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合集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广东省佛山市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海水C. 氧化铁D. 石灰石【答案】C. 氧化铁【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组成。

空气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海水含有水、盐分等成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通常含有杂质;只有氧化铁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符合纯净物的定义。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蜡烛燃烧C. 水结成冰D. 食物腐烂【答案】C. 水结成冰【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式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

选项中的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是化学变化,因为这些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的物质;而水结成冰只是状态的变化,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是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 甲烷B. 二氧化碳C. 乙醇D. 苯答案:B解析:有机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其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因此被归类为无机物。

甲烷(CH4)、乙醇(C2H5OH)和苯(C6H6)都是有机物。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C.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 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答案:C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B和D都符合这个定义。

而选项C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蔗糖 (C12H22O11)B. 醋酸 (CH3COOH)C. 氯化钠 (NaCl)D. 二氧化碳 (CO2)答案:C. 氯化钠 (NaCl)解析:在水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被称为强电解质。

深圳民治六一学校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深圳民治六一学校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深圳民治六一学校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B .b 点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 2+和Cu 2+、Ag +C .c 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D .d 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答案】C【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332=Zn(NO Zn+2AgN )O +2Ag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置换出来银后,溶液质量减小;再跟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3232=Zn+Cu(NO )Zn(NO )+Cu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置换出来铜后,溶液质量增大。

【详解】A 、由以上分析可知,a 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但锌还未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B 、由以上分析可知,b 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 +了,b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 2+和Cu 2+,故选项错误;C 、由以上分析可知,bc 段是锌在置换铜,c 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D 、由以上分析可知,d 点时锌粉已经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不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先看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再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出金属与溶液之间置换的先后顺序,最后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求解。

2.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A .44:25B .22:5C .4:1D .44:32【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铜的质量为y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D.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答案:C解析:A.第IA族元素含氢元素与碱金属,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He最外层含有2个电子,故B 错误;C.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第VIII族和零族共16个族,但是元素周期表的列数被称为族序数,共有18列,包含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VIII族、1个零族,故C正确;D.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不是最高价无此规律,如次氯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D错误;2、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主要是从煤焦油通过分馏得到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与烯烃相似C.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A.煤焦油分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但苯不是煤焦油分馏的主要产品,煤焦油分馏的主要产品是芳香烃的混合物,故A错误;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不存在碳碳双键,故B错误;C.苯在催化剂条件下能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C正确;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苯能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 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D.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答案:C解析:A.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但其硬度并不大,可以用刀切割,故A错误;B. 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但生成的固体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而不是白色的氧化钠,故B错误;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确实会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这是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一个显著特征,故C正确;D. 金属钠的熔点并不高,它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说明它的熔点低于常温,故D错误。

武汉市南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武汉市南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武汉市南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8% B.60% C.76% D.84%【答案】C【解析】表面被氧化的镁条其成分有氧化镁和镁,其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镁元素都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由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2-可得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关系式如下:Mg---2Cl- MgCl2-2HCl,Mg--- -2HCl,设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Mg---2HCl24 73x 73g×19%x=4.56g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6g÷6g×100%=76%点睛: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计算使计算题变得简单。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答案】C【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

中考化学复习考试试题: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专题练习(无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考试试题: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专题练习(无答案)

初三化学专题练习(一)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主要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发光、放(吸)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原来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等。

2、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等。

3、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4、描述物质性质的字词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难、不易)等。

中考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铜生锈自行车轮胎爆炸B、高梁酿酒,红磷燃烧C、胆矾研碎,酒精燃烧D、食物腐烂,金属导电2、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密度比空气小C、能燃烧D、难溶于水3.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光、发热B、有气体产生C、有沉淀产生D、有新物质生成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利用沸点不同使汽油从石油中分离出来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分解成焦炭等物质D、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5.下列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胆矾是蓝色固体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变成冰B、酒精挥发C、铁生锈D、铜丝导电7、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时吃雪糕,发现雪糕慢慢融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2024年沪教版中考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沪教版中考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沪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C、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D、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D、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盐酸(HCl)B、硫酸(H2SO4)C、氢氧化钠(NaOH)D、碳酸(H2CO3)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5、下列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乙醇(C2H5OH)和乙醚(C2H5OC2H5)B. 甲烷(CH4)和乙烷(C2H6)C. 氧气(O2)和臭氧(O3)D. 氢气(H2)和氧气(O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B. 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C. 碳酸钙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是因为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D. 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B、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原子间电子的转移。

C、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

D、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乙醇B、糖C、NaOHD、HCl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NaCl(氯化钠)B. HCl(氯化氢)C. H2O(水)D. C6H12O6(葡萄糖)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短B.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程度越大C. 反应速率是衡量反应快慢的物理量D. 反应速率不受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1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C.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D.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青岛市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青岛市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 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答案】B
【解析】A.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28=4:7;C.由图可知,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选B
6.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4g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20.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3.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 )
A.60%B.47.3%C.40%D.3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混合物中钠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 =42g。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43.8g,则减少的质量为:50g-43.8g=6.2g。
减少的6.2g是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社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差量法有:
故选B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单元质量专项训练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单元质量专项训练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单元质量专项训练试卷一、选择题1.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1900t 含Fe 2O 364%的赤铁矿石,则理论上日产含杂质5%的铁的质量为_____t .(计算过程不必写出,只需填写结果答案即可)答案:【解析】 【详解】设1900t 这种矿石,可炼出生铁质量为x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纯Fe2O3质量=1900t×64%=1216t 纯Fe 质量=x•(1﹣5%)=x•95%,解得x =896解析:【解析】 【详解】设1900t 这种矿石,可炼出生铁质量为x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纯Fe 2O 3质量=1900t ×64%=1216t 纯Fe 质量=x •(1﹣5%)=x •95%232Fe O +3CO2Fe +3CO 1601121216tx 95%⨯高温1601121216t x 95%=⨯ ,解得x =896t 答:理论上可日产含杂质5%的生铁的质量是896t 。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2.煅烧250吨含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分解),完全分解后质量变为151吨,求反应后固态物质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答案:4%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t-151t=99t 。

设生成99t 二氧化碳时生成的氧化钙质量为x 。

解得解析:4%【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t-151t=99t。

设生成99t二氧化碳时生成的氧化钙质量为x。

32 CaCO CaO+CO5644x99t ↑高温5644=x99t解得 x=126t反应后固态物质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126t100%83.4% 151t⨯=。

深圳坑梓光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深圳坑梓光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深圳坑梓光祖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A .77.5%B .63.3%C .46.7%D .22.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发生的反应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Mg (OH)2+2HCl=MgCl 2+2H 2O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水的质量是:111.4g - 20.6g=9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0.8g 水来自三部分:1、盐酸中的:100g-100g×14.6%=85.4g ;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水:利用氢元素守恒:2HCl H 2O ,即每73份质量的盐酸得到18份质量的水,盐酸:100g×14.6%=14.6g ,水的质量:3.6g ;3、氢氧化镁中的氢元素产生的水:90.8g-85.4g-3.6g=1.8g ,利用氢元素守恒:Mg (OH)2H 2O ,即每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得到18份质量的水,则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 ;根据反应:Mg (OH)2+2HCl=MgCl 2+2H 2O ,计算氯化镁的质量,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 ()2258955.8Mg OH MgCl g x58 5.8g 95x= 解得x=9.5g ,则氯化钙的质量:20.6g-9.5g=11.1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 ,则有: 32CaCO Ca 10011111Cl 1.g y 10011111.1gy = 解得y =10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10g 100%63.3%10g+5.8g⨯≈。

故选B 。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18个族B.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答案:D解析:A选项,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但并非18个族,而是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VIII族和1个0族,故A错误;B选项,第ⅠA族的元素并不全是金属元素,例如氢元素(H)就是非金属元素,它位于第ⅠA族,故B错误;C选项,短周期元素是指原子序数较小的前三个周期的元素,即第一、二、三周期,并不包括第四周期,故C错误;D选项,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是一致的,即第几周期的元素,其原子的电子层数就是几,故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C.同一种元素的核素间一定互为同位素D.同位素的不同核素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答案:B;C;D解析:A选项,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可能是分子、离子等,如Na+、NH4+的质子数都是11,但二者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B选项,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如氢元素有三种核素: 11H、 12H、 13H,它们的中子数分别为0、1、2,故B正确;C选项,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所以同一种元素的核素间一定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选项,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所以同位素的不同核素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故D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CD。

3、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B. 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C. 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选项:液体很难被压缩,这主要是因为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当外界压力试图减小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时,这种斥力会抵抗这种变化,而不是因为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2024年广西化学中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广西化学中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广西化学中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醋酸 (CH3COOH)B. 氨水(NH3·H2O)C. 硫酸 (H2SO4)D. 二氧化碳 (CO2)【答案】C 【解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

选项中的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它们只有部分分子会电离;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其电离程度也很小;而硫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几乎完全电离,因此它是强电解质。

2、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A. 22.4 LB. 2.24 LC. 224 LD. 0.224 L【答案】A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C 或273.15 K,压力为1个大气压),1摩尔的理想气体体积约为22.4升。

这一数值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用于计算气体的体积和量的关系。

其他选项不符合这个标准值。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C.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一定同时发生 A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升降,与是否有氧参加无关,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 ,故A 错误;B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B 错误;C .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C 正确;D .氧化与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反应中,一定同时发生,故D 错误;故选:C 。

4、某温度下,在2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g )和2molY (g )发生反应:X (g )+mY (g )⇌3Z (g )△H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X 、Y 、Z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 、1.2mol 、1.2mol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1B.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7D.增大压强,Y 的转化率增大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化学平衡三段法、K 及转化率的计算、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计算题单元达标测试基础卷试题一、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现加热 24.5g 氯酸钾,最多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答案:6g【解析】【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

【详解】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为9.6g 。

解析:6g【解析】【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

【详解】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322MnO +Δ2KClO 2KCl 32459624.O 5g x24596=24.5g xx=9.6g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为9.6g 。

2.煅烧250吨含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分解),完全分解后质量变为151吨,求反应后固态物质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答案:4%【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t-151t=99t 。

设生成99t二氧化碳时生成的氧化钙质量为x。

解得解析:4%【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t-151t=99t。

设生成99t二氧化碳时生成的氧化钙质量为x。

32 CaCO CaO+CO5644x99t ↑高温5644=x99t解得 x=126t反应后固态物质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126t100%83.4% 151t⨯=。

答:反应后固态物质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3.4%。

3.实验室中有一瓶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为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同学们取出25g 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5g。

请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8%【解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氢氧化钠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 Ca(OH)解析:8%【解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氢氧化钠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1.(2020,广东)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

艾草含有丰富的
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有机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黄酮素含有__三__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__3∶2__(填最简化)。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81.1%__(结果精确到
0.1%)。

2.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很多同学爱吃的某些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

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
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C3H5ONx。

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9∶4__(填最简整数比)。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则x的数值为__1__。

3.今年春季我国出现H7N9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
分子式是C15H28N4O4,相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D)
A.1个分子中含有51个原子
B.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5∶28∶4∶4
D.分子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8∶4∶4
4.(2020,临沂)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C)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7∶5
5.(2020,德阳)某地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溶质质量
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 t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

接到报警后消防
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了险情。

请回答:
(1)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 t中含H2SO4的质量是
__19.6_t__;
(2)计算中和泄漏的98%浓硫酸20 t,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

解:设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H2SO4+Ca(OH)2===CaSO4+2H2O
98 74
19.6 t x
9874=19.6 tx
x=14.8 t
答:(1)98%的浓硫酸20 t中含H2SO4的质量为19.6 t;(2)中和
泄漏的硫酸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4.8 t。

6.(2020,沈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用CO2和NH3来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H2O。

请计算下列问题:
(1)若用CO2和NH3生产900 t尿素,理论上可固定CO2的质量是多少吨?
(2)2 t含尿素90%的化肥(杂质不含N)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吨(精确到0.1 t)?
解:(1)设可固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H2O
44 60
x 900 t
4460=x900 t
x=660 t
(2)2 t×90%=1.8 t
方法一:
1.8 t×Ar(N)×2Mr[CO(NH2)2]×100%=1.8
t×14×260×100%=0.84 t≈0.8 t
方法二:
Ar(N)×2Mr[CO(NH2)2]×100%=14×260×100%≈46.7%
1.8 t×46.7%≈0.8 t
答:可固定二氧化碳660 t,2 t该化肥中含氮元素0.8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