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习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

2.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

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4.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6.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7.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

8.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9.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1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d= 23.11.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s= 2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EXY = 当E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12.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学: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关于选择的学问3.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这是经济学产生的基本原因4.经济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即最优化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1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完全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和卖者,单个买者或卖者对市场的价格影响很小2.需求其他条件一定,一定时间内,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3.供给曲线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与该商品价格的函数关系4.均衡,均衡价格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价格均衡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5.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1%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具体是多少;需求价格弹性是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时所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1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它以后产出水平会因为这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2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种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规矩3.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4.等成本线;既定成本总额约束下所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1.机会成本:将资源用于某用途而放弃其它用途可能带来的收益的最高价值。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 .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 .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 .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 .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 .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 .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10 .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 .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 .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 .价格一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2、需求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及变化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4、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5、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的数量。

6、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向变动7、供给及供给量的变动同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一样。

8、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量及需求量相等的市场价格.9、均衡数量: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是商品的数量.10、需求价格弹性: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11、需求价格点弹性:需求曲线上一个点上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弧弹性:商品曲线上亮点之间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需求收入弹性: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交叉弹性: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注:考点:若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若为互补,则小于零;若无关,则等于零。

(P44)第三章1、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论:以效用可以度量以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前提,分析既定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3、序数效用论:以效用无法度量和理性偏好为前提,利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研究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4、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5、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一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稀缺性:一个经济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产品和劳务。

3.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是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5.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6.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7.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11.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12.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3.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4.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5.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需求质更改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耗者收入两更改的反应水平。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更改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更改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权衡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权衡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耗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A-G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绝对:任何时间地点都稀缺;相对: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

(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2、选择:人的需要是无限的(轻重缓急之分);资源有限的(多用途)。

3、机会成本: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用于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它用途中最大收益。

4、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5、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6、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7、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8、宏观经济学: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0、比较分析(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1、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强调主观性)12、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强调客观性)13、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14、常量:15、内生力量: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16、外生力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7、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18、存量: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资源配置是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地经济成果的特征。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

2.均衡数量:对应于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3.需求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一个给定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被称为这一价格下的需求量,简称为需求量。

4.供给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下的供给量。

5.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7.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又简称为约束线,它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8.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也与商品消费量密切相关。

9.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10.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

1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人加以衡量。

12.等成本线: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被称为企业的等成本方程。

在劳动和资本构成的坐标平面中,等成本方程可以表为等成本线。

13.帕累托最优:在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某一资源配置是帕雷托有效配置,是指该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想要增加某一个人的福利,必须牺牲其他人的福利为代价。

14.帕累托改进:如果存在着对原有资源配置的一个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情况的条件下来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态,则称资源的配置是对原有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公司)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它关注的是市场中个别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以揭示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2. 供给与需求•供给: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个人收入、价格水平、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

3. 稀缺资源稀缺资源是指相对于人们对其需求量而言,其供给量有限的资源。

稀缺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也可以是人力资源、资金等。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需要通过选择来分配资源的使用。

稀缺资源的存在导致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4.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某种选择后,放弃的下一个最有价值的选择。

它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当我们做出决策时,总会有机会成本存在。

例如,如果一个人决定用一小时的时间看电影而不是学习,那么他放弃的学习时间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提醒我们,在面临多个选择时,我们需要权衡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5.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项活动时所获得的额外效益或损失。

它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边际效益逐渐递减的原则说明,在每一单位活动中获得的额外效益会逐渐减少。

例如,当一个人吃第一块巧克力时,他可能觉得很美味,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但当他连续吃了几块后,可能已经感觉不到太多的满足感。

边际效益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决策,当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时,我们可以考虑放弃继续进行某项活动。

6.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它可以衡量市场上的买方或卖方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的行为,并研究价格形成、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竞争等市场机制。

2.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取决于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市场趋势等因素。

3.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条件等因素。

4.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下,市场价格确定并且市场上的商品数量达到最优水平。

5. 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变化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6. 成本: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和费用。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以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市场价格。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8.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第三方的影响,该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补偿。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或负的(如污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进行某种活动而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成本。

机会成本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和选择的机会成本。

10.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原因引起。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5.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恩格尔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或者,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7.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

9.机会成本: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10.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在厂商规模扩张初期,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11.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2.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策略。

13.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4.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5.长期总成本: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1.供给:指生产者或厂商在一段时间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受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指消费者或买家在一段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受价格、收入、人口、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由大量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构成,通过价格机制实现交易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行业、国家或地区。

4.市场均衡:指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

5.弹性:指某种经济变量(如价格、收入)变化时,与之相关的另一种经济变量所发生的变化程度。

6.垄断:指一家公司或个人在市场上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限制生产、提高价格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

7.垄断竞争:指市场中存在多家公司,但每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价格不同,存在品牌差异。

8.市场失败:指市场中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转。

9.公共物品:指那些一旦提供给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不易限制其他人或群体的使用,如城市道路、公园等。

10.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企业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或收益不仅限于该人或企业本身,而是波及到其他人或企业。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4、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5、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6、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9、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投入,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或欲望的各种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资源的需要量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给量。

2.投入|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的经济资源。

3.中间投入品:是指被生产出来但并未直接被人们消费,而是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需要的一门学科。

5.机会成本:是当资源被用在一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所得。

6.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不变和可用资源数量给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组合。

7.经济主体:个人,居民户,企业和政府,这些经济中的决策者。

8.经济机制:就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9.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分散决策的经济制度。

10.中央计划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几乎是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制度,主要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

11.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国家中的绝大部分资源归公共所有,这些资源由政府及其计划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和编制计划的方式来配置。

12.混合经济: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大部分经济都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的经济制度之间。

我们将这种既有市场作用又有指令调节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13.价格机制:价格所具有的这种自发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作用,就是价格机制。

14.市场机制:价格的这种作用要通过市场发挥出来,又称市场机制15.市场:市场是相互作用的,使交换成为可能的交易双方的集合,以及交易双方有关产品(包括服务)买卖的一系列安排和机制。

16.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价格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效用理论,研究生产者行为的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研究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理论,研究要素价格决定的生产要素理论(即分配理论)。

,研究经济效率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研究针对市场缺陷的微观经济政策。

————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研究“小的”问题,即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要说明这些经济单位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经济决策。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预算线: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 p2x2=m)。

2、无差异曲线:由受到消费者相同偏好的消费束组成的曲线。

(无差异集I(x)、弱偏好集WP(x)、严格偏好集SP(x) )3、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4、收入提供曲线(收入扩展线):代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5、恩格尔曲线(代表收入和某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表示在所有价格保持不变时,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

6、价格提供曲线:随着商品1的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最优点的变动所连成的曲线。

7、显示偏好弱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8、显示偏好强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9、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0、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

12、补偿变化(CV):补偿变化度量的是,在价格变化以后,为准确地补偿价格变动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必须给予消费者的额外货币量。

13、等价变化(EV):等价变化度量的是,在价格变化以前,消费者为避免价格变动而愿意付出的最大收入量14、英式拍卖:称公开拍卖,是一种增价拍卖。

在拍卖过程中,拍卖标的物的竞价按照竞价阶梯由低至高、依次递增,当到达拍卖截止时间时,出价最高者成为竞买的赢家(即由竞买人变成买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习之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如此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情愿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样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情愿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同意的总支付和情愿同意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关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关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关于它的有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有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关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讲,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能够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刻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讲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6、预算玉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17、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18、脊线:在劳动位于一个轴而资本位于另一个轴的图中,脊线是指在此之间包括了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能够选择的全部投入品组合的线。19、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0、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1、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用来推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进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

它的差不多的形式为:Q=ALK,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 、b 、为三个参数,0<a、b<1。

22、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形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3、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专门的低档物品。

24、边际替代率:在坚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舍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25、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那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6、规模收益(规模酬劳):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7、内在经济:指的是该厂商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

28、外在经济: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靠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29、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坚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30、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量,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31、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32、机会成本:为了采取一种决策而舍弃的其他决策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33、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之和。

34、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5、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6、短期成本:现有工厂和其他不变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成本。

包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

37、长期成本:在长期内,厂商能够按照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差不多上可变的。

厂商的长期成本能够分为:LTC(长期总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L MC(长期边际成本)。

38、成本函数: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39、厂商均衡:指一个厂商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约束下,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出的水平或状态。现在厂商没有改变其产出或价格水平的动机。在规范的厂商理论中,这意味着厂商选择了一个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40、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差不多上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淌性;信息是完全的。

41、完全竞争厂商(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它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42、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停止营业点):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在那个均衡点上,厂商出于关闭的临界点。

43、完全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只有唯独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具体条件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独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44、产品差别:类似商品之间存在着的使它们不至于成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别使得在不同地点出售的同型号的汽油成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产品差别的企业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完全竞争情形下的那种水平的需求曲线。

45、垄断竞争市场:一个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

46、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操纵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如此一种市场组织。

47、折拐需求曲线模型:又称斯威齐模型。

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升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可不能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专门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降到相同的水平,以幸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专门有限的。

48、价格鄙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鄙视。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鄙视的条件: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49、串谋:寡头垄断市场中,几个寡头为了操纵市场价格获得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勾结。

50、非价格竞争: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差不多上有差别的,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守候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确实是非价格竞争。

51、卡特尔: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升该类产品价格和操纵其产量。

按照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52、价格领导:是指在寡头垄断条件下,行业中的一家企业决定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相应跟着定价或变价。

在此模式下,领导企业第一依据MR=MC决定其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然后其他企业按大企业定的价格定价并确定其产量。

53、古诺模型: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差不多上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形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差不多上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习惯对方差不多确定的产量。

54、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截了当需求中派生出来的,称之为引致需求。

55、边际收益产品: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X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56、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确实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57、局部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如此一种分析,(与一样均衡分析相反)它假设一个市场上的价格改变时可不能导致其他市场的价格发生明显的变化。58、一样均衡:经济整体均衡状态的分析,现在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59、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60、交换的契约曲线: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构成的轨迹,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有分配。

61、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等产量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这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

62、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差不多上帕累托最优的。

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差不多上帕累托最优的。

63、第二福利经济学定理:在所有的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以及其它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能够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动身,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来实现。

64、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着不同的效用组合,但所表示的社会福利确实一样的。

65、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专门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阻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66、公共物品:通常将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67、外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阻碍,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68、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