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规范
作者:肖俊洪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09期
在学术领域,学术规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以及研究结论的可行性和说服力,同时也体现作者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很多学术期刊,尤其是国际学术期刊,对于学术规范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审稿的主要标准之一。如果一篇论文存在比较明显的研究规范问题,审稿人基本上是不会考虑给作者一个修改机会的——这是我多年来为一些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以及作为作者的经验所得。毋庸讳言,国内不少学术期刊(包括远程教育类期刊)对于学术规范的要求远没有国外学术期刊严格,而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作者的学术规范意识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我多年来为国内一些学术期刊审稿的体会。毫不夸张地说,在审稿过程,文章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呼吁大家重视学术规范、恪守和践行学术规范,共同为提升我们的远程教育研究质量和水平而努力。
远程教育是一个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实证研究非常丰富。有鉴于此,本文拟重点谈谈实证研究论文的体裁结构和参考文献引用规范。
虽然国内外学界在实证研究论文的格式/体裁结构这个问题上有一些分歧意见,但是,一般而言,这一类论文应该包括摘要、引言(以及文献回顾)、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组成部分。
摘要:摘要就是简明扼要概述文章的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结果)、结论以及(或)启示,因此具有高度概括性(通常各期刊对摘要字数都有具体要求)。另外,摘要还包括关键词,一般是3-5个(具体数量参见各期刊的要求)。摘要是编辑和审稿人对文章做出初步判断的主要依据,国际刊物通常会先把摘要发给审稿人,如果摘要不规范,审稿人可能会直接拒绝审稿请求。读者往往也是在读了摘要之后才决定是否通读全文。由此可见,摘要的撰写马虎不得。遗憾的是,不少作者非常不重视摘要的规范撰写。
引言(以及文献回顾):引言的目的是告诉读者为什么有必要开展这项研究。换言之,要告诉读者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与先前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有何独特之处或其他研究有何不足。引言通常是把本研究置于更为宽广的研究背景,然后逐渐缩小研究范围,聚焦研究问题。引言其实就是文章的逻辑起点,如果一项研究的逻辑起点有谬误,那么它就无价值可言。
文献回顾是引言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可以把文献回顾作为独立的一节与引言分开。文献回顾其实就是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和框架,因此,不是要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做全面的、历史性的介绍,而是要突出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概念、理论体系、已有研究成果等等。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对于一般的研究而言,不必过度引经据典,而是要着重体现作者对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和理解。文献回顾能说明研究者是否具备必要的学术背景知识,加强其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如果文献回顾做得不好,哪怕这项研究很有价值、研究过程规范,同行也会怀疑作者的知识水平,质疑其价值。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远程教育论文的文献回顾有待进一步提高(详见后面的阐述)。
研究方法: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可能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方法部分要准确介绍这项研究是如何开展的,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经得起验证。研究目的不同,研究方法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方法部分可能包括研究环境、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设计、研究素材/数据收集和分析等。不少远程教育论文对于研究方法含糊其辞,有的是三言两语,有的是在呈现研究发现和(或)讨论部分随机提及,有的是前后矛盾,有的根本没介绍研究方法,凡此种种,都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
如果本研究对于研究环境很敏感或者刊物的读者对于本研究所处的环境不熟悉,那么就必须予以说明。如果本研究涉及人,那么也必须介绍研究对象是谁?有多少人?他们是如何挑选出来的?根据研究目的,可能还必须提供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乃至所遵循的道德规范(比如,保护隐私、给予回报、不以势压人、征求监护人同意等),这些对于研究成果
是否具有普适性很是关键。研究过程/设计主要说明本研究的性质: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为什么?具体是如何开展的?简明扼要介绍每一个步骤。研究素材如何收集?也就是说采用了什么研究工具?比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核心小组讨论、教学观摩、考试成绩、作业?采用何种分析方法也至关重要,分析方法不恰当会影响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因此,也要做说明。
研究发现/结果: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客观地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结果呈现出来,详细数据通常以表格、图表等形式给出,但是要对表格和图表做相应说明。当然,文字叙述要突出重点、有概括性,而不是不分轻重把表格和图表再用文字详述一遍。文字和表格等相互补充,这样才能既全面呈现研究结果又能突出重点。如果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还可以结合研究问题,分节呈现。另外,除非研究发现和讨论合二为一,一般而言,呈现研究发现要遵循客观的原则,尽量少作评论或引用文献。
讨论:在讨论部分,结合研究问题对研究发现进行评价和诠释。讨论部分往往最能体现研究者学术素养,既要回答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也要阐述这些发现与文献回顾中所提到的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的关系——验证、补充、修正或相左——以体现本研究的理论价值,还要讨论这些研究发现对理论研究或具体实践的启示以及本研究的局限(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有时,启示和(或)研究局限也可以在结论出现,启示还可能自成一节。与研究发现相比,在讨论部分,研究者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研究结果,把研究发现置于更宽广的背景进行解读和分析,也就是说要跳出就事论事(研究发现/结果)的层面,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研究发现,总结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平时审稿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作者未能深入讨论研究结果,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影响文章的学术性。另外,不少作者不能客观审视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这也必须引起重视。
结论:结论部分的特点是回顾性和回溯性,一般包含对讨论部分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总结,讨论本研究在更加宽广的研究背景下的重要性、展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任何研究都建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因此,如何恰当、适度引用相关研究成果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在研究过程,我们引用了哪些观点、理论等,既要在正文相应的地方予以明确指出,也要把这些文献在文末按照一定格式一一列举出来。关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的格式,通常各期刊会采用某一种现成的格式或参照现行格式制订自己的参考文献格式,所以,作者一定要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做。我在这里主要谈一谈正文如何恰当、适度引用别人研究成果的问题。
总的说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要有针对性,不必非经典不引,要尽量反映最新的相关成果,以说明作者对本学科、本领域研究动态的了解,体现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一些远程教育文章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在文献回顾部分“高谈阔论”各种经典理论,但是对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却只字不提;非常详尽地介绍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但却未能指出本研究与相关研究的关系;文献回顾与本研究没有直接关系,在后面讨论部分不得不引用其他成果作为佐证。凡此种种,都给人一种为了引用而引用的感觉,均为不可取做法。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突出的问题,就是把他人的话或观点当成己有,有的则稍微“改头换面”,比如改变一些措辞或替换上自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