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23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运动心脏的功能改善 1.心动徐缓有力 2.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节省化 3.极量运动时心泵功能储备大。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 (一)心输出量的反应 运动时,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显著加强, 心率和搏出量增加, 动员心率储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1.5-2倍, 动员搏出量储备可使心输出量增加1倍左右。
(二)血液重新分配 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 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
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 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三)血压的变化 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两者之间的关系。 动力性运动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略有
下降;静力性运动中,动脉血压升高,且以舒张 压升高为主。
二、心血管系统Leabharlann 运动训练的适应 (一)运动性心脏肥大与微细结构重塑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THNK YOU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过度会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 耗氧量
运动过度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 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运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肌肉拉伤:运动中 肌肉过度伸展或收 缩导致的损伤
关节扭伤:运动中 关节超出正常范围 的活动导致的损伤
骨折:运动中骨骼 受到外力作用发生 的断裂
脑震荡:运动中头 部受到外力作用导 致的脑部损伤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长期坚持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降低心脏病风险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心脏功能 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建议
儿童和青少年:推荐每天至少进行 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 泳等有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
老年人: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 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有 助于提高心血管功能。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结合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积极影响: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等。
适量运动的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结合:通过合理的运动和健康饮食等综合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心 血管疾病。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情绪等从而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根据运动目的选择有针对性 的运动方式
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根据运动环境和条件选择合 适的运动方式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强度:选 择适合自己的 运动强度避免
过度疲劳
运动时间:适 量安排运动时 间不宜过长或
过短
运动方式:选 择适合自己的 运动方式如慢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调节机制剖析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调节机制剖析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维持机体的正常运作。
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调节机制。
第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首先,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功能。
长期参与适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能让心肌获得充分的供血和氧气,促进心肌肌纤维增粗与心肌肌纤维增多,使心脏更加强壮有力。
其次,运动能够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运动使得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腔增大,从而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摩擦力,降低血流速度,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第三,运动能够降低血脂。
通过运动,身体代谢率增加,脂肪组织分解加快,使得体内游离脂肪酸供给加大,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壁内脂质沉积,预防血管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第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
运动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一方面,运动通过神经调节机制改善心血管功能。
参与运动的肌肉运动会释放出多种信号物质,如乙酰胆碱等,通过神经反射使得血管扩张,心率下降,血压降低等。
另一方面,通过运动产生的肌肉力量提高,有助于改善心脏的充盈与排出功能。
此外,运动还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剂,从而产生血管扩张作用。
第三,运动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基于以上的影响和调节机制,运动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首先,运动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脏病发作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运动还可以作为康复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通过适量的运动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心肌功能,促进心脏康复,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代谢与靶器官的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作为维持心血管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心血管健康则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介绍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
1.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心血管健康是指心脏和血管的良好状态,包括心脏功能、血管弹性和血液循环等方面。
而运动则是促进心血管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适度的运动,人们可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增强心肺耐力,并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心脏功能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使心脏更加强健。
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心脏患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3. 运动对血管弹性的改善血管弹性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失去弹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进行定期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保持血管的正常功能。
运动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活跃度,从而提高血管弹性,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4. 运动对血液循环的促进良好的血液循环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肌的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经常锻炼,可以增加心脏每分钟泵血量,提高血液输送氧气和养分的能力,从而保持心血管系统的良好状态。
5. 运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死因之一。
而运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经常从事有氧运动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要低于不常运动的人。
运动通过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总结:运动与心血管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对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运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
简述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
通过正常的运动可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良好状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简述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
1. 提高心肌的收缩力心肌是心脏的关键组织,其收缩力直接关系到心脏的泵血功能。
长期参与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有效提高心肌的收缩力。
这是因为运动时,心脏需要不断地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给全身各部位,从而促进心肌的增强和壮大,进而提高心脏的泵血效率。
2. 降低血管硬化风险血管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长期不运动、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都会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
而通过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代谢活动,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控制血压和心率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作用十分显著,它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提高心率变异性,调节血压,使心血管系统更加稳定。
而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通常具有更健康的心率和血压水平,这也间接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4. 减少心脏肌肉损伤心脏肌肉损伤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
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应激能力,减少心脏肌肉的损伤,保护心脏健康。
5. 促进血液循环有氧运动可以加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血液供应能力,提高微循环,保证血液中的氧气和养分能够及时有效地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保持心血管系统的良好状态。
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是全面的,它既涉及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涉及整体的代谢机制。
有氧运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延缓心血管系统的衰老,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应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氧运动,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由于现代都市生活的高压力、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头号杀手。
而人们逐渐认识到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探讨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运动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
首先,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运动能够增加心肌活动,提高心肺功能。
当我们运动时,心脏会被迫加速跳动,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弹性。
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水平以及改善血糖控制。
其次,不同类型的运动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有氧运动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健康促进方式之一。
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快走等,它主要通过提高心率和呼吸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这些运动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加血容量和肺活量,进而改善体循环。
此外,力量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虽然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力量和质量的提升,但它也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体液代谢以及降低脂肪含量,从而对心血管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强度和频率也是影响运动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重要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
然而,过度的运动也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的运动可能导致心脏肌肉过度疲劳,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运动时,要确保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健康状况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最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适当的饮食结合,可以更好地达到保护心血管健康的目标。
除了运动外,戒烟、限制饮酒和均衡的饮食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关键。
抽烟和饮酒会对血管内膜产生直接损害,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摄入过多的钠和饱和脂肪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合理搭配膳食,摄入足够的蔬果、谷物和健康脂肪,限制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熊建辉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25期【摘要】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不仅要促进疾病康复,提升心脏功能,还应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以心脏康复为核心的运动疗法受到广泛的关注。
抗阻运动作为运动疗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吸引了大量学者研究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本研究即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关键词】抗阻运动;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5..01目前,已有大量医学证据支持心血管疾病中运动训练的益处。
运动训练包含两种,一种为有氧运动,一种为抗阻运动,二者均可使体适能及疾病危险因素改善,但二者产生的具体效益并不相同,有氧运动可促进最大摄氧量明显提高,使心肺功能改善,而抗阻运动能够将肌肉力量与耐力提升,减轻体质量,改善身体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研究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功能的作用,本研究即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具备传染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据WHO估计,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1750万左右,在总死亡人数中,占据31%,每年人类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
心血管疾病经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而且属于长期过程,患者发病后,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存活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预后非常差。
已有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于生活方式,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均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不健康、缺乏身体活动等,而在诸多危险因素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可使心血管疾病直接发生。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时,不仅要对危险因素做出良好控制,还应做好一级预防工作。
康复医学概论3-运动学基础(定)
3.血压反应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多和血管阻力因素 可以引起相应的血压增高
4.维持和增强心血管的功能
运动可通过自主神经和血管内皮细胞衍生的 舒缓因子的双重调节,使冠状动脉扩张,又由 于心脏舒张期的延长使冠状动脉得到更充分的 灌注,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
脂代谢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代谢紊乱将增加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研究表明,坚持长跑运动的老年人血浆胆固 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非运动 组,并且锻炼改善脂代谢的程度还与锻炼年限 呈正相关
任何强度的持续运动,从马拉松、越野、滑 雪甚至休闲性慢跑都有降血脂效应
二、长期制动的不良生理效应
多次重复训练是条件反射的综合,随着运动 复杂性的增加,大脑皮层将建立暂时性的联系 和条件反射,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 应性都得以提高
运动可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锻炼人的意 志,增强自信心
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 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的能力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功能性磁共振 可以观察到大脑可塑性的连续变化,说明 运动对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起着重要的 作用
一般认为,机械应力对骨组织是有效的 刺激
3.运动对雌激素的影响
雌激素是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女性在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丢 失速度加快
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轻度增加, 从而增加骨钙含量
研究表明,全身运动加局部专项锻炼6个 月后,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升高、骨强度 增强和骨质疏松率下降
(六)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ADP和CRP的影响观察
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ADP和CRP的影响观察目的观察弹力带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ADP、IGF-1和CRP水平的变化。
方法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3次/w,30~40min/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方案,B组给予3次/w,40~60min/次的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案。
结果A组和B组患者1w时ADP和CR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4w和8w时AD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降升高(P <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1w、4w和8w时CRP 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无变化(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ADP和CRP之间未提示有相关性。
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改善了冠心病患者运动4w、8w后的ADP水平,但对CRP水平无明显影响;两种运动方式对冠心病患者ADP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lastic band of moderate 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on ADP and CR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fore the start of exercise trai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1 week,4 weeks,8 weeks of exercise training.Methods From Oct.2012 to Oct.2013,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y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on the basis of drug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received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program (three times a week for 30-40 minutes,during 8 weeks)and group B received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training program (three times a week for 40~60 minutes,during 8 weeks).Results The ADP levels of group A and B have no significant change after 1 week exercise training comparer with the levels before the start of exercise training,b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The ADP levels of group A and B increased after 4 weeks and 8 weeks exercise training(P 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4w和8w时AD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降升高(P <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1w、4w和8w时CR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无变化(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机制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机制心血管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而运动作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干预手段,对心血管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机制。
首先,运动能够增强心脏的功能。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心脏需要更有力地收缩和舒张,以泵出更多的血液。
就像一个锻炼有素的运动员,他们的心脏比普通人更强大,每次心跳能够输出更多的血液。
长期坚持运动,会使心肌变得更加强壮,心室的容积增大,从而提高心脏的每搏输出量。
这意味着心脏在每次跳动时能够将更多的氧合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提高了心血管系统的工作效率。
其次,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的弹性和功能。
血管就像人体内的“管道”,负责运输血液和养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血管可能会变得僵硬、狭窄,导致血流不畅。
而运动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些物质,如一氧化氮,这些物质能够使血管舒张,增加血管的内径,从而改善血液流动。
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更新和修复,增强血管壁的结构完整性,降低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
再者,运动对血脂代谢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通过运动,可以提高体内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加速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分解和代谢。
运动还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水平,这种胆固醇有助于将多余的胆固醇从血管壁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的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另外,运动能够调节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
同时,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减少体内钠盐的潴留,进一步有助于控制血压。
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其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也能得到改善,使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更加协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运动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方式。
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活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促进整体身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
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明,适度而持续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工作能力。
运动时,我们的心脏需要更多地向全身各处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促使心脏得到锻炼,逐渐增大其体积和充血量,提高其耐力。
同时,运动还通过减小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脏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积极的效果减少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在动脉内形成脂质斑块,导致血管壁变硬和狭窄。
运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首先,运动有助于降低体重和体脂肪含量,减少脂质斑块的形成。
其次,运动可以提高血液的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此外,运动还有助于提高胆固醇的平衡和代谢,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中的沉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改善血压控制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
运动被证明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适度的锻炼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和血管的弹性。
长期坚持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服药的需求,并减少因长期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促进血糖控制糖尿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
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此外,运动还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因此,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和预防手段。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控制血压和血糖,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积极参与运动活动,可以极大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此外,运动还有助于提高整体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影响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心血管健康更是备受瞩目。
运动,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对心血管健康有着深远的长期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
心血管系统就像是身体的“运输大队”,心脏是这个大队的“核心引擎”,通过不断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而血管则是“运输通道”,负责把血液输送到每一个细胞。
当这个“运输大队”正常运作时,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能够显著增强心脏的功能。
就好比给心脏这个“引擎”进行了升级。
运动时,心脏需要更有力、更快速地跳动,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
久而久之,心肌会变得更加强壮,每次收缩时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
这意味着心脏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同时,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的弹性和内径。
想象一下血管是一根根有弹性的“橡皮管”,长期不运动,这些“橡皮管”可能会变得僵硬、狭窄。
而经常运动可以让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一些有益的物质,使血管壁更加光滑、有弹性,血管内径也会相应增大。
这样一来,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就更加顺畅,减少了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降低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运动对于血脂的调节也起着关键作用。
血脂异常,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运动,身体会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控制体重,还能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好胆固醇就像血管中的“清洁工”,能够将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出,从而保持血管的清洁和通畅。
再者,运动对于血糖的控制也十分有益。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就像是给胰岛素这把“钥匙”做了保养,使其能够更轻松地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提供能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运动是一种与人类发展历史长河同步的生理活动,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生活方式。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来自于对它的激活和训练。
运动可增加心脏灌注、改善动脉血管弹性、改善心肺功能、在心肌细胞内增加能量代谢等多个途径,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弹性是影响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往往会失去血管弹性和弹性降低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2.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经研究表明,定期锻炼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其发病率。
定期运动还能够通过降低血压、调节胆固醇、调节血糖等方式,有效地帮助人们治疗心血管疾病。
并且,运动后可以通过快速恢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来减轻疾病的影响。
二、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分子机理1. 运动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可归结为几种基本机制(1) 产生物理与生化效应,引起细胞代谢的适应性变化。
(2) 调节多种基因表达。
(3) 改善神经内分泌适应性调节,减轻应激影响。
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种机制的综合作用(1) 运动可通过增加氧化拓扑酶的表达来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心肌功能和心肺耐力。
(2) 运动对脂代谢的调节是运动减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3) 运动可以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进而促进骨骼肌的生长与发展。
这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因为运动过程中增加的骨骼肌有助于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和脂肪,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分子机理仍需深入研究尽管运动的健康益处已得到广泛认可,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分子机理仍然是一个不完全明确的领域。
近些年来,许多动物和人类研究表明,很多分子机制与运动有关,如托多型蛋白、脂肪酸转运蛋白、烷基硫醇舟等。
【跑步课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跑步课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功能的变化Cardiovascular Function1、心率、搏出量和心输出量机体运动时,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心率加快。
运动时随着心率的大幅度增加,心肌的收缩力量也明增强,心搏量可从安静时的60-70 ml增加到110-130 ml,高水平耐力运动员更可从安静时的80-110 ml增加到160-200 ml。
对于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而言,在运动的起始阶段,心率、搏出量、心输出量均同时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40%-60%最大强度后,搏出量出现平台期或仅有小幅增长,之后心输出量的增大会更多地依赖心率的增加。
但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在较大强度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大更多地依赖于心搏量的增加。
2、器官血流量运动时心输出量会大幅度增加,但其增值并不是按比例在每个器官中进行分配,而是根据机体需求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对各个器官的血流量进行重新分配:•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最高可接近总血流量的90%,•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显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
运动时人体对各器官的血流量进行重新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通过减少对内脏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更多的血液流向运动肌;•在进行血流重新分配时,在骨骼肌血管舒张的同时,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使全身总的外周阻力不至于下降太多,平均动脉压不会明显降低,这可进一步保证运动肌的血流供应。
3、血压运动时平均动脉压升高,但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长幅度并不相同。
当人体进行全身性耐力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大量骨骼肌的血管平滑肌舒张,内脏血管的平滑肌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
此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收缩升高,舒张压不显著升高,甚至会略有下降。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ardiovascular system1、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细微结构重塑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引起的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这是运动员心脏的重要表现特征。
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对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进行探究。
方法随机选取10例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并让所有对象分别进行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所有对象进行两项运动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等指标与运动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
结论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均可对人体心血管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作为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康复训练项目。
【关键词】等张运动;抗阻运动;心血管反应前言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是人体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可使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作用。
临床上针对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时,通常以上述两种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活动能力评估[1]。
但由于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于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其应用价值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为对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的进行探究,本文特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随机的方式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名健康男性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不存在心脏、肾脏等相关病史,且无定期运动习惯。
所有对象中,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36岁,平均年龄为(23.27±1.35)岁;体重在53~72kg之间,平均体重为(65.43±4.27)kg。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早上8:00。
正式运动前,首先于60min前将膀胱排空,稍作休息后进行血压、脉搏测量。
随后,进行时长20min的运动,运动结束后,休息40min后再次进行血压、脉搏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对所有对象的平均动脉压与脉压差进行计算。
1.3观察指标对所有研究对象运动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差(PP)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而心血管健康则涉及到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
众所周知,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但具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却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阐述运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 心脏功能改善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能够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功能。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量氧气输送给肌肉组织,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心脏无需过度努力才能完成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效率。
1.2 血液循环改善通过长时间坐着或久站不动,我们容易造成静脉回流不畅以及微循环障碍。
而运动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增加心脏泵力,促进血液在体内的流动,从而改善静脉回流和微循环。
这不仅可以减轻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还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1.3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运动,人体代谢率增加,血液中的废物排出更加顺畅,有助于缓解血管壁张力和减轻心脏负担。
此外,适度运动能够使得大量汗液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调节体温,并在此过程中帮助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二、运动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2.1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供氧不足而引发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
适度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首先,运动有助于减少体重,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进而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其次,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心脏输出量,预防冠状动脉收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保障心肌供氧。
2.2 脑卒中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破裂或者堵塞而导致的急性功能障碍。
适度运动能够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血压和调节血液黏稠度,这些都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定期进行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大脑灌注量,并对心血管系统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三、建议及注意事项3.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
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江钟立;周士枋;励建安;上月正博;佐藤德太郎【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02(017)001【摘要】目的:比较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及儿茶酚胺激素的影响,探讨采用心率作为以等长运动形式为主的抗阻运动的强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相同靶心率和相同运动时间对8例健康男性分别进行等张运动和交替式抗阻运动,观察运动前后的心率、血压及儿茶酚胺的应激反应.结果:两种运动后收缩压和两项乘积均显著增高,等张运动时脉压差明显增大,抗阻运动则表现为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肌肉收缩力与心率呈直线性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两种运动后均显著增高,抗阻运动时升高尤为明显.运动前后血浆肾上腺素均无显著改变.结论: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指标也适用于交替式抗阻运动,不同运动种类和强度影响儿茶酚胺的分泌程度.【总页数】3页(P26-28)【作者】江钟立;周士枋;励建安;上月正博;佐藤德太郎【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210029;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障害科学系;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障害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四周头低位卧床期间下肢运动和下肢负压对抗措施对心血管和激素反应的影响[J], 阎晓霞2.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血浆利钠肽激素的影响 [J], 江钟立;周士枋;励建安;上月正博;佐藤德太郎3.等张运动与等长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J], 刘向辉;陈松娥;刘桂华4.抗阻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焦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J], 姬瑞方;卞学鹏;刘蓓蓓;胡静芸;薛香莉;娄淑杰5.低强度抗阻运动中不同程度的血流限制对血清生长激素和睾酮分泌量的影响 [J], 李卓倩;魏文哲;赵之光;孙科;高伟;肖卓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做抗阻运动,有助降低多种心血管病风险
常做抗阻运动,有助降低多种心血管病风险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运动是关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环。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声明称,抗阻训练可以使心血管病风险降低17%,死亡风险降低15%。
一、每周两次抗阻,就能防心血管病抗阻训练,也称力量训练,因训练时身体要抵抗体重、重力、弹力带、杠铃或哑铃等所产生的阻力,所以称之为抗阻训练。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这份科学声明称,抗阻训练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安全、有效且重要的运动方式,具体来看。
1、每周只需30~60分钟的抗阻训练,就能带来最大获益。
2、老年人和心血管病风险较高的慢性病患者,从抗阻训练中获益更大。
3、充分摄入蛋白质,是充分实现抗阻训练健康益处的必要条件。
这份声明汇总了近年来的循证证据,指出单纯进行抗阻训练或与有氧训练相结合,均可通过改善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心血管病非传统危险因素(如动脉硬化、身体功能、焦虑抑郁),降低心血管病患病风险和总体死亡率。
一般来说,针对8~10种主要肌群的抗阻训练,使用中等重量负荷,每组重复8~12次,达到主观疲劳水平,每周进行两次,就非常有效。
二、力量训练,好处一箩筐1、能降三高声明指出,经常参加抗阻训练,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17%;使老年人、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降低0.1mmol/L~0.28mmol/L。
抗阻训练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它对动脉硬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证据不一致。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研究发现,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是缓解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今年力量训练已被列入巴西管理高血压的指南中。
2、改善代谢,增肌声明还指出,抗阻训练可能对减轻体重不明显,但可通过减少身体脂肪、增加肌肉质量、提高静息代谢率来改善身体成分,维持体重不升高。
3、能助眠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流行病学、预防、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会议上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效果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张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进行探究。
方法随机选取10例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并让所有对象分别进行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所有对象进行两项运动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等指标与运动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
结论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均可对人体心血管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作为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康复训练项目。
【关键词】等张运动;抗阻运动;心血管反应
前言
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是人体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可使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作用。
临床上针对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时,通常以上述两种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活动能力评估[1]。
但由于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于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其应用价值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为对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的进行探究,本文特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的方式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名健康男性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不存在心脏、肾脏等相关病史,且无定期运动习惯。
所有对象中,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36岁,平均年龄为(23.27±1.35)岁;体重在53~72kg之间,平均体重为(65.43±4.27)kg。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早上8:00。
正式运动前,首先于60min前将膀胱排空,稍作休息后进行血压、脉搏测量。
随后,进行时长20min的运动,运动结束后,休息40min后再次进行血压、脉搏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对所有对象的平均动脉压与脉压差进行计算。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运动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差(PP)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同时将P<0.05作为数据之间差异显著的依据,用以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2]。
2.结果
2.1比较所有对象等张运动前后的心血管系统反应
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等张运动后,SBP、DBP、MAP、PP分别为(156.37±14.28)mmHg、(81.45±8.26)mmHg、(106.27±5.43)mmHg、(79.82±15.37)mmHg,与运动前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所有对象进行等张运动前后的心血管系统反应(x±s)时间SBP DBP MAP PP
运动前(n=10)133.71±9.18 73.87±4.17 93.71±5.33 52.65±8.91 运动后(n=10)156.37±14.28 81.45±8.26 106.27±5.43 79.82±15.37 t 4.22 2.59 5.22 4.84
P <0.05 <0.05 <0.05 <0.05
注:所有对象进行等张运动后,心血管系统反应与运动前相比均出现较大变化,P<0.05。
2.2比较所有对象抗阻运动前后的心血管系统反应
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抗阻运动后,SBP、DBP、MAP、PP分别为(163.45±17.41)mmHg、(96.57±10.08)mmHg、(114.28±11.12)mmHg、(78.67±16.03)mmHg,与运动前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详情见表2。
表2 比较所有对象进行抗阻运动前后的心血管系统反应(x±s)时间SBP DBP MAP PP
运动前(n=10)135.72±7.13 75.46±5.38 95.75±4.86 51.79±8.43 运动后(n=10)163.45±17.41 96.57±10.08 114.28±11.12 78.67±16.03 t 8.69 5.84 4.83 4.69
P <0.05 <0.05 <0.05 <0.05
注:所有对象进行抗阻运动后,心血管系统反应与运动前相比均出现较大变化,P<0.05。
3.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人体在以不同形式进行运动时,循环系统所表现的生理反应也各不相同,根据运动形式的变化而变化[3]。
笔者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做出如下分析:人体在进行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时,血压、脉搏等心血管系统反应均可出现不同的反应。
所有研究对象经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等心血管系统反应指标与运动相比均出现明显变化。
其中,抗阻运动所导致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现象相对较为明显,由此可见,抗阻运动的主要表现即为“升压反应”。
这种“升压反应”具体属于因收缩机群的神经冲动被传至神经高级中枢,并对迷走神经张力形成相应的抑制作用,使交感神经呈行文状态,由此促进血压的升高[4]。
抗阻运动作为等长运动的主要方法,以每隔30s为间隔进行双下肢交替抗阻运动时,收缩的肌群数量基本等同于等张运动的肌群数量,可作为一种运动强度指标。
临床研究表明,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反应产生影响,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项目[5]。
但上述两种运动方式具体是否适用于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仍有待做出进一步深入研究。
该观点与本次研究取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等张运动后,SBP、DBP、MAP、PP分别为(156.37±14.28)mmHg、(81.45±8.26)mmHg、(106.27±5.43)mmHg、(79.82±15.37)mmHg;进行抗阻运动后,SBP、DBP、MAP、PP分别为(163.45±17.41)mmHg、(96.57±10.08)mmHg、(114.28±11.12)mmHg、(78.67±16.03)mmHg,上述所有指标与运动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人体心血管系统反应在等张运动与抗阻运动的影响下,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血压、脉搏出现一定变化,可根据这一特性,将上述两种运动方式作为心血管疾病康复训练的重要参考项目。
【参考文献】
[1]吴涯雯,黄鸿晖,郭苇航.右美托咪定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5):2426-2428.
[2]于向鸿,黄盛,肖剑鹏.不同剂量地佐辛减轻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03):251-253.
[3]陈道冰.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最佳剂量探讨[J].海南医学,2014,25(18):2759-2760.
[4]王亚飞,王于领,梁崎.不同体位和阻力运动对健康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01):24-28.
[5]汪小海,王幸双,徐鑫.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气管导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