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
发酵学 第7章 发酵工艺的控制2
• 微生物生长和发酵的最适宜pH可能不同。
丙酮丁醇菌 生长:pH 5.5-7.0; 发酵:pH 4.3-5.3; 生长:pH 6.5-7.2 青霉素菌 发酵:pH 6.2-6.8 生长: pH 6.3-6.9 链霉素菌 发酵: pH 6.7-7.3
pH对发酵影响的机理 • 1.pH影响酶的活性
– 当pH值抑制菌体中某些酶的活性时,会阻碍菌 体的新陈代谢
• 初级代谢的氨基酸发酵,需氧量的大小与 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密切相关。 • 根据发酵需氧要求不同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有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脯氨酸等 谷氨酸系氨基酸,它们在菌体呼吸充足的条件下, 产量才最大,如果供氧不足,氨基酸合成就会受 到强烈的抑制,大量积累乳酸和琥珀酸; • 第二类,包括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天冬 氨酸,即天冬氨酸系氨基酸,供氧充足可得最高 产量,但供氧受限,产量受影响并不明显; • 第三类,有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仅在供 氧受限、细胞呼吸受抑制时,才能获得最大量的 氨基酸,如果供氧充足,产物形成反而受到抑制。
对照罐发酵66小时pH达7.93,以后维持在8.0以上至115小 时,菌丝浓度降低,NH2-N升高,发酵不再继续。 发酵15小时左右,pH值可以从消后的6.5左右下降到5.3, 调节这一段的 pH 值至 7.0 左右,以后自控 pH ,可提高发酵单位。
pH 7.0 pH 效价
t 不调pH 调pH
例:克拉维酸发酵中pH变换控制
• 2. pH值影响基质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
– 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成分的吸收
• 3. pH影响发酵产物的稳定性
影响产物稳定性
• β-内酰胺抗生素沙纳霉素的发酵中,pH在6.7~7.5 之间时抗生素的产量相近,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 合成受到抑制。在这个pH值范围内,沙纳霉素的稳 定性未受到严重影响;但pH>7.5时,稳定性下降, 半衰期缩短,发酵单位也下降。 • 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发酵单位低,也与青霉素的稳 定性有关。
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及检测123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及检测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发酵工艺过程及控制介绍
发酵工艺过程及控制介绍1. 引言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
掌握发酵工艺的相关知识和控制方法对于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艺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控制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2. 发酵工艺的基本过程发酵工艺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产生有用产物的过程。
其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发酵前处理发酵前处理包括原料准备、消毒灭菌和接种等步骤。
原料准备是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加工处理,如研磨、过滤等。
消毒灭菌是为了杀死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
接种是将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引入到发酵系统中,以促进发酵的进行。
2.2 发酵主过程发酵主过程是指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碳源、氮源和能源进行代谢活动。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菌种适应期、生长期和产物积累期。
在菌种适应期,微生物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准备进入生长期。
在生长期,微生物通过吸收和利用外部营养物质,进行生物合成和生长增殖。
在产物积累期,微生物代谢产物开始积累,并趋于稳定。
2.3 发酵后处理发酵后处理主要包括产物分离、精制、贮存等步骤。
产物分离是将发酵液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膜分离等。
精制是对分离得到的产物进行纯化和提纯,以满足产品的要求。
贮存是将产物储存起来,以便日后销售和使用。
3. 发酵工艺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发酵工艺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高质量,需要采用一些控制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发酵工艺控制方法的介绍:3.1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温度可以提高微生物代谢活性,促进产物的积累。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发酵系统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3.2 pH控制pH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微生物对不同pH值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液的pH值,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
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引言发酵是许多生物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以及生物燃料生产等领域。
在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发酵过程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以及如何通过检测和控制这些参数来优化发酵过程。
1. 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温度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
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检测和控制温度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1.1 温度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温度检测方法包括使用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以及温度传感器等。
温度计适用于小规模的发酵过程,能够直接测量液体中的温度。
红外线测温仪可以通过测量光谱的方式非接触地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适用于大规模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检测。
温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发酵罐内,通过测量发酵液的温度来得到准确的温度数据。
1.2 温度的控制方法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加热或冷却系统来实现。
在小规模的发酵过程中,可以使用加热器和冷却器来控制温度。
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与设定的目标温度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调节加热器或冷却器的电流或气流来调整温度。
在大规模发酵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冷却水循环系统或蒸汽加热系统来控制温度。
2. pH值的检测和控制pH值是指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对于许多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pH值的检测和控制对于调节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以及促进产品产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1 pH值的检测方法常用的pH值检测方法包括使用酸碱度试纸、玻璃电极pH计以及电化学传感器等。
酸碱度试纸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检测方法,通过试纸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pH值范围。
玻璃电极pH计可以直接测量溶液的pH值,并给出精确的数值结果。
电化学传感器也可以被用于连续监测pH值的变化。
2.2 pH值的控制方法pH值的控制可以通过添加酸或碱来实现。
根据pH值的变化情况,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准确地调节加酸或加碱的量。
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与工艺优化方法
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与工艺优化方法发酵是一种生物技术,通过合理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实现对产物的精确调控和工艺优化。
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和工艺优化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和工程学两个方面。
生物学方面,精准调控发酵过程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包括生长速率、酸碱耐受性、温度耐受性等,可以通过调整发酵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来实现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的调控。
代谢途径是微生物产生所需要产物的关键,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的方法,通过改造微生物的基因组和调控基因表达,调控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实现对产物的精确调控。
例如,某些微生物产生的酒精是由酵母菌通过糖类的发酵产生的,而糖类的发酵需要酵母菌产生特定的酶来催化,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酵母菌产生这些酶的酶的表达量或者改变酵母菌的酶的特异性,可以实现对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精确调控。
而在工程学方面,精准调控发酵过程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发酵设备和生物反应系统。
发酵设备的优化可以提高发酵过程中的物质传质和热量传递效率,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搅拌装置和气体供应系统等,提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供应,从而提高发酵的产量和效率。
生物反应系统是指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
通过优化生物反应系统,可以实现对微生物代谢和产物合成的精确调控。
例如,可以通过控制底物的添加速率和浓度,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途径,从而实现对产物合成的精确调控。
除了生物学和工程学方面,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和工艺优化还需要考虑监测和控制系统。
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酸碱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等,以便及时调整发酵条件。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发酵设备和生物反应系统的操作参数,实现对发酵过程的精确调控和工艺优化。
总之,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和工艺优化方法需要从生物学和工程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的方法进行微生物的改造,可以实现对产物的精确调控。
第七章 生物反应器的检测及控制
9.冷却介质流量与温度
生物发酵过程均有生物合成热产生,对机械搅拌发酵罐 还有搅拌热,为保持反应器系统的温度在工艺规定的范 围内,必须用水等冷却介质通过热交换器把发酵热带走。 要维持工艺要求的发酵温度,对应不同的发酵时期有不 同的发酵热以及冷却介质的温度,需相应改变其流量。 故必须测定冷却介质的进出口温度与流量,据此也可间 接推定发酵罐中的生物反应是否正常进行。
生物细胞本身的状态; (5)反应系统中需控制的主要参变量是什么?这些需控制
的参变量与生物反应效能如何相关对应?
第一节 生化过程主要检测的参变量
在发酵工厂中,生物反应有关的过程可分成培养基灭菌、 生物反应以及产物分离纯化过程。对生物反应器系统, 为了掌握其中生化反应的状态参数及操作特性以便 进行控制,需检测系 列的参数,如表7-1 所示。
对一定的发酵反应器,搅拌转速对发酵液的混合状态、溶氧 速率、物质传递等有重要影响,同时影响生物细胞的生长、 产物的生成、搅拌功率消耗等。对某一确定的发酵反应器, 当通气量一定时,搅拌转速升高,其溶氧速率增大,消耗的 搅拌功率也越大。在完全湍流的条件下,搅拌功率与搅拌转 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即,其中N为搅拌转速。此外,某些生 物细胞如动植物细胞、丝状菌等,对搅拌剪切敏感,故搅拌 转速和搅拌叶尖线速度有其临界上限范围。故此,测量和控 制搅拌转速具有重要意义。
4.泡沫高度 液体生物发酵,不管是通气还是厌气发酵均有不同程度
的泡沫产生。发酵液泡沫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 要的是培养基中所固有的或是发酵过程中生成的蛋白质、 菌体、糖浆以及其他稳定泡沫的表面活性物质,加上通 气发酵过程大量的空气泡以及厌气发酵过程中生成的 CO2气泡,都会导致生物发酵液面上生成不同程度的泡 沫层。如控制不好,就会大大降低发酵反应器的有效反 应空间,即装料系数低,增加感染杂菌的机会,严重时 泡沫会从排气口溢出而造成跑料,这导致产物收率下降。 不同的生物反应其泡沫产生情况变化很大,有些生物发 酵过程的泡沫不易控制。
7第七章-微生物发酵及工艺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 菌体生长同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 成动力学分为与生长有联系的和与生长 无联系的类型。
化学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为发 酵工艺控制打下另一方面的基础,
研究发酵动力学,找出适于描述和真 正能反映系统的生化反应过程的数学模 型,通过现代化的试验与计算手段,相 信不久定能为发酵的优化控制开创一个 新的局面。
第一节 发酵的基本概念、基本类 型和发酵方式
A.发酵基本概念
B.发酵的基本类型
C.发酵方式 一、分批培养 二、补料分批培养(半连续培养) 三、连续培养
发酵的一般流程
培养基配制
种子扩大培养
空气除菌 发酵设备
培养基灭菌
发酵生产
下游处理
发酵工艺控制引言部分
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水平取决于生产菌种本 身的性能,和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使 它的生产能力充分表达出来。我们通过 各种研究方法了解有关生产菌种对环境 条件的要求,了解生产菌在合成产物过 程中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可能的代谢途 径,为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而产物的形成很少或全无;在第二时期,产物以 高速度形成,生长也可能出现第二个高峰:碳源 利用在这两个时期都很高。因此,这一类型其 产物形成及菌体生长一般是分开的,从生长源 来看,这一类型发酵产物不是碳源的直接氧化, 而是菌体代谢的主流产物,所以一般产量较高。 也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①产物的形成是经过连锁反应的过程,如丙 酮丁醇、丙酸等发酵。 ②产物的形成不经过中间产物的积累,如延 胡索酸、谷氨酸等。其菌体生长与 产物积累分在两个明显的时期,如柠檬酸。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引言发酵工艺是一种将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收养分、产生代谢产物和释放能量,完成了物质的转化。
为了保证发酵过程的高效和稳定,控制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包括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
1. 发酵过程的控制参数发酵过程的控制参数是指影响发酵过程的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氧量、搅拌速度、发酵菌种等等。
这些控制参数对于发酵过程的高效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温度: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不同的发酵过程需要不同的温度,一般在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附近,通常在25-42摄氏度之间。
2.pH值:发酵过程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微生物对于pH值的需求不同,一般在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的附近维持。
3.溶氧量:溶氧量是指发酵液中的氧气饱和度。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和代谢活动。
合适的溶氧量可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
4.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于发酵液中的微生物的分散性和氧气气液传递有着重要影响。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保证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氧气。
5.发酵菌种:选择适宜的发酵菌种对于发酵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
合适的发酵菌种应具备高发酵活力、产物合成能力和抗污染能力。
2. 发酵过程的控制策略为了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发酵过程控制策略。
1.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根据实时的监测数据对发酵过程进行调节。
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将实际参数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误差进行反馈调整,以维持发酵过程的稳定性。
2.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根据预期的发酵过程需求提前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通过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策略,根据发酵过程中的状态进行预测和计算,提前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3.比例积分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比例参数和积分参数来改变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课件
在线分析仪
通过分析发酵液体的成分,间接 评估泡沫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泡沫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物理方法
通过调节搅拌速度、通气量、 温度等物理参数,控制泡沫产生。
化学方法
添加消泡剂或表面活性剂,降 低泡沫的稳定性,使其破裂或 减少。
工艺参数优化
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接种量、 发酵温度等工艺参数,减少泡 沫产生。
发酵过程的原理和步骤
总结词
发酵过程通常包括菌种选择、种子扩大培养、发酵罐接种、发酵过程控制和产物提取等步骤。其原理是利用微生 物的代谢活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详细描述
在发酵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菌种,并进行种子扩大培养,使菌种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然后,将种子接种 到发酵罐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溶氧等参数,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 代谢活动。最后,通过提取和分离等方法,获得所需的产物。
总结词
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将有机物 质转化为更简单的物质或产生新的物质。根据发酵产物的不 同,可以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类型。
详细描述
发酵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化学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 化工、制药等领域。通过发酵,人们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 酒精、乳酸、醋酸等物质,也可以产生新的物质,如抗生素、 酶等。
溶氧浓度过高则可能导致微生物 死亡或产生副产物。
因此,对溶氧浓度的检测和控制 是实现高效、稳定发酵的关键。
溶氧浓度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01
02
03
04
溶氧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电极 法、荧光法、光纤传感器法等。
电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 测量溶解氧通过电解膜时的电
流来计算溶氧浓度。
荧光法利用荧光物质与溶解氧 的相互作用产生荧光,通过测 量荧光强度来计算溶氧浓度。
第七章 发酵过程控制
一、初级代谢的变化 二、次级代谢的变化 三、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初级代谢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菌体的代谢活 动引起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影 响菌体的代谢。 在初级代谢中,菌体生长仍显示适应期、对 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特征。 由于菌体的生理状态与培养条件不同,各个 时期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且与接种微生物的 生理状态有关。
生物热的大小随培养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实验发现抗生素高产量批号的生物热高于低产 量批号的生物热。说明抗生素合成时微生物的新陈 代谢十分旺盛。
生物热的大小与菌体的呼吸强度有对应关系,呼 吸强度越大,所产生的生物热也越大。
在四环素发酵中,还发现 生物热和菌的呼吸强度的 变化有对应关系,特别是 在80小时以前。从此实验 中还可看到,当产生的生 物热达到高峰时,糖的利 用速度也最大。另外也有 人提出,可从菌体的耗氧 率来衡量生物热的大小。
• 蒸发热的计算: Q蒸发=G(I2-I1) 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 I1 、I2 :进出发酵罐的空气的热焓量,J/kg (干空气)
• 辐射热:由于发酵罐内外温度差,通过罐 体向外辐射的热量。
• 辐射热可通过罐内外的温差求得,一 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发酵热的测定
(1)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由下式求得这段时间内 的发酵热。
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中某些酶 的活性时,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
H+或OH-在细胞内改变了胞内原有的中性状 态,影响到酶蛋白的解离度和电荷情况,从而 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
•
影响微生物原生质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 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 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
第七章发酵工艺控制
如:许多抗生素和色素的发酵
第二节
一、物理参数
工业发酵过程的主要 控制参数
1、温度 与温度有关的因素: 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和传递速率 菌体生长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 测量工具:铂电阻或热敏电阻
• 2、压力(Pa)
与压力高低有关的因素: 罐压高低与氧和CO2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有关 罐压一般范围: 0.2×105~0.5×105 Pa 测量工具: 隔膜法压力表或压敏电阻压力表
1、分批发酵
概念:
分批发酵:指将微生物和营养物一次性加入发酵 罐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没有物料交换。 在分批发酵中,培养基是一次性加入,不再 补充,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跃,营养物质逐 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因此其生长速 度将随时间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
2.补料分批培养的优缺点 优点:与分批培养相比
① 解除底物抑制和葡萄糖的分解阻遏效应。 ② 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一次投料过多造成 细胞大量生长所引起的一切影响;
③ 可用作为控制细胞质量的手段,以提高发芽 孢子的比例; ④ 可作为理论研究的手段,为自动控制和最优 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与连续培养相比优点
④ 衰亡期
细胞死亡率增加,明显超过新生率,进入 衰亡期。多数发酵在到达衰亡期前就结束。 特点:活的细胞数目以对数速率急剧下降、 细胞裂解或自溶。衰亡期比其它期相对较 长。
分批发酵优缺点:
•
① ② ③ ④
优点:
操作简单 周期短 染菌机会少 产品质量易于控制
•
缺点:
① 生产能力不是很高 ② 非生产周期较长,使得发酵成本高
三、生物参数
1、菌体形态 菌体形态是衡量种子质量、区分发酵阶段、控 制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和决定发酵周期的依据之 一。 用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 2、菌体浓度 概念:菌体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的 含量。 根据菌体浓度的大小决定适合的补料量和供氧 量,同时可判断目的产物的产量是否达到最大量。
发酵过程中与微生物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控方法资料
9、黏度 10、浊度 11、料液流量 12、产物的浓度 13、氧化还原电位 14、废气中的氧含量 15、废气中的CO 2含量 16、菌丝形态 17、菌体浓度
2.1 pH 值的控制
2.1.1 pH值对发酵的影响
1.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产物的离解
2.影响酶的活性
3.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细胞膜 的通透性
2.1.1 pH值对发酵的影响
4.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不同,使代 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发酵产生柠檬酸,在 pH近中性时,则产生草酸。
2.1.2发酵过程pH值的变化
pH值
培养过程中 培养液pH值 的大致变化 趋势
培养时间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菌种对培养基种碳、氮 源的利用,随着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积累,会 使pH值产生一定的变化。
生物热: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量。 搅拌热:由于搅拌器的转动引起液体的摩擦产生的热量。 蒸发热:发酵液蒸发水分带走的热量。 显热:发酵排气散发带走的热量。
辐射热:由于罐内外的温差,辐射带走的热量。
2.2.2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
发酵热(Q发酵)是发酵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Q显
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 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 利用真菌生产青霉素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
干扰素和生长激素
2.发酵工程的主要的控制参数
1、pH值(酸碱度) 2、温度 3、溶解氧浓度 4、基质含量 5、空气流量 6、压力 7、搅拌转速 8、搅拌功率
发酵过程中与微生物 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控方法
目录
1.发酵工程的定义及应用
精选发酵工程07第七章发酵生产的设备
一、发酵罐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对于某些工艺来说,发酵罐是个密闭容器,同时附带精密控制系统;而对于另一些简单的工艺来说,发酵罐只是个开口容器,有时甚至简单到只要有一个开口的坑。
发酵罐系统
一个优良的发酵罐装置和组成(1)应具有严密的结构(2)良好的液体混合特性(3)好的传质相传热速率(4)具有配套而又可靠的检测、控制仪表
发酵罐容积
发酵罐采用圆柱形器身,底和顶为锥形盖,选取结构尺寸的比例关系如下:
由发酵罐的基本结构尺寸,可确定全罐表面积.罐体圆柱部分表面积F1和罐底罐顶表面积F2,F3分别为:
2.冷却面积和冷却装置主要结构尺寸
假定罐壁不包扎保温层,壁温最高可达35t,生产厂所在地区的夏季平均温度可查阅有关资料,现假定为32℃。
第四阶段:1960-1979年,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容积增大到80-150m3。由于大规模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需要,又出现了压力循环和压力喷射型的发酵罐,它可以克服—些气体交换和热交换问题。计算机开始在发酵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第五阶段:1979年至今。生物工程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发酵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于是,大规模细胞培养发酵罐应运而生,胰岛素,干扰素等基因工程的产品走上商品化。
Q3=全罐总表面积× ac ×(t2-t1)
主发酵控制发酵液温度tw为30℃,按题意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25℃
(4)传热总系数K值的确定选取蛇管为水煤气输送钢管,其规格为53/60mm,则管的横截面积为
考虑罐径较大,设罐内同心装两列蛇管,并同时进入冷却水,则水在管内流速为:
啤酒发酵容器的变迁过程
(2)开放式发酵容器向密闭式转变。小规模生产时,一般用开放式,对发酵的管理、泡沫形态的观察和醪液浓度的测定等比较方便。随着啤酒生产规模的扩大,发酵容器大型化,并为密闭式。从开放式转向密闭发酵的最大问题是发酵时被气泡带到表面的泡盖的处理。可用吸取法分离泡盖。
第七章 发酵过程的控制
1、发酵温度
4、CO2和呼吸商的影响及控制
• 三.发酵过程中CO2的控制 • CO2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细胞的 呼吸强度、通气搅拌程度、设备规模、罐 压大小、温度等。通气搅拌程度越大,体 系中CO2浓度越低。 • 工业发酵中,CO2的影响远比溶解氧的影 响要小得多,因此,一般不单独进行控制。
5、基质浓度的影响及补料控 制
压力法
覆膜氧电极 法
极普法
4、CO2和呼吸商的影响及控制
• 一.二氧化碳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CO2影响发酵液的酸碱平衡,使发酵液的 pH值下降,或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或与生长必需金属离子形成碳酸盐沉 淀等原因,造成间接作用而影响菌体生长 和产物合成。
4、CO2和呼吸商的影响及控制
• 二.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 • 微生物的耗氧速度常用单位质量的细胞(干 重)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即呼吸商或 比耗氧速率(或呼吸强度)。单位体积培养液,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量称为摄氧率。 • Q氧气 = γ/ Cc 在菌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摄氧率越大, 呼吸商越大,发酵就越旺盛。
主要内容
由于发酵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发酵过程的控制较为复杂, 目前生产中较常见的参数主要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 空气流量、基质浓度、泡沫、搅拌速率、罐压、效价等。
9 发酵参数和发酵终点的监测与控制 10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设备及管道清洗与消毒的控制
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方法
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方法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与控制方法发酵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生产有机化合物的生物过程。
发酵工艺参数(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的优化与控制对于提高发酵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发酵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方法,以帮助提高发酵工艺的效果。
一、温度的优化与控制温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最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或产物的变性。
因此,需要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进行优化和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发酵罐中的冷却塞温度来控制温度。
使用前馈控制或反馈控制方法,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反馈信号,调节冷却塞的开度,使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使用嵌入式感应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传热器和冷却系统的性能,以保持发酵温度的稳定。
在优化发酵温度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最佳生产温度。
首先,将发酵基质分为若干等温区域,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酵实验。
然后,通过测量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寻找最佳生产温度。
二、pH值的优化与控制pH值是指发酵基质中的酸碱性程度。
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合成受到pH值的影响,因此对发酵过程中的pH值进行控制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或纯化酶来控制pH值。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酶法或电极法来测量发酵基质中的氢离子浓度,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调节酸碱调节剂的加入量,以维持合适的pH值范围。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pH探头和酸碱调节剂的性能,以保持发酵过程中pH值的稳定。
在优化发酵pH值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最佳生产pH。
首先,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发酵实验,测量产物的产量和质量,然后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发酵效果,找到最佳生产pH条件。
三、搅拌速度的优化与控制搅拌速度是指在发酵过程中搅拌器的转速。
适当的搅拌可以帮助提高溶解氧和基质传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补料的机理
①避免一次投料,菌丝生长过盛。 ②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泌期, 提高产量。
☆
FBC的内容
①补碳源、氮源(无机和有机),如蛋 白胨、玉米浆、硫酸铵、尿素。 ②无机盐,微量元素,前体和促进剂。 ③补全料和补水,总之视情况不同,补 单项还是全部。
补料的时间和方式
补料的时间很重要,有人研究加糖时间对四 环素发酵单位的影响。
接种 20h 产量 6000 u/ml 45h 10000 u/ml 62h 5000 u/ml
一般认为,过早补糖,可能刺激菌丝生成, 加速糖的利用,过迟补糖,可能菌丝的内 在质量已受到一定损害,补糖只是干扰代 谢并不能提高产量。
补料的时间和方式
补料的方式: ①小量间隙多次补入。 ②小量连续滴加补入。 ③大量多次补入或大量少次补入等。
2. 菌体浓度:测定方法有三种:
A.湿重法:量100ml发酵液,进行过滤, 滤后菌体用水洗净,然后用吸水纸将水分 挤干,直接称量。
B.干重法:上述步骤菌丝放85℃烘干 至恒重。
C.体积法:取样品10ml放于刻度离 心管内,用转速为3000转/分离 10min,计算%(V/V)。固体原料 也在其中,但如培养基组成不变条件 下,具有相对准确性。
溶氧的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pH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补料及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发酵终点的判断
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主要类型
一、按投料方式分 微生物培养有三种方式,分批、连续培 养和分批补料。 二、按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关系分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类型 类型I、类型II、类型III
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主要类型
㈠ 分批发酵法(batch fermentation) 分批发酵又称分批培养,发酵工 业中常见的分批发酵方法是采用单罐 深层分批发酵法。每一个分批发酵过 程都经历接种、生长繁殖、菌体衰老 进而结束发酵,最终提取出产物。
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主要类型 (二) 连续发酵法(continuous fermentation) 在发酵罐中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 不断地流加新鲜液体培养基,另一方面 又以同样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将发酵液排 出,使发酵罐中的菌体进行连续生长和 发酵。
Flash2
第 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工厂设备越先进,产品附加值越高,检测的参数就越 多。但工厂生产讲究越简单越好。发酵控制一般分为物 理、化学、生物三类。 一、物理参数
1. 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它与酶反应速 率,氧的溶解、产物合成都有关。①如四 环素生产菌在30℃时合成金霉素,35℃时, 只产生四环素,合成方向会改变。②生长 温度与合成温度不同。如青霉素,生长 30℃,合成24.7℃。
★
• 测定方法:磷与钼酸铵(NH4 ) 2M0O4 作用, 生成磷钼酸铵,在酸性条件下,用VC还原, 生成钼蓝,然后比色。
3.3基质浓度的控制
分 批 补 料 培 养 ( fed-batch culture, 简 称 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 和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 养基的培养方法。有报道四环素发酵不 补料的话,培养72-96h,发酵单位55007000单位/mL,而补糖的批号,发酵周期 延 长 到 120-130h , 单 位 提 高 到 1000012000u/ml。
2. 压力(Pa,帕斯卡)。 98070Pa=1Kg/cm2 1Mpa ﹦103Kpa =106Pa。 灭菌压力 1Kg/cm2=0.11Mpa。 发酵罐压一般为 0.02~0.05Mpa。
3.搅拌转速(r/min)。 罐体积 50L 50000L 转速(r/min) 550 110 通风量(m3/m3. min ) 1:0.6 1:0.12
二、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一)温度:工业产品大多是随着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加,;利用这个特点得到晶体。 如柠檬酸、葡萄糖等。而O2 正相反,温度 增加,C降低。 温度(℃) 0 ℃ 35 ℃ 溶解度 (mmol o2/L ) 2.18 1.09 (纯氧)
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二)溶液的性质:氧在不同性质的溶液 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补料的实例: 如庆大霉素生产,大罐 总体积20吨,第一次装料7吨,接种 后15h一次性补5吨,然后在30-60h中 小量间隙多次补入6吨料(全料), 视生长情况决定是否在80h补适量水。 总周期120-130h。
一、溶氧的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
1、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一、物理参数
5. 通气量(V/V.min) 气体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用m3/m3. min,指每分钟每立方米发酵液通进1立方 米空气,用1︰1表示。 如柠檬酸1︰0.15,而青霉素1︰1。
6.粘度 Pa· s(秒)
Pa= 1N/m2
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形态的一项标志,它 的大小可改变氧传递的阻力,又可表示 相对菌体的浓度。
7.浊度:反映单细胞生长状况 的参数。如大肠杆菌,用光密度 650nm上检测或计数板计数。
8.料液流量(L/min) 这 是控制流体进料的参数。
二、化学参数
1. PH:发酵过程中产酸或产碱的 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细菌是多少? 酵母、霉菌、放线菌?
二、化学参数
2. 基质浓度:指营养成分的浓度, 发酵过程中必须定时测定还原糖, 总糖,磷酸盐、氮(氨基酸或氨氮) 等基质的浓度。
同一种溶液由于其中溶质含量不同,氧的溶解度也不同。 盐酸 0.5 mol 1 mol 2mol 1.21 1.16 1.12
溶质含量越高,氧的溶解度就越小。
(三)氧分压; 亨利公式:C*=H-1×Po2
C*—在平衡状态下液体中氧的溶解度(m mol o2/L) Po2—氧分压 MPa
检测和控制
发酵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发 酵工艺学知识。要想获得高产,对生 产菌的生活规律要充分了解。除了生 产经验外,还需要科学的检测手段。
第七章 发酵工艺控制
第 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控制 第四节 第五节
工业发酵的重要类型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菌体及基质浓度对发酵的 影响及
从公式中可知C*与Po2成正比。气相中氧的浓度取决大气压 和①纯氧;②罐压提高,Po2提高。C*增大,但不能太高, 纯氧也可提高。③利用吸氮装置,减少空气中的氮气,增加 氧含量。
理论上,发酵过程中:
温度越低,C*越高,
溶质越稀,C*越高,
罐压越高,C*越大。 但工业上应用都受到限制。
类型II:可粗略的分为两个节段, 在发酵的第一期菌体迅速生长, 产物形成很少或全无,在第二个 阶段产物高速形成,菌体生长和 糖耗也相应增加。如柠檬酸和某 些氨基酸发酵。
类型III:生长和产物是来自两个代 谢途径,而不是来自分解代谢途径, 在基质消耗和菌体生长之后,菌体利 用中间代谢反应来形成产物,也就是, 初级代谢和产物形成是完全分开的, 如许多抗生素发酵。
临界氧浓度
①不同微生物C临界不同,见下表:
菌种
大肠杆菌
温度.℃
37.8
C临界(mg/L)
0.26
酵母菌
产黄青霉
34.8
24
0.15
0.7
表明青霉菌摄氧率高,发酵时空气通气量大。
②同一种菌生长不同阶段C临界不同。 如幼龄菌大于老龄菌 另外一般生产菌都是:
生长期大于合成期的临界氧浓度。
二、氧在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饱和浓度:气体与液体相接触,气 体分子就会溶解于液体之中。经过一 段时间的接触,气体分子在气液两相 中的浓度就会达到动态平衡。 溶解氧的饱和浓度( C* )的单位可用 mmol o2/L 、ppm、和mg o2/L。 影响氧饱和浓度的主要因素有:
二、化学参数
3. 溶解氧浓度:mmol/L, mg/L, ppm或用% (指饱和浓度的百分数) 表示。利用它的变化可了解生产菌 对氧利用的规律也能反映发酵的异 常情况。科研上用于检测设备供氧 能力的指标。
二、化学参数
5. 产物的浓度:ug/ml,生产中合 成期产物的浓度需要测定,如柠檬 酸生产用NaOH滴定,抗生素用抑 菌圈大小测定。
从分子式看出,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需 190克O2。
2、构成细胞成分含有氧,如酵母细胞元素组成 为C3.95 N6.5 O1.94。
第四节
溶氧的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如在25℃,1个大 气 压 下 O2 溶 解 在 水 中 的 量 为 0.2mmol/L , 或 6.4mg/L。而微生物需氧量20—50mmol/L.h, 正常情况下,只能维持20—50秒钟,水中氧消耗完。 怎么供氧呢?用纯O2输入发酵罐,效果好,但 O2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大多跑了,成本高,没 有实用价值。
二、按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关系分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类型 类型I、类型II、类型III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类型
比速率:是1克细胞每小时形成产 物的克数或每克细胞每小时利用 糖的克数(g/g.h)或每克细胞 每小时繁殖细胞的克数。
类型I:菌体的生长、碳源的利用 与产物形成的比速率曲线均有一个 高峰,且高峰基本上在相同的时间 出现。如单细胞蛋白生产等。
3.2 基质浓度
②N源,也有迅速利用和缓慢利用, 前者有氨基酸、硫酸铵、尿素和玉 米浆,后者有黄豆饼粉、花生、棉 子饼粉等蛋白质。前者菌生长快, 但产量低,选用快、慢混合氮源很 重要。生产上可补加有机或无机氮 源。
• ③磷酸盐:P是核酸,许多辅酶,ATP,组 成部分,P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有重要作用。 • 工业多以供应KH2PO4、K2HPO4为磷源,配 料时, KH2PO4计算,每克KH2PO4理论磷含 量 227 毫 克 , 如 将 其 溶 在 1L 水 中 , 就 是 227ppm。用链霉菌生产四环素时,菌体生长 最适磷为65-70ppm,合成为25-3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