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 用
.
1
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 发现X线以后。X线被广泛应用到 医学临床工作中帮助疾病诊断,
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奠定了医学
影像学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等高
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飞速 发展。
.
2
.
3
.
4
.
5
.
6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 X线成像基本原理及设备
X线是X线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 击靶面时产生的。为此,X线设备主要包括 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检查床等基本部 件。
影,从而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
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CT极大地促
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
61
基本原理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 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衰减的X 线,并由光电转换器变为电信号,再由 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进行计算机处理, 获得该层面的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 再由数模转换器把每个体素的数字转换 成不等灰阶度的像数,按矩阵排列,构 成CT图像
.
7
.
8
.
9
穿透性 :管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 力也愈强。反之,亦然。
荧光效应 :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感光效应 :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 生潜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
图像(模拟式显影方式)。
电离效应: X线穿过任何物质都可使之电离, 产生电离效应。X线可使机体内组织、细胞 产生变性,即生物效应,是作为放射治疗的 基础,也是要防护的原因。
.
10
X线Hale Waihona Puke Baidu像原理
X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 主要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 光作用等特性,同时也因为人体组织结构 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X线 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 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 出现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 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
46
对比剂 (Contrast Medium)
高密度对比剂 :原子序数高,比重
大的物质。常用有钡剂(医用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剂、无机碘剂)
低密度对比剂:为原子序数低,比
重小的气体,如空气、氧 气等,应用
少。
.
47
造影方式 1.直接引入:口服 、灌注 、穿刺注入 2.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到
.
57
四 X线图像的解读
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区
分正常与异常。
对异常X线表现,观察病变的位置、分
布、病变数目、病变形状、病变密度、 病变边缘、邻近组织、器官改变、脏器 功能情况。
.
58
五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首先要在了解各种检查方法原理基础上
选择。
选择准确、无创、并发症少、经济。 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2. X线摄影(Radiography) X线可使胶片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
经显、定影处理,感光部分溴化银还原为 金属银,沉淀在胶片上,显示为黑色;未 感光部分溴化银脱离胶片,显示为白色。
X线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佳,适于全 身各部检查。
.
41
.
42
.
43
.
44
.
45
造影检查
人体组织结构中相当一部分,只依靠自身 密度与厚度差异不能在普通X线检查中显影, 此时,通过“人工对比”,将高于或低于 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 使之产生对比显影,称为造影检查,引入 的物质称为对比剂。
.
59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60
CT 是 Hounsfield1969 年 设 计 成 功 ,
1972年问世的。它开创了数字化成像先河,
改变了成像方法。CT显示的是断层解剖图
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使X
线成像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得以显
.
11
.
12
.
13
数字X线成像
传统x线摄影是以胶片为介质对形成
影像的X线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传
递,缺点是摄影技术要求严格,曝光宽容
度小,影像的灰度不可调节,而且不可能
同时清晰显示各种密度的组织结构,在照
片的利用和管理上也有诸多不便。数字X线
成像克服了这些缺点。
.
14
动态范围宽
一次曝光可通过窗宽 ,窗位的调整获得从 软组织到骨骼不同的 影像,甚至可以清楚 到头发。
.
15
.
16
数字成像分类
计算机X线成像(CR) 数字X线荧光成像(DF)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DR)
.
17
CR
.
18
.
19
Principle of CR
.
20
.
21
.
22
.
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对比剂注入血管
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由于血管
影像与骨骼及软组织影发生重叠,影响了
➢ 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减影方法之一
能量减影
.
27
造影方法:
动脉DSA 静脉DSA
.
28
.
29
.
30
二 X线图像特点
人体组织密度与X线图像密度概念 不一样, 前者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 物质的质量,后者指X线片上影像的
黑白。单位厚度的物质密度大,影像
白。 反之,物质密度低,影像黑。
.
31
X线图像系标准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 密度、厚度的组织结构的投影总和,将三 维立体变为二维图像,因而X线图像与人 体组织结构相比,产生形态失真、放大及 相互重叠后的复合影像。
血管的显示。数字 减 影血管造影(DSA)
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了
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
像技术。
.
24
.
25
.
26
减影技术
时间减影:取一帧不含对比剂的影像作蒙片( mask),与一祯充盈对比剂峰值水平的影像( 造影像)(contrast image)组成一个“减影对” 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减影处理时,即可得到突出 含碘血管结构,消除了其他非感兴趣结构的减影 影像。由于减影对是在不同时间获得的,故称时 间减影法。
达靶器官,泌尿系造影,胆道造影 。
.
48
、
口服
、
.
49
.
50
灌注逆行尿路造影
.
51
.
52
逆行尿路造影
.
53
口服法胆囊造影
穿刺法膝关节充气造影
.
54
间接引入的静脉尿 路·造影
.
55
穿刺注入造影
.
56
X线检查中的防护
X线照射人体可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 。超过容许照射量,可发生放射反应 ,甚至放射损害。故应该重视防护。 放射防护遵循屏蔽防护、距离防护、 时间防护原则。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三 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
1. 透视(fluroscopy)
适用于机体天然对比较好部位,如胸部,观 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消化道蠕动等。
优点:简便易行、经济,出诊断结果快。 缺点:不能显示细微病变;无永久记录,不便前
后比较。
.
38
.
39
.
40
.
1
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 发现X线以后。X线被广泛应用到 医学临床工作中帮助疾病诊断,
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奠定了医学
影像学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等高
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飞速 发展。
.
2
.
3
.
4
.
5
.
6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 X线成像基本原理及设备
X线是X线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 击靶面时产生的。为此,X线设备主要包括 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检查床等基本部 件。
影,从而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
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CT极大地促
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
61
基本原理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 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衰减的X 线,并由光电转换器变为电信号,再由 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进行计算机处理, 获得该层面的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 再由数模转换器把每个体素的数字转换 成不等灰阶度的像数,按矩阵排列,构 成CT图像
.
7
.
8
.
9
穿透性 :管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 力也愈强。反之,亦然。
荧光效应 :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感光效应 :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 生潜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
图像(模拟式显影方式)。
电离效应: X线穿过任何物质都可使之电离, 产生电离效应。X线可使机体内组织、细胞 产生变性,即生物效应,是作为放射治疗的 基础,也是要防护的原因。
.
10
X线Hale Waihona Puke Baidu像原理
X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 主要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 光作用等特性,同时也因为人体组织结构 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X线 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 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 出现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 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
46
对比剂 (Contrast Medium)
高密度对比剂 :原子序数高,比重
大的物质。常用有钡剂(医用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剂、无机碘剂)
低密度对比剂:为原子序数低,比
重小的气体,如空气、氧 气等,应用
少。
.
47
造影方式 1.直接引入:口服 、灌注 、穿刺注入 2.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到
.
57
四 X线图像的解读
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区
分正常与异常。
对异常X线表现,观察病变的位置、分
布、病变数目、病变形状、病变密度、 病变边缘、邻近组织、器官改变、脏器 功能情况。
.
58
五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首先要在了解各种检查方法原理基础上
选择。
选择准确、无创、并发症少、经济。 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2. X线摄影(Radiography) X线可使胶片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
经显、定影处理,感光部分溴化银还原为 金属银,沉淀在胶片上,显示为黑色;未 感光部分溴化银脱离胶片,显示为白色。
X线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佳,适于全 身各部检查。
.
41
.
42
.
43
.
44
.
45
造影检查
人体组织结构中相当一部分,只依靠自身 密度与厚度差异不能在普通X线检查中显影, 此时,通过“人工对比”,将高于或低于 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 使之产生对比显影,称为造影检查,引入 的物质称为对比剂。
.
59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60
CT 是 Hounsfield1969 年 设 计 成 功 ,
1972年问世的。它开创了数字化成像先河,
改变了成像方法。CT显示的是断层解剖图
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使X
线成像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得以显
.
11
.
12
.
13
数字X线成像
传统x线摄影是以胶片为介质对形成
影像的X线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传
递,缺点是摄影技术要求严格,曝光宽容
度小,影像的灰度不可调节,而且不可能
同时清晰显示各种密度的组织结构,在照
片的利用和管理上也有诸多不便。数字X线
成像克服了这些缺点。
.
14
动态范围宽
一次曝光可通过窗宽 ,窗位的调整获得从 软组织到骨骼不同的 影像,甚至可以清楚 到头发。
.
15
.
16
数字成像分类
计算机X线成像(CR) 数字X线荧光成像(DF)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DR)
.
17
CR
.
18
.
19
Principle of CR
.
20
.
21
.
22
.
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对比剂注入血管
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由于血管
影像与骨骼及软组织影发生重叠,影响了
➢ 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减影方法之一
能量减影
.
27
造影方法:
动脉DSA 静脉DSA
.
28
.
29
.
30
二 X线图像特点
人体组织密度与X线图像密度概念 不一样, 前者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 物质的质量,后者指X线片上影像的
黑白。单位厚度的物质密度大,影像
白。 反之,物质密度低,影像黑。
.
31
X线图像系标准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 密度、厚度的组织结构的投影总和,将三 维立体变为二维图像,因而X线图像与人 体组织结构相比,产生形态失真、放大及 相互重叠后的复合影像。
血管的显示。数字 减 影血管造影(DSA)
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了
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
像技术。
.
24
.
25
.
26
减影技术
时间减影:取一帧不含对比剂的影像作蒙片( mask),与一祯充盈对比剂峰值水平的影像( 造影像)(contrast image)组成一个“减影对” 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减影处理时,即可得到突出 含碘血管结构,消除了其他非感兴趣结构的减影 影像。由于减影对是在不同时间获得的,故称时 间减影法。
达靶器官,泌尿系造影,胆道造影 。
.
48
、
口服
、
.
49
.
50
灌注逆行尿路造影
.
51
.
52
逆行尿路造影
.
53
口服法胆囊造影
穿刺法膝关节充气造影
.
54
间接引入的静脉尿 路·造影
.
55
穿刺注入造影
.
56
X线检查中的防护
X线照射人体可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 。超过容许照射量,可发生放射反应 ,甚至放射损害。故应该重视防护。 放射防护遵循屏蔽防护、距离防护、 时间防护原则。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三 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
1. 透视(fluroscopy)
适用于机体天然对比较好部位,如胸部,观 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消化道蠕动等。
优点:简便易行、经济,出诊断结果快。 缺点:不能显示细微病变;无永久记录,不便前
后比较。
.
38
.
3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