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9.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 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材料中不仅看到了专制政治的影响,还看到了人的因素,故 A 项排除;“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的表述有误,阻碍中国民主化发展的因素是中国的专制政治,故 B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问题,故 C 项排除;梁启超强调我国的最大问题是“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即无公民意识,“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所以面对中国近代沦亡之时,民众不关心此事,可见民族意识缺失,故 D 项正确。
A. 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民主发展方向
B. 政治体制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C. 民主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
D. 人民代表大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可以更好地保障代表们行使自己的权利,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故答案为C项。民主发展方向由国家性质决定,技术发展不能影响民主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关系,排除D项。
10.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莆田六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黄琨审核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2、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4、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5、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

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

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

“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A.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B.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C.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D.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6、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7、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C.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D. 清朝时期实行封建制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A. 仁者爱人B. 礼治天下C. 法家思想D. 君子慎独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军事征服B. 贸易往来C. 宣扬国威D. 寻找宝物答案:C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5. 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意义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完成了土地改革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B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胜利是: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大捷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 1950年土地改革完成B. 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C.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答案:C9.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混合经济D. 国有经济答案:B10.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邓小平提出的B. 适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C. 保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D. 允许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2.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进士科、明经科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呼兰一中2021—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姓总是位于个人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冷淡D.专制王权强大2. 有人在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突破与最骇人听闻政治构造,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开展角度看,这种变革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参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开展所起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以下关于中央集权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是(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开展农业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D.统一货币度量衡开展经济4.农事俗语谚语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经历总结。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伏水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莫忘记〞,“小满插秧苗茁壮,早把庄稼病虫防〞,“棉花不打尖,长来顶破天〞,“谷子要好,犁深粪饱〞等表达了中国古代农业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因地制宜D.注重农时5.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较宏伟。

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城郭、街道与官署,那么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趋势。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来国力转趋衰弱 B. 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C. 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 宋代以来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6.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说法,显示江南妇女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下列有关“铸刑书”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A.这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B.肯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成果D.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制建设新纪元3.金开诚先生在《漫画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

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5.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6.“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佐证的是A.汉初行郡国并行制B.东汉桓帝启用宗室C.晚清重用汉族地主D.清末组建皇族内阁——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8.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

高三历史试题与解析-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

高三历史试题与解析-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
A.西周是古代最早提出禁酒的朝代
B.制造酒禁有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C.西周之人因有禁酒令而不再饮酒
D.平民也可以使用“禁”表明立场
4.《礼记·哀公问》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血脉中便有“恋土情结”“恋乡情结”。但早期中国士人的情节表达多为城市性的,多以废墟化旧国旧都作为情感依托;隋唐之后,则逐渐转向以乡村为主导的恋土恋乡情结。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
14.清代中叶,湖南新化县“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境,不全出于土产"。邵阳县棉花"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当时( )
A.区域商帮的兴起B.雇佣关系的普及
C.地区经济的差异D.纺织技术的进步
15.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
13.明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杨家府演义》中和男性一样保家卫国、敢于反抗奸臣当道、追求婚姻自主的杨门女将,《说唐三传》中挂帅出征平定边患、敢爱敢恨的樊梨花,都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
A.主流价值观变化影响生活观念B.商品经济促进文化形式世俗化
C.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D.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
高三历史
一、单选题(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云南洱海白羊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陶器几乎都是夹砂的,纹饰以划纹、绳纹和篦纹为主。划纹中也有之字纹,它同中原磁山文化的之字纹以及内蒙古东南与辽宁等地的之字纹似不属于一个系统。这反映出,当时

平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平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1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2分)1.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

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2.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姬发按照夏商两朝的惯例,对尧、舜、禹和纣等的后代实行分封。

直到周公旦完成东征之后,才通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逐步完善分封制,这就是“周初大分封”的由来。

这说明“周初大分封”()A.有利于周天子权势的上升B.体现了部落向国家的过渡C.使国家可以有效控制地方D.是对武王分封原则的继承3.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

“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是()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D.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4.云梦秦简《厩苑律》中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

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

这一规定()A.佐证了当时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B.强化了秦朝的基层社会治理C.适应了农耕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D.反映了秦朝以法治国的理念5.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

这种现象()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D.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6.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年秋季高一班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A. 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 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 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把握D. 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答案】C解析:同姓不婚实际上也就是异姓才婚,这是在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把握,加强把握才是实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合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解;同姓婚才能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解;材料不涉及长幼有序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解;故本题选C。

2. 观看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斗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时间(年)阵亡人数(人)1937 1251301938 2492131939 1695621940 3395301941 1449511942 87719——《抗日战斗争辩》1997年第3期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斗作出了重大贡献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斗成功的中流砥柱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斗成功的根本保障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斗.需要把握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斗作出的重大贡献.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抗日战斗的史实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37-1942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较多,说明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斗作出了重大贡献,故B项正确.抗日战斗防备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相持阶段主战场是中共的敌后战场,故A项错误.抗日战斗的中流砥柱是中共,故C项错误.D项不能从表格中得出,应排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斗作出的重大贡献的把握,考查同学精确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3.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安徽省六安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六安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六安2022高三上学期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与示意图进行分析,据此可知,当时()A.神权至高无上B.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C.皇权唯我独尊D.宗法礼乐制度尚未定型2.孔子曾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的这些言论从一个侧面说明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具有()A.多样性B.包容性C.凝聚性D.连续性3.商鞅变法规定“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陌封疆,而赋税平”。

秦汉时期严格实行上计制度,县上计于所属郡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郡国再上计于中央。

上述制度的实行共同作用()A.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效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D.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繁荣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皮日休对下图中运河的评价。

该运河()①沟通了中国五大水系②以长安为中心向南北辐射③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④南北贯通,巩固国家统一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古人的婚嫁聘礼,先秦以雁为重,象征着对婚姻的美好祝愿,唐代聘礼大都沿袭前代,有送阿胶象征婚姻关系的稳定,宋代聘礼最轻也要送绢一、二匹,银锭一、二封,富贵人家聘礼则更甚。

聘礼的变化说明宋代()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婚姻制度走向了世俗化C.经济发展影响婚姻习俗D.理学兴起遏制攀比风气6.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耒”,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粟贵伤末,粟毁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费,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

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

材料强调百家争鸣A.实现“哲学的突破”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2.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叶分布,所在为雄"。

这一现象反映出A.地方势力膨胀动摇中央集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 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3.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这些记述体现出A.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 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4. 清代前期安徽人即有“漂广东”“发洋财”的说法,“广东洋货沽来,鬻于他省,利息厚大,但洋面风波最险,即谚云所谓‘飘洋'者”。

这表明,当时A.内陆地区的外贸成本增加B.清政府鼓励发展外贸经济C.徽商主导了长途贩运贸易D.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5.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6.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

丹阳六中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丹阳六中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丹阳六中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09.1.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 、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2、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A.注重扩大经商X围 B.注重买田置地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海外投资,少量用于买田置地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B.甲、乙都正确C.甲错误,乙正确D.甲、乙都错误5、下表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对比,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之间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差距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距6、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某某政体成立,喁喁望沾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某某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某某某某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7、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安徽省宣城市榔桥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榔桥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宣城市榔桥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深化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参考答案:B2. 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 26.4 13.2 9.5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经济体制陷入停滞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有效获取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在逐渐减少,说明市场因素在逐渐减少,当时计划经济在不断确立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BC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A。

3. 战争期间,“吸引了一个美国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力量在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

A、D 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民的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 1964年1月,台湾当局被迫撤走了驻巴黎的“大使馆”。

1971年,英国在联大投票支持立即恢复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些现象A.是当时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恶果 B.反映出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趋于破产C.为中美关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D.说明政府在国际上获得承认参考答案:B5.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名校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名校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清末官僚政治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因为捐纳制度的推行,故排除A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除C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表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除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可知,清朝前期濮院镇农家的经营重心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且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因忙于手工业而无暇顾及,不得不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C项正确;濮院镇农民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说明当时确实存在雇佣关系,但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人地矛盾”严重是指石(门)(桐)乡邑界,濮院镇没有体现这一现象,排除B项;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当时时代和学术的需要,因此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B项排除;“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D项错误。
【详解】依据题干“依照旧时粮册征收田赋”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采取比较务实的政策,以确保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但题干并没有反映太平天国已明确废除《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策相对务实,而非对基层治理力不从心,排除B项;依据题干“士农畏其虎势,无不输钱完纳”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的这一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并没有反映下层民众对新制度的抵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2021-2022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II)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共45分)1.“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皇帝宝座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力和铁耙成为农村的常用耕作工具。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3. 《尉潦子•治本》载“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上述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A.以家庭为单位 B. 男耕女织 C. 富足有余 D. 自给自足4.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行省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5.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实用文档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6.“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

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

”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A.北宋 B.唐朝 C.西汉 D.清代7.“故吾以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这句话反应出的本质问题是()A.明朝通过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明朝的科举制是愚民之术,彻底失败了C.八股取士是明朝唯一的选官制度D.明朝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了思想发展8.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蒙古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卷

内蒙古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卷

内蒙古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共40题;共60分)1. (1.5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中) 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 神权与王权结合B . 以等级关系为纽带C . 权力的高度集中D .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2. (1.5分)(2020·大庆模拟)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这说明()A . 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 .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 . 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 .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3. (1.5分) (2017高一下·钦州港开学考)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

这表明()A . 上古时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B . 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C . 春秋战国时期,重商思想崛起D . 自古以来,统治者农商并重4. (1.5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此其分事也。

”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

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A .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B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C .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D .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5. (1.5分) (2020高一下·苏州月考) 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天津博文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天津博文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天津博文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

这反映了A.汉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数额最高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管理严格参考答案:A2. 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参考答案:B西周分封最初是晋国,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分封,后来晋国分离为韩、赵或魏,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这里显然体现出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故B正确;晋国并不是统一的潮流,故A错误;C分封制等级没有关系;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参考答案:A4.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

”这里的□□□应为( )A.洋务派B.强学会C.义和团D.同盟会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所述时间1900年,再结合“与外国争权”就可以知道这是指的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的农民“扶清灭洋”,反对侵略的史实,故选C;洋务派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属于与外国人争权,故排除A;强学会是宣传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政治团体,同盟会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一个政,都是学习西方的组织,故排除B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5. 对于五四运动,胡适、蒋梦麟在1920年5月4日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表。

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参考答案:D2. 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

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集体农庄私人土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25%-30%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图标所示占有耕地面积达总耕地95%~97%的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占70%~75%,与仅占耕地面积3%~5%私人土地却创造25%~30%农产品比例相比,说明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所学苏联的经济建设,对表格材料的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

3.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分家立户,导致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故B正确。

秦朝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故A排除。

战争频繁兵役沉重,与材料现象无关,故C排除。

“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在西汉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回眸·商鞅变法·影响4. 1919年6月份,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

上述情况的出现,缘于A.一战期间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B.一战结束后欧美商品卷土重来C.一战使对华贸易备受冲击D.政治运动激发国民的民族意识参考答案:D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内反日爱国浪潮不断兴起,故而影响到中日之间的贸易,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该“匪区”应该是A.国民党统治区 B.日本占领区C.陕甘宁边区 D.农村革命根据地2.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其中1929-1937年处应该填写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的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4.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新约的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

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到中国的博物馆。

”材料中“中美、中英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5.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是A.它的主要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和西藏 B.内蒙古和宁夏C.新疆和宁夏 D.广西和西藏9.“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的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10.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风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12.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13.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

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16.“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7.把“依法治国”写进我国《宪法》的是在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D.中共十五大18.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募罗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一认识基于周恩来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促成印度支娜问题的和平解决19.“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

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

”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21.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22.曾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美国将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一一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克拉克所进行的战争应是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两伊战争D.中东战争23.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

”其主要用意在于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24.欧盟的形成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共同体的建立25.xx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2周年。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员国B.改变了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C.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6.“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27.新中国在世界舞台呈现的第一个“中国时刻”是在A.日内瓦会议上B.亚非会议上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开罗会议上28.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缓和是在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B.尼克松访华之后C.“九二共识”达成之后D.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29.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最能体现出的新时期中国外交特点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C.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D.努力推进新型区域合作30.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其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A.欧洲国家的崛起B.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C.多极化趋势出现D.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

(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

……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

……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xx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材料三: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

“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既合作又竞争”的原因及目的。

(5分)(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就其能否实现,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分)3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

……从这时候期(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