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怎样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做到:第一,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因为如果你不把常规搞好,小学生就会很不守纪律,在班上乱跑、乱叫,所以只有把纪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第二,如果有一项常规没做好,就要反复的提,反复的练习,严格把关,直到做好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钟,看看谁坐的最端正,夸夸他们,并在每节课上都反复练习,时间一久,就会养成习惯。
也可以采用多提醒,常抓不懈。
第三,让他们养成上课看黑板的习惯,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识,以便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节课授课时间要40分钟,课堂教学是群体的活动,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怎样倾听至关重要,成为我们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上要培养的首要习惯。
1、看:老师讲课时眼睛要看老师,既是礼貌更是避免在课上被其他因素干扰。
2、听:学生会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并能复述出来。
接着,要学会听懂同伴的发言,课堂中一次次提问学生:“你有和他一样的发现吗?”“你能再说一说吗,重复的不说。
”“你想得和你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这类发问,势必锻炼孩子听的习惯,课堂上可以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课堂发言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还有在同桌交流时,例如: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桌),乙同学说给甲同学听,一开始只要求甲同学听完后能说出乙说的内容,过段时间提升要求:甲同学要能说出自己的评价,如:同桌说得和我自己想得有什么不一样吗?另外,课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也是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注重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习惯的学习建议
注重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习惯的学习建议作为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注重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习惯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认真做好预习和复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同时,课后要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学生应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注重课后作业的完成。
完成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解题能力。
同时,及时纠正错误,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加强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一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散步的过程中,观察身边的建筑物的形状和数量,思考它们与数学有什么关系。
2.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进行逻辑思维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逻辑谜题或数学题目,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3.注重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训练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资源1.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
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题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挑战性。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优等生培养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优等生培养计划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帮助,而且也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为一年级数学下册优等生的培养提出一套详细的计划。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耐心、细心、认真;3.提高学生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组成、数的简单应用等;4.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计划1.开设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题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周边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如几何图形、数的应用等;3.每周进行一次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4.在学校进行数学奥赛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5.制定个性化的数学学习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
四、实施方法1.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故事、手工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提醒、鼓励和规范引导,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3.提高基本概念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采用个性化的授课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五、师资力量1.招聘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具备丰富的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2.培训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法和授课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3.配备专业的教学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服务。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小学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学习方法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 养成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避免拖延。
2. 定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巩固记忆。
3. 注重数学学习中的规范性,写字工整,画图准确。
二、注意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1. 学会数数:将事物一一对应地数清楚,培养数的直观感受。
2. 学会数写基本数字和书写数字的顺序。
3. 学会运用数学符号,如“+”、“-”、“=”等。
三、通过教具和游戏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1. 利用教具,如算盘、数线等,让学生通过操作提高数学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做数学拼图、数学卡片比赛等。
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1. 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故事讲解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五、数学学习的内容安排1. 学习基本数字和数字的顺序。
2. 学习数的形状、数的多少。
3. 学习简单的数的运算,如加法、减法。
4. 学习数字大小的比较。
5. 学习简单的几何形状。
六、家长的角色与作用1. 与孩子进行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鼓励孩子提问和思考,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和孩子一起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4. 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书籍、游戏等。
七、回顾与评价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回顾与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根据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通过教具和游戏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安排适当的数学学习内容,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数学是一门需要系统性思维和良好习惯的学科。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课堂是他们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培养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数学课堂习惯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他们良好数学课堂习惯的第一步。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孩子们养成良好数学课堂习惯至关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成为课堂常态,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课堂习惯的基础。
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和严格要求,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坚定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毅力。
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规律性的任务,让学生养成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
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觉、自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的学科,学生最好从小便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起点,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家长和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用数学游戏来帮助孩子认识数字、形状、空间和大小,例如让孩子用积木拼图、数独、找
规律等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
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和推理的学科,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任
务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趣题和练习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让孩子
尝试用手指和器具进行一些物品的分组,体验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数独、连连看等游戏
让孩子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认真和耐心去解决问题的学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家
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肯定,在孩子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引。
同时,让孩子知道数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不要怕出错,要不断地尝试和
练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学修养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
科学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每天给孩子安排一些适当的数学练
习任务,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数学能力;鼓励孩子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
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促进互相学习和成长。
一年级孩子学好数学的好习惯
一年级孩子学好数学的好习惯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孩子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
孩子刚入一年级,就要抓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1. 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特别是独立写作业的习惯。
家长可在客厅看书,孩子独自在书房做作业。
比如,家长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学习环境,孩子在家时家长只看书,孩子做数学作业时,家长可没收课本,像对考试一样对待作业。
检查作业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允许孩子翻书,查漏补缺。
2. 培养有效学习数学的习惯作业磨蹭是刚入一年级孩子的毛病,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有必要制定一些强硬政策,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帮助孩子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外在因素,让孩子专心写作业,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提速。
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
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3. 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现在的小学生都很有个性,但如今的家长热衷于为孩子安排学习生活,如放学回家,节假日怎么过,学习计划怎么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
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参与到学习计划中来,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如果学习计划在两周内执行不力,家长再站出来提建议。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尽量避免用实物奖励的方式刺激孩子学习,这样长时间容易养成坏习惯,不利于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孩子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入游戏,增添兴趣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就会像磁铁般把孩子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一、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需要培养认真细致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听讲、专心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而家长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孩子养成认真的做事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起自觉完成数学作业和课堂练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数学课堂上的许多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合作解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合作探究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并且懂得和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年级的学生一般还很小,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拓展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而家长也可以在平时的交流中鼓励孩子多提出问题、多思考,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需要家长们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我们应该重视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良好习惯第一,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第二,培养学生的认真对待态度。
认真对待数学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如果能够养成认真对待数学课堂学习的态度,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更加认真对待其他学科的学习。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只有认真对待学习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他们知道如何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的责任在自己手中。
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学游戏,或者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数学题目进行解答等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问题。
老师还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去培养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而努力。
一年级学习数学习惯培养计划
一年级学习数学习惯培养计划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
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年级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一年级学习数学习惯培养计划。
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
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数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二、一年级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在一年级,学生通常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很多一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数学很难,学不好,因此对数学学习望而却步。
2. 数学学习动力不足。
一年级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会完成作业,但是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
3. 数学学习方法不当。
有些学生虽然用功,但是学习方法不当,浪费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4. 数学学习习惯差。
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作业马虎,不认真对待,导致数学基础薄弱,影响未来的学习。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针对一年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1. 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趣的,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2. 建立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动手尝试,多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成就感,建立学习动力。
3. 教学方法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数学,避免盲目钻研、死记硬背。
一年级数学习惯养成计划
一年级数学习惯养成计划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始,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而数学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份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计划,帮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目标1.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孩子们的做题耐心和细心。
3.促进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4.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学习方法和工具。
二、计划内容1.每天定时做数学练习在上学前和放学后,让孩子每天定时做一定时间的数学练习。
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鼓励孩子们自己查找数学知识和做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可以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们解决问题。
3.定期组织数学游戏可以在周末或课余时间,组织孩子们参与数学游戏,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互动。
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4.鼓励孩子们解决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孩子们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购物、做饭、出行等生活场景中,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注重数学学习环境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比如在家中挂上数学知识的海报、给孩子们购买一些数学学习的玩具等,让数学学习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6.教授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教导孩子们一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比如用各种形状的玩具进行数学感知,用算珠进行数学计算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7.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在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数学竞赛活动中,可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三、实施步骤1.确定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学习目标在制定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计划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们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新晋小学生,他们面临着开始学习数学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都需要着重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本文将从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习惯、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等角度进行浅谈。
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性思维和严谨性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做作业认真、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等。
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家长和老师在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家长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老师则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生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有条理地学习、克服困难和挑战等。
学习数学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只有学生能够自我管理,才能真正的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习惯的培养与养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阶段,培养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和养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使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
二、定期巩固和复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一个递进的学科,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后续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教师应该定期巩固和复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巩固和复习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定期的巩固和复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并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提供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和养成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数学相关的装饰和展示物,营造出浓厚的数学氛围。
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互助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五、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同学终身受益。
在数学习惯培养中,听、说、写、用,应从听开始。
一年级同学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关于他们来说已是很不习惯,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同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在数学课伊始培养同学听的能力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训练同学的倾听能力,运用的方法是:听算,由〔教师〕说题,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计算,这样长时间下来会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
2.多表扬、多激励,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如今的课堂,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小气你的赞扬,让同学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让同学专注倾听同伴的讲话与其你把知识传授给他,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而同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课上应培养孩子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通过交流、汇报等形式学习新知。
2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1.有目的地观察。
在让同学进行观察时,应先让他们静下心来,再告之以具体的要求,从而分步完成观察的任务。
如苏教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数一数'就是要求同学仔细观察情境图中的画有哪些事物,然后数出它们的个数,这是一则培养同学观察能力的好材料。
上课时,请同学先静静地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这时同学的回答都是一些具体的事物,如有人、有树、有国旗等,但还不懂得把事物和数字联系起来。
接着再让同学去观察每种事物的个数,明确告诉他们观察的目的,这时同学明白了:老师是让我们去数数每样东西有几个。
久而久之,同学就会很习惯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数学联系起来,使数学观察能力得到提升。
2.有条理地观察。
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年级同学在观察情境图时,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
因此,要组织同学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并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
带领同学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效果更好。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习惯打好数学基础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习惯打好数学基础为了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习惯并打牢数学基础,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良好成绩的措施。
一、学习计算的重要性学习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习惯,可以为他们打好数学的坚实基础,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二、培养正确的计算思维方式1. 重点强调基础运算符的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石。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这些基础运算符,并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思维方式。
2. 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口算是培养计算习惯和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口算练习,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口算练习,逐渐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培养逐步解题的能力: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的能力。
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推理,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方式。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1. 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和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数学基础,我们需要提供一些合适的学习工具和教材。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者互动教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水平,从而更有动力去培养计算习惯和提升数学基础。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解题思路和讨论解题过程,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四、注重反馈和评价1.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和解题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无论是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还是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给予正确解答,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和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
(一)学生应具备的听课习惯及其培养
一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的小动作较多。
要想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光要求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精彩引入
一节课能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引入做得是否精彩,如果只是平淡地说今天要学什么知识,绝不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如果能针对低年级学生还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特点,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或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2.巧用多媒体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当中。
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
3.重视动手操作
钱学森教授认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上课时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4.设置游戏活动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
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
"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二)学生应具备的书写习惯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书写习惯的培养应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
握笔和坐姿是否正确,既影响写字的美观和速度,又影响学生的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
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成水平状态,两足着地。
教师应特别注意课堂上学生这些方面的状态。
2.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
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
这要求在书写上,教师一定要先做示范,做表率,教会学生要一笔一划的书写,
特别是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
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3.注重书写习惯培养中评价、激励的带动作用
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时,要注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书写习惯的重要。
如:可以让学生坚持写一日一句或写小日记,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手抄报等活动或比赛,由教师评出书写规范、漂亮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学生一定奖励,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逐渐形成认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要持之以恒
任何一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字,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学生的书写习惯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出,从而把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及时改正。
总之,只要教师在学生书写时从严要求,耐心指导,持之以恒,相信孩子们在书写习惯上会有很大变化,写出的字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学生应具备的作业习惯及其培养
1.细处着眼,明确要求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直尺等必要的工具。
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所在的年级和班级、学生姓名、学科种类等,在一年级时,这些工作可由家长帮助完成,之后逐步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
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壳。
使学生可以从重视作业本进而重视作业的书写。
每次作业开始都要标清页数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学生在高年级更顺利地进行作业自查。
另外,涂改是在很多学生中存在的一种不良习惯,遇到书写的错误,低年级用橡皮擦,到了高年级就改为修正液、纠正纸或是透明胶。
有的孩子书写本身并不是太差,而是希望达到“完美",因此他们总是不停地边写边擦,越想写好越不如意。
这种矛盾主要是学生视觉审美能力和手的模仿能力不协调时产生的。
“擦拭症”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的下降,
问一答的。
真正的课堂发言应当是面向全体同学的,并且学生之间应当产生思想交流,从而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这种方式下学生发言时,应声音洪亮面向所有同学,并注重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包括眼神信息、体态语言的交流。
发言的意见正确与否由同学判断,而不只是由教师判断或教师指定的学生判断,当学生发言精彩时,应当让其他同学用掌声对其表示赞赏。
要实现这样发言方式,教师最好多站到学生中间去组织学生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尽量减少站在讲台进行那种居高临下的训导式讲课形式。
4.在培养发言习惯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培养倾听学生对发言学生的尊重态度。
告诉学生发言时既要积极踊跃,又要相互谦让。
要使学生懂得,课堂上的交流发言就是一种学习,全班同学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要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因此,在发言时,平时发言多的同学要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发言少的同学,让学生有耐心听完别人发言的习惯,做到尊重发言人。
要有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如要插话要举手示意得到他人允许。
教育学生不嘲笑他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出错时要给予理解和帮助。
营造良好的发言氛围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