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诗情画意说山水(说课稿)
诗情画意说山水——《写意山水》说课稿(课件展示)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
这是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的诗《野望》。
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课件展示)接下来请让我带领大家进入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
我说课的内容是《写意山水》,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江西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粹,对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艺术欣赏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培养民族自豪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件展示)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并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是我本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
(课件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是本节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件展示)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则是我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件展示)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是本课的重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则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课件展示)我将从感受——体验——创作——展示——拓展这几个环节教学山水画。
主要采用名画赏析、讲解示范、练习创作等教法、学法。
(课件展示)(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首先,我带领孩子们一同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代诗人奇伟瑰丽的诗篇(课件展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了无数画家们的创作欲望。
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创作历史,欣赏山水画(课件展示)。
浅谈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
浅谈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摘要】龚贤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画家,擅长山水画。
临摹教学是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仿名家作品来提升画技。
选用龚贤的山水画作为临本,可以让学生领会这种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介绍了龚贤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临摹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优势。
实践中的教学效果表明,学生通过临摹龚贤的作品可以收获很多,并对绘画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结来看,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名家的作品作为临本,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技能。
通过临摹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龚贤山水画、临摹教学、特点、风格、方法、步骤、优势、教学效果、收获、体会、总结、未来、教学方向。
1. 引言1.1 介绍龚贤山水画龚贤(1660-1737),字士美,号西坡居士,又号浮白,浙江富阳人。
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尤以山水画见长。
他是清代之际浙派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龚贤山水画承袭和发扬了明代松堂派的传统,融合了宋代南北风格,以其雅致秀逸的笔墨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清代江南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龚贤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空间感和变化,擅长描绘潇洒奔放的山石、苍劲挺拔的松树,以及清澈幽深的山泉溪流。
他的画作洗练简练,富有韵律感,给人以静谧幽深的感觉。
龚贤山水画还注重写意,不拘泥于形态,更注重意境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龚贤山水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他通过笔墨的表现,将自己对山水的情感融入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情有味。
龚贤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成为了临摹教学的重要素材之一。
1.2 临摹教学的重要性临摹教学是绘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
通过临摹,学生可以对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绘画水平。
龚贤画诀,精辟实用,建议收藏!
龚贤画诀,精辟实用,建议收藏!清龚贤山光水影图卷局部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号柴丈人、半亩居人、钟山野老等。
祖籍江苏昆山,早年与复社成员多有往来,后移居南京。
因其独树一帜的诗画功力,多被推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的艺术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简笔无皴或少皴的“白龚”时期,到探索过渡的“灰龚”时期,再到以“黑、厚、润、实”为特色的“黑龚”时期。
清龚贤《水墨山水》除却诸幅遗世独立的画作,画论方面龚贤亦有较多建树及流传:其为生计授徒(包括受其挚友——海安名望族徐逸的邀请,为其族晚辈教授书画)所作的诸幅课徒画稿以范作详细地讲授了山水画入门的要诀;其余文字还见于《柴丈画说》《龚安节先生画诀》《半亩园诗》《半千课徒画说》等。
龚贤对于作画的诸多领悟和技法讲解,实在不可多得,无论是对于龚贤的研究者,还是研习山水的爱好者,都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清龚贤《松林书屋图》作画要诀:1、“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
《半千课徒画说》2、“余此卷皆从心中肇述,云物邱(丘)壑屋宇舟船,梯磴蹊径,要不背理,使后之玩者可登可涉,可止可安;虽曰幻境,然自有道观之,同一实境也。
”林树中《龚贤年谱》引自《朵云》第63 集上海书画出版社清龚贤《水墨山水》3、“心穷造化之源,目尽山川之变,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
”故宫博物院藏龚贤《奇树图》卷自题4、“不可学古人, 不可不合古人。
学古人则为古人所欺。
吾常欲欺古人,然古人卒不可欺。
久之,然后见古人之道,势不能不合古人也。
此善于学古人者。
”泰州博物馆藏清人画册龚贤题跋5、“每有当意者, 归来则百遍摹之, 不得其梗概不止。
”《廿四幅巨册》跋6、“则知读书养气, 未必非画苑家之急事也。
”《廿四幅巨册·云山图》跋7、“余独不求媚于当世, 纪此一笑。
”刘海粟、王道云《龚贤研究集》(上)江苏美术出版社清龚贤《木叶丹黄图》8、“画有三远,曰平远,曰深远,曰高远。
平远,水景深,远烟云。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清·龚贤《半千课徒画说》二树一丛,分枝不宜相似,即十树五树一丛,亦不得相似。
其中有避就法,纵横法,变换法,破法,救法,改法。
二株一丛则两面俱宜向外,然中间小枝联络,亦不得相背无情也。
三株一丛,则二株家近,一株宜远,以示别也。
近者宜曲而俯,远者宜直而仰。
三株一丛,二株相似,一株宜变,二株直上,则一株宜横出,或下垂似柔非柔,有力故也。
三株不宜结,亦不宜散,散则无情,结是病。
树头树根皆宜参差,大约根在下,树头不得过彼树,下者近也。
上一分是远一分。
枝有上升,有旁出,有下垂,长枝则然,短枝不必。
枯枝短,春枝长,长则谓之条矣。
十树五树一丛,向上旁出枝不妨多,下垂不宜多,下垂枝破式法也。
三株一丛,或二株有根,一株无根,或一株有根,二株无根;三株俱有根,俱无根不得。
大约树曲而俯者根大,直立是根在土。
旁出枝宜长,长有致。
下垂枝只可一枝二枝,不得一树皆垂,他者不碍。
寒林复加横枝,更觉秀媚,或俯或仰,俗谓月牙枝,亦有浓淡。
寒林宜瘦宜长宜直,愈远愈直,远树枝无下垂,不见也。
枝一纵一横。
寒林近枝奇可也,远不宜奇。
寒林愈要向背有情。
淡墨种种,愈淡愈鲜,望之若有五色。
虽寒林欲望之有秀色,所以然笔健而墨润。
寒林墨气不宜太浓,若含烟露者淡故也,入烟一层又淡一层。
此浓叶也,一遍仍谓之秋林,有二遍三遍,五遍七遍之别。
二遍三遍晴林,五遍七遍雨林。
晴林要爽,叶密而气疏,雨林欲苍翠如滴。
点浓叶法,遍遍皆欲上浓下淡,然亦不可相悬绝。
一遍仍用含漿法,上浓下淡,自上点下。
点完不必另和新墨,即用笔中所含未尽之墨,依次自上点下,与初遍或出或入。
若所含之墨已干,将预先和成淡墨,稍茹一点于毫内,二遍已觉参差烟润,有浓淡之态矣。
若只点晴林,再将干笔似皴似染,笼罩一遍。
若点烟林、雨林、朝林,三遍即用湿墨将前三遍精神合而为一,望之更为蓊蔚。
龚贤山水画积墨法
摘要龚贤是我国著名的一位山水画家,他一生中主要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被人们誉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师承董其昌,又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学习米芾、米友仁父子,董源,倪瓒,沈周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绘画大师。
因此,他不仅注重传统的绘画技法,而且进行创新,创造了积墨法。
而龚贤的个人风格也经历了多次变化,由浅淡的“白龚”到黑劲的“黑龚”,而以“黑龚”时期的成就最高,他的创作历程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通过六个方面来对龚贤两种画风的转变进行论述。
首先是了解他的生平、学习和生活、技法、画风论述与“金陵八家”的关系,其次了解龚贤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特点,接下来分析龚贤风格转变的原因以及龚贤成就最高的“积墨法”的艺术特征,最后进行总结,研究龚贤的艺术影响与价值。
总之,从其绘画成就上,龚贤既是一位懂得吸取古人精华的画家,也是一位敢于创新的画家。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积墨法AbstractGong Xian is a famous landscape painter in Chinese history. In his life,he mainly lived in the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lately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He is a great painter and known as the first of the “Eight masters in Jinling”.Gong Xian learned from his teacher Dong Qichang , Mi Fu, Mi Youren, Dong Yuan, Ni Zan, Shen Zhou and other ancient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masters. Therefore, he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innovates and creates the “Ink Accumulation Method”. Gong Xian's personal style has also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from the simple "white Gong" to the "black Gong" of dark and vigorous, and the "black Gong" period ha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his creative process is worth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ng Xian's two painting styles from six aspects. First, understand his life, study and life, techniques, painting sty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ght masters in Jinling", then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ng Xian's painting style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Gong Xian's style change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Gong Xian's highest achievement of "Ink Accumulation Method", and finally summarize and study Gong Xian's artistic influence and value. In short, Gong Xian is not only a painter who knows how to 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 ancients, but also a painter who dares to innovate.Key words:Gong Xian; landscape painting; ink accumulation method目录引言 (1)一、龚贤的生平及其与“金陵画派”的关系 (1)二、龚贤的师承关系及其绘画风格与技巧的渊源关系 (3)三、龚贤山水画绘画技巧的演变过程 (5)(一)初期的“白龚”风格特色 (5)(二)过渡期的风格特色 (6)(三)后期的“黑龚”风格特色 (7)四、龚贤画风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原因 (8)(一)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的影响 (8)(二)传统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9)(三)道家、儒家的双重影响 (10)五、积墨法的艺术特征 (10)(一)注重空间层次感的表现 (10)(二)笔墨的表现富有强烈的光感 (11)(三)注重用墨的秀润之感 (11)六、龚贤的艺术成就与艺术价值 (12)(一)积墨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12)(二)龚贤积墨法的意义、价值与艺术成就 (13)结论 (1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龚贤积墨山水画的临摹
对于山水 画, 龚贤提出 了比较 系统的理论 , 正如他在 《 虚斋 名画续录》 卷三 中将 山水 画的创作 概括 为 四个基 本 的方 面, 即
“
一
柴丈 等。生于江苏省昆山县渡桥镇 , 是金陵八家之首 。“ 野逸画 派” 的重要代表人物。他 的足迹主要 在江苏长江两岸 , 他的作品 的蓝本 主要是江南 山川 , 表 现丘陵 , 低 山, 平川 的山水具有 显著 的地域性特征 。其 山水 画的突出成就在其运用积墨手法塑造 了 自成 蹊径 的黑龚画风。此外 , 龚 贤在绘画理论教 学思想 和方法 等方面的探索对明清之后的中国画和绘画教学都有很大影响。 龚贤生逢乱世 , 正值明清改朝之 际, 他中年 以前的生活极不 安定 , 过着颠 沛流离 、 贫 困孤苦 的生活。晚年 隐居南京清凉 山 , 主要靠卖 画授徒为生。龚贤 的山水画在师法传承上有着丰富而 清晰的脉络“ 山水董源称鼻祖 , 范宽僧 巨绳 其武 , 复有 营丘与郭
◎艺术研究 ◎
论龚 贤积 墨 山水 画的临摹
陈 立 云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摘 要: 龚 贤是 清代 著 名 的 山水 画 家 , 其 绘 画作 品 以 积 墨 法
7 1 0 0 6 2 )
为主, 龚贤独特的绘画 艺术风格 和绘画理论 对 中国山水 画创 作 具有 指 导 性 意 义 。 本 文通 过 解 析 龚 贤 的积 墨 山水 画探 讨 龚 贤积 墨 山 水 画的 临 摹 。 关键词 : 龚贤; 山水画; 积墨法; 临摹
之能事毕矣。 ”
举 摆脱 了对时流的依傍 , 卓然独立成家 。龚贤是有傲骨 的“ 性 孤僻 , 与人落落难 合” , 但他并 没有狂放之气 。他 的绘 画正如他 的为人。它始终是很实在 的 , 一步步地 往前。当他真 有所得之 时, 不免会显露出他的傲骨。研究龚贤 的艺 术侧重点 在他 的晚 期, 即在他 5 0岁以后 的 2 0年 。他经历 了国破家亡 , 漂泊谋 生的 艰苦磨难 , 他有了安定 的创作环境 。所有这 些都是龚 贤形成 自 己艺术风貌 的条件 。 龚贤成熟的绘 画特征和成就 : 在传统上 , 追求 神品和逸 品的 最高境界。即“ 综理宋元” “ 散 而为逸 品” 。具体 表现 为追求宋 元绘画的严谨结构和繁复 的大章法。以董源 巨然 的法度为 “ 本 根” , 用吴镇沈周的笔法 为骨骼 , 二米高房 山的墨法 为血 肉, 兼以 倪瓒黄公 望的意趣为游戏。在这些借鉴 , 结合 , 改造 中他 出以己 意, 不无创造 , 造就 自己的面貌 。他的大作品, 巨幅 , 大轴 以及手 卷等都追求神 品的境界 , 大丘大壑 , 气势逼人。其手卷 的表 现力 尤为突出 , 写尽山川奇境 , 极具 深度 , 令 人神往 。册 页则靠 近逸 品, 虽有寥寥数笔者 , 然大都偏 于严谨 , 以 自然生活 中的局部境 界为 目标 , 往往平 中出奇 , 结合 笔墨情趣 , 极 耐玩 味 ; 对 于 自然 , 即所谓造化 , 龚贤的观 察力和表现力都 是超群 的。他 足迹所 至 主要在江苏长江两岸 , 他作品 的蓝本 , 主要是 江南 山川 , 浑润华
龚贤的笔墨情趣
龚贤的笔墨情趣龚贤的笔墨情趣来源 / 秦缘情的收藏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取证于古人明末清初,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和“四王”为首的娄东派、虞山派,统治着当时的画坛。
他们主张“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董其昌《画竹》),反对”自出新意”,认为只有“与古人同鼻孔出气”,才能“下笔自然契合”(王时敏《西庐画跋》),甚至说只要学得“子久些子脚汗气,于此稍有发现乎”(王原祁《麓台题画稿》)就很满足了。
和这种复古主义美学思想相对立的是龚贤、石涛等人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他们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面对现实美,进行独立的艺术美的创造。
龚贤在《山水卷》中题道: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
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
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
△半千课徒画稿△半千课徒画稿他将传统、生活与创造的关系论述得十分精辟,“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是说书画美来源于生活美,生活美是书画美的源泉,这是一切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的根本前提。
他有力地批评了“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的那种以流代源的本末倒置的错误创作倾向。
所谓“取证”于古人、今人,就是在深入大自然,进行艺术实践时,将古人、今人的东西加以检验,证实对自己有用的,就汲取过来,作为营养;不足的设法补充;加以发展。
这无疑是对的。
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开始是“不得其梗概不止”,后来则“以己意出之”,最后聚众长于一炉,“自成一家”、“我用我法”,他指出当时一些画家的作品缺少自己的面貌,是最没有出息的。
他自己则坚决“独不求媚于世”,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他的朋友周亮工《谈画录》赞扬他的画:“扫除蹊径,独出幽异,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不诬也。
”△龚贤扇面△龚贤扇面笔中锋则圆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是其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加以重视。
笔和墨之间,笔居主导地位,中国画史上经历了一个开始只重用笔,而后才讲笔墨并重的发展过程。
龚贤的艺术特征分析
龚贤的艺术特征分析龚贤的课图稿是让我们学习的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料,本文通过去分析从树木山石,笔法用墨,布势构图三个方面总结出了龚贤的总特征,又从单幅的画作分析证明了这些观点,即厚和润。
他的笔墨和构图是特别惊奇的,不是繁就是简,繁到了极致,也简单到了极致。
龚贤的画是最有特点的,一眼就看的出来,一层一层的积染,或者是淡的或者是浓重的,用干墨或者微湿的墨一点一点的皴起来。
龚贤流标签:艺术特色;龚贤;笔墨龚贤的山水画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后期山水的创作。
整个篇幅的绘画给人黑压压的一片,可是这一片的墨黑却不是死黑,没有一点的黑气。
它是很浓的一片,层层积染,又湿又润。
它也是重的,山画的很重,石头画的很重,所以整张画也很重。
可是,他的“重”是鲜活的,会动。
画虽黑却其中精致,从笔,墨,韵,色等方面都深刻的体现出他的“精”。
它更是奇的。
龚贤的用笔沉稳厚重,质朴老练,笔用的圆润苍劲,皴擦勾画,画树与点苔苍老很有力度,构成了笔健墨丰的画法。
龚贤喜欢用墨厚和润,大多的画都是厚润温和的感觉,而且大都使用积墨法,一层一层积染,更是皴擦点染相结合。
人们常说“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墨”。
他的层层积墨表示了蒼劲、憨厚、沉郁的景色。
画风浑朴温润而又生机盎然。
石头树木山喜欢用比较枯而且淡的墨多遍皴擦之后渲染,让墨色渐渐变得又浓又重,但其中又有细细的深和浅的变化、明暗的对比。
通过龚贤的言论我们可以清楚知道龚贤的“润” ,实际上是湿度要适度,关键在于皴染的时候仍然能见笔触,如果笔墨太湿,墨汁会染在一起,浑沌一片,便成了“死墨”。
龚贤的画,润湿适度,笔墨融合,层次分明。
白龚时期山水画侧重的是笔法,可以清晰的知道他的笔法是一点点皴出来,整张画面也是透亮的。
后期也就是黑龚时候,是龚贤的画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在这个时候,他将积墨的画法发展到了极致。
一、从树木山石分析看龚贤在《画诀》的开篇时就说过,画画要先学画树,然后才是画石头,画石头外面那层是轮廓,内部的线条是石头的纹路,画完石头的纹路后,再开始用皴法。
山水画课徒稿
文人墨士所画一种,似到家似不到家,似能画似不能画之间,一片书卷名贵,或有仙风道骨,此谓之逸品。
若此等必须由博返约,由巧返拙,展卷一观令人耐看,毫无些许烟火暴烈之气。
久对此画,不觉寂静无人,顿生敬肃,如此佳妙,方可谓之真逸品,有半世苦功,而不能臻斯境界者。
然初学入门者,断不可误学此等画法,不但学不到好处,更引入迷途而不可救矣。
世人不知个中区别,往往视逸品为高超,更易模仿,譬如唱乱弹者硬教唱昆曲,不入格调,两门皆不成就耳。
——清.松年《颐园论画》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
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
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
树头要转,而枝不可繁;枝头要敛,不可放;树梢要放,不可紧。
——董其昌树有四肢,谓四面皆可作枝着叶也,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
此秘诀也。
——董其昌画须先工树木,但四面有枝为难耳。
山不必多,以简为贵。
——董其昌香山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
有处恰是无, 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纯是天真,非拟议可到,乃为逸品。
当其弛毫点墨,曲折生趣百变,千古不能加,即万壑千崖,穷工极妍,有所不屑,此正倪迂所谓写胸中逸气也。
——恽寿平倪云林亦出自郭熙、李成,少加柔隽耳,如赵文敏则极得此意。
盖萃古人之美于树木,不在石上着力,而石自秀润矣。
今欲重临古人树木一册,以为奚囊。
——董其昌北苑画杂树,但只露根,而以点叶高下肥瘦,取其成形。
此即米画之祖,最为高雅,不在斤斤细巧。
——董其昌宋人院体,皆用圆皴。
北苑独稍纵,故为一小变。
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故皆有侧笔。
云林其尤著者也。
——董其昌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
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
看得熟,自然传神。
传神者必以形。
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
树岂有不入画者?特当收之生绡中,茂密而不繁,峭秀而不蹇,即是一家眷属耳。
——董其昌画有六法,若其气韵必在生知,转工转远。
从《课徒画稿》论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
从《课徒画稿》论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作者:念庄霖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8期摘要:龚贤,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他在学习董源、巨然、沈周、吴镇等人的笔墨技法基础上,师法自然。
龚贤善用积墨法,形成了厚重湿润带着较强视觉空间感的画面特点,画面装饰性较强,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树石结构、空间布局在基于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意识,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客观世界艺术再现,从“白龚”到“黑龚”的艺术转变标志着龚贤个人风格逐步成熟,同时体现了他“画中有我”的艺术境界。
文章从龚贤指导门徒绘画所留存的《课徒畫稿》切入,结合其《画诀》分析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画作与理论结合,更好地剖析龚贤山水画语言的形式美、艺术功能及效应。
关键词:《课徒画稿》;龚贤;视觉语言;形式美明晚清初,文人画盛行,新兴的金陵画派在创作理念及技法上较之“四王”有着很大的突破。
龚贤作为金陵八大家之一,在注重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客观自然的观察及感悟,形成以厚、润为主的画面风格。
龚贤山水画的语言特点在其《课徒画稿》中对树木、山石、布局用墨的剖析便可见一二。
一、从《课徒画稿》分析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特点(一)树、石语言特点《课徒画稿》是龚贤中期绘画技法的浓缩体现,其中树法部分,对树木的生长走势、丛树排列布局、枝叶造型以及所用笔法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讲解。
《画诀》有云:“画树先画枯树起,画树身好,然后点叶。
”轮廓造型是树木形象的基础,龚贤的点叶基于树身走势而绘,笔笔交叠,层层递进,从而在二维平面中塑造出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他画树强调线条顿挫遒劲,树身虽简亦有变化,出枝的方向紧随树木的整体走势,丛树要分主客,枝条繁而不密,排列有疏有密;树形似人,有站有卧,可偏倚亦可顾盼,丛树间相互呼应,比例适当,再间以不同形态的树叶,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语言。
龚贤画树,树身画法基本相同,表现形式亦没有较多的变化,主要以出枝和点叶区分树木种类,高度概括树木形态的绘画手法,是龚贤山水画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清代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画稿》,学习山水画绝佳教材!
清代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画稿》,学习山水画绝佳教材!清龚贤《木叶丹黄图轴》龚贤是清初的遗民画家,以擅长山水画著称,被推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把山水画的创作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曰笔,二曰墨,三曰丘壑,四曰气韵。
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五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
”说明他对山水画论有创新,并体现了他对宋人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龚贤作画要求笔与墨融合统一,而取得一种“浑沦”的效果。
所谓“无笔法墨气之分”,“笔墨互为表里”。
这是龚贤对宋人传统技法的一大发展。
黄宾虹先生、李可染先生的墨法都得力于龚贤。
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画稿》,是其在长期授徒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比较完备的学习山水画的绝佳教材。
一、龚贤山水画《课徒画稿》二、龚贤山水画《客徒画稿》释文001龚贤课徒稿云:1、画山水先学画树(古人云,可观莫如树,古之人之一家画风,树的特征最为明显,大致经营从树开始画起,所谓十水五石)。
2、画树先画树身。
然则从第一笔起,起手式:第一笔:自上而下,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者,转折也,转折不宜有棱。
(运笔要一波三折)3、第一笔即讲笔法,笔法要遒劲,柔而不弱,刚而不脆。
(这些钩的线条在画完之后有的也不会模糊去,所以书法用笔,要平时多练习,黄先生的是用篆法来写枝干的。
但物象取舍只在繁简耳)0021、一笔是画树身左边,二笔转上即为三笔,三笔之后随手添小枝,添小枝不在数内。
(此是步骤)2、每笔接处不宜结、不宜脱。
(要笔断意连,也不可断气)3、自左而下者宜楷,自下而上者宜锐。
楷不宜板,锐不宜单,弱也。
(对用笔书法的要求,这个也符合树杆的生理,上小下大)澄怀味象,躬心曲尽古今聪敏。
0031、第四笔是画树身右边,树身内上点为节,下点为树根,添枝无一定法。
(点的位置不同,叫法也不同)2、要对枯树稿子临便得。
全树树枝不宜对生,(对生为梧桐)大约树无直立,不向左即向右,直立者是变体。
(树在与自然的争斗中形态千奇百怪,树直风必摧之)0041、画中树枝,向左者,左长右短,向右者,右长左短。
名家课徒稿临本龚贤山水课徒稿
“点苔法”这部分是关于如何运用苔点来完善山水画的章节。龚贤通过大量实 例展示了不同苔点的位置、分布和用墨技巧。他指出,通过正确的点苔方式, 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突出山水的自然之美。
在“局部与整幅画法”这一部分,龚贤展示了如何从局部到整体完成一幅山水 画的步骤和方法。他强调了整体构思的重要性,提倡在创作过程中先画整体, 再逐步细化局部。他还分享了自己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心得。
内容摘要
《名家课徒稿临本龚贤山水课徒稿》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中国画学习教材,对于想要学习中国画的 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 习画要则,还能够深入了解历代画家山水画技法的精髓和师承关系。通过临摹范本和临摹方法的 学习和实践,读者能够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名家课徒稿临本龚贤山水课徒稿》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龚贤的山水画作品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 这本书还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水平。
目录分析
《名家课徒稿临本龚贤山水课徒稿》是一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临摹教材,由清 代著名画家龚贤所著。通过对其目录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本书的 特点和价值。
通过对《名家课徒稿临本龚贤山水课徒稿》目录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性: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山水画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技法,从 局部到整体,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实用性:书中所阐述的山水画理论和实践技法,对于指导读者进行山水画的创 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创新性:龚贤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方法,如对树石、云水、点 苔等方面的独特画法,使该书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精彩摘录
龚贤的《山水课徒画稿》
龚贤的《山水课徒画稿》龚贤把山水画的创作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曰笔,二曰墨,三曰丘壑,四曰气韵。
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五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
”(《虚斋名画续录》卷三)说明他对山水画论有创新,并体现了他对宋人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下面主要介绍其《山水课图画稿》。
山水课徒画稿之一清代龚贤题识:起手式。
画山水先学画树,画树先画树身。
第一笔自上而下,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者折处有棱角也。
一笔是画树身左边。
第一笔即讲笔法,笔法要遒劲。
遒者柔而不弱,劲者刚而不脆。
弱则草,脆则柴,草则薄,柴则枯矣。
向左树为顺手,向右树为逆手。
二笔转上即为三笔,三笔之后随手添小枝。
小枝不在数内。
第四笔是画树身右边,树身内上点为节,下点为树根。
添枝无一定法,要对枯树稿子临便得。
全树树枝不宜对生。
对生是梧桐矣。
大约树无直立,不向左即向右。
直立者是变体。
向左树枝左长右短,向右树右长左短。
山水课徒稿之二清代龚贤题识:向右树式。
向左树先身后枝,向右树先枝后身。
向右树一笔,起手若此,随手添小枝不算。
二笔画树身右边。
三笔画树身左边。
添小枝不算,即成全树。
三树为一林,又谓之一丛。
山水课徒稿之三清代龚贤题识:画一树要像一树,树画合看亦是一丛。
分而观之,其中有不像树者,由于画理不明也。
山无一定之款式。
画树如人,有直立,有偏倚,有俯仰,有顾盼,有伏卧。
大枝如臂,顶如头,根如足,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也。
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
人看画先看树,如看诗者先看二律也。
山水课徒稿之四清代龚贤题识:一丛之内有主有宾,先画一株为主,二株以后俱为客矣。
向左树必要另一树向前,右亦仿此。
根在下者为主丛,根在上者为客丛。
根在下者头不得高于客丛。
一树枝稍直上,旁树枝即宜两分,谓之破式。
或止画一丛,谓之单丛,或画二丛,谓之双丛。
二丛或二或三或四或五,不可两丛相对一样。
二丛不妨或太多,或太少。
向左树以左为前,右为后,向右反是。
主树不得太小,亦不可太大,大大小小方妙。
根梢俱不要相同,一丛之内有向有背。
清代龚贤山水画赏析(上)
清代龚贤山水画赏析(上)清代龚贤山水画赏析(上)山水手卷水墨绫卷千岩万壑手卷水墨绢本月辉如霜立轴汀树草阁图水墨纸本春江晚霁水墨绢本 1671年作立轴纸本款识:不见倪迂二百年,相思每在研池边。
哿中淳腿暮胂壬粋v 传。
半亩龚贤。
印鉴:半千。
龚贤(1618-1689),字半千,明清之际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金陵画派”领袖,“金陵八家”之首。
“金陵八家”并不是一个有共同作风的画派,而是各有不同的专长和面貌,各行其是,互不相牟,但亦有相似之处。
首先,皆为遗民之思想志趣发于绘画,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在艺术上属于文人画系统;与“娄东派”和“虞山派”画学不同的是,“金陵八家”的山水画继承董源、巨然和宋人;再就是重视师造化,多画南京一带的真山真水,有较强的创作个性。
龚贤的用墨最具特色,他主张墨气要厚、要润。
为表现江南山水的滋润景象,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人的积墨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极为浓重,但浓重中又有细微的深浅变化和巧妙的明暗对比。
大部分轮廓线与皴染浑为一体,又适当留出高光和坚实的轮廓。
发展了墨丰笔健的画法,形成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画风。
他把山水画艺术的表现技巧概括为四个根本方面: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并以创造丘壑为重。
用笔“秃而老”,在描写涧壑溪桥、茅亭古树时,不着晕染而气势自然,苍劲深厚。
画山石皴擦多至十余次,而常以浓淡不同的厚重颜色,相当真实地刻划出湿润多雨的山林景色,具有一种厚重浓淡、沉雄郁茂的独特风格。
明清画家无人不学倪云林,但能真正上窥堂奥的,不过渐江和龚半千而已。
本图在构图、取势上皆规模云林,半千本人对比临本也颇多自矜,故其题诗称“要与先生一并传”,且故意将云林书风融入题款中,以求神似。
不过,半千终究不是云林,他早年参加复社、后来为兴复朱明江山奔走呼号,而云林终身都“不染尘火色”,故龚氏临本在很多方面还是出以自身面目,虽得云林天真平淡、萧索寂寞之表,但细读之下,自可发见其中隐藏的坚持和隐忍。
金陵八家之首龚贤山水画赏析
艺术品知识龚贤山水画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龚贤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他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不断升华,创造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浑厚、浓郁的山水画新风格。
本文以对龚贤山水的技法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其层层复加、多遍积染的笔法和其构臵奇巧、大方端庄的构图方式,进而感受龚贤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美学品位,体验龚贤山水画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意境。
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飘泊流离,入清隐居不仕,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
擅画山水,风格独具。
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风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树一臶,尤以浑朴沉着的特点为人称道。
在绘画风格上,龚贤虽深受米氏云山的影响,却着重于积墨法的发展,通过简单笔法的积叠来表现树木、山石、云水,虽然不及他人笔法的变化丰富,却将江南山水既清灵又深邃深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他超越前人的过人之处。
龚贤在用笔上追求遒劲,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在用笔方式上他强调中锋用笔,这和自元以来,山水侧锋用笔的风气相反,说明龚贤在用笔方法上继承了宋人的传统。
正是其中锋运笔的遒劲,造就了龚贤深厚含蓄的艺术感官。
在他众多的山水画中,景观地形多为平原、低山和丘陵。
在构图形式上以平远山水为主,同时在局部也兼有高远和深远。
他以这种基本的构图方式,加上自己对山水走向的理解,和对景物的巧妙布臵,往往能使画面表现出令人神往的幽远而神秘和宁静而高深的风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不得不说龚贤是一位精于构图的山水画家。
研究龚贤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于对山水画的笔法学习,更能帮助我们加强对写意与画意关系的理解。
龚贤山水的基本元素国画家自古就对“笔、墨”二字十分重视。
浅谈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
浅谈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前言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中,龚贤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传世之宝。
作为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龚贤的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现代教育中,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也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探讨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具体措施。
为什么要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临摹?临摹是学习绘画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临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意义:1.突出画家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临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突出画家的艺术风格。
2.熟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龚贤的山水画作品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包括构图、线条、纹理、色彩等方面。
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临摹能够帮助学生熟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文化。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与西方艺术有所不同,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临摹能够帮助学生熟悉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具体措施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画作进行临摹,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构图简单、色彩鲜明的画作,让他们感受到山水画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对于中学生,则可以选择构图复杂,技法较高的画作,让他们学习到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创意。
2.重视教学过程临摹教学不仅仅是复制画作,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让学生了解到画作的构图特点、线条表现和色彩运用等方面。
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他们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创造性临摹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应该注重创造,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龚贤画作的韵味,让学生在临摹中学会发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语通过以龚贤山水画为临本的临摹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和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明末清初“金陵八家”龚贤山水作品
明末清初“金陵八家”龚贤山水作品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
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
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
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
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勒,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
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
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
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
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
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
龚贤山水皴法步骤
龚贤山水皴法步骤龚贤山水皴法是一种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它的特点是以皴法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然后填补细节,最后完成山水画。
然而,学习龚贤山水皴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耐心和技巧。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学习龚贤山水皴法的步骤。
第一步:了解基本的材料和工具在使用龚贤山水皴法时,你需要准备以下基本的材料和工具:1.纸张:一般来说,三庚纸是首选之一。
2.毛笔:一只软毫的毛笔是必须的。
3.砚台:用于淋水的砚台是必须的。
4.水:清水用于淋泼和调节墨汁。
5.墨汁:黑色的墨汁也是必须的。
你可以在墨汁中加一些水。
6.颜料:用于填充的颜料越少越好。
建议使用水彩颜料。
7.吸水纸:吸水纸可以将多余的墨汁和颜料从毛笔中吸出。
第二步:掌握基本的皴法龚贤山水皴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基本的皴法。
皴法是一个基本的技巧,是画家以笔触表现出不同纹理效果的方法。
对于山,可以画出芒鞋皴、蛇腹皴和一字皴等。
对于水,可以画出骨节皴和蟹爪皴等。
第三步:勾勒草稿在画山水之前,需要勾勒出一些基本的草稿。
你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基本元素,如山、水、树、楼房等,同时也应该考虑画面的整体构成。
在草稿上,你可以使用浅色的墨汁,通过递进画出山之间的距离。
第四步:填补细节在草稿完成之后,可以开始填补细节。
你可以使用不同的皴法勾勒出不同的线条和纹理。
建议在第一次填补细节时使用轻柔的笔触,避免出现错误或瑕疵。
在填补细节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细毛笔和较少的墨汁。
第五步:涂上颜色在完成线稿之后,可以涂上颜色。
建议使用稀释的颜料和轻柔的笔触。
由于山水画的特性,应该注意颜色过于鲜艳,而应该追求自然和谐。
第六步:制作颓废纸颓废纸也是龚贤山水皴法的重要步骤之一。
这种特殊的纸张用于增加墨水的质量和颜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颜料的渗透。
在制作颓废纸时,需要将白色的纸张浸泡在水中,然后再用墨汁浸泡。
你可以在纸张表面轻轻地刮一些墨汁,使其自然流淌,形成纹理即可。
总之,龚贤山水皴法是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技法,使用它可以表现自然风景和文化背景。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关键词:画谱;山水画课徒稿;造化为师一、龚贤的生平龚贤,字半千,号野遗,又号柴丈,别号其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冬生于江苏昆山,他是十七世纪我国南京地区著名的爱国山水画家,是当时画坛上“金陵八家”之代表,同时又是一位很出色的爱国诗人。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龚贤十三岁时始学画,十四岁时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
后又受益于李流芳、李永昌、恽向、邹之麟等画家。
交游甚广,有诗名,一生清贫,但始终正直耿介。
据《昆新县志》卷三十八著述目,龚贤的著作共有五种:《诗遇》《半亩园诗草》《半亩园尺牍》《草香堂集》《中晚唐诗纪》。
而作为一个山水画家,龚贤把自己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将授徒的绘画技法用“课图画稿”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世学习山水画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至今被当作是习作山水的绝佳教材。
二、关于课徒画稿龚贤曾以授徒为生,在授徒过程中留下大量的“课徒画稿”。
课徒画稿是画家以教学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示范的绘画稿。
课徒画稿不仅记录了画家的绘画技法,更多地展现了画家诸多的教育理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自魏晋以来至清初,历代大画家中,有画论传世者不乏其人。
早在南齐时期,就有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其中“传移摹写“就指明了习画者应该重视临摹的意义。
此后,又有北宋年间出现的《宣和画谱》,尽管它对宫廷名画记述颇为周详,但只有文字而无图录。
至南宋时期宋伯仁编著的《梅花喜神谱》,在书中收录了梅花图样一百多种,才有了渐趋完善的画学图谱。
以后便在此基础上丰富起来,形成了可依靠图画形象、文字解说的可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
而有个人授人真传的课徒画稿,而又最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龚贤一人而已。
而他的课徒画稿,则更加突出了画学传播中直接与间接的特性,显示了教与学的互动效应。
三、龚贤课徒画稿的内涵龚贤课徒画稿与一般的画谱不同,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既有图解示范,又有文字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秦祖咏在《桐阴论画》中说龚贤所著的《画诀》,“言近旨远、精确不磨,初学者最宜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千课徒画说:龚贤的山水授课稿
清·龚贤《半千课徒画说》二树一丛,分枝不宜相似,即十树五树一丛,亦不得相似。
其中有避就法,纵横法,变换法,破法,救法,改法。
二株一丛则两面俱宜向外,然中间小枝联络,亦不得相背无情也。
三株一丛,则二株家近,一株宜远,以示别也。
近者宜曲而俯,远者宜直而仰。
三株一丛,二株相似,一株宜变,二株直上,则一株宜横出,或下垂似柔非柔,有力故也。
三株不宜结,亦不宜散,散则无情,结是病。
树头树根皆宜参差,大约根在下,树头不得过彼树,下者近也。
上一分是远一分。
枝有上升,有旁出,有下垂,长枝则然,短枝不必。
枯枝短,春枝长,长则谓之条矣。
十树五树一丛,向上旁出枝不妨多,下垂不宜多,下垂枝破式法也。
三株一丛,或二株有根,一株无根,或一株有根,二株无根;三株俱有根,俱无根不得。
大约树曲而俯者根大,直立是根在土。
旁出枝宜长,长有致。
下垂枝只可一枝二枝,不得一树皆垂,他者不碍。
寒林复加横枝,更觉秀媚,或俯或仰,俗谓月牙枝,亦有浓淡。
寒林宜瘦宜长宜直,愈远愈直,远树枝无下垂,不见也。
枝一纵一横。
寒林近枝奇可也,远不宜奇。
寒林愈要向背有情。
淡墨种种,愈淡愈鲜,望之若有五色。
虽寒林欲望之有
秀色,所以然笔健而墨润。
寒林墨气不宜太浓,若含烟露者淡故也,入烟一层又淡一层。
此浓叶也,一遍仍谓之秋林,有二遍三遍,五遍七遍之别。
二遍三遍晴林,五遍七遍雨林。
晴林要爽,叶密而气疏,雨林欲苍翠如滴。
点浓叶法,遍遍皆欲上浓下淡,然亦不可相悬绝。
一遍仍用含浆法,上浓下淡,自上点下。
点完不必另和新墨,即用笔中所含未尽之墨,依次自上点下,与初遍或出或入。
若所含之墨已干,将预先和成淡墨,稍茹一点于毫内,二遍已觉参差烟润,有浓淡之态矣。
若只点晴林,再将干笔似皴似染,笼罩一遍。
若点烟林、雨林、朝林,三遍即用湿墨将前三遍精神合而为一,望之更为蓊蔚。
朝林者,露林也,故宜带湿。
此三遍只算得一遍。
若点成,墨犹不甚浓,故四遍仍用一遍墨,上浓下淡,自上点下,五遍仍用四遍笔中未尽墨,参差加点一层,六遍仍以淡墨笼罩之。
大约一遍为点,二遍为皴,三遍为染,四五六遍仍之。
如此可谓深矣,浓矣,湿矣。
然又有一种吃墨纸,至五遍仍不见黑,故又用六遍焦墨点于最浓之处以醒之。
一遍二遍三遍一歇,俟干再点四遍,五遍又一歇,俟干再点六遍七遍,不干而点则纸通矣。
七遍大约耳,其中皴染原无定数,今人但知点叶,不知叶中有皴染,点不成点,染不成染,故谓之皴。
点叶粒粒宜分,若先模糊,后则不见笔法矣。
然亦不宜太散,太散点成望之不盛。
此学仲圭法,仲圭别号梅花道人,此点
遂谓之梅花点。
点宜聚不宜散,聚而能散,散而能聚,方见奇横。
纯用中锋点。
点欲圆。
今人非不点此叶,望之不厚者,必其中点不圆也。
此学石田老人雨林也,千载之下,犹见苍翠欲滴,此在润不在湿。
润墨鲜,湿墨死。
墨含笔内为润,墨浮笔外为湿。
湿染可也,先湿则上不可加,湿者所以浑,皴点也。
松宜高宜直,枝宜转折如手臂。
松宜秃,针要枝杪勿附身,顶叶宜少,根在土。
孤松宜奇,成林不宜太奇。
虽要古,然须秀。
秀而不古则穉,古而不秀则俗。
松忌俗,栁忌嫩,画栁画松不宜矣。
松针有数种大(方),他如圆松不得多树。
孤松宜圆叶。
一层叶则下石宜乾皴,下石点染,针叶加点一层。
树多则叶密,孤立则叶稀,或留一枝二枝不点叶亦可。
松宜欹不宜屈,宜古不宜俗。
古易俗,欹易屈,故宜别之。
枝虽折下而针俱向上,画针作楷法。
画树惟栁最难,惟荒栁枯栁可画。
最忌袅娜娉婷,如太湖石畔之物。
今人不知画栁。
予曾谒一贵客,朝登其堂,主人尚未起,予饱看堂上《荒栁图》,然不知从何处下手,抑郁者久之。
一日作大树多,欲改为古栁,随意勾数条直下,竟俨然贵客堂中物也。
始悟画栁起先勿作画栁想,只作画树,枝干已成,随勾数笔,便苍老有致,非美人家之点缀也。
身宜阔,枝宜长,条下垂宜直,转折处宜有力。
宜欹斜不宜特立,宜交加不宜远背,根宜现,节宜(密)干宜挺上,丝宜疏少,
皮宜皴黑,枝不尽条,条宜长短有致。
枝长于身,条长者可以至地。
然松在山,柳近水,乱生於野田僻□之间,至妙。
杂树中偶见柳即有致,柳树中隐杂枝不得,柳下但宜芦苇。
向右条自上而下,向左条自下逆上,左多则右少,右长则左短,不得左右一致。
此山之轮廓也。
重一遍,皴之半。
言重勾一遍,已得皴之半矣。
此后照石文略皴数笔,便有眉眼。
正面山如大人,望之俨然声色不动。
群山一丛,如列辟朝君之象。
一遍者笔宜燥,燥则灵活。
山有头有面,有背有脊,有肩有腰有足。
高出为头,向望为面,反面为背,联络为脊,傍起为肩,中路为腰,两分为足。
勾一遍,谓之轮廓,轮廓之内缕缕分者,谓之石文,石文之后然后加皴。
文人之画有不皴者,惟重勾一遍而已。
重勾笔稍乾即似皴矣。
重不可泥前笔,亦不可离前笔。
有意无意,自然不泥,自然不离。
下不碍阔,上笔宜细,似乱勿乱,有力有气。
此三种皆重一遍法,重一遍,皴之半,言重一道之后,稍加皴即如皴矣。
轮廓重勾三四遍,则不用皴矣。
即皴亦不过一二小积阴处耳。
加皴法,皴下不皴上,分阴分阳也。
皴处色黑为阴,不皴处色白为阳。
阳者日光照临处,山脊石面也。
阴者草木积荫虚,山凹石坳也。
皴法先乾后湿,故外润而内有骨;若先湿后乾,则墨死矣。
湿墨每淡于乾墨。
皴在石为(文),在土为痕。
积而至于黑者,非苔藓之故迹,即草木之余根。
小石若积。
石亦有面,面有向背,向背要有情。
石有石嘴,山有山面。
山以石为五官,石以山为四体。
山无石则无脉络,石无山则无包含。
纯山无石为堆,纯石无山为骷髅。
石面宜白,不白则与山无分矣。
石上不生草木故白,土面非草即苔,故宜染墨。
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
大约皴处皆草木苔藓也。
石面有苔,又草木之显着者。
皴宜燥,不燥即墨矣。
皴下不皴上,此书家之同法也。
有斧劈皴,有大斧劈皴,有牛毛皴,有披麻皴,有解索皴,有铁线(皴),有卷云皴,有鬼脸皴,有骷髅皴,有刺梨头皴,有丁字皴,有豆瓣皴,有斧劈兼披麻皴,有解索兼披麻皴。
披麻为正,解索次之,豆瓣不失为大方,且见本领。
大小斧劈古人多用之,今入北派矣。
卷云与解索相近,牛毛太细不足取。
然未有不皴下而留上者,皴处是积阴处也。
重皴一遍,墨稍润矣,谓之半染。
危峰如笏,拳石若螺,阴阳剖判,岌弃嵯峨,生无端倪,云态水波。
结处勿结,散处勿散。
结处稍浓,散处稍淡。
浑沦包破碎,端正蓄神奇,书石法也。
窍心拳面,白(骨)苍根。
琢而不磨,天斧无痕。
一阖一张,神鬼之门。
圆石要有棱,方石要层层,乱石要连属,奇石要有根。
危者要勿损,据地要有情,聚则为累累,散则为星星。
点苔有宜扁点者,有宜直点者,趁势也。
有单点,有重点,有三五七遍点,以树叶之疏密为疏密,以树叶之浅深为浅深。
无论直点扁点,俱宜圆厚,圆气圆,厚气厚,非谓梅花点也。
石嘴山脊上苔宜黑,肢体肤肉上苔宜淡。
黑宜墨活,淡不可湿,湿则墨死矣。
古人谓奇石若杯棬,此类是也。
苔有瓣,无妨乱。
点苔要茸茸,点圆内或空。
要知圆厚处,只在笔中锋。
淡处无妨淡,浓边不碍浓。
须眉生有处,莫作毛仙翁。
用笔宜活活能转,不活不转谓之板。
活忌太圆板忌方,不方不圆翕且张。
拙中寓巧巧无伤,惟意所到成低昂。
要之至理无古今,造化安知董与黄平台上无屋(可以)有路登,可以无路入。
平台上有屋,有屋必有路,无路谁来往譬若沙尽头,也没桥为渡。
水阔不可桥,扁舟泊其处。
此理宜较然,不能成窘步。
石多宜静,静在安妥。
一石硗确,群山参错。
理境勿差,乱无不可。
近山色白,积石苍苍。
遥峰则青,浅滩则黄。
黄者白色,不然水光。
有皴无皴,须知阴阳。
气宜浑厚,色宜苍秀,譬若士人,肌丰眉瘦,百巧千奇,甯须梁窦苔助染,染助皴,皴助勾,勾似皴,皴似染,染似苔。
横如爪,竖如爪,横竖看来恕不差。
造化一轮擎在手,生天生地任凭他。
平山之下脚为坡,坡之叠起者即山矣。
然近山之平者皆谓之坡可也。
远坡之微有起伏者,即谓之山可也。
大约土山之脚,俱谓之坡,坡下横笔数道即谓之沙。
坡宜浅,沙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