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步骤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1. 分析教材: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结构,明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

2.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 教学目标应符合课程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二、分析学生情况1. 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确定教学起点。

3. 分析学生的认知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选择教学方法1.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2.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环境,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

3. 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设计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新课讲解,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5. 布置作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制作教学课件1. 整理教材内容,提炼教学重点、难点。

2. 设计教学课件结构,包括标题、正文、图片、动画等。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美观、实用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分析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今后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估教学效果1. 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估,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完整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完整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评析作文《我的理想》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修改作文教学难点:修改作文教学过程:一、制订作文评价标准1.读作文要求2.制订评价标准(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二、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三、同桌互评四、自改。

五、誊写教学设计方案篇二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

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行词串2会写红花水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后两行词串2、会写火、山、木、马教学过程:一、复习前两行词串1、导语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玩了————公园(教师手指黑板引导学生齐说)2、复习前两行词串的读音(1)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哪个小朋友能上来指着图画说给其他小朋友听?指名2—3个学生回答(提示句式:来到公园,我看见了——————)(2)你们喜欢这些美景吗?就请小朋友带着喜欢的心情把前两行词串读一读、3复习生字:小、红、花、水(1)过渡:公园美景大家记得不错,那四个生字还记得吗?(2)打开公园游览图(一张画着课文插图的纸,在景物与游乐项目的旁边有一个空格前两行学过的词语除“小红花水”外出示在空格中),看看图上景色的名称写完整了吗?如果没有你们能互相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吗?(3)写的时候注意笔顺、笔画(4)小朋友写得真不错,看来上节课你们学得很扎实,我们一起来表扬自己、二、新授后两行词串1、过渡:其实,公园里不但景色美丽,还有很好玩的儿童乐园呢、你们想去玩一玩吗?好,老师答应你们,只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要把这些游乐项目的名称说准确,行吗?2、新授后两行词串的读音(1)在儿童乐园里,你看见了哪些游乐项目?谁能上来指着图画告诉大家?(2)老师发现有两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很难念,你们能把它念准确吗?师:(拿下“转椅”或“荡船”词卡)谁已经认识了?生:我已经认识它了,它叫“荡船”。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较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9篇教学设计方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掌握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

会填字组成语,并会运用这些成语造句。

能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并能正确修改。

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

谚语或名言。

自读知识窗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事迹。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三、教学流程(一)练观察,找出观察这两个部件有什么不同。

观察,小组讨论它们用在字中有什么不同。

汇报自己的发现。

再找出一些有这两个部件的汉字写一写。

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造句。

学生独立填写,师巡回检查。

指名汇报。

强化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

造句。

自选词语,自由发言。

注意拓展思维,避免趋同。

修改病句。

读句子,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正确答案: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认真地听讲。

(属用词重复)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特地到公园里观察了一阵子。

(属用词不当)(二)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谚语和名言。

学习方法:学生自读。

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同桌互读,说说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熟读,试着背诵。

(三)知识窗让学生试着说说题目“脚踏实地”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了解司马光是怎样脚踏实地地编写《资治通鉴》的。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联系实际举一些脚踏实地的例子。

(四)作业:搜集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篇二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完整的教学设计8篇

完整的教学设计8篇

完整的教学设计8篇完整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是《科学》中三年级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

教材在这里安排了对一片叶的观察和描述。

其中,叶子的描述涉及到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缘、叶基、叶尖、叶柄等内容,让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复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建立有结构知识体系,建构起科学观察研究的方法。

同时学生对树叶的观察已经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教材中观察的内容非常多,而让学生动手做的内容并不多,这节课组织学生对树叶进行拓印,就是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活动。

激发他们对树叶(植物)研究的兴趣。

教学要求:1.观察一片完整的树叶。

2.能运用简单的归纳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选的树叶进行描述。

3.拓印一片完整的树叶。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描述活动中,巩固自己在以前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叶柄等方面的知识。

5.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兴趣和热爱情感。

教学活动准备:落叶、水粉颜料、水粉笔、观察记录本、白纸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研究。

师:小朋友们我想与大家一起欣赏一张照片,愿意吗?生:学生欣赏落叶。

师:漂亮吗?这是什么?师:现在秋天到了,落叶非常美!看过落叶吗?它在空中是怎样飘落的?你能用捡到的树叶模仿落叶飘落的样子吗?生:学生模仿落叶飘落的样子。

二、描述一片叶的特点。

师:这么美丽的树叶我们用什么办法描述它们呢?假如现在你的手中有一片叶子,你描述它哪些内容?怎样进行描述?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描述哪些内容?怎样进行描述?生: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根据我们大家讨论的结果,自己选择一片叶子练习描述,说给同组的同学们听一听。

生:学生互相说,互相听。

师:我这里有一片树叶,谁能上来描述给同学听听?大家做评委,说说他描述得怎样?生:学生描述,评价。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黑板上有很多种树叶,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片,但不告诉其他同学是哪一片,然后对树叶进行描述,请其他同学猜猜你描述的是哪一片叶子?我们有2分钟准备。

《教学设计》教案8篇

《教学设计》教案8篇

《教学设计》教案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溺水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游泳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自救方法[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起来。

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学生讨论师: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三、板书课题:自己溺水怎么办1、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

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教学设计范例【15篇】

教学设计范例【15篇】

教学设计范例【15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漂亮风光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读81页单元导读,思索: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我国的世界遗产师:今日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日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巡游的一个漂亮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颐和园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漂亮。

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照应,前后照顾。

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构造更严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1.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漂亮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漂亮,巡游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巡游的景点。

2.在巡游这些景点时是根据肯定的巡游路线巡游的,而且特别留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巡游挨次的句子。

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像这样根据巡游挨次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

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方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小结:刚刚大家都很留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漂亮的风光。

四、拓展阅读师:我们领会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漂亮,结尾照应漂亮。

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照应吗?1.找出相关的句子。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创编部分图谱,迁移使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依据歌曲旋律仿编歌词。

3、在演唱歌曲中,体验相互挂念,相互体谅的幸福感。

活动准备:1、图谱《小雨的梦〉2、水彩笔。

活动过程:1、幼儿赏识音乐,并用手为音乐伴奏。

2、老师用故事引出歌曲,帮忙幼儿理解歌词。

(1)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2)老师叙述故事一遍。

提问:你觉得小鱼幸福吗?(3)老师范唱歌曲《小鱼的梦》,幼儿倾听歌词。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这里有一幅图,你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和我们唱的歌词有什么关系?(2)老师放慢速度,边指图谱边唱歌曲。

刚才老师在唱歌的时候,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谁乐意来试试把空白处变完整?(3)个别幼儿添画图谱,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边看图谱边唱歌曲。

(4)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依据歌曲的旋律仿编歌词。

(1)小鱼做的是那么甜蜜的梦,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做梦呢?(2)带领幼儿演唱新编的歌曲。

5、让幼儿为歌曲起名字。

6、跟着音乐做边动作边演唱歌曲走出活动室。

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情况,包含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同学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认得其进展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进步的紧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育同学察看历史文物图,找寻图中较为明显的、重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重要的历史结论的本领。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本身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加强同学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历代先人的尊敬之情。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5篇为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也为了让我们在教学中知道目标,有时候是需要我们去设计一下教学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优秀完整的化学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任务概述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四)能力基础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教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的异同。

教学设计: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与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一熟读感悟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

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1、齐背2、点名背诵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1、齐读2、点名读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

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背诵《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

学习目标:1. 了解近年“仿写句子”题的命题思路、题型特点。

2. 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3.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

对象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仿写句子”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5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5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5篇写教案是每一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必须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工作以来,教师们一定经常使用到教案,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学设计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1设计意图:幼儿以能够掌握单排不同方向的5以内序数的练习(即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本次活动主要为突破从不同方向通过辨别第几行第几列能够准确找出相对位置。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序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

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幼儿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使幼儿掌握物体不同方向的排列次序(第几行、第几个)3、能力目标:1、激发幼儿的创造性2、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活动准备:1、wawayaya软件。

2、水彩笔每人5支、记录单(如图1)3、5色蘑菇棋子若干、小熊棋子每人5颗、有标记的棋盘(如图2)活动过程:1、看wawayaya活动软件,探索5以内序数通过软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利用wawayaya活动软件进行5以内序数练习学习看第几行,第几个的方法总结:如果在一排里找东西要这样做:一是要想好从哪个方向数,二是要数出是第几个;如果要在几排里找东西在哪,就要横着数第几个,竖着数第几个,才能找到这个东西2.在棋盘上设计“种树”的位置并记录,尝试进行5以内序数练习1、请幼儿观察棋盘上有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案模板篇2一、播放flash课件边讲述故事引题。

1、蚂蚁队长宣布要举行“爬爬赛”,需要我们帮助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绳梯,给它们“爬爬赛”用。

二、幼儿探索单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为蚂蚁做出各种各样的绳梯。

2、将做好的绳梯固定在铁丝上,绳梯的长度不能低于铁丝与地面的距离。

教学设计方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课文理解:课文写了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的孩子以挖野菜为乐,表达了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含蓄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课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

接着写“我”小时候馋是因为肚子饿,具体记叙了“我”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财主家的人凶狠地追赶的事,既反映了旧社会财主欺压穷苦人家孩子的罪恶,也是“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

课文最后写出春天带给“我”的希望。

文中“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习重点: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当段落由多个自然段组成时,经常用到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阅读时,先认真阅读__,理清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接着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取主去次,归纳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详见课本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提示)。

“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难点在于对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据主次关系进行取舍。

在概括时应反复阅读体味才能确定,有时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概括。

如课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对各自然段段意串连起来时,对语句进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顺。

这段段落大意可这样概括:“我”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

2、课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蓝天上白色的云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

读这段话,要这样去理解:1、劳苦的人家辛勤劳动了一年,秋天收起来的粮食大多被财主剥削去了,家里一点粮食,不够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挨饿。

2、穷人盼望春天的到来。

一篇完整的教案范文

一篇完整的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理念】以学生主体,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愉快识字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遇事要动脑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

(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画”的美丽。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你喜欢谁的画?你从哪里感觉到风了?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学习。

(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播)4、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教案模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模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模板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教案模板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脱、袄、寻、羞、姑、遮、掩、探、嫩、符、解、触、杜、鹃”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冲、寻、姑、娘、吐、柳、荡、桃、杏”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感受春光的美好,愿意去观察、发现,愿意投身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又是一年春来到,小朋友们心欢笑。

春天在哪里?它来到了小朋友的眼睛里。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自由朗读课文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语境识字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你看到的内容吗?生:我看到图片上的孩子,我找到的句子是: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师:你说话真有条理。

词语从句子中走出来,你还会读吗?指生读。

齐读。

生:我看到图中小姑娘在弯腰寻找什么,我找到的句子是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师:你吐字真清晰。

句子中的词语你会读吗?指生读。

男生读。

女生读。

白板出示:脱掉棉袄寻找白板出示: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生:我看到了石头边上有小草和野花,我找到的句子是: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师:一起读词语。

生:我看到了树木发芽,我找到的句子是: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指生读。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必备4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一、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4、师生交流、小结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B自我评析本“教学设计书写模板”主要是根据《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中的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中的相关理论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编写而成的。

1、谈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不要写得过多,写三点即可,所以我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我们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没有设计好,而造成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影响了整体效果。

2、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由本节教学目标引出来的,着重让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明白些什么。

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的,要灵活处理。

当然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言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课型来安排。

课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小学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计算速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白板、计算器、数学卡片等。

2. 学具:10以内加减法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引出数学世界。

2. 提问:你们在数学世界里发现了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数学世界充满了神奇,我们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

(二)新课讲授1. 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0以内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游戏环节。

(1)抢答游戏: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答案,答对者获得奖励。

(2)连线游戏:将10以内加减法算式与答案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10以内加减法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的10以内加减法题目。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教师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篇一:教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

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

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

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

例 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

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例 3.是量纸条的长度。

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

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本课的设计上。

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

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

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

创设一系列的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

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

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获得成功的体验。

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

完整的教学设计漂亮的教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漂亮的教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漂亮的教案教学设计,漂亮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漂亮的定义,以及漂亮的标准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漂亮的定义和特点,漂亮的标准和评价。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

1. 漂亮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漂亮事物,如美丽的风景、优雅的舞姿、精致的手工艺品等,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漂亮的共同特点,并给出漂亮的定义。

2. 漂亮的标准和评价。

介绍漂亮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漂亮事物的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漂亮的表现形式。

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漂亮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了解漂亮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漂亮的定义和特点。

2. 示范引导法,通过展示漂亮的事物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漂亮事物,引发学生对漂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漂亮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漂亮的共同特点,并给出漂亮的定义。

3. 漂亮的标准和评价。

介绍漂亮的标准和评价方法,让学生了解漂亮的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漂亮事物的评价和分析。

4. 漂亮的表现形式。

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漂亮作品,让学生了解漂亮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漂亮的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自己认为漂亮的作品,如绘画、手工艺品等,展示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刘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能在基本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由已知知识,发展推广到新知识的过程;
○2.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探索归纳过程;
○3.体会分类分步、化归等数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与发展目标:
○1.从实际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从两直线相交到两直线被第三条所截的变化过程,感受数学的发展与变化关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对顶角发展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牢固理解概念;
教学难点:在具体图形中灵活运用概念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比探索、合作归纳、动手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引入语:风筝起源于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相传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翟“费时三年,斫木为鸢,飞升天空”。

汉朝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开始以纸为材料制作;唐朝时期,有人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始叫“风筝”!随着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传到世界各地,据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是源于对风筝的着迷。

观察风筝的骨架结构,共同发现单线风
筝的骨架是我们熟悉的“两条直线相交”(学
生可能会认为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到一般的相交情况)
展示双线风筝,它的骨架可以抽象成两条直线与中间的一条连接线。

(横着的两条线可以认为是平行的,本身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就是为平行线的判定服务,抽象的时候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抽象出几何图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需要强调:第三条直线是联系前两条直线的纽带,起着桥梁作用,为后面抓住截线识别角与角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设计说明: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风筝引入,介绍数学文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从复习两条直线相交的过程,自然的过度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印证数学是发展变化着的。


二、归纳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概念
(一)明确研究对象(从两条线到三条线的延伸,从四个角到八个角的发展)在第一幅图得到的“两条直线相交”几何图形中,我们得到除平角外的四个角,有对顶角、邻补角是描述角与角的位置关系。

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第二幅图:
(1)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找到对顶角吗?
(3)除了对顶角,角与角还有哪些位置关系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说明:复习对顶角是以类比的方式提出这节
课的研究核心知识:角与角的位置关系;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对顶角延伸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找的过程中:第一、把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知简单图形,化归的思维方法;第二、渗透分步的方法,为分步研究角与角的位置关系设下伏笔。


(二)共同探索同位角的概念
问题探究:∠1与∠5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接上面的方法,先观察上面的4个角,他们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形成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逐步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
(1)它们在被截直线a、b的位置?
(2) 它们在截线c 的位置?
学生表述得到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得出右侧、上方等说法,利用教具规范说法,得到关键词:同侧、同旁,再给出概念:我们把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并完整叙述:∠1与∠5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

(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
(3)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依次把同学得到的另外3对同位角分离出来) (4)分离出来的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 型)
(设计说明:这里依然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

由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括这种位置关系,按照观察—描述—归纳—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

) (三)小组合作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的位置特征
问题探索:类比上面的探索过程,小组合作完成∠1与∠6 、 ∠1与∠7的位置关系(见附表1),班级交流规范说法后,再统一给出名称。

(设计说明:在认识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是一种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的过程。

1.探索的意义在于描述和理解位置关系,并把同种位置关系的角归为一类;2.名称统一给出,给学生以规范,对∠2与∠5加以排除即可。


三、巩固概念、深化概念
(一)用概念寻找生活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发现)
给出3个简单的实际图形,学生完成:
(1) 图中可以看成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 (2) 哪些角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设计说明:1.用实际图形呼应开头,体现数学是源于生活;2.简单图形中也要强调截线与被截直线为后面图形变换做准备;3.变式练习,通过一组摆放不同的图形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二)合作学习(创造)
在同一平面内,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能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同桌合作,
4
32
1
一人拼图,一人描述(指出截线、被截直线,哪两个角成什么关系的角)。

(设计说明:让学生感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我们身边处处可见的;同桌配合可以提高合作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完整的叙述,继续强调截线和被截直线达到巩固和深化概念的目的)
(三)用概念识别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辨析) 展示如右图两个图形,思考:
(1)∠1与∠2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如果是,找出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3) 旋
归纳总结:两个角一边共线(截线),再次体会F 、U 、Z (设计说明:通过辨析错误图形,到改造成正确图形,深化概念的本质认识。

课中小结:图形的产生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图形的形状类似于字母F 、Z 、U ;两个角的一条边共线(截线)!)
三、应用概念、发展图形
1.投影仪演示,让a 、b 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生成∠9,探索∠9与原有角的位置关系。

结合对概念的认识,确定截线与被截直线----确定两角的“型”----确定两角满足的位置关系。

(分析后学生完成附表二)
(1)直线b 、c 被直线a 所截,∠9与∠4是 _________
(2)∠9与∠5是直线 ________ 被直线_____所截形成
的______.
(3)∠9还与哪些角成内错角?
(4)图形继续发展变化,图中共有几对同旁内角?把你的找法与结
果与同学交流,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设计说明:三个问题成梯度展开,问题(1)认识在不同情况下,截直线可以是变化的,突出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问题(2)“执角
索线”是把问题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基本图形,突出化归的思维方法;问题(3)(4)是灵活运用两种思维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三条线构成的图形很多,展示另一种:
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F,已知内错角∠1与∠2相等,
(1)同位角∠1与∠4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解:∵∠1=∠2(已知)
∠2=∠4(对顶角相等)
∴∠1=∠4
∵∠2+∠3=180°(平角的定义)
∴∠1+∠3=180°
(设计说明:这是课本上的例2,研究角与角的数量关系,目的是直接为后面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作准备;突出对顶角及其性质在解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问题中的作用,呼应开头由对顶角引入新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3. (机动—--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使用)投影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几个由三条线构成的图形,不同的图形其包含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也是有差异的,这也正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

下面小组合作来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图形:
(1)恰好有2对同位角;
(2)恰好有3对同旁内角;
(3)自创图形。

活动要求和过程见附表(三)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做到更有效的合作学习,对问题分了几个层次:满足一个条件的图形非常多,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较难的图形选作,挑战自己,达到既运用所学知识,又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目的)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根据学生反映可以从下面三维目标上小结:我们主要学了哪
些知识?我们体会到了哪些思维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1~4题
•选做题1. 作业题第5题
2.利用木条为骨架制作一个风筝,在结构图中找一找今天所学的同
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祝你成功!
(设计说明: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选做题2首尾呼应,从实际中得到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表一:角与角有哪些位置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归纳
附表二: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