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学校实践创新教学课程(3篇)

学校实践创新教学课程(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践创新教学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方案旨在为我校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实践创新教学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实践,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1. 实践技能培训(1)专业基础技能: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基础技能培训课程,如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等。

(2)综合实践技能:开设综合实践技能课程,如创新设计、工程实训、实验研究等。

2. 创新思维训练(1)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创新讲座、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方法学习:学习创新方法,如头脑风暴、TRIZ理论、六顶思考帽等。

3. 团队协作实践(1)团队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如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等。

(2)团队协作培训:开设团队协作培训课程,如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等。

4. 综合素质提升(1)领导力培养: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2)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课程实施1. 课程设置(1)理论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实践创新教学课程,如《创新设计》、《工程实训》等。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如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等。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2)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创新的追求已经越来越高。

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更是成为了企业和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教育中加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教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只有在日常思考中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在创新的领域中脱颖而出。

在科技创新教案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好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事物的变化、寻找事物间的联系和差异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励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依赖于想象力。

在科技创新教案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新兴技术和科学,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在创新的道路上鼓励学生勇于创造和尝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一旦我们拥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探究原因、揭示背后的真相,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创造出新想法。

在科技创新教案中,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提出解决方案,陶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精神,可以促使人们不断思考、积累知识、共享经验、改进思路,一步步推动科学进步。

在科技创新教案中,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掌握技巧的基础上缓慢提高的。

科技创新教案中,我们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提供情境模拟的机会。

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实际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科技创新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情境、问题进行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增加科技实践活动的比例。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比如竞赛、电路设计、程序调试、物理实验、化学合成等。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案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案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案近年来,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更是引领未来的重要动力。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愈发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提出一套综合性的方案,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鼓励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的第一步是思辨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增设课程,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合作学习环境创新实践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所以学校应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深入和实际。

因此,学校应鼓励开展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程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提供资源和信息支持创新实践需要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供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同时,学校应提供信息平台,如学校网站或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随时获取知识和信息。

五、引入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既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次锻炼,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科技创新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六、强化实践导师辅导学校应配备一支专业且有经验的实践导师队伍,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实践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专业知识和指导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

七、跨学科教育的推广创新实践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应推广跨学科教育。

例如,将多门学科课程重新整合,提供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八、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并为创新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向。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九、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校应通过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四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四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科技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特制定了____年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活动内容:1. 科技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沸腾点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设计并制作与生活相关的小发明,如智能垃圾桶、智能手环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3. 科技讲座和科普活动: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一些科学知识和科技应用,如机器人、无人机等,增加学生对科学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科技游览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科技馆和科技创新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技成果和科技应用,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爱。

三、活动安排:1. 科技实验活动将在每周的实践课中进行,每次实验活动为期一小时,学生由老师带领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科技创新大赛将在学年末举行,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制作,老师进行指导和评估,最后选出优秀项目参加大赛。

3. 科技讲座和科普活动将在每学期举行一次,通过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科技应用的讲解,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和疑惑,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案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案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案南强中学一、实验意义和研究价值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有广搏高深的知识,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动手创造的潜能”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使我们学校教育要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人才为目标。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教育教学已经从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致用、求创、实现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对应。

对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为鉴于此,我们学校以各科教学为切入口,探索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增强师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构建课程师资队伍,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探索课程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1、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设置。

2、校本教材的修订与完善,关键要体现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4、学校教学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5、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6、学生创新能力在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体现。

7、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之处以教学为切入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1、增强教育意识,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构建课程师资队伍。

首先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对民族包括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潜能和创造力。

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方案

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方案

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方案引言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设计和实施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方案展开讨论,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活动。

一、背景知识与目标在设计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确立明确的目标。

背景知识包括课程内容、学生年级和学科特点等;目标则是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和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

二、主题与内容选择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兴趣,确定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题。

确保实验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实验设计与准备针对选定的主题,设计实验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实验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兼顾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为了实现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四、资源利用与支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提供支持。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五、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学生创新实验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

同时,教师也要起到引导和调和的作用,确保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

六、实验实施与指导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提供必要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培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分析与总结学生完成实验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总结和分享,加深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创新小想法实验报告(3篇)

创新小想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创新小想法实验”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4. 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创新小想法”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四、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主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个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主题,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

3. 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

4.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6. 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案例实验主题:如何提高室内光照效果?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室内光照效果与不同角度、不同颜色光源的关系。

2. 实验原理:根据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调整光源角度和颜色,提高室内光照效果。

3. 实验步骤:(1)将实验器材(光源、室内模型、测量仪器等)准备好;(2)在室内模型上设置不同角度的光源;(3)使用测量仪器记录不同角度下的光照效果;(4)调整光源颜色,重复步骤(3);(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光源角度和颜色对室内光照效果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中,当光源角度为45°时,室内光照效果最佳;在光源颜色方面,黄色光源比白色光源更能提高室内光照效果。

5. 实验结论:通过调整光源角度和颜色,可以有效提高室内光照效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创新小想法实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案一、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如今,社会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非常重要。

二、提供创新教育机会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实验室、创业课程等,鼓励学生在各个领域中展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去创新。

四、开展团队合作创新往往是团队的努力成果。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创新。

学生可以组建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提供实践机会学习创新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

学校应该与社会机构和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

学生可以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自己的创新潜力。

七、推行跨学科教育创新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该推行跨学科教育,让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源泉。

学校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问。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

九、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给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帮助。

比如,学校可以提供创新项目的经费、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支持。

十、评价创新成果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激励他们不断尝试和改进。

十一、与社会互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与社会进行互动,了解社会需求,把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

科技创新实践教学计划(3篇)

科技创新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教学。

本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实施内容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2)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创新实践项目(1)设立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创新性研究。

(2)提供项目经费和实验设备,支持学生开展实践项目。

(3)邀请企业专家参与项目指导,提高项目质量。

3. 实验室开放(1)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2)组织实验室开放日,邀请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参与,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4. 校企合作(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国际交流与合作(1)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2)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 建立创新实践项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项目。

4.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5. 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6. 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科技创新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实践教学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在教案中,除了传递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设定目标和要求在编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和要求。

这可以体现在教学目标中,例如通过某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某一概念,或是通过某个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

明确目标和要求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提供实践与创新机会在教案中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可以设置实践活动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探究。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教案中,应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四、提供资源和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案中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互联网资源等。

同时,教师也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评价和反思在教案中,要设定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式和标准。

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创新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价。

同时,在教案完成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评价和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工具,通过在教案中加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和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进行评价和反思等。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方案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方案

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方案近年来,创新精神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育部门与学校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方案。

本文将探讨一种针对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综合方案。

小节一: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首先,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学校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小节二:鼓励跨学科学习创新常常源于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

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例如,在艺术和科学课程中加入互动元素,在语文和数学课程中引入创新课题。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节三:提供创新资源和实践机会学校应提供创新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创客空间,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供学生自由使用,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和创造。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创新竞赛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和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小节四: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创新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集体创新项目。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团队项目课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分享他们的创新成果。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

小节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不同寻常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节六:设置创新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应设置创新教育课程。

例如,可以开设科技创新、设计思维等课程,让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学习创新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实践。

劳动实践活动教案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劳动实践活动教案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之外,劳动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劳动实践活动如何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很少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缺乏实践经验。

而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真实社会环境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也让他们学会适应和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社区清洁活动中,学生要负责收集各种垃圾和清洁垃圾堆。

这种劳动实践不仅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环境,还能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动手作业、组织活动,进行责任分工、沟通协调等操作,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

例如,在园艺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园艺技能,例如栽培、修剪、饲育等。

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细心、耐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学业成绩。

三、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解决方法有很多种,但最好的解决方法却可能只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生社区清洁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方法也有很多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学生发现了很多更加高效的方法,这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劳动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园艺实践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身体素质又积累了园艺知识,并且在团队中进行协作,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验实践教学目标(3篇)

实验实践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阐述实验实践教学的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追求。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3)提高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学、数学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4.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 促进学科发展(1)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2)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学科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6. 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1)通过实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繁荣贡献力量。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3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活动内容1. 主题实践活动(1)环保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开展环保知识竞赛、进行垃圾分类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科技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编程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文化艺术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舞蹈比赛、书法比赛等,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4)社会实践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支教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综合实践活动(1)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4)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打扫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

四、活动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 组织教师培训,确保教师具备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

3. 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4.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确保活动效果。

五、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收获等。

创新实践教学方案(3篇)

创新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

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提出一套创新实践教学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4. 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方案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实践课程:针对各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实验、实习、实训等。

(2)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开设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科技竞赛等。

(3)跨学科实践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1)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和拓展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实践基地: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开发实践教材: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实践教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如在线实验、虚拟实验室等。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实践成果,如项目成果、论文、专利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实践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践案例分享

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践案例分享

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践案例分享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以及开展创造性活动时所展现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分享几个有效的实践案例,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案例一:校园科技创新大赛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科技创新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平台。

在这个大赛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并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

比如,某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感兴趣,他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收集的数据,设计出一个空气污染监测装置,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科学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案例二:创客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是指一个提供创新创造平台的场所,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创意和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建设一个创客实验室,为初中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比如3D打印机、电子元件等。

学生可以在这个实验室里展开自己的创新项目,比如设计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制作一款机器人等。

通过创客实验室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还可以学习到实际的技术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案例三:社会实践项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这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实践案例四:创新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指导。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创意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方法、团队合作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学会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项目实践,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践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立足实验课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立足实验课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立足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经济的来临更加迫切地呼唤着知识的创新——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的认知探求和“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从根本上更新了学习的内涵。

与之相应,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地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最佳切入点。

我采用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法,它的特点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

一、尝试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以及组装、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分析、结论的得出等各步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但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

具体而言,教师应在各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时观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偶然性并进行相应的反应,引发并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并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如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我首先将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然后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

(1)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2)制得的氧气与空气比较,谁的密度较大?氧气在水中溶解状况如何?(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用量选择什么样的反应器及其他仪器,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组装。

(4)为了将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应选择什么样的配套仪器?问题提出后,各小组都在进行分析争辩,就连平时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此时也活跃在争辩的氛围中。

第二步应该让学生尝试操作和观察现象。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以及本实验操作和观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障碍,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你认为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是什么?(2)收集氧气之前,集气瓶中充满了什么物质?(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将氧气通入到集气瓶中,便能将空气排挤出来,如果采用这种办法,集气瓶口应该朝上还是朝下?导管应伸入瓶底还是在瓶口?(4)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果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还是要伸入到瓶内?(5)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将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导入,水便能被压出,那么水槽中集气瓶应如何放置?若利用这种方法收集,能否看到水槽中刚冒气泡就进行收集?(6)实验结束,拆除装置时,应先移去洒精灯,还是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为什么?(7)该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否则会引起什么不安全事故?这些问题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积极指导并整理出操作步骤之后,便开始操作尝试。

中学创新实验活动方案

中学创新实验活动方案

中学创新实验活动方案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创新实验活动,通过此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发展,同时为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活动内容:一、激发创新思维在创新实验活动中,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

例如,通过设立创意项目,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奖金作为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践探究定期组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研究。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推广科技知识定期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和科技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积极投入资金和资源,改善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为创新实验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并制定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导师指导为学生配备有经验的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项目,并对其进行指导和支持。

导师可以是学校的教师、科研机构的专家或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

六、展示交流定期组织学生的创新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成果,并为学生提供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创新实验活动,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的创新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设立团队项目,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以锻炼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邀请他们参与学生的创新实验活动,提供资源和指导。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科技前沿,并且得到实践的机会。

九、评价与奖励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对学生在创新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励和鼓励。

小学智育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智育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智育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智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智育实践活动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三、活动内容1. 创新思维训练(1)主题:创新思维训练(2)活动形式: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创意设计等(3)活动时间:每学期2-3次,每次1-2课时(4)活动地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2. 实践探究活动(1)主题:实践探究活动(2)活动形式:实验、调查、参观、考察等(3)活动时间:每学期4-6次,每次2-4课时(4)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社区、博物馆、科技馆等3.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1)主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2)活动形式:阅读分享、经典诵读、写作训练等(3)活动时间:每学期2-3次,每次1-2课时(4)活动地点:教室、图书馆、阅读角等4. 数学思维拓展(1)主题:数学思维拓展(2)活动形式: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讲座等(3)活动时间:每学期2-3次,每次1-2课时(4)活动地点:教室、图书馆、数学实验室等5. 英语口语交流(1)主题:英语口语交流(2)活动形式: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演讲等(3)活动时间:每学期2-3次,每次1-2课时(4)活动地点:教室、英语角、多功能厅等6. 信息技术应用(1)主题:信息技术应用(2)活动形式:电脑绘画、编程、制作PPT等(3)活动时间:每学期2-3次,每次1-2课时(4)活动地点: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四、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智育实践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形式、时间、地点等。

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设计的一项教育活动。

本文将为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丰富课余生活。

一、活动目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如下: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小发明的设计,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例如志愿者活动、清洁环境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3. 艺术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艺术类活动,如舞蹈、音乐、绘画比赛等,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体育运动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三、活动实施方式1. 学校内开展活动: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场所,供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等活动。

2. 社区合作开展活动: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和场地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社区文化活动等。

3. 专家指导支持: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

四、活动评价与总结1. 活动评价:对每项活动进行评价,从参与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2. 活动总结:根据活动评价的结果,总结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三、活动预算根据不同活动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经费支持,包括场地租用费、物资采购费、活动指导费等。

学校可以对活动进行拨款,并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

通过以上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我们相信可以帮助初中生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案
南强中学
一、实验意义和研究价值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有广搏高深的知识,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动手创造的潜能”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使我们学校教育要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人才为目标。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教育教学已经从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致用、求创、实现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对应。

对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为鉴于此,我们学校以各科教学为切入口,探索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增强师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构建课程师资队伍,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探索课程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设置。

2、校本教材的修订与完善,关键要体现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4、学校教学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5、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6、学生创新能力在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体现。

7、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之处
以教学为切入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增强教育意识,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构建课程师资队伍。

首先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对民族包括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潜能和创造力。

着眼于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构建一支较专业的课程师资队伍队伍。

2、开发教育资源的研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过去整齐划一的课程结构转变为开放的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的资源。

3、探索教育的教学新模式。

探索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如问题解决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

在各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跨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并取得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生家长中发掘有一技之长人才,如种植、烹饪等。

充分利用这种家庭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

同时,还要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通过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

(二)课题研究方法、对象:
方法:
1、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课题研究的专著,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学习相关课题论著,从中汲取经验,合理运用到
自己的教育研究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2、对照法。

将参与实验的学生与不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异同,分析原因。

3、行动研究方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方法:不断积累对本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在实施中不断总结。

★对象:全体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

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原则和策略。

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原来的课程教学目标基本上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教法多为示范,模仿,操作练习。

新的课程纲要中规定教材内容选择应是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并能提出观察、操作、调查、讨论和建议。

3、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师必须尊重、相信、理解、爱护每位学生,发掘每一位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

为了改变以往接受学习,单纯技能训练的现状,运用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分4个教学环节实施:
(1)创设情境
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较好途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创新。

(2)知识探究
在操作活动中进行知识探究和知识学习是教育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形成,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新实践
操作实践是理科课的主要特征,操作实践也是知识探究的归宿,通过实践,才能把探究的知识和方法悟化为有形的作品,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亲历实践,在实践中再次印证探究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完成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识过程,完成创新实践。

(4)评价拓展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也是新的课程理念,利用评价手段,对展示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这些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技术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评价中体悟学习的欢欣和创造的愉悦,巩固所学,起到探索延伸创新明的作用。

四、理论依据
1、人的素质发展理论
人是身心统一体,人的一切活动总是通过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来实现的,相应地在这两大系统调节活动中表现出的特性就形成了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

我们所说的创新素质是建立在生理与心理之上的综合素质,它的形成、发展自然受到了双重制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无疑应遵循其中的规律。

2、人的潜能开发理论
追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绝大部分还是一种潜能,开展劳技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这种潜能。

创新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一种能力。

教育就是要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培养与发展。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

4、主体教育理论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等能力。

在劳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才能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5、陶行知教育思想
我校是陶行知实验小学,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创造教育观”等,与新课标的精神相吻合,对我校的课题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五、实施步骤
1、提出课题,论证方案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方案。

经过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参与,对课题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形成较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理论学习、调查分析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调查分析。

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

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原则和策略。

3、尝试实验,分析研究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实验、分析、研究。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方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将研究成果上升为经验,完善理论假设,验证假说在教学中的效果和作用。

4、总结提拣、推广应用
本阶段主要任务:总结、反思、应用。

组织教师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出有效的方法、模式,完成结题报告,并不断推广、应用,形成我校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六、预期成果。

1、通过学校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求异创新。

最理想的是这种思维习惯能迁移到做别的事情上,保持一
种创新的状态。

2、学校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3、通过实验研究、学习,形成一支有着开拓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