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技术-3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影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影
Biblioteka ➢显示部位: 腰椎正位影像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腰椎侧位
➢体 位:侧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 行,腰椎棘突向前6cm处置于床面中线上。 两腿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髂嵴向上3cm处垂直射入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显示部位: 腰椎侧位影像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腰椎斜位
➢体 位:仰卧,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45° 角,棘突向后2.5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 ➢中心线:经脐孔垂直射入。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显示部位: 靠近摄影床一侧的椎弓 根、上、下关节突及腰 椎斜位影像 。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腰骶关节正位
➢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 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 并垂直。双膝弯曲,胶片 上缘包括脐孔,下缘达耻 骨联合 。
➢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5°角,经双侧髂前上 棘连线中点射入。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显示部位: 腰骶关节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腰骶关节侧位
➢ 体 位:侧卧,身体正中矢 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 与床面垂直,腰骶关节、 腰椎棘突应包括在胶片内, 腰骶部位于床面正中线, 腰骶关节与床面垂直。髂 嵴下3cm处置于探测器中 心。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显示 部位: 颈椎侧 位影像
第三章X线常规检查技术之脊柱、骨盆摄 影
颈椎斜位
➢体 位:俯卧,头颅呈侧 位,被检侧向下,下颌前伸 。被检侧上肢放于身后伸直 ,对侧上肢肩部尽量沿身体 长轴向下。胸部冠状面与探 测器面成55°角。下肢弯曲 ,膝部支撑使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处的 颈部中间垂直射入。

增感屏(X线检查技术课件)

增感屏(X线检查技术课件)

荧光体能量传递
紫外线 X线
电子线
荧光体
能量跃迁
能量吸收
荧光 荧光体
荧光现象是一个在物质内部进行的能量转换过程
,其结果不伴有物质的变化,本质上该现象属于 光物理现象。
• 什么叫增感屏? • 在一张硬纸板基上涂上一层发光光谱与X
线胶片吸收光谱一致的荧光体,这种在X 线激发下,对胶片有增感作用的器材称 为增感屏。
• 3.保护层:主要由纤维化合物组成,一般采 用醋酸纤维素酯,其作用有:
• ①防静电现象。 • ②对质脆的荧光体起物理保护。 • ③进行表面清洁时可保护荧光体不受损害。
• 4.反射层或吸收层: • 两者必居其一,反射层是将向背面发散的荧
光反射回胶片,以提高增感率,多采用光泽 明亮的无机物 (二氧化钛、硫酸钡、氯化 镁 );防反射层是将向背面发散的荧光吸 收掉,以提高清晰度,多采用炭黑等。
增感屏的作用
• 1、可提高X线胶片感光效应。 • 2、增加影像对比度。 • 3、减少患者的照射剂量。 • 4、减少X线管消耗。 • 5、缩短曝光时间。
对比度对影像的影响
(一)增感屏种类与结构
1.钨酸钙屏: 从1896年至今,钨酸钙屏作为标准通用型增 感屏一直应用于临床。荧光体为CaWO4, 光谱在350~560nm,峰值在420nm,与感蓝 片组合使用。根据晶体颗粒大小可分为低、 中、高这三种。
• (2)结构及工艺因素: • 1)增感屏荧光体的颗粒大,增感率高。 • 2)增感屏中的结合剂使用量大,对荧光吸收小,
增感率高。 • 3)增感屏支持体的荧光反射率高,增感率高。 • 4)增感屏荧光体涂布厚度的增加,在适当数值下
可提高增感率。
• 2.增感屏对影象效果的影响: • (1)影像对比度增加:使用增感屏所获得的照片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5. 肺摄影的曝光时间短,心测量用片要求曝
光时间不超过0.1秒,使心影清晰。
6. 两侧肺部密度相比悬殊的患者,可用高kV 技术摄影。
7. 明确摄影目的,肺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 实质影像。心片主要观察心血管形态。
8. 成像野大小12×15英寸或14×17英寸,小儿 视具体情况酌减。
二、透视操作技术
一般取站立位,先从正位开始,先观察胸部全貌,然后 按顺序逐一观察,对所发现的病变作重点观察。
1.平静呼吸时,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对称;两侧肺 野、肺纹理及透光度;肺门的大小、密度和位置。 两侧肋膈角是否锐利;两侧横膈形态、位置及运动 情况;纵隔的轮廓及位置有无改变;心脏大血管有 无异常。 2.深呼吸时,观察肺通气有无障碍,纵隔有无移 动及横膈运动等情况。
·
3.标准影像显示
胸部侧位影像,肺 部、膈肌及前后胸壁 ,胸骨及胸椎呈侧位 像。膈肌前高后低, 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 ,能连续追踪到气管 影像。
(六)站立胸部前凸(前弓)位
摄影目的 为胸部正、侧位的补充位置,主要用于显示肺
尖、锁骨下区及右肺中叶的病变。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4×17英寸 摄影距离
标准影像显示 为胸部正位影像,两胸锁 关节对称,上部四个胸椎 清晰可见,肩胛骨投影于 肺野之外,肺门阴影结构 可辨,肺纹理清晰可见, 乳腺和左心影内可见肺纹 理,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 清晰,肋膈角锐利,心脏 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肺尖 上腔静脉
肺门
乳头 横膈
胸部后前位
主动脉弓 肺动脉
左心室 心尖
(二)仰卧胸部前后位
体外金属物体对影像的影 响
(一)站立胸部后前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 优点:非晶硒不产生可见光,没有散射线的影 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间接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 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 见光;其次或者,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一)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一)感光效应
(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感光效应
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 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 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均称 之为“感光效应”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2)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值是固定的,作为照片密度的补 偿,随着被摄体的厚度d和密度p而变化。
管电压值一般要高10~20,所用的值成倍下降
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不论是改变的X线摄影方法,还是固定技术, 都未能完全解决如何获得一张优质X线照片的 摄影条件问题,因此有必要恰当地解决诸因素 (、 mAs、几何条件、感光材料、滤线栅、 增感屏性能、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出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影 像具有足够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
医学影像的记录方式:干式打印 包括:激光打印和非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①光一热式成像
②激光诱导成像
非激光打印:①直接热打印技术
②干式喷墨成像
医用X线照片:
• X线胶片的观察:
• 光线透光率的大小由照片的阻光能力决定。
缺点: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 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 PPT课件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 PPT课件

(ⅲ)性能:增感屏的性能有二个方面:
①增感率
②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3)屏-片组合
屏-片组合成像性能的优劣表现在X线照片影 像与输入的X线信息影像的差别上,差别越小, 屏-片组合的信息传递功能就越好。屏-片组合 的信息传递功能通过MTF的测定来客观评价。
(2)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
7.其他因素 当使用传统的屏-片组合进行摄影时,胶片处理条件
影响着照片的密度值,显影液就是影响感光效应的 重要因素。显影液的性能取决于显影液的配方、pH 值、显影时间和显影温度。一般讲,显影液浓度高、 pH值高、温度高相对感度高。在激光打印技术中, 照片的密度与照射激光的强度有正相关关系。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
2)间接型FPD:是一种以a-Si(非晶硅)光电二极 管阵列为核心的X线影像间接型FPD。
(ⅰ)基本组成:a-Si FPD基本组成是由CsI闪烁 体(cesium iodide scintillator)层、a-Si光电二极 管阵列、行驱动电路、列读取电路以及图像信号读 取电路等部分构成。
2)特性:IP主要结构是荧光物质层,它对放 射线、紫外线的敏感度远高于普通X线胶片, 摄影后IP上的潜影会因光的照射而消退,避 光不良或漏光的IP上的图像会因储存的影像 信息量减少而发白。
IP具有以下特性: (ⅰ)发射与激发光谱 (ⅱ)时间响应特征 (ⅲ)动态范围 (ⅳ)存储信息的消退 (ⅴ)天然辐射的影响
3.摄影距离
焦点至探测器的距离称为摄影距离,或称源像 距(source-image distance, SID)。焦点至 胶片的距离,简称为焦-片距(focus-film distance;FFD)。在感光量计算公式中SID 就是r。在摄影的有效范围内,探测器上得到 的感光量与SID的平方成反比。

医用X线胶片(X线检查技术课件)

医用X线胶片(X线检查技术课件)
1
S=
(D min+1.0)
• 相对感度(比感度)
• 即与感光度的设定值为100的特定胶片相对比较 。相对感度的概念更有利于X线摄影条件的正确 选择。
• X线胶片相对感度的计算方法,是以产生密度 Dmin+1.0的胶片A的曝光量对数值(lgEA)与胶 片B的曝光量对数值( lgEB )之差的反对数值乘 以100。
• (4)距离测定法的优缺点: • 优点是接近X线摄影实际,其测量参数也就更具
指导意义。与其它阶段曝光方法相比重复性好, 也可以根据特性曲线的使用目的选择曝光点,自 由度较大。
• 缺点是需要足够的测试空间和大容量X线管,操 作时间长。
(五)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
• 1.本底灰雾(最小密度Dmin) • 感光材料未经曝光,而在显影加工后部分被还原
• (2)阶段曝光中焦—片距的确定:
• 首先要设定曝光级数以及二个阶段曝光距离的曝 光量对数比,求取实际的焦点-胶片距离。一般在 40~400cm之间取7级或11级或21级。
焦—片距、相对曝光量对数值及相对曝光量关系
焦—片距(FFD)
相对曝光量对数值( lgRE)
相对曝光量(RE)
320.0cm
• (2)保护层 • (3)背层:由无光层和UV吸收层组成。 • (4)基层:又称片基,为175um厚的聚酯
材料构成。
直接热敏片成像过程
• 1、通过热力头对热敏片加温; • 2、受热后的微型胶囊膨胀,通透性增加; • 3、发色剂进入胶囊与显色剂作用并变色; • 4、发色完成后胶囊冷却,停止发色。
2.铝梯定量测定
器材: 1、X线机; 2、待测试用X线胶片; 3、铝梯; 4、透射式光学密度计。
铝梯
透射式光学密度计

X线照片密度与对比度(X线检查技术课件)

X线照片密度与对比度(X线检查技术课件)
胶片上细微的观察范围减少。 • 因此通常只要在整个照片上有足够的对比
度,同时辨别出肢体的细微结构就可以。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 1.X线对比度 • 在强度相同的X线照射下,X线对比度主要取决于
被照物体本身的因素。 • (1)被检体本身的因素: • X线诊断领域内,人体吸收X线的形式,主要是光
• 常用X线质为: ①超软X线摄影 25kV的X线; ②软X线摄影 25~40kV的X线; ③普通X线摄影 40~100kV的X线。 ④高千伏摄影 100~150kV的X线
普通胸片上所显示的女性乳房影(KV60~70)
低电压摄影所显示的女性乳房影(KV25~35)
• (3)X线量: • 一般认为X线量对X线对比度没有直接
• 3.摄影距离 X线强度与摄影距离(FFD)的平方 成反比。在摄影中,摄影距离越短,X线强度越 大,照片密度越高。缩短摄影距离,将增加影像 的模糊及放大变形,所以确定摄影距离的原则:
• 一要考虑X 线机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长摄 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模糊与放大变形,确保影像 的清晰;
• 二要根据诊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距离。
• 照片密度是观察X 线照片影像的先决条 件,构成照片影像的密度必须适当,才 能符合影像诊断的要求。
• 人眼在正常的观片灯下能分辨的光学 密度值的范围在0.25~2.0 之间,对于 低于0.25 的光学密度值或高于2.0 的光 学密度值的X 线照片影像,人眼则难 以辨认。
• 密度为零的照片并不存在,因此片基的密 度值为0.2,色泽为淡兰色,目的是降低观 片灯的光强,减少视觉的疲劳。
• (2)X线质:X线照片对比度形成的实质 ,是被检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物质对X线 的吸收能力与X线波长的立方成正比。当胶 片的γ值不变时,用不同的线质摄影,所得 的照片对比度不同。

X线摄影条件(X线检查技术课件)

X线摄影条件(X线检查技术课件)
曝光量高低最终不是影响影像的密度高低,而是 影像的噪声水平。在保证符合诊断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小的曝光条件,降低辐射剂量。
2.曝光指数(EI)
间接代表了噪声水平。为控制噪声水平、修正曝光 条件提供了客观依据。计算机对信号直方图进行计 算得出曝光指数,或者根据感兴趣解剖区域的平均 像素值计算出曝光指数。 曝光指数与到达探测器上的剂量有关,它反映的是 成像板或平板探测器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所描述 的是成像板或探测器剂量而非病人入射剂量。
当变换增感屏的种类时,把S1/S2作为增感系数KS计算,即 可方便地求出新增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
(四)滤线栅和照射野
1.滤线栅 滤线栅能有效地滤除散射线,提高影像质 量,但也会降低胶片的感光效应,故在实际使用中应 适当增加管电流量。
原滤线栅的曝光系数为B1,管电流量为Q1;当新滤线栅的曝 光系数为B2时,则其管电流量Q2为
(四)鲜明的锐利度
1.概念 两个毗邻组织影像边界的清楚程度叫“锐利度” , 与此相反的概念就称之为“模糊度”。 分辨率(解像力)、清晰度
2.摄影时需尽量减小技术性的模糊程度 如:减少曝光时间,固定被检部位,采用小焦点, 缩短肢-片距,选择高质量增感屏,屏胶接触紧密 ,控制照片斑点等。
(五)较少的影像噪声
三、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
(一)符合诊断学的要求
影像符合诊断学要求有两个基本方面: (1)X线几何投影正确 (2)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晰
(二)适当的影像密度
1.光学密度过低 表现为直接曝光区黑而其他组织影像多呈
灰色,无法辨认细微结构。 感光不足、显影不足或数字图像后处理不当 所 致。 2.光学密度过高
表现为照片普遍过黑,以致骨和关节的轮 廓、病灶的形态等都难以显示。

影像检查技术—X线检查

影像检查技术—X线检查
(1)心脏和大血管:软组织密度,根据不同 走向而形态不一;增强扫描利于显示血管和 心腔。
(2)气管:含气而呈低密度; (3)食管:含气时易显示,不含气时呈点状
软组织密度;
(4)淋巴结:直径≤10mm,不显影或为点状。
CT平扫 CT增强
学习目标
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 及其优势
辨认心脏大血管在胸片上的投影
骨干: • 骨膜 • 骨皮质 • 松质骨 • 骨髓腔
长骨X线表现
长骨X线表现
骨端: 未成年分干骺端和骨骺。 成年后骨骺线闭合。
儿童骨骼的生长
6M
1Y
2Y
3Y
4Y
关节X线表现
由骨端、关节软骨、关节腔和关节囊等构成。
关节MRI表现
MRI可清晰地显示关节各结构。
T1WI
T2WI
正常肱骨
正常肘关节
应用:心肌病变。
35
一、检查方法
五、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结构与搏动,又能显示心血管内的血流状态。
优势:实时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 状态。费用低。
应用: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和主要检查技术。
36

二、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1. 后前位
右心缘——升主动脉、右心房 左心缘——主动脉弓、肺动脉主干、左心室
X线检查
特殊检查 断层摄影(Tomography)
自CT广泛应用以来,已很 少应用。
X线检查
支气管造影
经导管注入造影剂 使支气管显影。但患 者有一定的痛苦,自 HRCT应用以来,已 较少应用。
X线检查
血管造影 :主要有肺动脉造影和支气管 动脉造影,用于检查肺血管性疾病及不 明原因的咯血。
37

X线摄影检查技术

X线摄影检查技术
1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量:E 将此相对固定的感光因素综合用k表示,则感光效应公式 可简化为: E = k·(Vn·I·t)/r2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是根据病变情况需 要经常变动的四个感光因素,习惯上称为曝光参数,狭义 的 “X线摄影条件”。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与应用 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四、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效应:
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透视 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IP板、平板探测器等光电转换 系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影像效果。
普通检查:
X线透视
X线摄影
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X线摄影检查技术概述
1、X线透视: 定义:将被检者置于X线球管与荧光屏之间,通过转动被检 者身体,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立即得到检查部位形 态及功能信息的检查方法。 原理:X线的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机体的自然对比; 分类: 暗室透视:荧光屏式; 明室透视:电视透视(影像增强器)→数字化透视。
E = k·(Vn·I·t·S·f·Z)/(r2·B·Da)·e-μ d V:管电压 n:管电压指数 I:管电流 t:曝光时间
S:胶片感光度或成像因数 f:增感屏的增感率
Z:靶物质原子序数
r:摄影距离
B:滤线栅曝光量倍数
D:射野的面积
e:自然对数底
μ :组织X线吸收系数

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激光打印技术1.3-三、数字X线成像课件

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激光打印技术1.3-三、数字X线成像课件
激光打印技术
1
激光打印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发出来的 , 目前
已成为CR、DR、CT、MR、I)SA、超声、核医学等医学 影像波备硬拷贝的主流,克服了光学和荧屏的畸变引入 的噪声,以独特的点阵及差值计算和灵活多变的成像 尺寸提供了高质量的医学影像信息,是一次质的飞跃。
p342
2
第一节 激光胶片 一、激光胶片的分类 医用激光胶片一般分为湿式激光胶片和干式激光胶片 . 1 .湿式激光胶片 是指通过显、定影药液冲洗后显像的激 光胶片,它又分为红外激光胶片(光谱在730~820nm)与氦氖 激光胶片(光谱高峰在633nm)。
5
2 .乳剂层 同样由感光物质溴化银、碘化银和明胶组成。 为了提高激光胶片的成像性能,其乳剂层与普通胶片比较 有如下特点:
(1)单分散卤化银乳剂呈八面体晶型。 (2)调配不同的增感染料,使胶片适应不同的激光光谱。 (3)采用浓缩乳剂、低胶银比和薄层挤压涂布技术,以适 应高温快显特点。 (4)乳剂层中适量加入防静电剂、防腐蚀剂、防灰雾剂和 坚膜剂等成分。
、DR、CT、MRI、I)SA等)
输出的数字化图像信号或模拟图像信号分别由激光打印机
接口送入激光打印机的存储器中,打印机根据数据的不同产
生不同强度的激光束,对专用的激光胶片进行扫描,产生图
像。湿式激光打印机需要与洗片机相连,经过显影、定影、
水洗、干燥等处理后产生照片。
而干式激光打印机成像时无需化学处理,它已成为现代医
通常要求温度在18℃±2℃,湿度在70%±5%,机房空气洁 净度高,通风情况良好。若机房温度、湿度发生突变,常常 会造成胶片传送故障,即卡片、打印故障等。因此,在机房 中应安放温度、湿度计,以便随时监控。若温湿度偏差大, 最好不要盲目开机使用。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ppt课件
第三章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摄影位置:被照肢体、X线中心线方向、X线胶 片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摄影体位:为达到摄影目的,而使被检查者身 体所形成的空间位置。 ★摄影方向:X线摄影时中心线 穿过被检肢体的方向。
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
人体直立 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双下足并拢,足尖向前 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基准轴线与面
垂直轴
基准轴线(体轴):人体位于标准姿势时的轴线。
垂直轴:上至头顶,下至尾端并垂直于
地平面的轴线。
矢状轴(腹背轴):自腹侧面到达背
侧面,与垂直轴线呈直角交叉,与地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 鼻根 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后缘与下缘相会 内眦
处形成的钝角。
鼻尖
口角
颏尖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眉间
外眦 眶下缘 瞳间线 鼻翼
下颌角
基准线
体位
一、基本体位
1、立位 3、仰卧位 5、侧卧位 6、右前斜位 8、右后斜位
2、坐位 4、俯卧位
7、左前斜位 9、左后斜位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二、四肢体位
1、屈、伸位 2、内旋、外旋位 3、内收、外展位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一、一般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冠状方向 斜方向 水平方向 轴方向

摄影方向

DR和DSA(X线检查技术课件)

DR和DSA(X线检查技术课件)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基本原理
• (一)DSA图像的形成 • ①摄制普通片,制成mask片即蒙片; • ②摄制血管造影片; • ③将蒙片与血管造影片减影即得到DSA
图像。 • 在造影过程中任意一幅图像均可作为蒙
片。
• DSA信号形成特点: (1)制备蒙片为减影的关键; (2)蒙片与普通平片的影像相同,但密度正好
30帧/秒
超脉冲方式: 用于胸部活动度大的部位及心脏 大血管活动快的部位
• 2.能量减影:
• 能量减影也称双能减影,K一缘减影。即进 行兴趣区血管造影时,同时用两个不同的 管电压,如70kV和130kV取得两帧图像, 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由于两帧图像是利 用两种不同的能量摄制的,所以称为能量 减影。
• 2)探测元阵列单元:用TFT 技术在一块玻 璃基层上组装几百万个探测元阵列,每个 探测元包括:
• 一个电容和一个TFT,对应图像的一个像 素。诸多像素被排列成二维矩阵,按行设 门控线,按列设图像电荷(信号强度)输 出线。
• 3)高速信号处理单元:产生地址信号并激 活探测元阵列中的TFT。作为对这些地址 信号的响应而读出的电子信号被放大后送 到A/D 转换器。
Digital Radiography (DR)
二、直接转换式平板探测器
• 直接转换FPD分为非晶硒(a-Se)为光电 材料的FPD和多丝正比电离室型。
• 1.非晶硒(a-Se)平板探测器 • (1)组成:a-Se FPD 由X线转换、探测元
阵列、高速信号处理和数字影像传输单元 等组成。
X 线转换单元
CR 成像板

影像增强器+电影胶片

增感屏+X线胶片
接 X线-潜影-可见光-影像 X线-潜影-可见光-影像

下肢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下肢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体位设计 :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 尖稍内旋,股部背面紧贴探测器,成像 野力求上缘包括股骨头,下缘包括膝关 节。
(十三)股骨前后位:
中心线 : 经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屏气方式 : 无。
(十三)股骨前后位:
(十三)股骨前后位:
标准影像显示: 股骨及相邻关节的正位 影像;股骨和胫骨内、 外侧髁形态对称;股骨 远端内侧缘可见髌骨模 糊轮廓。
(六)踝关节前后位:
中心线 : 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垂直射入探 测器。
屏气方式 : 无。
(六)踝关节前后位:
(六)踝关节前后位:
标准影像显 示:
踝关节位于照片 下1/3中央,关 节面呈切线位, 其间隙清晰可 见;胫腓联合间 隙不超过 0.5cm;踝关节 诸骨纹理清晰锐 利,周围软组织
2.熟悉各体位的摄影目的及照片显示内 容。
3.总结此次课的重点、难点。
4.课后复习。
第一节 透视检查
二、下肢摄影
(十)膝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 : 观察膝关节间隙,各骨骨质,外形变化,膝部 软组织、骨垢和籽骨的病变。 成像野大小 : 5×7英寸,沿小腿的长轴竖放。(-) 摄影距离 : 90~100㎝。
(十二)髌骨轴位:
(十二)髌骨轴位:
(十二)髌骨轴位:
(十三)股骨前后位:
摄影目的 : 观察股骨、膝关节、髋关节及周围软组 织的病变。 成像野大小 : 12×15/14×17英寸,纵向1/2分割,与 侧位合用,沿大腿的长轴竖放。(-)/(+) 摄影距离 : 90~100㎝。
(十三)股骨前后位:
(五)跟骨轴位:
(六)踝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 : 观察踝关节诸骨、关节间隙和部分足骨 的病变。 成像野大小 : 5×7英寸,沿小腿的长轴竖放。(-) 摄影距离 : 90~100㎝。

X线成像技术概述(X线检查技术课件)

X线成像技术概述(X线检查技术课件)

• ①优点: • A、应用广泛,可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 B、空间分辨力较高,成像清晰; • C、可作客观记录,长期保存。 • D、患者接受的X线剂量少,有利于防护。 • ②缺点: • A、工序繁琐、不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 • B、投照一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影
像,不能观察脏器动态。
X线摄影
胸 部 正 位 片
• 2.X线图像是影像重叠图像 •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人体被检部位内的各
种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 和,是该部位各种组织结构影像的相互叠 加的图像。
• 3.X线图像具有放大和失真 由于X线束是锥形投射的,当X线检查
时人体与胶片(或荧光屏)之间有一定的 距离,因此,被照射部位的X线成像会出现 一定程度的放大并产生半影,使影像的清 晰度减低。如果照射部位偏离中线,还会 出现该部位影像的变形和失真。
第二节 X线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一、X线图像的特点 (一)模拟X线检查的图像特点
1.X线图像为直接模拟灰阶图像。通过影像的密度 及其变化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
即密度高的组织结构(如骨骼、钙化),其吸收 X线量多,在X线图像上呈白影;反之,密度低的组 织结构(如气体、脂肪),其吸收X线量少,在X线 图像上呈黑影或灰黑
二、数字X线成像技术
1.DSA 1980年,由美国Wisconsin大学的Mistretta 小组和亚利桑那大学的Nadelman小组首先 研制成功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 术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X线检查 技术。
• 4.X线图像不可调节 模拟X线图像的影像灰度、对比度与摄
影参数等是密切相关的。X线摄影经显影定 影后得到的X线影像(照片),其灰度和对 比度是不可调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
散射线
照射野和胶片大 小相同
-
照射野大于胶片
23
据研究照射野在100cm2~200cm2以上时, 散射线(scattered radiation)含有率急 剧增加。照射野在600cm2~700cm2时,散 射线含有率趋于饱和。X线摄影时,应将 X线的照射野的大小减少到能包含被照部
位最小程度,以起到对患者和工作人员 的辐射防护(radiation protection)作 用及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不论是“变动管电压法”还是“固定管 电压法”都未解决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各种因素(kV、mAs、 感光材料、胶片处理条件、滤线栅、增 感屏、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平衡这些摄影条件因素的方 法首先由西门子公司的F.Claalen研究的, 故称西门子条件表,又称对数率法或点 数法。
原mAs×0.3=新
mAs
-
9
(二) 摄影距离 焦点至胶片的距离,简称为焦-片距
( focus-film distance ; FFD ) 。 胶 片 上得到的感光量与FFD平方成反比。 摄影距离r和管电流量Q之间的关系,可 用下式来表示:
Q2
r2 2 r1 2
Q1
-
10-11源自(三)屏-片组合-
26
V=2d+c
式中V为管电压(kV),d为被照体厚度 (cm),c为常数。
常数c可通过实验求出。例如:管电流是 100mA,摄影距离为100cm 时,四肢骨骼 常数c=30,腰椎骨骼常数c=26,头颅骨 骼常数c=24。这个方法的特点是,被检 体厚度增减1cm,管电压就增减2kV。
-
27
(二)固定管电压法
滤线栅的B值越小越好。B值在2~6之间。
滤线栅性能还有很多参量,其中栅比R在实际临 床摄影中应该注意。常见的R值有:5:1、6:1、 8:1、12:1、16:1、34:1等多种。
-
19
高栅比
低栅比
-
20
-
21
2.照射野 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 束(X-ray bean)入射于被照体的
曝光面的大小称为照射野 ( radiation field ) , 照 射 野 的大小,与X线照片的对比度、 影像密度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屏的增感率都用与它相比,此比率称为 相对感度。如稀土(rare earth)类GdO2s: Tb屏是中速CaWO4屏的4.5倍,常称其相 对感度为450。
-
14
(四)滤线栅
-
15
铅条
-
16
散散射线射线
原发射线
滤线栅的作用
-
17
照片密度大
照片密度小
-
18
B
It I t'
式中It和It′分别代表应用和不应用滤线栅时 , 使照片上获得同一密度值的曝光量。同一性能的
-
29
1.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的内容
摄影条件规范化是指平衡X线摄影各因素, 使其在X线照片上得到恰到好处的密度值
从而获得最大信息量的方法。它的内容
主要为:将影响曝光量的三大因素管电 压kV、管电流mAs、焦片距r变换成相对 应的对数率点数。将产生的摄影效果的X 线曝光量E记作:
Vn mAs
EK
r2
E KVn its f z
d Z r2
-
3
(一)管电压与管电流
管电压(tube voltage)代表着X线的穿透 能力。
管电压是影响照片密度值、对比度、层 次及信息量多少的重要因素
-
4
↑ 管电压
产生照片影像的层次越丰富,照片影像 上的组织结构信息量也越多,所需要的 管电流(tube ampere)和曝光时间 (exposure time)减少,减少运动模糊 (movement unsharpness)
但照片影像对比度却降低了。
-
5
-
6
-
7
n值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n值变化范 围是2~6,不用增感屏时,n值在2以下。
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管电压和管电 流量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E=K•Vn•Q=K•Vn•mAs
式中Q代表管电流量,mA代表管电流,s
代表曝光时间。
-
8
如:原来的管电 压为60kV,换成 新的管电压为 80kV,mAs如何 换算?
其组合情况影响获得照片影像的密度、 对比度、清晰度及信息量的多少。
更换屏-片组合时,特别是更换增感屏时, 要充分注意增感屏的性能,尤其是增感 屏的增感率(intensifying factor)。
-
12
S R0 Rm
增感率常用S来表示,其定义为: 在照片上获得密度值为1.0,不用 增感屏和应用增感屏时的X线量之 比。
-
24
二、摄影条件表
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除了摄影条件基本 因素外,还要考虑人体被检部位构成, 被检部位器官运动状况、病理、年龄、 胖瘦等因素。制定摄影条件的方法大体 可归纳为四类。
-
25
(一)变动管电压法
变动管电压法是把摄影条件中各种因素作 为常数,再根据被检肢体厚度而选用不同 的管电压的一种摄影方法。美国从事X线工 作者Jermen在1926~1927年介绍了这种摄 影方法,之后开始广泛付诸应用,因而也 称之为美国法。
在X线摄影中将管电压固定,采用管电流量 作为影像密度的补偿,管电流量随着被检 体的密度和厚度变化而增减,称之为固定 管电压法。固定管电压法1955年由Funchs 创造。这种方法所使用的管电压比变动管 电压法中所对应的被检部位一般要高 10kV~20kV,而所用的mAs却成倍的降低。
-
28
(三)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
30
对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
lgE = lgK+nlgV+lgmAs-2lgr
X线摄影条件
-
1
优质X线照片影像的获得,与X线摄影条 件(exposure factor)的大小密切相关。 因而在制定合理的X线摄影条件时,既要
考虑被检体的组织和病变的特点,还要 选择恰当的X线质、X线量等参数,才能 获得具有最大量诊断信息的X线照片影像。
-
2
一、摄影条件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胶片的感光量:E
式中的R0表示不使用增感屏时所需的X线量,Rm表示 使用增感屏时所需的的X线量。
若用S1的增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为Q1,那么用S2的增 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Q2可用下式求出:
Q2
S1 S2
Q1
-
13
相对感度(relative sensitivity),其 意义是把增感率为40的CaWO4中速增感屏, 在某管电压下其增感率为100,其它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