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导学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热爱之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学习赏析本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于《昆虫记》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批注发,赏析本文文学性与科学性兼顾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激发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圈点批注发、延伸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下作家法布尔笔下的《蝉》。
二、初读谈感受“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我们读这篇文章时,除了要感受其中的趣味,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要学习其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学生齐读这段文字,圈划重点,然后开始自读。
(5分钟)谈感受:有意思、有趣味、细致,喜爱……(设计意图:本文是自读课文,先出示阅读提示作为前导,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本文的语言、作者的观察等方面。
自学前,要求先行,效率更高。
)三、再读细观察1.果然大作家魅力无限,看似一篇说明文大家也读出了无限趣味。
——法国戏剧家罗丹法布尔居然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探一探究竟,看看法布尔是不是真如此厉害!2.我们就先来看看他的艺术家特质。
艺术家会如何看?请你找一找,法布尔如何看?重点阅读文章第一部分。
学生自学3分钟。
请学生自主分享。
研究的习惯、准确的测量、同类的比较、精确的观察、艰辛的观察……讲学生找出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不但是用眼细致观察,还会用心带着坚持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
法布尔比美术家的观察更难更不易!(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一部分,能着重找法布尔如何看?体会法布尔科研的艰辛,观察的细致,从而发现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四、三读品语言作者赋予蝉人的心性和精神,读来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情感。
《蝉》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无答案
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 ?〔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B、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八年级上《蝉》导学案
《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疑难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作家小思。
3、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相信你的知识最广泛)
2.这些字词你认识吗?借助工具书,动手查一查。
收敛.()颤.动()聒聒
..()宽恕.()
还有哪些生僻字词你不认识,写来看看:
3.这些词语的含义你了解了吗?动手写一写。
收敛聒聒宽恕
还有哪些词语的含义你不懂,动手查一查:
4.熟读课文,看看本文用了什么写法?
5.尝试找出文章的文眼,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坚信自己,我真行!)
6.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7.文中哪些语句是你最喜欢的,请摘抄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文中哪些语句是你不明白或不理解的,请摘录出来,随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8.完成课本第102页第三题仿写作业。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蝉(导学案学生版)
第21课《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蝉的特征和生命简史,把握蝉的习性,梳理说明思路。
2.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
3.感受作者人文情怀,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重点难点】1.了解蝉的特征和生命简史,把握蝉的习性。
2.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受作者人文情怀。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语)。
他的著作《》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2.作品简介《昆虫记》被誉为“”。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中国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
作者法布尔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3.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
4.字词积累读准字音:轧.()暴.晒()隧.道()毫无顾忌.()鳍.()恶.劣()罅.隙()一无所知.()蚋.()折.皱()纤.维()不怀好.意()窠.()防御.()联.结()无动于衷.()钹.()跳蚤.()地穴.()懒.洋洋()辙.()黏.土()寻觅.()喧嚣.()理解词义:喧嚣:罅隙:徘徊:毫无顾忌:不怀好意:无动于衷:第一课时活动一:蝉之印象1.默读课文,浏览全文,结合课文中对蝉的描写,试着用“我发现蝉(很)”的句式来发言,说说你对蝉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了解关于蝉的知识。
3、知道作者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蝉的知识?4、默读课文,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关于蝉的知识。
2、知道作者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蝉的知识。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1、搜集蝉的资料和。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蝉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和资料,并说明从哪里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3、导入新课:你们找到的资料可真多。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知道蝉的知识的。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的要求,先在小组内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关于蝉的知识。
三、检查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
(2)教师再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合起来介绍关于蝉的哪些知识。
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通过捉蝉,了解蝉的叫声响亮的原因。
第二段(第4至6自然段)写作者通过捉蝉的游戏知道蝉的幼虫是什么样子。
第三段(第7至9自然段)写作者通过读书,知道更多蝉的知识,了解蝉的一生。
第四段(第10段)写作者对蝉的描绘和称赞。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蝉叫声响亮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么知道的?2、指名反馈。
(1)“蝉噪林逾静。
第21课 《蝉》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21课《蝉》预习导学案1.了解蝉的特征和生命简史,把握蝉的习性,梳理说明思路。
(重点)2.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
(重点)3.感受作者人文情怀,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
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
著有《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这部昆虫学著作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二、四部分。
王大文译。
有删改。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实质上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中国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题目解说蝉也叫“知了”,居昆虫纲,同翅目,蝉科。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
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本文以《蝉》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单明了。
二、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定义:科学小品文,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章。
内容: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
它与其他说明文的不同的是采用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
文学是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
它短小精悍,资料可靠,数据确凿,玲珑活泼,通俗生动,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蝉》教案优秀9篇
《蝉》教案优秀9篇《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诵读欣赏(二)灯蛾咏蛾物性自有僻,附炎岂我情。
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
一、用诵读欣赏的方法多层次逐步诵读:1、读准字音,节奏,了解诗体。
2、疏通诗意,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诗意的牵引与扩展1、民间俗语“灯蛾扑火,自取灭亡。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 ,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 ,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 ,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 ,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 ,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全册的第21课。
本文从文体上属于文艺性说明文,从教材阅读种类上属于课外自读课文。
法布尔以文学的笔触,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细致地说明,将蝉写得活灵活现。
本节课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立足“文学性”和课后“阅读提示”确定教学内容为以下三个:1.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规律。
2.文章的“趣味性”。
3.观察研究的方法与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借助小标题,掌握“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规律。
2.结合课文旁批,通过圈点批注,感受文章的“趣味性”。
3.深入文本,结合旁批和微课,探寻作者观察研究的方法,感受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1.学习经验与习惯: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18课《中国石拱桥》、19课《苏州园林》及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三篇说明文,已经了解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初步学会了圈画批注的学习方法。
2.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了解了说明文有两个种类,学会了十种说明方法,能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的特点,学习了三种说明顺序等方面的知识,也明白了阅读说明文应该从以上方面来把握。
3.学习兴趣与需求:学生初步接触了事物说明文,课堂多配以或视频,学生兴趣浓烈。
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艺性说明文,文章语言生动。
学生除了需要了解“蝉”这种昆虫的相关知识以外,还有学习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愿望。
本文极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4.能力发展需求与路径: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聚焦“文学性”,结合课文旁批,通过圈点批注,来感受文章的“趣味性”,进而学会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深入文本,结合旁批和微课,探寻作者观察研究的方法,感受其科学精神,进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探究科学的兴趣。
5.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实际观察“蝉”的经验,对一些知识,譬如“蝉的蜕皮”等过程感知比较模糊。
《蝉》省级优秀教案4篇
《蝉》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学习课文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
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蝉螳螂黄雀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
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部编八年级上册20《蝉》导学案附答案
20《蝉》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隧.道(suì) 涂墁.(màn) 防御.(yù) 纤.维(xiān)轧.扁(zhá) 黏.土(nián) 喧嚣.(xiāo) 孵.化(fū)2.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___《蝉》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___《蝉》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展示图片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虫子是什么,然后引出今天要研究的主题——___的《蝉》。
提到古希腊神话中与蝉有关的故事,并介绍蝉的来源。
接下来进行知识梳理,包括读准字音、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和作者简介。
步骤二阅读理解,探究文本通过阅读___的《蝉》,了解他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而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同时,研究他的写作手法——“风格即人”,体会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包括对生命的关爱和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理解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步骤三语言运用,提升表达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
常用的表达方法包括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和作诠释。
要注意判断句、比喻句和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同时,要理解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步骤四思维拓展,延伸阅读通过研究___的《蝉》,不仅可以了解他的工作精神和观察方法,还可以研究科学小品的写作技巧。
同时,可以通过延伸阅读,了解更多与蝉有关的知识,拓展思维。
例如,可以了解蝉的生命周期和性,以及它们在文学、音乐和艺术中的形象呈现。
改写】___是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的作家,他的传世之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卷的巨著。
他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他长期接触大自然、喜爱文学,以及酷爱诗歌密不可分。
___在少年时期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担当起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他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删除错误段落】改写】在《蝉》这篇文章中,___以科学小品的形式介绍了蝉的生命史。
这种文体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文章开头交代了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性的环境,统领全文。
《蝉》导学案
《蝉》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会读、会用本文重点生字词。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1、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然后请一位同学展示。
2、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从中任选两个词语(至少两个词)说一句话。
零.落()断续.()收敛.()颤.动()宽恕.()聒.聒()【自主学习】自主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
)作者对蝉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最初是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然后是什么?最后是什么?作者对各种情感变化是怎样描写的?(提示:先读文章,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然后在找关键词,归纳。
)【合作探究】齐读课文,然后五人小组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作者先写对蝉的厌烦,最后却宽恕了它并产生了敬意,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提示:结合作者感情的变化来思考,并思考作者对蝉是褒是贬,最后思考是什么写法。
)【小组交流】(五人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组长推举代表自由发言。
)1、朋友的话揭示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提示:读朋友说的话,然后分析重要语句尤其是中心句,最后归纳。
)2、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漠然的故事。
张漠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
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漠然的生命,但他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学习的《蝉》这篇课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提示: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困难挫折,你是否想过放弃,你积极面对了吗?你全身心的投入了吗?学了这篇课文,看了这则材料,你会想些什么呢?)【当堂检测】(写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长推荐展示。
《蝉》导学案
第19课蝉【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昆虫记》是昆虫的史诗。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学导航(一)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昆虫界的荷马”,代表作《昆虫记》,又名《昆虫的故事》,“昆虫的史诗”。
(二)自主学习轧()鳍()隧.()道折皱()()纤维()顾忌()跳蚤()()车辙()黏()土二、共学助行(一)说内容,理顺序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蝉的地穴”,思考:1.蝉的地穴是怎样的?如何挖掘的?2.作者怎样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过程?(读8-11段)3.重点分析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蝉的卵”,思考:4.作者怎样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试着绘制蝉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5.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第二课时(二)探构思,说妙处1.用自己的话简述蝉的一生。
2.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三)品手法,说妙处本文读来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三、课堂总结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蝉》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选了文章中的两部分。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
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法布尔有一句名言:“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这话是他成功的秘诀,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
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
1、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
从“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2、讲读第4-11自然段。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
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同桌分角色练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
要求:注意读好吴王、少年对话的语气,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
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少年究竟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讲述出示故事内容)①用“”划出故事,并练说。
法布尔《蝉》导学案4
法布尔《蝉》导学案4《蝉》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的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积累1.作者简介、作品介绍法布尔:《昆虫记》:2.重点字词:二、整体感知文章法布尔从哪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三、重点探究 1.请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然后共同探讨并归纳:挖洞( 4 段):分泌黏液,;脱壳(8— 10段):找支撑点,;产卵(12— 13段):选择;幼虫钻土(23 —24段):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锄头〞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
2.关于成语“金蝉脱壳〞: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
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
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饱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
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再读课文8—10段。
明确:——————最后写尾部。
那么你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明确:这样安排材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微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局部时间的活动)。
法布尔《蝉》导学案
法布尔《蝉》导学案《蝉》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
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法布尔《蝉》导学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法布尔《蝉》导学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自读课文一课时四、教学步骤:预习思考题: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蜣qiāng(屎壳郎)窠kē(鸟兽做的窝)墁m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纤ān(细小)蚋ru(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鳍q(鱼类的运动器官)曝p(晒)词语补释: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qǐ)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par《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导学案第1篇】《蝉》教案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法布尔板书课题:《蝉》。
作品简介《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点;(难点)3、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写作手法;(重点)4、感悟文中渗透的人文主义情怀。
(难点)题目解说蝉也叫“知了”,居昆虫纲,同翅目,蝉科。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本文以《蝉》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单明了。
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学笔调。
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
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维吉尔”。
他从小迷恋花草虫鸟,在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中,他边教书边自学,立志为昆虫书写历史,坚持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著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读准字音金蜣qiāng 窠kē隧suì道塌tā黏nián涂墁màn 抵dǐ御yù刹chà那纤xiān弱臃yōng肿罅xià隙xì徘pái徊huái蚋ruì轧yà扁掠lüè夺孵fū化鳍qí跳蚤zǎo 车辙zhé坚韧rèn 喧嚣xiāo钹bó声多音字刹轧学习词语轧yà碾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______《蝉》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__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语言。
过程与方法:1、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2、学习通过细致观察,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兴趣。
二、学习重点:1、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语言。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兴趣。
三、学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法布尔,世界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
代表作,又名《》,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雨果称他为“”。
他的渊博知识,得益于他的刻苦自学。
由法布尔故事,我们应有所启迪:自学也能成才。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音乐”、“”。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
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
2、体裁:科学小品,又名,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说明文体。
它既有,又有。
(文艺性说明文如《》)3、生字词学习金蜣()窠()墁()罅隙()蚋()鳍()4、课文剖析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说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
明确:成虫产卵——孵化后幼虫出壳——即刻蜕皮——半小时至两天幼虫落地——立刻寻觅地下藏身处——几分钟后钻进地里——在地下生活四年——夏至前后从地面圆孔爬出——寻找蜕皮地点——爬上树枝等处——约半个小时蜕掉身上的皮——约三个小时后成虫离枝飞去——不到五个星期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2、蝉为什么要产大量卵?3、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4、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拓展延伸深海呼吸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
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
潜不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
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中。
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处高。
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
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
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产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
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是,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
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
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
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
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机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
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
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
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行血液。
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在水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2.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四)当堂测试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曝.晒(pù) 金蜣.(qiāng)隧.道(suì) 汁.液(zhī)B.支撑.(chēng) 估量.(liàng) 臃.肿(yōng)罅.隙(xià)C.刹.那(chà) 翘.起(qiào) 纤.维(xiān) 狭窄.(zhǎi)D.牲畜.(chù) 轧.碎(yà)鳍.状(qí) 黏.土(ni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蝉喜欢顶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D.什么样的歌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幼虫再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缝隙)B.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什么也不知道)C.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指对不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关心,处处关心。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声音嘈杂)4.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了我门前的树。
我要()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
A.占据观察牢固往往B.占领考察坚固常常C.占领观察牢固往往D.占据考察坚固常常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机电专业的刘华学习专业技能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B.张刚看到父亲举起扫帚就要打下来,他早把一切置之度外....,一个箭步冲出了屋子。
C.小张说话漫无边际....,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D.刘娜迷上了言情小说,整日被弄得神魂颠倒....。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巴西队的小罗纳尔多,这个名字对一般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球迷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B.昨日,已逝女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追思会在台北举行,参加这次追思会的有一位来自大陆的特殊祭拜者,曾在《城南旧事》中扮演“小英子”的女演员沈洁。
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能不能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7.下列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A.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B.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C.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D.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假使它估计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当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隧道底下。
B.那空壳仍挂在树枝上,有时竟能保持一、两个月之久。
C.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应的地点——一颗小荆棘、一丛百里香、一根野草杆、或者一条灌木枝——蜕掉身上的皮。
9.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本文在写法上最显着的特点,是在说明中运用文艺描写的手法。
B.把蝉的生活和形象写得亲切生动、活泼有趣。
C.课文对蚋产卵受到蝉侵害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
D.对蝉脱壳一段的描写连用了八个动词,仿佛八幅精彩画面,把一个活生生的蝉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总结反思总结1、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2、课文主旨: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抒发了作者对蝉的讴歌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3、写作特色(1)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例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语言准确明晰。
例如: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把握”“钩住”“挂”)。
反思: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兴趣,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