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1、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2、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得现象及过程。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或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或城市化的基本规律:(1)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工业化前的城市与工业化后的城市特征:近代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前城市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大,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
城镇化水平不高。
而工业城市的特征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农业现代化,城镇发展水平高,人口聚集,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的格局变化是城市以圈层式向外扩张,人工能源及加工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这是构成工业城市发展的模式。
5、中国城镇化道路特点及启示:特点:(1)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2)省际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3)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的压力,又是推进城市化的动力。
启示: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模式,即改变过去仅仅以规模作为政策标准的方法。
未来的城市和区域发展应当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调,从更大区域范围来思索永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走向和谐的城市区域,这也将是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还提出在统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基础。
一、人文环境原理1.1 人文景观规划: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等因素,保护和弘扬城市的人文遗产。
1.2 公共空间规划: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1.3 社区规划:强调社区的功能分区和社区设施的合理布局,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二、经济发展原理2.1 产业结构规划:合理规划城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2 商业中心规划:科学规划商业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打造繁华商业区,促进城市商业繁荣。
2.3 城市交通规划: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三、生态环境原理3.1 绿地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3.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城市水系,保护水资源,预防水灾,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3.3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空间布局原理4.1 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2 城市功能区划:划分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
4.3 城市密度规划:控制城市建设密度,保持城市宜居性,提升城市品质。
五、社会管理原理5.1 公共服务规划: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提升,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5.2 社会治理规划:规划城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维护社会秩序。
5.3 灾害防治规划:规划城市灾害防治措施,提高城市防灾能力,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贯彻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遵循科学的城市规划原理,才能建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什么是都市都市= 城+市≠ 城+市反应都市的变迁都市与村庄2、都市的形成聚居与原始聚落1)原始社会:天然的佃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栖身点2)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年夜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假寓平易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3)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道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蓬勃与原始村的显现(约5000年前)都市的形成原始聚落的形状:人类聚居的陈迹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原始聚落的分化与都市的形成1、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年夜分工:手工业从农业平分别出来,商品临盆的显现。
原始聚居的居平易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和以手工业、贸易为主的都市都市的显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成长过程中的产品,是阶层对立的产品。
(卡洪城)2、都市的本能机能:非农业人员的栖身场合;农业临盆技巧、信息的交换场合;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合;商品交易的场合;保卫居平易近生活、工作的防备对象3、都市的选址1.防备的须要(保卫劳动成果,抗击入侵)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平易近—《淮南子•原道训》2.交通便利(与村庄、其他都市的接洽)自京师器械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年夜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3.情形容量(用地、人口)凡居平易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平易近,地邑平易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4.优胜的生计情形(水、食物、能源等)凡立都城,非于大年夜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当场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门路不必中绳尺。
—《管子•乘马》人之居处,宜以大年夜地江山为主。
—《阳宅十书》4、风水的本质——优胜的生计情形1.(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2.风水师长教师是因为贸易的须要而参加了专门多故弄玄虚的内容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都市筹划扶植办事5、都市的本质:都市是人类聚居的情势之一、都市是必定区域的中间、都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都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法6、都市的特点:非农业的(第二、三家当)本能机能、高度密集的生活栖身空间、较为确信的范畴界线、公共的人工情形和人工景不雅早期的都市:巴比伦城、米列首都、雅典卫城、罗马营寨、庞贝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世纪的都市:佛罗伦萨、提姆加得、威尼斯、锡耶纳、巴黎工业革命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层革命为本钱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差不多。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准则。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城市规划原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基于人本原则1.1. 人口分布与居住区划:根据人口密度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居住区,确保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1.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分布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并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性。
2.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2.1. 绿化和景观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2. 城市交通规划: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保护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3. 经济发展原则3.1. 产业布局规划: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商业中心规划:合理规划商业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促进商业繁荣和经济增长。
4.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4.1. 文化遗产保护:合理规划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4.2. 历史街区保护:保护历史街区的风貌和特色,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
5. 社会公平原则5.1. 社会住房规划:合理规划社会住房分布,提供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5.2. 公共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如广场、公园等,提供居民休闲和社交的场所,促进社会交流和融合。
总结:城市规划原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基于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经济发展原则、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合理规划人口分布、公共设施、绿化和景观、产业布局、商业中心、文化遗产、社会住房和公共空间等,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性、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魅力和社会公平性。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是指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2.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称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它们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是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规划活动。
它涉及到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等方面,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理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2.整体性原理城市规划要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虑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单个建筑或地区的规划,还要将其与周边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这需要城市规划师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3.适应性原理城市规划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即能够适应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4.公众参与原理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度。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城市规划的目标和方法1.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等。
2.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空间分析和评估、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等。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收集城市的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空间分析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在规划方案设计和评估阶段,城市规划师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的原理和相关概念。
二、城市规划原理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应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追求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统一。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2. 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望。
规划应关注居民的居住、工作、教育、交通、休闲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城市设施和服务,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不同领域的因素,如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进行全面规划。
各个规划部门应进行协调合作,确保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4.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规划应具备可调整和可更新的特点,随着城市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5. 参与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参与。
通过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使规划更加民主和科学。
三、城市规划的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首先,进行城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经济、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应具体、可行,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规划设计在制定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交通网络、绿地系统等。
规划设计应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以提高城市的效益和便利性。
4. 规划实施规划实施是将规划设计付诸行动的过程。
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5. 规划评估与调整规划实施后,需要进行规划的评估和调整。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的原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二、城市规划的目标1. 人居环境改善: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建造布局,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需求。
2.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规划要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交通网络规划,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经济的繁荣创造条件。
3. 社会公平与和谐:城市规划要追求社会公平与和谐。
通过合理的社会配套设施规划和公共空间布局,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和生态保护,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城市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伤害未来世代的发展利益。
这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3. 公众参预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广泛的公众参预,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4. 灵便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规划应该具备一定的可调整性和可更新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5. 适度规划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的范围和内容。
规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避免过度规划和浪费。
四、城市规划的方法1. 数据采集和分析:城市规划需要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人口、经济、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数据的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并吞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些加速了城市化。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品要运输至外地,就出现了城市仓储运输用地。
铁路、车站、码头及公共建设均有着自己的选址要求,都改变着城市的结构布局。
二、城市化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一)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
(三)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居住由分散变密集,从靠近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为主转变。
城市化也可称城镇化,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区别仅是文字使用与规模的区别,“市”和“镇”尚有行政建制的区别。
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程度。
人口按职业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户籍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扩大)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地区,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环境。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地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可持续发展(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保护文化遗产与新科学技术应用协调、从实际出发重视当地客观条件和历史传统(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生活和谐:城市设施现代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及收入状况,不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为弱势集团提供优先权,这是规划师的基本立场。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份1、日照间距: 先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 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造后退:是规定建造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者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 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 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 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 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者自然分界线所围 合,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0000--50000 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 能满足该区 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 :中央商务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者大城市里主 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造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
11、建造平均层数 :指一个建造地段内所有建造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造总面积的总和12、CIAM :国际现代建造协会 。
13、拆建比: 新建的建造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造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者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辟建设地区(或者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造布置 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 改造,确定坡度、 控制高程和平衡土 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者其中某一要素对 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 定建设用地性质、 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辟相衔接,作为城市规 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筑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完整版本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最新课件
35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
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最新课件
15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一、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 标而预先安排行动 步骤并不断付诸实 践的过程。
最新课件
16
P. Hall: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
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
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决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 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 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最新课件
19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3)《华沙宣言》(1981) 人 + 建筑 + 环境
(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
最新课件
30
五、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2、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和经常性 5、实践性
最新课件
31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最新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和政策。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它们是城市规划的基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整体规划1.1 统筹规划:城市规划应该统筹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1.2 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3 人性化设计: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感,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功能分区2.1 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功能特点和需求,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确保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
2.2 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等,保障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和交通安全。
2.3 公共设施:城市规划应该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三、密度控制3.1 建造密度:城市规划应该控制建造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保障城市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2 绿地比例: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绿地比例,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3 人口密度:城市规划应该合理控制人口密度,避免人口过度会萃导致社会问题,保障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四、历史文化保护4.1 保护遗产: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传承城市的文化底蕴。
4.2 文化活动:城市规划应该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建设文化设施和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4.3 文化融合:城市规划应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创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五、社会参预5.1 民意调查: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民意调查和公众参预,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原则和方法。
这些原理在城市规划师和决策者的指导下,用于指导城市的布局、用地分配、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社区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决策。
1. 综合规划原则: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各项规划目标的协调统一。
2. 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城市环境。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4. 空间组织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合理划分城市的空间,并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5. 社区参与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提倡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加强民众的意见征集和决策的透明度,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
6.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及时调整和修订规划方案。
7. 促进公平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衡的加剧,为所有居民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
8. 节约资源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水源和能源资源,提倡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9. 交通便利原则:城市规划应该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10. 文化传承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促进新的文化创意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这些原则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部分一道路与交通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考虑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照明电缆通讯电缆、供热管道、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应与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结合(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的通风道;减少车辆噪声影响;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与名胜古迹要加以保护3、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城市干路网类型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4)城市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5)城市道路系统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6)城市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4、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1)交叉口距离道路类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车速(km/h)80 40-60 40 30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700-1200350-50150-25(2)道路网密度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建议大城市选用4--6 km/k㎡,中小城市选用5-6 km/k㎡。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
建议选用7--8 km/k㎡左右。
(3) 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又成为路幅宽度.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发展余地.项目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红线宽度(米)60-100 40-70 30-50 20-30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四部分,车行道又可以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停车道、避车道等;步行道又称为人行道;分割带又有中央分隔带、车道隔离带、绿化分隔带之分。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
城市规划原理[大全5篇]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畜牧业)与固定居民点的形成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农村、商业、手工业--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1)、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2)、埃及卡洪城布局(3)、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德国吕贝克.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是民主和法制。
史实为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史实是秦汉以来历代的政治措施,说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特点的史实是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代—城市雏形战国—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的发展《管子》《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南北朝时期,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宗庙和道观里坊制到街坊制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路易十四在巴黎城郊建造凡尔赛宫,凡尔赛的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1)背景:“人口不断流入已经过分拥挤的城市,而农村日趋荒芜”。
(2)论点:“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城市应与乡村结合)(3)“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德华认为田园城市应该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1)背景:大城市恶性膨胀,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环境。
2.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适度规模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公共设施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规划的总体方案和具体细则,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城市规划原理。
一、人本原则1.1 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1.2 人口分布均衡:合理安排城市内人口的分布,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或者分散不均,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1.3 人居环境优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控制等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2.1 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2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城市绿色化和生态保护。
2.3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空间布局原则3.1 合理用地: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2 城市紧凑化:通过合理规划建造密度和高度,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城市的紧凑性和交通便捷性。
3.3 城市分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结构更加有序和合理。
四、交通规划原则4.1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2 步行和自行车便利性:提供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促进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4.3 交通网络完善: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五、文化保护原则5.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造、文化景观等,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5.2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创造多元文化的城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雷德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绿地、住宅与人行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网布置成曲线;行人和机动车在一个平面上隔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成团,形成口袋形;相应配置公共建筑,将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使住宅区的各部分通往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24、户室比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25、住宅街坊是指在小城尺度的城市街坊中,一栋或者多栋住宅楼沿周边布置,对外形成公共街道,对内形成内院,集居住,商业多功能与一身的居住体。
与其他模式的住宅相比,它更强调空间的围合以及功能的混合。
2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27、停车率:即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区总户数的比率停车率=居民停车位数/居住总户数28、住宅建筑毛密度:即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住宅建筑毛密度=住宅总套数/居住区用地总面积29、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30建筑小品: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31、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 a、山墙错落 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
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
轴线可以把中心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称为一个整体,轴线也能把城市中的各个中心联系起来,把街道和广场等串联起来。
2.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共空间,车行和人行空间,以及各空间之间的环境协调。
要使整个建筑空间和环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5、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原理》p4501.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管。
易长,少修建,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也可以考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在一些重点绿化地段,如居住区入口处或公共活动中心,则可选种一些观赏性的乔灌木或少量花卉。
2.应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树宜选用遮阳力强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或带刺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花、落果的树木等3.为了迅速形成居住区绿化面貌,特别是在新建居住区,树种可以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一速生为主。
4.居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
5.考虑居住区各类绿化种植与建筑物、管线和构筑物的间距。
6、容积率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控规》p46容积率指标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投资费用、开发利润总额以及开发资金的循环速度三个方面。
容积率指标对前期投资费用单方面均摊额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者先通过有偿征地或其他方式有偿获得城市的开发建设权,接着劲性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进行地面建设,将建造的各类商品房投入市场销售。
在商品房单方售价和其他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容积率指标,在同样的开放用地上获得更过的建筑面积,就可以降低单方建筑面积上所分摊到的前期投资费用,进而降低总成本,提高开发利润。
反之,则开发利润会有所下降。
提高利润率,开发商可以在保持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增加开发总量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时,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周期中征地、规划设计、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占打半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如果增加容积率,减少开发项目,将开发资金相对集中,提高开发建设强度,就可以减少前期工作对开发周期的影响,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7、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要素(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行为活动)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行为活动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引导的内容和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p67)(方法仅供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内容为: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达,同时,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承上启下,不宜超越阶段要求,城市设计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规定也不是于恶性越好,要给后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留有充分创造和发挥的余地,要有弹性和灵活性。
9、为什么要在土地使用控制时规定土地使用兼容及其原则(控规P39)为了使控制性详细规划既有“弹性”,又不失去控制作用。
土地使用兼容的原则:①促进相关功能建筑的集中布置②提高土地经济效益③减少环境干扰④确保非营利性设施、市政设施用地不被占用⑤保持土地使用的有限灵活性,允许部分建筑、设施混合布置⑥土地使用兼容应注意到其宽容度和灵活性以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又不和总体规划相违背。
就具体分类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不强求一律。
10、居住区规划中节约用地的手法。
(原理P407)(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①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②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③采用┌型、Ⅱ型、E型、梳型等住宅2.空间的借用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11、分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与相互的差别(百度百科及百度知道)不确定公共绿地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住宅组团绿地,不包括住宅日照间距之内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非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