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规划的性质
旅游规划
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投资方向 景观建设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 投资额(万元) 191 220.2 占总投资的比例 (%) 24.4 28.1
服务设施投资
绿化与环保投资 牌示系统 其它 合 计
316
43 3 10 783.2
40.3
5.5 0.4 1.3 100
经
依据 经济效益 分析
•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 •规划项目
和开发规划。
按范围划分:因斯克普(Inskeep,E.,1991)将旅游规划按
范围划分为国际旅游规划、国家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 划、亚区旅游规划(subregional planning)、开发区土 地利用规划(development area land use planning)、 设施用地规划 (facility site planning)、设施设计 (facility design)和特别研究(special studies)。
主干道:环路格局,五石公 路7米宽,其余4米宽 次干道:联系主干道和过境 线,3米宽,东西向分布3条 小路:灵活方便,1米宽 出入口:鸦来线和五石公路 交岔处、五石公路和鄢后线 交岔处 停车场:刘家湾口
小路 停车场
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规划 排水规划
以东部刘家湾水库作为供水水源地 明渠引入蓄水池 蓄水池增大为108立方米(6×6×3) 主钢管引入区内 建污水自净池 建沼气池 建排水沟 铺设排水管道 建简易污水处理点 建公共厕所
规 划 总 体 目 标
保护绿色家园内自然生态系统 及其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为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 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 础和示范作用
具体规划内容
现状调查与评价 区域分析 市场前景分析 目标体系 发展战略 开发原则 总体布局 概念性规划 形象设计 行销策划 支撑体系 保障体系规划 可 持 续 发 展 与 效益分析
旅游用地性质
旅游用地:亟待厘清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席建超旅游用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困扰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
这不仅表现在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旅游用地指标缺失,“项目落地难”方面,更体现在全国因旅游用地引发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甚至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尽管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并在一些地区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尝试.但是,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仍需要在基础理论层面提供系统研究作为支撑.一、界定与特点对于“旅游用地”界定目前尚没有明确定义.目前的一些相关界定基本缺少相关法律制度依据,这显然无助于在实际政策层面上的操作。
那么,如何正确界定“旅游用地”呢?我们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寻找答案。
作为国家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其在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已隐含着对“旅游用地”的规定:第一,“旅游用地”属于建设用地的一种。
也就是说,非建设性用地变成旅游用地,必须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第二,“旅游用地”主要指用来旅游开发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用地。
这既包含了诸多受法律保护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建设用地,也包含了独立于这些用地类型之外新的建设用地。
第三,“旅游用地"具有与“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同的用地类型,是一种功能性用地。
因此,也应该具有与这些用地类型相同的属性界定,如明确产权边界和空间属性,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用地规范和系统流程等。
与一般建设用地,如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不同,除了具有上述建设用地一般属性特征外,旅游用地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用地导向的外向性:旅游用地是以满足“人(旅游者)”的旅游休闲度假为基本导向的用地类型,属于“服务型”用地范畴。
(2)用地功能的集成性:旅游用地多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为依托,旅游功能短期内并不影响土地的原始属性;此外,除了旅游设施用地具有纯化的用地特征外,许多旅游地兼有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的特征,大部分旅游用地属于“与旅游相关的用地”.(3)用地来源的普适性:旅游业用地对土地类型属性要求不严格。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国内旅游
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一个 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 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按停留时间: 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按范围: 地方性旅游 (local tour):指当地居民在本省、区范围内进 行的旅游 区域性旅游(regional tour):指居民离开长住地到邻近省、 区进行的旅游 全国性旅游(national tour):主要是指跨省、区的旅游
活动。
8.按旅行方式划分 航空旅游 铁路旅游 汽车旅游 游船旅游 骑车旅游 徒步旅游
9.按年龄特征划分 儿童旅游 青年旅游 中年旅游 老年旅游
10.按活动内容划分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民俗旅游 宗教旅游 考古旅游 会议旅游 文化旅游 ……
流动定义
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 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 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 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异 地性和暂时性
时间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 普雷博士在中 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 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 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由于这个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因此称为 “艾斯特定 义”。
经典的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度假 新兴的度假旅游产品:乡村度假、古镇度 假、森林度假、度假村、度假区。
全域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典型模式与内容体系探析
全域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典型模式与内容体系探析徐彤1张毓利2(1.南开大学,天津300050%2.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全域旅游规划是全域旅游发展阶段下的旅游发展规划阶段表现形式,具有立足全域、公共支撑、产业融合、多规合一等特征,集总体规划、执行体系、行动方案等为一体。
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在编制要求、主体内容、规划依据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点,但在规划侧重点、规划理念、规划方法等方面却存在明显不同&当前全域旅游规划模式主要有特征引导型、创建+领型和传统升级型等几类典型模式。
文章在立足全域旅游本质特征、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比较基W上,提出了“1+4+N”的综合系统型全域旅游规划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配套成果和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全域旅游规划;本质特征;典型模式;内容体系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全域旅游规划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规划,是新时期新阶段旅游发展规划的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多层次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据统计,山东、海南、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编制了省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80%以上的已经公布或正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在全域旅游规划于全国迅速开展编制的同时,当前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全域旅游规划的性质和地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全域旅游规划不是法定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其次,全域旅游编制尚没有正式的规划编制导则和编制标准,导致规划编制缺少客观评价的标准,很多全域旅游规划换汤不换药,迫切需要明确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再次,全域旅游编制机构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存在模式套用问题。
当前规划编制机构,经过内部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带有自身特点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并以此在其他各地全域旅游规划中套用,导致规划编制的特色性和适用性不强$诸多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1实践溯源与研究综述全域旅游规划是伴随全域旅游理念提出的新型旅游发展规划方式,是基于我国近40多年的旅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2-0027-07游规划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旅游规划方式,是资源导向型规划阶段、市场导向型规划阶段、产品导向型规划阶段)2*、产业导向型规划阶段后的全域导向型旅游规划新阶段的新体现。
旅游规划性质
总体开发规划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情景分析篇第二篇:战略定位及旅游策划篇第三篇:开发建设篇第四篇:规划实施篇绪论:一、规划性质:《总体规划》属于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区内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在旅游景区内进行的与旅游相关的各项建设和经营活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通过本规划的引导,以期推动旅游景区的有序建设,形成旅游核心吸引物和竞争力,推进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旅游景区自然、文化、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依据旅游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并与其他已经批准的规划相衔接。
本规划首先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同时参考并衔接了陕西省、吕梁市的相关规划及文件。
三、规划目的明确旅游市场开发方向,使旅游景区成为富有市场竞争力、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合理安排旅游景区内各项度假休闲和游憩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景区功能。
创造丰富的景层次,增加旅游体验效果,形成景观和旅游产品特色品牌。
注重生态、文化、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协调旅游开发与旅游景区生态回复之间的矛盾,协调个群体利益,推进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旅游景区自然、文化、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立具有显著经济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
第一篇:情景分析篇第一章宏观背景分析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后,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
在旅游业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升级趋势,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等层面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概况起来,市场转型的表现如下: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由大众旅游到个性化旅游由名胜观赏到深度体验旅游由团队旅游到自助旅游旅游向郊区化、短期化发展旅游服务到产业一体化发展在新的市形式下,休闲度假旅游、商务公务旅游以及特殊兴趣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1、休闲旅游休闲旅游产品将更加多样化,走向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的道路。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分类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规划的两⼤类型旅游规划分为两⼤类:⼀⼤类是旅游发展规划,另⼀⼤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空间范围⼜可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旅游发展规划;地⽅旅游发展规划⼜可细分为省级旅游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等。
旅游区规划按编制的先后顺序和规划深度,⼜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业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变化制定的⽬标体系,以及为实现⽬标体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
简单地说,即提出旅游业发展⽬标,拟定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的概念较易理解,但旅游区规划相对复杂⼀些。
如前所述,其按照开发的先后顺序和层次,细分为以下三类。
总体规划:为整个地区或社区开发所作的综合性⽂件,包括图件、说明书和表格。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样公布:总体规划是在⼀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地的开发、利⽤、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地利⽤、⼈⼝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所作的进⼀步安排)为依据,确定建设的⼟地使⽤性质和使⽤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以指导各项建筑和⼯程设施的设计和施⼯的规划设计。
由上述定义不难看出,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者之间既有联系,⼜有区别。
从旅游区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由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到表象的过程。
旅游区总体规划确定旅游区的规模性质、发展⽅向、总体定位以及各功能分区定位,属于纲领性规划。
旅游规划的核心概念、规划的性质
系统性
01
旅游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 社会和政策等多个方面。
02
系统性规划要求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实现整体最优。
系统性规划需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确保旅游业稳定发
03
展。
地域性
01 旅游规划需考虑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 策略。
02 地域性规划需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提升旅游吸引 力。
创新性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系统性,对旅游目的地的 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全面 考虑和统筹安排。
旅游规划应注重创新,结合当地特色和优 势,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和形象。
02 旅游规划的核心概念
资源评价与开发
01
02
03
资源分类与评价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 对其价值、特色、开发潜 力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个性化与体验式旅游
个性化定制
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定制服务,满 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体验式活动
设计丰富的体验式旅游活动,让游客深入参与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情感连接
通过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情感连接,使游客与目的地产生情感共 鸣,增强游客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05 旅游规划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旅游市场进行精准分析,预测游客 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提 升旅游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物联网与智能硬件
借助物联网和智能硬件技术,实现旅游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旅游 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理念
陕西城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项目说明
陕西城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项目说明一、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城固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城固县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旨在对城固县全域旅游资源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指明城固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科学合理的全域旅游战略定位和空间发展布局等。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汉中市城固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北纬32°45′~33°40′,东经107°03′~107°30′),规划区含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龙头镇、沙河营镇、文川镇、柳林镇、老庄镇、桔园镇、原公镇、上元观镇、天明镇、二里镇、五堵镇、双溪镇、小河镇、三合镇、董家营镇、博望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
三、指导思想规划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通过全域旅游总体动态展现,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挖掘张骞故里文化及秦巴自然生态资源,依托大区域整合、大项目带动、大交通优化、大品牌塑造、大手笔策划、大媒体营销、大活动策划的规划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和策划创新,将城固县建设成为以丝路源城文化品牌、以秦巴山水资源及乡村资源为支撑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文化招手、生态待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四、规划任务全面梳理城固县旅游资源状况,明确城固县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发展模式、战略路径,规划空间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从旅游产品和游线、旅游城镇体系、旅游交通、景观风貌、产业融合、旅游服务设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规划城固县全域旅游发展,并对城固县未来旅游进行营销策划、投融资分析,制定近期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
五、规划方案解读1、城固丰富的全域资源城固县是陕西汉中的副中心城市,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其全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文化(“丝路源城”)、生态(“两山一川”)、乡村(“西北江南”的绿色物产基地)、产业(汉中市航空、生物科技等特色产业基地)四大资源类型,呈现出“中部集聚文化与田园、南北集聚沟域与浅丘”的特征,形成以“丝路源头”文化统领的秦巴山水组合体系。
旅游规划基本资料
旅游规划概念、内涵旅游规划概念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地资源属性、特色和旅游地发展规律的现实基础上,基于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的精神和文化的本质需求,以及当地居民、旅游开发商、当地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需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评判,由此确定旅游发展的目标规范,并研究其实现途径的动态过程。
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规范依据。
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进而扩大开发建设过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其中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旅游规划的内涵定义中体现了以下几点涵义:1. 旅游规划的现实基础是旅游地资源属性、特色和旅游地发展规律2. 旅游规划的根本指向是“以人为本”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3. 旅游规划必须体现旅游开发商和当地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4. 旅游规划必须顾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及实现居民与旅游发展融合5. 旅游规划是选择决定合适的行动方针的动态性的和过程性的规划6. 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旅游地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最优化配置旅游规划的特征1. 旅游规划的综合性2. 旅游规划的层次性3. 旅游规划的市场性4. 旅游规划的动态性5. 旅游规划的前瞻性6. 旅游规划的可行性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
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未来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相对长期地、稳定地、必要地。
旅游规划任务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原理考点
旅游规划考点一、名词解释。
1、旅游区域: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由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和若干旅游设施、旅游区等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的地域范围。
2、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
3、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和支持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活动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子系统。
4、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地的未来发展目标和方案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编排、组合的选择过程。
5、旅游景区(点):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乐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6、主题公园:是根据特定的主题而创造出的舞台化的游憩空间,具有明显的商业性。
7、野营地:指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适宜,经过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后,适于露天生活,并拥有帐蓬、睡袋、汽车、小木屋等在野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和景观,并参及相关保健、休憩的娱乐活动。
二、综合类1、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四个类型。
1)创汇导向型规划(“六五”、“七五”规划)2)资源导向型规划(“八五”规划)3)市场导向型规划(“九五”规划)4)产品导向型规划(“十五”规划)2、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规划的对象就是旅游系统。
3、旅游系统的构架:旅游系统构架包括四个部分: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支持系统。
4、旅游规划的性质:综合性、依赖性、三维层次性、软硬性、动态性、市场性5、旅游规划及开发的基本特性: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可控性6、管理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1)“人本”原理2)整分合原理3)集分权原理4)反馈原理5)弹性原理7、系统科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指导作用:1)以建立旅游地域综合体和协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来组织、配置旅游产业要素。
旅游规划原理
11.07.2021
21
(3) 旅游专项规划 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制定旅游业不同要素 的规划(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开发、旅游形象工程、旅 游市场营销、旅游经营管理等)。
11.07.2021
24
(5) 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合理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 布局、项目建设、结构优化和设施配套,构建旅 游地域系统)
(6) 旅游文化开发 (发掘区域文化精华及研究地方 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途径与措施)
(7) 旅游经营管理与旅游经济 (开发实施,建设管 理,经营管理,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经济指标体 系)
(4) 旅游项目规划(策划) 主要是面对具体的区域或具体的项目, 按照市场规律策划项目方案和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目的是根据 开发条件策划出高质量的旅游项目(若是资源开发则围绕资源 特点建设高品位景点),以求投资效益最大化。
11.07.2021
22
2.3 按规划时限划分
(1) 短期(近期)开发建设规划 5年; (2) 中长期发展规划 10-20年。
11.07.2021
20
2.2 按规划性质划分
(1) 旅游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长远计划, 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旅游重点制定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方案(产业地位、战略目标、发展方向、 发展模式、产品开发布局、市场开拓、服务系统、旅游经济、产业对 策、可持续发展等)。
11.07.2021
3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 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 使学业成功。
中级经济师(旅游经济第三章)
第三章旅游规划与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的概念在旅游资源地资源现实的基础上,基于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的均衡,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确定旅游发展的目标规范并研究其实现途径的动态过程。
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旅游系统合理发展间的协调关系。
旅游资源优化配置: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信息与宣传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之间的比例协调状态。
旅游系统合理发展:旅游经济系统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大、消极影响最小的持续稳定发展状态。
旅游规划的特征1.整合性(不同部门间、不同规划内容间)硬规划:旅游空间规划、规划成果是一系列规划图纸和相应的规划文件。
软规划: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2.层次性:旅游发展规划(宏观产业)和旅游区规划(微观布局)3.市场性旅游规划的分类1.旅游发展规划:全国、区域、地方旅游发展规划2.旅游区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主题形象,划分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规划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性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性质增加其他其他必要的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
建筑间距要求;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修建性详细规划: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规划编制的要求与编制程序(一)旅游规划编制的要求旅游规划编制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突出地方特色,鼓励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
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 旅游经济理论 二. 闲暇游憩理论 三. 旅游资源理论 四.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五. 旅游系统论 六. 旅游区位论
(一)市场结构与市场区位 (二)门槛距离与行为区位
七. 增长极理论 八. 旅游人类学理论
旅游经济理论
在旅游经济领域中,存在旅游生产资源的 稀缺性与人们日益发展的旅游需要的矛盾. 旅游规划中涉及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旅 游供求关系,旅游市场营销,效益综合分 析.
问题诊断与SWOT分析
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指针趋向 分析
发展定位与 目标设计
环境容量 和旅游容量测算
旅游策划
交通分析 论证
整体规划
重要节点地区详细 规划设计
旅游 旅游
地 力
经济的
容 量
境 容 量
旅 游 告 研 究 报 题
专 战 略 告 划 报 策
可 告 分 析 报 关 果 研 究 成 果 研 究 成 相 关 相 研
机制 规划 流
பைடு நூலகம்
旅游策划
策,策略,谋略; 划,计划,规划,谋划. 策划是一门复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本 质是思维的科学.精妙之处在于不同思维方式的运用, 将封闭性思维转变成发散性思维,将孤立,静止的思 维转变为辩证的,动态的思维.在旅游由传统的接待 事业,转变为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产业后, 作为以市场为主要基准点催生的新学科——旅游策划, 作为以市场为主要基准点催生的新学科——旅游策划, 更是以市场开拓为己任,以营销为手段,长袖善舞, 开创了旅游业的新纪元.
旅游规划方法
旅游规划方法: 旅游规划方法:具有唯理主义,渐进主义,实证主义的 特征
旅游产品空间布局规划中具有浓厚的唯理主义色彩.所提出的 空间结构模式,具有明显的几何和仿生形状.从方法论的角度 看,是一种以主观设想,即先验的理性为基础,然后将之演绎 为平面空间图景的方法.这种理想模式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 难于提供有效地解释. 旅游规划虽然具有明显的时间跨越性特征,但在规划方法上, 仍然采用渐进主义方式.一方面,以现状为基础进行预测;另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问题指向性,与现状难于割裂,对问题的 解决常常是对现状的渐进维护,更新. 旅游规划具有实证主义特点,将规划目标作为检验若干方案的 标准.
旅游学概论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PPT课件
旅游的基本属性
空间移动性
旅游涉及从常住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空间移动,这是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暂时性
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一段时间,不同于日常居住和 工作状态。
体验性
旅游不仅是观光,更是一种体验,包括休闲、娱乐 、学习等。
旅游的经济属性
80%
消费性
旅游者在目的地消费,为当地经 济带来直接收益。
100%
产业关联性
旅游学研究对象
01
02
03
04
旅游现象
研究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 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 互关系。
旅游者
研究旅游者的行为特征、需求 偏好、决策过程等。
旅游业
研究旅游业的构成要素、组织 结构、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 。
旅游影响
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 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 影响。
02
旅游性质
导游陪同和住宿餐饮安排。
自助游
个人或小团体自行安排行程、 住宿和交通,自由度较高,需 要自行策划和安排。
定制游
根据个人或团体的需求和喜好 ,量身定制行程和活动,提供 个性化的服务。
主题游
以特定主题或兴趣为主要目的 的旅游,如摄影游、美食游等
。
按旅游组织形式分类
01
02
03
包团旅游
旅行社组织,按照预定的 行程和标准进行旅游活动, 包括住宿、交通和导游服 务。
自驾游
个人或小团体自行驾驶交 通工具进行旅游活动,自 由度较高,需要自行策划 和安排。
拼团旅游
多个散客组合成一个团队 进行旅游活动,共同分担 住宿、交通等费用,以降 低成本。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密切相 关,如交通、住宿、餐饮等。
旅游规划的分类
旅游规划的分类因斯基普(E.Inskeep,1991)分类:国际旅游规划,国内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度假区及其他旅游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设施的场地规划,建筑景观及工程设计。
冈恩(C.A.Gunn,1979,1988,1994)分类:区域旅游规划,目的地旅游规划,旅游场地规划。
国内学者分类: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建设规划。
旅游规划通则分类: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
1按规划区域划分(1)国际旅游规划相邻国家(地区)间或更大范围的旅游协作发展或跨国旅游规划。
核心问题是解决国际间联合开发、联合促销与市场共享。
(2)国家旅游规划一个国家旅游发展宏观规划。
重点制定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宏观旅游体系及对外市场战略。
(3)区域旅游规划一定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开发布局规划(大区级、省级、地区级、市县级)。
大区域旅游规划重点制定省际旅游体系建设和联合促销战略;省、市、县旅游规划要求研究的内容较详细。
(4)城市旅游规划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综合配套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制定城市旅游功能配套、旅游项目开发布局、城市旅游环境营造、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以及城市旅游与城市整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
一般情况下,城市旅游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之后才能保证有效实施。
(5)旅游功能区规划旅游功能区指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旅游要素集中区域,主要是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和设施配套规划。
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依据资源特点制定开发与保护方案、合理安排功能区及设施建设规模。
2按规划性质划分(1)旅游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长远计划,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为产业部门提供操作指导。
重点制定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方案(产业地位、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产品开发布局、市场开拓、服务系统、旅游经济、产业对策、可持续发展等)。
(2)旅游开发规划重点是根据资源配置结构和市场开拓条件合理规划旅游产品系统。
旅游规划理论基础
念
民提供基础设施及娱乐设施。第三目标是,确保旅游地的开发
和
类型符合这些社区的意愿。
特
总的来说,旅游规划的目的是使得 旅游有计划、有步骤、
点
协调合理地发展,追求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或者说
体现在尽量满足旅游者、社区、企业、政府各自所追求的利益
上。
二、旅游规划涉及的主要理论
第
旅游规划具有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质,它决定了旅
一
场的偏好特征。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1989年)根据旅游者的动机和
节
类型建立了旅游活动行为框架图,明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市场行销
目标。
旅Leabharlann 专门层次游会议、宗教、商务、休疗养疗、考察等
规
划
提高层次
的
娱乐、购物
概
念
基本层次
和
观光
特
保继刚、陈健昌等(1995年)在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
点
出了旅游者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空间中旅游活动行为的规律,提出旅游者 在单位时间和金钱的约束下尽可能地多游览更多的高级别、高知名度的旅游景
的 其是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大,从而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概 同时,旅游业又是依赖性很强的产业,与国家政治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
念 形势密切相关,需要其他产业和部门的支持与协调,才能提高旅游业在
和 地区经济中的乘数。因此,在旅游规划中不仅要注重旅游业内部各要素
特 的协调,还要注重于旅游发展的外部产业环境和条件相联系。
一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不同类型的旅游
节
资源及其规模、性质、区域背景、开发条件等形成了不同的旅游
吸引力,具有不同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开发时机,不同级别的旅游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34
四、季节性
一、概念
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被称为旅游的季节性。
二、分类
1、旺季 2、淡季 3、平季
三、我国国际旅游接待季节性不强
1、疆域辽阔、气候环境不一、各月都有适宜开展 旅游活动地方;
2、相当部分旅游资源是历史人文资源。
• 商务旅游、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季节性小; • 消遣性旅游,季节性强; • 带薪假期时间集中,则季节性强; • 带薪假期时间分散,则季节性弱。
37
季节性
选择旅游客源市场时需注意的几种情况:
1、在出国旅游者的社会阶级构成中社会上层旅游者人数 展统治比例,则季节性小。如西班牙
2、在出国旅游者中公务、商务、会议等差旅型旅游者占 绝大比例,则季节性小。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 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 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1、旅游被定义为一种活动,不是一个产业,这 是因为旅游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定义的; 2、旅游活动要离开其惯常环境并停留在目的地; 3、旅游活动有个时间限制,连续不超过1年; 4、旅游不仅仅以休闲为目的,以商务为目的的 活动也包括在内。
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常驻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 进行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 该外国人在所在国的连续驻留时间已达一年或 更久。
14
发展旅游活动的规律
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是由近及远 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 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 原因主要是:国内旅游距离短、时间少、费用 低、障碍少、手续简。 国家政府更重视国际旅游,原因主要是国际旅 游会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赚取外汇。
6
旅游发展规划的性质与目的
旅游发展规划的性质与目的
1 旅游发展规划的性质
旅游发展规划是一个城市或区域未来旅游发展事项的总体部署。
(时段、空间、总体部署)
从属性上来看,旅游发展规划是城市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一个组成部分或者专项规划。
旅游规划的制定应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结构比例、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总体方针政策相适应。
反过来,旅游规划又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基础。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型的综合性产业系统,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着更强的关联性和更大的牵动性;同时旅游业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功能,旅游业的发展尤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大区域、多层面的协作。
所以旅游规划与其他社会经济专项规划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发展规划不仅仅是旅游行业规划,也不仅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规划,而是一个涉及到对区域旅游产业客观评估、合理定位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
要求旅游规划必须从区域发展的大背景着眼,考虑旅游业的产业分工和地域分工,以大旅游的观念,立足于营造旅游大环境,致力于创造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
2 旅游发展规划的目的
旅游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为产业部门提供旅游发展管理与实施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9-06-18论旅游规划的性质吴人韦(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系 上海:200092)提要:从旅游规划的起源、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旅游发展的内在矛盾等方面论述旅游规划的性质与特征。
关键词:旅游系统 旅游规划 国土规划 城市规划1 旅游规划的起源与发展古代达官显贵的巡游计划是“旅游规划”的原始雏形。
二战后,世界上一些地区开始形成具有稳定的功能、一定的规模、重复运行的现代旅游系统。
一些地区在受到旅游无序发展的惩罚后,将旅游系统组织成为一个自觉的、有计划的联合体的思想开始逐步形成。
50年代起,当旅游被政府意识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会带来不良影响时,一些国家、地区的规划中开始涉及旅游。
其中具有较完整的旅游规划形态的当数1959年的夏威夷州规划(State Plan of Hawaii ),可被看作是现代旅游规划的先驱,其中,旅游规划第一次成为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0年代后,法国、英国相继出现了正式的旅游规划。
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强调了旅游规划的重大意义。
随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斐济(Fiji )、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及加勒比海地区均兴起了旅游规划。
如法国朗济道海岸(Languedo -Roussillon Coastal Region )、印尼巴厘(Bali ,1971)、澳洲中部地区的旅游规划等。
70年代后,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并需要规划,这开始为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所认同和重视,如EEC (欧共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UNDP (联合国发展计划,United Nations Develop 2ment Program )等。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于70年代末颁布了旅游发展规划目录(Inven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 )。
WTO ,UNDP ,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并参与了菲律宾、斯里兰卡、尼泊尔、肯尼亚等国的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80年代后,旅游规划普及到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在发达国家进一步普及和深化,还出现了旅游规划修编,如夏威夷州旅游规划(1980)、奴萨—坦格拉旅游规划(Nusa -Tenggara ,印尼,1981)等。
我国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政府于70年代末开始成立旅游局,同时在建设部门出现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林业部门出现了森林公园规划等,可被看作是中国旅游规划的资源导向阶段。
1986年,中国政府将旅游业确立为正式的产业部门,标志着我国旅游规划进入了市场导向阶段。
90年代后,各级政府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各类主题园、旅游度假区、出境旅游等新事物迭现,旅游发展出现了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入境为主、出入境并存的新局面,旅游规划从争鸣阶段开始迈向整合性规划的新阶段。
目前,“旅游第15卷 第4期1999年11月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G 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 Vol.15 No.4Nov.1999需要规划”已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重视。
不过,对旅游实施规划控制的途径,仍存在着社会经济规划和物质性规划(Physical Planning )之争。
目前绝大部分旅游规划实际上或是“旅游业规划”或是“旅游地规划”,至今尚未整合成为对旅游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或“大旅游”规划。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必须接受资源承受力反馈和社会承受力的反馈,它客观上要求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这两大规划体系实现在旅游规划技术上的整合与规划实施管理体制上的整合,才能改善和强化对旅游系统的规划控制。
道林(R.K.Dowling ,澳大利亚)于1992年提出了“环境兼容的旅游规划”(Environmentally Compatible Tourism Planning ),体现了整合(Integrated )规划的思想雏形。
Chuck G ee 在(The Travel Industry )一书中认为,旅游规划的基本因素应包括市场分析、资源评估、营销策划、经济与财政分析、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分析五大因素。
Clare Gunn 认为旅游规划须在游憩与公园规划的基础上,涉及旅游吸引力、服务、交通、信息、促销五大要素。
Edward Inskeep 认为,旅游规划应该发展为“全面规划”(Comprehensive Planning )和“整合性规划”(Integrated Planning ),旅游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现代社会经济边缘组合系统。
旅游规划需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和社会管理等诸多因素,并使它们成为相互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这已成为旅游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
2 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现象本体在逐步集聚环境能量、信息、物质、人才和资本,不断吸引客流的过程中,旅游现象内部各要素的独立运动逐步产生了协同。
进入“现代旅游”后,在旅游市场发育和旅游规划引导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一些地区开始形成具有有序的时空结构、稳定的旅游功能的特种社会—经济—环境集聚体,成为世界旅游胜地。
从跨国旅游企业、国家公园体系、旅游城市、旅游度假区、大规模的旅游人群、非旅游企业与地方经济依赖旅游等现象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的旅游现象各要素之间,已经开始形成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内部要素互为支持、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些有别于50年代初期的有机整体,可称之为旅游系统。
系统广泛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之中。
人类可能且一直在不断地运用智慧,把旧系统的各要素,按一定的目标,组合、调整成为更为有效的有机整体,使之具有更为理想的功能,从而缩短系统的自组织发展过程,或者是使系统按更加符合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
旅游规划的对象从“巡游安排”开始,到“旅游地”,“旅游业”,直至“旅游系统”,是一个流变的历史过程。
对旅游系统的整体进行规划,是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规避旅游发展风险、增加旅游发展机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规划自身发展的大势所趋。
以旅游系统作为旅游规划的对象,意味着要冲破历史形成的学科壁垒和行政条块分工,依靠科技与管理的进步来强化旅游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系统的组合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旅游规划对象的发展,需要付出一定的规划与管理代价。
然而,以旅游规划对象的发展来推动旅游发展,与其他推动旅游发展的途径相比,却是一条代价低微的捷径。
3 旅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所谓旅游系统,是一个以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核心,以人流的异地移动性为页15第第4期 吴人韦:论旅游规划的性质特征,以闲暇消费为手段,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边缘组合系统。
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地和旅游企事业三大要素集所构成。
旅游者要素集包括收入、距离、闲暇时间、偏爱、年龄、教育水平等因子,并汇成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要素集包括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项目设施、符号系统等,汇成旅游吸引力;旅游企事业包括从事信息、交通、服务、保护、开发、经营的企业法人及事业机构等,汇成了旅游连结力。
旅游系统通过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事业三大要素集之间的吸引力—需求键,消费—生产键,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键,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旅游系统具有运转、竞争和增益三大功能。
第一方面,旅游系统的运转功能,包括人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五流”的流动和转化,它是旅游系统功能的基础。
旅游系统的内部运行是否正常,要看系统内部“五流”的运转是否合理、有效。
人流包括旅游客流、旅游就业人流两大部分。
旅游就业人流除直接就业的人流以外,还应涉及与旅游者有交流关系的那部分当地居民。
信息流可分为自然信息流和文化信息流两大类,自然信息流即各自然要素之间的信息流,如地质运动印记(地貌信息)、水圈循环信息、生态群落信息、景观信息。
文化信息流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流,包括历史资源信息、文化符号信息(艺术、科技、人居环境景观信息等)、生活符号信息(如风俗、礼仪等)、经济信息(促销、旅游指南、交通食宿信息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是旅游“商品”实现市场交换的中介。
物质流一般包括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质流。
其中废弃物质流是各种生产性、生活性废物所形成的物质流,主要包括系统内部的废气、废水、废渣和从外部环境通过水域、大气等流入的三废物质流,能否控制、降解或转移废弃物质流入,与旅游系统的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价值流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流。
其中经济价值流中的使用价值,通过资金投入、物化加工、产出、市场交换及税收过程,形成可以度量的货币流。
环境价值流则有赖于社会经济对环境的投入,通过环境信息(旅游商品的重要功能)、环境事业(当地居民福利),使环境价值流动。
价值流的阻塞或流动状况决定着旅游系统的运行。
第二方面,旅游系统的竞争功能。
旅游系统是一个风险性高、替代性强的社会经济环境边缘组合系统,旅游系统的竞争功能事关旅游系统的生存。
在交通、信息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条件下,旅游系统的竞争风险越来越高,竞争功能也必然要随之增强。
旅游系统竞争功能的要素至少包括特色、区位、竞争环境、资金、技术、管理、内在质量和效率、发展时机八个方面,它们在优势、弱点、机会、威胁四个方面,通过生存与发展状态显现其功能的时空强弱状态。
第三方面,旅游系统的增益功能。
旅游系统的目的不仅是正常运行,其最终目的是价值增值。
除了经济增益,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也是维持旅游系统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中,通过对环境的必要投入、环境信息加工、物化生产、市场交换、事业发展(当地居民福利)等途径使环境价值流动和增值。
环境价值可以通过资源更新或修复的经济补偿机制,进行必要的“二次分配”,从而实现对环境资源及其价值增值的合理配置。
环境价值流、社会价值流的增值及其合理配置,将有力地推动经济价值流的增值和旅游系统的发展,并对实现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页25第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第15卷4 旅游发展的内在矛盾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方面的价值增值功能是旅游系统的目标或理想功能,但对具体旅游系统而言,它并不是必然发生的。
从服务不佳、设施安全隐患、交通瓶颈、高峰供电不足等微观问题,到水源枯竭、病害肆孽、缺乏吸引力等中观问题,直至环境衰退、财政危机、时风日下、旅游流萎缩、竞争危机等等宏观问题,旅游系统的先天功能是竞争,先天不足是结构波动甚至失衡。
旅游系统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或风险。
第一,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正在反思现代旅游所走过的短暂而激荡的历程。
从旅游到旅游系统,人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驾驭是逐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