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合集下载

现金流量表主附表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主附表编制原理

支付给职工以+管理费用(工资、福利费、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生产成本(工资、福利费、社保、公积金、)+制造费用(工资、福利费、社保、公积金)+销售费用(工资、福利费、社保、公积金)-在建工程(工资、福利、社保、公积金)+本期购买的非货币性福利-非购买的非货币性福利+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福利费、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期初-期末)支付其他与+制造费用(不含人工、折旧)+管理费用(离退休人员工资、经营租赁支出、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不含人工、折旧、税金)+营业费用(不含人工、折旧)+财务费用(支付手续费)+其他应收款(预借差旅费、备用金、审计费用)(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房屋租金)(期初-期末)+管理费用(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费用化部分)+营业外支出(罚款支出、公益性货币捐赠支出、合同违约金)1.收回投资收到的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转让长期股权投资(除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回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

包括转让收益。

(不包括收到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2.取得投资收益收现金股利(应收股利)不含股票股利利息收入(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处置资产收到的现金-处置费用(包括保险赔偿)(如收回的现金为负数,反映支付其他与投资有关的现金)(固定资产清理)处置收到的现金-子公司持有现金及等价物-处置费用(如收回的现金为负数,反映支付其他与投资有关的现金5.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的属于购买时买价中所包含的现金股利(应收股利贷方)收到的属于购买时买价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利息(应收利息贷方)3.处置固定资4.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购买、建造(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支付费用资本化部分。

分期付款购建固定资产第一期支付的款项2.投资支付的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借方发生额)(股票、债券、基金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方发生额)(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发生额)(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方发生额)不包括购买取得子公司、以及支付时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3.取得子公司及其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发生额)(子公司)4.支付的其他与投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买价中所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收股利)借方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买价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收利息)借方处置固定资产、子公司收到的现金为负数⑴吸收投资收到的发行股票收到的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券商直接从发行收入中扣除的发行费用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银行等直接从发行收入中扣除的发行费用⑵取得借款收到的短期借款(贷方发生额)、长期借款(贷方发生额)⑶收到的其他与筹现金捐赠(资本公积)1.偿还债务支付的短期借款(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借方发生额)和应付债券(借方发生额)的本金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应付股利)、利润和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应付利息)(建造期间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计入筹资活动中的利息支付项)3.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计入筹资活动分期付款购建固定资产除第一期外其他各期支付的款项计入筹资活动企业发行股票时由企业直接支付的评估费、审计费、咨询费4.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外币户余额*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出口收汇*发生日汇率-进口结汇*发生日汇率)1.购置固定资产、无2.分配股利、编制原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

现金流量表附表平衡公式及原理

现金流量表附表平衡公式及原理
2、 调减项目: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利得,对净利润有增加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如:固定资产处置时产生的净收益,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使当期净利润增加,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故应调减;
从公式⑥,我们可以得出,对其运用,是否与主表能够保持逻辑关系的准确性,关键在于我们日常会计处理,对会计科目的运用,即:如何区分经营性会计科目与非经营性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对应的现金流量项目,一般地讲,经营性会计科目,对应的是经营性现金流量项目,但也有特例,例如:购入固定资产形成的负债,此负债,不属于长期负债,因此,不可能在“长期应付款“中进行处理,而是属于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其他应付款“中进行处理(从此处我们也可看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会计科目并不一定全部是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会计科目),对此情况,我们应在其他应付款下设置二级科目—如:“非经营性应付款”,在“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处理时,将此“非经营性应付款”因素赐除。同理,非经营性应收项目按此原则处理。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会计平衡公式及原理说明
会计平衡公式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③负债=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
④所有者权益=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将②、③、④代入①得:
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依据公式⑤,将现金流量公式表达为经营性现金流量,如下所示:
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调整项目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原理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原理

作者: 赵磊
作者机构: 金地集团华南区域财务管理部,深圳518048
出版物刊名: 财会月刊(上)
页码: 103-10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现金流量表附表 编制原理 经营性活动 经营性现金流 财务报表 净利润 勾稽关系数学推导
摘要:现金流量表的附表编制较能体现三张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但许多介绍现金流量表附表的文章往往停留在论述如何编制上,而未能从三张报表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深刻论述其编制的根本原理:现金流量表附表是以净利润为起调点;加上减少净利润但是不产生现金流的事项,减去增加净利润但是不产生现金流的事项;加上由经营性活动引起的现金增加但是不影响净利润的事项,减去由经营陛活动引起的现金减少但是不影响净利润的事项;实现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完全同步。

实际上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公式就是在该原理上经数学推导归纳而得出的一种便于编制的表现形式。

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原理及注意问题

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原理及注意问题
( 作 者 福 建 三钢 ( 团) 司 财 务 处科 长 高级会 计 师) 集 公


维普资讯
M e a l r ia n n i l Ac o n i t lu e c l Fi a c a c u t n
由 于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是以 本期净利润为起 算点, 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人、 费用、 营业外收支、 非经营活动 收支及经营性应收、 应付等项目 的增减变动, 据此计算并列 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因此, 要使主附表中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一致 , 须明确以下几点: 1 . 在编制主附表时, 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科 目的归属一 定要一致, 包括明细科目。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会计科 目 所反 映的 经济活动被归人了主表中 的投资活动, 那么该会计科目 在附表中也应相应的被归人投资活动。 2 由于附 . 表仅要求编制经营 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 因 而只 要是非经营 性的经济活动均要剔除, 视同该业务没有 发生。 也就是说, 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要减 , 非经营活动产 生的成本要加。 3 于收 。 由 付实现制跟权责发生制的 根本区别, 在于收入 及支出的确 认是否以现金为标志。 换句话说, 以权责发生制 确认的收入及支出即使不体现现金,但也肯定体现资产、 负 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上。因而为达到主附表的一致性, 只
置呆滞、 报废的物资, 盘活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 对于年限较 长的应收款应区别不同情况, 采取让利 、 债务重组 、 物资抵债
二、 编制时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计折旧 . 累 对编制 现金流量 表的 影响。 通常情况下, 由于 会计人员每月会按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 因而期末累计折 旧余额都会呈增加的趋势, 而计提的这部分折旧费属于不涉 及现金支出的费用, 故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附表时, 应当 加 回到净利润中去 , 并填列在附表“ 固定资产折旧” 这一项 中。 但加回 去的 数额一般习 惯于用“ 末余额一期 期 初余额” 来 计算。 一般情况下 , 上述处理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但企业一旦 有处置固定资产的业务, 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 的规定, 企业 处置固定资产时, 首先要通过“ 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转销累计 折旧, 借: 即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 贷: 企业如 果再按照“ 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 的方法来调整现金流量表 附表中“ 固定资产折旧” 项目, 则该数额与当期企业计提的固 定资产折旧数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 在采用间接法编制现 金流量表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时, 建议对“ 固定资产折旧” 项进 行填列时, 要只为了 不 方便而 采用“ 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 的 方法, 而应通过查看累计折旧账簿, 用本期计提的 折旧 数来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原理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原理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原理
现金流量表附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附表,用于详细展示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它是在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项现金流量类别的来源和用途。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原理是遵循“直接法”或“间接法”。

直接
法是通过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进行分开详细列示,例如:现金流入项目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现金流出项目包括购买商品、支付职工薪酬等;然后按照相应的项目进行求和,得出期间内的总现金流入和总现金流出金额。

间接法则是通过对企业净利润进行调整来计算现金流量。

根据净利润调整项目的不同,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从净利润中加回不产生现金流入但计入净利润的项目,如折旧、摊销等;其次,从净利润中扣除不产生现金流出但计入净利润的项目,如坏账准备、长期资产损失等。

最终得到的金额即为企业期间内的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保证准确、可靠、完整、符合会计准则的原则。

同时,还要注意遵循财务报表编制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原则,确保附表与其他财务报表的数据相互衔接。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和规划,优化资金运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与实例

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与实例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 现金的界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 ( 1 ) 库存现金;( 2 ) 银行存款,应剔除不能随时支付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作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 ( 3 )其他货币资金;(4)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主要指购买日至到期日小于 3 个月的短期债券投资。

现金等价物不包括准备 3 个月内出售的短期股票投资。

根据定义,准备 3 个月内出售的短期股票投资虽然符合“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但由于其市价变动风险大,难以转换成已知现金,所以不作为现金等价物看待。

期限超过 3 个月的短期债券投资,在现金流量表中作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

(二)影响现金流量的变动因素1.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该内容。

2.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部分反映该内容,比如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在补充资料中说明。

3.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该内容。

(三)现金流量的分类1 .经营活动: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2.投资活动: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投资活动中的投“资”是广义的投资,既包括了对外投资 (狭义的投资) ,又包括了对内投资(长期资产的购建)。

3.筹资活动: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投资活动中的筹“资”是广义的筹资,既包括了向债权人的筹资 (狭义的筹资),又包括了向股东的筹资 ( 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1 .总额反映现金流入流出信息。

现金流量表一般情况下应以总额反映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但下列情况可用净额反映:( 1 )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通常为 3 个月或更短时间)的项目。

现金流附表的编制原理及难点剖析

现金流附表的编制原理及难点剖析

现金流附表的编制原理及难点剖析一、附表的原理附表由净利润开始,推算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能这么算,且能那么精准,没有其他做倒轧。

两种理解方法:(1)资产负债表观。

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期初期末变动相等;①将货币资金进一步分为经营性、投资性、筹资性以及汇率变动性的货币资金;②将其他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③将负债分为经营性负债和筹资性负债;④净资产中股本及其溢价对应筹资性货币资金;留存收益分为经营性产生、投资性产生、筹资性产生;于是对应关系就产生了:①经营性货币资金的变动对应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的变动和经营性留存收益的变动;②投资性货币资金的变动对应投资性资产的变动和投资性留存收益的变动;③筹资性货币资金的变动对应筹资性负债的变动和股本及其溢价的变动。

进而,前述三种对应关系中的关系①即为附表的原理,将净利润通过剔除筹资、投资性质的损益还原为经营性留存收益变动,然后加上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的变动,得出经营性货币资金的变动,即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2)现金流正表观。

现金流中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也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目的加加减减公式编制而成,因此利润表的项目共同构成了附表的净利润,资产负债表涉及的项目共同构成来了附表中存货变动、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变动、经营性应收应付的变动,因此与其说是附表,倒不如说是正表计算过程的重新整合。

这是大概的一个思路,让你初步理解附表。

二、附表编制常见疑难点1、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的要剔除。

如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损益、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折旧摊销费用,前述科目都会导致资产或负债的变动以及净资产中未分配利润的变动,但并不影响经营活动货币资金变动,因此要剔除。

2、折旧摊销影响。

举例说明,期初100万存货,期末150万存货,都是折旧,本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60万,计提的260万折旧中,200万进存货,60万进管理费用,本期存货结转成本150万。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现金流量表附表(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正如前述,企业应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通过债权债务变动、存货变动、应计及递延项目、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调节项目包括四类: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其他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下,还应该加少数股东收益(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

如融资租赁设备,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当期并不支付设备款及租金,但以后各期必须为此支付现金,从而在一定期间内形成了一项固定的现金支出。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主要有:债务转为资本、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附表主要项目填列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包含“八大减值准备”,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

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①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②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③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③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9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现金流量表附表(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正如前述,企业应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通过债权债务变动、存货变动、应计及递延项目、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调节项目包括四类: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2 / 9+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其他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下,还应该加少数股东收益(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

如融资租赁设备,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当期并不支付设备款及租金,但以后各期必须为此支付现金,从而在一定期间内形成了一项固定的现金支出。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主要有:债务转为资本、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附表主要项目填列3 / 9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包含“八大减值准备”,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

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①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②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③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③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除。

只有①属于管理费用,期末必须结转到本年利润去,而导致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其实际上未涉及现金,所以必须加以调整。

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②属于经营活动,其中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分配到生产成本,最后再结转到产成品。

然而在销售不确定的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其与净利润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从理论上说,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上述的调整对象。

但是副表编制要求规定,只要涉及经营活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由于其不涉及现金,所以一律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去。

一个问题提出,这样调整的结果不是显然导致副表编制的不准确性吗?事实上这正是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的精巧之处。

在无法确定经营活动固定资产折旧是否影响净利润的情况下,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采用先粗后细,先总后分的基本思路,先假定涉及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全部影响净利润,4 / 9而如果固定资产折旧确实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净利润,则这一部分折旧必然表现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的期末余额的增加上,请注意,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正属于存货范畴。

因此,现金流量表副表已经设置了严密的编制程序:凡是存货的期末余额增加,则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这样。

如果固定资产折旧确实存在没有影响净利润的那一部分数额,在副表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多加以调增,随即在存货项目得以调减,这样在净利润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便告结束。

3、无形资产摊销。

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中凡是涉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属于既非经营活动,又没有涉及现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

一般情况下属于将长期待摊费用和待摊费用摊销到有关经营费用中去,属于涉及经营活动但是没有涉及现金的情况,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待摊费用的摊销涉及到非经营活动的,则必须加以剔除,不在调整之列。

5、预提费用增加。

一般表现为借: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

请注意,因为涉及财务费用的预提费用,现金流量表副表有一个专门的财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所以在预提费用的增加这一项目不涉及财务费用的调整。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或者收益)。

本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首先澄清一点,即本项目的内涵仅仅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和毁损,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专门在下一项目反映。

上述情况必然表现为营业外收支的增加,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都不属于经营活动,然而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

5 / 9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该项目反映本期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后的净损失,该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中固定资产盘亏减固定资产盘盈后的差额填列。

8、财务费用增加。

一般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除了已经直接减少银行存款不要调整外(利息支出除外),由于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而增加的财务费用,都属于没有涉及现金而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一般情况下等于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9、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损失或者收益必然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因为其属于非经营活动,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加以调整。

但是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样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减值和跌价准备已经在第一个项目调整。

因此对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的调整不能直接从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获得,必须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的明细账分析填列。

10、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具体经济活动表现为借:所得税,贷:递延税款、应交税金。

递延税款贷项的增加属于经营活动,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有人提出,递延税款贷项影响的是所得税而不是净利润,这里还涉及到税率33%的问题,为什么可以把递延税款贷项全部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这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例加以分析:某企业会计利润总额200万,经纳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会计分录如下:①借:6 / 9所得税66,贷:递延税款33、应交税金33 ②借:应交税金33,贷:银行存款33③利润总额200-所得税66=净利润134(注意;净利润≠利润总额200-应纳所得税额33=167)必须注意,净利润134是在所得税为66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所得税66直接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涉及现金的仅应交税金33,因此在净利润基础上必须调增33。

这里已经不存在税率的问题了。

11、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如上所述,该表通过存货项目将上述累计折旧对净利润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有人提出、存货自身与净利润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程序规定,存货的减少从现金角度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呢?存货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材料、在产品(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的增加一般是指对外的材料采购,存货的减少一般是产品销售而结转产品销售成本,这二者才会实际增减存货。

必须注意,不可将存货内部的此增彼减(比如: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认为是存货的增减。

对于存货与净利润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一步加以分析:7 / 9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期初存货+本期购入-本期发出=期末存货所以,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我们设定本期发出为100,且设定本期购入全部用现金,之所以可以这样假设,是因为如果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用现金采购,则副表中的经营性应付项目栏必然会增加,与上述原理一样,先粗后细,先总后分,在那一项目再作调整。

1.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时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100-0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与本期购入存货减少现金100量一致,所以不必调整。

2.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200-100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而本期购入存货实际减少现金200,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100。

3.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0-(-100)即表明本期发出商品结转成本影响净利润为100,都是通过存货的减少来实现的,本期购入存货现金实际支出为0,所以存货减少的数额100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才能够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现金流量。

8 / 9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兹分析如下:①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对应科目一般是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已经增加了净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到现金。

所以为了准确反映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反之亦然。

②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已经支出现金,而在净利润上并没有体现,所以其增加同样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

必须注意,应收项目中如果偶有发生投资或者因而产生的事项,比如转让固定资产收到的应收票据,则必须剔除。

13、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兹分析如下:①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其本身与净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

应付款项对应的科目是材料采购,其经济内涵通常是表明存货增加,但是由于是赊购,所以现金并没有实际支出。

如上所述,我们在调整存货项目时已假设购入存货全部用现金,而实际上并不可能如此。

如果确实出现赊购,则其必然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项目中表现出来,从现金角度来看,凡应付项目增加表明现金少支出,如上所述,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

②其他应付款。

一般发生在预收包装物押金等经济活动上,对应的一般是现金,而从净利润角度看,其尚未包括这一部分现金流入,所以必须将之追加上去。

③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已涉及成本费用,进而影响净利润,但是从现金角度看,实际并没有支出,所以必须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追加上去。

9 / 9④应交税金中的应交所得税必然涉及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调整。

而应交税金中的应交增值税,其作为价外税虽然不涉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不直接影响净利润,但是这一部分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我们在调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时已经全额加以调整,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期初的实际增减变化还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