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技术标准与要求
10、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程度-
![10、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d4b70327d3240c8547ef0d.png)
10、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程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程度,其在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等方面的作用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一、从技术上保证进度1、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项目经理部设置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方案指导施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而影响工期。
2、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在工程开工前己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并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文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使工程能顺利进行。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量压缩工序时间,安排好供需衔接,统一调度指挥,使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
4、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
5、施工时采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管理,确保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按计划进行,若有滞后,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弥补。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应满足工地管理的需要,符合业主统一的管理的规定。
二、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组织好施工生产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在施工中制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超前探索和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消除质量通病。
2、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工程实施中,将运用高精度的仪器,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控制施工的每个环节。
3、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程序,精心组织流水线平行作业,控制每道工序,狠抓工序衔接,实行施工技术、测量、试验、计量技术资料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做到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相统一。
4、妥善保管好有关工程进度、质量检验、障碍物拆除以及所有影响本工程的原始记录。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防水工程科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防水工程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4a6752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c.png)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防水工程科普范本一: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防水工程科普第一章绪论1.1 本章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2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材料与设备2.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
2.2 介绍防水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工程施工3.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的施工方法和步骤。
3.2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第四章防水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4.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方法。
4.2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工程的评定标准和方法。
4.3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工程保护与维护5.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工程的保护和维护措施。
5.2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工程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方法。
第六章典型工程案例分析6.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工程的典型案例。
6.2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七章结论7.1 对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进行总结和评价。
7.2 提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附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相关表格和图纸。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指定了地下工程防水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
2. 典型工程案例: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工程防水工程案例。
3.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
4. 质量保证措施:保证地下工程防水工程质量的措施,包括材料选择、设备使用等。
范本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防水工程科普第一章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目的和适用范围1.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制定目的和重要性。
1.2 说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具体适用对象。
第二章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1 介绍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概述。
2.2 详细介绍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细化层次。
第三章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3.1 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的种类和常见特性。
【推荐】《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推荐】《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196e6076c66137ef06195c.png)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确保锅炉安全运行,保护人身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承压的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及锅炉范围内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
汽水两用锅炉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现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容量小于30L的固定式承压蒸汽锅炉和原子能锅炉。
第3条各有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锅炉安全监察工作。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劳动行政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4条本规程的规定是锅炉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
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如果与本规程的规定不符时,应以本规程为准。
第5条进口固定式蒸汽锅炉或国内生产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按照国外标准生产且在国内使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也应符合本规程的基本要求。
特殊情况如与本规程基本要求不符时,应事先征得劳动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
第6条有关单位若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新技术,如与本规程不符时,须将所做试验的条件和数据或者有关的技术资料和依据送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同意后,报劳动部安全监察机构审批。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7条锅炉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
锅炉的结构应符合本规程第四章的要求。
锅炉受压元件的强度应按《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或《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进行计算和校核。
第8条锅炉产品出厂时,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其内容应包括:1.锅炉图样(包括总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2.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3.安全阀排放量的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4.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5.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6.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e17e848762caaedd33d469.png)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2.经济刺激措施 2.经济刺激措施
概念: 概念:经济刺激措施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手 段来引导或抑制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市场行 以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为,以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内容: 内容: 保险 弹性许可证和联合履约 标志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3.综合污染防治措施 3.综合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四节 国际环境责任和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环境损害与国际责任 二、国际环境损害的赔偿 三、国际环境环境争端的解决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一、国际环境损害与国际责任
国际环境损害:是指在国际环境领域, 国际环境损害:是指在国际环境领域,由于人为的 原因造成的有形的跨界损害,包括对别国领土或管 原因造成的有形的跨界损害, 对人、 环境的危害 辖或控制地区明显的对人 财产或环境的危害, 辖或控制地区明显的对人、财产或环境的危害,包 括为遏制或减少此类活动的损害性影响而采取的防 范措施的费用 费用。 范措施的费用。 国际责任: 国际责任:指国家应对其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承 担国际责任。 担国际责任。 国际责任的形式:终止不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 国际责任的形式:终止不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 补偿、道歉、保证不再重犯和国际求偿。 补偿、道歉、保证不再重犯和国际求偿。
(1)环境要素
•国家管辖内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管辖内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管辖外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管辖外的环境与资源
(2)行为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四、国际环境法的历史发展
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萌芽时期 1. 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萌芽时期 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2. 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发展时期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发 3.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发 展活跃时期, 展活跃时期,框架基本形成 1992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 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继续发展时期 4. 1992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 继续发展时期
新《技规》全文(第十版)
![新《技规》全文(第十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d992afdd3383c4bb4cd2b8.png)
新《技规》全文(第十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二○○六年九月注:《技规》文本中:※第×××条----表示此条修改。
#第×××条----表示增加此条。
斜体加粗文字表示修改或增加的内容。
编号后括号内为该条款原编号目录总则 1第一编技术设备 2第一章基本要求 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限界、安全保护区 2养护维修及检查 4救援设备 5自然灾害预防 5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6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设备 6 一般要求 6铁路线路 6线路平面及纵断面7路基7桥隧建筑物8轨道8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10安全线及避难线10第三章信号、通信设备11一般要求11信号11联锁13闭塞13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14 机车信号、列车超速防护装置14 驼峰信号14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15通信15信号及通信线路16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16第五章站场设备17第六章机车车辆18机车设备18机车19车辆设备20车辆21动车组21自轮运转特种设备21第七章供电、给水及其设备22 牵引供电22电力、给水23第八章房屋建筑设备24第九章铁路用地24第二编行车组织25第十章基本要求25行车组织原则25行车指挥26车站技术管理27第十一章编组列车28一般要求28列车中车辆的编挂29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29列车中机车的编挂29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30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32 列车中车辆的连挂35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36第十二章调车工作39一般要求39领导及指挥39计划及准备40调车作业40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41机车车辆的停留42第十三章行车闭塞法42一般要求42自动闭塞43半自动闭塞45自动站间闭塞45电话闭塞45电话中断时的行车46第十四章列车运行46一般要求46接车与发车49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51救援列车的开行53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53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61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61第三编信号显示63第十五章基本要求63第十六章固定信号64色灯信号64臂板信号机68机车信号69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70移动信号70响墩及火炬信号70无线调车灯显信号70手信号71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73 信号表示器73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75线路安全保护标志77列车标志78第十九章听觉信号78第四篇对铁路工作人员的要求81 附则81附图一建筑限界82附图二机车车辆限界94总则※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大运力、低成本、环保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2024年修正)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2024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4ca8a8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b.png)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2.18•【文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2017年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根据2024年2月18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型号合格证和型号认可证第三章型号合格证和型号认可证更改第四章补充型号合格证、改装设计批准书和补充型号认可证第五章依据型号合格证进行生产第六章生产许可证第七章适航证、适航批准标签和外国适航证认可书第八章特许飞行证第九章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第十章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和设计批准认可证第十一章出口适航批准第十二章标牌或者标记第十三章修理第十四章设计保证系统第十五章运行符合性评审第十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21.1条目的和依据为保障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适航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1.2A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包括下列证件的申请、颁发和管理:(一)型号合格证;(二)补充型号合格证;(三)改装设计批准书;(四)型号认可证;(五)补充型号认可证;(六)零部件设计批准认可证;(七)生产许可证;(八)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九)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十)适航证;(十一)出口适航证;(十二)外国适航证认可书;(十三)特许飞行证;(十四)适航批准标签。
第21.2B条定义(一)局方:指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
(二)民用航空产品:指民用航空器、航空发动机或者螺旋桨。
(三)零部件:指任何用于民用航空产品或者拟在民用航空产品上使用和安装的材料、零件、部件、机载设备或者软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要求 团体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要求 团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d4ce7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4.png)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第一章:总则1.1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工程的技术要求,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和装修工程质量,提升乘客的舒适体验。
1.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3 本标准的执行单位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必须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设计要求2.1 车站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整体风格和形象,并应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2 设计应充分考虑车站的通风与采光问题,保证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避免局部通风死角和光线不足的情况。
2.3 车站装饰应选用防火、耐磨、易清洁的材料,并严格控制装修材料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释放量。
第三章:施工要求3.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装饰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2 施工队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
3.3 施工单位应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噪音、粉尘等对周边环境和乘客造成影响的情况。
第四章:验收要求4.1 车站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4.2 验收应重点检查装饰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的部分,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验收。
4.3 装饰装修工程验收通过后,应做好工程资料的归档和备案工作,并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提交相关资料。
第五章:管理要求5.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车站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制度,对相关单位进行规范和监督。
5.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质量。
5.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车站装饰装修工程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提升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fb683e49649b6649d74768.png)
国家电网公司二○○五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引用标准 1第三章设备验收 1第四章设备运行维护管理 5第五章蓄电池的运行及维护 6第六章充电装置的运行及维护 10第七章微机监控装置的运行及维护 11第八章直流系统巡视检查项目 11第九章事故和故障处理预案 12第十章技术培训要求 14第十一章设备技术管理 15第十二章备品备件管理 16第十三章直流电源系统设备更新改造和报废 16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编制说明 1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管理,促进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串补站、通信站)直流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依据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第三条本规范对直流电源系统设备验收、运行维护、巡视检查、缺陷及异常处理、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所属单位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网省公司可根据本规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章引用标准第六条以下为本规范引用的标准、规程和导则,但不限于此。
GB/T 13337。
1-1991 固定型防酸隔爆式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GB 50172-1992 电气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5044—19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公司《预防直流电源系统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检修规范》第三章设备验收第七条交接验收当直流电源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应进行投运前的交接验收试验。
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三篇)
![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80cc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2.png)
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责任与体制第二条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在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负有第一责任,组织制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领导和指导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与其他管理工作衔接,确保各项工作协调进行。
第四条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其他人员应按照分工负责原则,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三章风险辨识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第五条加强现场风险辨识工作,制定风险辨识报告,明确辨识出的潜在危险点和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六条特种作业人员应根据特种作业许可证进行管理,确保特种作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常识。
第四章安全技术与装备管理第八条确保现场安全技术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安全保障设施的完好。
第九条对于危险品的储存和操作,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装备,确保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第十条确保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一条按照员工的不同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
第十二条新员工入职后,应进行安全培训,掌握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更新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六章现场巡查与检查第十四条建立现场巡查与检查制度,明确巡查与检查的内容、频次和责任。
第十五条巡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跟踪整改情况。
第十六条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限期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第七章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第十七条建立现场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现场救援能力的提升。
第十八条发生事故后,及时启动应急救援,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
![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ae5a0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5.png)
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
在进行招标过程中,技术标准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们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效果,也是评定投标方能力和资质的重要依据。
因此,制定和明确招标技术标准和要求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首先,招标技术标准应当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应当清晰地规定了项目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指标,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和含糊其辞的要求。
标准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被投标方理解和实施,避免过于理论化或者超出实际可行范围的要求。
其次,招标技术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标准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其制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避免过于理想化或者脱离实际的要求。
另外,招标技术标准应当具有可比性和公正性。
标准应当能够使不同投标方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进行客观比较和评价,避免主观性和歧视性的要求。
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的普及程度,避免过于苛刻或者过于宽泛的要求。
最后,招标技术标准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和更新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项目的实施,技术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
因此,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当考虑到标准的可持续性和更新性,确保其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在制定招标技术要求时,应当遵循以上几点原则,确保技术标准和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2024年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2篇)
![2024年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68617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3.png)
2024年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____年生产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企业。
第三条本制度的管理原则是科学、公正、公开、便利。
第四条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活动,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技术标准管理。
第二章技术标准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生产企业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负责人负责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核和发布工作。
第六条技术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第七条技术标准的修订应当及时进行,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和行业新要求。
第八条技术标准的审核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出具明确的审核意见。
第九条技术标准的发布应当提前进行公示,并进行充分的宣传。
第十条技术标准的实施应当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章技术标准的制定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确定适合企业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并编制技术标准的制定计划。
第十二条技术标准的制定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论证。
第十三条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应当由专门的技术标准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负责,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议。
第十四条技术标准的制定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五条技术标准应当进行规范的格式编制,并附注合理的标准说明和应用范围。
第四章技术标准的修订第十六条生产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十七条技术标准的修订应当充分考虑新的科技发展和行业新要求,及时进行更新。
第十八条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应当由专门的技术标准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负责,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议。
第十九条技术标准的修订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c19fe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d.png)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是指导和规范装饰装修施工活动的技术标准。
第二条装饰装修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人员,加强质量管理,严格遵守现场施工环境保护要求。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按照业主要求和相关规定,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及时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和纠纷,维护客户利益。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了解场地情况,熟悉工地地形和相关环境。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提前与业主沟通,确认装修设计方案,明确施工范围和工程量。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和施工内容。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购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各项工程施工进度和工期。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明确安全责任分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部门,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业主验收,及时解决问题和不符合项。
第三章施工工艺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预处理工作,清除表面污物和油脂,提高粘结力。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材料特点,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标准要求,采用符合要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应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防止施工设备和材料受到损坏。
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技术标准
![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9b41a0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7.png)
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进一步加强建设工地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范文明施工行为,提升施工现场环境品质,制定本技术标准。
第二章围挡设置第二条施工现场应沿四周连续设置封闭围挡。
围挡设置应遵循经济、美观、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区(市)县可通过颜色、文字和图案展现本区域特色。
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产等范围内的围挡应与当地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第三条围挡总高度不低于3m,并在其底部设置0.5m高的黄黑相间警示带,设置应安全可靠。
围挡应采用硬质一次成型板材,现场模块化整体式拼装成型。
第三章出入口管理第四条施工现场出入口,应采用防锈铁门或电动门,大门两侧设立柱,大门应做到美观、整洁。
主要出入口应采用混凝土硬化或者装配式道路硬化。
采用混凝土硬化的,混凝土路面厚度≥200mm,强度等级≥C30。
第五条施工现场大门内侧应设置挡水带、排水沟(沟宽×深≥300mm×300mm)、三级沉淀池(池体容积≥4m³),门口应设高压冲洗设施(出水量应≥50m³/小时),冲洗区外侧宜铺设串联成片麻袋、地毯等吸水材料,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
确无条件设置冲洗、排水设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1公里施工区内设置出场车辆固定冲洗点,采用移动冲洗设备,并铺设麻袋、地毯等吸水材料。
设置了洗车槽的,洗车槽内洗车水应及时更换。
废水应按照水务部门要求进行排放。
第六条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明显位置应悬挂公示标牌(图),至少应包括工程概况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建筑垃圾处置公示牌、扬尘投诉二维码公示牌、施工平面图(以下简称“七牌一图”)。
标牌(图)规格为1400mm×900mm,标牌(图)悬挂高度为底边距地面1.1m~1.6m。
第四章道路硬化第七条施工现场内主要道路(含使用时间超过3个月的马道)应进行混凝土或者装配式硬化。
消防法消防安全知识内容
![消防法消防安全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7b33e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f.png)
消防法消防安全知识内容消防法消防安全知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经国家统一组织的消防工作,依照本法执行。
第二条:本法所称火灾,是指明火燃烧物堆放,导致物体燃烧、明火燃烧或冷不燃物质燃烧,危及人身安全或者对公共安全造成其他严重危害的火灾。
第三条:消防工作应当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应当保证公众、单位和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和群防群治原则第四条:有开展消防工作需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消防安全防治合理需要对防火、防爆、防毒、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等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维修,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
第五条:消防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宣传、宣传、监督等手段,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宣传了解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培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引导和鼓励公众、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护能力。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火灾,应当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通知消防部门并进行紧急疏散逃生,报警时应当如实报告火灾地点、火势、人员伤亡情况和通讯地址。
第三章:消防组织第七条:设区的市、市辖区、自治州和县可以设立消防支队,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消防大队。
国务院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消防总队。
第八条:消防支队、消防大队和消防总队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指挥、监督管理辖区内的火灾防控工作;开展灭火救援任务;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负责辖区内火灾隐患排查和火灾调查工作;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第九条:消防支队、消防大队和消防总队在履行职责时,依法享有以下权利: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查,要求其消除火灾隐患;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消防工作;对违法消防行为进行处理;组织扑灭火灾,救援被困人员。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度,明确协调、组织、监督和考核职责。
第十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第十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efad742336c1eb91a375d8c.png)
主要措施: 1、以过程方法建立体系,并以最有效的方法实现组织的目标; 2、识别和确定系统的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确定体系的目标和活动的运作; 4、通过测量和评估持续改进体系。
所谓系统方法,实际上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 大环节。它以系统地分析有关的数据、资料或客观事实开始,确定要达 到的优化目标;然后通过系统工程,设计或策划为达到目标而应采取的 各项措施和步骤,以及应配置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最后在实 施中通过系统管理而取得高有效性和高效率。 管理的系统方法是系统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6. 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 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 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其中第1、2项是系统分析的工作,其成果是建
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第3、4、5、7项是系统工程,即策划和设计的 工作,其重点是确定过程、职责、资源、测量 方法及纠正措施等; 第4、6、8项是具体实施过程的系统管理,包 括具体测定现有的或改进后的过程的有效性和 效率、提供资源及持续改进体系。
原则四: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 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实施活动: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 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2、确定每个过程为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所必须的关键活动,并明确管 理好关键过程的职责和义务; 3、了解并测定关键活动的能力; 4、识别组织职能内部和职能之间活动的接口; 5、重点管理能改进组织的关键活动的各种因素,提供必要的资源, 实现持续的改进,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6、评价过程结果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及对顾客、供方及其他相关 方的影响。
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工程施工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4c46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6.png)
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标题: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引言概述: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是指在建造、土木工程等领域中,规范和规定施工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遵循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达成,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施工方案设计1.1 确定施工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包括传统施工、模块化施工、预制装配等。
1.2 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的时间节点和工序安排,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1.3 考虑施工安全:在施工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施工安全因素,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二、材料选用和质量控制2.1 选择优质材料: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建造材料。
2.2 进行质量检验: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标准。
2.3 控制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运输、存储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材料损坏或者污染。
三、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3.1 确定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确定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2 采取合理施工技术: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3 加强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4.1 配备适当设备:选择适当的施工设备和机械,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4.2 培训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
4.3 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五、工程验收和质量保障5.1 进行工程验收:在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
5.2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提升工程质量。
5.3 强化质量监督: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可控可靠。
结语: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febd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e.png)
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在各个行业,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用来规范和明确产品或项目的技术要求,并且作为验证和评估其合格性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文件中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并讨论其对企业和项目的影响。
一、技术要求的定义和作用技术要求是根据产品或项目特性和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它们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阶段的技术指导和要求。
技术要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产品或项目的设计要求:技术要求能够准确描述产品或项目的设计要求,包括材料、尺寸、技术参数等。
这有助于确保产品或项目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预期的目标。
2.指导产品或项目的制造和过程控制:技术要求为制造工艺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制造和过程控制可以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和调整,以确保产品或项目的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
3.保证产品或项目的交付质量:技术要求是产品或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
它们描述了针对产品或项目的各项性能和功能要求,并帮助相关方进行验收和评估。
二、验收标准的定义和应用验收标准是根据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制定的一系列用于评估产品或项目合格性的标准和方法。
验收标准是指在验收过程中,根据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检测和判断的依据。
验收标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验收指标和方法:验收标准能够明确产品或项目验收的指标和方法。
它们可以包括数量、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根据验收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判断产品或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2.提供评估和决策依据:验收标准为相关方提供了评估和决策的依据。
根据验收标准的检测结果,可以评估产品或项目的合格程度,并基于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如接受、退回、重新制造等。
3.保证产品或项目质量:验收标准能够确保产品或项目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它们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有助于提高产品或项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对企业和项目的影响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对企业和项目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第十章 道路定线方法
![第十章 道路定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764127b90d6c85ec3ac678.png)
第四节 航测选线
公路选线史 人去现场直接踏勘、测量,根据人为判 断选出最好的路线; 航测像片选线,或者航测成图在图纸上 定线; 运用地面数字模型、计算机、自动绘图 机等。
航测像片选线的程序
研究路线方案(1:10000或1:50000的地形图 上初选规划方案,选出1-2个方案); 收集资料(地形图、航测资料、其他资料) 制作航片镶嵌复照图(将路线所经地区的航片 按顺序拼接起来,重新照像复制成图) 初选路线方案 现场调查核对 纸上定线
定线方法
1. 多倍仪立体模型定线 2.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定线
实地定测放线
用精确法(仪器法)放线——直接放线
法、间接放线法; 利用明显地物、地形相关位置放线法
图纸辨认的要领是:方位和实地一致,首先搞清楚自己在团 上和实地的位置,边走边判,先判实地后判图纸,从明显到 次要逐步核实。完成上述判识工作,量取或计算出线位与明 显地物的关系数据,运用仪器工具即可在实地放出这些点的 位置,并适当调成直线,即为路线中线位置。
三、直接定交点法
在地形平坦,视线开阔,路线受限不十分严,路线位置能根 据地面目标明显决定的地区;可依纸上路线和地貌地物的关 系,现场直接将交点定出。
第二节 实地定线
定线步骤: 1、分段安排路线:在选线布局下的主要控制点之间,沿拟定 方向用试坡方法粗定出沿线应穿避的一系列中间控制点,拟 定路线轮廓方案。 2、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 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3、修正导向线:根据路基设计的要求,在各坡度点的横断方 向上选定最合适的中线位置,插上标志,几个点的连线即为 修正导向线。 4、穿线交点:从平面线形要求着眼,尽可能多地靠近或穿过 导向线上的特征点。
技术有效的标准
![技术有效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70e3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f.png)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它的对象既可以是物质的(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概念、程序、方法、符号)。
技术标准一般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等。
技术标准是从事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商品流通中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是大量存在的、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影响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一、依据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要求,本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必须达到现行国家、行业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要求。
二、根据工程要求,本工程下列项目材料、施工除必须达到以上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标准要求:
1. ;
2. ;
3. 。
三、技术规范由投标人自行购买,并承担费用。
第十一章集中招标其他说明事项
本章主要结合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实际情况,对招标文件中存在的差异性条款进行专门说明(不得与“使用说明”相违背)。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在合同签订、执行以及招投标资料归档时应逐一对应替换。
本章所述各项条款若与其他章节内容冲突,以本章为准。
1. ;
2. ;
3. 。
第十二章工程技术规范书与图纸
注:工程技术规范书由招标人提供给投标人,招标人(建设管理单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依照提纲编制,应保持结构、顺序、条目的完整性;实际中未包含的工作内容在其后填写“无”;提纲中未涉及的部分,可自行补充。
一、工程技术规范书
1工程概况
220kV九牵甲线、九牵乙线、玉九线、三长甲乙线、西牵线、西三甲乙线、热合甲乙线、双伊线、广五线、嘉东甲乙线,处于鸟害易发区域,防鸟装置损坏严重。
对上述线路防鸟装置进行大修(具体包括:九牵甲线1号-43号43基516支、九牵乙线1号-42号42基504支、玉九线14号-110号97基1164支、三长甲乙线40号-76号和西牵线1-9号37基520支、西三甲乙线1-39和62-99号77基924支、热合甲乙线1号-47号47基564支、双伊线1-9号和22-42号30基360支、广五线112号-158号47基、576支、嘉东甲乙线1号-98号72基、864支,共计5992支。
)
1.1设计依据“无”
1.2建设规模“无”
1.3站址概况“无”
1.3.1 站址位置“无”
1.3.2 施工电源、水源“无”
1.3.3 交通情况“无”
1.4出线规划及走径“无”
1.4.1 出线规划“无”
1.4.2 出线走廊“无”
1.4.3 线路路径“无”
1.5对侧变电站情况“无”
2技术条件
2.1变电站土建“无”
2.1.1 地形地貌“无”
2.1.2 地基土“无”
2.1.3 地下水与不良地质作用“无”
2.1.4 地基基础方案论证“无”
2.1.5 水文气象情况“无”
2.1.6 总平面与竖向布置“无”
2.1.7 建筑部分说明“无”
2.1.8 结构部分说明“无”
2.1.9 支架及架构选型“无”
2.1.10 给排水及暖通说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