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童年絮味 生命 永葆童心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采桑子教案 北师大版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采桑子教案 北师大版

采桑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背诵默写这首词。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那种乐观坚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词的背景,搜集有关知识。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预学利用工具书搜集与作者相关的材料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把握诗歌情感一、导课: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和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而且也是一位大手笔的文学家,他的讲话收在《毛泽东选集》(五卷),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等。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板书题目)。

领略这位伟人在文坛上的风采。

检查预学二、请同学解说题目:采桑子,词牌名。

重阳,题目,即阴历九月份初九重阳节,本词是一首战地颂歌。

三、请同学说说写作背景:(归纳学生搜集的资料)1929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

这年九月,赣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由于同年6月,红四军党内领导者之间在军队建设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应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张,一时未能为多数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

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丰山区养病。

9月,病中的毛泽东坐担架赴上杭参会。

会后继续留此养病,后病情好转。

病中正逢重阳节,见院中黄菊盛开,遂成此文。

四、集体朗读课文.探究五、讨论理解课文内容:问题1:怎样理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句的意思是“人生容易衰老而天很难衰老,年年都有重阳节”。

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是变化很快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不通过变革那是很难使之变化的。

问题2:“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战地”“黄花”分别指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战地”指闽西农村根据地;“黄花”指野菊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2课时)课前准备:对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进行再阅读,进一步感受童心、童趣;回忆自己童年最有趣的几件事;采访父母,让他们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准备照片,制作一张“童年纪念卡”。

相关课程标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童真、童趣,懂得珍惜童心,永葆童心。

2.通过回忆,调动学生的心灵储蓄,表达自己的童年趣事。

感悟重温童年的美好。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童年,书写自己独特的童年。

评价任务:1.通过复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2.说与写相结合,能准确生动地书写自己独特的童年。

教学过程:1.回忆童年之趣(一)、本单元我们跟随着鲁迅、张洁、舒婷他们回到了童年,你觉得哪个童年故事让你记忆犹新?(美女蛇的故事)1、熟读课文,重温那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然后合上课本,看看能复述出来吗。

2、组织2—3名同学复述,比较他们复述时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相同之处:人物都有,故事情节比较全面。

不同之处:有的复述很全面,几乎成了背诵;有的复述很简洁,似乎并不缺少什么。

3、复述简洁的同学把哪些句子省去了,请在文中画出来。

,省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句子,不能省去的是哪些?(“他很高兴”、“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描写省去了,记叙的要素都一一俱全。

教师小结:复述是在理解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

记叙文的六要素不可以省略,细节描写可以省略。

(二)复述的是别人的童年,现在请开启你记忆的闸门,与大家分享你的童年趣事。

1、小组交流,全班推荐2—3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你了解父母吗,你了解过父母的童年吗?现在就你采访所得,讲讲父母童年的趣事吧。

2024年七年级《童趣》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七年级《童趣》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七年级《童趣》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童趣》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入微,表达真实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挖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童趣》的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引出本课主题。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童趣?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四、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短文。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趣》,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童年趣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为下一课做好准备。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七、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学会珍惜时光,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琐事》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琐事》。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亲人和家庭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3.2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2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3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通过展示童年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意义和价值。

5.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5.3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4 情景教学,深入理解(1)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表演课文情节,增强体验感。

5.5 课堂小结,总结收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5.6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1)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2)要求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6.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3 表演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6.预习提示: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生字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读写,理解字词的含义。
3.内容分析:详细解读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使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童趣。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美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打动你?为什么?”,“你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对作者沈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4.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通过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6.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童年时代的美好时光,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接着,展示一组与童年相关的图片,如捉迷藏、放风筝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童趣》的作者沈复及其作品背景,理解课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盎然”、“窥视”、“藤蔓”等,并运用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年絮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中提炼有益的启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童年絮味》。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的意识。

(3)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重点字词的写法与含义。

3. 课文主题的分析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有个别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

3. 采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重点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1.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探讨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重点字词学习4.1 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4.2 学生练习书写重点字词,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堂练习:1. 朗读并背诵课文《童趣》。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童年时的“我”觉得世界是____的,充满了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进行小练笔。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美。

2.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5. 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第二章:课文分析2.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冰心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她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特点。

2.2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3 课文主题探讨课文的主题,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5分钟)2. 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10分钟)3. 课文理解,讨论重点词语和句子(15分钟)4. 文学鉴赏,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15分钟)5. 口语表达,小组讨论和复述课文内容(10分钟)6. 小练笔,进行写作实践(10分钟)4.2 时间安排每节课时为45分钟,根据教学步骤进行时间分配。

第五章:评价与反馈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口语表达和小练笔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5.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童趣》,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法。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短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童趣》。

2. 总结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写的童年趣事短文的质量,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趣味阅读童年絮味生命永葆童心教学导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趣味阅读童年絮味生命永葆童心教学导案北师大版.doc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趣味阅读-童年絮味-生命-永葆童心教案-北师大版.doc————————————————————————————————作者:————————————————————————————————日期: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趣味阅读童年絮味生命永葆童心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预学(一)导入示例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二)《童年絮味》题解本文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探究(三)《童年絮味》导读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学识字自得意;④自编小辫美极了;⑤家教严历成习惯;⑥左邻右舍关系密;⑦乘凉还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爱;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采桑子教案 北师大版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采桑子教案 北师大版

采桑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背诵默写这首词。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那种乐观坚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词的背景,搜集有关知识。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预学利用工具书搜集与作者相关的材料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把握诗歌情感一、导课: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和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而且也是一位大手笔的文学家,他的讲话收在《毛泽东选集》(五卷),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等。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板书题目)。

领略这位伟人在文坛上的风采。

检查预学二、请同学解说题目:采桑子,词牌名。

重阳,题目,即阴历九月份初九重阳节,本词是一首战地颂歌。

三、请同学说说写作背景:(归纳学生搜集的资料)1929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

这年九月,赣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由于同年6月,红四军党内领导者之间在军队建设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应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张,一时未能为多数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

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丰山区养病。

9月,病中的毛泽东坐担架赴上杭参会。

会后继续留此养病,后病情好转。

病中正逢重阳节,见院中黄菊盛开,遂成此文。

四、集体朗读课文.探究五、讨论理解课文内容:问题1:怎样理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句的意思是“人生容易衰老而天很难衰老,年年都有重阳节”。

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是变化很快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不通过变革那是很难使之变化的。

问题2:“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战地”“黄花”分别指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战地”指闽西农村根据地;“黄花”指野菊花。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童年絮味 生命 永葆童心教案 北师大版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童年絮味 生命 永葆童心教案 北师大版

童年絮味生命永葆童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预学(一)导入示例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二)《童年絮味》题解本文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探究(三)《童年絮味》导读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学识字自得意;④自编小辫美极了;⑤家教严历成习惯;⑥左邻右舍关系密;⑦乘凉还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爱;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精导2、重点难点解读。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

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

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永葆童心》教案6

综合实践活动《永葆童心》教案6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2课时)课前准备:通读课文资料,拾取童年梦痕,讲述童年故事,再“酿”童年生活。

相关课程标准: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力求有创意。

2.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目标:1.感悟童年的美好,认识童年的珍贵。

2.再“酿”童年生活,表达出对童年独特的感受。

评价任务:1.讲述童年故事,力求说清楚“六要素”。

2.以《童年趣事》为题,快速成文。

教学过程:一、导课:临课播放视频歌曲《童年》,学生可以轻声随唱,营造课堂轻松欢快的气氛。

师:童年是美好的,每个同学的童年都充满了童趣,都有值得回忆的人事物,值得珍惜的不仅仅是那些大事件,还有一些看来并非不起眼的人物和事件。

只要是曾经触动过心灵的,不管看起来多么平淡,只要用天真的眼光去看,就会变得可爱、有趣起来。

让我们一起唤起记忆,拾取童年梦痕,讲述童年故事,再“酿”童年生活,永葆童心。

(板题)二、讲述童年故事:1.第1、2、3小组推荐同学复述“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故事”“长毛的故事”。

第4、5、6小组推荐同学点评。

点评要点:力求完整性、文学化。

2.教师讲述自己童年趣事:喜欢喂养小鸡、小猪并和它们交朋友的故事;自制简易乐器和玩伴排节目、放电影的故事;爱劳动、讲卫生、刻苦学习的故事;学习二胡、参加学校文艺演出的故事。

3.播放童年简笔画课件,引起学生记忆,拾取童年梦痕。

课件:荡秋千;爬树掏鸟窝;推铁环;跳房;赶蛋等。

学生讲述童年故事:每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讲述,另一名同学做点评。

点评要点:力求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口语化。

三、抒写童年趣事:选取典型的童年趣事2-3例,抒写以《童年趣事》为总题的童年故事。

1.把你或同学讲的故事,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比如:儿时的乐园、快乐的游戏、心爱的玩具,或者值得回忆的读书生活、听故事的经历……在故事里,可以有童年的欢乐,也可以有烦恼,哪怕是梦幻也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

3.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并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进行展示和分享。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3)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童年絮味》《生命》教案及练习二.重点、难点:《童年絮味》1.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复习有关作者的常识。

(2)了解课文的叙事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鲁迅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长**的人品美。

《生命》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义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伤感的散文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人间纯感情的赞美,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情以待。

[新课讲解]《童年絮味》一、课文导读(一)文题理解: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内容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作者回忆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写童年的玩具风波。

第二部分(第3—6段):写多彩充实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第7—9段):写童年的伙伴。

第四部分(第10—13段):写童年的四季生活。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1.技法应用: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教案.docx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感。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3)学会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感。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4. 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 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惑。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

6. 仿写练习:(1)教师给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

《童年絮味》阅读教案顾名思义就是一份针对《童年絮味》这本书的阅读教学案。

这本书是作者刘细荣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部回忆录,在这部书中,刘细荣通过透彻的文字回忆了他在童年时期所体验到的各种愉快、悲伤、恐惧、热闹等细节,以及这些细节背后所含有的种种感悟,让读者进一步领略到了童年的那份美好与感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书,了解童年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似与不同。

2.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视与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3.拓宽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童年生活的多样性: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到童年生活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所形成的童年生活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理解力。

2.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学习本书,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那些美好的回忆。

让学生了解到童年时期在家庭、校园、社区等多方面的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和幸福。

3.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的相似与不同: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学会眼中的“童年”与历史中的真正的“童年”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将童年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与童年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介绍一位童年时期的历史人物,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兴趣和思考。

2.学习本篇文学作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书,以“重点解读、自由阅读、摘抄归纳”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受,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好回忆。

3.学生自我反思环节:引导学生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在回归自己的童年生活后,与班级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让同学们之间交流和认识,获得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4.课外延伸:通过小组活动或者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了解历史上“童年”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絮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c.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b.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当下生活。

b.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b.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c.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a.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b.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童年的味道是什么?是甜的,还是咸的?是快乐,还是忧伤?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年的文章——《童年絮味》。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准备分享一下。

3.课堂讨论师:谁来说说,你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生1:我觉得课文描绘的童年生活很有趣,让人怀念。

生2:我也觉得课文中的童年生活很美好,尤其是作者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课文的美好。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我们掌握?生3:课文中的“絮味”是什么意思?师:“絮味”在这里指的是童年的回忆和情感,就像棉絮一样柔软、温暖。

那么,谁能解释一下“絮味”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生4:课文中提到的“絮味”,体现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比如,作者描述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捉鱼、放风筝的情景,这些温馨、快乐的时光构成了童年的“絮味”。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很到位。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4.分析课文结构与主题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5: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描写,第三部分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慨。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教案 北师大版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教案 北师大版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能复述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田立业为代表的领导干部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能复述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悟以田立业为代表的领导干部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新课导读周梅森,1956年出生,当代作家当过矿工、文学编辑1984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等。

二、自主学习1、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一些你不懂的字词来。

蕾圩堤惊心动魄踹坍塌气喘吁吁2、概括文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赞美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自主学习,明确本文主要写了胡早秋、田立业与村民一起抢险;转移抢险村民;田立业舍己挤救胡早秋;弘扬了党员干部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美德。

3、大家相互说一说本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1、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请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哪一个才是文章所要着力塑造的。

(田立业)2、胡早秋与田立业在文章中都出现了很多次,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两人都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比较分析胡早秋、田立业、贝尔曼三个人物的异同点,完成表格(板书):尔曼3、这两个人都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次,那么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两人的不同的性格的?(运用对比刻画的手法o )四、精导田立业明知死亡威胁着自己却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你怎样评价他的这种精神?五、巩固提升快速阅读《猫的故事》《最后一片叶子》《天鹅的故事》和《《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四篇课文,尝试用上述四篇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

学生讨论,明确:《猫的故事》中“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是在“我”被猫的母性所触动的时所感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絮味生命永葆童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童年絮味》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味《童年絮味》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预学(一)导入示例童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幸福的阶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恋的,我们和童年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那我们大家来谈一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或人。

(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二)《童年絮味》题解本文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

探究(三)《童年絮味》导读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写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讨论归纳: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个;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学识字自得意;④自编小辫美极了;⑤家教严历成习惯;⑥左邻右舍关系密;⑦乘凉还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爱;⑨如今给儿买雨鞋。

精导2、重点难点解读。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

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

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

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给他们真正减负,把假期和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她今后有何影响?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

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

3、综合研讨,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现象。

(1)为了贪吃灶糖就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的老头儿(《拣麦穗》),小小年纪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还是挺可爱?或是二者兼有?为什么?明确:这两位小女孩当然是挺可爱的。

首先,为了贪吃灶糖就决计嫁给卖糖老汉,这在实用性上是很不合算、毫无价值的。

但是小女孩对此完全无知。

正是这个无知衬托出了心灵的纯洁。

这样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灵是可爱可贵的。

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个“小妖精”,小女孩的姨妈们看到后差点背过气去,说明在实用性上无可取之处,甚至适得其反。

但是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是真诚的,纯洁的,也是幼稚的,她以为自己美极了,她并不知道这个后果。

这样,相反的实用效果却反而使人注意到了她的爱美心灵和幼稚可爱的童真。

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词典里,在成人的身上是贬词,而在这特定表现儿童心灵的情境里,正是这“不知羞”才显出她们心灵的纯洁和心地的坦然。

她们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人笑话,这是多么的纯洁无邪!再次,为吃灶糖而公开宣称要嫁给卖糖老汉,从理性讲,绝对是荒唐可笑的。

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从效果讲也是可笑的。

所以,两篇作品中周围的人们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

读者看后想来也是开怀大笑。

但这笑声是善意的、宽容的、充分理解对象的,因为这里更多是令人可爱的纯洁、幼稚、天真无邪。

如果由此认为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爱”兼而有之,那也应属于幽默谐趣的表现效果问题,也就是说,幽默常常把优点和缺点集于一身。

换言之,这不是令人讨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爱的“不知羞”。

(2)“我”的乐园——百草园,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却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类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请具体指出。

交代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原本的“简陋”,不会煞风景吗?为什么?明确:《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台”、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为玩乐对象、场所都属于类似的描述。

描述这些童年的心爱之物、欢乐之处的“简陋”,并不会使文章逊色,相反,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审美的重点感——其一,荒芜的园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这些都是真实的。

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些大约都成不了他们的乐园和爱物。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成年后,就买过了一本精致得多的石印本《山海经》,而原先长妈妈送的那本早不知丢到那里去了。

但在生活经验很有限、事事感到新鲜好奇、常常把幻想和想像当现实的儿童的心灵世界里,这些荒园陋物却可能成为他们心灵上有着无限趣味的乐园,成为满足他们童心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成为他们童年游戏的大好场所。

物不择好坏,事不计真假,要的只是能真正成为他们心灵上的乐园,这正是童趣生活的最真实的特点,这是几乎所有人的童年时代都有过的“过家家”体验。

所以,无论是原始素材的实录还是文学创作的编造,描述这些童年心爱之物、欢乐之所的“简陋”,恰恰更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其二,心灵上的乐园却是简陋之物。

这一反差,突显了审美的重点不在实用而在情感、情趣。

“我”怀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在乎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读书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过“我”的童趣童真童心。

“我”动情地忆起这部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不在于书本质量如此粗劣,而在于这里寄寓了一个人道关怀的动人故事。

“我”的童年引“我”无限眷恋,不是“我”拥有过奢侈的玩具、豪华的游乐场,而是破桌破椅都记录着“我”童年的情趣。

(四)《生命》导读1、默读《生命》,体会文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2、概括《生命》中老师所说的道理。

明确: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尊贵的生命,生命的实质就是充满着自由的活力,要为他们(它们)自由地、充满活力地活着而高兴,以宽广的胸怀善待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3、讨论:借用《生命》中“老师”所领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赏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义?《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师”一样,以对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围的生活,以升华了的理性认识去照看具体的感性生活。

《童年絮昧》就像“老师”在足球场上看到的孩子们“找乐子”情景的翻版。

《童年絮昧》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更具体一点,就是“老师”最后说的“生命的实质”,也是“老师”在本段文字开头说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压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现着这充满自由活力的鲜活的生命。

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们也是在到处“找乐子”,替洋娃娃整容。

捉蝴蝶、捉迷藏、钻防空洞、捧着大词典大声唱读、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与同学打架、自编自演戏剧、泡海水、过春节、秋游野餐运动会……,所有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着的生命的趣味。

4、写作特色:(1)语调诙谐,充满童趣。

(2)以比鲜明,引人深思。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词句品味·积累”。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教学目标:(一)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体验,由人及己,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进一步认识自我,体验“成长”,展望未来。

(二)通过阅读、写作和交流,由己及人,了解不同的童年生活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进一步理解童年与亲人师长的密切关系。

(三)通过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再“酿”童年生活,记录、珍藏自己的童年,体会语文与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一)熟知本单元每篇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每篇文章思想内容。

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中的人物故事。

(二)比较本单元各篇文章,理清文章主题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人物思想、性格、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语言风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读后给自己带来的认识、理解、感受。

(三)整理自己的童年趣事,找出能唤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的玩具、照片等物品,再现自己的童年故事。

(四)请学生在课外收集、查找不同时代的反映童年生活的文章,并与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比较。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回顾第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比较、讲述相关内容及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体验,由人及己,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写作。

再现童年难忘时光,表述童真、童趣、童心。

交流、感受、分享、欣赏同学作的习作。

以小组为单位编缉结集,题目自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将永远深深留在心里。

值得珍惜的不仅仅是那些重大的事件,还有一些看来并不起眼的人物和事情。

只要是曾经触动过心灵的,不管看起来多么平淡,只要用天真的眼光去看,就会变得可爱、有趣起来。

普希金说:“那些过去了的一切,将成为亲切的怀念。

”让我们一唤起记忆,永葆童心。

(二)复述故事1、由一人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说的故事和鲁迅的评论的主要内容,其他人则补充遗漏的部分。

讨论什么地方可以省略,什么地方不可省略;哪些句子是有趣的,哪些句子是特别有趣的。

2、选择本单元另外一篇故事开展上述表达交流活动。

3、你读过、听过哪些令人难忘的童年故事?向同学们讲述其中的精彩部分。

(三)回眸童年1、向小组同学讲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尽量与众不同。

各组推荐二三位讲得最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听。

2、独立或以三五人为一组,采访父母、老师或其他亲友尊长,了解他们的童年,就童年、童心作一次坦诚的情感交流。

(四)童年的我趣味小制作:“童年纪念卡”。

1、从自己的童年照片中选出几张最有特点的。

2、在照片旁边空白处配上“题名”和“题词”,如“这就是我”“在金色的梦中”“看,是个当将军的料”,“快长大吧,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你”等。

(题名越别致越好。

题词要与照片内容相关,尽可能简练、生动、有个性。

纪念卡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换欣赏,然后在班级展示。

)第二课时(一)把你或同学讲的故事,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比如,儿时的乐园、快乐的游戏、心爱的玩具,或者值得回忆的读书生活、听故事的经历。

在故事里,可以有童年的欢乐,也可以有烦恼,哪怕是梦幻也行。

要求: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②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③必须是自己真情的流露,要展示自己童年的稚气、顽皮和率真。

(二)交流、感受、分享、欣赏同学们的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