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第3章 数据库设计技术
分析的方法。
2023/9/9
8
3.2需求分析
2.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 SA方法只是对问题分析的一种思想,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其他 的分析工具,这样才能完成对分析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对用户需求的表达
系统调研也称项目调研,即把系统开发当作项目来运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接 触用户以了解并最终明确用户的实际需求。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分析人员理解
和掌握用户业务流程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与用户进行沟通和磋商的过程。
系统调研方法比较灵活,因人、因系统而异。大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来完成:
2023/9/9
3.2需求分析
第3章数据库设计技术
· 3.1数据库设计概述
·3.2需求分析
· 3.3数据库结构设计 · 3.4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
2023/9/9
第三章数据库设计技术
3.1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在现有的应用环境下,从建立问题的概念模型开始,
逐步建立和优化问题的逻辑模型,最后建立其高效的物理模型,并据 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收集、存储和管理数据 ,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
的。所有这些结果都应该跟用户确认后予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
2023/9/9
3.2需求分析
3.2.2需求分析的方法
1.SA方法
针对数据库设计,形成用户需求的有效表达,这种表达在说明书中多以数据流图、数
据字典等形式来描述。
为建立用户需求的表达,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来完成。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
和自底向上两种方法,其中常采用的方法是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SA)。
第3章 数据库的创建和操作
3. 1 以界面方式创建数据库(采用DBCA)
(9)在“初始化参数”和“创建选项”窗口中也保持默认配置,两次单击 “下一步”按钮。
(10)系统执行先决条件检查,然后出现“概要”窗口,其中罗列出将要创 建数据库的详细配置信息,如图3.8所示,确认后单击“完成”按钮开始创建过程。
3. 1 以界面方式创建数据库(采用DBCA)
3.2.1 表操作
2.数据类型 在设计表的列时,必须为其指定数据类型,它决定了该列数据的取值、范围和 存储格式。列的数据类型可以是Oracle提供的系统数据类型,其中主要的类型列于 表3.2中。
3.2.1 表操作
3.表结构设计 创建表的实质就是定义表结构以及设置表和列的属性。创建表之前,先要确定 表的名字、表的属性,同时确定表所包含的列名、列的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可为 空值、约束条件、默认值设置、规则以及所需索引、哪些列是主键、哪些列是外键 等属性,这些属性构成表结构。 这里以本书要使用到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三个表:学生表(表名为XSB)、 课程表(表名为KCB)和成绩表(表名为CJB)为例介绍如何设计表的结构。 最终设计出XSB的表结构如表3.3所示。
性别 男 女 男
男
女
出生时间 1997-02-10 1996-10-06 1996-08-05
1996-01-29
1996-02-10
专业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总学分 50 50 52
40
42
备注
已提前修完一门课 有一门课不及格,待补
考
3.2.1 表操作
关系数据库使用表(即关系)来表示实体及其联系。表包含下列概念。 (1)表结构:每个表都包含一组固定的列,而列由数据类型(DATATYPE) 和长度(LENGTH)两部分组成,以描述该表所代表的实体的属性。 (2)记录:每个表包含了若干行数据,它们是表的“值”,其中的一行称为 一个记录,因此,表是记录的有限集合。 (3)字段:每个记录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将构成记录的数据项称为字段。 例如,表3.1的XSB,其表结构为(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专业,总学 分,备注),包含7个字段,由5个记录组成。 (4)关键字:若表中记录的某个字段或字段组合能唯一标识记录,则称该字 段(字段组合)为候选关键字(Candidate Key)。若一个表有多个候选关键字, 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关键字(Primary Key),也称为主键。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嗨,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数据库设计这事儿。
一、需求分析。
这就像是盖房子之前先了解住的人有啥需求一样。
咱得和那些要用数据库的人好好聊聊,搞清楚他们到底要在这个数据库里存啥样的数据。
比如说,是要存客户信息呢,还是产品信息。
得知道这些数据有啥特点,像客户的年龄可能是个数字,名字是字符串之类的。
这一步就像是给数据库设计打个底,要是需求没搞清楚,后面可就全乱套啦。
二、概念结构设计。
这一步就像是画个草图。
咱把那些需求里的实体(就像人、物之类的)找出来,比如说客户是个实体,产品也是个实体。
然后再把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弄明白,是客户买产品呢,还是产品有不同的客户群。
这个阶段可以用E - R图(实体 - 关系图)来表示,就像画画一样,把各个部分的关系简单明了地画出来。
这时候不用太纠结细节,就是把大概的框架搭起来。
三、逻辑结构设计。
现在就得把前面的草图变得更具体啦。
根据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把概念结构转化成具体的逻辑结构。
如果是关系型数据库,那就得把实体变成表,实体的属性变成表的列。
比如说客户这个实体,就变成一个客户表,里面有姓名、年龄这些列。
关系呢,也得用合适的方式在表之间体现出来,像通过外键啥的。
这一步就像是把草图细化成施工图纸,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
四、物理结构设计。
这就到了真正考虑数据库怎么在计算机里存储的时候啦。
要考虑数据存储的方式,是存在一个磁盘上呢,还是分散存储。
还有索引的设置,就像给书做个目录一样,能让查询数据的时候更快。
比如说,如果经常要根据客户的姓名来查找客户信息,那就可以给姓名这个列做个索引。
这一步要考虑很多实际的东西,像是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啥的。
五、数据库实施。
好啦,前面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开始动手建数据库啦。
按照物理结构设计的方案,在数据库管理系统里创建数据库、表,设置索引啥的。
然后把初始的数据导入进去,就像给房子搬家具一样,把那些一开始就有的数据放到对应的地方。
六、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设计基础知识概述
数据库系统设计基础知识概述数据库系统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对于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的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帮助读者了解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核心要点。
一、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概念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指在具体应用背景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从问题的需求出发,对数据库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包括了数据库的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等方面。
二、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数据库系统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在这一阶段,需求分析师和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和期望,明确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与受控信息要求相对应的、完整的、一致的、非冗余的、可扩展的数据模型。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E-R图来描述和设计数据模型。
3.逻辑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可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的、数据结构和操作结构的设计。
4.物理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高效的物理存储结构和访问方式的设计。
5.测试和优化:设计完数据库系统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性能优化,以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具有较高的性能。
三、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一致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高效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到数据的访问效率和查询性能,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3.易用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该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
4.可扩展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业务扩展和数据量增长的需求。
四、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以下几种:1.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数据库中最早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型,它通过树状结构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_3_
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步骤;2、使学生掌握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方法;3、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系统需求分析;2、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时数6h四、教学内容3.1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两方面的内容。
数据库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结构特性,即为特定应用环境构造出最优的数据模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结构特性,并建立能满足各种用户对数据库应用需求的功能模型。
一、数据库设计概述1、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对于给定的应用环境,建立一个性能良好的、能满足不同用户使用要求的、又能被选定的DBMS所接受的数据库模式.按照该数据库模式建立的数据库,应当能够完整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能够方便地执行各种数据检索和处理操作:并且有利于进行数据维护和数据控制管理的工作。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模式设计。
①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数据库的结构特性是指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特征。
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过程是:先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事物间的联系用E-R图表示,再将各个分E-R图汇总,得出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最后将概念结构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型表示。
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并根据其行为特性设计出数据库的子模式。
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是指数据查询和统计、事物处理及报表处理等。
数据库行为特性的设计步骤是首先要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及应用情况用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表示,并详细描述其中的数据操作要求(即操作对象、方法、频度和实时性要求),进而得出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和数据厍的子模式。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流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是指在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等环节,最终完成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步骤和流程。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通过与用户沟通和了解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目标和功能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所属行业、业务流程等信息,明确用户需要实现的功能和业务规则。
•收集数据要求:确定需要存储和处理哪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确定性能要求:明确对系统性能方面的要求,如并发访问量、响应时间等。
•确定安全性要求:确定对数据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如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等。
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信息,构建一个概念模型来描述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实体、属性和关系等概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实体:根据需求分析中确定的数据,将其抽象为实体,并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ER图: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来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根据实体和关系之间的约束条件,设计ER图。
•优化ER图:对设计的ER图进行优化,消除冗余和不一致,使其符合设计原则。
3.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数据模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标识主键: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为每个实体标识主键。
•设计表结构:根据概念模型中的实体和关系,设计数据库中的表结构,并确定每个表的字段、数据类型、长度等属性。
•设计约束:根据业务规则和需求,为表设置相应的约束条件,如唯一性约束、外键约束等。
4.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模型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直接操作的物理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存储介质: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和数据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硬盘、SSD等。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要点总结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要点总结数据库设计是构建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一个良好设计的数据库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高效性。
以下是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要点总结:1. 需求分析- 收集需求:与项目干系人(比如客户、用户、管理者)沟通,收集业务需求。
- 确定数据范围:明确数据库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和数据用途。
2. 概念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及其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 确定实体和关系的属性:为每个实体和关系指定属性,并区分主键。
3. 逻辑设计- 规范化:避免数据冗余,减少更新异常,确保数据一致性。
- 数据模型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文档模型等。
- 定义表结构:根据ER模型定义表结构,确定字段类型、约束等。
- 设计索引:根据查询需求设计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4. 物理设计- 存储结构:确定数据文件的存储方式,如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等。
- 文件组织:设计数据文件的分布,考虑数据的存取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 确定存储分配:为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等)分配存储空间。
5. 数据库实施- 数据迁移:将现有数据迁移到新数据库中。
- 应用程序集成:确保应用程序能够正确地与数据库交互。
- 测试:进行数据库测试,确保满足性能和功能要求。
6. 维护- 监控:定期监控数据库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问题。
- 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设计恢复策略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 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数据库结构或参数。
7. 安全性设计- 用户权限管理:定义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 审计与日志:记录所有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以便于事后审计。
8. 考虑特殊需求- 事务管理: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支持事务,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并发控制:设计机制以处理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的情况。
- 数据完整性:通过约束(如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构建数据库系统的关键过程,它涉及到对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合理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第一步,它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这一阶段,数据库设计人员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数据处理需求和数据关系等。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数据库的功能和约束条件。
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第二步,它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表示,通常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建模。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识别出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当的规范化。
3.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第三步,它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是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约束条件的描述,通常使用关系模型进行建模。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确定表、字段和各种约束条件,如主键、外键和唯一约束等。
4.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第四步,它是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将数据库模型转化为数据库实例。
物理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存储结构的选择、索引的设计和性能优化等。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分区策略和备份恢复等问题,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
5. 实施和部署实施和部署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最后一步,它是将设计好的数据库系统部署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定义和数据的导入等操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调优,以确保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部署。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合理选择数据模型和设计方法,以获得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库系统。
通过良好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管理和处理的效率,为组织的决策和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及各个步骤的任务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及各个步骤的任务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及各个步骤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需求:了解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确定数据库的目标和范围。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在逻辑上设计数据库结构,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模型。
3. 逻辑设计:将概念设计转化为逻辑设计,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或层次模型)和相应的数据库结构。
4. 物理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考虑存储空间、性能和安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如表、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
5. 实施和部署:根据物理设计,实施数据库的创建、初始化和配置,并进行数据迁移和数据加载。
6. 测试和优化:对数据库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7. 运维与维护:定期监测数据库的健康状态,进行备份和恢复,处理故障和性能问题,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如下:1. 确定需求:与用户和业务部门沟通,了解需求和业务流程,明确数据库的目标和范围。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绘制ER图或类图,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并通过规范化和逻辑建模等方法进行优化。
3. 逻辑设计:根据概念设计,在逻辑层面上创建数据库表、视图和关系,并定义约束、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4. 物理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存储空间、性能和安全等因素,选择存储结构并进行优化,如创建索引、分区和表空间。
5. 实施和部署:根据物理设计,创建数据库实例、表和索引,初始化和配置数据库,导入初始化数据或进行数据迁移。
6. 测试和优化:对数据库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分析和优化SQL语句和查询计划,调整数据库参数以提高性能。
7. 运维与维护:定期监测数据库的健康状态,进行备份和恢复,处理故障和性能问题,监控和调整数据库的资源使用,进行扩展和升级等。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的关键过程。
在设计数据库系统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基本步骤,以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
1. 需求分析我们需要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包括确定数据库系统将用于存储哪些数据、所需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等。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2. 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数据库模型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Entity)和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并绘制出实体关系图(ER图)。
通过概念设计,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为后续的逻辑设计提供基础。
3. 逻辑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理解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或网状模型),并进行数据规范化。
数据规范化是通过消除冗余和依赖关系,使数据库设计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逻辑设计的结果是一个详细的数据模型,包括表的结构、属性和关系等。
4. 物理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是将逻辑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实现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确定数据存储的方式、索引的设计、数据分区和数据备份策略等。
物理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 实施和测试在数据库系统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实施和测试。
实施是将设计好的数据库系统部署到实际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创建数据库、导入数据、设置用户权限等。
测试是为了验证数据库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
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修复。
6. 运行和维护数据库系统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
目录
• 数据库设计概述 • 数据库设计方法 • 数据库设计步骤 • 数据库设计案例分析
0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的定义
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 规划、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过 程。
它包括对数据的组织、存储、 检索和安全等方面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旨在建立一个高效、 可靠、可维护的数据库系统, 以满足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适用场景
适用于具有明确功能需求的系统,如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等领 域。
面向数据流设计方法
总结词
基于数据流,强调数据处理过程的分解和优化。
详细描述
将数据处理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特定的数据处理 任务,注重数据流的流向和数据处理效率。
适用场景
适用于具有明显数据处理流程的系统,如金融数据处理、物流信息系 统等领域。
案例二: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设计
需求分析
确定系统需要存储的商品信息,如商 品ID、名称、价格、描述等。
概念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出商品、用户、订单 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逻辑设计
将概念设计转化为数据模型,考虑如 何实现高效的查询和更新操作。
物理设计
优化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考虑索引、 分区等技术。
案例三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
1
数据库设计是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 节,它决定了数据存储、处理和查询的效率。
2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完整 性和准确性,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安全性。
3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 本,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业务需求
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
01:55:04
(3) 概括
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 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 , 它抽象了类 型之间的"所属"的语义. 型之间的"所属"的语义. 超类与子类的抽象. 超类与子类的抽象.
学生
超类
本科生
01:55:04
研究生
子类
2 设计分 E-R 图 (1)选择局部应用 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 自顶向下的需求分析,得到每一个局部应 对每一个局部应用设计E 用,对每一个局部应用设计E-R图. (2)局E-R图的设计 确定局部应用中实体集和实体集之间的联 系.
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本章节是课程的最重要内容. 本章节是课程的最重要内容.数据库系统设计 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包括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而数据库 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成败. 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成败.本章要 介绍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 介绍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
CH3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24
• 自顶向下的方法举例
逐层分解后的数据流图
25
26
3.2.2 数据字典及其表示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元数据,而非数 据本身。数据本身将存放在物理数据库中,由数据库管
理系统管理。
•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 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 • 概念结构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也独立于支持数
据库的DBMS。 • 对应于数据库的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一般用E-R图表示
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内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③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在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将
概 念 模 式 (E-R 图 ) 转 换 为 某 个 具 体 DBMS 支 持 的 数 据 模型(逻辑结构)。对应于数据库的逻辑模式。 •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建立必
38
3.3 概念结构的设 计
3.3.1 概念结构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3.3.2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 3.3.3 视图的集成
返回
39
3.3.1 概念结构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1 概念结构的特点
• 真实反映现实世界
• 易于理解
• 易于更改 • 易于向逻辑模型转换
40
2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 自底向上:最常使用 – 自顶向下 – 混合策略 – 逐步扩张
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l数据库系统设计包括: (1)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的结构特性) (2)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 l数据库设计:为特定应用环境构造出最优的数据模型。
1
3.1
1.试述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基本过程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基本过程1.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了各种应用程序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数据库设计作为数据库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其方法和过程决定了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深度探讨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基本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主题。
2.数据库设计方法概述数据库设计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三种: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设计和混合设计。
自顶向下设计是指先从整体出发,再逐步细化到具体的数据结构和实体关系;自底向上设计则是从具体的数据结构和实体关系逐步抽象到整体;而混合设计则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数据库设计基本过程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数据库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用户需求;概念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转化为可用概念模型;逻辑设计阶段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模型,包括表、字段、关系等;物理设计阶段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数据库对象和存储结构。
4.深度评估数据库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库设计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度评估。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包括数据量、并发量、数据关系等,以决定数据库系统的规模和性能需求;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对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概念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数据库引擎、存储介质、索引结构等多个方面,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文章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深度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基本过程。
在未来的数据库开发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最终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在数据库设计领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6.个人观点个人认为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最终数据库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完成一个高质量、高性能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与设计
数据库系统与设计数据库是一种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数据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检索。
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的关键。
一、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
数据库是存储有组织的数据的集合,而DBMS则是用来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DBMS来存取和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二、数据库的设计步骤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要求,明确定义数据库的目标和范围。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等,并进行实体关系图(ER图)的建立。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采用关系模型进行设计,包括表、字段、主键、外键等的定义。
4. 物理设计: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模型,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物理实现细节。
5. 实施和部署:根据物理设计的结果,创建数据库和表,并进行数据导入。
配置适当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数据库优化: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通过索引、视图、分区等技术提高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三、数据库的范式化数据库的范式化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概念。
它旨在消除数据冗余,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目前最常用的范式有五种:1. 第一范式(1NF):要求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即属性的值不能再拆分为更小的部分。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1NF的基础上,要求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所有候选键(主键)。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2NF的基础上,要求非主键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
4. 第四范式(4NF):在满足3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候选键的传递依赖。
第三章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个综合的数据库,还是建立若干个专门的数
据库等问题,并对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进行分析。
返回
编辑版pppt
19
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任务 2. 需求分析的步骤
编辑版pppt
返回
20
需求分析的任务
通过详细调查用户的现行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 统)的工作情况,深入了解其数据的性质和数据的使 用情况,数据的处理流程、流向、流量等,并仔细地 分析用户在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数据库安全性、可 靠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方面的需求,按一定规范要求 写出设计者和用户都能理解的文档——需求分析说明 书。
43
存折格式
编辑版pppt
44
数据结构的描述
存折=户名+所号+帐号+开户日+性质+ (印密)+1{存取行}50
户名=2{字母}24
所号=“001”..“999”
帐号=“00000001”..“99999999”
开户日=年+月+日
性质=“1”..“6” 注:“1”表示普通户,“5” 表示工资户等
编辑版pppt
4
数据库设计步骤(2)
2.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内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数据库规划时期 2、数据库设计时期 3、数据库实施时期 4、数据库运行与维护时期
返回
编辑版pppt
5
数据库规划时期
数据库规划时期: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分析。通过评审的可行性分析 报告是这个时期的结束标记。
在多层数据流图中,顶层流图仅包含一个 加工,它代表被开发系统。它的输入流是 该系统的输入数据,输出流是系统所输出 数据。
底层流图是指其加工不需再做分解的数据 流图,它处在最底层。
中间层流图则表示对其上层父图的细化。 它的每一加工可能继续细化,形成子图。
数据库系统设计基础 法平面
数据库系统设计基础法平面一、概述数据库系统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方法,对数据库进行设计、构建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数据库开发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法平面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数据库系统设计基础1. 数据库系统设计流程数据库系统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阶段。
(1)需求分析:确定用户需求,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内容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建立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关系图(ER图)。
(3)逻辑设计:在概念模型基础上,转化为关系模型,建立逻辑结构。
(4)物理设计:在逻辑结构基础上,进行物理存储结构的设计,包括表空间、数据文件等。
2. 数据库系统设计原则(1)可靠性原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2)高效性原则:提高查询效率和更新速度,减少资源消耗。
(3)灵活性原则:支持动态修改和扩展,适应不同的需求变化。
(4)安全性原则: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3. 数据库系统设计工具数据库系统设计工具包括ERWin、PowerDesigner、Visio等,它们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概念建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工作。
三、法平面1. 定义法平面是指数据库中记录的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个对象的状态。
它是数据库中数据的一个重要属性之一。
2. 特点(1)唯一性:每个对象在同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只有一个状态。
(2)历史性:反映了对象在不同时间点或时间段内不同的状态变化过程。
(3)可比较性:不同对象在同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内可以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3. 应用场景法平面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如银行账户余额查询、保险赔偿记录查询、病人病历查询等。
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某个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总结本文从数据库系统设计基础、法平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3.3 视图的集成
1. 合并分E-R图,生成初步E-R图 先消除各个分E-R图之间的冲突,再进行合并。 (1) 属性冲突
1) 属性域冲突,即属性值的类型、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 不同。
2) 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2) 命名冲突 1)同名异义冲突,即不同意义的对象在不同的局部应用 中具有相同的名字。
2) 了解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 3) 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3. 系统需求调查的方法 4. 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常用的有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 Analysis,简称SA方法): 采用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式分 析系统,直到把系统的工作过程表示清楚为止. 图3-4
(4)多个实体集的多元联系的转换方法 将其转换为二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或者直接转换。 【例3-6】将图3-26中含有多实体集间的多对多联系的E-R图直接 转换为关系模型 ,直接转换: 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单价);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型号); 供应(供应商号,零件号,产品号,数量). 3. 关系合并规则 在关系模型中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根据情况合并为一个关系。
● 3.1 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
● 3.1.1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
目标:建立一个性能良好的、能满足不同用户使用要求的、又 能被选定的DBMS所接受的数据库模式。
内容: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行为特性设计和物理模式设计 。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参照,同 步进行,才能较好地达到设计目标。 1. 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 结构特性设计称逻辑结构特征或静态结构设计。过程是:先 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事物间的联系用E-R图表示,再将各 个分E-R图汇总,得出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最后将概念 结构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型表示。
● 3.4.2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例3-2】将含有1:n联系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方案1: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 仓储(仓库号,产品号,数量). 方案2:联系形成的关系与n端对象合并。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仓库号,数量)
数据库的关系模型:
部门(部门号,名称,领导人号 )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工资,职称,照片,简历,
数据流 = {数据流名,说明,流出过程,流入过程,组成: {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4.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
源和去向之一。数据存储可以是手工文档、手工凭单或计算机文档 。数据存储的描述通常为: 数据存储 = {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 ,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 取频度,存取方式}. 5. 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的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 中只需要描述处理过程的说明性信息,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这些信息的关联的语义为: 每个部门有多个职工,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部门工作; 每个部门只有一个领导人,领导人不能兼职; 每个部门可以同时承担若干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应记录每个职 工参加项目的日期; 一个部门可有多个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只能有一部电话。
● 3.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实例
● 3.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实例
● 3.1.4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图3-2)
1 需求分析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2 概念(结构)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3 逻辑(结构)设计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设计步骤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主要任务是: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 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的概况和发展 前景;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 理方法;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和边界。 1. 系统需求调查的内容 1) 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 2) 数据处理内容。 3) 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 系统需求的调查步骤 1) 了解现实世界的组织机构情况。
零件供应(零件号,供应商号,数量); 产品组装(零件号,产品号,数量)
● 3.4.3 用户子模式的设计
设计用户子模式时只考虑用户对数据的使用要求、习惯及安全 性要求,而不用考虑效率和维护等问题。设计时应注意:
1. 使用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别名 2. 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定义不同的子模式
例如:有模式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规格,单价,生产车间, 生产负责人,产品成本,产品合格率,质量等级)
第3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 3.1 数据库系统设计概述
● 3.1.1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 ● 3.1.2 数据库系统设计应注意 的问题 ● 3.1.3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 ● 3.1.4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 3.2.2 数据字典及其表示
2. 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
确定数据库用户的行为和动作,并根据其行为特性设计出数据 库的子模式。设计步骤是:首先要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及应用情况 用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表示,并详细描述其中的数据操作要求, 进而得出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和数据库的子模式。
3. 数据库的物理模式设计
根据库结构的动态特性(即数据库应用处理要求),在选定的 DBMS环境下,把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型加以物理实现,从而得出数 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取方法。
● 3.2.2 数据字典及其表示
1. 数据项 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它的描述为:
数据项 = {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类型,长度, 取值范围,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2.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描述为:
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 结构}}. 3. 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数据流的描述通常为:
● 3.3 概念结构的设 计
● 3.3.1 概念结构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 3.3.2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
● 3.3.3 视图的集成
● 3.4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 计
● 3.4.1 概念模型向网状模型转换 ● 3.4.2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3.5 数据库的物理设 计
● 3.6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计
● 3.1.2 数据库设计过程
● 3.1.3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
手工试凑法。使用手工试凑法设计数据库与设计人员的经验 和水平有直接关系
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数据库设计分为4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许多科学家认为数 据库设计应分6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 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职工号).
(2) 1:n联系的转换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联系转换为一个 独立的关系,其关系的属性由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 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组成,而 该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集的码 ;另一种方法是在n端实体集 中增加新属性,新属性由联系 对应的1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 自身的属性构成,新增属性后 原关系的码不变。
为一般用户建立视图: 产品1(产品号,产品名,规格,单价)
为产品销售部门建立视图:产品2(产品号,产品名,规格, 单价,车间,生产负责人)
3. 简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 3.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实例
某数据库,用户要求存储下列基本信息: 部门:部门号,名称,领导人编号;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工资,职称,照片,简历; 工程:工程号,工程名,参加人数,预算,负责人; 办公室:地点,编号,电话。
2) 异名同义冲突,即意义相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局部应用 中有不同的名字。
(3) 结构冲突 1) 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抽象。 2) 同一实体在不同分E-R图中的属性组成不一致. 3) 实体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分E-R图中呈现不同的类型。 2. 消除不必要的冗余,设计基本E-R图
● 3.4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 计
● 3.4.1 概念模型向网状模型转换
● 3.4.2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3.4.2 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 实体集的转换规则 概念模型中的一个实体集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一个关系, 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关系 的结构是关系模式。 2. 实体集间联系的转换规则 (1) 1:1联系的转换方法 1) 将1:1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与该联系相连的各 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且每 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2) 将1:1联系与某一端实体集所对应的关系合并,则需要 在被合并关系中增加属性,其新增的属性为联系本身的属 性和与求分析与自底向上的设计概念 结构的方法:
• 第一步 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 • 第二步 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 见图3-7
图3-7 概念结构的设计步骤
● 3.3 概念结构的设 计
● 3.3.2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
1. 三种数据抽象方法 (1) 分类(Classification) 定义某一类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一组对象的类型,这些对象具 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和行为 (2) 聚集(Aggregation) 定义某一类型的组成部分,它抽象了对象内部类型和对象内部 “组成部分”的语义。 (3) 概括(Generalization) 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它抽象了类型之间的“所属” 的语义。
2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 1)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 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为完整的全局概念结构
• 2) 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 概念结构,后将它们集成,得到全局概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