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
形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融洽媒介关系塑造企业形象
CARNOC 顾问陈淑君
摘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媒介就是这能"载舟"和"覆舟"的水。在民航业已经进入市场经
济的今天,融洽媒介关系,争取媒介的了解、理解、支持与合作是现代民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公共关系手段。
关键词:媒体宣传尊重融洽
了解媒体
我们应该与媒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情绪,这样,媒体才可能报道更多对我们企业服务有利的信息。曾经有人向我寻求怎样识别媒体人员的偏方,我感到纳闷,仔细了解后才知道,他们讨厌媒体人员。不好的企业服务被媒体爆光后,他们没有检讨自己的问题,把责任归结为记者的"可恶",(因为记者总是"报忧不报喜")。所以他们希望自己有"火眼金睛",能够一眼分辨媒体人员,然后小心服务以不授"记"于柄。我没有偏方,只有正方,那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服务。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媒体在英文中表述为media,意思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图片、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先出现了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从理论上讲,媒体应该负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应该对祖国和人民负责!特别是在我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后,尤其是在政府更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许多方面的具体管理后,社会的正义将受到"利益驱动"的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为社会监督化身的媒体维护社会正义、维护人民大众利益,惩恶扬善应是媒体的基本工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表现出理性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媒体是为社会负责,而不是单纯的为某一个体负责,为某一企业服务。所以怎样让为社会工作的媒体为企业所用,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让媒体为企业所用,首先就要了解媒体的生存法则,换句话说就是媒体靠什么生存,如果企业能够向媒体提供其生存的养料,媒体才可能为企业所用。目前,普遍认为媒体的生存法则是"内容为王"。"内容为王"要求媒体的内容能够迎和公众的心理需求,事实上不同媒介的做法在很大程
度上是相同,相通的。那么公众的兴趣又是什么呢
公众兴趣
要说明什么是公众兴趣,首先要看什么是公众。笔者认为公众是因共同利益而结合,由个体组成的自愿的、随机的、松散的集合体,该集合体随着共同利益的达成而解体。换句话说公众这个定义:"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群。"(《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P46)
"公众兴趣"可视为公众对身外某些现象或事物公开表现出的普遍的关注。公众可能会是因为无聊、解闷消愁、回避压力、偷窥、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等的需要而关注媒体。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公众,本身客观上就倾向于选择不费力气的轻松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失控必然导致"公众兴趣"趋向于新鲜刺激、甚至是追逐官能反应的快感,因此公众在多数情况下还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对新、奇、特的兴趣和灾难的极度关注。这一需要使得为了生存发展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也乐于提供这样的信息。源源不断的向公众提供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新、奇、特和灾难信息等内容,媒体"报忧不报喜"就成了一个较普遍的媒体行为。
媒体协调
媒体是公众,更是舆论把关人。在传统媒介中,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决定权:"(1)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筛选;(2)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制作和传递;(3)对整个传播进程进行控制和制约。"由此可见,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社会中,传统类型的传播者在大众传播中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他们掌握着对信息的垄断权,对信息的选择上行使着自己的"天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媒介就是这能"载舟"和"覆舟"的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魏征说过的一句话,本是最简单的道理,但通常在覆舟之后才明白。同一物体,可载又可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其一边,想不到有另一边。这个载与覆的变动,在于观察是否走极端,凡事一见走极端,就会出现大的反极端,这一反复就是波涛,就会把一批企业打下去,但同时又把一批企业抬上来。媒体在很多时候就是这"翻手为云,俯手为雨"的水。因此,做好媒体协调,搞好与媒体以及媒体从业者的关系就显得犹为重要。所以,在国际足联新闻官尼古拉斯的眼里,新闻媒体是真正的上帝。
一、转变观念、调整心态。
在中国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航空运输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乘坐民航班机的人员受到了限制,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高贵"的空中交通,所以,民航业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很"神秘"。长期以来,民航自成系统,与外界(其他行业)的业务交往比较单一,其他方面的联系也不多。民航机场因飞行、空防安全需要设立了等级不同的隔离区,形成内外有别的阻隔;飞机更是养在深闺不让旁人识;相关人员,甚至包括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地面服务和维修保障人员、机场安检人员、边检人员和海关人员等,大都在严格要求的环境中作业。因此,形成了民航的相对封闭性。
从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可见,反复被军事化管理的民航业,由于还肩负"专机"的重大政治任务,政府对该行业的改革显的非常慎重。在稳重的改革思想指导下,民航业的改革是最稳、最慢和最有争议的。换句话说,民航业与中国其他行业相比,是最后进入市场的一个行业。这种传统民航业的封闭性已经与市场经济下对民航开放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
市场经济最典型的表现是市场的客观变化影响、决定甚至代替企业的主观决策和管理。企业必须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消费者的选择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民航企业必须主动的、自觉的打破传统的封闭性,以开发的胸怀去接纳消费者的评判,接纳媒体的监督。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部分媒体的挑剔和责难,"有则改之,无则加免",这是一句古话,更是我们民航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态度。心态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换一个心态去看待媒体的责难,我们会发现媒体并不可怕,媒体的从业者也不是那么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