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简介
总之,复习近十年来有关拔罐疗法在临 床各科应用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总 结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 目前多从免疫调节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并涉及 自由基代谢、组织血红蛋白、机体代谢、神 经传导、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领域。可以 认为,拔罐疗法是由局部的理化生物刺激达 到多系统的整体调节,故从神经免疫内分泌 综合调节网络开展研究有望取得更进一步的 成果。
宋金元时期 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 在操作上,则进一 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 明代 拔罐法已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 吸拔脓血,治疗痈肿。 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 今的“火罐”一词;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出 现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 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
机械刺激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 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 管以及皮下的腺体;这种刺激,可以被皮肤、血管 感受器捕获,经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反 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这种双向调节的功能,使 整个神经系统趋于平衡。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轻而缓的拔罐可 使神经受到抑制;当强而急的拔罐则可使神经兴奋。 负压吸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 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孔充分张开,汗腺和 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 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 对民间疗法进行了广泛的发掘、整理、研究。随着 针灸、经络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拔罐疗法得到 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广泛应 用于临床。 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拔罐疗法,特别是 真空抽吸拔罐法,配合不同规格的透明塑料罐,适 应各种不同部位,罐内皮肤反应明显可见,即可留 罐,也可走罐,方便耐用,更有利于家庭保健和推 广普及。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和保健爱好者的高度 赞赏和评价。
拔罐疗法及典型病例
1、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玻璃火罐,保证罐口光滑 无破损,罐体无裂纹。破损者应及时更换,以免损伤 皮肤。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部位,且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 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情况时需注意; 环境要干净卫生,拔罐后需盖好衣被以避风寒。
7、拔罐后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
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如拔罐力量过大或留罐时间太长皮肤可出现水泡。 米粒大小者无须处理,注意勿擦破皮肤即可,水泡 较大时,可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放出水液,外涂 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拔罐法分类
排气方法分类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
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气 抽气罐—抽去空气
拔罐形式分类 综合运用分类
单罐—单罐独用
多罐—多罐并用 排罐法
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 留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 推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
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罐内盛储药液
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子 刺血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拔罐
3、调节作用 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 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 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阴阳失衡得 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 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且还能使淋 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
3、应用闪火法拔罐时,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
酒精下滴烧伤皮肤。火力大小适中,动作迅速,手 法娴熟。力量过大患者难以耐受,过小则影响疗效。
4、不同患者因年龄、皮肤状况的不同所适宜的留罐 时间亦有差异。一般儿童留罐7-10分钟,成人可适 当延长留罐时间,但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一
拔罐疗法
4、不同患者因年龄、皮肤状况的不同所适宜的留罐 时间亦有差异。一般儿童留罐7-10分钟,成人可 适当延长留罐时间,但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一般留罐时间愈长,疗效相对愈好。但必须密切 观察患者情况,视情而定。 5、应用针罐疗法时,需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 并避免将针撞压至深处,造成损伤,对胸背部腧 穴均应慎用此法;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 血的面积,要小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需适当,每 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在使用多罐疗法 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 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且因火罐互相排挤,亦 易于脱落;在应用走罐疗法时,应尽量避免在骨 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 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 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 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 免擦伤皮肤。
十、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玻璃火罐,保证罐口光滑 无破损,罐体无裂纹。破损者应及时更换,以免 损伤皮肤。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部位,且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 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情况 时,火罐易于脱落而需注意;环境要干净卫生, 拔罐后需盖好衣被以避风寒。 3、应用闪火法拔罐时,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 酒精下滴烧伤皮肤。火力大小适中,左右手配合 默契,动作迅速,手法娴熟,所拔力量适度。力 量过大患者难以耐受,过小则影响疗效。
三、拔罐法分类
•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
排气方法分类
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 抽气罐—抽去空气
•
单罐—单罐独用
多罐—多罐并用
拔罐形式分类
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
中医拔罐疗法
•
贴棉法:将蘸有适量酒精的小片棉花,贴于罐的中、下、或
罐底,点燃后迅速扣于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贴棉法时,须
防止燃着棉花脱下。
•
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
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四、拔罐原则
(一)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 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 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 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 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二)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 的选择是以经络走向为依据,刺激经过 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 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 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
操作方法
针罐:先将毫针
刺入穴位,得气后 留针,然后以针刺 部位为中心,将罐 拔住,约10~ 15min,至皮肤潮 红充血起罐、起针。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 合的作用,多用于 风湿痹证。
起罐方式
• 起罐时,应动作轻柔,协调。一手握罐将其稍 倾斜,另一手拇指近罐口沿处挤压皮肤,使气体 流入罐内,自然松落。不可生硬拔,以免损伤皮 肤,产生疼痛。
治疗盘、罐 具、95%酒精棉球、 火柴或打火机 、血管钳、弯盘、盛
水的治疗碗等。必要时备凡士林、 纸巾、毛毯、屏风。
罐的吸附方法
• 火吸法:闪火法:一手拿血管钳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另一手
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棉球深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1~2圈后迅 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应用闪火法时, 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主治风寒湿痹痛、哮喘、咳嗽、腹痛、腹泻、各种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扭伤和慢性劳损、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面神经麻痹、目赤肿痛、脱肛、月经病与带下病、蛇蛟伤、产后子宫收缩疼痛、感冒、咳喘、阳缩、头痛、落枕拔罐疗法又称“负压疗法”,是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穴位上,用烧火、温热或直接抽取罐中空气(或温水的方法,造成罐中负压,使它紧吸在皮肤上,造成瘀血现象,从而起到治病作用的一种常见的民间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角法”,是用牛羊角作罐子,后来改用竹管做罐子,最后又改为陶制罐子和玻璃罐子。
早在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中就提到“角法”,可以认为是中国拔罐疗法的起源。
到了公元752年,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操作方法:刺破患处,用竹管吸拔出血。
到了公元1765年,清代医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对拔罐疗法进行了更详细,更具体的记述。
他深入民间,对民间疗法作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书中对拔罐疗法的应用地区、出处、形状、适应证、使用方法及优点都作了详尽的记述。
他写道:“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大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
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
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
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脐痛则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
须待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水合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证。
”也对拔罐疗法进行了记述。
拔罐疗法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
印度、希腊、前苏联等国使用这种疗法有较长的历史。
而当代的拔罐疗法,无论是在火罐的制作,还是操作方法,以及适应证的研究,都较过去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目前,我国使用的火罐有以下几种:一、竹制火罐用直径3~5cm的竹筒,制成8~10cm长,中间略粗,两端略细,形如腰鼓的圆柱形管子,一端留节做底,罐口打磨光滑。
其优点是轻便、耐用、不易损坏。
拔罐疗法操作
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 发较多的部位,火罐易脱落,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动 作必须迅速,才能使罐吸附有力。
3、拔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 起水泡时,小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 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拔罐的操作流程
• 一、器具准备 • 选择相应型号的罐具。拔罐器具除备好各种型号火罐外,
还需要托盘、95%酒精、镊子、大棉球等。此外,还应准 备好及时治疗皮肤损伤和晕罐等意外情况的药物如湿润烫 伤膏、万应膏等。
四、拔罐的技术操作
• 常用的罐具: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 • 拔罐方法:火罐法、煮罐法、抽气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为常
7、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 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 常或存在病情。
罐印辩证
8、罐印灰白,触之不温,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提示患 者虚寒、湿邪。
9、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或虽有罐印但启 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 轻。
禁忌症
➢ 1、高热、发狂、烦躁不安、或者全身剧烈抽搐、痉挛、癫痫发作、心脏病出 现心力衰竭、患肾脏病出现肾功能衰竭,不适宜拔罐治疗。 2、患者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不适宜拔罐治疗。 3、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白血病、血管脆性实验阳 性者,可能造成出血,不适宜拔罐治疗。 4、有广泛皮肤病或者皮肤严重过敏、溃疡破损,不适宜拔罐治疗。 5、女性月经期及其他出血症部位,不适宜拔罐治疗;孕妇腰骶部、腹部不 能施以拔罐疗法,以免造成流产、早产。 6、骨折患者在未完全愈合前、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均不可 拔罐。 7、久病身体虚弱、全身极度消瘦、皮肤失去弹性的患者,由于吸拔不牢固, 不适宜拔罐治疗。
拔罐疗法ppt课件完整版
多元化宣传手段
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 传推广,包括社交媒体、广告 、义诊活动等,提高拔罐疗法 的知名度。
合作与联盟
与相关医疗机构、保健中心、 养生会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 同推广拔罐疗法,扩大市场份 额。
打造品牌形象
通过优质的服务、专业的技术 和良好的口碑,树立拔罐疗法 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拔罐疗法安全性 及规范化研究
加强拔罐疗法安全性评估, 制定拔罐操作规范,提高拔 罐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推动拔罐疗法的标准 化和国际化发展,让更多人 受益于这种绿色、安全的中 医治疗方法。
06 拔罐疗法市场推广与培训教育
拔罐疗法市场推广策略
制定明确的市场定位
根据拔罐疗法的特点和目标受 众,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操作规范
01
拔罐疗法需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拔罐部位、拔罐时间、
拔罐力度等,以确保安全有效。
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02
了解拔罐疗法的禁忌症和慎用情况,如皮肤破损、过敏体质、
孕妇等,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后果。
消毒与清洁
03
拔罐前需对拔罐器具和拔罐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防止感
染。
拔罐疗法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包括理论考试 和实际操作考核,确保学员达到培训要求。
拔罐疗法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拔罐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临床治疗 和康复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
拔罐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对于多种疾病 具有显著疗效,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腰痛等。同时,拔罐疗法还可以调 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一、定义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是罐吸附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名为“角法”。
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二、常用器具拔罐的常用器具有:陶瓷罐、玻璃罐、竹罐(临床多用于煮药罐)、抽气罐(家庭使用最多)、橡皮罐等。
三、常用方法常用的火罐操作方法有:火罐法、水罐法(煮药罐即属此法)、抽气法。
四、拔罐时间拔罐的时间为5—15分钟;短者5分钟;长者20分钟。
治疗时要根据体质、病情、实术部位的不同决定拔罐的数目、时间。
拔罐后一般需到罐印消退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拔罐。
五、常用疗法1、留罐法:也叫坐罐法,指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或穴位或病灶点上且留置一段时间(5~15分钟)的一种拔罐手法。
2、闪罐法:指使罐体吸附在应附的部位上,立即提拉罐体使之脱落,直至皮肤潮红的手法。
适用于头面部、定点痛及耐受力较低的患者。
3、走罐法:又称推罐、飞罐等。
指罐体吸附肌肤后,用手握着罐体在皮肤上进行移动,以皮肤上出现红、紫、黑色斑为度的一种手法。
注:此手法作用力度、面积都较大,与刮痧疗法有相似之处。
操作前应在待走罐的部位涂上润肤剂。
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走,胸部应按肋骨走行方向走,带脉横走,肩胛内缘肩上横走。
上下肢、腹部宜旋转移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
此法对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等病症如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烧、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肠炎、痤疮等病症都可广泛应用,且效果颇佳。
4、摇罐法:用手握着吸附肌表的留置罐体,均匀、有节奏的上下(或前后)左右摇动,以一个部位20~30次为宜。
适用于小的包块、节结。
注:此法通过对局部的反复牵拉,可增加刺激量,提高疗效。
操作时,力求做到手腕放松、力量柔和、动作协调、均匀,忌快与生硬,以病人自感放松、舒适、能耐受为度。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拔火罐技术【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一、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二、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1、留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3、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4、刺络拔罐法:在经络穴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
拔罐疗法
5、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拔罐疗法课件PPT
刮痧治病原理
• 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经 络不通,气血逆乱。通过刨刮人体一定部 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 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透表,则实热可泻, 痧毒可除。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刮痧能使 神经系统兴奋,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 新陈代谢旺盛,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从而 提高抗病能力。
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 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 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 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 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 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 四、培补元气法
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 罐。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主要有:增加活力法、 祛除浊气法、疏通经络法等。
• 一、增加活力法 •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穴,回阳九 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 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 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 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的生活。
全身高 度浮肿 者、皮 肤过敏 或有溃 疡破损 者不宜。
高热、抽 搐、痉挛 等证以及 孕妇均须 慎用。
拔罐有什么副作用?
拔罐详解
拔罐详解第一章:拔罐基础 (3)1.什么是拔罐疗法 (3)2.刮罐与点罐的区别 (4)3.拔罐的中医理论依据 (4)4.什么是摇罐和转罐 (5)5.什么是发泡罐 (5)6.拔罐中的常见情况及处理 (7)7.拔罐疗法的中西医机理 (8)8.中医拔罐如何操作 (9)9.什么是药罐? (9)10.火罐都有哪几种? (10)11.拔罐的适应症 (11)12.什么是水罐 (11)13.什么是走罐 (12)14.拔罐的操作方法简介 (14)第二章:拔罐的介质 (15)1.拔罐的器具 (15)2.拔罐的吸拔方法与运用 (16)3.拔罐法 (17)4.拔罐疗法 (18)5.拔罐疗法时间探讨 (20)6.拔罐适应症 (21)7.拔罐治疗白癜风 (21)8.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24)9.拔火罐新法浅散法 (24)第三章:火罐的种类 (25)1.角制罐 (25)2.竹制罐 (25)3.陶制罐 (25)4.玻璃罐 (25)5.挤气罐 (26)6.抽气罐 (26)7.火罐与负压初探 (26)8.几种拔火罐的方法 (27)9.走罐 (27)10.走罐疗法 (28)11.拔火罐三大误区 (29)12.拔罐疗法的功能及特点 (32)13.常用罐法及其特点--火罐法 (34)14.常用罐法及其特点--闪罐法 (35)15.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走罐法 (36)16.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转罐法 (36)17.常用罐法及其特点--刺络拔罐法 (37)18.常用罐法及其特点--水罐法 (37)19.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药罐法 (37)20.拔罐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38)21.拔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41)第四章:拔罐文化 (43)1.先秦时期 (43)2.晋唐时期 (43)3.宋金元时期 (44)4.拔罐简史--先秦时期 (45)5.拔罐简史--晋隋唐时期 (45)6.拔罐简史--宋金元时期 (45)7.拔罐简史--清代时期 (46)8.拔罐简史--现代时期 (47)9.火罐疗法的源流 (48)10.火罐的源流 (48)11.拔罐疗法发展概况 (49)12.拔罐操作 (50)13.拔罐可助您轻松戒烟 (51)14.拔罐养生常用穴位 (52)15.拔罐疗法的保健功效 (53)16.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53)17.儿童保健拔罐 (55)18.足三里穴拔罐的保健作用 (56)第五章:百病拔罐 (57)1.哮喘的拔罐疗法 (57)2.风湿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57)3.治胃炎的拔罐疗法 (57)4.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 (58)5.百日咳火罐疗法 (59)6.拔火罐治哮喘 (61)7.感冒的拔罐疗法 (62)8.咳嗽的拔罐疗法 (64)9.肺炎的拔罐疗法 (68)10.高血压病的拔罐疗法 (71)11.惊悸的拔罐疗法 (73)12.健忘的拔罐疗法 (75)13.眩晕的拔罐疗法 (76)14.慢性胃炎的拔罐疗法 (78)15.泄泻的拔罐疗法 (80)16.胃痉挛的拔罐疗法 (82)17.呕吐的拔罐疗法 (84)18.腹痛的拔罐疗法 (85)19.腹胀的拔罐疗法 (87)20.呃逆的拔罐疗法 (88)21.便秘的拔罐疗法 (90)22.偏瘫的拔罐疗法 (92)第一章:拔罐基础1.什么是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
常用的拔罐工具及其辅助材料
• 5 玻璃罐 用玻璃制成。除药店和医疗器械商店所售的大、中、小 3 号专用拔罐外,也可用罐口 边缘光 滑的广口罐头瓶代替。质地透明,可观察到罐内皮肤的充血、淤血程度,以便随时掌 握情况 ,进行调整,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缺点也是容易破碎。
• 6 橡胶罐 橡胶罐是仿照玻璃罐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罐具。其优点是不易破碎,携带方便, 不必点火,操作简便。但是吸附力不强,无温热感觉,不能用于走罐等手法,不能高温消毒 。
拔罐疗法
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越来 越多的人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心化学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人们在不断寻求安全有效 的祛病健体、保健强身的方法。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 为人们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国际上回归自然的热潮越来越高,中医疗法也越 来越受到推崇。刮痧、拔罐、穴位按摩、足疗、药膳调养等已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几个常做 项目。
拔罐的常用体位
• 1 仰卧位 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于体侧,或屈曲搭于腹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 垫以 软枕。此体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外)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位的拔罐 治疗 。
• 2 俯卧位 患者自然伏卧床上,胸前颏下可垫以软枕(也可不垫),踝关节下也可垫以软枕。适用于 项背 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
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 中医认识
5.预防保健作用:拔罐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 。拔 罐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 触外界,且对外界气 候等变化有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 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 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 中,卫气调和,则“ 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灵枢 ·本脏》)。健康 人常做拔罐(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 力强,外 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 表证,及时拔罐(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 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 病。
拔罐疗法3
• 治则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 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经穴为主
,采用走罐法、留罐法。
• 取穴:大肠俞、腰眼、肾俞、阿是穴。
禁忌症
•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 搐不合作者。
•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 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 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 现代医学认为: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 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 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 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 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 现代,拔罐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养生保健的 重要方法。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随着医 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罐的质料和拔罐 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良和发展,而且治疗的 范围也渐渐扩大,外科、内科等都有它的 适应症,并常常和针刺配合使用。
•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玻璃罐、抽气罐、陶罐,竹罐 等。玻璃罐其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 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临床应用最 为普遍。其缺点也是容易破碎。抽气罐是用透明 塑料制作而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其优 点是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罐内负压大小,便于观 察罐内情况,缺点是没有了热气的作用。陶罐的 优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破碎和损坏, 现在较少使用。竹罐的优点是取材容易,经济易 制,轻巧,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烈漏气,吸 附力不大。
• 5.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高热抽搐者和孕妇 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 6.拔罐时应注意防火。
谢谢!
宜过强,以皮肤潮红为度;嘱患者注意背 部保暖。
• 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 治则治法: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 操作步骤:取背部腧穴为主,可采用走罐 法、留罐法。
名词解释拔罐疗法
名词解释拔罐疗法
咱来说说“拔罐疗法”是啥哈。
咱就说有一回我肩膀疼得厉害,朋友就推荐我去试试拔罐。
我心里还挺犯嘀咕,这能管用吗?到了那地方,人家师傅拿出一个个小罐子,看着挺神奇。
拔罐疗法呢,简单说就是在你身上特定的地方放上罐子,通过一种吸力把罐子紧紧吸在皮肤上。
就好像有个小吸盘在那吸着你。
我当时看着那些罐子吸在我肩膀上,感觉有点怪怪的。
我记得师傅说,拔罐可以把身体里的寒气、湿气啥的给吸出来。
过了一会儿,把罐子拿下来,我肩膀上就有一个个红红的印子。
嘿,还别说,肩膀真的感觉轻松了不少。
所以啊,拔罐疗法虽然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是有时候还真挺管用。
以后要是你也觉得身体哪不舒服,说不定可以试试拔罐疗法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 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 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 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 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 可以选择此穴。
(四)中西结合,强调脊椎
1.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 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合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 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2.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 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 胸痛等病症。 3.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 疗肝,胆,脾,肠等器官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 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4.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 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 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带脱出,坐 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
总之,复习近十年来有关拔罐疗法在临床各科 应用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拔罐疗法 作用机理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目前多从免疫 调节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并涉及自由基代谢、组织 血红蛋白、机体代谢、神经传导、微循环、血液 流变学等领域。可以认为,拔罐疗法是由局部的 理化生物刺激达到多系统的整体调节,故从神经 免疫内分泌综合调节网络开展研究有望取得更进 一步的成果。
• 3、温热刺激
负压收缩,产生温热效应,表现为:局部的 浅层皮肤组织发生波动充血,血管扩张,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的营 养状态;
吸拔之后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 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及致痛因子,消除肿 胀和疼痛。吸拔之后局部白细胞数目的轻 微增多的和吞噬机能的增强可以吞噬细菌 和病毒,所以有消炎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拔罐疗法在中国已有二 千余年的历史,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特殊的治病方 法。但是其发展过程是十分缓慢,它长期以来, 主要是用以治疗痈肿疮毒等外科的外治法之中。 因此,本来属于刺灸法之一的拔罐法,在中国古 代大量针灸著作中却十分鲜见。
一、定义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 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 部的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 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 常用外治法。
三、治病机理
• 中医
中医学原理 1、疏通经络和调脏腑 2、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经络学说 1、经络的作用 2、运用经络预防和治疗疾病
• 现代医学
1、机械刺激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 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
这种刺激,可以被皮肤、血管感受器 捕获,经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 反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这种双向调节 的功能,使整个神经系统趋于平衡。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轻而缓 的拔罐可使神经受到抑制;当强而急的拔 罐则可使神经兴奋。负压吸拔力的大小, 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
(附)根治性拔罐疗法必选俞穴
• • • • •
• • • • • •
1. 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门。 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 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阿是穴。 6. 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 7. 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 8. 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 9. 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 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
拔罐疗法
概述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广 为流传,操作简便、经济、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 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古称“角法” (以兽 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的种类, 方法也不断创新,它也从民间转入医院,其罐具也 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灌,乃 至近年来研制成的抽气罐、挤压罐、电磁罐等。操 作方法亦从单纯的留罐法发展为走罐、闪罐法,以 及针灌、药灌、刺血罐、抽气罐水灌等拔罐方法。 适应范围从吸拔脓血发展为治疗风寒痛、虚劳、喘 息等、注意事项
• •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 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 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 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 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 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 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 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 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 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 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 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 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 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 感染。
四、拔罐原则
(一)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 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 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 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二)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 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 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 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 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 三里等。
•
拔罐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 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 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时 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 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 • 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 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 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 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 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 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 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 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 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 发凉,头晕,感冒等。 •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 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 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 2、溶血刺激
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 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组织胺,5-羟色胺以及红细胞中血红蛋 白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 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 节; 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 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 强机体的免疫力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 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
五、拔罐方法
•
拔罐术前的准备 (一)拔罐治疗的常用体位 拔罐疗法应根据不同部位的疾病来选择不同的体位,原则上要求舒适体 位并能持久,便于施术。每次拔罐治疗时间约10—30分钟,时间虽不长,但 要求患者相对保持某种姿势,不能大范围活动,否则易发生漏气而掉罐。 1、俯卧位: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下肢,有行于吸拔腰背、脊椎两 侧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2、侧卧位:患者取侧臣位,有得于吸拔胸胁、髋和下肢外侧等部位。 3、仰卧位:仰卧在床上,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得于吸拔 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4、坐位:拔背、腰、颈、膝、肩。 (二)清理吸拔部位 若吸拔部位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在拔罐前宜用干净温湿毛巾擦拭, 以减少漏气和烫伤。 (三)罐具的选择和准备 根据拔罐部位的大小,应选择相应型号的罐具。常规用法是,对于较宽 平、软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如胸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处,宜选用大罐; 对于颈部、肩部、上臂、前臂和小腿处宜选用中罐;对于软组织薄弱、骨骼 凸起不平的部位,如关节、头面、前臂远端、手掌背,宜选用小罐。
•
•
起罐方式 起罐时,应动作轻柔,协调。一手握罐将其稍 倾斜,另一手拇指近罐口沿处挤压皮肤,使气体 流入罐内,自然松落。不可生硬拔,以免损伤皮 肤,产生疼痛。 起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蒸气,可用棉球擦干; 若有水泡,可用无菌针刺破,抹干后涂消毒水即 可;若局部绷紧不适可轻轻按揉,使其放松;皮 肤干或裂纹,涂植物油或刮痧油即可。治疗结束 后应休息5——10分钟,避风寒。
• 宋金元时期
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 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 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
• 明代
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 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 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
• 清代
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 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 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出现目前 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 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 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诊断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