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模块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1章 归纳推理 参考教案1
归纳推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3)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方法与过程: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一种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
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一种草药来说吧,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它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人无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
由于某一种草无意中治好了某一种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治好了这一种病,于是人们就把这几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一种病。
”这样,一次次个别经验的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一种病的一般性认识了。
这里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用。
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见书上的三个推理案例,回答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但是推理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可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二)、例题探析例1、在一个凸多面体中,试通过归纳猜想其顶点数、棱数、面数满足的关系。
解:考察一些多面体,如下图所示:将这些多面体的面数(F )、棱数(E )、顶点数(V )列出,得到下表: 多面体面数(F )棱数(E )顶点数(V )三棱锥 4 6 4 四棱锥 5 8 5 五棱锥 6 10 6 三棱柱 5 9 6 五棱柱 7 15 10 立方体 6 12 8 八面体 8 12 6 十二面体 123020从这些事实中,可以归纳出:V-E+F=2例2、如果面积是一定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周长最小,试猜测结论。
数学选修2-2教案
数学选修2-2教案【篇一: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全套教案】第一章推理与证明课题:合情推理(一)——归纳推理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把它们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去。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见书上的三个推理案例,回答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但是推理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可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二、新课讲解:1、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由此我们猜想:凸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3、22?122?222?1?,?,?,33?133?233?3,由此我们猜想:aa?m?(a,b,m均为正实数) bb?m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栝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⑴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⑵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⑶检验猜想。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1(n?n?),f(n)?(1?a1)(1?a2)???(1?an),试通过计算2(n?1)f(1),f(2),f(3)的值,推测出f(n)的值。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结果预测如下)(1)f(1)?1?a1?1?13? 4413824f(2)?(1?a1)(1?a2)?f(1)?(1?)????)9493612155f(3)?(1?a1)(1?a2)(1?a3)?f(2)?(1?)???1631681由此猜想,f(n)?n?2 2(n?1)学生讨论:1)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之和。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1章 归纳推理 参考教案3
1.1 归纳推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概念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一章:推理与证明。
那么什么是推理呢?下面请大家仔细看这段flash,体验一下flash动画中,人物推理的过程。
(学生观看flash动画)。
师:有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这段flash动画中的人物的推理过程吗?生:flash中人物通过观察,发现7只乌鸦是黑色的于是得到推理:天下乌鸦一般黑。
师:很好!那么能不能把这个推理的过程用一般化的语言表示出来呢?生:这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到一个新的判断的过程。
师:非常好!(引出推理的概念)。
师: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就是合情推理的一种——归纳推理。
那么,什么是归纳推理呢?下面我们通过介绍数学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猜想让大家体会一下归纳推理的思想。
(引入哥德巴赫猜想)师:据说哥德巴赫无意中观察到:3+7=10,3+17=20,13+17=30,这3个等式。
大家看这3个等式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
师:对。
我们看来这些式子都是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是哥德巴赫却把它做了一个简单的变换,他把等号两边的式子交换了一下位置,即变为:10=3+7,20=3+17,30=13+17。
大家观察这两组式子,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生:变换之前是把两个数加起来,变换之后却是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
师:大家看等式右边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奇数。
师:那么等式右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偶数。
师:那我们就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偶数=奇数+奇数。
师:这个结论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了。
大家在挖掘一下,等式右边的数除了都是奇数外,还有什么其它的特点?(学生观察,有人看出这些数还都是质数。
)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偶数=奇质数+奇质数?(学生思考,发现错误!)。
生:不对!2不能分解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看偶数4又行不行呢?生:不行!师:那么继续往下验证。
(学生发现6=3+3,8=5+3,10=5+5,12=5+7,14=7+7……)师: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什么样的规律?生:大于等于6的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奇质数之和。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4 数学归纳法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归纳法, 理解数学归纳的原理与实质。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3、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论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4、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5、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先猜想后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做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明确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必要性并正确使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Î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二)、探究新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关键是“找项”,即几何元素从k个变成k+1个时,所证的几何量将增加多少,这需用到几何知识或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分析,在实在分析不出来的情况下,将n=k+1和n=k分别代入所证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然后只需稍加说明即可,这也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的一大技巧。
最新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2章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第二课时 导数的几何意义(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理解曲线在一点的切线的概念;3、会求简单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
二、教学重点: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难点:求简单函数在某点出的切线方程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数的概念及求法。
(二)、探究新课设函数)(x f y =在[x 0,x 0+Δx ]的平均变化率为xy ∆∆,如右图所示,它是过A (x 0,)(0x f )和B (x 0+Δx ,)(0x x f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这条直线称为曲线)(x f y =在点A 处的一条割线。
如右图所示,设函数)(x f y =的图像是一条光滑的曲线,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Δx 取不同的值时,可以得到不同的割线;当Δx 趋于0时,点B 将沿着曲线)(x f y =趋于点A ,割线AB 将绕点A 转动最后趋于直线l 。
直线l 和曲线)(x f y =在点A 处“相切” ,称直线l 为曲线)(x f y =在点A 处的切线。
该切线的斜率就是函数)(x f y =在x 0处的导数)(0x f '。
函数)(x f y =在x 0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点(x 0,)(0x f )处的切线的斜率。
函数)(x f y =在x 0处切线的斜率反映了导数的几何意义。
1、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等于在该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即 0000()()()lim x f x x f x f x k x∆→+∆-'==∆ 说明: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求出P 点的坐标;②求出函数在点0x 处的变化率0000()()()limx f x x f x f x k x ∆→+∆-'==∆ ,得到曲线在点00(,())x f x 的切线的斜率;③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2、导函数:由函数f (x )在x =x 0处求导数的过程可以看到,当时,0()f x ' 是一个确定的数,那么,当x 变化时,便是x 的一个函数,我们叫它为f (x )的导函数.记作:()f x '或y ',即: 0()()()lim x f x x f x f x y x ∆→+∆-''==∆ 注:在不致发生混淆时,导函数也简称导数.3、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0()f x '、导函数()f x '、导数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2章计算导数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 3 计算导数第二课时计算导数(二)一、教学目标:掌握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用定义推导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函数的定义;4、求函数的导数的流程图。
(1)求函数的改变量弓二f (x rx) 一f(X)(2)求平均变化率卫」x rx)-f(x)Z A x(3)取极限,得导数y = f (x)二1叫-y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常见函数的导数。
首先我们来求下面几个函数的导数。
(1)、y=x (2)、y=x2(3)、y=f问题:y=x」,y=x^ , y=x」呢?问题:从对上面几个幕函数求导,我们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二)、新课探析1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⑴(kx • b)丄k (k,b为常数)⑵(C)丄0 (C为常数)⑶(x)旨⑷(X2)〉2X⑸(x3/-3x2⑹(丄)'-^x x坂)"=—尸由⑶~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 Jx⑻(x J (〉为常数)⑼(a x)二a x lna (a 0, a=1)1 1⑽(log a x) log a e (a 0,且 a = 1)x xl na(11) (e x) = e x (12) (Inx) (13) (sinx) = cosx (14) (cosx) = — sinxx从上面这一组公式来看,我们只要掌握幕函数、指对数函数、正余弦函数的求导就可以了。
2、例题探析例1、求下列函数导数。
(1)y=x“(2)y = 4x(3) y= x x x(4)y=log3x ( 5)y=sin( +x) (6) y=sin2 3(7) y=cos(2冗—x) (8) y= f (1)例2、已知点P在函数y=cosx上, (0<x<2n在P处的切线斜率大于0,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1例3、若直线y = -x • b为函数y =-图象的切线,求b的值和切点坐标.x变式1、求曲线y=x2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总结切线问题:找切点求导数得斜率变式2、求曲线y=«过点(0,-1)的切线方程变式3、求曲线曲过点(1,1)的切线方程变式4、已知直线y =x-1,点P为豪上任意一点,求P在什么位置时到直线距离最短.(三)、课堂小结:(1)基本初等函数公式的求导公式(2)公式的应用导数公式表(四)、课堂练习:假设某国家在20年期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5%,物价p (单位:元)与时间t (单位:年)有如下函数关系p(t) = p o(1 • 5%)七,其中p o为t 0时的物价•假定某种商品的p o =1,那么在第10个年头,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的速度大约是多少(精确到0.01)?解:根据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表,有p'(t)=1.0El n1.05所以p'(10) =1.0引1 n1.05 0.08 (元/年)因此,在第10个年头,这种商品的价格约为0.08元/年的速度上涨。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1章 分析法 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分析法一、教学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难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直接证明的方法:综合法、分析法。
(二)、引入新课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
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在很多数学命题的证明中,往往需要综合地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
(三)、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BE ,CF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G 为EF 的中点,H 为BC 的中点.求证:HG ⊥EF .证明:考虑待证的结论“HG ⊥EF ” .根据命题的条件:G 为EF 的中点,连接EH ,HF ,只要证明△EHF 为等腰三角形,即EH =HF .根据条件CF ⊥AB ,且H 为BC 的中点,可知FH 是Rt△BCF 斜边上的中线.所以 BC FH 21=. 同理 BC HE 21=. 这样就证明了△EHF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HG ⊥EF .例2:已知:a ,b ,c 都是正实数,且ab +bc +ca =1.求证:a +b +c 3≥.证明:考虑待证的结论“a +b +c 3≥” ,因为a +b +c >0,只需证明3)(2≥++c b a ,即 3)(2222≥+++++ac bc ab c b a .又 ab +bc +ca =1,所以,只需证明1222≥++c b a ,即 01222≥-++c b a .因为 ab +bc +ca =1,所以,只需证明 0)(222≥++-++ac bc ab c b a ,只需证明 0)(2222222≥++-++ac bc ab c b a ,即0)()()(222≥-+-+-a c c b b a .由于任意实数的平方都非负,故上式成立.所以 a +b +c 3≥.例3.如图,SA ⊥平面ABC,AB ⊥BC,过A 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过E 作SC 的垂线,垂足为F,求证 AF ⊥SC证明:要证AF ⊥SC ,只需证:SC ⊥平面AEF ,只需证:AE ⊥SC ,只需证:AE ⊥平面SBC ,只需证:AE ⊥BC ,只需证:BC ⊥平面SAB ,只需证:BC ⊥SA ,只需证:SA ⊥平面ABC ,因为:SA ⊥平面ABC 成立。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1章 分析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分析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有关不等式的证明题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往往以知识的纵横联系为依托,考查学生对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掌握程度,是许多学生难以逾越的沟壑,不少学生常常望题兴叹或无功而返.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这向大家介绍分析法,这是不等式证明的重要方法.下面以几道不等式证明题作为分析法的范例加以阐释.例1 已知002a b c a b >>>+,,,求证:c a c <+. 分析:观察待证式子是连锁不等式,不易用比较法,又待证式子等价于a c <-<即a c -<,也不具备使用基本不等式的特点,而用分析法比较合适.证明:要证c a c <+,只需证a c <-<只需证a c -即证22()a c c ab -<-,即证22a ac ab -<-.0a >∵,只需证2a c b -<-,即证2a b c +<,这为已知.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分析法的步骤是未知→需知→已知,在操作中“要证”,“只需证”,“即证”这些词语是不可缺少的.例2 已知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20x ax b ++=有两个实根24a b αβ<+,,,且2b <.证明:22αβ<<,.证明:要证22αβ<<,, 只需证2244αβ<<,,只需证22(4)(4)0αβ-->,且4αβ<,只需证224()(4)αβαβ+<+,且4αβ<,只需证224(4)a b <+,且4b <,只需证24a b >+,且4b <,即证24a b <+,且4b <.最后一式为已知条件,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应用分析法,一方面要注意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性,逐步逼近已知条件或必然结论.例3 已知函数π()tan 02f x x x ⎛⎫=∈ ⎪⎝⎭,,,若12π02x x ⎛⎫∈ ⎪⎝⎭,,且12x x ≠.证明:12121[()()]22x x f x f x f +⎛⎫+> ⎪⎝⎭. 分析:这道题从考查思维的角度来看,方法基本,只要从分析法入手———步步变形,问题极易解决.证明:要证12121[()()]22x x f x f x f +⎛⎫+> ⎪⎝⎭, 只需证12121(tan tan )tan 22x x x x ++>, 只需证12121212sin sin sin()12cos cos 1cos()x x x x x x x x ⎛⎫++>⎪++⎝⎭(“化切为弦”), 只需证12121212sin()sin()2cos cos 1cos()x x x x x x x x ++>++, 只需证1212121212sin()sin()cos()cos()1cos()x x x x x x x x x x ++>++-++, 只需证明120cos()1x x <-<,则以上最后一个不等式成立,在题设条件下易得此结论.点评:分析法是思考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2 微积分基本定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了解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定积分的概念及计算
(二)、探究新课
我们讲过用定积分定义计算定积分,但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不是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
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的新方法,也是比较一般的方法。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
该式称之为微积分基本公式或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它指出了求连续函数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把求定积分的问题,转化成求原函数的问题,是微分学与积分学之间联系的桥梁。
后,汽车需走过21.90米才能停住.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五、教后反思:。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1章 综合法和分析法 参考学案
1.2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2. 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3. 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45~ P47,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 和 .复习2:直接证明的两中方法: 和 .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综合法的应用问题:已知,0a b>,求证:2222()()4a b c b c a abc+++≥.新知:一般地,利用 ,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反思:框图表示: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典型例题例1已知,,a b c R+∈,1a b c++=,求证:1119 a b c++≥变式:已知,,a b c R+∈,1a b c++=,求证:111(1)(1)(1)8a b c---≥.小结: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应用重要不等式和不等式性质,要注意公式应用的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例2 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变式:设在四面体P ABC -中,90,,ABC PA PB PC ∠=︒==D 是AC 的中点.求证:PD 垂直于ABC ∆所在的平面.小结: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先作语言的转换,如把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或把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等,还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把其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 动手试试练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练2. ,A B 为锐角,且tan tan tan A B A B +,求证:60A B +=o . (提示:算tan()A B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知识拓展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综合法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已知22,,"1""1"x y R xy x y ∈≤+≤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如果821,,a a 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0≠d ,则( )A .5481a a a a >B .5481a a a a <C .5481a a a a +>+D .5481a a a a = 3. 设23451111log 11log 11log 11log 11P =+++,则( ) A .01P << B .12P <<C .23P <<D .34P <<4.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133(2)(2)22x x k k k k --+<-+的解集为1(,)2+∞,则k 的范围是____ . 5. 已知b a ,是不相等的正数,x y ==,x 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课后作业1. 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 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2. 在△ABC 中,证明:2222112cos 2cos b a b B a A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第1章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参考教案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二、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三、教学方法: 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 2、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3、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二)、探析新课1. 探析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③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④ 出示例2:见练习册P11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出示例3:见练习册P11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⑥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框图表示: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2、课堂练习:(1)、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2)、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三)、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全套教案第一章推理与证明课题:合情推理(一)——归纳推理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把它们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去。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见书上的三个推理案例,回答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但是推理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可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二、新课讲解:1、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2、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由此我们猜想:凸边形的内角和是(2)180n -⨯︒3、221222221,,,331332333+++<<<+++,由此我们猜想:a a m b b m+<+(,,a b m 均为正实数)这种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栝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⑴ 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整理;⑵ 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⑶ 检验猜想。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1()(1)n a n N n +=∈+,12()(1)(1)(1)n f n a a a =--⋅⋅⋅-,试通过计算(1),(2),(3)f f f 的值,推测出()f n 的值。
北师大版选修2-2高二数学教案导数导函数及复合函数(教案 )
授课内容及过程:知识解析——导数的概念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一般地,已知函数()y f x =,0x ,1x 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记10x x x ∆=-, 10y y y ∆=-10()()f x f x =-00()()f x x f x =+∆-,则当0x ∆≠时,商00()()f x x f x yx x+∆-∆=∆∆称作函数()y f x =在区间00[,]x x x +∆(或00[,]x x x +∆)上的平均变化率.2.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函数的导数:设函数()y f x =在0x 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在0x x =附近改变量为x ∆时,函数值相应的改变00()()y f x x f x ∆=+∆-.如果当x ∆趋近于0时,平均变化率00()()f x x f x y x x+∆-∆=∆∆趋近于一个常数l ,那么常数l 称为函数()f x 在点0x 的瞬时变化率.“当x ∆趋近于零时,00()()f x x f x x+∆-∆趋近于常数l ”可以用符号“→”记作:“当0x ∆→时,00()()f x x f x l x +∆-→∆”,或记作“000()()lim x f x x f x l x∆→+∆-=∆”,符号“→”读作“趋近于”.函数在0x 的瞬时变化率,通常称为()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并记作0()f x '. 这时又称()f x 在0x x =处是可导的.于是上述变化过程,可以记作“当0x ∆→时,000()()()f x x f x f x x+∆-'→∆”或“0000()()lim()x f x x f x f x x ∆→+∆-'=∆”. 考点1: 导数的定义【铺垫】求下列函数在区间[]22x +∆,和[]33x +∆,上的平均变化率①()f x x = ①2()f x x =【例1】 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① 求下列函数在区间00[]x x x +∆,上的平均变化率.① ()f x x = ① 2()f x x = ① 3()f x x = ④1()f x x= ⑤()f x x =① 求下列函数分别在1x =,2x =和3x =处的瞬时变化率. ① ()f x x = ① 2()f x x = ① 3()f x x = ④ 1()f x x= ⑤ ()f x x = ①()sin f x x = ⑦()cos f x x =常用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如下:()()00lim lim 0x x f x x f x C CC xx ∆→∆→+∆--'===∆∆;()()()00lim lim 1x x f x x f x x x x x x x∆→∆→+∆-+∆-'===∆∆;()()()()()222limlimlim 22x x x f x x f x x x x x x x x xx∆→∆→∆→+∆-+∆-'===+∆=∆∆;()()()2000111111lim lim lim x x x f x x f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0001lim lim lim 2x x x f x x 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①若()f x C =(C 为常数),则()0f x '=; ①若()()f x x αα*=∈Q ,则()1f x x αα-'=;①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 '=;特别地, 若()e x f x =,则()e x f x '=; ①若()log a f x x =,则()1ln f x x a '=;特别地,若()ln f x x =,则()1f x x'=; ①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①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其中()()f x g x ,都是可导函数,C 为常数:(()())()()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Cf x Cf x ''=;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0g x ≠).这里只证一个加法的四则运算设()()y f x g x =+,则()()()()y f x x g x x f x g x ∆=+∆++∆-+⎡⎤⎣⎦()()()()f x x f x g x x g x =+∆-++∆-⎡⎤⎡⎤⎣⎦⎣⎦f g =∆+∆y f g x x x ∆∆∆=+∆∆∆∴,0000lim lim lim lim x x x x y f g f g x x x x x ∆→∆→∆→∆→∆∆∆∆∆⎛⎫=+=+ ⎪∆∆∆∆∆⎝⎭∴,即()y f g f g ''''=+=+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释这个公式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学过“水上行舟”问题,我们可以把x 看做是时间,()f x 看做是船的位移,()g x 看做是水的位移,那么()f x '和()g x '分别指的就是船和水的瞬时变化率,也就是速度.这样我们的公式也就很好理解了.()()f x g x +总的位移,()()()f x g x '+就是总的速度,自然等于右边()()f x g x ''+,也就是船速加水速.四则运算记忆法则:①加法的导数等于导数的加法;①常数与函数之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以函数的导数;①乘法的导数等于第一个导数乘以第二个+第二个导数乘以第一个;①除法的导数等于分母不动乘以分子导数减去分子不动乘以分母导数,再除以分母平方.考点2: 导数的运算【例2】导数的运算①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①2012y x = ①2x y = ①e x y = ①ln y x =【例3】()f a '实际是一个数①已知()()33215f x x f x '=--+,则()2f '-=______①已知函数()πcos sin 4f x f x x ⎛⎫'=+ ⎪⎝⎭,则π4f ⎛⎫⎪⎝⎭的值为 .①已知函数()πsin 23f x x xf ⎛⎫'=+ ⎪⎝⎭,则π3f ⎛⎫- ⎪⎝⎭与π3f ⎛⎫⎪⎝⎭的大小关系是( )A .ππ33f f ⎛⎫⎛⎫-= ⎪ ⎪⎝⎭⎝⎭B .ππ33f f ⎛⎫⎛⎫-> ⎪ ⎪⎝⎭⎝⎭C .ππ33f f ⎛⎫⎛⎫-< ⎪ ⎪⎝⎭⎝⎭D . 不能确定三★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内容率.2.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函数的导数:设函数()y f x =在0x 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在0x x =附近改变量为x ∆时,函数值相应的改变00()()y f x x f x ∆=+∆-.如果当x ∆趋近于0时,平均变化率00()()f x x f x y x x+∆-∆=∆∆趋近于一个常数l ,那么常数l 称为函数()f x 在点0x 的瞬时变化率.“当x ∆趋近于零时,00()()f x x f x x+∆-∆趋近于常数l ”可以用符号“→”记作:“当0x ∆→时,00()()f x x f x l x +∆-→∆”,或记作“000()()lim x f x x f x l x∆→+∆-=∆”,符号“→”读作“趋近于”.函数在0x 的瞬时变化率,通常称为()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并记作0()f x '. 这时又称()f x 在0x x =处是可导的.于是上述变化过程,可以记作“当0x ∆→时,000()()()f x x f x f x x+∆-'→∆”或“0000()()lim()x f x x f x f x x ∆→+∆-'=∆”. 考点1: 导数的定义【铺垫】求下列函数在区间[]22x +∆,和[]33x +∆,上的平均变化率①()f x x = ①2()f x x =【解析】 ①()f x x =在区间[]22x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2)221y f x f x x x x ∆+∆-+∆-===∆∆∆; ()f x x =在区间[]33x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3)(3)331y f x f x x x x∆+∆-+∆-===∆∆∆;①()2f x x =在区间[]22x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222(2)(2)4x y f x f x x x x+∆-∆+∆-===+∆∆∆∆; ()2f x x =在区间[]33x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233(3)(3)6x y f x f x x x x+∆-∆+∆-===+∆∆∆∆; 【例4】 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① 求下列函数在区间00[]x x x +∆,上的平均变化率.① ()f x x = ① 2()f x x = ① 3()f x x = ④1()f x x=⑤()f x x = 【备注】:次幂函数的导数(学求导公式后再回头看看这道题) ① 求下列函数分别在1x =,2x =和3x =处的瞬时变化率.① ()f x x = ① 2()f x x = ① 3()f x x = ④ 1()f x x= ⑤ ()f x x =①()sin f x x = ⑦()cos f x x =【解析】 ① ①0000()()1f x x f x x x x y x x x+∆-+∆-∆===∆∆∆ ; ② ()2200000()()2x x x f x x f x y x x x x x+∆-+∆-∆===+∆∆∆∆; ③ ()3300220000()()33()x x x f x x f x y x x x x x x x+∆-+∆-∆===+∆+∆∆∆∆; ④000020011()()1f x x f x x x x y x x x x x x-+∆-+∆∆===-∆∆∆+⋅∆; ⑤000000()()1x x x f x x f x y x xxx x x +∆-+∆-∆===∆∆∆+∆+.①①1y x∆=∆∵,∴在1x =处的瞬时变化率为()00(1)lim lim 11x x y f x ∆→∆→∆'===∆;同理在2x =处的瞬时变化率为(2)1f '=;在3x =处的瞬时变化率为(3)1f '=.y f g x x x ∆∆∆=+∆∆∆∴,0000lim lim lim lim x x x x y f g f g x x x x x ∆→∆→∆→∆→∆∆∆∆∆⎛⎫=+=+ ⎪∆∆∆∆∆⎝⎭∴,即()y f g f g ''''=+=+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释这个公式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学过“水上行舟”问题,我们可以把x 看做是时间,()f x 看做是船的位移,()g x 看做是水的位移,那么()f x '和()g x '分别指的就是船和水的瞬时变化率,也就是速度.这样我们的公式也就很好理解了.()()f x g x +总的位移,()()()f x g x '+就是总的速度,自然等于右边()()f x g x ''+,也就是船速加水速.四则运算记忆法则:①加法的导数等于导数的加法;①常数与函数之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以函数的导数;①乘法的导数等于第一个导数乘以第二个+第二个导数乘以第一个;①除法的导数等于分母不动乘以分子导数减去分子不动乘以分母导数,再除以分母平方.关于复合函数求导知识点,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我们例题中没有相关试题.具体将在同步讲解.复合函数的求导:对于可导函数()()y f u u u x ==,,x u x df df duf f u dx du dx'''==⋅=.考点2: 导数的运算【例5】导数的运算①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①2012y x = ①2x y = ①e x y = ①ln y x = ①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①3cos y x x =+ ①()231e x y x x =-+ ①e sin x y x = ①ln xy x=①()tan f x x = ①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① ()2211f x x x x x ⎛⎫=++ ⎪⎝⎭ ① ()111y x x ⎛⎫=+- ⎪⎝⎭①()sin cos 22x xf x x =-【解析】 ① ①20112012y x '=; ①2ln 2x y '=; ①e x y '=; ①1y x'=.① ①23sin y x x '=-;①()()()2223e 31e 2e x x x y x x x x x '=-+-+=-- ;①()e sin e cos e sin cos x x x y x x x x '=+=+;①2ln 1ln x y x-'=; ①()22222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1cos cos cos cos x x x x x x x f x x x x x '''-+⎛⎫'==== ⎪⎝⎭① ① ①()311f x x x =++,①()2213f x x x'=-;①先化简,1122111y x x x x x x-=⋅-+-=-+, ①13221122y x x --'=--. ①先使用三角公式进行化简.()1sin cos sin 222x x f x x x x =-=-①()111sin (sin )1cos 222f x x x x x x '⎛⎫'''=-=-=- ⎪⎝⎭.【挑战十分钟】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求导公式以及导数的运算法则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①313y x =;①21y x =;①42356y x x x =--+;①2cos y x x =+;①2sin y x x =+;①sin cos y x x =-;①1y x x =+;①1y x x =-;①e x y x =;①sin y x x =;①2ln y x x =①cos sin y x x x =-;①121y x =+;①21x y x =+;①11x y x -=+;①sin x y x=;①()22πy x =;①()22y x =-;①()()22331y x x =+-;①()()211y x x x =+-+.【解析】 ①2y x '=;①32y x'=-;①3465y x x '=--;①2sin y x '=-;①2cos y x x '=+; ①cos sin y x x '=+;①211y x '=-;①2112y x x'=--;①()1e x y x '=+;①sin cos y x x x '=+;①2ln y x x x '=+;①sin y x x '=-;①()2221y x -'=+;①()22211x y x -'=+;①()221y x '=+; ①2cos sin x x x y x -'=;①28πy x '=;①21y x'=-;①21849y x x '=-+;①23y x '=.【拓1】设函数()322f x x ax x =++,()19f '=,则a = .【解析】 1 ()2621f x x ax '=++∵且()19f '=,6219a ++=∴,解得1a =【拓2】已知()ln xf x x=,若()0f a '=,则ln a = .【解析】 1 ()2ln 1ln x x f x x x '-⎛⎫'== ⎪⎝⎭,由()0f a '=得21ln 0a a -=,ln 1a =∴.【例6】()f a '实际是一个数 ①已知()()33215f x x f x '=--+,则()2f '-=______①已知函数()πcos sin 4f x f x x ⎛⎫'=+ ⎪⎝⎭,则π4f ⎛⎫⎪⎝⎭的值为 .①已知函数()πsin 23f x x xf ⎛⎫'=+ ⎪⎝⎭,则π3f ⎛⎫- ⎪⎝⎭与π3f ⎛⎫⎪⎝⎭的大小关系是( )A .ππ33f f ⎛⎫⎛⎫-= ⎪ ⎪⎝⎭⎝⎭B .ππ33f f ⎛⎫⎛⎫-> ⎪ ⎪⎝⎭⎝⎭C .ππ33f f ⎛⎫⎛⎫-< ⎪ ⎪⎝⎭⎝⎭D . 不能确定【解析】 ①30求导得()()2921f x x f ''=--,所以()()1921f f ''-=--,()13f '-=.所以()296f x x '=-.所以()230f '-=. ① 1()()πsin cos 4f x f x x ⎛⎫''=-+ ⎪⎝⎭,ππππsin cos 4444f f ⎛⎫⎛⎫⎛⎫''=-+ ⎪ ⎪⎪⎝⎭⎝⎭⎝⎭,解得π214f ⎛⎫'=- ⎪⎝⎭.()π22211422f ⎛⎫=-+= ⎪⎝⎭. ①B因为()πcos 23f x x f ⎛⎫''=+ ⎪⎝⎭,πππcos 2333f f ⎛⎫⎛⎫''=+ ⎪ ⎪⎝⎭⎝⎭,所以π132f ⎛⎫'=- ⎪⎝⎭,则()sin f x x x =-,所以π3π323f ⎛⎫-=-+ ⎪⎝⎭,π3π323f ⎛⎫=- ⎪⎝⎭, 经比较可知ππ33f f ⎛⎫⎛⎫-> ⎪ ⎪⎝⎭⎝⎭.三★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授课内容及过程:知识解析——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如果函数()y f x =在x 的某个开区间内,总有()0f x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如果函数()y f x =在x 的某个开区间内,总有()0f x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考点1:函数单调性与其导函数正负的关系【铺垫】老师可以以此铺垫给学生讲解导函数的正负与原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求下列函数的导函数,并画出导函数的图象,观察导函数的正负与原函数单调性的关系【解析】 导函数的图象为:从导函数的图象我们可以看出,当导函数大于零时,原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当导函数小于零 时,原函数是单调递减的.【例1】 根据导函数图象判断原函数图象(2010石景山一模文理7)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函数()f x 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考点2:从导数x y O x y O O y x (3)(2)(1)【解析】函数图象如图1、2所示,由图3、4可知,当自变量x ∆逐次增加一个单位增量x ∆时,函数()g x 的相应增量1y ∆,2y ∆,3y ∆,…越来越大;函数()f x 的相应增量1y ∆,2y ∆,3y ∆,…越来越小.图1 图2 图3 图4从导数的角度来看:()0g x '>,()g x '为增函数;()0f x '>,()f x '为减函数.图象特点: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范围内导数的绝对值较大,那么函数在这个范围内变化得快,函数的图象就比较“陡峭”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内导数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那么对应的函数图象就越来越陡峭.反之,就越来越平缓. 【铺垫】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水的体积相同)注入下面四种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请分别找出与各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图象.【例2】函数的增长速度① 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 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象可能是( )⑵ 如左图所示,液体从球形漏斗漏入一圆柱形烧杯中,开始时漏斗中盛满液体,经过3 分钟漏完,已知烧杯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H 是漏斗中液面下落的距离,则H 与下落时间t (分)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可能是右图中的( ).考点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解析】求可导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和方法D.C.B.A.O ts O t s s t O O t s第二步:求()f x ',令()0f x '=,解此方程,求出它在定义域内的一切实根;第三步:把函数()f x 在间断点(即()f x 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实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f x 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第四步:确定()f x '在各个小区间的符号,根据()f x '的符号判断函数()f x 在每个相应小区间的增减性.【注意】①函数的单调区间不能用不等式表示,必须写成区间形式;②当一个函数具有相同单调性的单调区间不止一个时,这些单调区间不能用“∪”连接,可用“,”或“和”连接.【铺1】 确定函数()33f x x x =-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铺2】已知函数()e x f x x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例3】 求单调区间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⑴ 32()395f x x x x =--+; ⑵()22ln f x x x =-.【拓3】 已知函数()e 1xf x x =-,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及单调区间.【随堂】求函数()()2ln f x x ax a =-∈R 的单调区间.【铺1】 若y ax =与by x=-在()0+∞,上都是减函数,对函数3y ax bx =+的单调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上是增函数 B .在()0+∞,上是增函数 C .在()-∞+∞,上是减函数 D .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例4】 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设函数2()ln f x x x ax =++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考点4:与极值相关的图象问题【例5】 与极值相关的图象问题⑴函数()f x 的导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在图示区间上 ( )A .无极大值点,有四个极小值点B .有三个极大值点,两个极小值点C .有两个极大值点,两个极小值点D .有四个极大值点,无极小值点 ⑵(2010朝阳二模6)函数321()2f x x x =-+的图象大致是( ).考点5: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铺垫】用导数法求函数2()f x x x=+的极值.【例6】 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已知函数()()32231f x x x x =-+∈R .⑴求()f x 的极值;⑵求函数()f x 在闭区间[]12-,上的最值.【拓1】已知函数()()3222213f x x x a x =-+-+,其中0a >.求()f x 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D .O xyC .O x yB .O x yA .O yx O yx【拓2】已知函数()()3222213f x x x a x =-+-+,其中a ∈R .求()f x 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铺垫】设函数3()32f x ax x =++有极值,求a 的取值范围.【例7】 已知函数存在极值,求参数范围设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若()()32112f f x ax ax x a '⎡⎤=-+-∈⎢⎥⎣⎦R ,. ⑴用a 表示()1f ';⑵若函数()f x 在R 上存在极值,求a 的范围.【追问】若函数在R 上不存在极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拓3】 (2010北京卷18)设函数()()3203af x x bx cx d a =+++>,且方程()90f x x '-=的两个根分别为1,4.① 当3a =且曲线()y f x =过原点时,求()f x 的解析式;① 若()f x 在()-∞,+∞内无极值点,求a 的取值范围.【易错】右图是导函数()y f x '=的图象,试找出函数 ()y f x =的极值点,并指出哪些是极大值点,哪些是极小值点.随堂训练【演练1】 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函数()f x 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演练2】 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左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演练3】 设()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将()y f x =和()y f x '=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演练4】 函数214y x x=+的单调增区间为( ) A .(0)+∞, B .12⎛⎫+∞ ⎪⎝⎭, C .(1)-∞-, D .12⎛⎫-∞- ⎪⎝⎭,yxO yx O yx O DC B A O x y2.已知导函数()f x '的下列信息:当14x <<时,()0f x '>;当1x <或4x >时,()0f x '<;当1x =或4x =时,()0f x '=.试画出函数()f x 的大致形状.【教师备案】选修2-2B 版教材引入方式函数()y f x =在区间[]x x x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yx∆∆.依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若0y x ∆>∆,则函数在给定区间上为增函数;若0yx ∆<∆,则函数在给定区间上为减函数.从导数的角度看: ()00()()lim lim x x y f x x f x f x x x∆→∆→∆+∆-'==∆∆.若()0f x '>,则函数在给定区间上为增函数;若()0f x '<,则函数在给定区间上为减函数. 因此我们可以用导数作工具来研究函数的性质.【铺垫】老师可以以此铺垫给学生讲解导函数的正负与原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求下列函数的导函数,并画出导函数的图象,观察导函数的正负与原函数单调性的关系【解析】 导函数的图象为:从导函数的图象我们可以看出,当导函数大于零时,原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当导函数小于零 时,原函数是单调递减的.【例8】 根据导函数图象判断原函数图象(2010石景山一模文理7)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函数()f x 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解析】 A 由()f x '的图象知()y f x =在(2)-∞-,与(0)+∞,上单调递减,在(20)-,上单调递增.x y O x y O O y x (3)(2)(1)【教师备案】函数图象如图1、2所示,由图3、4可知,当自变量x ∆逐次增加一个单位增量x ∆时,函数()g x 的相应增量1y ∆,2y ∆,3y ∆,…越来越大;函数()f x 的相应增量1y ∆,2y ∆,3y ∆,…越来越小.图1 图2 图3 图4从导数的角度来看:()0g x '>,()g x '为增函数;()0f x '>,()f x '为减函数.图象特点: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范围内导数的绝对值较大,那么函数在这个范围内变化得快,函数的图象就比较“陡峭”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内导数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那么对应的函数图象就越来越陡峭.反之,就越来越平缓. 【铺垫】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水的体积相同)注入下面四种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请分别找出与各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图象.【解析】 以容器⑵为例,由于容器上细下粗,所以水以恒速注入时,开始阶段高度增加得慢,以后高度增加得越来越快.反映在图象上,(A )符合上述变化情况,同理可知其他三种容器的情况. ⑴→B ; ⑵→A ; ⑶→D ; ⑷→C .【例9】 函数的增长速度① 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 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象可能是( )⑵ 如左图所示,液体从球形漏斗漏入一圆柱形烧杯中,开始时漏斗中盛满液体,经过3 分钟漏完,已知烧杯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H 是漏斗中液面下落的距离,则H 与下落时间t (分)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可能是右图中的( ).D.C.B.A.O ts O t s s t O O t s【解析】 ⑴ A 曲线的切线的斜率()s t '表示汽车的速度,由题意知,速度先增加,再保持不变,最后减小,故由曲线的斜率变化知选A .也可根据汽车匀加速行驶2112s v t at =+()0a >,匀速行驶0s s vt =+,减速行驶2212s v t at =-()0a >,结合函数图象得到.⑵D 每当t 增加一个单位增量t ∆,H 的变化开始增量H ∆越来越小,经过中截面后越来越大,故H 关于t 的函数图象是增加先变缓后变陡,因此选D .考点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教师备案】求可导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第二步:求()f x ',令()0f x '=,解此方程,求出它在定义域内的一切实根;第三步:把函数()f x 在间断点(即()f x 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实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f x 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第四步:确定()f x '在各个小区间的符号,根据()f x '的符号判断函数()f x 在每个相应小区间的增减性.【注意】①函数的单调区间不能用不等式表示,必须写成区间形式;②当一个函数具有相同单调性的单调区间不止一个时,这些单调区间不能用“∪”连接,可用“,”或“和”连接.【铺1】 确定函数()33f x x x =-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解析】 ()233f x x '=-,令2330x ->,解此不等式,得1x >或1x <-.因此,已知函数在区间()1+∞,和()1-∞-,内是增函数;令2330x -<,解此不等式,得11x -<<.因此,已知函数在区间()11-,内是减函数.【铺2】已知函数()e x f x x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解析】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1e x f x x '=+.由()0f x '>,解得1x >-.由()0f x '<,解得1x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1-∞-,.【例10】 求单调区间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⑴32()395f x x x x =--+;⑵()22ln f x x x =-. 【解析】 ⑴2()3693(1)(3)f x x x x x '=--=+-,令()0f x '>得3x >或1x <-,∴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和(3)+∞,,令()0f x '<,得13x -<<,∴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3)-,. ⑵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又()()()()22212112222x x x x f x x x x x x--+-'=-===, 令()0f x '>得1x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令()0f x '<得01x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1,.【拓3】 已知函数()e 1xf x x =-,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及单调区间.【解析】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x x ≠.()()()()()22e 1e 1e 211x x x x xf x x x --⋅-'==--.由()0f x '>,解得2x >.由()0f x '<,解得2x <且1x ≠.①()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单调递减区间为()1-∞,和()12,.求函数()()2ln f x x ax a =-∈R 的单调区间.【解析】 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0+∞,.∵()2ln f x x ax =-,∴()2f x a x'=-. 当0a ≤时,因为0x >,所以()0f x '>,所以()y f x =在()0+∞,上单调递增; 当0a >时,令()20f x a x '=->,解得20x a<<;令()20f x a x '=-<,解得2x a >. 此时函数()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0a ⎛⎫ ⎪⎝⎭,,单调递减区间是2a ⎛⎫+∞ ⎪⎝⎭,.综上所述:当0a ≤时, ()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当0a >时,函数()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0a ⎛⎫ ⎪⎝⎭,,单调递减区间是2a ⎛⎫+∞ ⎪⎝⎭,.【铺1】 若y ax =与by x=-在()0+∞,上都是减函数,对函数3y ax bx =+的单调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上是增函数 B .在()0+∞,上是增函数 C .在()-∞+∞,上是减函数 D .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解析】 C 由题意知:0a <,0b <,于是230y ax b '=+<对任意x ∈R 成立,故选C .【例11】 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设函数2()ln f x x x ax =++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2121()2x ax f x x a x x++'=++=,()f x 的定义域为()0+∞,. 若()f x 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所以221()0x ax f x x++'=≥对()0x ∈+∞,恒成立(﹡). 方法一:分离参量法(﹡)可以转化为2210x ax ++≥对()0x ∈+∞,恒成立,即12a x x ⎛⎫-+ ⎪⎝⎭≥,对()0x ∈+∞,恒成立.令1222x x +≥,()0x ∈+∞,.故12x x ⎛⎫-+ ⎪⎝⎭的最大值为22-,即22a -≥.方法二:分类讨论方程2210x ax ++=的判别式28a ∆=-,①当0∆≤,即2222a -≤≤时,2210x ax ++≥,()0f x '≥在()0+∞,内恒成立,此时()f x 为增函数.①当0∆>,即22a <-或22a >时,要使()f x 在定义域()0+∞,内为增函数, 只需在()0+∞,内有2210x ax ++≥即可,设2()21h x x ax =++, 由(0)10022h a=>⎧⎪⎨-<⎪⎩⨯,得0a >,所以22a >. 由①①可知,若()f x 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 【拓2】 已知函数21()2(02]f x ax x x =-∈,,,若()f x 在(01]x ∈,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 为 .【解析】 1a ≥-.3321()22f x a a x x ⎛⎫'=+=+ ⎪⎝⎭,2.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 ⑴确定函数定义域 ⑵求导数()f x '; ⑶求方程()0f x '=的根;⑷检查()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教师备案】①使()f x '无意义的点也要讨论.即可先求出()'0f x =的根和使()f x '无意义的点,这些点都称为可疑点,再用定义去判断.②极大值点可以看成是函数单调递增区间与递减区间的分界点,极大值是极大值点附近曲线由上升到下降的过渡点的函数值.极小值则是极小值点附近曲线由下降到上升的过渡点的函数值.3.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① 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 ① 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教师备案】老师在讲最值时,也可以继续以【铺垫】为例,问学生在一个区间上的最值,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几点.在理解函数最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最大值必是整个区间上所有函数值中的最大者,最小值必是整个区间上的所有函数值中的最小者.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是比较整个定义区间的函数值得出的,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是比较极值点附近的函数值得出的.函数的极值可以有多个,但最值只能有一个;极值只能在区间内取得,最值可以在端点取得;有极值未必有最值,有最值也未必有极值;极值有可能成为最值,最值只要不在端点处必定是极值;极值不一定是最值,比如说,某位同学在班里的成绩最好,可以认为是班里的极大值,但在全校不一定是最好的,即使在全校最好,也不一定在全国最好,所以极大值不一定是最大值,老师也可以以此为例讲解极小值不一定是最小值.【铺垫】如图所示,函数()y f x =在a b c d e f g h ,,,,,,,等点的函数值与这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大小关系?()y f x =在这些点的导数值是多少?在这些点附近,()y f x =的导数的符号有什么规律?【解析】 以a b ,两点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函数()y f x =在点x a =的函数值()f a 比它在点x a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0f a '=;而且在点x a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类似地,函数()y f x =在点x b =的函数值()f b 比它在点x b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0f b '=;而且在点x b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其它的点老师可以自由发挥,随便问学生.经典精讲考点4:与极值相关的图象问题【例12】 与极值相关的图象问题⑴函数()f x 的导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在图示区间上 ( )A .无极大值点,有四个极小值点B .有三个极大值点,两个极小值点C .有两个极大值点,两个极小值点D .有四个极大值点,无极小值点 ⑵(2010朝阳二模6)函数321()2f x x x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 ⑴C 因为导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四个交点处都是穿过的,所以都是极值点,根据正负变化情况知,第一个与第三个交点对应极大值点,第二个与第四个交点对应极小值点(从左到右),故选C .⑵A 由2()32f x x x '=-,于是()f x 在203x =,点取得极值.A ,B ,C ,D 中仅A 符合.另外此题也可以根据单调性和极值点来分析.考点5: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铺垫】用导数法求函数2()f x x x=+的极值. 【解析】 函数定义域为{}22210()1(2)(2)x x f x x x x x'≠=-=-+,.令()0f x '>,得2x >或2x <-.①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和(2)+∞,; 令()0f x '<,得22x -<<且0x ≠,①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0)-,和(02),. ∴()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2-∞-,2-()20-, ()02,2()2+∞,()f x ' +0 --+()f x① 极大值 ① ① 极小值①∴()f x 在2x =-时取得极大值22-,在2x =时,取得极小值22.【例13】 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已知函数()()32231f x x x x =-+∈R .⑴求()f x 的极值;⑵求函数()f x 在闭区间[]12-,上的最值.【解析】 ⑴()266f x x x '=-.令()2660f x x x '=-=,解得1201x x ==,.x()0-∞,()01, 1()1+∞,()f x ' +0 -0 +()f x① 极大值 ① 极小值①所以()f x 的极小值为()10f =;极大值为()01f =.⑵由①知()f x 在区间()12-,上的极小值为()10f =;极大值为()01f =.计算得:()()1425f f -=-=,.所以函数()f x 在闭区间[]12-,上的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5.【拓1】已知函数()()3222213f x x x a x =-+-+,其中0a >.求()f x 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解析】 ()()()2224221f x x x a x a '=-+-=--,()7223f a =-,()373f a =-,D .O xyC .O x yB .O x yA .O yx O yx【铺垫】设函数3()32f x ax x =++有极值,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233f x ax '=+.当0a ≥时,()0f x '>,()f x 为实数集上的增函数,()f x 没有极值. 当0a <时, ()0f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f x 有极值.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0a <.【例14】已知函数存在极值,求参数范围设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若()()32112f f x ax ax x a '⎡⎤=-+-∈⎢⎥⎣⎦R ,. ⑴用a 表示()1f ';⑵若函数()f x 在R 上存在极值,求a 的范围.【追问】若函数在R 上不存在极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解析】 ⑴()()213212f f x ax ax ''=-+-,把1x =代入上式,得()()1112f f a ''=+-,①()122f a '=-.⑵()2322f x ax ax a '=-+-当0a =时,()20f x '=-<,无极值,∴不满足假设.当0a ≠时,要满足存在极值,则()0f x '=必须有两个相异实根, 故0∆>,即()244320a a a -⋅->,得03a <<.【追问】(][)03-∞+∞,∪,【拓3】 (2010北京卷18)设函数()()3203a f x x bx cx d a =+++>,且方程()90f x x '-=的两个根分别为1,4. ① 当3a =且曲线()y f x =过原点时,求()f x 的解析式;① 若()f x 在()-∞,+∞内无极值点,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由()323a f x x bx cx d =+++得()22f x ax bx c '=++. 因为()29290f x x ax bx c x '-=++-=的两个根分别为1,4,所以290168360a b c a b c ++-=⎧⎨++-=⎩①① 当3a =时,由①式得2608120.b c b c +-=,⎧⎨++=⎩解得3b =-,12c =.又因为曲线()y f x =过原点,所以0d =.故()32312f x x x x =-+. ① 由于0a >,所以“()323a f x x bx cx d =+++在()-∞,+∞内无极值点”等价于 “()220f x ax bx c '=++≥在()-∞,+∞内恒成立”.由①式得295b a =-,4c a =.又()()()224919b ac a a ∆=-=--.解()()09190a a a >,⎧⎪⎨∆=--⎪⎩≤得[]19a ∈,,即a 的取值范围是[]19,.【易错】右图是导函数()y f x '=的图象,试找出函数 ()y f x =的极值点,并指出哪些是极大值点,哪些是极小值点. 【解析】 根据导函数的正负,我们可以判断原函数的单调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函数在2x x =处取得极大值,即2x 为极大值点;函数在4x x =处取得极小值,即4x 为极小值点.【点评】一方面,学生在看到此图时,第一反应会默认为1x 和3x 分别为极值点,但是我们要审清题意,这里给的是导函数的图象,不是原函数的图象,我们要根据导函数的图象画出原函数的图象;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误认为6x 为函数的一个极值点,我们从图象上就可以看出原函数在()5x +∞,一直是单调递增的,所以6x 不是函数的极值点.所以原函数的单调性只与导函数的正负有关,与导函数的单调性无关.随堂训练【演练6】 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函数()f x 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解析】 A 由()f x '的图象知()y f x =在(0)-∞,与(2)+∞,上单调递增,在(02),上单调递减.【演练7】 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左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解析】 B 因为容器中总的水量(即注水量)V 关于h 的函数图象是增加越来越缓的,即每当h 增加一个单位增量h ∆,V 的相应增量V ∆越来越小.这说明容器的上升的液面越来越小,故选B .【演练8】 设()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将()y f x =和()y f x '=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D【演练9】 函数214y x x=+的单调增区间为( ) A .(0)+∞, B .12⎛⎫+∞ ⎪⎝⎭, C .(1)-∞-, D .12⎛⎫-∞- ⎪⎝⎭,【解析】 B 令32218180x y x x x -'=-=>,得12x >.【演练10】 已知0a ≥,函数2()(2)e x f x x ax =-.设()f x 在[]11-,上是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对函数()f x 求导数,得22()(2)e (22)e [2(1)2]e .x x x f x x ax x a x a x a '=-+-=+--令()0f x '=,得2[2(1)2]e 0x x a x a +--=,从而22(1)20x a x a +--=, 解得2111x a a =--+,2211x a a =-++,其中12x x <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yxO yx O yx O DC B A O x y授课内容及过程:知识解析1.复合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两个函数y=f(u)和u=φ(x)=ax+b,给定x的一个值,就得到了u的值,进而确定了y的值,这样y可以表示成x 的函数,我们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f(u)和u=φ(x)的复合函数,记作y=f(φ(x)).其中u为中间变量.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y=f(φ(x))的导数为y x'=[f(φ(x))]'=f'(u)φ'(x)(u=φ(x)).3.复合函数求导的基本步骤求复合函数的导数,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分解:分解复合函数为初等函数,注意适当选择中间变量;(2)层层求导:求每一层初等函数的导数(弄清每一步求导是哪个变量对哪个变量求导);(3)作积还原:将各层初等函数的导数相乘,并将中间变量还原为原来的函数.以上步骤可称之为复合函数求导三步曲.例题解析【做一做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3x-2)2; (2)y=sin2x.解:(1)(方法一)y'=[(3x-2)2]'=(9x2-12x+4)'=18x-12.(方法二)将函数y=(3x-2)2看作是函数y=u2和函数u=3x-2复合所成的函数,并分别求对应变量的导数如下: y'u=(u2)'=2u,u'x=(3x-2)'=3.两个导数相乘,得y'x=y'u·u'x=2u·3=2(3x-2)·3=18x-12.(2)y'=2sin x·(sin x)'=2sin x·cos x=sin 2x.反思应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中间变量的选取应是基本函数结构.(2)正确分析函数的复合层次,弄清每层是对哪个变量求导.(3)一般是从最外层开始,由外及里,一层层地求导.(4)善于把一部分表达式作为一个整体.(5)最后要把中间变量换成自变量的函数.熟练后,可省略中间步骤.。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3 计算导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简单函数的导数,掌握计算一般函数在处的导数的步骤;
2、理解导函数的概念,并能用它们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2. 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根据导数的定义计算一般函数在处的导数;
教学难点:导数的定义运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注意
那么,如何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析新课
计算函数在处的导数的步骤如下:
(1)通过自变量在处的Δx,确定函数在处的改变量:
(2)确定函数在处的平均变化率:
(3)当Δx趋于0时,得到导数
例1、求函数在下列各点的导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函数在区间[a,b]上的每一点x处都有导数,导数值记为:
则是关于x的函数,称为的导函数,通常也简称为导数。
(二)、小结:我们知道,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那么,对于函数,如何求它的导数呢?
由导数定义本身,给出了求导数的最基本的方法,利用导数的定义计算函数在处的导数的步骤如下:
(三)、练习:课本练习:1、2.
(四)、作业:课本习题2-3:A组1、2、4
五、教后反思:。
高中数学选修2-2北师大版教案:1.2+综合法和分析法2.2分析法(一)
课时教案科目:数学教师:授课时间:第1周星期5 年2月17日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2 2.1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2) 能解释具体函数在一点的导数的实际意义;(3) 会求简单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了解导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导数概念的本质内涵。
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存在函数关系ht = 2t 10(1)平均速度:计算运动员在2~3t 的平均速度1、 若设01x x x -=∆,()()01x f x f y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xx f x x f x x x f x f x y ∆-∆+=--=∆∆000101,我们用它刻画函数值在区间[]10,x x 上变化的快慢。
(2)瞬时速度: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不能反映他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那么,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比如,t=2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考察t=2时附近的情况:2、瞬时变化率:用平均变化率“逼近”瞬时变化率即x ∆趋于0时,平均变化率就趋于函数在点0x 的瞬时变化率。
瞬时变化率刻画的是函数在一点处变化的快慢。
●新课讲授导数的概念:设函数=f ,当自变量1趋于0时,即Δ趋于0时,如果平均变化率()()()()xx f x x f x x x f x f x y ∆-∆+=--=∆∆000101 趋于一个固定的值,那么这个值就是函数=f 在0点的瞬时变化率,也称为=f 在0点的导数.记法:函数=f 在0点的导数,通常用符号 ()0x f '表示,记作()()()()()xx f x x f x x x f x f x f x x x ∆-∆+=--='→∆→00001010lim lim 01 注:导数即为瞬时变化率问题:如何利用导数定义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呢?用平均变化率“逼近”瞬时变化率例1、一条水管中流过的水量(单位:m 3)是时间(单位:)的函数=f=3。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4 数学归纳法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初步形成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理性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意义,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 摸球实验已知盒子里面有5个小球,如何证明盒子里面的球全是绿色?2. 今天,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
象这种由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归纳法。
(1)是完全归纳法,结论正确(2)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一定正确。
问题:这些问题都与自然数有关,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我们无法对其一一验证,那么如何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呢?例如对于数列,已知, 通过对n=1,2,3,4前4项的归纳,猜想其通项公式为。
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如何证明?数学中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二、探索新知1、了解多米诺骨牌游戏,可得,只要满足以下两条件,所有多米诺骨牌就都能倒下:(1)第一块骨牌倒下;(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思考:条件(1)(2)的作用是什么?2、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解决数学问题。
思考:你能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解决这个问题吗?分析:3、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为取的第一个值);(2)(归纳递推)假设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2教案-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定积分概念形成过程的思想;
2、会根据该思想求简单旋转体的体积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定积分的意义和积分公式表解决一些简单的旋转体的体积问题;
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被积函数的确定。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1)、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微积分基本定理是什么?
(二)新课探析
典例分析
例1、给定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体。
求它的体积。
例2、如图,是常见的冰激凌的形状,其下方是一个圆锥,上方是由一段抛物线弧绕其对称轴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尺寸如图所示,试求其体积。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将其轴载面按下图位置放置,并建立坐标系。
则A,B坐标可得,再求出直线AB和抛物线方程,“冰激凌”可看成是由抛物线弧OB和线段AB绕X轴旋转一周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模块教案北师大版选修2-2§1归纳与类比1.1 归纳推理(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推理的特征、概括归纳推理的定义,知道归纳推理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2)掌握归纳推理的一般性步骤:“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并能利用归纳推理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使学生掌握观察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与探究,体会归纳推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通过本节的学习和运用,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树立用数学思维方式创新探究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做出猜想.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例如先整体,再局部;哪些是共同点,哪些是区别?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变化部分有什么规律?等等.通过不断地观察、分析、归纳提出猜想,从而化解难点.这一过程要让学生多探究、多交流,以便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简单求解,使学生理解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的特征,推断该事物中每个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式,明确归纳推理的特点,强化重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归纳法,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如数列),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使用它提出猜想.因此,本节课宜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具体问题情境下,让学生主动探究,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归纳、揭示规律,形成概念,获取方法,并在具体问题的求解中,深化规律,形成技能,使知识与思想方法得以升华.●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具体数学实例引出推理的前提下,呈现例1.⇒错误!⇒错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利用归纳推理解决例2,加深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初步认识归纳推理的特点.⇒ 变练演编,升华提高.通过习题1和习题2,让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可作变式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 ⇒错误!错误!课标解读1.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2.能够利用归纳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3.体会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归纳推理【问题导思】1.已知数列{a n }的前5项依次为1,3,6, 10,15.这五项的变化是递增还是递减?有什么规律?【提示】 递增;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成等差数列.2.猜想问题1中第6项的值. 【提示】 213.猜想出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提示】 不一定. 1.归纳推理的定义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2.归纳推理的特征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数与式的归纳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n a n +1=n +1(n =1,2,3,…).(1)求a 2,a 3,a 4,a 5,并猜想通项公式a n ;(2)根据(1)中的猜想,有下面的数阵: S 1=a 1 S 2=a 2+a 3 S 3=a 4+a 5+a 6S 4=a 7+a 8+a 9+a 10S 5=a 11+a 12+a 13+a 14+a 15试求S 1,S 1+S 3,S 1+S 3+S 5,并猜想S 1+S 3+S 5+…+S 2n -1的值.【思路探究】→猜想通项公式a n →求解S 1,S 1+S 3,S 1+S 3+S 5并分析结论的特征→猜想S 1+S 3+S 5+…+S 2n -1的值【自主解答】 (1)因为a 1=1,由a n a n +1=n n +1知a n +1=n +1n²a n , 故a 2=2,a 3=3,a 4=4,a 5=5.可归纳猜想出a n =n (n ↔N *). (2)根据(1)中的猜想,数阵为:S 1=1 S 2=2+3=5 S 3=4+5+6=15 S 4=7+8+9+10=34S 5=11+12+13+14+15=65 故S 1=1=14,S 1+S 3=1+15=16=24,S 1+S 3+S 5=1+15+65=81=34,可猜想S 1+S 3+S 5+…+S 2n -1=n 4.1.本题中通项a n 易于猜想,而猜想S 1+S 3+…+S 2n -1时,应注意将每个式子及其结果同n 的取值对应,并尝试用含n 的代数式f (n )归纳.2.在对数与式进行归纳时,应坚持“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从整体上把握数与式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然后着眼局部变化规律的归纳.在数列{a n }中,a 1=1,且a n +1=2a n 2+a n(n ↔N *),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解】 ∵在{a n }中,a 1=1,a n +1=2a n2+a n,∴a 2=2a 12+a 1=23;a 3=2a 22+a 2=48=24;a 4=2a 32+a 3=25;…∴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N *).1-1:图1-1-1由于图中1,3,6,10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故被称为三角形数,试结合组成三角形数的特点,归纳第n 个三角形数的石子个数.【思路探究】 可根据图中点的分布规律归纳出三角形数的形成规律,如1=1,3=1+2,6=1+2+3;也可以直接分析三角形数与n 的对应关系,进而归纳出第n 个三角形数.【自主解答】 法一 由1=1, 3=1+2, 6=1+2+3, 10=1+2+3+4,可归纳出第n 个三角形数为1+2+3+…+n =n n +12.法二分析:各项的分母均为2,分子分别为相应项数与相应项数加1的积.归纳:第n 个三角形数的石子数应为:n n +12.1.通过图形中石子的排列规律,分析出三角形数的形成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较法二来讲也易于操作;实质上数列1,3,6,10,…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一个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这类数列求通项时,可借鉴三角形数的形成规律.如猜想5,7,10,14,19,…的通项时,可通过5=5,7=5+2,10=5+2+3,14=5+2+3+4,19=5+2+3+4+5,…,得a n =5+2+3+4+…+n = n +2 n -1 2+5=n 2+n +82.2.对于图与形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图形中呈现的规律求解;二是将每个图形对应的数字求出后,分析各数的变化规律(如是增还是减?如何增减?等)后进而猜想,实质上就将问题转化为对数与式的猜想了.(1)如图①,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三角形,并擦去中间一段,得图②,如此继续下去,得图③…试用n 表示出第n 个图形的边数a n =________.图① 图② 图③图1-1-2【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a 1=3,a 2=12,a 3=48,…,故{a n }是首项为3,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故a n =3³4n -1.【答案】 3³4n -1(2)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出的一列“树型”图:设第n 个图有a n 根树枝,则a n +1与a n (n ≥1)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① ② ③④ ⑤图1-1-3【解析】 由图可得,第一个图形有1根树枝,a 1=1,第2个图形有3根树枝,即a 2=3,同理可知:a 3=7,a 4=15,a 5=31. 归纳可知:a 2=3=2³1+1=2a 1+1, a 3=7=2³3+1=2a 2+1, a 4=15=2³7+1=2a 3+1, a 5=31=2³15+1=2a 4+1, 由归纳推理可猜测: a n +1=2a n +1.n n (1)试分别计算数列{a n }中落入区间(9,92)和(92,94)内的项的个数;(2)对任意m ↔N *,将数列{a n }中落入区间(9m,92m)内的项的个数记为b m ,求数列{b m }的通项公式.【思路探究】 分别令9<a n <92,92<a n <94求解项数n 的范围,并求对应项数;利用(1)中的方法解答(2).【自主解答】 (1)令9<a n <92,即9<9n -8<92,解得1+89<n <9+89,故2≤n ≤9,因此,数列{a n }中落入区间(9,92)内的项的个数为8;同理,令92<a n <94,解得9+1≤n ≤93,故数列{a n }中落入区间(92,94)中的项的个数为93-9;(2)由题意,令9m <9n -8<92m,得9m -1+89<n <92m -1+89,∴9m -1+1≤n ≤92m -1,故b m =92m -1-9m -1.1.解答本题第(2)问的关键是通过第(1)问中两种特殊情况的求解,归纳出一般性规律从而使问题获解.2.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实验事实到理论的一种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手段,是通过归纳得到结论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有效方法.如图1-1-4所示,点M 是椭圆x 2a +y 2b=1(a >b >0)上一动点,由点M 到圆x 2+y 2=b 2的两条切点MA ,MB ,切点分别为A ,B .下面是探究当∠AMB =π2时,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的过程.图1-1-4连接OA ,OB ,∵MA ,MB 与圆相切, ∴OA ⊥MA ,OB ⊥MB ,连接OM ,∵∠AMB =π2,∴∠AMO =π4,|OM |=2b ,又在椭圆中|OM |↔[b ,a ], 故2b ≤a ,即2b 2≤a 2,∴2(a 2-c 2)≤a 2,即a 2≤2c 2,c a ≥22,∴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22,1). (1)若将“∠AMB =π2”改为“∠AMB =π3”,试探究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2)试将本题加以推广,得到一个一般性结论.【解】 连接OA ,OB ,OM ,易知∠AMO =π6,在Rt △AOM 中,|OM |=bsinπ6=2b ,又|OM |≤a , 即2b ≤a .故椭圆的离心率的范围是[32,1).(2)同上述解法,设∠AMB =2α(0<α<π2),则∠AMO =α,在Rt △AOM 中,|OM |=bsin α,又|OM |↔[b ,a ], ∴bsin α≤a ,即a 2-c 2≤a 2sin 2α,整理,得a 2cos 2α≤c 2,故c a≥cos α, 所以,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cos α,1).忽视“项数n ”与“命题”间的对应关系致误 已知2+23=223, 3+38=338,4+415=4415, 5+524=5524,……,则第n 个式子为( ) A.n +nn 2-1=n n n 2-1(n ↔N *) B.n +nn 2-1=n nn 2-1(n ≥2)C.n +1 +n +1n +1 2-1=(n +1)n +1n +1 2-1(n ↔N *)D. n +1 2+n +1 n +1 2-1=(n +1)n +1 n +1 2-1(n ≥2) 【错解】 通过观察知3=22-1,8=32-1,15=42-1,24=52-1,故第n 个式子为n +nn 2-1=n nn 2-1(n ≥2),故选B.【答案】 B【错因分析】 本题解答忽视了“项数n ”与“第n 个命题”间的对应关系,即第1个式子中用1表示为1+1 +1+11+1 2-1=(1+1) 1+11+1 2-1. 【正解】 n =1时,有1+1 +1+11+1 2-1=(1+1)1+11+1 2-1, n =2时,有2+1 +2+12+1 2-1 =(2+1)2+12+1 2-1,n =3时,有3+1 +3+13+1 2-1=(3+1)3+13+1 2-1, 同理n =4,n =5时,也有相同规律. 故猜想第n 个式子为 n +1 +n +1n +1 2-1=(n +1)n +1n +1 2-1(n ↔N *).应选C.【答案】 C1.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发现一般性结论或解题方法的重要途径. 2.归纳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故所得结论不一定可靠,需给出证明. 3.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提出猜想.1.在数列{a n }中,a 1=0,a n +1=2a n +2,则a n 是( )A .2n -2-12B .2n-2C .2n -1+1D .2n +1-4【解析】 当n =1,2,3时,求得a 2=2,a 3=6,a 4=14,观察知a n =2n-2. 【答案】 B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²a n (n ≥2),且a 1=1通过计算a 2,a 3,a 4,猜想a n =( )A.2 n +1 2B.2n n +1C.22n -1D.22n -1【解析】 可以通过S n =n 2a n 分别代入n =2,3,4求得a 2=13,a 3=16,a 4=110,猜想a n =2n n +1.【答案】 B3.把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图1-1-5所示,则第七个三角形数是________.图1-1-5【解析】 第一个三角形数是1, 第二个三角形数是1+2=3, 第三个三角形数是1+2+3=6, 第四个三角形数是1+2+3+4=10.因此,由归纳推理得第n 个三角形数是1+2+3+4+…+n = 1+n n2.由此可以得出第七个三角形数是28. 【答案】 284.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都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试归纳它们的交点个数.【解】 n =2时,交点个数:f (2)=1. n =3时,交点个数:f (3)=3. n =4时,交点个数:f (4)=6. n =5时,交点个数:f (5)=10.猜想f (n )=12n (n -1)(n ≥2).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23,1,112,214,338,…,猜想该数列的第6项为( )A .4516B .4316C .5316D .5116【解析】 将各项均写成假分数的形式为23,11,32,94,278,…,即3-12-1,3020,3121,3222,3323,…,故猜想第6项为342=8116=5116.【答案】 D2.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 401,…,则72 011的末两位数字为( ) A .01 B .43 C .07 D .49【解析】 ∵75=16 807,76=117 649,由运算规律知末两位数字以4为周期重复出现,故72 011=74³502+3,故其末两位数字为43.【答案】 B3.(2013²厦门高二检测)观察下列等式:13+23=(1+2)2, 13+23+33=(1+2+3)2,13+23+33+43=(1+2+3+4)2,…, 根据上述规律第n 个等式为( )A .13+23+33+…+n 3=(1+2+3+…+n )2B .13+23+…+n 3=[1+2+3+…+(n +1)]2C .13+23+33+…+(n +1)3=(1+2+3+…+n )2D .13+23+33+…+(n +1)3=[1+2+3+…+(n +1)]2【解析】 将各等式中的变化规律同n 对应起来可知选D. 【答案】 D4.有两种花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下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六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 )图1-1-6A .26B .31C .32D .36【解析】 设第n 个图案有a n 个菱形花纹的正六边形,则a 1=6³1-0,a 2=6³2-1,a 3=6³3-2,故猜想a 6=6³6-5=31.【答案】 B5.把正偶数列{2n }的各项从小到大依次排成如下的三角形状数表,记M (r ,t )表示该表中第r 行的第t 个数,则表中的数2 014对应于(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A .M (45,14)B .M (45,27)C .M (46,14)D .M (46,27)【解析】 由题意2 014是数列{2n }中的第1 007项,而数阵中的前r 行共有1+2+3+…+r =r ² r +1 2,令r ² r +12≤1 007知r 最大值为44.当r =44时,前44行共有990项,故2 014位于第45行,第1 007-990=27个数,即M (45,27).【答案】 B 二、填空题6.如图1-1-7所示,由若干个点组成形如三角形的图形,每条边(包括两个端点)有n (n >1,n ↔N +)个点,每个图形总的点数记为a n ,则a 6=______________,a n =______________.图1-1-7【解析】 依据图形特点可知当n =6时,三角形各边上各有6个点,因此a 6=3³6-3=15.由n =2,3,4,5,6时各图形的特点归纳得a n =3n -3(n ≥2,n ↔N +). 【答案】 15 3n -3(n ≥2,n ↔N +)7.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n ,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一般的结论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f (21)=32,f (22)>42,f (23)>52,f (24)>62,故一般的结论为f (2n)≥n +22.【答案】 f (2n)≥n +228.(2013²深圳高二检测)设函数f (x )=xx +2(x >0),观察:f 1(x )=f (x )=xx +2,f 2(x )=f (f 1(x ))=x3x +4,f 3(x )=f (f 2(x ))=x7x +8,f 4(x )=f (f 3(x ))=x15x +16,……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 ↔N *且n ≥2时,f n (x )=f (f n -1(x ))=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先求函数结果的分母中x 项系数所组成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3,7,15,…,可推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1.又函数结果的分母中常数项依次为2,4,8,16,…,故其通项公式为b n =2n.所以当n ≥2时,f n (x )=f (f n -1(x ))=x2n -1 x +2n .【答案】x2n-1 x +2n三、解答题9.在△ABC 中,不等式1A +1B +1C ≥9π成立,在四边形ABCD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62π成立,在五边形ABCDE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E ≥253π成立,猜想在n 边形A 1A 2…A n 中,其不等式为什么?【解】 不等式左边项数分别为3,4,5时,不等式右边的数依次为9π,162π,253π,其分子依次为32,42,52,分母依次为(3-2)π,(4-2)π,(5-2)π,故当不等式左边项数为n 个时,归纳猜想右边应为n 2n -2 π(n ≥3,n ↔N *),故所求为1A 1+1A 2+…+1A n ≥n 2 n -2 π(n ≥3,n ↔N *).10.已知:sin 230°+sin 290°+sin 2150°=32,sin 25°+sin 265°+sin 2125°=32.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般性的命题,并证明之.【解】 一般性的命题为sin 2θ+sin 2(60°+θ)+sin 2(120°+θ)=32.证明如下:sin 2θ+sin 2(60°+θ)+sin 2(120°+θ)=1-cos 2θ2+1-cos 120°+2θ 2+1-cos 240°+2θ 2=32-12[cos 2θ+cos(120°+2θ)+cos(240°+2θ)] =32-12[2cos 60°cos(60°+2θ)+cos(180°+60°+2θ)] =32-12[cos(60°+2θ)-cos(60°+2θ)] =32. 11.设{a n }是集合{2t +2s|0≤s <t ,且s ,t ↔Z}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列,即a 1=3,a 2=5,a 3=6,a 4=9,a 5=10,a 6=12,……将数列{a n }各项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如右的三角形数表:3 5 6 9 10 12 … … … … … … … … …(1)写出这个三角形数表的第四行、第五行; (2)求a 100.【解】 (1)由题意,a 1,对应的有序数对(s ,t )为(0,1). a 2,a 3对应的有序数对(s ,t )分别为(0,2),(1,2);a 4,a 5,a 6对应的有序数对(s ,t )分别为(0,3),(1,3),(2,3), 故可归纳出第四行各项对应的有序数对依次为 (0,4),(1,4),(2,4),(3,4). 故第四行为17,18,20,24.第五行各项对应的有序数对(s ,t )依次为 (0,5),(1,5),(2,5),(3,5),(4,5) 故第五行为33,34,36,40,48.(2)将三角形数表中各项对应的有序数对列成下面的数表.(0,1) (0,2) (1,2) (0,3) (1,3) (2,3) (0,4) (1,4) (2,4) (3,4) (0,5) (1,5) (2,5) (3,5) (4,5)可以归纳出行数与t 相等,且各行中的项数与t 相等,故前t 行共有t t +12项,令t t +12≤100,得t ≤13, 当t =13时,t t +12=91. 故a 100位于第14行中第9个数.故a 100对应的有序数对(s ,t )为(8,14).所以a 100=28+214.(教师用书独具)正整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则上起第2 005行,左起第2 006列的数应为( )A .2 0052B .2 0062C .2 005+2 006D .2 005³2 006【思路探究】 根据本题求结论的要求,只需归纳出第n 行,第n +1个数的规律即可. 【自主解答】 第1行第2个数为2=1³2; 第2行第3个数为6=2³3; 第3行第4个数为12=3³4; 第4行第5个数为20=4³5;故归纳出第2 005行第2 006个数为2 005³2 006. 【答案】 D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结论的要求准确把握归纳的对象是第n 行第n +1个数的规律.2.对数归纳时也可借助一些常见数列,如本题中2=22-2,6=32-3,12=42-4,20=52-5,……第n 行第n +1个数为(n +1)2-(n +1)=n ²(n +1).就借助了自然数的平方构成的数列和自然数列.观察下列各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则由此可归纳出n +(n +1)+(n +2)+…+(3n -2)=________.【解析】 1=1=12=(2³1-1)2,2+3+4=9=32=(2³2-1)2,3+4+5+6+7=25=52=(2³3-1)2,4+5+6+7+8+9+10=49=72=(2³4-1)2,…故n +(n +1)+(n +2)+…+(3n -2)=(2³n -1)2.【答案】(2n-1)21.2 类比推理(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发现类比推理的特征,概括类比推理的定义,知道类比推理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2)掌握类比推理的一般性步骤“分析、比较→提出猜想→验证”,并能简单运用类比推理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例子所反映出的思维过程,从中提炼类比推理的过程,然后再概括出类比推理的含义.培养学生以旧知识作基础,推测新结果的类比发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空间与平面,向量与数、无限与有限,不等与相等的类比,使学生感受可以从熟悉的知识中得到启发,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2)通过本节的学习和运用实践,体会类比推理的价值,学习用类比的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创新思维.●重点难点重点: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用类比进行推理做出猜想.教学时可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有类似特征的两类对象,然后根据学生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的诸多已知的公理、定理的比较、分析,及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概括类比推理的定义.通过例、习题的教学探究,让学生感悟类比推理的特点和步骤,从而强化重点,实破难点.(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习了立体几何,平面几何等可类比知识之后,从中挖掘、提炼出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方法,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类比推理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主动探究新的结论上面,宜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的指引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类比-猜想”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在探究中创新.●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以仿生学等具体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类似特征,可让学生举例,得出类比推理的定义.⇒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等差、等比数列之间的相似特征,及类比规律.⇒通过例2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通过概念的类比,掌握分析问题的角度及类比对象.⇒通过探究完成例3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由平面到空间,由“低维”到“高维”的类比规律,发现新结论.⇒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类比推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问题导思】已知三角形的如下性质:(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乘积的12.1.试根据上述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提示】 (1)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2)四面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乘积的13.2.以上两个推理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 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推出四面体的特征. 3.以上两个推理是归纳推理吗?为什么?【提示】 不是,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以上两个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1.类比推理(1)类比推理的定义: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2)类比推理的特征: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特征之间的推理. 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2.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是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对于数学命题,需要通过演绎推理严格证明.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定义 a n -a n -1=d (n ≥2)a na n -1=q (n ≥2) 通项公式 a n =a 1+(n -1)da n =a 1q n -1性质若m +n =p +q =2t ,则a m +a n =a p +a q=2a t若m +n =p +q =2t ,则a m ²a n =a p ²a q=a 2t和―→类比积,差―→类比商,乘―→类比乘方,(1)对于等差数列{a n },已知n ,n 1,n 2,n 3↔N *,若n 1+n 2+n 3=3n ,则有an 1+an 2+an 3=3a n .类比这一性质写出等比数列{b n }类似的性质;(2)你能将(1)的结论分别在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中加以推广吗? 【思路探究】 根据两数列运算规律加以类比,然后用归纳推理加以推广.【自主解答】 (1)由题设知“和―→类比积,乘―→类比乘方”,故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n 1+n 2+n 3=3n ,则有bn 1²bn 2²bn 3=b 3n .等差数列{a n } 等比数列{b n } m +n =2t a m +a n =2a t b m ²b n =b 2t n 1+n 2+n 3=3n an 1+an 2+an 3=3a n bn 1²bn 2²bn 3=b 3n123m n 123+…+an m =m ²a n .对比数列{b n }有bn 1²bn 2²bn 3…bn m =b mn .1.找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之间项与项之间运算的类比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及一些重要的结论都可进行相应的类比,运算类比规律为:和―→类比积,差―→类比商,乘―→类比乘方,除―→类比开方.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 16T 12成等比数列. 【解析】 等差数列类比于等比数列时,其中和类比于积,减法类比于除法,于是可得类比结论为: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T 8T 4,T 12T 8,T 16T 12成等比数列. 【答案】T 8T 4 T 12T 8新、旧概念的类比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请写出该等和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思路探究】【自主解答】 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作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作该数列的公和.由上述定义,得a n =⎩⎪⎨⎪⎧2,n 为奇数,3,n 为偶数,所以S n=⎩⎪⎨⎪⎧52n -12,n 为奇数,52n ,n 为偶数.1.本题的关键是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写出等和数列的定义.2.这类题目一定要找准新、旧概念之间可以确切表达的相似性,进而由原有的概念去推测新的概念.把上例中的“等差数列”改为“等比数列”,“等和数列”改为“等积数列”,“公和为5”改为“公积为6”,结果如何?【解】 等积数列:在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积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作等积数列,这个常数叫作该数列的公积.由定义,得a n =⎩⎪⎨⎪⎧2,n 为奇数,3,n 为偶数.前n 项和S n=⎩⎪⎨⎪⎧52n -12,n 为奇数,5n2,n 为偶数.11111交AA 1于点M ,PN ⊥BB 1交CC 1于点N .图1-1-8(1)求证:CC 1⊥MN ;(2)在任意△DEF 中有余弦定理DE 2=DF 2+EF 2-2DF ²EF cos ∠DFE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并予以证明.【思路探究】 (1)用“线面垂直”证“线线垂直”; (2)考虑到三个侧面的面积需要作出三个侧面的高,已知条件可得△PMN 为三棱柱的直截面,可选取三棱柱的直截面三角形作类比对象.【自主解答】 (1)证明:∵PM ⊥BB 1,PN ⊥BB 1, ∴BB 1⊥平面PMN . ∴BB 1⊥MN . 又∵CC 1∥BB 1, ∴CC 1⊥MN .(2)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有S 2▱ABB 1A 1=S 2▱BCC 1B 1+S 2▱ACC 1A 1-2S ▱BCC 1B 1²S ▱ACC 1A 1cos α.其中α为平面BCC 1B 1与平面ACC 1A 1所成的二面角. ∵CC 1⊥平面PMN ,∴上述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MNP . 在△PMN 中,∵PM 2=PN 2+MN 2-2PN ²MN cos ∠MNP ,∴PM 2²CC 21=PN 2²CC 21+MN 2²CC 21-2(PN ²CC 1)²(MN ²CC 1)cos ∠MNP . 由于S ▱BCC 1B 1=PN ²CC 1,S ▱ACC 1A 1=MN ²CC 1, S ▱ABB 1A 1=PM ²BB 1=PM ²CC 1,∴有S 2▱ABB 1A 1=S 2▱BCC 1B 1+S 2▱ACC 1A 1-2S ▱BCC 1B 1²S ▱ACC 1A 1²cos α.1.由“二维”平面扩展到“三维”空间,需要有“升维”的变化.因此,平面中的“点、线、面”一般类比成空间中的“线、面、体”.2.很多情形中,不仅仅是结论之间可以类比;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类比,如本题中结论的证明.平面中的三角形和空间中的四面体有很多类似的性质.例如在三角形中: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面积S =12³底³高;(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三角形的面积S =12(a +b +c )r (r 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a ,b ,c 为三角形三边长);……请类比以上性质,写出空间四面体的相关结论.【解】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可类比得到空间四面体的相关性质: (1)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2)四面体的体积V =13³底面积³高;(3)四面体的中位面平行于第四个面,且等于第四个面面积的14;(4)四面体的体积V =13(S 1+S 2+S 3+S 4)r (r 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S 1,S 2,S 3,S 4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类比不当而致误若数列{a n }(n ↔N +)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b n =a 1+a 2+a 3+…+a nn(n ↔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c n }(n ↔N +)是等比数列,且c n >0,则数列d n =________(n ↔N +)也是等比数列.【错解】 注意到b n =a 1+a 2+a 3+…+a nn中的分子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故可类比成等比数列{c n }的前n 项的积.因此,得到d n =c 1²c 2²c 3²…²c n n 也是等比数列,应填c 1²c 2²c 3²…²c nn.【错因分析】 本题的解答忽视了对等差数列中“除法”运算的类比. 【防范措施】 运用类比推理解决问题时,首先明确类比关系,然后分析类比的角度.如本题中应抓住“运算”这一角度恰当类比.【正解】 由等差、等比数列之间运算的相似特征知,“和―→类比积,商―→类比开方”.容易得出d n =n c 1²c 2²c 3²…²c n 也是等比数列,应填nc 1²c 2²c 3²…²c n .1.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是常见的合情推理,其推测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它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基础.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第二步,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3.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有时对概念、结论进行类比,有时对方法进行类比.1.已知{b n }为等比数列,b 5=2,则b 1²b 2²b 3²b 4²b 5²b 6²b 7²b 8²b 9=29.若{a n }为等差数列,a 5=2,则{a n }的类似结论为( )A .a 1a 2a 3…a 9=29B .a 1+a 2+a 3+…+a 9=29C .a 1a 2a 3…a 9=2³9D .a 1+a 2+a 3+…+a 9=2³9【解析】 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特征知,a 1+a 2+…+a 9=2³9. 【答案】 D2.已知“平面内,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类比这一结论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空间内,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 ②空间内,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 ③空间内,过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仅有一条; ④空间内,过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解析】 本题是由平面点与线的位置关系类比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可借助长方体这一模型排除①③④,仅有②正确.【答案】 B3.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性质,你认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答案】 ①②③4.如图1-1-9(1)有面积关系:S △PA ′B ′S △PAB =PA ′²PB ′PA ²PB,类比这一结论,请写出图1-1-9(2)中相应结论,并证明.图(1) 图(2)图1-1-9【解】 V P -A ′B ′C ′V P -ABC =PA ′²PB ′²PC ′PA ²PB ²PC,证明如下:分别过B ′,B 作平面PAC 的垂线B ′D ′,BD ,垂足分别为D ′,D .易知△PB ′D ′∽△PBD ,故PB ′PB =B ′D ′BD,所以V P -A ′B ′C ′V P -ABC =13S △PA ′C ′²B ′D ′13S △PAC ²BD=PA ′²PC ′²PB ′PA ²PC ²PB.一、选择题1.下列平面图形中,与空间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的是( ) A .三角形 B .梯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矩形【解析】 只有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六面体较为接近,故选C. 【答案】 C2.关于合情推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合情推理是“合乎情理”的推理,因此其猜想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②合情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③合情推理可以用来对一些数学命题进行证明;④归纳推理是合情推理,因此合情推理就是归纳推理A .①④B .②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 根据合情推理的定义可知,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其中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他们的结论可真可假,但都不能用来证明数学命题,因此①②③④均不正确.【答案】 D3.下列几种推理过程是类比推理的是( )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由平面三角形性质,猜想空间四面体性质C .由数列的前几项,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D .某校高二年级有10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猜想各班都超过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