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中国各城市居民消费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

中国区域消费差异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可以在线下实体店 购物,也可以在线上进行搜索、比较、购买等行为,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
品质提升与消费趋势
总结词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高,追求优质产品和服 务
详细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对健康、安全 的关注,消费者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 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设计、功能等方面 ,追求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南京路购物的消费特点
时尚潮流聚集地
南京路是上海著名的购物街,聚集了大量国际品牌和时尚潮流单 品,吸引众多追求品质和潮流的消费者。
消费层次分明
南京路的商品价格范围广,从高端奢侈品到平价商品都有,满足 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餐饮娱乐多元化
南京路不仅是购物的好去处,还拥有众多餐饮和娱乐场所,为消 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消费体验。
成都春熙路购物的消费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
春熙路位于成都市中心,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元素 ,既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有各种国际品牌和时尚单品。
美食天堂
春熙路是成都美食的集中地,拥有众多传统小吃和特色餐 厅,吸引大量食客前来品尝。
女性消费者为主
春熙路的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无论是服装、化妆品还是 美食方面,都深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宁夏
低消费水平,能源和农业相关 消费较高
西南地区
四川
中高消费水平,制造业和旅游消费较 为突
02
重庆
中高消费水平,餐饮和娱乐消费市场 活跃
01
03
贵州
中低消费水平,能源和农业相关消费 较高
西藏
低消费水平,旅游和文化消费较为突
05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标题: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一、引言江苏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备受。

对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各市的经济现状,也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策略。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剖析。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各市的GDP、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作为数据来源。

这些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2、方法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选择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使用了K-means算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能够根据设定的类别数,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三、结果与分析1、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以及标准化处理等。

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聚类分析结果我们设定类别数为3,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

该结果将江苏省各市划分为三个类别:高发展水平市、中发展水平市和低发展水平市。

3、结果分析(1)高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中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常州、南通、徐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相较于高发展水平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分析

对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分析

对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分析一、消费倾向的背景和概述二、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状况三、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四、当前居民消费趋势五、建议和展望消费倾向的背景和概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额占 GDP 的比重逐年攀升,从2011年的35%增长到2019年的消费额占比达到54.5%。

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逐渐成为一个消费市场强国,居民消费则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状况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向服务型转变,但消费主体仍以实物商品为主。

在居民消费中,成品类消费占比最高,达到40.2%,其次是居住类、交通类和餐饮类。

此外,在消费方式上,专业服务和旅游消费成为现代居民消费增量的主要领域。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消费额最高,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消费增长率更快。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居民消费倾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等。

其中,就业状况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最为显著。

就业率高的地区,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强;相反,就业压力大的地区,消费倾向存在一定下降趋势。

此外,宏观经济周期、金融政策、收入水平、人们的心理预期等也对居民消费倾向产生影响。

当前居民消费趋势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和品质化的趋势。

智慧化、健康化、环保化成为消费新趋势,人们在消费中注重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此外,未来消费市场的增长也将主要来源于老龄化、城镇化和中产阶级的快速扩大。

建议和展望在当前形势下,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建议政府大力推进消费引导政策,积极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和消费服务质量。

另外,通过深入调研、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市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分析1. 美容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个人护理等服务逐渐成为刚需之一。

当前,美容服务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涵盖了美容美发、SPA等多个领域。

消费者分析案例

消费者分析案例

消费者分析案例【篇一:消费者分析案例】红叶超级市场(简称红叶超市)营业面积为 260 平方米,位于居民聚居区的主要街道上,附近有许多商场和同类超级市场。

营业额和利润虽然还过得去,但是与同等面积的商场相比,还是觉得不理想。

通过问询部份顾客,得知顾客认为店内拥挤杂乱,商品质量差、档次低。

听到这宗反映,红叶超市经理感到诧异,因为红叶超市的顾客没有同类超市多,他总是看到别的超市人头攒动而本店较为冷清,怎么会拥挤呢?本店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与别的超市相同,怎么质量差、档次低呢?经过对红叶超市购物环境的分析,发现了真实原因。

原来,红叶超市为了充分利用商场的空间,柜台安放过多,过道太狭窄,购物高峰时期就会造成拥挤,顾客不愿入内,即使入内也不易找到所需商品,往往是草草转一圈就很快离去;商场灯光暗淡,货架陈旧,墙壁和屋顶多没没有装修,优质商品放在这种背景下也会显得质量差、档次低。

为了提高竞争力,红叶超市的经理痛下决心,拿出一笔资金对商店购物环境进行彻底改造。

对商店的地板、墙壁、照明和屋顶都进行了装修;减少了柜台的数量,加宽了走道,仿照别的超市摆放柜台和商品,以方便顾客找到商品。

装修一新开业后,立刻见到了效果,头一个星期的销售额和利润比过去增加了 70%。

可是随后的销售额和利润又不断下降,半个月后降到了以往的水平。

为什么浮现这种情况呢?观察发现,有些老顾客不来购物了,增加了一批新顾客,但是新增的顾客没有流失的顾客多。

对部份顾客的调查表明,顾客认为购物环境是比原先好了,商品档次也提高了,但是商品摆放依然不太合理,同时商品价格也提高了,别的商店更便宜些,一批老顾客就到别处购买了。

听到这种反映,红叶超市的经理再次感到诧异,因为普通来说,红叶超市装修后商品的价格并未提高,只是调整了商品结构,减少了部份微利商品,增加正常利润和厚利商品,其价格与其他超市相同。

究竟怎样才干适应顾客呢? 1.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中哪些因素不利于吸引顾客的注意? 2.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对其所售商品怎样的认识?装修后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怎样的认识?3.红叶超市应当怎样改造和安排购物环境才干增加消费者的注意,并诱导消费者的认知朝着经营者所希翼的方向发展?红叶超市作为一家座落在居民聚居区内主要街道上的小型超市,其营业额和利润不佳与其购物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论文报告: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目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1. 总体情况2. 消费结构组成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1. 消费者需求特点2. 消费支持与消费延迟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问题1. 个人消费结构问题2. 系统性消费结构问题五、政策建议1. 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引导2. 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六、案例分析1. 汽车消费案例分析2. 教育消费案例分析3. 健康保健消费案例分析4. 旅游消费案例分析5. 电子产品消费案例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朝着多元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消费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1. 总体情况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发展,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转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0,785元,主要消费领域为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

2. 消费结构组成分析(1)衣着消费: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逐年变化不大,占比维持在6%-7%之间。

其中儿童装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而成年人的服装消费则呈现出稳定和下降态势。

(2)居住消费:占比最高的居住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约为27.1%,并且消费水平逐年提升。

房屋交易和租赁成为主要形式,同时高端豪宅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3)医疗保健消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占比约为6.3%,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对养老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口腔、美容等领域的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需求。

(4)交通通讯消费:城镇居民的交通通讯消费占比约为11.9%,由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和快捷便利的通信方式容易获得大众青睐,数字化的过程让人们更加爱好消费。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一、研究的目的要求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

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 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

例如, 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 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 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

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 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 例如, 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

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 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

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 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 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

而且, 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 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 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

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 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 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

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 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 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 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 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 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 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

北京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分析

北京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分析

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63北京市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分析许晶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70摘要: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探讨北京市居民由于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核算。

首先了解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来源,根据部门的直接和间接关系进行划分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部门进行具体碳排放量的核算。

基于居民对能源商品及非能源商品的消费情况,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碳排放核算。

考虑城乡角度得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对能源商品消费情况存在差异,城镇居民CO 2排放量较大。

之后考虑商品性质得出居民通过对非能源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所产生的CO 2排放量大于消费能源商品所产生的CO 2排放量。

最终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碳排放;能源商品;非能源商品和服务;投入-产出一、引言国内对于居民商品碳排放研究处于幼儿阶段,建立的模型具有局限性,又由于各自研究目的不同所以针对能源和估算出具体碳排放数据。

因此研究居民对能源及非能源商品的碳排放核算很有必要。

作者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对上海市居民的消费进行CO 2制造量的核算,得出上海居民间接消耗能源量比直接消耗能源量多.(王文秀[1])。

Qun Ding[5]指出居民消费已成为重要能源消费群体,居民除直接通过燃油、燃气等方式消费能源商品外,消费活动间接影响了多个生产部门的能源消耗,根据IO表研究了家庭消费活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

本文针对北京市居民能源及非能源商品的碳排放进行分析划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居民消费分析及居民消费内容的划分。

利用1996-2015年北京市居民消费数据,将居民消费内容划分为能源商品的直接与间接消费。

居民消费碳排放研究。

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居民能源商品的CO 2排放量。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核算非能源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所产生的CO 2排放量。

二、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一)居民消费内容的划分将居民消费结构划分,如图1-1所示 :图1-1 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二)北京市能源商品消费情况通过对北京市2002-2014年居民消费数据的统计得出2002年至今北京市居民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其消费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 统计分析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二、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对数据的基本分析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 )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2):将“人均消费(expend )”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 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 轴(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2lg lg n,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6=,可近似取值为元.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5):单击“确定”按钮.3、频数分析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2):选定“expendNew”,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续.由上图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集中在第二组和第三组,大约占到百分之七十.由于在表格中不存在缺失值,因此频数分布表中的百分比和有效百分比相同.从此次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集中,大约在12000元--18000元之间,还有少数省市的消费水平处在中等阶段,而有上海、北京、浙江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的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达到了21000元以上.三、对数据的回归分析(一)、作出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散点图,以观察他们的线性关系如何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2):从“库”中选择“散点图”将其拖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3):将“人均收入”选定为x轴,将“人均消费”选定为y轴(4):点击“确认”生成如下散点图由散点图可以看出,人均消费Y和人均收入X大概呈一元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建立一元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二)假设回归模型为Y=a+b X,其中,Y表示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X表示人均收入,为解释变量,b为回归系数.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回归”→“线性”菜单项,打开“线性回归”对话框.(2)将“人均消费”选入“因变量”列表框,将“人均收入”选入“自变量”列表框.(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如下(1)、(2)、(3)、(4)四张表格,依次分析如下:表(1):移入/移出的变量从上表可以看出,放入模型的变量只有一个即“人均收入”,选择变量的方法为强行进入法,也就是说将所有的自变量都放入模型中,模型的因变量为“人均消费”.表(2):模型汇总以知道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2R=,调整决定系数2R=,和回归系数的标准误=.由于决定系数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人均消费Y=+人均收入X上述回归方程给出了如下信息: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增加元.四、单样本的T检验(一):由频数分析可知,分组后,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家庭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合计,大约有23个城市都集中在第一组,数额主要——元之间,其中在 - 之间的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因此可推断,全国农村家庭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平均数应该在元之间,假设为18000元,由于该问题涉及的是单个总体,且要进行总体均值检验,同时农村家庭居民平均每人消费的总体可近似认为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应采用单样本t检验来分析推断全国农村家庭居民人均消费的平均值是否为18000元.分析结果如下:(二):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天t检验”菜单项,打开“单样本t检验”对话框如下图所示:2、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如下两张图表:表(1):One-Sample Statistics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人均消费32表(2):由表(2)为单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第一行注明了用于比较的假设总体均数为18000,下面从左到右依次为t值、自由度、p值、两均数的差值、差值.根据上面的检测结果t=,p=,由于p>,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人均消费水平在18000元.同时,可知全国城镇居民2013年人均消费在95%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五、非参数检验——多配比样本分参数检验数据中我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消费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及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8个指标,为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8项指标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体的影响,以及其大概的消费动向,可以利用多配比样本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 检验对各个指标进行检验.(一):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k个相关样本”菜单项,打开如下对话框:(2):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如下两张表格:表(1):文教娱乐其它表(2):(二)、结果分析检验结果中的p值小于给定水平,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八个指标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是有显着差异的.由表(1)知食物消费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交通通讯和衣物消费,而影响最小的是其它.六、因子分析在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时收集了食物、衣物、居住等八个影响居民消费情况的因素,以期对问题能够有比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认识.由于数据过多,在实际建模时,这些变量未必能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会给统计分析带来许多问题,可以表现在:计算量的问题和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个数,但这又必然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一)操作步骤(1)、选择菜单“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出现因子分析对话框;(2)、把参与因子分析的样本选到变量对话框中,如下图:(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如下11张图:医疗保健 .295 .694 .505 .441 .479 .414 .600交通通讯 .787 .368 .849 .830 .479 .860 .782文教娱乐 .782 .374 .750 .853 .414 .860 .831其它.732 .634 .771 .767 .600 .782 .831从上图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图(2)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 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833Bartlett's Testof SphericityApprox. Chi-Squaredf 28 Sig..000由上图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相应的概率p 为0.如果给出的显着性水平为,由于概率p 小于显着性水平,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着地差异.同时,KMO 值为,根据Kaiser 给出了KMO 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图(3)因子分析的初始解CommunalitiesInitialExtraction食物消费 .798 衣物消费 .862 居住消费 .750 家居设备 .812 医疗保健 .821 交通通讯 .897 文教娱乐 .885 其它.872 ExtractionMethod: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由上图第二列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上图◎第一组数据项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解的特征根值为,解释原有八个变量总方差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其余数据含义类似.在初始解中由于提取了八个因子,因此原有变量的总方差均被解释掉.◎第二组数据项描述了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到,由于指定提取两个因子,两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第三组数据项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可见,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也就是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容易解释.图(5)因子的碎石图:上图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很高,对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3个以后的因子特征根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被忽略的“高山脚下的碎石”,因此提取两个因子是合适的.图(6)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 aComponent12其它.929.097交通通讯.921文教娱乐.909家居设备.895居住消费.854食物消费.822衣物消费.599.710医疗保健.635.646a. 2 components extracted.上图因子载荷矩阵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根据该表可以写出本案例的因子分析模型:其它=1f +2f 交通通讯=1f 2f 文教娱乐=1f 2f 家居设备=1f 2f 居住消费=1f 2f 食物消费=1f 2f 衣物消费=1f +2f 医疗保健=1f +2f由上表知,八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他们与第一个因子的相关度高,第一个因子很重要. 图(7)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aComponent1 2交通通讯 .915 .244 文教娱乐 .914.222 食物消费 .889 .084 家居设备 .836 .336 居住消费 .819 .281 其它 .770 .528 衣物消费 .188 .909 医疗保健 .250.871a. Rotation converged in 3 iterations.由上图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食物消费、家居设备、居住消费、其它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衣物消费、医疗保健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 Component Score Covariance Matrix Component 12 1 .0002 .000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因子没有线性相关性,实现了因子分析的设计目标.图(10)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由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衣物消费和食物消费比较靠近两个因子坐标轴,表明如果分别用第一个因子刻画食物消费,用第二个因子刻画衣物消费,信息丢失较少,效果较好.图(11)因子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MatrixComponent12食物消费.271衣物消费.576居住消费.194家居设备.184.001医疗保健.532交通通讯.236文教娱乐.241其它.110.152根据上表可以得到以下因子得分函数:F=食物消费衣物消费+居住消费+家居设备医疗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它1F=食物消费+衣物消费居住消费+家居设备+医疗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它2可见计算两个因子得分变量的变量值时,食物消费和衣物消费的权重较高,但方向恰好相反,这与因子的实际含义是相吻合的.七、实验心得本科的时候有概率统计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应用统计分析的东西,SPSS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学过.一直以为这一块儿会比较难,这学期最初学的时候,因为没有认真看教材,课下也没有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学起来有些吃力,总感觉听起来一头雾水.老师说最后的考核是通过提交学习报告,然后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些教材查了些资料,发现很多问题都弄清楚了.结合软件和书上的例子,实战一下,发现SPSS的功能相当强大.这门课要学习完了,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曲折和挑战的,我见证了自己从一无所知到困惑迷茫再到略懂再到会用的过程.甚至学完之后有些问题还没有彻底搞清楚,自己接下来还会不断的探索的.SPSS是个很神奇的工具,结合AMOS和EXCEL更是如虎添翼,相信学习了SPSS在以后的论文和数据分析中很有用.这门课给我的感觉是看起来很难,但是实际学起来就好很多,因为当我结合具体实例和软件的时候,很多抽象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但是想给老师一个建议,这门课需要很强的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要不然就会很难听懂或者听得半懂.然后这门课的很多方法的相关资料都是用在医疗卫生、自然科学领域的,在管理中的应用的资料不怎么多.老师希望我们上课的时候结合在管理中的应用来学习,但是资料有限,希望老师在这个方面多给学生一些引导.。

计量经济学,eviews案例-2007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

计量经济学,eviews案例-2007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

2009计量经济学期中报告——2007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2009/11/14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2007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进行分析。

2009计量经济学期中报告——2007年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居民消费数据分析使用数据:老师课堂上给出的数据参数的描述定义为:Total-平均每人全年总消费支出;Food-平均每人全年食品支出;House-平均每人全年住房支出;Health-平均每人全年医疗保荐支出;Edu-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支出;Income-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East-东部地区虚拟变量;West-西部地区虚拟变量,其余为中部地区省份。

一、收入、总支出情况分析我们先对东、西、中部收入和总支出情况作一下了解,建立以下两个回归模型:Income = a1 + a2*East + a3*West + u1Total = b1 + b2*East + b3*West + u2a1、b1表示中部地区的收入和总支出情况,a2、b2表示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的收入(总支出)高出的部分,a3、b3表示西部地区收入(总支出)比中部地区高出的部分。

用Eviews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Income = 11517.26 + 4614.319*East – 595.3656*Westt值(12.90421) (3.908149) (-0.483938)R2 = 0.473134 F = 12.57224 Prob.(F) = 0.000127Total = 8369.348 + 3179.694*East – 239.1808*Westt值(12.61764) (3.623706) (-0.261599)R2 = 0.421056 F = 10.18195 Prob.(F) = 0.000475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中部的平均收入水平为11517.26,支出为8369.348;a2、b2为正数,说明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要比中部的高,分别为16131.58、11549.042,a3、b3为负数,说明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要比中部的低,分别为10921.89、8130.167。

我国居民未来消费倾向分析

我国居民未来消费倾向分析

我国居民未来消费倾向分析论文报告:第一部分:总体概述1.1 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展速度迅猛,GDP增长久负高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GDP占全球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

但同时,中国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1.2 中国居民消费倾向现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渐增加,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但居民对于消费的看法和消费方式也在逐渐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改变,未来的消费市场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部分:原因分析2.1 人口变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会更加多样化,消费品种将会更加丰富,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分化。

2.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品种也日益增加,居民对于消费的品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2.3 政策促进政策的促进也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如零售和消费税等,刺激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2.4 社会文化变化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

当今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消费,而是为了符合个人需求、追求尊严和体面等潜在的心理需求的消费。

2.5 技术变革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也对消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新兴科技的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让居民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全球的消费中心,越来越多的数字消费也开始兴起。

第三部分:未来趋势预测3.1 消费习惯和行为的变化随着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中国消费者对于品质、安全和服务质量等要求也日益提高。

从消费习惯方面来看,未来居民的消费将更加注重品质,绿色环保,生态环保等。

3.2 线上消费增长迅猛随着人们的网络使用习惯的改变,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日益增长。

案例四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

案例四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

案例四 我省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表1列出了199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港、澳、台不在其中)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八个主要变量数据。

这八个变量是1x :食品 5x :交通和通讯 2x :衣着6x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3x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7x :居住4x :医疗保健8x :杂项商品和服务表1消费性支出数据单位:元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希望对上述八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从128,,,x x x 的样本相关阵ˆR 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SAS 软件的输出结果如输出1所示。

输出1 对全国31个地区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从输出1可以看出,前两个和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80.6%和87.8%,第一主成分1ˆy 在所有变量(除在*2x 上的载荷稍偏小外)上都有近似相等的正载荷,反映了综合消费性支出的水平,因此第一主成分可称为综合消费性支出成分。

第二主成分2ˆy 在变量*2x 上有很高的正载荷,在变量*4x 上有中等的正载荷,而在其余变量上有负载荷或很小的正载荷。

可以认为这个主成分度量了受地区气候影响的消费性支出(主要是衣着2x ,其次是医疗保健4x ①)在所有消费性支出中占的比重(也可理解为一种消费倾向),第二主成分可称为消费倾向成分。

第三主成分很难给出明显的解释,因此我们只取前面两个主成分。

表2和表3是把31个地区分别按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从小到大重新排序后的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第一主成分得分普遍较高,中部地区一般,而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低。

从表3可见,北方地区的第二主成分得分普遍较高,而南方地区则普遍较低,这是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用于衣着、医疗保健等消费的比重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则相反。

这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对第二主成分的解释。

图1是关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的散点图,该图等价于各变量经标准化后的八维数据点群在具有最大投影点群分散程度的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2010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816元增长到40621元,年均增长率为7.5%。

其中,工资性收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逐渐减少,房地产租金收入和股权投资收入等非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提高,这也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收入结构变化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两个方面始终占据着消费支出的主要份额。

同时,文化娱乐、旅游、教育支出等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为多元化和高品质消费。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矛盾。

从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仍然依靠工资性收入;从消费结构角度来看,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并多样化,尤其是高端、质量优良的消费品消费逐年增长。

可以预见,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可能会增加未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SPSS统计分析案例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

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

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

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页脚内容1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

情景预测法

情景预测法

案例三情景预测法分析广州居民的消费状况一、相关背景的说明居民的消费状况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预测居民的消费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居民的消费状况不再像计划经济时由政府统一管理,而是受市场调节,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呈现多种状况。

二、分析过程(一)确定预测主题反映居民消费状况的变量主要是居民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个人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文化生活服务方面的支出。

居民消费水平则为国民收入中用于居民消费的部分,并以人均方式反映。

在这里我们选取消费水平作为变量。

同时,由于城乡之间差异较大,故分别对城市、乡村进行预测。

(二)分析未来情景未来的情景随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的消费状况从建国以来经历了计划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在转轨时期,改革初期和目前又有不同之处。

(三)影响因素的说明居民的消费状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1.政策、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消费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由政府制定计划,凭计划供给,国家分配多少就消费多少,居民的消费超常稳定,且在建国初期,重点在生产建设,故消费水平相对而言较低,为典型的低消费高积累状况。

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渐放开,工资也相应调整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居民能在可行的状况下按自己意愿选择消费。

2.观念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深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而将钱尽量存人银行。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消费,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成长,更是将消费推向一个高峰,这一点在城市里表现尤为明显。

3.国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是决定消费的首要因素。

一般而言,收入越高的家庭消费也越多,但它们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

这一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市场经济下明显,特别是对那些凭票供应的商品的消费。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关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一、背景介绍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1.居民收入水平2.居民消费结构3.居民消费意愿4.居民消费行为与习惯5.居民消费特点三、分析1.国家政策的影响2.人口结构变化的作用3.社会文化的影响4.媒体的影响5.国际贸易的作用四、案例分析1.双十一购物狂欢节2.网约车行业3.航空旅游4.在线教育5.智能家居五、结论与建议一、背景介绍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住房、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调查分析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现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展示其特点。

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1.居民收入水平在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32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7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34元。

另外,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发达的二线城市收入在全国范围内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2.居民消费结构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同样在不断变化。

从2017年开始,居民消费结构经历了一次显性转变。

这次转变的重点是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向服务业转移,从过往的实质消费(如购房、汽车、白酒等)转变为文化、娱乐、医疗等服务类消费。

数据显示,2019年一二线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下降至29.6%,而文化娱乐、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消费占比在逐步上升。

3.居民消费意愿城市居民的消费意愿同样在逐渐提升,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品质要求。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各类消费支出较2018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餐饮、健康、教育、文化娱乐、旅游、住房等消费领域都呈现出快速增长。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案例分析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案例分析

麦肯锡:中国(zhōnɡɡuó)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2008年9 月16 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海发布了最新的消费者调查,并发现日渐富有的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对消费产品的营销和零售企业提出(tí chū)了新的挑战。

麦肯锡公司全球(quánqiú)董事合伙人陈有钢表示:“我们见证了日渐成熟和精明的消费群体的崛起,调查(diào chá)还表明,在华运作的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独特偏好,调整其市场营销计划的重要性。

”麦肯锡对中国(zhōnɡɡuó)消费者行为进行的第三次年度调查显示,四种趋势正在重塑着中国消费市场格局,即消费者行为的地区差异日益重要、富裕的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下降,以及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新途径。

一、地区差异日趋重要现时,中国许多企业依然按照城市级别来细分客户,他们假设着全国各地富裕的一线城市居民,有相似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尽管这一趋势在分析以收入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例如购买高端产品的意愿时依然有效。

但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地区特点,正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重要得多。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产品前,对其口碑的依赖度(42%) 要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37%。

而漂亮的外观设计对西南地区的手机用户来说,是他们购买的最重要因素,占被访者的32%,国内平均水平却仅为18%。

过去,企业一直可以按照各城市的相对经济地位来划分(huà fēn)市场,即依靠“城市(chéngshì)分级”体系。

但随着中国财富向各地区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持续进展( 到2030 年,中国中心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或超过10 亿人),在确定最佳市场战略时,地区特点已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更为重要。

在麦肯锡研究的八大主要购买因素中,有六项地区差别比城市等级(děngjí)差异显得更为重要,如影响力来源的因素以及有关新产品接受度的因素等。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

SPSS统计分析案例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

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

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

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变化及其优化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变化及其优化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的变化及其优化策略一、背景介绍二、中国居民消费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1、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消费水平稳步提升3、消费模式多元化发展三、中国居民消费优化策略1、促进消费需求释放2、培育消费新动能3、加强国际消费规则与标准的对接4、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5、构建全球消费体系四、案例分析1、咖啡消费在中国市场的增长2、在线教育消费的新挑战3、共享经济对传统消费模式的冲击4、绿色消费的新兴趋势5、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一、背景介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逐渐向世界的前列挺进了。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也愈加多元化。

在如此背景下,如何优化中国居民消费成为了一项必须要考虑的政策与措施。

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国居民消费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变化及其优化策略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论述。

二、中国居民消费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重工业,工业品尤其是对外贸易和对国民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消费结构也由单一向复杂、多层次方向发展。

例如,餐饮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消费领域的发展,消费结构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向服务、文化、娱乐等多元领域延伸,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多层次的消费结构模式。

2、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

数据显示,1980~2018年间,中国居民储蓄率从40%下降至30.5%,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不断提高,由设计中的58.9%上升至2018年的消费支出比例为72.2%。

消费升级迅速,奢侈品、高档食品、化妆品等高消费品在市场上的占比也稳步攀升,显示出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的局面。

3、消费模式多元化发展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多元化,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复杂、精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中国各城市居民消费分析(一)案例目标生产,收入、分配与使用,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循环过程。

收入分配是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承前启后。

收入分配核算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之一,涉及多个账户,核算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可支配收入和使用核算。

本案例以收入使用中的居民消费结构为目标,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构成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二)案例背景我国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仍是我国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区差距及时间的变迁,使得居民在消费行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对有效制定地区消费政策、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有着经济的意义。

(三)分析方法Panel-Data就是“平行数据”或“面板数据”。

它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

因此,平行数据模型相较于只利用截面数据或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从多层面分析经济问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需要对收入差距较大的各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同时又要考虑到不同年份收入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因此,该模型适合分析的需要。

1.Panel Data模型截面数据是选择同一时间上不同区域的数据作为样本观测值,而时间序列数据是选择同一区域在不同时间上的数据作为样本观测值,二者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只利用截面数据或只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而言,Panel Data模型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Panel Data模型通过对不同截面单元不同时间观察值的结合,成为“更多信息、更可变、变量之间更少共线性、更多自由度、更有效”的数据。

它通常提供给研究者大量的数据点,这样就增加了自由度并减少了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改进了计量经济估计的有效性;第二,Panel Data是对同一截面单元集进行重复观察,能更好地研究经济行为变化的动态性。

例如,利用Panel Data能够更好地进行动态研究,诸如工作的调换、劳动力的流动等;第三,Panel Data模型能对更复杂的行为模型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我国各省(区)居民收入结构问题,各省(区)居民的收入结构是不相同的,除了价格水平影响因素之外,地区差异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仅用时间序列数据或者仅用某一截面数据都无法估计出地区差异的影响,因为形成地区差异的诸多因素是难以度量或不可观测的。

如果用Panel Data建立模型,则由于资料中既有个体特征之间的差异,又包含个体特征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上述提到的因素的作用是可以估计的。

第四,截面变量和时间变量的结合信息能显著地减少缺省变量所带来的问题。

如某研究者认为享受技术进步的企业有能力在生产中增加实际资金的使用。

若使用截面数据分析,由于数据本身没有包含技术进步的信息,则不能准确地估计增加的资金量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然而,若用Panel Data分析,其时间序列部分就包含技术进步对盈利能力的作用,因此可能的缺省变量问题就会不再出现。

2.Panel Data 模型的基本类型: (1)静态Panel Data 模型静态Panel Data 模型(通常简称为Panel Data 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it i it i it u x y ++=βα n i ,,1 = T t ,,1 = 其中,),,,(),,,(2121'==Ki i i Kit it it x x x x ββββ i it ,k 为解释变量的个数,误差项it μ的均值为0,方差为2itσ。

按模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将Panel Data 模型分为三类: 模型1:j i αα=,ji ββ=;t t t u x y ++=βα。

在截面上无个体影响、无结构变化,相当于将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

模型2:j i αα≠,ji ββ=;it it i it u x y ++=βα。

由于在横截面上个体影响的不同,称为变截距模型。

个体影响表现为模型中被忽略的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的影响,又分为固定和随机影响两种情况。

模型3:j i αα≠,ji ββ≠;it i it i it u x y ++=βα。

此模型称为变系数模型,对应数据除了存在个体影响外,在横截面上还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化。

(2)动态Panel Data 模型这里的动态模型,是指包含滞后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

当采用Panel Data 作为观测值时,变截距模型写为:Tt n i x y y iti it t i it ,,1,,11, ==+++=-μαβγ也就是说,滞后因变量出现在模型的右边。

比如由于消费的惯性,前一期的消费对当期消费有显著的影响。

动态模型也分为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两种。

近年来动态模型在Panel Data 模型中比较流行,这些动态模型的估计通常利用工具变量,建立在矩条件的基础上,如广义矩估计和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等。

由于居民的消费,既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水平,也和居民的前期消费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将利用1995-2004年我国29个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采用动态Panel Data 模型,对中国各个城市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和前期消费习惯对当期消费的影响。

(四)案例数据数据来自1996年到200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在《统计年鉴》上的数据。

样本数据从1995年到2004年,包括29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由于各个年份的价格水平不一样,数据可比性较差,因此利用相应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均,使其都以1995年的价格为基础。

再将经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减的数据以pool 的格式输入到eviews 中,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五)案例分析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描述性分析 (1) 人均可支配收入A.我国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序列数据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 1995~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表1中的“Mean INC”表示各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平均值。

随着时间的迁移,该指标呈增长趋势(见图1)。

图1.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平均值的趋势由该趋势图可以很清楚看出,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性收入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

B. 我国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截面单元数据描述性分析由于我国地区较多,表格过大,截取部分表格数据,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这几个城市的收入水平较高,均值都在八千元以上,而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这些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均值都在四千多,五千不到,其中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9851.771元,广东次之达9303.007元;青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低仅4324.828元,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青海的两倍多,由此说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

表2.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人均消费性支出分析A. 我国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时间序列数据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我国从1995~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各描述性指标根据表3可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呈增长趋势(见图2)。

图2. 1995~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趋势由图2.可以很清楚看出,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

B.我国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截面单元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由于地区较多,表格过大,截取部分表格数据,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这几个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均值都在六千元以上,其中上海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最高达7591.678元,广东次之达7472.357元;江西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最低仅3372.908元,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江西的两倍多,说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差距较大。

表4. 我国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截面单元数据(3)我国1994~004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各地区均值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地区均值比较分析表5我国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均值和各地区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均值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趋势及关系,将两个的均值画在一张趋势图上(见图3)。

图3.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趋势由图3可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呈相同的趋势增长,属于正向相关关系,下面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如表6所示。

表6.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表,可见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达0.999259,相关性非常强,属于正向高度相关关系。

既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有这么强的相关关系,那么两者之间是否有Granger因果关系?下面对这两个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7:表7.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Sample: 1995 2004 Lags: 1Null Hypothesis: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MEAN_CON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MEAN_INC90.260430.62805MEAN_INC does not Granger Cause MEAN_CONS 7.14537 0.03687根据表7,对于消费性支出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 Cause 的原假设,拒绝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62805,表明人均消费性支出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 Cause 的概率较大,不能拒绝原假设。

第二个检验的相伴概率只有0.03687,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消费性支出的Granger Cause 。

既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Granger 因果关系,那么两者之间可以建立回归模型。

2.我国人均消费的Panel Data 分析在eviews 中以pool 格式建立平行数据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INC )和人均消费性支出(CONS ),并将经过消费价格指数平减的数据输入eviews 中。

根据消费经济理论,居民消费支出不仅受到即期收入的影响,还应考虑前期消费支出的大小,这种消费习惯的继承性,被称为“棘轮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