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合集下载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草庵摩尼教遗址.doc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草庵摩尼教遗址.doc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草庵摩尼教遗址大家好,欢迎来到曹安摩尼教遗址。

有一座10000座的山峰,也被称为石湾山、华表山,坐落在晋江于甸的苏尼村,距离泉州市南门19公里。

这是中国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为这座房子在古代是用草建造的,所以被称为草庵。

摩尼教,也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是由波斯人马尼在公元3世纪建立的,他出生在巴比伦南部(公元216-276年)其他王室成员的家庭中。

他在祆教的信仰基础上创立了摩尼教,并吸收了基督教、佛教和巴比伦的宗教思想。

它的教义在唐代传入泉州,被称为祆教。

它崇尚光明,崇尚纯洁,反对黑暗和压迫。

现代遗迹是元代建筑。

根据考古发现,摩尼教在宋代已经很活跃了。

它在明朝被禁止。

这里的村民仍然崇拜佛教,并保持它的完整性。

摩尼教寺庙位于华表山脚下,里面有僧侣和尼姑的修道院。

最初,寺庙前有一座佛教寺庙,近年来已被废弃,重建和翻新。

花木、果树相映成趣,风景非常美丽干净,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曹安寺建在悬崖边。

建筑形式为石结构,单檐双卧。

它有四根椽子,三个宽的海湾,1.67米宽,3.04米深。

屋顶由横梁和单行的中国拱门支撑。

它简单而不复杂。

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尊安内依崖摩尼佛。

摩尼石雕浮雕坐在雕像上,形成一个直径为1.68米的圆形浅龛,一个长1.52米、宽0.83米的坐姿人像,以及一个特殊的头部。

为辉绿岩(绿松石)色,长方形面0 .32x 0.25米,背面有毫光装饰,花岗岩石、披肩、莲花坛、圆脸、微翘眉、薄唇、深嘴角,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平和舒适。

胸前系有打结带且无扣的宽袖连衣裙,打结带系成蝴蝶状,带圆形装饰袖,垂在两侧的脚上。

双手平展,手掌向上放在膝盖上,外表庄严而慈善。

褶皱简单而光滑,用对称的装饰图案展现了时代的风格。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石佛,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神龛的左上角,在阴影处刻有一个碑文:“谢甸市的信徒陈震·李泽寺很高兴放弃他师父的圣像,并希望表彰和测试他的妻子早日降生到佛土。

泉州旅游导游词(精选5篇)

泉州旅游导游词(精选5篇)

泉州旅游导游词(精选5篇)泉州旅游篇1自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以来,两岸之间的往来越发便捷,特别是现如今到泉州旅游、探亲的台湾同胞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你是初来泉州的客人,那么今天就让我当回小导游,带你一起去探寻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网罗这里的美食美景吧!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就是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天下游客。

这里的奇石林间立、清泉石上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题。

特别是位于清源山南麓那高大的老君岩,一定会让你惊叹不已,他雕于宋代,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只见他慈眉善眼,炳焕生光,堪称石雕艺术的瑰宝。

知道吗?以前听老人们常说:“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

”哈哈,于是常有人攀爬到石像上,触摸老君鼻。

当然,现如今已没有游客肆意攀爬了,因为保护老君岩这样的文物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呀,已经是中午了。

走了这么久,你的肚子也一定饿瘪了吧!来,我带你去泉州西街的老字号——老记面线糊,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吧。

走入小店内,玻璃柜台上放着一小格一小格的配料,就像一个美食大家庭般,让我们目不暇接。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醋肉、卤大肠、海蛎、猪腰、鸭胗等,加好后在碗中加入面线糊(主角哦),然后撒上胡椒粉、葱末以及几滴白酒和卤汁,如果再配上一根香脆的油条,那便是一餐美味了。

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呢?那就开始大快朵颐吧!那一口口的面线糊在嘴里“荡漾”着,散发出阵阵怡人的香味。

当你舀起一匙,你就会发现,面线糊晶莹剔透,糊里的面线如同针线般细小,却又清晰可见。

想想,它们是不是很像是连着我们海峡两岸故乡情谊的丝线呢?肚子填饱之后,我带您去泉州的西湖走走看看吧。

你看,湖面波光潋滟,公园里花团锦簇,一眼望去浮光荡漾的美景与湖后面宏伟的闽台缘博物馆、以及清源山那翠绿的山色相得益彰。

来吧,我带您去乘坐这里特有的古船泛舟畅游吧!迎着习习和畅的惠风,在优雅的轻音乐声中,古船徐徐缓行,划过波澜不兴的水面,绕过湖央两座突兀的孤屿。

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

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刘青泉 摩尼教在公元3世纪由南巴比伦人摩尼创立,后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摩尼教的教义在古代曾经对下层人民起到了鼓舞作用,但因遭到上层统治者的诋毁,在世界上已经湮没。

在我国尚存的福建罗山草庵摩尼教遗迹,引起了世界宗教史研究者的浓烈兴趣。

笔者多次造访罗山草庵,研讨有关资料,认为其所存文物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作者刘青泉,1939年生,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一摩尼(M an i)是古波斯国南巴比伦(今属伊拉克)的一名贵族子弟。

他生于公元216年4月14日,在24岁时创立一种宗教,人们称之“摩尼教”。

摩尼先生在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国都泰锡封宣传他的宗教主张,后又到印度半岛西北部(据传说他还到过中国西部地区)、伊朗等地传教,最后被上层统治者监禁,于公元277年2月26日逝世。

据说摩尼亲自著作过7部摩尼教正典。

其教义基本精神集中体现在“二宗三际论”上。

这个理论把世界划分为两个王国,一个叫光明(善),另一个叫黑暗(恶),这就是所谓“二宗”。

摩尼教认为天地产生之前,光明与黑暗两者对峙,互不相干,这种状态叫做“初际”。

第二阶段是黑暗王国侵入光明王国,后者受到很大损害,经大明尊召唤明伎起来战斗,终于把暗魔打败,产生天地万物(包括人类),这个阶段叫“中际”。

第三阶段是“后际”,因世界毁灭,又恢复成光明与黑暗两个对立王国。

摩尼教主张,善(光明)必然要战胜恶(黑暗)。

在古代,这样明快的理念和响亮的口号鼓舞了许多受压迫的下层群众,通过斗争赢得光明的前途。

所以,摩尼教在古代曾经拥有许多信众,成为主要宗教之一。

古代上层统治者对此感到恐惧,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下令取缔摩尼教,将创教人摩尼处以死刑。

摩尼逝世后,摩尼教还在传播。

此教提出“不拜偶像”、“不行邪道”等十戒,在当时具有比其他宗教更为进步的意义。

古代摩尼教曾经发展成一种世界性宗教,传播到埃及、意大利、西班牙、北非、伊朗、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中亚细亚、印度、中国等地,对当地社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会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福建导游词大全_导游词

福建导游词大全_导游词

福建导游词大全厦门大噔岛战地观光园导游词3篇战地观光园坐落在大嶝岛东南端,占地八万七千多平方米。

是目前国内唯一面向金门,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下面是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范文3篇晋江草庵位于晋江万山峰(又名万石山)苏内村,始建于宋代,元代进行了改建,以草构,故名草庵。

为全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5篇介绍福建湄洲岛的导游词范文湄洲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湄洲祖庙、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2亿妈祖信众信仰的妈祖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福建导游词范文精选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

导游词不会太难写,不妨看看下面橙子为大家准备范文精选吧。

供大家借鉴参考。

福建泉州清净寺导游词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清净寺。

福建冠豸山导游词5篇连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有武夷山之气势,太姥山之豁达,兔耳岭之地行。

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

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

1 / 8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泉州安平桥导游词范文3篇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海湾上。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泉州安平桥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泉州安平桥导游词范文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5篇福建九鲤湖的导游词九鲤湖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祈梦文化发源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

九鲤湖是仙游四大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之一,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素有九鲤飞瀑天下奇之美誉,福建冠豸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连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有武夷山之气势,太姥山之豁达,兔耳岭之地行。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摘要:一、引言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2.清净寺3.伊斯兰教圣墓4.泉州府文庙5.磁灶窑址6.草庵摩尼光佛造像7.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四、泉州世遗景点的保护与传承五、结论正文:泉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泉州的七个世遗景点,包括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一、引言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文化交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世界遗产共有七处,分别是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泉州的世遗景点主要涵盖了佛教、伊斯兰教、儒家等多个宗教和文化体系,呈现了泉州文化交融的特色。

这些景点既有古老的寺庙,也有千年窑址,以及独特的摩尼光佛造像,反映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创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 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 年) 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 年) 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 更名开元寺。

2.清净寺清净寺,又称圣友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净社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占地面积约2500 平方米。

3.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灵山伊斯兰教圣墓社区。

据传,此处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的墓地。

4.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学府街。

该文庙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最大的文庙建筑,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庙之一。

5.磁灶窑址磁灶窑址,位于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

磁灶窑是泉州古代著名的陶瓷窑口,创烧于唐代,繁盛于宋元时期,以生产外销陶瓷为主。

福建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导游词

福建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导游词

福建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导游词泉州是一座历史地质公园,已经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

它海上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就获评“东方的第一大港”,海外交通非常繁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建筑珍贵的宗教遗迹和伟大的方极为,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下属单位。

这里山青水秀,绿草有茵,是穆斯林向往的胜迹。

伊斯兰教是世界七回教徒大宗教之一。

目前它的教徒回教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徒。

该教创立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

七世纪10年代,西奈半岛原为多神教信仰基督教徒地区,后来因受到犹太教和犹太教的饱受影响,逐渐向一神教世代交替。

后来马赫迪地区有人根据社会马哈茂德需要,反对崇拜偶像,因此就塑造一种不太拘泥于教条与仪式的一神教,即“哈尼夫教”。

该教尊古莱氏人的部落主神“安拉”为唯一的神,相信“天命”、“复活”、“惩罚”、“报应”等。

它的消除产生为伊斯兰教打下了思想基础。

但是,哈尼夫教不具备格鲁吉亚统一阿拉伯民族的条件。

因为当时不重视律法理论建设,又缺少几位能接受“安拉”启示的先知,所以,穆罕默德目睹多神教的落后和阿拉伯半岛的超前分裂,于是进入希拉地窖沉思。

据传他在洞中听到天使加波列大向他传达真主的声音,并确信真主选他为“先知”。

真主向他启示,他将成为天主的使者。

于是,侯赛因向人们转达真主“安拉”的恩典。

力量和威严。

因为穆罕默德宗教宣扬“一切顺从安拉“,故称“伊斯兰”。

伊斯兰教的回教徒就是顺从安拉的人,故称“穆斯林”。

多神教穆罕默德受到古莱氏但是徒和奴隶主贵族的残酷迫害,于公元622年,便率领麦加的转移基督徒转移麦地那,这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也因此被定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

穆罕默德在“凡穆民皆兄弟“的“大一统”口号下,统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了封建神权的国家。

并且迅速地发展传教到周边地区,因此便已成世界性宗教。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泉州旅游景点导游词1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

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

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

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

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

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福建泉州的草庵摩尼教遗址!在这里,你将能够深入了解到草庵摩尼教的历史及其在泉州的影响。

本次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古老的宗教遗址所包含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感受这座遗址的魅力。

草庵摩尼教简介草庵摩尼教成立于公元3世纪,是公元6世纪时,一位名叫混迹的人所创立,因其宣扬“闭门造车,图记天下”的理念而被称为“草庵”。

由此而得名。

摩尼教将基督教、佛教以及道家等多种不同信仰融合起来,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之一。

草庵摩尼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盛行于唐朝时期,曾据有东南亚、斯里兰卡等大片地区,成为当时的一大宗教势力。

在福建,由于它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曾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成为当地的主流宗教。

草庵摩尼教遗址概况草庵摩尼教遗址位于福建泉州的南屿岛上,建于唐朝,是南屿岛唯一保存完整的文化遗址。

遗址占地近30000平方米,由八个主建筑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殿”,占地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

大殿采用悬挑式建筑结构,设计精巧,可以承受多个强大的台风。

此外,草庵摩尼教遗址还保存有大量的摩尼教佛像、壁画、碑刻等艺术品,展现出摩尼教独特的文化与艺术风格。

同时,这里还有摩尼教的文献资料和历史记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的宗教及其在泉州的发展历史。

草庵摩尼教遗址历史草庵摩尼教遗址创建于唐玄宗时期(公元713年),是泉州摩尼教的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在唐朝时期,草庵摩尼教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信徒。

随着唐末的政治动荡和海盗的活动加剧,草庵摩尼教开始衰落。

到了明清时期,草庵摩尼教遗址逐渐被遗忘,成为一片废墟。

直到上个世纪,当地政府进行文化保护与修缮,才使得这个历经沧桑的古老遗址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草庵摩尼教遗址的建筑特点草庵摩尼教遗址的建筑特点非常独特,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摩尼教独特的神秘气息。

草庵摩尼教大殿是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它是摩尼教徒进行仪式和祈祷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泉州草庵摩尼教遗址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

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

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

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

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

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

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

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
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

至元五年戌月日记”。

五行楷书,34字,字径2. 5X2.5厘米。

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

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

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

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

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

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
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

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

其诗中还出现”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

好了,今天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