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理量和计量单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二个米定义
1960 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批准废除铂铱 米原器。 米定义:“米等于86Kr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间的跃迁所对 应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 个波长的长度。”
86Kr谱线宽度为5×104nm,干涉能力约为750mm,
波长不确定度为1×10-8,它比米原器或镉红线的准确度高 约一个数量级。 CIPM还通过建议,规定了产生86Kr基准辐射的放电管形式 、参数和使用条件。并认为在满足使用条件时,其辐射波 长在1×10-8范围内等于未受扰动原子所发射的波长。
第二章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理量和计量单位
量制和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学习要求
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2.1 量制和单位制
一、量与量值 1、量 量: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 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定性区别:量的单位。 定量确定:量的数值。 计量学中的量都是由一个数值和一个称为 计量单位的特殊约定来组合表示的。
4)第3个米定义 )第3
1960年激光诞生。 20 世纪70年代初,激光稳频技术的进展,使激光的 复现性和易于应用方面已大大优于86Kr基准,且由激光频 率测量及给定的光速值所导出的激光波长的准确度比86Kr 基准辐射更好。同时,对于天文和大地测量领域,保持 光速值不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米定义咨询委员会 (CCDM)认为用光速定义米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3 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新的米定义:“米等于 光在真空中299792458 分之一秒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 长度”。
二、量制与量纲 SI的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 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 无量纲量:其基本量量纲的指数全部为零 的量称为无量纲量或量纲一的量。如相对 密度、摩擦系数、马赫数、折射率等。 量纲法则:量纲能定性地确定量之间的关 系,任何量的表达式,其等号两侧必须具 有相同的量纲。
三、计量单位
属于法国科学院的No. 34 千克基准,从第二届国际千克基 准比对之后,该千克基准就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没有使用过, 也没有动过,它的质量值变化如下: 1889 年 1950 年 1992 年 1 kg - 0. 073 mg 1 kg - 0. 078 mg 1 kg - 0. 051 mg
该千克基准质量从1952 年到1992 年的40 年之间相对国际 1952 1992 40 千克原器质量的变化为+ 0. 27 mg。 另外, R.Davis 从1959 年至1989 年对他们自己的千克基准进 行长期实验考核,其结果在这40 年中他们的千克基准质量值 相对增高了6 ×10 - 7 。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 (CGPM) 批准了国 际计量委员会(CIPM)所选择的米原器,并宣布“ 该米原器以后在冰融点温度时代表长度的米单位” 。同时批准了采用铂铱合金制的圆柱体砝码为千克 的定义。 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进一步明确:“长 度的单位是米,规定为国际计量局(BIPM)所保存 的铂铱尺上所刻的两条中间刻线的轴线在0°C时的 距离”。
1930年, 出现了振荡周期非常稳定的石 英晶体振荡器, 由此发现了平太阳秒的变化约 为1×10-8量级,即一昼夜约有1ms的变化。 太阳秒 1960年对秒作第二次定义时, 是用1900年的 回归年,即历书上的特定的回归年进行定义的。 即: 1秒=1回归年/31556925.9747 这样定义的秒 亦称历书秒,比第一次定义的准 确度高一个量级,达1×10-9量级。
2.1 量制和单位制
一般来说,凡是量都是可以测量的,因此, 量又称为“可测量的量”。 量可以是广义的,也可以是特定的。 例:长度、质量、温度等属于广义量,某 棒的长度、重量属于特定量。 计量学中的量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
2、量值 一般由一个数和计量单位之积表示的 特定量大小,称为量值。 量的大小与量值的形式无关,是客观存在, 不取决于所采用的计量单位。
按上述事实可以推算出国际千克原器 是否也在100 年中变化了50 μg (5 ×10 8 ) ? 由此可见,当今的质量“kg”基准自身质 量随时间的变化已超过了国际比对的不确 定度,更满足不了当今工业、科学技术发展 的需要,必须变更. 变更的方向是利用基本 物理常量或原子物理特性。
国际kg原器在刚刚清洗后的初期,其质量每 天以0.0368μg的速率增加。 尽管采用了表面科学的各种先进技术如X射 线光电波谱仪、Auger电子显微镜、椭圆偏振仪 对砝码表面进行观察,研究清洗工艺、表面吸附 与污染对质量的影响,但看来短期内不会有明确 的结论。 100多年来,国际原器只进行了3次比对,受 数据量和比对不确定度的限制,kg原器质量漂移 的原因一时难以查明。
米定义历程:自然基准——实物基准— —自然基准——基本物理常数 即:地球子午线长度 档案米尺 86Kr 光速
2、质量
1889年,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千克的定 义。即采用铂铱合金制的圆柱体砝码为千克的 定义。 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进一步明确作了以 下规定:“千克是质量单位,它等于国际千克 原器的质量”。 1988年秋~1992年秋,国际计量局利用NBS-2 型天平,对34个国家的kg原器进行了国际比对 。
(一)对基本单位定义的特定要求 • 应该选择那些我们确信在时空变换下在天体 尺度上保持稳定,即与本质上不变的量相关 的参考标准。 • 定义复现的准确度必须能够满足最佳实际测 量的要求。 • 应努力选择尽量简单的定义,无论是在理解 上还是在复现上都要求如此,复现所采用的 设备不应过于昂贵或过于复杂。 • 应选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 自由获取的定义。
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 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单位是共同约定的一个特定参考量,具有 名称、符号和定义,其数值为1。 计量单位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而重新定义,体现着现代计量学的成 就和水平。 区分量纲与单位的概念。导出量量纲用于给出 导出量和基本量之间的定性关系;而导出单位 表达式用于给出导出单位和基本单位之间的定 量关系。
(二)基本单位目前的定义
1、米定义
1)、米定义的变迁 米的起源 1791年:法国议会批准了达特兰提出的以通过巴黎的地球 子午线的1/4000万为1m的定义。历时6年,测量了西班牙巴塞 罗那到法国敦克尔刻的地球子午线长度。 1795年4月7日,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新的度量衡制度,采用 十进制: 米的长度以“自北极到赤道段经过巴黎的子午线的一千万分 之一”为标准。 质量单位以1立方分米温度为摄氏4 度纯水在真空中的质量。
28Si,
同位素天然丰度为100% , 化学稳定性好, 是原 子质量单位的实验测量对象(离子收集法)。
197Au,
3 、秒
太阳秒 长期以来,时间单位秒的定义也依赖于地球。 1)时间单位的发展 第一次定义是在1820年,科学家根据观测地球自 转和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来确定时间。 1秒=1平太阳日/86400 即平太阳秒 其中:平太阳日即是平均的昼夜时间 在随后的约一个世纪内,均未发现地球 自转的不稳定性。
新的秒定义
20世纪70年代采用了铯原子的量子跃迁的定义。 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新的秒定义 “秒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 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在铯原子钟的发展中,经历了用磁选态、激光选态 和原子喷泉等三种方案来激励定义中的辐射跃迁, 它们使秒定义的复现不确定度分别达到了1×10-13 1×10-14和1×10-15的量级,使时间频率的测量达到 整个计量基本单位复现准确度的顶峰。
结果表明:国家kg原器的质量平均约以每年0.5μg 的速率增加。 如:瑞士的国家千克基准No. 38 的质量, 1946 年 与 1989 年两次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的差值为+ 28μg 。 德国的国家千克基准No. 55 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 结果为1 kg + 0. 252 mg ,它增长率也为0. 5μgP 年。 我国的No.60和No.64 kg原器的质量分别为 1kg+0.295mg和1kg+0.251mg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签署了米制公约 签订,决定成立国际计量局(BIPM)。 这是计量学走向国际统一的里程碑。这 一天称为“国际计量日”。 1889年,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GCGPM) 召开。遴选了与保存在巴黎档案局的档案 尺数值最为接近的第6号尺,批准为国际 米原器。保存在巴黎国际权度局(现称国 际计量局) 精度:一般认为0.3μ m。
TAI- 国际原子时( TAI- 国际原子时(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Time) BIPM会员国的国家标准实验室原子钟组依据秒定义产生 ,每月送至BIPM,BIPM根据各国实验室的维持能力及研发 实力乘以不同的权重,平均所得即为TAI。 TAI由来 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并对它进行 连续计数的时标。同天文时相比,原子时要均匀得多。五十 年代初期,人们研制出原子钟-一种观测原子谐振现象并对 其信号周期进行计数的装置。如氨分子(NH3)钟,铯原子 (Cs)钟,此后便有了原子时标。但是,由各台原子钟建立 的原子时标可以颇不相同,因为它们的起始点由使用者任取 ,而即使选择了同一起始点,由于各台原子钟的准确度和稳 定度存在差异,长期累计之后所显示的时刻也会明显不同。 为此,在建立原子时标的初期,即用多台钟平均的办法导出 平均原子时。
几种原子极可能成为新千克定义的实现对象: 原子质量单位是以12 C原子为对象定义的, 若选该原 子作为千克实现的对象, 那么, 12 C就成为了质量定义 的统一体。且12C 在元素中的天然丰度很高, 而金刚石 可以作为新的千克单位的复现体。 利用现代提纯技术, 28Si 已可被提纯到足够高的 纯度, 该原子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量对象。
平均原子时比由单台原子钟导出的原子钟均匀。 第一个作为无线电时号广播的平均原子时,命明为A1 。它由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控制的短波台WWV 发播,以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海军天文台 (USNO)、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英国格 林威治天文台(RGO)等九个研究所的铯标准为基础 。 该平均原子时标的定义如下: 以铯原子(Cs133)超精细能级跃迁辐射的 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 的时间为1秒。 时标的始点定在UT2的1958年1月1日的零时零分零秒 。
量制:在科学所有领域或一个领域中,由 约定选取的基本量和相应导出量的特定组 合。 SI单位制是最典型的量制。 基本量:被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 独立的量。基本量是量制的基础,一旦选 定就可以形成量制。如:米制。 导出量:由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
二、量制与量纲
二、量制与量纲
量纲:以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幂的乘积 表示某量的表达式称为量纲。 量纲的确定取决于量制。 同一物理量在不同的量制中可以由不同 的量纲。 一旦选定了基本量,在这个量制中,基 本量的量纲就是它本身。
2)原子钟和原子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保存着中国时间频率的计量基 准。 原子时标始建于1980年,利用连续运转的商品型原 子钟,三台铯原子钟和两台氢原子钟组成一个钟组, 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本地原子时,由此导出国家的 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其正式代号为UTC(NIM)。并 参加国际原子时(UTC)合作,同时由计量院保存的 铯原子频率基准对准确度进行校准。 现在的指标为:时刻偏差的不确定度为100ns,频率 的不确定度为5×10-14。
1799年测绘学家的大地测量工作最终完成, 按测量结果制作了3.5×20mm矩形截面的铂杆 ,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m,此杆保存在巴 黎档案局,成为档案米尺(metre archives)。 同年12 月10日颁布法律确定米和千克的值。 12 10 同时铸出千克原器。
2)第一个米定义
1872年:在法国召开的讨论米制的第二次国际 会议上,决定放弃档案尺的米定义,以铂铱合金 制造的米原器来代替。 瑞士日内瓦物理公司:制作了31根铂铱合金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