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心理学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影视艺术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59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影视受众心理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及其对影视创作、影视传播以及影视艺术教育的指导价值。

该课程侧重于介绍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人格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流派的基本观点,并与具体的影视创作、影视传播和影视艺术教育的具体案例结合,阐述心理学的重要指导价值,尤其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概念来批判性地研究影视剧的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

选修该课程,要求学生自觉完成大量心理学电影和电视剧作赏析,开展心理分析,撰写心理分析报告,并创造性地就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综合采用多种心理学理论进行解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授课。

课堂上将围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集中讲授,同时将结合一系列典型的影视剧作和电视节目进行案例分析,并组织学生围绕案例中的心理学现象进行理论辨析,还将组织大量心理分析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影视心理分析报告的撰写技巧。

该课程主要用到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影视接受与心理学基础(2学时)教学内容(1)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与流派概况;(2)影视接受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3)影视接受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4)影视接受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重、难点提示(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方法、流派;(2)心理学与影视创作、影视欣赏的关联;第二章影视接受与个体心理学(4学时)教学内容(1)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影视接受心理:刺激与反应;强化与反馈;奖励与惩罚;观看电影《霸王别姬》;(2)认知主义心理学与影视接受心理:记忆与理解;类比与推理;联想与想象;观看电影《盗梦空间》;(3)人格心理学与影视接受心理:人格类型、人格特质、人格理论、认知与情绪;观看电影《三面夏娃》;(4)马斯洛需求理论与影视接受心理:需求层次、个人实现、巅峰体验。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引言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影响和激发着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影视艺术心理学研究了影视艺术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影响,它是心理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领域。

本文将探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应用以及研究方法。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影视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影视作品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

影视艺术心理学不仅研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也探讨了影片制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对观众的影响。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重要性影视艺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能够通过情节、角色塑造、音效等手段直接触及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了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有助于影片制作者更好地预测观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提高影片的质量和影响力。

此外,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范畴。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影视广告影视广告是通过影视媒体传播的广告形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广告制作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并准确预测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通过运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广告制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广告情节和表现手法,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影视教育影视作品在教育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适合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影视治疗影视艺术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

观看影视作品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对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治疗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电影电视剪辑心理学(电视包装 影视后期制作 必修)

电影电视剪辑心理学(电视包装 影视后期制作 必修)

视频剪辑知识电影电视剪辑心理学文/冷火我想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国目前电影市场不景气,电影、电视离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

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我深感有责任对此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说到电影、电视不好看,就会有人说是“婆婆太多”对此我不同意。

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都要符合那个民族的需求。

虽然我国电影不景气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在此我仅想从电影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谈点个人的看法。

我这个选题――“浅析电影电视剪辑的基础需要学习掌握心理学”,是基于针对目前充斥银屏的大量老百姓不欢迎的作品而提出的。

目的是希望影视制作者从电影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目前的作品所存在问题,及时加以改善,提高我国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

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

有个笑话。

一家里电视机开着,正在播放当晚电视剧黄金挡的节目。

儿媳妇坐在电视机旁一边翻着杂志一边磕着瓜子。

婆婆正在厨房洗碗,传来儿媳妇的喊声:“妈!快来啊,开演半天啦。

”婆婆精心的擦着盘子头也不回地说:“我看着哪!”儿媳妇:“您没来怎么看?”婆婆:“我都听见啦,那姑娘叫人抢走啦”!这个笑话真实的反映出我国影视剧收视的现象,观众只需要有个耳朵就可以看电视剧了。

作为电影工作者,看看我们的作品沦落到这个地步,难道不感到惭愧吗?我们的影视画面就那么没有吸引力?这也是电影院为什么没有观众的原因之一,人们不愿闭着眼睛坐在电影院里听故事。

观众为什么不用眼睛去看电影?结论一是“没的看”,二是“不好看”。

“没的看”指的是: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全是靠嘴巴说出来的,画面上除了一男一女两个大特写,两张大嘴巴,再没有别的可看。

连角色下半身什么样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可看的?“不好看”指的是影片画面拍的不好,不吸引观众的眼睛。

剪辑的不好,素材选择不准确,剪辑节奏拖沓,造成观众眼睛累了他不愿意看。

电影、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从传播的角度上讲,要想获得传播的成功,“传播者”和“受众”是最关键的两个方面。

“传播者”如何使用手段进行传播,是电影制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了解“观众”是怎样看电影的,同样是电影制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近年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哲学思想,从而主导着当代文化环境。

由于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对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影视艺术心理学是指研究影视艺术中心理因素及其对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影视艺术对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的影响。

这一学科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影片和电视的艺术性的角度,探讨影视艺术的视觉效果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二是从心理因素出发,探讨影视艺术中的主题、情节、形象和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影视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是深远的。

影视艺术能够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扩大人们的认知范围,促进人们建立联系,让世界更加美好。

通过影视艺术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也能帮助人们培养对文化的尊重意识与敏感度。

另外,影视艺术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人们的心理运作,激发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影视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以及其他自我理解能力,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影视艺术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的想法、发展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影视艺术的影响涉及到许多领域,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和作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影视艺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影视心理学

影视心理学

影视心理学影视心理学第一章一、教学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知觉的特性和种类,掌握眼睛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能够理解运动的知觉以及影视中的动觉创造。

1.感觉:人的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刺激物整体的反映或对刺激物之间简单关系的反映。

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①注视对象的差异性;②目标对象的动态性;③捕捉对象的需求性。

(2)知觉的整体性:①接近性;②相似性;③连续性;④封闭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人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称为形状知觉。

视知觉担当主导作用。

1)形状知觉与人们以往的经验图式相关。

※阿恩海姆: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较量的结果。

2)形状知觉与完形性认知相关。

(知觉的整体性)3)形状知觉与物——景分离特性相关。

人们的知觉活动中,具有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功能。

※图与地一是大自然独特的物理现象。

——果实的成熟、花朵的授粉、昆虫的变色二是人为的区分现象。

——生存需要、自我保护本能、经验累计三是知觉者的心理现象。

——个人综合能力的差异体现※果实成熟变色——总结自然规律——人为区分——个人因素的差异(2)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指人们观看景物时产生的距离知觉与立体知觉“深度知觉是以视知觉为主,与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双眼视轴的辐合正常情况,同一对象的注视视轴必须辐合。

辐合是指双眼视轴向注视对象合拢——指向同一方向。

※双眼视差双眼视轴的辐合变化使人产生距离知觉,双眼视差使人产生立体知觉。

500m——1300m,良好的立体知觉——立体知觉极限。

※物体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a. 物体与背景的比例关系——相对论b. 心理的暗示影响——心理作用(3)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在位置方向和空间关系的知觉。

※前后、上下、深浅2、时间知觉(1)物理时间知觉与心理时间知觉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
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 原理类 上编 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 概说 实际应用类

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
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上编 下编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
一方面: 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 角色分配、动机寻求、聚焦、电影剧本的 结构这样的电影、电视的专用名词成为了 心理学涉猎的课题和应用词汇。

更为重要的是:
用电影、电视的叙事特性和独特的影像语 言把人的心里无法理解的东西化解为平常 的、形象的故事,使其更容易理解。 案例观摩:《异度空间》
第一讲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电影、电视的内涵
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 所属类别:艺术 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 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

心理学的研究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所属类别:科学 研究对象:心灵现象 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 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
影视艺术心理学
杨东暄 YDX2001@
我信奉并愿意终身恪守的一句教言:

伟大的老师们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质量:他 们不会因为自己懂什么就教别人什么。
因此 我希望知道:

你想了解什么?——你对这门课程的期待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本课程设置的意义 什么你必须掌握的?——本课程的理论框架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原理类上编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实际应用类下编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上编下编导言上编心理学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第一章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第二章心理学是探究影视创作观赏心理的基础第三章格式塔理论与影像艺术心理的建构第四章精神分析学说与影视艺术原理下编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影像表达心理机制的形成影视审美心理探析影视叙事心理简论第一讲导言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电影电视的内涵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所属类别艺术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心理学的研究研究方法注重实证所属类别科学研究对象心灵现象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后者的创 作领域和理论研究的深度。特别是从心理 层面为其理论发现探寻出根本的令人信服 的依据。

心理电影赏析教案

心理电影赏析教案

心理电影赏析教案Psychological Film Appreciation Lesson Plan心理电影赏析教案Introduction: Explore the depth of human psychology through the lens of cinema.引言:通过电影镜头,探索人类心理的深度。

Objectives: To analyze psychological themes and techniques in selected films, enhancing understanding of human emotions and behaviors.目标:通过分析选定电影中的心理主题和技巧,增强对人类情感和行为的理解。

Film Selection: Choose films that explore themes such as mental illness, personality disorders, or psychological conflicts.电影选择:选择探讨精神疾病、人格障碍或心理冲突等主题的电影。

Discussion Points: Discuss characters' motivations,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讨论要点:讨论角色的动机、情感反应和心理发展。

Analytical Tools: Use psychologic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to interpret film scenes and dialogue.分析工具:运用心理学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电影场景和对话。

Critical Think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wn opinions on the portrayal of psychological themes and the film's impact onviewers.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形成自己对心理主题描绘和电影对观众影响的看法。

《影视心理学》教案

《影视心理学》教案

《影视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动觉的产生一、教学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知觉的特性和种类,掌握眼睛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能够理解运动的知觉以及影视中的动觉创造。

二、教学重点:知觉的特性和种类,眼睛运动的形式,动觉的形式以及动觉的创造教学难点:知觉的特性和种类,动觉的创造三、授课时数:理论4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的感觉与知觉运动是电影的本质。

电影电视以人的视听特征为依据,再现生理-心理的运动感知。

※电影的两大特性:运动性和逼真性。

一、感觉(一)什么是感觉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所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都称为感觉。

※客观主观唯物唯心物质意识(二)感觉的刺激阈限绝对感觉阈限(绝对刺激阈限)刺激阈限(听觉阈限)人对客观事物的刺激-反应,实际上是人的生理器官感知与心理经验感知相互作用。

人的生理器官对外界刺激存在着“刺激阈限”,人的心理感知经验层面也存在着一个“刺激阈限”。

影视的再现世界与客观真实世界之间的吻合程度。

※受众对影视再现的刺激,最低的接受标准是再现的逼真程度。

(三)感受性的变化人的感觉器官会随着条件和机体状态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1、时间因素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后,会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变化,称为人的感觉适应性。

明适应暗适应※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会使感受性上升,而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下降。

2、空间因素刺激物相同,空间位置不同,感受性变化。

3、交互因素感受性交互作用,引起原有感受程度的变化。

※细小的声音引起视觉的警惕,噪音降低纠错能力。

4、经验因素人的感受性是由生理功能的健康状况、心理需求的强烈程度以及知识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识倾向、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非生理因素的影响※摄影师、画家对光、色的敏感度大,音乐家对声音的敏感度高二、知觉的特性和种类(一)什么是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刺激物整体的反映,或者对刺激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知觉作为认识过程,是以感觉信息为基础,在知识经验的参加下,经过人脑的加工,对事物加以解释的过程。

艺术心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艺术心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 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手段进行心理表达和疗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时间:共10课时课程内容:第一课时:艺术心理学概述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艺术作品中的心理元素。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是如何表达心理状态的?二、教学内容1. 介绍艺术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概述艺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如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等。

3. 分析艺术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艺术作品中的心理元素。

2.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艺术与视知觉一、导入1. 展示不同风格的视觉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视觉作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二、教学内容1. 介绍视知觉的基本原理。

2. 分析视知觉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3. 探讨视知觉与心理图式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视觉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等。

2. 分享作品,分析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三课时:艺术治疗一、导入1. 通过案例分享,介绍艺术治疗的应用场景。

2. 提问:艺术治疗是如何帮助人们的?二、教学内容1. 介绍艺术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分析艺术治疗在心理治疗中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3. 讲解艺术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艺术治疗实践,如绘画、泥塑等。

2. 分享治疗过程和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艺术发展心理学一、导入1.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艺术发展与心理成长的关系。

2. 提问:艺术活动如何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二、教学内容1. 介绍艺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 分析不同年龄段艺术活动的发展特点。

3. 探讨艺术活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创作。

2. 分享作品,分析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中小学影视心理课教案模板

中小学影视心理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处理和表达情绪。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性。

2. 学会正确处理和表达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影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情绪的?二、观看电影1. 学生分组观看《头脑特工队》。

2. 观看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三、讨论与分享1. 观看结束后,各小组分享观影感受,讨论以下问题:(1)电影中的主人公们有哪些情绪?(2)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情绪的?(3)你认为情绪管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如:深呼吸、倾诉、运动等。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情绪。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实践活动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情绪管理小方案,如:情绪日记、情绪释放墙等。

2. 学生将小方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法。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观看电影时的反应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中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方案实施效果。

教学资源:1. 电影《头脑特工队》。

2. 情绪管理相关书籍、文章。

3. 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心理电影课教学案例

2心理电影课教学案例

2心理电影课教学案例
心理电影课的教学案例可以根据电影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心理电影,了解电影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物性格,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选择一部经典的心理电影,例如《沉默的羔羊》或《心理游戏》。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电影的基本信息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看电影:选择一个适合的时段,组织学生观看电影。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电影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观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影中的心理问题和情感冲突。

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人物行为和情感变化。

4.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是否有类似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困扰。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电影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强调情感管理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管理能力。

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合学生的电影,确保内容健康、积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观察,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

3. 在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4. 在自我反思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和自我感受,避免将学生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心理疾病”。

5. 在总结环节,要强调心理电影的启发和教育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管理能力。

艺术心理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艺术心理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2. 掌握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运用艺术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2. 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艺术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领域的区别;2. 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材料;3.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心理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兴趣;2. 介绍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艺术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 分析艺术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领域的区别;3. 介绍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如绘画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等;4. 结合案例,分析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实际操作。

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艺术心理学的作用;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创作;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艺术心理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总结艺术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讨论成果;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作能力和运用艺术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范文: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门有趣的心理学科——艺术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对我们的心理有何影响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心理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一)艺术心理学的概念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艺术活动与心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学科。

观影话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观影话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观影话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章节一:电影欣赏与心理健康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b. 培养学生欣赏电影的能力,通过电影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c.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影中的心理问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 教学内容:a. 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b. 分析电影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c. 引导学生从电影中汲取心理健康知识。

3. 教学方法:a. 讲座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影中的心理问题。

c.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观影心得。

4. 教学步骤:a. 引入: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b. 观影:播放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c. 分析:讨论电影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d. 总结:引导学生从电影中汲取心理健康知识。

章节二: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b. 培养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c.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2. 教学内容:a. 介绍情绪管理的基本概念。

b. 分析电影中的情绪问题及其表现。

c. 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方法:a. 讲座法:讲解情绪管理的基本概念。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影中的情绪问题。

c. 实践操作法: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步骤:a. 引入: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b. 观影:播放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c. 分析:讨论电影中的情绪问题及其表现。

d. 教授: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e. 实践:学生尝试运用情绪管理方法。

章节三: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b. 培养学生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c.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2. 教学内容:a. 介绍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

b. 分析电影中的人际沟通问题及其表现。

c. 教授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方法:a. 讲座法:讲解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影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影视中的心理赏析课

影视中的心理赏析课

影视中的心理赏析课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方式,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内心世界。

因此,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感受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更是在体验着一场心理的盛宴。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心理赏析,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启发。

因此,影视作为一种心理赏析的课堂,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机会。

首先,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内心世界。

在影视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的勇敢、有的懦弱、有的善良、有的邪恶,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编剧和导演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观察和描绘。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佛雷因为被错误定罪而被关进监狱,但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最终成功逃脱并揭露了监狱中的腐败。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强和勇气,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类内心的力量和智慧。

其次,影视作为一种心理赏析的课堂,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启发。

在影视作品中,有很多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与心理学相关,比如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情感表达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观众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心理学知识,比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给观众一些心理上的启发,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电影《美丽心灵》中,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位天才数学家,但他却患有精神分裂症,导致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幻觉和痛苦。

这个故事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精神疾病对人类内心的摧残,同时也让观众思考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初中心理电影课程教案

初中心理电影课程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心理电影课程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电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教学内容:1.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欣赏与讨论。

2. 电影中的心理健康元素分析。

3. 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方法的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背景和剧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的心理健康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电影欣赏(40分钟)1. 学生观看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2. 教师在观影过程中,适时暂停,引导学生关注电影中的心理健康情节。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电影中最令自己感动或感兴趣的片段。

2. 学生讨论电影中的心理健康元素,如自我认知、情绪调节等。

3. 教师总结电影中的心理健康主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

四、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教师介绍一些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暗示、心理换位、情绪宣泄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青春期的烦恼和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影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

2. 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3. 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教学资源:1.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播放设备。

2. 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和案例。

教学建议:1. 在观影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引导和启发。

2. 在讨论与分析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 在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1.鲜明时代特征
美是一个发展文化共识,它不是静止, 而是富有朝气动态改变。所以美感知也是伴 随人类实践发展而不停发展改变。人类思想 在不停演变,人类审美文化共识标准也随之 改变。美与审美都展现出鲜明时代标志性。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19页
一、影视传输中审美特征
2.现有政治倾向性
五星红旗美在何处?"红布,黄星本身并 没有什么美,它美在于它代表了中国,代表 这个独立、自由、幸福、伟大国家、人民和 社会。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12页
第2节 影视传输中审美研究
一、审美共识
(一)情感结构共识
人类情感共识建筑在人类在对事 物评价体系中存在着相当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继而变成了人类思维中 共有潜在意识.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13页
(二)认知结构共识
审美实践两个参考量:
感性中美: 受到感知经验控制;
理性中美: 受到价值体系和思维定势影响;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14页
认知不协调假设: 费斯廷杰
“当各认知原因之间出现‘非配合 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 不协调。”
逻辑违反; 观念层次冲突;
文化价值冲突; 新旧经验矛盾;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三)民俗文化结构共识
民俗文化寓意性表现; 民俗文化地域性表现;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1页
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 对美存在或传达,或者是任 何你喜欢称呼东西。
苏格拉底
影视心理学主题知识讲座
第2页
目标 本章学习应掌握
1.审美理论基础内容 2.审美认知基础过程 3.影视传输中审美共识 4.影视传输中审美特征

《心理学电影赏析》课程教案首页

《心理学电影赏析》课程教案首页
(5)真正的伙伴关系是怎样的?从影片中在这方面你得到怎样的启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除内容
教学手段
PPT课件
课外作业
不良情绪是否需要表达出来?如何表达?结合自己谈谈看法。
课后体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授课班级
全校选修课
授课形式
讲授
页码
4
授课日期
2009年11月11、18日
教学时数
3
授课章节名称
教案
授课班级
全校选修课
授课形式
讲授
页码
9
授课日期
09年12月30日-10年1月6日
教学时数
3
授课章节名称
第9讲《土拨鼠日》影片的心理学评点
教学目标
(1)每天早上醒来,发现日子不断往复,明日不再
来,影片中到底是什么打破了“时间停留”的
咒语?
(2)如何进行自我救赎?
(3)你认为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
(4)如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本片?
(5)如果你是菲尔,你会怎么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更新、补充、删除内容
教学手段
PPT课件
课外作业
(1)你认为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课后体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授课班级
全校选修课
日期
2010年1月13日
教学时数
2
授课章节名称
第十讲课程总结
教学目标
(1)通过影片,谈谈聋哑儿会有哪些心理反应或心理问题?
(2)去图书馆拜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建议撰写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创作主体的性格、旨趣和文化素养 审美趣味的高尚和低俗制约着其他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文化
素养的高低更决定着作品的质量 (五)创作之初,主体的需要和动机
艺术心理定势的要素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 制约和互相促进。
三、创作心理定势的特性 (一)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的统一 (二)持续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三)群体相似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 四、创作心理定势的功能和作用 (一)皮亚杰“图式”——同化和顺应
(二)创作心理定势的“正作用”和“副作用”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完 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第二节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
人格即个性,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主要、 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外显的行为特征、 内在的心理倾向以及身体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综合。 一、中西方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一)西方主要的人格结构理论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说 2、德国E.克雷奇默——体型说 上述只注重了人体的生理因素忽略了心理因素,十分偏颇。 3、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4、荣格——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第一节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一、何谓“创作心理定势” (一)德国心理学家G.E.缪勒和舒曼提出“定势”——内在的,
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结构。 (二)皮亚杰“图式”——同化和顺应 (三)影视艺术领域创作心理定势:影视创作主体在过去长期
的社会生活、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较为 确定而又稳固的艺术心理形态
3、庄子——纯粹的审美人格 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家崇尚的审美人格形成了中国古代 人格理想的基本分野,但在特定时代,二者也互相补充的共 同存于特定的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
(三)中西人格理论的差别
1、西方偏重于生理和性格方面的把握;中国古代偏重精神层面 的探索。
2、西方偏重于不同人格的区分;中国古代则偏重理想人格标准 的确定。
人的个性——“外倾型”“内倾型”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上述理论都具有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需要结合讨论
(二)我国古代主要的人格理论
1、孔子——仁、智、勇 2、孟子——善、信、美、大、圣、神
孟子理想人格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理想的人格必须具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理想的人格 应是在全人格中充盈着浩然之气的人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三章: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 究
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
(一)感受系统。包括感觉、知觉、统觉、联觉乃至错觉等心 理机能。
(二)动力系统。包括欲望、需要、动机、兴趣、热情、激情、 冲动等心理功能。
(三)思维系统。包括人的语言活动及概括、分析、判断、推 理、综合、联想、想象、幻想等心理机能。
(四)控制系统。其主要心理机能表现为意志活动、技能活动、 注意活动,其相应的神经器官主要是大脑脑干及其网状结构。
(五)整合系统。其心理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习惯等, 即被人称作人的个性和人格的那种东西。
文学创作是上述多个心理系统合力作用的过程,是一个 包括了文学家自己的需求、欲望、感觉、知觉、思维、情感、 注意、记忆、直觉、想象等心理功能在内的复杂过程,影视 创作与此相仿。
第一节 影视创作动机的形成
动机:一种需要或欲望,它是和达到适当目的的意向相联系的
影视艺术心理学
导论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学科坐标和研究对象
从心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影视艺术创作和接受心理现象和心 理规律的学科。
影视艺术与心理学相交叉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 究
一、影视创作主体是指所有参与影视创作的人员
二、影视创作与文学创作及其他艺术创作等不同,它非一人所 能为,也非自由自觉的创作,而是目的性和功利性很强的集 体创作。
影视创作的动机:创作主体从事创作活动或创作一部特定作品 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影视创作主体一定的主观愿望 或创作目的相联系的。
影视创作动机的形成是影视创作过程的起点
一、促动创作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强烈的需要与需要的不能满足, 会使创作主体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 驱力或张力,导致创作动机的发生。
(一)缺乏性动机——基于人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和痛苦而产生, 它以一种要求重新取得平衡的内驱力而起作用,随着缺乏和 痛苦的消解而降低或消除。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丰富性动机——为了寻求刺激和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
情绪记忆——古老的、原始的、感性的、新鲜的、可塑的、变 形的、无意的、不自禁的。
(三)创作主体的艺术观、艺术个性和艺术创作经验
1、艺术观——对艺术创作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等问题所 持的态度。
2、艺术个性——在艺术观的指导下表现出的独特个性特征和创 作风格
3、创作经验——创作知识、创作手段、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经验 积累。
二、创作心理定势的构成
(一)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
1、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影视创作主体的创作起着形而上的指 导作用。
2、社会历史观——选择取舍的标准和尺度。 3、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二)创作主体先前的各种社会经验,尤其是童年时代的人生 体验
被创作主体深切感受过、真切体验过、并付出了强烈感 情的社会经验——沉淀在创作主体心灵深处的那些情绪记忆, 尤其是同年难忘的人生体验。
3、西方研究人格的目的在于认识人本身;中国古代人格理论在 于确立一种精神,一种使人类的道德自我得以完善的至高境 界。
二、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类型 (一)享乐型、理智型、理想型 1、本我占主导地位——享乐型 2、自我占主导地位——理智型 3、超我占主导地位——理想型 (二)道德自我完善型与审美型之差别 (三)内倾型与外倾型之别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基本底色不变。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二重性 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判若两人;不同创作者身上的表现不同 四、人格与创作风格 风格即人格 (一)文如其人——人格与风格的一致。 (二)人格与风格的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