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J)

副标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墨法皆尚贤,墨子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

治薄。”韩非则认为君主应用贤能的“法术之士”,“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这说明与墨家相比,法家的“尚贤”更重视()

A. 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B. 任能与重法术相结合

C. 法、术、势三者结合

D. 反对世袭制任人唯亲

【答案】B

【解析】“法术之士,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表明法家的“尚贤”更重视任能与重法术相结合,故B正确;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C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对法术之士,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2.

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皇室与国家财政逐渐分离

C. 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

D. 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

【答案】D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中枢权力职官员分离趋势。

B.材料不光涉及到财政问题,还涉及到具体的生活事务。

C.材料体现不出权力制衡。

D.汉朝的大臣更多的侧重于为皇帝家族服务,唐朝更多的侧重于为国家政权服务,体现了从家乘到巢城的转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和唐朝中央官制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和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对比分析的能力。

3.《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

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

A. 知行合一

B. 致良知

C. 人说易从

D. 随材适性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所得所悟均依据个人本性,因此要因材施教,故D正确。

A与材料无关,排除。

B涉及的实践活动,指在实践中实现良知,不合题意,排除。

C项是随材适性施教原则达成的结果,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

本题考查王阳明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

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据乾隆年间的调查,规礼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据此可知当时()

A. 一口通商导致官僚腐败

B. 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

C. 行商垄断了海关管理权

D. 规礼过重阻碍朝贡贸易

【答案】B

【解析】“据乾隆年间的调查,规礼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表明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故B正确;

A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据乾隆年间的调查,规礼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任重而道远。

5.《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

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导致“国体”涵义转变的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变迁

B. 国家政权的更迭

C. 西学东渐的影响

D. 近代外交观形成

【答案】A

【解析】从国家体制到国家体面,说明“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有关,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变化,故A正确;

鸦片战争前后政权没有更换,故B错误;

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

转化为近代社会。

6.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

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答案】B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各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

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政府”“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7.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记载“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精

神脉络而统筹之。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于每岁散学后,照格填注通报京师大学堂。”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

A. 改革教育体制以适应变法需求

B. 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体制

C. 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

D. 开创了官员选拔的新形式

【答案】C

【解析】A.材料是反映出新师大学堂的功能和作用,而不是强调教育体制改革的做法。B.材料体现不出学习西方的特征。

C.可以看出,京师大学堂对全国其他学堂有管理的职能。

D.材料没有体现出选拔官员的特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清朝末期教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清末教育改革的内容,措施和特征,还要搞清楚材料中京师大学堂的职权特点。

8.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

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思想()

A. 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

B. 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C. 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答案】B

【解析】“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

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表明毛泽东吸取了斯大林模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