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是为了研究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建立一个简单的安全模型,探讨信息安全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实验测试,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
以及如何保护敏感信息。

二、实验内容
1.定义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使用或篡改的过程。

2.研究信息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模型是一个有机的概念,它包括防御、检测、响应、应急和
恢复5个基本组成部分,旨在保护敏感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
篡改。

3.研究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为了增强信息安全,引入了一系列安全技术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使用或篡改敏感信息,这些技术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远
程登录安全。

4.建立模型实验
为了检验信息安全模型,本次实验采用Kali Linux作为实验环境,Kali Linux设有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远程登录安全等安全
技术,以阻止非法的访问和操纵。

三、实验结果
1.安全技术实施完毕
在实验中,实施了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远程登录安全等安全技术,保证了正常的服务器运行。

2.平台安全性测试
采用Metasploit框架进行安全测试。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信息安全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信息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熟悉常用的信息安全操作工具和方法。

3. 培养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2. 实验环境:搭建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包括若干主机和服务器。

3. 实验内容:3.1. 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扫描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的开放端口,并记录扫描结果。

3.2. 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对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

3.3. 使用弱口令攻击工具对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弱口令攻击,测试其安全性。

3.4. 利用网络钓鱼工具进行网络钓鱼攻击,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并分析攻击效果。

3.5. 使用反弹Shell工具在实验环境中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并演示如何防范此类攻击。

实验结果:1. 根据扫描结果,分析开放端口的意义和可能的安全威胁,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和防护措施。

2. 根据漏洞扫描结果,及时修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验证弱口令攻击的威胁,警醒用户要设置强密码,并做好密码管理和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

4. 通过网络钓鱼攻击的演示,提高用户的警觉意识,防范钓鱼等社交工程攻击。

5. 演示防范反弹Shell攻击的方法,包括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安全操作是保护个人隐私、企业重要信息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信息安全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

不仅对个人而言,企业和政府也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信息安全操作中,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工具和方法,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弱口令攻击和网络钓鱼攻击等。

了解这些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3-2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3-2
3、“冰河”大部分功能都是在“命令控制台”实现的,单击“命令控制台”弹出命令控制界面展开命令控制台,分为“口令类命令”、“注册表读表”、“设置类命令”。
三、检测并删除木马文件
检测木马
1、查看system.ini文件
选中“System.ini”标签,展开[boot]目录,查看“shell=”这行,正常为“shell=Explorer.exe”,如果不是这样,就可能中了木马了。
打开控制端G_Client,弹出“冰河”的主界面,熟悉快捷工具栏。
2、在一台目标主机上植入木马并在此主机上运行G_Sere\ver,作为服务器端;在另一台主机上运行G_Client.作为控制端。打开控制端程序,单击“添加主机”按钮。“显示名称”:填入显示在主界面的名称。“主机地址”:填入服务器端主机的IP地址。“访问口令”:填入每次访问主机的密码,“空”即可。“监听端口”:“冰河”默认监听端口是7626,控制端可以修改它以绕过防火墙。单击“确定”可以看到主机面上添加了test的主机,单击test主机名,如果连接成功,则会显示服务器端主机上的盘符。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像操作自己的电脑一样远程操作远程目标电脑。
四、木马的方法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不要打开陌生人传来的可疑邮件和附件。确认来信的
源地址是否合法。
②如果网速变慢,往往是因为入侵者使用的木马抢占带宽。双击任务栏
右下角连接图标,仔细观察发送“已发送字节”项,如果数字比较大,可以确认有人在下在你的硬盘文件,除非你正使用FTP等协议进行文件传输。
③察看本机的连接,在本机上通过netstat-an(或第三方程序)查看所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信息安全
班级
1204072
实验日期
2015/5/15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分析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学院专业:信息治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班级:信息13-1姓名刘斌彬学号130814102实验组实验时刻2016年指导教师蓝海洋成绩实验项目名称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Linux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账户与密码的设置方法2.掌握文件系统的爱护和加密方法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与安全模板的使用,审核和日志的启用方法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检测软件MBSA的使用方法,建立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差不多安全框架5.通过实验掌握linux操作系统(以下简称linux)环境下的用户治理,进程治理以及文件治理的相关操作命令,掌握linux中的相关安全配置方法,建立起linux的差不多安全框架实验要求通过这次的实验学习,学生要学会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的差不多差不多安全配置。

实验原理一.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原理1.账户和密码账户和密码是登录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众多黑客程序攻击和窃取的对象。

因此,系统账户和密码的安全是极其重要的,必须通过配置来实现账户和密码的安全。

一般用户常常在安装系统后长期使用系统的默认设置,忽视了windows 系统默认设置的不安全性,而这些不安全性常常被攻击者利用,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合法的账户,进一步破解密码,从而达到非法登录系统的目的。

因此,首先需要保障账户和密码的安全。

2.文件系统磁盘数据被攻击者或本地的其他用户破坏和窃取是经常困扰用户的问题,文件系统的安装问题也是特不重要的。

Windows系统提供的磁盘格式有FAT,FAT32以及NTFS。

其中,FAT,FAT32没有考虑安全到安全性方面的更高需求,例如无法设置用户访问权限等。

NTFA文件系统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种安全的文件系统,治理员或者用户能够设置每个文件夹及每个文件的访问权限,从而限制一些用户和用户组的访问,以保障数据安全。

3.数据加密软件EFSEFS(encrypting file system,加密文件系统)是windows2000以上的版本操作系统所特有的一个有用功能,NTFS卷上的文件和数据,都能够直接被操作系统加密和保存,在专门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了解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其具体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1.对称加密算法实验-选择一种对称加密算法,如DES或AES,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加密流程。

- 使用Python编写对称加密算法的实现程序。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密钥长度和明文信息,观察加密结果的变化。

2.非对称加密算法实验-选择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了解公钥和私钥的生成方法。

- 使用Python编写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实现程序。

-在实验中,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公钥用于加密明文,私钥用于解密密文。

观察加密和解密过程是否正确。

3.数字签名实验-了解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 使用Python编写数字签名的实现程序。

-在实验中,生成一对密钥,并使用私钥对明文进行签名,再使用公钥验证签名的正确性。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对称加密算法实验-选择了AES加密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明文分组并通过多轮加密运算得到密文。

- 编写了Python程序实现AES加密算法,并进行了调试。

-在不同的密钥长度和明文信息下,得到了不同的加密结果。

观察到密钥长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加密的安全性。

2.非对称加密算法实验-选择了RSA加密算法,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两个密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

- 编写了Python程序实现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并进行了调试。

-成功生成了一对密钥,并使用公钥加密明文,私钥解密密文,观察到加密和解密结果正确。

3.数字签名实验-了解到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 编写了Python程序实现数字签名的生成和验证功能,并进行了调试。

-成功生成了一对密钥,并使用私钥对明文进行签名,再使用公钥验证签名的正确性。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的实现,加深了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与防御手段,提高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应用软件: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Metasploit 渗透测试框架、Nmap 网络扫描工具等3、网络环境: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三、实验内容(一)网络扫描与漏洞探测使用 Nmap 工具对目标网络进行扫描,获取网络中的主机信息、开放端口和服务等。

通过分析扫描结果,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如某些主机开放了不必要的端口,可能会被攻击者利用。

(二)密码破解实验选取了一些常见的密码加密算法,如 MD5、SHA-1 等,使用相应的破解工具进行密码破解实验。

结果表明,简单的密码容易被快速破解,强调了设置复杂密码的重要性。

(三)网络嗅探与数据包分析利用 Wireshark 工具进行网络嗅探,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内容等。

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些异常的网络流量,如大量的广播包可能是网络攻击的前奏。

(四)SQL 注入攻击实验搭建了一个简单的 Web 应用程序,并尝试进行 SQL 注入攻击。

成功地通过输入恶意的 SQL 语句获取了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揭示了Web 应用中 SQL 注入漏洞的严重威胁。

(五)缓冲区溢出攻击实验通过编写特定的程序,尝试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

了解了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和危害,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编程和安全机制来防范此类攻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扫描与漏洞探测结果分析Nmap 扫描结果显示,部分主机存在开放端口过多、服务版本过低等问题。

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进一步的攻击,如端口扫描、服务漏洞利用等。

(二)密码破解实验结果分析简单的密码如“123456”、“password”等在短时间内就被破解,而复杂的密码如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篇一:信息安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实验名称:共五次实验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评定:签名:实验一木马攻击与防范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木马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实验原理木马的全称为特洛伊木马,源自古希腊神话。

木马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删除和修改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实施DoS攻击甚至完全控制计算机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

它隐藏在目标计算机里,可以随计算机自动启动并在某一端口监听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息。

1.木马的特性1伪装性 2隐藏性 3破坏性4窃密性2.木马的入侵途径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一定的欺骗方法,如更改图标、把木马文件与普通文件合并,欺骗被攻击者下载并执行做了手脚的木马程序,就会把木马安装到被攻击者的计算机中。

3.木马的种类1按照木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木马是伪装型病毒,第2代木马是网络传播型木马,第3代木马在连接方式上有了改进,利用了端口反弹技术,例如灰鸽子木马,第4代木马在进程隐藏方面做了较大改动,让木马服务器端运行时没有进程,网络操作插入到系统进程或者应用进程中完成,例如广外男生木马。

2按照功能分类,木马又可以分为:破坏型木马,主要功能是破坏并删除文件;服务型木马; DoS攻击型木马;远程控制型木马三、实验环境两台运行Windows 2000/XP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

使用“冰河”和“广外男生”木马作为练习工具。

四、实验内容和结果任务一“冰河”木马的使用1.使用“冰河”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控制我们在一台目标主机上植入木马,在此主机上运行G_Server,作为服务器端;在另一台主机上运行G_Client,作为控制端。

打开控制端程序,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添加主机”按钮,弹出如图1-5所示对对话框。

信息安全检测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信息安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检测工具的使用,提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能力,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安全检测工具:Nessus、AWVS、AppScan3. 实验网络:局域网环境,包含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台客户端计算机三、实验内容1. 系统漏洞扫描(1)使用Nessus进行系统漏洞扫描- 安装Nessus并配置好扫描目标- 选择合适的扫描策略,启动扫描任务- 分析扫描结果,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2)使用AWVS进行Web应用漏洞扫描- 安装AWVS并配置好扫描目标- 选择合适的扫描策略,启动扫描任务- 分析扫描结果,识别Web应用中的安全漏洞2. 应用程序安全检测(1)使用AppScan进行应用程序安全检测- 安装AppScan并配置好检测目标- 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启动检测任务- 分析检测结果,识别应用程序中的安全风险3. 安全事件分析- 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件日志- 使用安全事件分析工具(如Splunk)对日志进行分析- 识别异常行为,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 安装操作系统、安全检测工具和实验网络- 配置好扫描目标和检测目标2. 进行系统漏洞扫描- 使用Nessus对服务器进行系统漏洞扫描- 使用AWVS对Web应用进行漏洞扫描3. 进行应用程序安全检测- 使用AppScan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检测4. 安全事件分析- 收集安全事件日志- 使用安全事件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漏洞扫描- Nessus扫描结果显示,服务器存在多个已知漏洞,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等- AWVS扫描结果显示,Web应用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包括SQL注入、文件上传等2. 应用程序安全检测- AppScan检测结果显示,应用程序存在多个安全风险,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等3. 安全事件分析- 安全事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存在异常行为,如频繁访问敏感文件、异常登录尝试等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信息安全检测工具的使用,成功识别了服务器、Web应用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信息安全测评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测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提高我国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我们开展了信息安全测评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攻击和防御,了解常见信息安全漏洞,提高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信息安全测评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2. 掌握常见信息安全漏洞的检测方法;3.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 体验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1. 系统扫描与信息搜集实验环境:Windows Server 2008 R2实验工具:Nmap、WHOIS、NSLookup实验步骤:(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2)使用WHOIS查询目标域名注册信息,获取域名注册商、注册人等详细信息;(3)使用NSLookup查询目标域名的DNS解析记录,获取域名解析信息。

实验结果:获取目标主机开放端口、域名注册信息、DNS解析记录等。

2. 漏洞检测与验证实验环境:Windows Server 2008 R2实验工具:SQLmap、Metasploit实验步骤:(1)使用SQLmap扫描目标主机是否存在SQL注入漏洞;(2)使用Metasploit针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攻击测试,如MS17-010漏洞、CVE-2017-5638漏洞等。

实验结果:发现目标主机存在SQL注入漏洞、MS17-010漏洞等。

3. 漏洞利用与提权实验环境:Windows Server 2008 R2实验工具:Metasploit实验步骤:(1)使用Metasploit中的MS17-010漏洞模块攻击目标主机,获取系统权限;(2)在目标主机上执行提权操作,获取管理员权限。

实验结果:成功获取目标主机管理员权限。

4. 漏洞修复与安全加固实验环境:Windows Server 2008 R2实验工具:Windows Update、安全策略配置实验步骤:(1)针对发现的漏洞,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2)配置安全策略,如禁用不必要的端口、限制远程桌面访问等;(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实训课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训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水平,培养具备信息安全专业技能的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信息安全实训课程。

本实验报告旨在记录我在信息安全实训课程中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心得。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信息安全实训课程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3. 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4. 为今后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法,提高系统安全性。

(2)实验步骤:1)检查操作系统版本,确保系统已安装最新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减少系统攻击面;3)设置强密码策略,提高账户安全性;4)启用防火墙,防止恶意攻击;5)开启系统日志,便于安全事件追踪。

(3)实验结果:成功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2.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漏洞检测(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扫描与漏洞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发现潜在安全风险。

(2)实验步骤:1)使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获取目标主机信息;2)使用Nessus进行漏洞检测,发现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3)针对发现的安全漏洞,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3)实验结果:成功发现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3. 实验三:入侵检测与防范(1)实验目的:掌握入侵检测与防范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实验步骤:1)使用Snort进行入侵检测,监控网络流量;2)根据检测到的入侵行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3)使用iptables进行网络安全策略配置,限制非法访问。

(3)实验结果:成功识别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网络安全。

4. 实验四:加密与数字签名(1)实验目的:掌握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2)实验步骤:1)使用OpenSSL进行对称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安全;2)使用OpenSSL进行非对称加密,实现数字签名;3)验证数字签名,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性。

信息安全基础实验

信息安全基础实验

信息安全基础实验指导书侯孟波林丰波编著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年7月前言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

自2002年开始,我们尝试在全校开设通选课,然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班中作为必选选修课进行讲授,近两年在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更系统的课程规划,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开钥密码技术、HASH函数、MAC函数等基本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本实验将主要集中在涉及密码技术的实验内容上。

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范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繁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

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实验的基本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实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7版本说明:2005年7月第一版2006年9月第二版实验经历:2005.9-2005.12 第一次实验学期目录一、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简介 (4)二、实验基本环境简介 (9)三、系列实验 (10)实验一VMW ARE虚拟机和WIN2000安装 (10)实验二Sniffer网络侦听和pcap编程 (14)实验三对称加密算法实验 (20)实验四公钥算法实验 (24)实验五微软CA组件安装和配置 (28)实验六EJBCA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30)实验七SureCA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47)实验八安全电子邮件的配置和使用 (64)实验九安全WEB访问的配置和使用 (71)实验十OPENSSL软件包的使用 (79)实验十一OpenVPN配置和使用 (85)一、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简介1.对称密码技术对称密码加密也称常规密码加密、单钥密码加密、秘密密钥加密,它包括许多数据加密方法。

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信息安全领域中常见的攻击手段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对信息安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环境:使用一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实验工具:使用Kali Linux、Wireshark、Metasploit等常见的信息安全工具。

3.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3.1 钓鱼攻击实验3.1.1 实验步骤1. 在Kali Linux上安装并配置Social Engineering Toolkit (SET)。

2. 利用SET工具创建一个钓鱼网页,模拟发送一个伪造的登录页面给目标用户。

3. 将钓鱼网页部署至一个虚拟的Web服务器上。

4. 向目标用户发送包含钓鱼网页链接的欺骗邮件。

5. 目标用户点击链接,进入钓鱼网页并输入账号密码。

6. 分析并记录目标用户的输入数据。

7. 分析并评估钓鱼攻击的成功率。

3.1.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成功模拟了一次钓鱼攻击过程。

目标用户在受到欺骗邮件后,点击了链接并输入了账号密码。

我们成功获取到了目标用户的输入数据,并在实验结束后将其销毁,以免造成进一步的安全威胁。

钓鱼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社交工程攻击手段,通过伪造可信的网页来诱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并达到窃取账号密码等目的。

钓鱼攻击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欺骗邮件和钓鱼网页的真实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并在合法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实验。

3.2 无线网络攻击实验3.2.1 实验步骤1. 使用Kali Linux将无线网卡设置为监听模式。

2. 扫描周围的无线网络,并获取相关信息。

3. 对目标无线网络进行入侵测试,尝试破解其密码。

4. 分析并评估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3.2.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成功获取了周围无线网络的信息,并尝试破解其中一个网络的密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密码破解工具,并分析了目标网络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实验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实验工具:Wireshark、Nmap、Metasploit、Kali Linux等三、实验内容1. 网络嗅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网络嗅探原理,掌握Wireshark的使用方法。

(2)实验步骤:① 使用Wireshark抓取本机所在网络中的数据包;② 分析数据包,观察网络流量,识别常见协议;③ 分析网络攻击手段,如ARP欺骗、DNS劫持等。

2. 端口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端口扫描原理,掌握Nmap的使用方法。

(2)实验步骤:① 使用Nmap扫描本机开放端口;② 分析扫描结果,识别高风险端口;③ 学习端口扫描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3. 漏洞扫描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漏洞扫描原理,掌握Metasploit的使用方法。

(2)实验步骤:① 使用Metasploit扫描目标主机漏洞;② 分析漏洞信息,评估风险等级;③ 学习漏洞扫描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4.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恶意代码特点,掌握恶意代码分析技术。

(2)实验步骤:① 使用Kali Linux分析恶意代码样本;② 识别恶意代码类型,如木马、病毒等;③ 学习恶意代码分析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嗅探实验通过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发现网络流量中存在大量HTTP请求,其中部分请求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

这表明网络中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2. 端口扫描实验使用Nmap扫描本机开放端口,发现22号端口(SSH)和80号端口(HTTP)开放,存在安全风险。

建议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3. 漏洞扫描实验使用Metasploit扫描目标主机漏洞,发现存在高危漏洞。

针对这些漏洞,应及时修复,降低安全风险。

4. 恶意代码分析实验通过分析恶意代码样本,识别出其为木马类型,具有远程控制功能。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二)

山东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二)

实验2 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2013xxxxxxxx xx一、实验项目名称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掌握协议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三、实验位置机房四、实验内容及步骤练习1:领略真实的MAC帧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1、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主机A ping 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 帧格式。

3、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练习2:理解MAC地址的作用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B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2. 主机A ping 主机B。

3.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ICMP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 记录实验结果表1-3实验结果思考问题:1、为什么有的主机会收到ICMP数据包而有的主机收不到ICMP数据包?答:ping命令是端对端的通信,只有目的主机和在同一共享模块中的主机才能收到ICMP数据包。

AC、BD之间有共享设备,而EF之间没有。

2、根据实验理解集线器(共享设备)和交换机(交换设备)的区别?答:集线器将收到的数据包向所有已连接的端口转发,交换机只将数据包向目的主机连接的端口转发。

3、说明共享设备的不安全性答:共享设备采用广播式发送,是没有针对性的。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总结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总结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总结信息安全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本次实验我主要学习了渗透测试、漏洞扫描和网络攻防等内容,对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通过实验,我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我学习了渗透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渗透测试是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测试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常用的渗透测试工具,例如Nessus、Metasploit等,对指定的目标系统进行了渗透测试。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了渗透测试的流程和方法,以及常见的漏洞类型和防护措施。

这些知识对于我以后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我学习了漏洞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漏洞扫描是通过扫描目标系统的漏洞,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常用的漏洞扫描工具,例如OpenVAS、Nexpose等,对目标系统进行了漏洞扫描。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了漏洞扫描的原理和流程,以及常见的漏洞类型和修复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系统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学习了网络攻防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网络攻防是指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和防御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实验环境,模拟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场景,例如DDoS攻击、防火墙设置等。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了网络攻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的攻击技术和防护措施。

这些知识对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掌握了一些信息安全工具和技术,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和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实验的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也认识到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跟上信息安全的步伐。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信息安全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和防范措施,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2. 掌握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

三、实验内容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等;(2)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最小化原则、完整性原则等;(3)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常见威胁,如恶意软件、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

2.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1)学习并掌握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2)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安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学习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如VPN、SSH、SSL/TLS等。

3. 信息安全实验操作(1)使用工具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验证加密算法的安全性;(2)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网络访问控制;(3)使用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4)进行漏洞扫描,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环境(1)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2)安装实验所需的软件,如加密工具、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2. 学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阅读教材、资料,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和防范措施;(2)观看相关视频教程,加深对信息安全知识的理解。

3. 信息安全实验操作(1)使用加密工具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验证加密算法的安全性;(2)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网络访问控制;(3)使用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4)进行漏洞扫描,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4. 实验报告撰写(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信息安全技术实验课程。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密码学、网络安全、恶意代码防范等知识点的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密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加密算法的使用方法。

2.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技术。

3. 熟悉恶意代码的防范方法,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1. 密码学实验(1)实验名称:DES加密算法实验(2)实验目的:掌握DES加密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实验内容:使用Python编写程序,实现DES加密和解密功能。

2. 网络安全实验(1)实验名称:防火墙配置实验(2)实验目的: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方法。

(3)实验内容:使用防火墙软件(如NAT防火墙)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对内外网络的访问控制。

(4)实验名称:入侵检测实验(5)实验目的: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6)实验内容:使用入侵检测软件(如Snort)进行网络流量分析,识别潜在入侵行为。

3. 恶意代码防范实验(1)实验名称:病毒分析实验(2)实验目的:掌握恶意代码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3)实验内容:使用杀毒软件(如瑞星杀毒)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害。

四、实验步骤1. 密码学实验(1)安装Python开发环境。

(2)编写Python程序,实现DES加密和解密功能。

(3)测试程序,验证加密和解密效果。

2. 网络安全实验(1)安装防火墙软件。

(2)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对内外网络的访问控制。

(3)使用Snort进行网络流量分析,识别潜在入侵行为。

3. 恶意代码防范实验(1)下载恶意代码样本。

(2)使用杀毒软件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

(3)总结恶意代码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码学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DES加密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使用Python程序实现DES加密和解密功能。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一课案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一课案
self.ckey_lenth = ckey_lenth
self.public_key = public_key or 'none_public_key'
key = hashlib.md5(self.public_key).hexdigest()
self.keya = hashlib.md5(key[0:16]).hexdigest()
计算文件的MD5值:>openssl md5 < 1.key
计算文件的SHA1值:>openssl sha1 < 1.key
3、使用openssl进行AES 256位密钥cbc模式对称加密
使用OpenSSL对文件进行加密,其实就跟对消息进行加密一样简单。我们使用-in选项,后面跟以我们想进行加密的实际文件,并使用-out选项,这会指令OpenSSL将经过加密的文件存储到某个名称的文件中: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信息安全导论课程实验报告
学号:201300301385
姓名:周强
班级:2013级八班

(1)了解对称算法的基本工作流程。
(2)掌握对称算法的使用方法。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DEEPIN操作系统
Windows7操作系统
Python shell
$ openssl enc -aes-256-cbc -in××××××-out×××××××
1、加密前需要输入口令密钥
2、加密前文件
3、加密后文件
4、解密
5、解密后文件
四、Python实现RC4加密
import sys,os,hashlib,time,base64
class rc4:
def __init__(self,public_key = None,ckey_lenth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信息安全导论课程实验报告
学号:201300301385 姓名:周强班级: 2013级八班
实验题目:缓冲区溢出实验
实验学时:日期:
实验目的:
(1)了解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2)利用缓冲区溢出现象构造攻击场景
(3)进一步思考如何防范基于缓冲区溢出的攻击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
VS2008
实验步骤与内容:
(1)了解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缓冲区溢出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对接收的输入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理情况下是程序检测数据长度并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向缓冲区内填充数据时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而导致数据溢出到被分配空间之外的内存空间,使得溢出的数据覆盖了其他内存空间的数据。

看一个代码实例,程序如下:
void function(char *str) {
char buffer[16];
strcpy(buffer,str);
}
上面的strcpy()将直接把str中的内容copy到buffer中。

这样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6,就会造成buffer的溢出,使程序运行出错。

(2)利用缓冲区溢出现象构造攻击场景
首先打开Microsoft Visual C++,新建工程和cpp文件,复制实验指导书的代码进行编译连接:
单击运行按钮,然后第1次输入“zhouqianga”,第2次输入2个“ga”,即可看到输出“correct”。

按F10开始进行逐步调试:
当第一次执行gets()函数之前,内存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最新的版本中gets被认为是不安全的,gets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字符串函数。

可以无限读取,不会判断上限,以回车结束读取,所以程序员应该确保buffer的空间足够大,以便在执行读操作时不发生溢出。

现在都被要求改为get_s。

来防止溢出。

如下图所示。

(3)学习例子程序2:数据被执行
在xp系统下,直接运行Exploit-1.1.exe,如下图所示:
但是在计算器下输入数字后,将计算器关闭,会出现如下对话框:
当程序返回时,改变了程序入口地址,让其跳转并且执行cmd.exe calc.exe两个程序(打开计算器)并执行abc.bat批处理程序。

abc.bat程序中为创建新用户的代码。

@net user abc 123 /add > nul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bc /add > nul
(4)分析最近的软件更新对防缓冲区溢出的支持
1、iOS 4.3.4 软件更新
CoreGraphics
适用于:适用于 iPhone 3GS 和 iPhone 4(GSM 机型)的 iOS 3.0 到 4.3.3、适用于 iPod touch(第 3 代)和更新机型的 iOS 3.1 到 4.3.3、适用于 iPad 的 iOS 3.2 到 4.3.3
影响:查看恶意制作的 PDF 文件可能会导致应用软件意外终止或任意代码执行
说明:FreeType 在处理 TrueType 字体时存在缓冲区溢出。

查看恶意制作的 PDF 文件可能会导致应用软件意外终止或任意代码执行。

CVE-ID
CVE-2010-3855
2、iOS 5 软件更新
ImageIO
适用于:适用于 iPhone 3GS 和 iPhone 4 的 iOS 3.0 到 4.3.5、适用于 iPod touch (第 3 代)和更新机型的 iOS 3.1 到 4.3.5、适用于 iPad 的 iOS 3.2 到 4.3.5
影响:查看恶意制作的 TIFF 图像可能会导致应用软件意外终止或任意代码执行
说明:libTIFF 在处理 CCITT 组别 4 编码的 TIFF 图像时存在缓冲区溢出。

CVE-ID
CVE-2011-0192:Apple
(5)进一步思考如何防范基于缓冲区溢出的攻击
1、关闭不用的端口或服务
2、安装软件厂商的补丁
3、在防火墙上过滤特殊的流量
4、自己检察关键的服务程序
5、用所需要的最小权限来运行软件
结论分析与体会: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了解并学习了缓冲区溢出的原因及危害。

缓冲区溢出漏洞易被利用形成缓冲区攻击,会导致运行失败,系统关机,重新启动,或者执行攻击者的命令。

为了有效防范这种漏洞,我也特意去查了相关资料,有效防范这种漏洞,一方面开发者在开发阶段就要注意编写正确的代码,另一方面,用户要及时更新软件厂商的补丁,以所需要的最小权限来运行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