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陷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陷阱

陷阱一:无中生有

这类陷阱选项常见的编拟方式是:选项中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信息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点,是正确的表述,却有一部分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事实。这样选项中真假信息杂糅在一起形成陷阱。

我们来看2004年全国卷(丙)的有关选文:

(吴隐之)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母闻隐之哭声,辍餐投著,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第14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 为:“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据选文可知,韩康伯之母告诫韩康伯的内容是康伯今后如果选拔官员,应当举荐像吴隐之这样的人。选项A中“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中的“尽快”在文中无依据,其他表述在文中能找到对应点。该选项将正确、错误两方面的信息糅合在一起形成陷阱,因而是错误的选项。

陷阱二:弄错时态

古代作品中事件的发生发展在时态上是客观的,在某些选项中却把时态弄错,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件当作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表述,从而形成陷阱。

我们来看2004年全国卷(丁)的有关内容:

广谓受日:“吾闻‘如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第14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B为:“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从文中“如此不去,惧有后悔”来看,疏广是担心如果不趁此时功成身退,将来自己会后悔。而选项B说“虽然中途曾经后悔”,把疏广后悔这一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把时态弄错了,因此该选项是错误的。

陷阱三:曲解文意

这类试题的编拟方式有:常常利用词的多义性,利用读者望文生义的毛病,弄错词的活用或弄错短语的关系等去设置干扰项,从而形成陷阱。

我们来看2004年浙江卷的有关内容:

(扬)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

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

第14题题干为: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D为:“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原文讲官宦子弟横行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其中“至”是“到”的意思,后面省略了“里巷”,“或”是“有时”的意思,“其家”指代“百姓的家”。这句的意思是指官宦子弟到小巷中百姓家横行不法,有时弄得百姓家破人亡,而不是“官宦子弟落得家破人亡”。因此该选项错误地理解了文意,该题应选D项。

陷阱四:颠倒顺序

史传文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同事情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客观的,试题对选项的表述往往将这种客观顺序颠倒,从而形成陷阱。我们来看2003年春季高考卷有关选文: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日:“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第15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B为:“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晓以得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乡邻;又用缚责巫人、丢弃神像的方式断绝了淫词。”

对照原文可知,吴履处理吴民犯周这件事是先释放乡邻,后晓以利害,平息周的怒气。B项却将这一顺序颠倒了,因此该选项是错误的选项。

陷阱五:弄错信息筛选涉及的对象

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每年都设置一个题目。题干要求针对某人根据某角度进行信息筛选,选项中往往出现不属于这个人的信息,从而形成陷阱。

我们来看2004年北京卷第9题: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④⑤⑥D.①②③

题干要求选出“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句子,而第⑥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是直接写罪人,信息筛选涉及的对象弄错了,因而C项是错误项。另外,第①句是写对他的评价,第②句是写他的想法,这两句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因而此题选B项。

陷阱六:弄错信息筛选的角度

这类陷阱常常出现在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的试题中。题干明确要求根据某角度进行筛选,要求选出与题干所提供的角度相关的内容。选项中往往出现不属于该角度的信息,从而形成陷阱。

我们来看2004年全国卷(丙)第13题: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①禄赐皆班亲族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③④⑥

第④句是写吴隐之诗中古人对贪泉的看法,第⑤句是写时人认为吴隐之矫,但他始终不改其矫。④、⑤都不符合筛选的角度“吴隐之清俭操守”,因此该题选C项。

陷阱七:弄错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原文中人、事的关系是特定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客观的,在某些选项中却张冠李戴,将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换成文中出现的其他人,从而形成陷阱。

我们来看2004年天津卷的有关选文:

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

第14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D为:“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根据文段可知,曹彰被封为任城王是黄初三年,当时曹操(太祖)已死去3年,封曹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