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五篇2021

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五篇2021

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五篇2021大家你知道说课稿的写作步骤吗?说课稿是教师讲课前在前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说课稿范本五篇2021,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化学说课稿1一、新课程标准要求⑴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暧昧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以往的中其教科书当中没有专门讲解。

本节教学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烃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过程;理解有机合成遵行的原则;初步学会使用逆推法合理地公交线路设计出有机合成的线路;所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同时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学习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木桥,是有机化学研究课题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舞台、创造未来最重要的手段,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学生情况分析:集成有机合成是有机物特殊性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基础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非常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基础知识消去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本节之前我们上了一节《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巩固课,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使学生阳离子能够正确理解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显现出来掌握重要碳氢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能够从断键、成键的侧面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的认知尽可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这样为我们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订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分析方法一些方法②让学生初步了解逆向合成法的思维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专业知识。

2021年实用的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

2021年实用的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

2021年实用的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课指导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课改的精神,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和设计二、说课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酚类物质是采用具体代表物的方式进行学习。

授课安排为1课时。

酚与醇结构相似,都含有羟基,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各自代表物的性质的对比,理解醇羟基与酚羟基的区别,体会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思想,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方法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在必修阶段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机物的性质。

在选修5第一、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对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基团的相互影响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从能力层面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分析简单实验的能力;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具有性质预测的知识基础,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备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实验班学生,他们乐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容易展开。

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合作创新的精神还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师引导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通过对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分析,我制订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b、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及用途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2)过程与方法方面a、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测、分析解决问题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实验综合能力b、在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论探讨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a、通过对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理解,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通过苯酚的用途与毒性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辩证的看待化学物质c、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酸性、苯环上的三元取代)(2)难点:建立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观念。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新版】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新版】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

这一节,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

因此教好,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教学不仅是__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B、(2)过程与方法目标:A、B、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C、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D、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3.教材的重,难点及确立依据:通过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A、B、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A、B、难点的依据: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2)三. 说学法1.学情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二、学情学法分析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汇编)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

(汇编)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

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

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比(1)认知规律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多篇汇编)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多篇汇编)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简单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指导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最新】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

【最新】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常数的知识,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学习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奠定了知识基础。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一谈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关电解质、化学平衡的知识,为本节课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一个可逆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知识属于化学原理性知识,理论分析是研究、阐述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很有帮助。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2.通过对电解质概念的学习,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关系。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

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

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

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

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

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实用模板】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

【实用模板】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苯酚”一,教材和学生分析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

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

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一节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挑战的,所以我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那么请各位老师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的化学课堂吧。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

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

2021高中化学说课稿5篇

2021高中化学说课稿5篇

2021高中化学说课稿5篇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_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_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模板1一.说教材《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说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体现性质差异决定鉴别方法差异的同时,很好地注意了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三.说过程按照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一致,不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决定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呈现不同现象.不同鉴别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为出发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先行,寻找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索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实验论证〞.〝创新优化,不断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其主要教学内容与设计意图简述如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工业盐(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视频报道,提出〝为何会出现这类严重的中毒事件?〞的问题;通过NaNO2样品呈现和NaNO2用途说明,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鉴别法来避免这类中毒现象发生?〞的问题.【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学习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所应关注的学习方向,使课堂迅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把学习与研究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之中,这种〝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预设,能有效激发学习者为快速获得学习结果而规划系列的预期行为,并逐步将预期行为转化为实践行为,使实践行为与正确的学习结果相匹配.【教学过程】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焰色反应法.气体法(与NaOH固体反应).显色法(与石蕊试液反应).显色法(与pH试纸接触)〞等四种方案.【设计意图】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可通过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个先行组织者而加以激活,其用意旨在为新呈现材料的学习提供一个观念的框架,这样有助于智慧技能的保持与迁移.【教学过程】通过对NaCl与NH4Cl两种固体鉴别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思考与整理出物质鉴别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差异等三方面.【设计意图】在分析固体NaCl与NH4Cl鉴别方法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完成学生认知结构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为鉴别NaNO2与NaCl固体提供了上位概念与规则的支撑,同时也为学生如何选择所需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辅垫.【教学过程】问题2:要合理鉴别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知识储备?(呈现已经完成的预习作业:搜索归纳NaNO2的性质.用途,展示所写的科普小论文),投影呈现NaNO2和NaCl的性质对照表.【设计意图】通过查找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方式使学生了解NaNO2的性质,它既提高了学生搜索.接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性质搜索结果与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展示,不但呈现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时凸现了NaNO2与NaCl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教学过程】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学生分组讨论,初步形成简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要完成物质鉴别的实验操作,必需综合考虑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践.方案反思等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评价信息.吸收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优化其思维的迁移.发散.收敛品质,最终形成有序的多个从理论角度得出的实验鉴别方案.【教学过程】对学生设计的典型理论鉴别方案,师生共同进行从实践视角的可行性评价,并分组进入方案实践(四人一组,进行有明确任务的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设计意图】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设计的合理性.简约性.安全性.可行性,凸显实验的〝动〞的功能,也彰显实验的〝静〞的功能(实践对理论的评价功能).【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进行物质鉴别,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必需掌握一般的鉴别流程.在此基础上,思考物质鉴别在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存在一定区别?问题4:建筑工人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食盐和工业盐?【设计意图】知识的达成,能力的获得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思索,并反璞归真,让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回归生活,再次调动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激情和才智,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成功与喜悦,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教学过程】总结:验证与探究是物质鉴别的基本思想,定性.定量方法;传统.现代方法;局部.整体方法;基础.综合方法是沟通具体鉴别方法与物质组成.性质的桥梁,这些方法虽然在运用时一定存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现象,但其独立知识.能力的构建应及时融入化学学科的完整体系之中.【设计意图】及时的归纳.总结与提升,能凸现对完整.系统知识的有序构建,也能强化对创新.综合能力的优化培养._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模板2【设计理念】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LawrenceStenhouse)提出〝教师即课程研究者(teachersascurriculumresearchers)〞.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本着〝教师参与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念,力图构建〝知识.方法.价值观〞有机融合的化学学习内容,实现化学课堂〝知能情〞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本课题的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以〝化学反应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即焓变与熵变的影响)〞为线索,力求在探究过程中将科学本质的〝可证伪性〞与科学研究中〝证明〞与〝证伪〞方法的使用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以〝熵增原理〞为设计的着力点,从简单的体验活动中引出〝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实现化学课堂的育人功能.【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倡导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_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联系本课题的内容,课标内容标准要求:〝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总体来说,课标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主要着眼于拓展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为可能的后续学习以及提高科学素养提供教学上的素材.【教科书分析】本课题位于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主要涉及用焓变与熵变作为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给出了吉布斯自由能的判定式,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由于焓变和熵变对高中生来说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因此教科书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适度把握,并在编排顺序上做了相应考虑,将本节课题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吸纳到原有认知框架中,教科书设计的实例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然而教科书在本节中没有设计编写相应的实验,学生难以利用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促进相应概念的理解.【学情分析】从本学科纵向维度上看,学生学习本课题时,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等有关内容,同时也具备了对化学反应从能量.速率.限度等维度研究的思想.本课题联系以上知识,提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另一个维度——方向(自发与非自发)问题,并利用焓变判据和熵变判据综合对化学反应的自发做出判断.由于熵及〝熵增原理〞内容较抽象.陌生度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体现〝熵增原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对熵变和熵增做出一般性地常规探讨,并且创造了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空间.在科学方法的学习上,作为高二理科生,对常见的科学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体验.为了延伸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了解以及科学方法的学习,本课题的科学探究中引入〝证明法〞与〝证伪法〞,在交替使用二者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中的〝证明〞与〝证伪〞方法及其对结果作出相应合理正确的解释.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低碳生活也时刻影响着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本课题通过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相关认知与情感,强化了从基本化学原理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意识,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H 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2.知道△S 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3.知道化学反应的是否自发同时取决于△H和△S两个因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体验〝化学实验〞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现象与结论.2.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证伪〞和〝证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形成从科学原理的角度认识身边事物和变化的世界观.2.基于〝熵增原理〞的类比,体验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是本课题教学实施中的主体部分,结合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科书为蓝本,本着〝源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用教科书教〞的原则,选择主要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即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认识的缺乏,教学设计中引入一些物理变化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联想和构建关于自发过程的典型特征,结合焓变与熵变从实验探究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是否自发的影响因素.在探究焓变和熵变因素的影响过程中引入〝证明〞与〝证伪〞的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科学探究的手段.最后,结合〝熵增原理〞与〝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结合当下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实现在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教学重点)1.演示法:视频建立感性认知2.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3.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4.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利用推理和归纳的分析方法,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了解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教学难点)1.演示法:活动建立感性认知2.讲授法:介绍熵变概念3.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4.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5.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利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学习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熵变与环境保护(教学重点)1.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2.讨论法: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从体验活动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简单应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流程】1情境体验.引入课题由生活常识引入自发与非自发过程(视频播放:破镜重圆.覆水难收)2认识概念.明确任务自发过程的定义,学习任务: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3体验活动.引发思考(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影响)水从高处自发流向低处的过程中什么物理量发生了变化?4探究一: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4.1引出探究.建立假设探究一:能量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假设一:化学变化的自发过程应表现为放出能量,即:△H 04.2方法引导.证明证伪问题:如何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方法引导一:证明:科学研究中,要证明一个假设成立,就是证明凡符合假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一般为穷举法)证明:例举大量支持假设的实例(4-5个)结论:假设一可以成立吗?(设计之初是希望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进而通过产生冲突引出〝证伪法〞,但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力很强,通过独立思辩做出了否定回答,认为举出反例即可_假设,即直接可将〝证伪法〞引出.)方法引导二:更能体现科学本质特征的方法:〝证伪〞证伪:要证明一个假设不成立,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证伪探究:利用所给试剂Ba(OH)2(s).NH4Cl(s)设计一个实验证伪假设一.4.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汇报结果探究结论〝证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并不是必须表现为放出能量,即△H 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证明〞实验说明:虽然很多实例支持了假设,但不能为假设的成立提供的确凿证据.同时,证明的过程其实是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即△H 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5体验活动.引发思考(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影响)火柴棒的散落6概念支架.例举经验介绍熵及熵增原理,举出常见的〝熵增原理〞的实例7探究二: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7.1引出探究.建立假设探究二:混乱程度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假设二:化学变化的自发过程应表现为混乱度增加,即:△S 0 7.2头脑风暴.自主探究任选证明实验或证伪实验试剂:CaCl2(aq).H2SO4(aq).Na2CO3(aq)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说出证明或证伪的理由.7.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探究结论〝证明〞实验说明:△S 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证伪〞实验说明:△S 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8演示实验.整合结论热冰实验整合结论: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同时受△S和△H的影响.△S 0与△H 0都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二者因素影响趋势相同时:△S 0.△H 0,反应自发;△S 0.△H 0,反应非自反;二者因素影响趋势不同时:反应是否自发取决于△S和△H哪种影响更大9体验活动.拓展思考熵与环境保护体验活动:混乱的制造者与整理者拓展思考: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耗费……?1. 从〝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的选择.2. 从〝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来,何者难度更大,思考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板书设计】化学世界中的自发过程一.焓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二.熵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结论:△S 0.△H 0,反应自发;△S 0.△H 0,反应非自反;【教学反思】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基本认识,能够了解熵变及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课堂体验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熵增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通过〝证明〞和〝证伪〞的科学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丰富内涵,进一步认识科学本质特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如何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在课标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与组织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学情与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处理._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模板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评价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核心理念:解放学生,通过学生互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我准备从三个大方面分析本课.一.教材因素的分析(一)教材分析〝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认为教材这样的用意有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感性认识积累材料.本单元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学生可形成对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总体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实现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二)《课标》规定《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做了立体性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指出了本节教学的价值,给教学留出了灵活的空间.新教材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编排有了较大的调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编排方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识压缩为两章内容.这就要求教学中使学生夯实基础,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彻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繁.难.偏的现象,以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三)学情分析学生系统的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及非金属元素中的硅和氯,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还是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候来研究难度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处,但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评价能力尚不成熟,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探索和评价主体,探索和评价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二.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课(一)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和学生情况的综合考虑,我确定本课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本课学习效果终端体现.(四)教法与学法:现代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要求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合作.评价等新教学模式.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采用评价式教学.教师设置评价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调查.探究,通过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自己检验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不仅是教师的教法,更是学生的学法.评价是学生认知目标的水平,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形成学生互评,学生既能变换角度审视自已的学习,又能在实践中确立并提高自己的评价意识.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这样设计的好处:引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评价活动来学习,是一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评价的要求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化学,自觉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学生评价之中,逐步形成以问题为动力.以探究为形式.以评价为主体的.以学习能力的养成为目标的学习方式.体会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过程的运行(一)教学思路:依据上诉教学方法,我设计了本课教学思路如下,主要围绕以评价任务驱动学生展开活动,通过对学生自己学习成果的四次互相评价:查阅资料.设计方案.交流合作的评价——探究二氧化硫重要化学性质的评价——总结性质.展示二氧化硫的利与弊的评价——反思活动中的表现,树立环保意识的评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过程:共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设计问卷,引入问题在新课前一周,展示有关二氧化硫引起危害的图片,同时布置问卷.内容如下:1.学习之余,你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多少了解?2.你知道有一种环境问题叫酸雨吗?3.你知道酸雨的成因吗?你知道有一种颜色雪白的银耳不能食用吗?等问题!1.使学生对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共鸣.2.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通过问卷让学生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

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

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

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是为展开说课圆满结束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直言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1《钠的化合物》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碘的化合物属元素溴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具有教材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氢氧化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其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附注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俩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硫酸镁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显现出来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个人化、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积极进取的过程培养学生构筑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

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价值观念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集合六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集合六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集合六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

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接下来HNo3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①、通过浓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1、原有认知情况: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释的方法。

但在课堂上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无接触。

2、学生认知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习惯。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中做过几个探究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我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激发学生主题性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实用模板)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实用模板)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指导思想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__节选自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第二章,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碳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C的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2.教学目标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a.理解并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与晶体类型的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b.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c.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将平面图想象成为空间结构,又能将空间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三.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都有一定乐于展示自我.在本节课的概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互动式教学理论性较强,用图片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程,我准备请同学在课前对景德镇陶瓷.秦始皇兵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早请同学作介绍后,我将给他们较为具体的去陈述中国陶器的历史.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质.2.丰富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3.借助于多媒体向同学们看晶体彩图从晶体的外在结构引入硅的结构及其硅晶体结构平面再展示金刚石晶体球棍模型通过对比金刚石晶体与晶体的结构分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再推出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通过讨论晶体硅.金刚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种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再比较它们的化学键,对它们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利用判断题,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模糊点4.指导学生归纳__本节的内容归纳.总结.及时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并及时解决可能留下的问题.高中化学说课稿篇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____x中的__X,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说学情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

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九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九篇

2021年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九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021年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2021年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2021年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__x,来自...。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这节课。

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为I 学习奠定基础。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2.1.1 理解的内容并能2.1.2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试验方法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2.2.1 通过试验,探究。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2.2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3.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3.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3.3 初步体验在研究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或者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突出重点难点:通过突破难点关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法。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2021年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章,第节,第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为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__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__2、__过程与方法目标:1、__2、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__难点是:__四、教法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五、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

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

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六、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

“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__其次:__再次:__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1《钠的化合物》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

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

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探究CO2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一: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结论:CO2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CO2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2:探究H2O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二:滴水生火结论:H2O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H2O反应的可能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学生分组实验: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学生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互动讨论出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同时,以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由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能灭火引出新知Na2O2与H2O、CO2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

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知识的整理。

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Na2O2知识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小诗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基础的实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溶液仍为无色B.溶液最终为红色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2.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

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Na2O2更精彩2.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

课本:P31页一、填空题:1二、选择题:1.2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

六、说板书设计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2乙酸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

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75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

其基本过程如下:反馈矫正评价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四、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

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

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五、教学手段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21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3一、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地位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