针可探人肛窦较深的部位(>0.5cm)。
2 中医辨证标准2.1 湿热下注型:肛门潮湿瘙痒,有粘液及脓性分泌物流出,肛坠胀肿痛,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里急后重,心烦,口渴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脉濡滑。
2.2 热毒炽盛型:肛门灼热,肛周皮肤红肿糜烂疼痛,便时加重,或腹泻,或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脉数。
2.3 阴虚热型:肛门不适,隐隐作痛,便时加重,肛门粘液溢出,混有血丝,手足心潮热、盗汗,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
2.4 气虚下陷型:肛门坠胀不适,粘液外溢,伴脱肛,面色日光白,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1 中医治疗1.1 辨证论治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方剂:化毒除湿汤。
热毒炽盛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剂:五味消毒饮。
阴虚热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痛。
方剂:凉血地黄汤。
气虚下陷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补中益气汤。
1.2 西医治疗1.2.1 抗感染治疗选取针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1.2.2 外用药治疗消炎止痛的栓剂或膏剂:如马应龙痔疮栓、痔疮膏等。
1.3 其他治法1.3.1 熏洗法痔瘘洗剂或(1:5000)PP粉液坐浴,每晚1次。
1.3.2 塞药法消炎痛栓塞肛,每晚1粒。
1.3.3 灌肠法中药三黄汤,保留灌肠,急性期可予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加锡类散两支保留灌肠,每晚1次。
1.3.4 切开挂线治疗。
2 手术治疗2.1 适应证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肛窦已成脓、伴肛乳头肥大和隐性瘘管。
2.2 手术疗法肛窦切开术。
【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
好转:症状改善,病灶缩小。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