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3、公共财政的特征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的解释3、林达尔模型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5、外部性的定义6、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7、矫正外部性的措施:内部化(征税、补贴)、管制、可交易排放许可证、8、科斯定理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1、一致同意原则2、投票悖论3、单峰和中位选民定理4、官员的目标5、利益集团6、寻租的概念以及寻租引起的社会成本7、官僚行为的特点第五章预算1、预算功能和原则2、功能预算论3、预算的原则4、绩效预算的原理5、部门预算的概念以及部门预算的优点第六章公共支出1、公共支出的分类2、公共支出的原则3、公共支出的瓦格纳原则4、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理论5、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步骤第七章公共收入1、税收的特征和要素2、现代税收原则3、税收前转和后转的含义4、中性税收的概念5、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6、所得税被推崇的原因7、税收的财政原则和效率原则第八章国民经济1、财政政策乘数2、财政政策工具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第十章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的职能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3、俱乐部理论4、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内容5、补助地方政府的必要性答案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介入一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非市场性的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3、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竞争性法制性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传统社会的习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企业方式混合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消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公共选择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经济发展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2)政府的定义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职责:①对特定居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②参与非市场性的社会生产活动③社会财富再分配政府含义的四个层次: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③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④广义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公共经济(1949-1979)●公共部门统治一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本模式是公共经济部门以中央计划为主导,国家财政为载体,处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管地位,掌握了全社会大部分资源的配置、利用与分配。

●公共经济垄断一切具体表现为:● 1.公共部门垄断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 2.公共部门对社会财富拥有绝对支配权● 3.公共部门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渠道1979—1993双轨制改革●1979年到1993年可以看作是双轨并行期,即以计划和财政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变化,市场开始形成。

但公共部门仍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是: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和地方财政放权让利。

●1983年国务院发文决定在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利改税的办法1985年1月1日起,国务院又决定凡是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拨改贷”又使国有企业同政府进一步“断奶”。

●在公共经济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国企开始从公共经济中逐步脱离出来。

其后又实行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责任承包制。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1980年开始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

●在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解体。

形成了以家庭生产责任承包为特征的农村市场经济格局。

农民和农村经济基本上脱离了重要计划和国家财政的直接控制,自己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一个原来浑然一体的公共经济逐步向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三元并立的格局迈进。

1994年以后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特征:由过去的局部性生产关系调整进入整体性市场经济建设。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题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或外溢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简单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负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如工业污染。

搭便车: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某些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成本)的情况下而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收益)的行为。

准公共品:具有一定程度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的公共品。

它既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

所有一些人又称这为“混合物品”。

政治均衡:一定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如政府财政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

均等牺牲:亦称“等量绝对牺牲”。

即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税收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超额累进税率:二、计算题1、内部报酬率问题内部报酬率标准是指利用使未来各年效益现值之和与成本现值之和相等的那个贴现率作为判断是否支出的标准。

换言之使得净效益现值为0的贴现率就是内部报酬率,其公式: 判断依据是: 案例*假设一个在第一年投资15亿元的公共支出项目,第二、第三期各得效益10亿元。

计算此项目的内部报酬率时,可解下列方程:r >ρ0)1(10110152=++++-ρρ()∑==+-n i i i i C B 101ρ根据结果,ρ≈22%.就是说,如果作为贴现率的利息率小于22%,则这一项目就应该作预算支出项目,反之应该取消。

2、涉及均等牺牲和最小牺牲的原则问题均等牺牲 比例牺牲 最小牺牲案例分析2假定在两社会中,甲、乙的收入边际效用曲线相同,MU=-0.01Y+100,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如果政府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元的税收,分别按均等牺牲、比例牺牲和最小牺牲的原则计算各自应承担的税额。

公共经济学考核要点

公共经济学考核要点

公共经济学考核要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标准(“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配置已经达到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的状态,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既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态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的。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即边际社会效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2.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满足的五个条件:A.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B.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C.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D.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

E.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3.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4.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1.公共物品或服务。

由于这类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也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

具有这些特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显然不同于一般物品或服务:消费者不愿为此付出价格,企业也不愿也无能力生产或提供,市场也无法通过供求双方的力量为其求得一种均衡价格。

其所以如此,恰恰在于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类物品上发生了分离,或者说是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显然不能按照有效的产量水平供给这类物品或服务。

就导致了市场机制失灵。

2.收入分配不公。

3.经济稳定发展。

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一方面是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反应灵活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从总供求角度看,不同经济主题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也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12-29早【题型】选择2X5=10判断2X5=10名词解释4X5=20简答10X3=30材料题30X1=30【重点】导论公共经济学1.概念: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得学科。

12.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得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得企事业得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4 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主要就是政府得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得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构成了政府经济学得研究内容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得研究包括三个层次①政府得财政收支②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得影响③包括财政收支在内得公共部门经济得合理性与必要性④政府得经济职能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得研究3.研究内容:?百度都找不到得什么鬼。

自己瞧P7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都瞧)1、市场失灵得具体表现市场失灵就是多方面得,可归纳如下:33①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得生产与供给,她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自己“搭便车”。

当这种想法在私人中间得到普遍认可时,市场就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外部效应就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得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③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得几家供应商,甚至就是独家垄断得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谋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与寻租现象)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得掌握就是不完全得,而这种不完全又往往表现为信息得不对称。

帕累托最优状态得一个重要假定就就是完全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⑤公平分配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有效率,但就是它所进行得初次分配就是不够公平得,并不能满足社会公平分配得目标。

⑥经济周期性波动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得周期性波动。

公共经济学-重点内容

公共经济学-重点内容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一个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他的别称:公共财政学。

(2)市场: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

(3)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4)政府:支配经济单位之间的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5)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6)私人物品:(萨缪尔森)某一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7)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可消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8)搭便车:也可称为免费搭车,是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

(9)“公共的悲剧”: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结果最终是任何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10)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

(11)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12)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

(13)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14)公共选择:是相对于的个人选择的集体选择,也叫社会决定中的非市场决定。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重点1、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2、如何理解“赋税是国家机器的奶娘”?配第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军费;官员俸禄和司法费用;宗教事务费用;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孤儿抚养费和无工作人员的生活救济费;修路架桥费用和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配第在这本书中分析了上述6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人民对赋税的反对和税收征课的办法,以及国家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创了西方财政学的先河。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有哪些?研究对象是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包括价格机制、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内容的政府政策理论等组成。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组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公共经济学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原则?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资源的配置已经到了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就无法改善的境地。

6、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

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贫穷的非洲还是发达的欧美,都存在资源的稀缺性。

7、资源的种类: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资本为代表的人造资源,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以企业家为代表的风险资源。

8、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在人类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是同样关键,而且是永恒的问题。

9、计划于市场的差别?计划于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各有优劣,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导论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

2.市场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机制也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在经济学中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

3.帕累托最优(重点):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现代社会追求的双重目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存在,但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社会诸多矛盾的聚焦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各项改革中要高度重视公平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公平问题,维护、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实行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主体。

(1)通过政府制定正确的法律法规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在竞争起点上的公平。

(2)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尤其事故公正司法来维持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以实现经济活动过程的公平。

(3)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经济活动结果的相对公平,有效纠正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上产生的偏差。

3、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是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

4、推进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尽快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

5.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6.市场失灵的表现:1.资源配置实效;2.社会分配不公;3.宏观经济总量失衡7.市场失效存在的领域和原因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8.外部性(重点):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第一章导论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2,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3,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①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也被公共经济学广泛使用;9、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政府的职能和经济行为归纳为配置、稳定和分配三方面;这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10、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三个命题构建起来的;1共同利益问题 2公平分配问题 3社会福利问题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1、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2、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说,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更多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它只注重效率问题,而不考虑收入分配公平及宏观经济稳定的等;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1 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通过市场机制来到达,其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2公平Fair: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公平又不同的标准;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两个:①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以几何图形表示的社会财富分布状况;②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由劳伦兹曲线而来,是劳伦兹曲线的指数化;3 稳定Stable: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衡量的标准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无论作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大大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①基本前提:产品总的净社会受益非负;TSRTotal Social Revenue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TSCTotal Social Cost;TSR-TSC=净社会受益>0;该条件保证了某项目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但要达到“帕累托最优”还需满足下面的条件:②总社会受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受益最大化;当配置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总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SR=MSC;MSRMarginal Social Revenue所增加的满足程度;MSCMarginal Social Cost的资源消耗的价值;MSR>MSC,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大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可以获得追加的效益;MSR<MSC, 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消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是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必然会遭受亏损;只有当MSR=MSC,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的净效益才实现了最大化;4、资源配置方式●习惯——传统社会的习惯●命令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5、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市场机制的基本点是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在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供求状况决定着价格的变化;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即他们每天做出的购买这种东西而不是那种东西的决策;企业收到利益的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离开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的唯一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些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这些又构成人们的收入;因而,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6、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不存在市场垄断②产品是同质的;③自由进入和退出各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④完全的信息或知识;除以上工人的特点,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一些条件必须满足:⑤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即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个人,都一致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生产者也一致地追求林伦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行为的主体都是理性的;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能够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来计量;⑦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私人所有;⑧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⑨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7、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 竞争失效;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自由进出;2公共产品问题;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投入大、收效慢,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 3外部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这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报酬,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故将这种现象,其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4市场的不完全;有些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有些投资大、高风险、获益周期长的产业,私人部门是不敢贸然经营的,比如某些高科技新型产业等;在这些领域也是需要政府部门介入的;5;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例如低估了教育的好处而高估了香烟的好处;人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这两种情况都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6信息的不完全;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不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出现的情况,而且了解明天、后天出现的事情;但是由于市场的日益复杂化,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足,信息的不充分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从而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7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对于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市场可以自发的进行调节,但是一种事后调节,并且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验表明,这种调节的代价太高昂,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另外,一些政治上、地理上的障碍也使得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这就为政府部门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依据;8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只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市场竞争在实现效率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如果经济最初处于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越是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达到的收入分配结果越是不公平,也就是越高的效率,往往自发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要素和财富的最初分配恰恰是不公平的,人们进入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这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机构、遗产继承、性别等许多个人不能左右的因素的影响,这样能给经过竞争达到的最终分配结果往往更加不公平;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凝聚力,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8,这时就存在一个福利的增进,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善;9、混合经济的定义及特点,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特点: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5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加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10、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因素1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2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3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11、各国的混合经济体制1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2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3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4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5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1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1资源配置;含义——政府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形成一定的资产、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布局的功能;目标——保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只能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好“外部性”问题等等;②财政补贴:刺激私人企业生产供给不足的产品;公共支出③政府购买:购买私人产品以刺激该产品的生产,扩大供给效果;④财政投资;补贴弱势群体手段;“劫富济贫”税收、国债等调控配置资源:通过调整税率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采取科学的财政政策和手段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2 收入分配;含义——通过财政的无偿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和改善社会福利状态;目标——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必要性——市场机制是以效率为准则的,因而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若社会之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的激化,进而阻碍效率的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个人分配,使之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状态,即公平状态,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为了促进效率的改善,各国的财政政策的目光逐步从注视高收入向低收入人群装换,实施反贫困战略;政府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政府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3 稳定经济;含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势态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必要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导致经济增长中的波动,若振幅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振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对此,政府不能坐视;手段——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立“自动稳定器”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以及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实现总供求的平衡;就财政政策的选择而言,主要是相机抉择,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或紧缩型财政政策,使整个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3;现象:1有限信息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3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14,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大体上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含义: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绝大多数商品要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②正确发挥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虽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因此就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条件,也是克服市场不足和市场失灵的有力手段;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1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和劳务;特征:1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2非竞争性Non-rivalness①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如,灯塔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许增加供给成本;②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未饱和的网络等;2、产品的四种类型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2同时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私人产品3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公共资源4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3,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那么,它就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4,如果有公共产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乘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5、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实现条件可以具体的写成:MSR=∑MR i=MSC;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而且只能视为同等消费;每个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全社会对公共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应该由每个人愿意支付价格的加总得到,如果多数人对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满意,就可能出现“用脚投票”的现象;因为消费者的出价是与其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一致的,所以所有消费者出价的总和就是其边际效用的总和,即社会边际收益;这样在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的那个点,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价格事实上就是税收;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分析基本上是假定以个人缴纳的税收来负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6、混合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有效供给各有什么特点政府提供的产品中更多的还是仅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的产品,即所谓的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主要类型及有效供给的特点:①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最优化配置要求产品和劳务的定价原则是:单位价格=边际成本;许多基础设施运行的边际成本为零,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但其排他性是可能的收费,可有私人提供;然而收费将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垄断利润+社会福利净损失,征税与政府提供则更好;②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有些基础设施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免费供应会出现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私人提供,能解决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但是要考虑定价,以不出现过度拥挤为准;③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狭义的准公共产品;有些产品所提供的利益部分由所有者享有,部分可有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如教育,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称为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外溢会带来效率损失,为此,政府资助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较低的价格股利消费,达到有效率的消费量;由于某些公民可以受到直接的利益,所以也应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7受损失,而他们却无法为此得到补偿,这就是成本的外部化,或称负的外部性;8、外部效应的分类(1)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收益(2)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收益(3)生产的外部负效应生产的外部成本(4)消费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成本(5)公共资源问题9、如何克服外部效应1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①一体化②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即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定理有效性的条件是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外部性的价值或损害容易确定;否则,当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当事人时,这种谈判协商的成本可能会高到使谈判和交易成为不可行的程度; 2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有效的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如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他手段;较常用的有:罚款或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措施;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1、什么叫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攻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公共选择理论,似乎对政策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公共选择的目的:提高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前提条件: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口是将决策环境划分为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非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至少要明确两个前提假设:①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出消费者的偏好;②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能够提供所有消费者所需的产品;非市场决策与市场决策的一项重要区别是:对市场决策而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和消费者基本上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力来改变市场行为;对于非市场决策而言,政府拥有更多影响非市场行为的权力;2、对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他们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经济活动中的个人时刻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采用了基于“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的个人的逻辑演绎方法,其逻辑起点就是经济人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颠覆了政治学关于政治任是大公无私的假设前提,认为政治人和经济人可以是同一个人:是一个人兼有两个角色;在经济领域自私的人不可能在政治领域变的无私;并且要用经济学的眼光考察政治领域的事件;3、个人偏好如何才能转为社会偏好,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一转变过程投票是个人偏好的显示,所有个别投票的加总就是社会或集体选择的结果,换言之,就是投票是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变的途径和形式;影响因素:1 投票行为所显示的个人偏好信息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对于一项方案,它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比较关系是很难做出判断的;2人们在投票的过程中,往往不是真实的反映他们的偏好;这里会出现几种情况:①隐瞒偏好;如果人们将要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所显示的对公共产品的评价,人们可能会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②策略性投票;当采取策略性的投票方式会取得更有利于自己的选举结果时,人们也不会显示自己的真实偏好;③无意参与投票;由于在实际的民主制度中,对于个人来说,投票与否往往对最后选举结果影响不大,虽然投票成本本身并不高,但是与投票的收益相比就不能忽视了,这使得人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很低,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④偏好强度差异;即使人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偏好,但不同个人或集团偏好的强度不同,这样政治程序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反映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时更多反映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要保证投票行为能为实现人们的偏好,必须要投票行为发生前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选民真实、完整地显示自己地偏好;4、阿罗研究了社会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他的分析是通过以下假设进行的1理性假设 2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3帕累托效率状态 4无限制区域 5非独裁性5、民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6、多数投票原则。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目录:C:一财政三职能二财政支出规模三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四成本收益分析法G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二公共产品的特征三国债负担四对我国国债产品的考察五国债的功能J一经济稳定和发展二基础设施三基础设施的筹资和营运方式四挤出效应五起征点与免征额S一市场失灵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社会保障四税收效率原则五税制基本要素六税率七税收负担W外部效应Z一政府失灵二资源配置三政府支出分类四政府支出的3种理论:Z(一)瓦格纳法则:(二)国家干预理论(三)非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五政府采购的定义Z 六政府投资支出Z七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原因Z八增值税与个税的概念Z 可能考计算九我国债务指标的特点Z十政府预算的定义Z十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定义Z正文:C:财政三职能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见书)成本收益分析法一财政三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C 财政职能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财政职能的原则是:维护市场机制作用;纠正市场调节偏差;填补市场调节空白。

研究中国的财政职能,要考虑中国国情财政职能可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二财政支出规模:C作为衡量政府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绝对量考察:按当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

相对量的考察: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迅速增长和受控增长两个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明显,尤其是公共投资支出。

就中国而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较高。

经济改革以后,该比重大大下降,近年来又有所回升。

三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见书四成本-收益分析法C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在评价这些方案,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doc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doc

英文3个,中文1个名词解释都在。

案例题用英文回答。

Public goods ( pure public goods)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Pareto efficiency^累托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生产效率Utility possibility curve效用可能性曲线•Natural monopoly 自然垄断•Externalities 外部性•Coase theorem科斯定理•Social welfare function社会福利函数•Lindahl equilibrium林达尔均衡•Voting paradox投票悖论1. 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Public goods:consumer is non-competitive and non-exclusive features, general can't or can't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market mechanism by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to provide, mainly to provide by the government, o Non-rival非竞争性:It does not cost anything for an additional individual to enjoy the benefits of the public goods;There is zero MC for the additional individual enjoying the good. Non-exclude 非排他性:It is, in general,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exclude individuals from the enjoyment of the public good.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注意:1.公共经济学考查第一到第六章,其中第二章为非考查内容,第三、四章为重点考查内容.2.正文中划横线部分为帮助大家理解的内容,不必背诵。

公共经济学题型1.单选(15题,15分)2.判断(10题,10分)3.填空(3题,15分)4.名词解释(4题,20分)5.案列分析,考查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2题,20分)6.论述,考查第四章内容(1题,20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一、资源配置原则(一)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1.帕累托改进: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2.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二)公平原则1.罗尔斯主张公平优先。

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即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则,要优于第二个原则,即差异原则。

2.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效率优先。

他主张按产品分配,以有效利用资源,反对利用国家手段达到结果的均等。

他指出:“生活就是不公平的。

”3.阿瑟·奥肯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

奥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漏桶法则”,通过“漏桶”这一收入调节制度,达到既要适当地平均,又要不能太多地损失效率。

奥肯有一句名言:“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政府的经济职能1.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过程⑴古典主义→守夜人→经济大危机⑵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滞胀,通货膨胀⑶混合经济2.政府扮演的角色:调控人、公益人、管制人、守夜人3.经济职能⑴优化资源配置⑵调节收入分配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4.政府的经济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5.经济人假设:指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12-29早【题型】选择2*5=10判断2*5=10名词解释4*5=20简答10*3=30材料题30*1=30【重点】导论公共经济学1.概念: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12.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4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构成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①政府的财政收支②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③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④政府的经济职能⑤对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协调、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研究3.研究内容:?百度都找不到的什么鬼。

自己看P7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都看〕1.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市场失灵是多方面的,可归纳如下:33①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自己"搭便车〞。

当这种想法在私人中间得到普遍认可时,市场就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本钱或效益。

③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给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谋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和寻租现象〕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完全的,而这种不完全又往往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完全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⑤公平分配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有效率,但是它所进展的初次分配是不够公平的,并不能满足社会公平分配的目标。

⑥经济周期性波动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1。

1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区别?P5、7、9①公共政策:权威性“作为”或者“不作为”。

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③公共权力:大范围的强制和法律授予。

1。

2为何需要公共部门?解释公共部门存在的最有力的经济学理由是什么?P11①人们需要集体行动以获取合作收益。

②作为对市场失灵的合理反应(纠正市场失)。

1。

3怎么合理解释合作收益?P11由于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也就是所谓“1+1>2”带来的额外收益。

其本质是互利互惠,其主要来源是交易。

合作收益的具体形式?P11①个体行动无法做到的事情,通过集体行动则成为可能。

②个体行动虽然可能做到,但代价太高,通过集体行动可大大降低平均成本。

③个体行动虽然可能做到,但却无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1。

4为什么说互利交易是合作收益的主要来源?P13任何交易都可以看做是交易参与者彼此合作的结果。

交易各方必须就有关的交易条件(交易数量、价格、时间和地点等)达成一致,这个过程需要广泛的合作,包括讨价还价以及遵守合约(隐形或显性合约)的规定。

可以认为,交易各方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但他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合作,原本存在互利前景的交易就不可能达成。

正是利己动机驱使人们进行合作,而有效地合作达成的交易使各方都得到好处,这种“好处”的实质就是“合作收益”。

市场经济可以看做是这样的经济制度安排:在此制度框架上,利己的人们通过合作达成交易,产生互利的结果——合作收益。

1。

5为何需要公共部门主导的集体行动才能产生广泛的合作收益?P13、14假如没有公共部门主导的集体行动,互利交易仍然可能发生,但互利交易的前景、规范和规模将会局限于一个极低的水平上。

可是有效的集体行动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特别是公共部门对产权的保护和法律制度(如合同法)的建立,加上现代科技(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通过合作达成互利交易的潜力、前景、频率、范围和规模才得以大大拓展,从而为创造和巩固合作收益、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提供巨大的空间机会。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经济实体。

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3、帕累托最优: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4、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5、外部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

6、科斯定理: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运用法律有效地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

7、暴力潜能:所谓“暴力潜能”是指这样一个范畴,它既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机等无形资产。

8、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经济人”原本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9、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

10、政府预算:是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11、寻租: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布坎南等人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12、公共支出: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13、政治经济周期:在西方民主社会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举行一次选举。

伴随选举的周期,政府的行为也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周期。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1、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利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方式。

2、税收的基本特点:(1)、强制性。

纳税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如果拒绝缴纳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无偿性。

纳税人缴税是一种单方面的支付,并不会以此而得到任何补偿。

3、公共支出的分类:(1)、按支出效益时间性分类,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支出;(2)、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指出;(3)、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经济建设支出。

4、隐性收支及几种形式:隐性收支是指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政府收支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

几种形式为:税收支出、公共定价、政府担保、公共管制、预算外和体制外收支。

5、公共生产定义:指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其组织形式是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也是政府在生产领域所从事的活动。

6、私人生产定义:指以私人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方式。

以私人为出资人的企业、商店、公司等都为其组织形式。

7、效率定义:用来表示资源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8、帕累托最优:指存在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9、生产、交换、产品组合效率满足条件:(1)、生产效率满足条件:一种产品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

(2)、交换效率满足条件:一种产品资源边际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资源的边际替代率。

(3)、产品组合替代率: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产品边际替代率。

10、规则公平:主张规则公平人认为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竞争,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

11、起点公平:主张起点公平的人认为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该公平。

12、结果公平:主张结果公平的人强调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的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市场机制的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的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第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发生了分离;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显然不能按照有效的产量水平供给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

(机会主义倾向,败德行为)第二: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公平,稳定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的三大原则;社会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由市场所决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纳税前收入的分配,并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因素,一是每个人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数量。

另一是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

由于人们所拥有或继承的生产要素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往往会拉开差距。

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升效率差距过大就有违社会公平的要求,而且会导致贫困,富裕阶层中财富的浪费,社会冲突,低收入者阶层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后果,由此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三:经济稳定发展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需要借助其他的指标,即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原因: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反应灵活的调节能力;从总供求角度看,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也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担负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

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

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

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 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

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

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

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

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

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图P33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越弯曲,收入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

在0-1之间,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在技术上具有非排他性、或者技术上排他,但排他成本过高而使市场失灵的产品。

1.纯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该产品的另一个人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非竞争性2.要阻止其他任何人消费该物品,不是代价非常大,就是不可能——非排他性俱乐部理论: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在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某种特征的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所以可以对所有的商品从纯私人产品到纯公共产品进行一个一般性的定义)俱乐部是一种组织,他仅对组织成员提供商品,即俱乐部产品。

在俱乐部内部,成员对俱乐部产品的消费是平等的,非排他的。

俱乐部为了提供产品而支出的成本的补偿来自向俱乐部成员的收费,但收费的原则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是不平等的。

如果俱乐部的成员所获得的俱乐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依赖于成员的数量及其构成,那么就存在着拥挤。

如果为零,那么就与纯公共物品一致,如果俱乐部的规模是一个人,实际上就是私人产品,如果是所有人,就是纯公共物品。

所以俱乐部产品可以将产品从私人产品到纯公共产品作连续处理。

搭便车: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的特点,一种产品或服务一旦提供,就会有搭便车者,即不付费即享受好处的人。

像消防。

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1.政府供给(公共部门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部门拥有向社会全体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确保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2.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成本,不能通过市场的到补偿);3.第三部门供给(很多第三部门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能迅速发现并创造性的满足地方需求);4.社区的供给(社区演变为地域性单位、社团、个人多方利益整合的、具有多种实际功能的城市基层社会实体)。

布坎南: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要、供给和产量,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举。

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把人类的行为的两个方面(经济决定与政治决定)重新纳入单一的模式,该模式注意且认为承担政治决定结果的人就是选择决策人的人。

布坎南俱乐部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

图P145蒂布特模型:相似偏好的人聚居在一起,每个社区的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是相同的,而付出的成本也是相同的,为总支出成本的1/n。

消费者对公共产品完全满意,社区达到公共服务的数量的最优规模,是一种理想化的社区模型。

(揭示了地方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可能性,显示了公共产品的偏好,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了消费者的选择,引入了竞争机制)用脚投票:选择一个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对自己效用最大的地方居住,放弃对自己不适合的地方,来实现对公共产品的选择。

地方公共产品:具有三个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收益被限定在非常小的区域内。

投票悖论: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

(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容易出现投票结果随次序不同而变化,供选方案会有机会循环当选)阿罗不可能定理: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当投票者拥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离散的备选方案时,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将个人的有排序的偏好转换为共同主体的一致的排序、同时依然满足一组特定的标准)中间投票人定理:当投票人的偏好排列都呈单峰状态时,周期多数现象就不会出现,如果总参与人为单数,简单多数规则可以产生唯一的集体选择方案,这一方案正好与处于中间状态的选民的偏好一致。

公共选择的参与者及各自选择的动机: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指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1.选民——投票利益最大化(是否投票取决于①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②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2.政党——选票最大化(使自己的方案符合中间人投票意愿,为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

);3.官僚——预算最大化(即利益最大化,通过追求公共权力最大化来实现。

);4.利益集团——财富最大化(指那些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政府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对政府官员、投票人施加压力,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于组织而言,指其活动的公共产品,于社会而言,指私人性质的产品。

)5.寻租:定义——为维护既得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己谋利的行为。

图P164(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就会竞争成为某一市场的垄断者,且垄断地位确定之后,垄断企业还会通过各种努力阻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这个市场,以保持垄断利润)。

结果——消耗社会的稀缺资源,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更为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寻租分类——根据是否合法分类(合法的活动: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本身垄断,非法:行贿受贿),根据派生层次分类(1垄断权的潜在获取者的努力和支出,2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做出的反应和努力,3垄断本身或政府所引发的第三方资源配置的扭曲),根据市场条件的扭曲程度分类(1在该活动发生前后,市场条件都是扭曲的,2在非生产性活动发生前市场条件是扭曲的,3该活动效果是对市场条件扭曲的矫正,4市场扭曲从无到有的活动,活动发生前后都不会增加或减少对市场活动的行政法律限制)。

寻租的后果1.社会资源的浪费2.经济效率的下降3.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4.造成社会公害寻租活动的治理1.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运用道德制约力量,使经济人不愿为;2.在公务员中进行人事工资改革,实行裁员加薪,简政精官,使经济人不必为;3.健全法制,加强法治,制定出反寻租的政策和法律规章并严格加以执行,公开政府官员的收入和财产,使寻租者难逃应有的惩罚,从而加大寻租成本,使经济人不敢为;4.制度创新,杜绝创租,消散租金,使经济人不能为。

寻租与腐败1.腐败不完全等同于寻租1)腐败首先是一种政治腐败,公职人员在运用权力过程中的不法行为;2)其次是经济腐败,即用政治权力换取金钱;3)第三是作风腐败,即用政治权力达到个人超常的享乐。

2.腐败与寻租的共性:经济人运用公共权力主动创租或寻租。

3.腐败与寻租的区别:所有无权者的寻租都不在腐败之列;所有合法的寻租(如游说活动等)也不在腐败之列;腐败者皆为掌权者,而寻租者中有权者、有钱者、有关系者兼而有之;寻租的内涵更集中,其目标仅在于租金,而腐败的内涵更宽泛,其目标除租金外,还有权力、名位、女色等非货币性对象;腐败皆为非法,而寻租则合法与非法兼而有之。

(比如,当租金出现在寻找癌症的一种治疗方法,并给了这种方法以专利权的时候,这种寻租活动是合法的.)缓解寻租造成的福利损失——1.用受限制的多数投票原则替换原来的简单多数原则,2.尽可能多的采取全民公决,3.让政府尽可能保持预算平衡,4.限制政府规模与范围,5.更好地贯彻宪法寻租与寻利的区别:1.寻利是作为生产者的经济人通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获取高于生产成本的收入的活动,不需要借助政府的干预,是“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人去从事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社会的活动;寻租是力图使“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或利用“看得见的手”去抑制“看不见的手”的损人利己的活动,如果离开了政府的干预,没有政府干预所提供的特殊垄断地位,租金便无从寻求。

2.寻利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实现的;寻租是在既定财富量下的分配与再分配。

3.寻利以生产过程为基础,因而必然对决定生产的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创新等极为重视;寻租的基础在于“差额”和特惠等,因而凭借的是宣传、吹嘘、奉承、说服、哄骗、“后门”和贿赂。

4.寻利在创造财富中既实现了自己获利的目的,又以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而有益于社会;寻租只有益于寻租者和给租者,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害的,影响了人民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投入量。

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即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类型——1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2虽达到目标,但成本太高得不偿失,3达到目标却引起负效应,最终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