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3真题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c6e771af45b307e87197fa.png)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https://img.taocdn.com/s3/m/a361ee4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a.png)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1、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正确答案)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2、1同事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你的表达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偏执扁舟翩跹(正确答案)B、阡陌陷阱纤维纤夫C、缥缈剽窃漂白饿殍D、点缀辍学拾掇赘述4、下列关于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正确答案)B.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金玉缘》。
5、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红楼梦》中有许多重要章节,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请选择人物序号填写在空格处。
《红楼梦》中,醉卧芍药裀的是()[单选题] *A.贾宝玉B.林黛玉C.王熙凤D.史湘云(正确答案)6、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细腻(nì)硝烟(xiāo)凫水(niǎo)B、撅着嘴(juē)打点(dian)脱缰(jiāng)(正确答案)C、菱角(líng)虾篓(lǒu)苇眉(wéi)D、吮指头(sǔn)嘱咐(zhǔ)白洋淀(diàn)7、1“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司马是指王安石。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
![近三年高考试卷全国卷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b4f27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f.png)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引出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
B. 作者在文中指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C.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提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历史,分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
B. 作者接着探讨了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C.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承方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她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北宋的繁荣和南宋的衰败,一生坎坷。
她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被誉为“词中之冠”。
【乙】李清照的词作,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
她的词作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她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为读者了解她的词作奠定了基础。
B.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C. 文章通过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呼吁人们要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承方法。
2. 下列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历史,分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
B. 作者接着探讨了现代文化传承的机遇,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3dace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2.png)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更改,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请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上的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城市的文明弹性是城市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和能力。
城市的文明弹性需要在公共性与私人性、多样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变迁性、柔性与刚性之间保持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这会导致城市出现危机。
在当代城市社会,特别需要关注城市的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的良好空间弹性表现在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关系得到了合理的处理。
城市空间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体,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和具体转换。
过于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加注重将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和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导致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制度弹性。
一个有弹性的城市制度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之间取得相对平衡。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和发展阶段,对于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激活发展活力。
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人们更加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然而,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或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这会妨碍城市的发展。
他们的星球毁灭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他曾经拥有的一切,现在都已消失。
他的家、他的亲人、他的朋友,都在一瞬间被毁灭了。
他的心灵空虚而绝望,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 人教版高三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 人教版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71c6433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0.png)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人教版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完整版)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及分析,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及分析,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c09e3fd376baf1ffd4fad8f.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8c5c6b43323968011c92d0.png)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2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202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解析
![202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a13e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e.png)
202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参考答案及详解)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参考答案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926797fa76e58fafbb0033a.png)
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本题共$小题!.分
到这一点就需要 编 导 们 深 谙 民 间 表 演 艺 术 的 特 性!并 能 进 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实 地 调 研 #采 风 !挖 掘 出 民 间 艺 术 的 基 本 元 素 与 本 质 精 神 '
材料一
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
的最终目的是在 全 体 社 会 成 员 的 心 中 内 化 志 愿 精 神!形 成 一 种面对社会#面 向 人 生 的 个 体 态 度 和 公 民 意 识!在 这 种 层 面 上!志愿服务所谓 &推 动 人 类 发 展 和 促 进 社 会 进 步 (的 价 值 才
0吉祥颂1等 都 曾 大 放 异 彩' 然 而!在 对 民 间 表 演 艺 术 进 行 再 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 坚 持 本 真 性 的 原 则!将 一 些 传 统艺术改编得 面 目 全 非' 比 如!有 些 人 在 改 造 民 乐 时 套 用 西
分 有 很 强 的 民 俗 色 彩 ,)传统表演艺术依 赖 动 态 展 示 以 呈 现 艺 术 内 蕴将 其 物 质
调提升青年志愿 服 务 水 平#促 进 青 少 年 的 社 会 融 入 和 社 会 参
*)传统表演艺术通 常 具 有 生 活 性 和 群 体 性 的 特 征民 众 也
与!中国体育志愿 服 务 事 业 在 冬 奥 背 景 下 的 健 全 与 发 展 将 为 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
材料三
事的意味--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 出 行 的 新 宠' 然 而!在 共 享 单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c13cb48d7c1c709a14590.png)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2023年高考语文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2023年高考语文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https://img.taocdn.com/s3/m/274df2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0.png)
2023年高考语文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文章摘要】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有趣经历:他曾经在一家大商场里迷路了,后来在保安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外婆。
文章通过描写环境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之情。
【问题一】在文章中,作者小时候在商场里迷路时,外婆曾经怎样找到了他?【答案】答案为:在保安的帮助下【解析】根据文章第二段的描述:“外婆大声喊了一次,又一次。
那声音越来越远,似乎渺小到细语……正在逐步消失。
临消失时,一个磁性很强的声音传入他的耳朵:‘小伟,你在哪里?’”可知,作者外婆通过喊声找到了他,而喊声是通过保安帮助传达到的。
【问题二】作者小时候在商场里迷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答案为:作者走散了外婆的手【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的描述:“小时候,我在一家大商场里迷了路。
当时我正在和外婆手拉着手逛商场,可是忽然间,我感到自己的手松了,外婆不见了。
”可知,作者小时候在商场里迷路的主要原因是他走散了外婆的手。
阅读理解2【文章摘要】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家庭中需要妈妈照顾孩子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举例和逻辑论证,强调了妈妈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问题一】根据文章内容,为什么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十分重要?【答案】答案为:妈妈能够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教育成长【解析】根据文章第二段的描述:“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她们会为孩子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并且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可知,妈妈能够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教育成长,所以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二】根据文章内容,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答案为:妈妈的爱和关怀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快乐感【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的描述:“妈妈的爱和关怀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快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可知,妈妈的爱和关怀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快乐感,这也是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之一。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d97e144693daef5ff73d5f.png)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疑心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谬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f56783c1ec5da50e270e6.png)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8533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3.png)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和答案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赔款(péi)沏茶(qì)沏茶胜券在握 B. 载体(zǎi)炽热(zhì)委曲鸿篇巨制 C. 刹那(chà)划船(huá)嘉宾风和日丽 D. 场院(ch ǎng)着重(zháo)租赁白璧微瑕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的比赛,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女排的信心。
B. 不仅中国女排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中国其他运动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C.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步克服了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开始好转。
D.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不仅读完了《红楼梦》,还认识了许多文学名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B. 青年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总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C.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很容易错过机会。
D. 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爬山,虽然气喘吁吁,但终于攀上了山顶,一览众山小。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上述文言文中有三句话是出自《论语》,请写出其中两句。
4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述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
411、请写出上述文言文中一句有名的成语。
三、写作题7、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文笔流畅,有思想性,有细节描写。
71、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1000字的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学科#网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
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学科&网“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是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是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
广场上所有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的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他走进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城市图像出现,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着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
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
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
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名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
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学科@网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
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