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逐渐引入智慧农业的理念,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准确、实时的农业生产信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益。
二、市场调研分析1.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需求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精确掌握农业生产信息的问题,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术要求逐渐增加。
因此,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
2.竞争对手分析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农业生产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等服务。
但是,这些平台存在信息不实时、不全面等问题。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分析。
这些技术已经在其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备成熟的技术基础和实施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3.市场可行性农民对于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本项目通过提供准确、实时的农业生产信息,满足农民的需求,具备市场可行性。
1.平台功能设计(1)提供农业生产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包括气象信息、农产品价格等;(2)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3)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病虫害防治、灾害预防等。
2.平台技术设计(1)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的实时收集;(2)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3)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传输。
3.平台运营模式设计(1)农民通过注册账号,可以免费查看部分基础信息;(2)提供基础信息以外的高级信息和服务,需要收费;五、风险及对策1.技术风险针对技术风险,项目团队将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确保项目的技术可靠性和先进性。
2.市场竞争风险项目团队将加强市场宣传和品牌建设,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用户规模,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精准、高效的科技服务,包括农业技术咨询、培训、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三、市场分析(一)需求分析当前,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增长。
他们渴望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
同时,农业企业也需要农业科技服务来提升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
(二)市场规模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竞争态势目前,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大多数服务平台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本项目将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技术方案(一)平台架构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二)功能模块1、农业技术咨询模块:邀请专家在线解答农民的技术问题。
2、农业技术培训模块: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课程。
3、农资供应模块:与优质农资供应商合作,提供正品农资。
4、农产品销售模块: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三)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对用户信息、农业技术数据、农产品销售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为平台的运营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五、运营模式(一)服务收费对部分高级服务项目收取一定的费用,如个性化的技术咨询、定制化的培训课程等。
(二)合作分成与农资供应商、农产品销售商等合作,通过销售分成获取收益。
(三)政府补贴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补贴和支持,推动项目的发展。
六、团队组建(一)技术团队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技术人才,确保平台的技术研发和维护。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一、项目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科技与产业、生产与生活、政府、企业与农户的有机连接的重要桥梁与渠道,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
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限制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迫切需要开发建设大系统、大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城乡一体化,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项目面向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技术需求以及当前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和村镇管理的问题,重点攻克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农业现场信息全面感知关键信息技术及现场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低廉高效多元农业信息服务规范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关键信息技术,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共享化、个性化中的整合关键信息技术;研制适合农业产业化生产过程的关键农业信息感知与传输关键技术及低成本终端;构建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综合、专业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探讨适合我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型在省域范围内进行大范围的应用示范,探索我国利用农村农业信息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项目预期实现的目标为:研制农业信息智能传感设备4类15种,无线终端设备4种,申报专利40项以上,切实解决农业现场信息缺乏、农户缺乏现场即时信息服务的问题;制定省级涉农信息资源标准和农村信息化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标准各1套,制定1-2项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技术标准,如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整合技术,研究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开发1套省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并在省级范围进行示范;研究优势产业生产过程决策模型10个,生产管理系统10套;农产品供需动态预报与实时配送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各1套,流通示范的农产品品种不低于10种;开发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1套,进行平台应用示范,培训骨干技术人员200名以上;研发农村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1套,选择200个村镇作为示范区,进行系统应用示范,培训技术人员1000名以上。
版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版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应用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
然而,当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仍然存在欠发达、信息传播不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本项目决定建设一套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面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二、项目目标和内容1.项目目标:a.提供农业科技信息的分享和传播平台,促进农业科技进一步应用;2.项目内容:a.建设一个农业科技信息引擎,方便用户查找相关农业科技信息;b.建立一个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平台,供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发布最新的科技成果;d.推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和信息发布者。
三、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a.农民:农民对于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一个方便、及时的信息平台来获取相关资讯;b.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需要一个平台来发布和推广他们的科技成果,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市场。
2.竞争分析:a.已有农业科技信息平台:现有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较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竞争。
本项目通过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来吸引用户和发布者;b.传统农业信息渠道:传统农业信息渠道虽然存在,但很难满足用户和发布者的需求,所以本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机会。
四、技术可行性1.技术支持:a.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引擎需要具备算法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b.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平台需要具备网页开发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2.技术难点:a.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农业科技信息;b.建设一个用户友好、易于使用的平台。
五、经济可行性1.开发成本:a.人力成本:需要一个技术团队进行平台开发和维护,以及一个运营团队进行信息管理和推广;b.设备成本:需要购买服务器和其他必要的设备;c.广告宣传成本:需要进行广告宣传以吸引用户和发布者。
2.收益预测:a.广告收入:通过平台上的广告投放获取收入;b.信息发布收入:向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收取信息发布费用。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4)第一节概述 (4)第二节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 (7)第三节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9)第四节研究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第二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25)第一节项目市场分析 (25)第二节建设规模及内容 (30)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34)第一节场址选择 (34)第二节建设条件 (35)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 (42)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42)第二节工程建设方案 (43)第三节配套工程 (48)第五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52)第一节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52)第二节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 (53)第三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3)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7)第四节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59)第五节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59)第六章节能 (60)第一节编制依据 (60)第二节能源供应情况 (63)第三节能耗指标分析 (64)第四节节能措施与节能效果 (65)第七章消防 (72)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 (76)第九章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79)第一节组织结构 (79)第二节劳动定员 (79)第三节人员培训 (80)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2)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83)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7)第一节投资估算 (87)第二节资金筹措 (89)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90)第一节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90)第二节经营收入及税金估算 (90)第三节成本费用估算 (91)第四节财务分析与评价 (92)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94)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95)第一节结论 (95)第二节建议 (95)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项目名称某某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某某果蔬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地点某某市某某县四、建设性质新建五、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主要建设内容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新建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土壤检测中心、苗木花卉科技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农产品研发培训中心;新建公共辅助设施500平方米;2、购置计算机软件系统,打造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购置农产品检验检测、研发试验、教学培训等设备设施;购置运输车辆及相关设备;3、配套建设果蔬、苗木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25000平方米;道路、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应运而生。
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程度低,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农民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二、可行性分析1.政策支持:国家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2.市场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技术条件: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和服务。
4.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但大多数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范围和质量有限。
通过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信息和服务,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项目实施方案1.硬件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以便提供稳定和高效的服务。
2.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建立农产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录入和管理。
通过收集和整理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农产品信息。
3.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农业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农业技术指导、市场行情信息、农资供应等在内的农业服务。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将农业信息和服务及时送达给农民。
4.农民培训: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使用和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资源和服务。
农业信息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信息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农业信息可行性,探讨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农业信息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农业信息化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农民信息素养不足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等措施,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可行性研究,发展影响,政策建议Ⅰ.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农业信息化的可行性,探讨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Ⅱ.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是本研究的基础,也是分析信息化可行性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农业生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字化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
数字化农业生产主要包括机械化生产、精细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生产等方面。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农民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涵盖了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村金融等多个领域。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了农业产销结构,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电商的兴起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地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大大扩展,为农民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益。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就像是为农业发展装上了强大的引擎,有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那咱们就来好好分析分析,这个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到底可不可行。
二、项目背景(一)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我之前去了一个偏远的农村,那里的农民伯伯们依然靠着传统的经验和方法种地,收成很不稳定。
有一年,因为没有及时了解到病虫害的防治信息,大片的庄稼都遭了殃,农民们一年的辛苦都打了水漂,那场景真让人心疼。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农业科技信息的缺乏和服务的不到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现在的农民朋友们可不像过去那样只满足于“靠天吃饭”,他们渴望获取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希望能有专业的指导来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比如,怎样科学施肥能既环保又高产,如何挑选优质的种苗等等。
三、项目目标与意义(一)项目目标我们这个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农民朋友们的“贴心小助手”,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农业科技服务。
无论是种植技术、养殖技巧,还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都能在平台上轻松找到答案。
(二)项目意义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缩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让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同时,还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四、市场分析(一)市场规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数亿农民都需要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二)市场竞争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农业科技服务的平台,但大多数功能单一、服务不够完善。
我们的平台要突出特色,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技术可行性分析(一)技术方案我们计划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服务平台。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也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的需求,利用科技手段为农民提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服务,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二、市场需求分析1.农民需求: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农业科技信息,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信息渠道有限,很多农民无法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导致农业生产出现问题。
2.政策支持:目前,政府对农业科技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项目符合政府政策导向,有望得到政府支持和资金扶持。
3.市场竞争:当前市场上缺乏专业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部分农民通过传统的渠道获取信息,效率低下且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该项目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
三、项目概述1.项目目标:为农民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项目优势: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和精准,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同时,项目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回报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项目实施方案2.农业科技资源整合: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农业科技信息。
4.在线培训:通过平台提供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帮助农民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5.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农民使用该平台。
五、市场前景评估1.市场需求:目前,农民对于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非常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2.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科技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将为该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3.竞争分析:尽管市场上缺乏专业的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但潜在竞争对手众多,需要加强产品差异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报告
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简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信息服务需求逐渐增加。
为满足农村居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本报告提出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项目,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分析1.农村信息服务需求增加。
农村居民对各种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如农业技术、气象预报、市场行情等。
同时,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也逐渐提高,为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2.农村信息服务不足。
目前农村信息服务主要由政府和一些第三方机构提供,但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和操作方式不熟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市场需求稳定。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服务需求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较好。
三、项目方案2.优化农村信息服务渠道。
通过建立农村宽带网络、农村信息站点等方式,提高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程度,方便农村居民获取信息。
3.建立合作关系。
与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气象局、农产品市场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资源,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
4.培训农村信息服务人员。
招募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服务能力,保证服务质量。
四、投资分析1.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初步投资约为100万元,主要用于场地租赁、设备购置、人员招聘和培训等方面。
2.运营成本约为20万元/年,主要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护、场地租金等。
4.预计投资回报期在3年左右,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性。
五、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风险。
可能会面临其他第三方机构以及政府提供的信息服务的竞争,需提供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服务。
2.政策风险。
政府在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出台相关政策的变动会对项目的发展产生影响。
3.用户接受度风险。
农村居民对于信息服务可能存在接受程度的差异,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宣传推广,提高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市场前景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居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农村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报告
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出现在农村地区。
然而,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相对不足,导致农民在获取最新信息、技术支持和市场动态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成立一个农村信息服务中心,旨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农民对信息和技术支持的需求日益增长。
农村地区需要及时获取农业政策、市场行情、天气预报、新品种推广等信息,以便调整农业生产决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政策支持政府对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给予了支持。
政府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农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并加大了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3.技术条件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逐渐提高,为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4.人才资源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具备信息化和农业知识的人才。
目前,政府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力度,提供了一定的培训和支持。
三、项目方案1.场地选择选择农村地区便利的位置作为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场地,确保方便农民前来获取信息和技术支持。
2.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互联网连接、网络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农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3.信息收集和发布4.培训和技术支持四、经济效益分析2.成本分析成本主要包括场地租金、设备采购和维护、人员工资和培训费用等。
3.预计盈利状况五、风险分析1.竞争压力农村信息服务市场潜在的竞争者可能产生竞争压力,使得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市场份额受到影响。
2.信息滞后由于信息发布和搜集的滞后性,农民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3.经营管理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的经营管理面临一定的挑战,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推广等。
六、项目推进计划1.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项目方案设计和场地选择等前期准备工作。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则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项目类型:新建3、承办单位: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项目负责人:5、建设地点:XX市6、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一套全面、精密、专业、快捷、高效、互动、畅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将农业信息覆盖全市农业生产的各个点、面,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沟通左右、协调内外、服务上下。
7、项目特色: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建设完成后能够长期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项目实施目的。
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完成服务体系建设,其次要搞好服务体系运作,这就决定了本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体系建设单位,负责体系的建设,确保体系按照既定目标建成;第二阶段,由XX 市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体系运作单位,负责体系建成后的运作,确保体系长期发挥服务功能。
8、项目内容:(1)建设市级农业信息交换中心,担负全市各类农业信息数据的接收、审查、筛选、存储、发布及涉农政策传递和全市协调功能;(2)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含区),担负本县(区)各类农业信息数据的接收、初审、初选、上传、下载和对外服务功能;(3)建设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含镇、场、办事处),担负本级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上传、下载和对外服务功能;(4)建设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植养殖大户),担负本级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上传、终端接收和对外服务功能。
9、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100.48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和申请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
10、研究工作的依据①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合同书。
②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③《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1、项目单位简介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XX市农业委员会二级机构,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一、项目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科技与产业、生产与生活、政府、企业与农户的有机连接的重要桥梁与渠道,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
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限制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迫切需要开发建设大系统、大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城乡一体化,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项目面向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技术需求以及当前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和村镇管理的问题,重点攻克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农业现场信息全面感知关键信息技术及现场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低廉高效多元农业信息服务规范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关键信息技术,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共享化、个性化中的整合关键信息技术;研制适合农业产业化生产过程的关键农业信息感知与传输关键技术及低成本终端;构建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综合、专业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探讨适合我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型在省域范围内进行大范围的应用示范,探索我国利用农村农业信息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项目预期实现的目标为:研制农业信息智能传感设备4类15种,无线终端设备4种,申报专利40项以上,切实解决农业现场信息缺乏、农户缺乏现场即时信息服务的问题;制定省级涉农信息资源标准和农村信息化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标准各1套,制定1-2项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技术标准,如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整合技术,研究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开发1套省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并在省级范围进行示范;研究优势产业生产过程决策模型10个,生产管理系统10套;农产品供需动态预报与实时配送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各1套,流通示范的农产品品种不低于10种;开发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1套,进行平台应用示范,培训骨干技术人员200名以上;研发农村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1套,选择200个村镇作为示范区,进行系统应用示范,培训技术人员1000名以上。
建设典型示范点10个,经济效益增加10%以上;发表论文100-120篇,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30项以上;培养研究生70-80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80-100人。
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 项目意义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八大以来,连续几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农业弱质产业的行业特殊性、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经济落后与信息技术更新快、信息化建设成本高的双重风险,在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尤为重要,加快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有利于推进全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贯彻“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农村信息化服务理念,提高面向农村基层的科技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是落实纲要精神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行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明确将“农业信息化”列入优先主题,《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重点建设农村重要信息系统,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能力”。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强调要“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三网合一’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探索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服务的优势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家的战略性需求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重点在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农村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和协调。
(2)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抓手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针对新世纪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任务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统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常规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作为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性技术,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渗透性、集成性和广泛的带动性,大幅度提高农业信息技术水平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将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有效地促进各种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业由粗放生产到精细农作、由被动生产经营到主动适应市场、由经验型到科学化等一系列转变;并将加快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项目研究对于推进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3)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统筹城乡发展,就现阶段而言,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用“统筹城乡的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实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通过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能够实现信息资源集成、科技信息扩散、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推广服务,可以有效缩小城乡信息化发展差距,促进解决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科技要素和信息要素向农村流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管理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信息化的发展还会带来农民沟通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处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文化发生碰撞而走向整合,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4)是加快服务创新,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基层科技部门普遍存在科技资源不足、科技资源分散、科技服务能力弱的问题。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有利于构建面向全国的农业与农村科技信息支撑平台,形成信息化、多元化、扁平化、现代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畅通科技信息渠道,更好地发挥科技资源的信息服务功能,集成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优势,联动农村种养大户,连接龙头企业和专业技术协会,增强农民和中小企业接受科技信息的能力,发挥科技信息的生产力效能,提升面向基层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科技公共服务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信息供需对接能力。
(5)是推动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切实提高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国家科技部、全国远程办和工信部共同启动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
2016年2月,科技部会同工信部,带领国家化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在济南召开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咨询会议,标志着示范省建设正式启动。
山东省专门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各职能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了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确保整合全省资源,保障示范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主要结合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优势,坚持“平台上移,服务下延”,通过建立完善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机制,整合省内涉农资源,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三网融合”信息高速通道,建立基层信息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建立完善的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
本项目将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为示范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是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推动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发展农业高端产业、服务全国的重要举措。
农业科技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聚集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和服务要素,搭建面向全国的农业高端服务平台。
农业科技城以“一城多园五中心”为内容,五个中心就是建设面向全国的高端服务平台,包括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五个中心通过成果对接和产业互动的方式,网联各省市农业科技园区,进而辐射服务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2016年8月,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协议。
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将有利于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能力,不仅是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面向全国开展科技信息服务的现实需要。
2. 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并由此产生了信息经济。
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席卷了全球,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回顾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以科学统计计算为主的农业计算机应用;第二阶段是70-80年代开展数据处理、模拟模型和知识处理的研究;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3S、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应用为主的全面信息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