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第六章
毛中特ppt课件第六章
目录
• 第六章的引言 • 第六章的主要内容 • 第六章的学习方法 • 第六章的实践应用 • 第六章的案例分析 • 第六章的思考题与答案
01
第六章的引言
章节背景
01 当前国际形势
介绍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全球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02 国内发展现状
阐述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包括经济、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06
第六章的思考题与答案
思考题一及答案
思考题一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思考题二及答案
思考题二
简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及 其现实意义。
答案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 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毛泽东 思想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 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 足点。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 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具有深刻的现 实意义。
03 章节内容概述
简要介绍第六章的主要内容,为后续详细讲解做 铺垫。
章节重要性
01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强调第六章内容对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 及对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意义。
02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分析第六章内容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包括思想 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启示。
03 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阐述第六章内容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和谐社 会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主要观点三
观点三强调党的领导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观点三该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 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国家发展的正 确方向和顺利推进。
《毛中特第六章》PPT课件
•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过设想。在1 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将未来社会分为从资本主义 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 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参阅书目
• 1.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版。
• 2.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版。
参阅书目
• 3.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3年版。 •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判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并高举这个理论旗帜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研究苏 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 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 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 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 毛泽东认为,中国还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阶段。遗憾的是,后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所处阶段的认识出现了反复,使社会主义 实践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 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 务等行业。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1500字2023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阶段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党的历史阶段、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下面是对该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党的历史阶段本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历史阶段,包括建党前的准备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初期,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时期,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是党的第三个历史时期,主要任务是解放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二、党的建设1.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依据是党的组织原则。
党的领导地位是党的组织原则的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方式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执政方式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本原则,以依法治国为基本目标。
党的执政方式包括全面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民主与集中统一、党的组织生活和党的纪律等。
3.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党的组织建设应当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推进党的政治理论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团结统一和充满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党风建设:党风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性教育的重要方面。
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正确的党风观,推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党纪建设:党纪建设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障。
党纪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党的纪律,强化党的纪律执行力,保证党的各项决策和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统一领导。
毛中特第6章
第六章(1)毛泽东曾讲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国情,党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犯下各种“左”或右的错误。
跑马乡的故事,就是因为当时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缺乏充分认识,急于求成而造成的。
(2)经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长时间的思想酝酿,我们党的十三大第一次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当前我国国情最基本的概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为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认清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
认清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认清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
只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和特征,我们才能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则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不过他们都只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科学地探索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发展阶段问题。
“意识到社会发展分阶段”斯大林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52年宣布过渡到共产主义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是简单地搬用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论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之时。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宣布苏联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表现得更加急迫。
毛中特复习教辅——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马克思在讲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时,只是提出了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后,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然后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这时的特点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因此在经济和道德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然后再进入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共产主义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段,它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经济社会生活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公有制已经成为主体;而新民主主义时期则不具备这个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时期,虽然也存在着作为国民经济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但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毕竟还只占很小部分,并不能够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并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经济当时还不占优势,因此,当时的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
当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表面上愿意接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但实际上有着强烈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欲望,力图摆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同国营经济分庭抗礼直到取而代之。
个体经济是处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它可以接受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接受资本主义经济的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其自发倾向是走资本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所谓“不够格”,是指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的新社会的水平。
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是完全建立在它自身的物质基础之上,而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来说是异己的物质基础之上,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艰巨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也就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须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很很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可能囊括社会经济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不可能是充分成熟的,而必然同方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较大的差距。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铁托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4.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 )A.《联共(布)党史教程》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5.在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思想的领导人中,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A.陈云B.李先念C.叶剑英D.胡耀邦6.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党的领导14.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 )A.1949年全国政协B.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C.1956年八大D.1964年三届人大15.我国现代化任务经历了由“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的变化,提出“两步走”的是( )A.七届二中全会B.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C.1956年八大D.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16.“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及其“两步走”战略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陶铸1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我国( )A.已经进入小康社会B.正处在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过程之中C.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8.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19.在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 )A.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由贫穷到富裕C.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D.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性跨越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21.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十七大的报告提出的新战略是(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坚持科教兴国,做到可持续发展C.坚持科教兴国,实现人才强国D.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毛中特毛概第6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5、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思想。
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概念,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③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④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⑤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⑥党的十八大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①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要点)+毛中特(最新版)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2006年8月15日)学习要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①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①2000年,江泽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②2000年,江泽民提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要求。
③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④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⑥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被载入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部的辩证关系①“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2018年版毛中特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知应会知识点考点
2018年版毛中特第六章应知应会知识点考点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p12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p1243.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p1254.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p1265.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6.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而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p1267.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p1278.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p128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毛中特6章教案Word 文档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认清国情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和主要根据。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并在以后实践中逐步完善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客观根据和意义2、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3、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内容的相互关系4、“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演进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提高教学实效性出发,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在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环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完成适量的作业;在实践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的同学可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时分配: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认清现实社会发展阶段对认识国情的意义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我党一直进行着艰苦和有益的探索,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使得我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长期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这是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毛中特-6
二、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 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 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 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 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卡夫丁峡谷
•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 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 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 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 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 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 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 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 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 挑战。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 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 主义。 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据 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并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 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3、斯大林
斯大林把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分为 三个阶段:过渡时期;建成社会主义时 期;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 但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短暂的阶段, 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地过早提出了向共产主义高级 阶段过渡的任务。 1936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即社会主义”,之后,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 再一次提出苏联已经处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 产主义期间。”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提出初级阶段的特征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2018版毛中特第六章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平
理论
江泽民,男,汉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
江苏省扬州市人。
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 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1956年,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
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
1980年后,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 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 组成员。 1982年后,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 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
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
务。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 全体会议,通过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 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
1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3)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
要标志。 (5)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6)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
(3)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 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 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
(2)江泽民在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进一步加
202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六章重点总结第六章主要内容总结:第六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重大历史经验》。
本章主要讲述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
该章从中国的历史背景出发,介绍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动荡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背景下的民族战争探索与实践经验。
该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内容阐述:一、民族战争的阶段: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战争的不同历史阶段,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辛亥革命后中国在国内外压力下的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等不同阶段的民族战争。
二、民族战争的性质和对象: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战争的性质和对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战争是一场既反对国内反动势力,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重点阐述了抗日战争中以日本侵略者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国内反动势力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战争。
三、民族战争的任务和方式:本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和方式。
强调了在民族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同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战争的主要方式,包括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等。
四、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其中包括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关键,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方法,正确处理武装战斗和政治斗争的关系等。
五、中国革命的失败教训: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失败教训。
主要包括政治路线的错误,没有正确处理中外关系等。
六、中国革命的胜利因素: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因素。
主要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坚决的组织和领导力量,政治、军事、农村等各方面的工作经验等。
七、中国革命经验的普遍意义:本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的普遍意义。
指出中国革命经验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毛中特练习题(全套)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练习题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填在括号里。
1. 不属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的是()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B.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C.我国社会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D.美国与苏联在全球争夺霸权2.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是 (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D.共产党内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3.下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B.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C.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D.在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A.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C.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D.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6.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执政为民7.中共十六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 (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8.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9.“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最为基本的条件是 ( )A.发展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D.实现政治民主化10.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是 ( )A.马列主义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D.毛泽东思想1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与市场,相煎何太急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世上没有绝对的计划经济,也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在这两者中间的某一点上,效率才是最高的。
端宏斌先生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没有本质不同》一文中如是说。
在普遍的通俗理解之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先了解清楚这区别的源头,相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们能够像文中最后提到的观点那样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计划经济通常意义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而市场经济呢,是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鼓励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供求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体制。
我们很快并且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市场经济与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
其次调节经济的手段也很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第三,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
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
五是
利益分配不同。
前者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而且我们会发现它们各有利弊:计划经济优点是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宏观上提高了经济效益;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进而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
计划经济缺点与不足是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信息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而市场的功能和优势在于: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根据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导企业生产;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节、自动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来进行的;市场机制是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器,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进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强,能够实现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
当市场调节同样存在弊端:它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对于大的结构调整,市场机制显得软弱无力;市
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保证公平竞争,而且市场竞争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问题,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
以上提到了关于经济与市场区别的定义与概念,那它们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呢?如果说还不是很好理解,那么我们来看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没有本质不同》文中提及到苏联的具体实例:
大萧条中,迷信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损失惨重。
苏联确能基本避免大萧条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前无古人的五年计划。
苏联当时处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阶段,却获得成功。
然而,苏联后来却错误地总结“经验”,走上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
而西方国家则加强了国家管制,逐步在经济发展上超过苏联。
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优越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特别认同端宏斌一文的原因是,段先生在文中更加科学和客观的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归类为不同类型的层级组织:所谓计划经济就是“单一层级组织”,而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多元层级组织”,它们都是由层级组织所组成。
进而端先生又给出了他对不同层级组织优劣性的分析,我同样支持赞同:
单一层级组织可以在没有技术和投资的情况下,将现有资源发挥到极致,其有力武器是不断的将问题分解,并分派到每一个人头上。
但这种方式很快就会达到自身的上限,此时唯一提升效率的手段就是通过高压迫使每一个人安心做事,没有异议,中国历史上的“三反五
反”、“反右”等运动,其本质就是为了提高单一层级组织的效率。
单一层级组织常常进行肃整的真正原因,除了提高效率之外,另一个原因是降低计算难度,因为这个世界对于单一层级组织的管理者来说已经太过复杂了,他根本就无力分析,此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肃整把这个世界变得简单些,以便于自己做出决策。
多元层级组织正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号施令者,多个平行的单位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每个单位都可以去从事自身最擅长的工作,例如,有人擅长搞物流、有人擅长发电技术、有人擅长生产等等,在这种方式下生产能力几乎是没有上限的,可是要做到这一步,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大笔的投资,在二战之后那个年代没有太多时间给你安心发展,因为战争似乎同人们非常接近,所以会有不少国家(如中国)寻求单一层级组织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就因为这种方式见效最快,适合原本技术就较为落后,且缺乏资金的国家,只是这么做牺牲了未来。
因此才能得到文章开头引言部分的结论:对于目标明确且容易分解的任务,计划经济最有效;对于目标不明且极难分解的任务,市场经济最有效。
决定有效和无效的关键是:是否能够有效利用大多数个体的计算能力,越多的计算力被利用,那么效率就会越高。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世上没有绝对的计划经济,也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在这两者中间的某一点上,效率才是最高的。
那么我们再回想端先生在文章开头对自己叙述观点的调侃:“看
到文章标题,相信很多人会发自内心的说:老端脑残了吧,计划经济带来贫困,市场经济带来富裕,这两者有本质不同!”也可以正式回应啦:
即: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这一点并不是那么截然可分的。
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计划经济都无处不在。
在现代社会,单一的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都不是最有效的,应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优劣,市场经济从来不反对计划;计划经济的失败不在于它的计划性,计划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强制性,不恰当的运用了国家权利深入到消费细节当中。
但经济活动是有目的的,计划性是其基本特征。
我们要发展经济,既需要有一个相对明细的计划性目标,但又不能强硬的抵制个性化发展,应具有灵活性,根据市场的变化,微调计划。
世上没有绝对的计划经济,也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在这两者中间的某一点上,效率是最高的。
我们既需要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经济来互相配合,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地位;以需求为最终目的,以计划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为过程。
这两种经济模式应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共同作用,使商品生产达到最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