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对肺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肺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肺心病的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病因:中医认为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气虚、肺气胀满、痰湿内停、
血行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肺主气功能失常,肺气壅塞,出现胸闷如塞的症状。
2.病机:中医认为肺心病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脏腑的
功能失调。
首先,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犯肺,致肺失宣降而为咳,肺失清肃则为喘。
若失治或误治,迁延不愈,损耗肺气,导致肺气虚、卫外不固,易于复感外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久则肺虚,肺主气功能失常,肺气壅塞则表现胸闷如塞。
3.症状:中医认为肺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喘息气促、咳嗽、咳痰、
胸部膨满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肺气虚、痰湿内停、血行不畅等因素导致的。
4.治疗:中医认为治疗肺心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祛邪宣肺、
降气化痰、温肾利水、活血化瘀等。
常用的药物有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桂枝茯苓丸等。
同时,中医也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适当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等。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肺心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到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
治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肾利水、活血化瘀等。
同时,也需要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
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
(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近年来我所对9种类型的肺心病的论治进行慨括总结,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双参三紫一术散”、“清热宣肺汤”、“葶苈附子汤”、“强心泻肺汤”四方,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
2.1双参三紫一术散方组为:太子参、紫丹参、苏子、紫菀、茯苓、白术、紫石英、紫杞子、黄芪、仙灵脾等量。
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g。
患者于立春起及冬至起连续服药个三个月,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
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1 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 阻塞性肺气肿;3 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
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
辨证治疗肺心病
卫 之气 被郁 , 呼吸宣 降失 常而 发病 。 由于肺 气虚 弱, 空气 中的细 菌 、 病毒 等 随呼 吸运 动 直达肺 腑 , 逐步对 支气管形 成慢性 炎症 刺激 。 由于炎性增 生 , 气管管 壁狭窄 , 通气功 能逐步 下 降 , 泡膨胀形 成 肺
竭 的全过程 ) 与气 机 升降 出纳 ( 气 肿 、 肺 换气 障 碍
为水 ( 腔静 脉 淤血 , 下 肾脏血 流 缓慢 , 利 于水 钠 不 排 出) 。
这是肺 心病 的基 本病理 机制 。肺 心病 的形成 多 由
于久 咳、 久喘等 慢性疾 病反复 发作 , 迁延 日久形 成 的。由于久病失 治或年 老体衰 , 阳气 亏虚 ( 体 的 机
防御 功 能 与 免 疫 功能 下 降 , 中包 括 淋 巴细 胞 、 其
的推 动 , 的输布 又依赖 血 的营藏与 运载 , 一 气 气血 滞俱 滞 , 气虚 可 导致 心 气 虚 , 血 运行 无 力 , 肺 气 血 滞于肺 内形 成肺瘀血 。正如《 证论 》 :瘀血 乘 血 说 “ 肺, 咳急喘促 , 鼻起 烟煤 , 口丹 色黑 ”2 _ 。西 医认 为 ]
础 , 中 西 结 合 角 度 辨 析 肺 心 病 的 防 治 。 结 论 : 心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为 久 病 肺 从 肺 虚 , 瘀 滞 留, 感六 淫 , 痰 复 累及 肾及 心 而 成 。 其 主 因 为 脏 腑 功 能 失 调 , 、 、 肺 心
脾、 肾互相 影响 , 渐加 重而致病 。治疗辨证 分型分 为 阳气虚 弱 , 感外邪 型 ; 逐 复 肺 气虚 损 , 心血 瘀 阻型 ; 肾两虚 , 虚 不纳 型 ; 焦俱 虚 , 液代 谢 紊 乱 型 ; 肺 气 三 水
据 现代 医学对 其 发 病机 制 的认识 , 用 中西 医结 采 合, 运用 中 医理论 、 医的临 证思 维方 法 , 中 重新 认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发表时间:2014-08-18T09:36:08.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付志才范雯雯邓德清杨怀芬[导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
付志才范雯雯邓德清杨怀芬 ???(成都军区昆明大观干休所卫生所 ?650032)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78-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
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
(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论治的方法。
方法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
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
现代名老中医任继学首次在《悬壶漫录》中提出“肺心同病”的病名,新版中医教材也多以此名为标准。
一病因本病的发生发展,多以久咳、久喘、久哮引起肺胀,肺胀不愈,痰涎内蓄,久而不除,在肺结成窠囊。
又因寒冷,草木烟熏,反复刺激,咳喘反复发作,肺气受伤,肺体受损,肺失宣发肃降,则津血不能循行上下内外,痰瘀蕴结于肺。
进而血行不畅,血脉不利,心气受伤,心体受损,形成肺心同病。
肺心之疾,久而不复,则上焦不治,中焦不运,脾失运化、转输之能。
且肝气内痹,津血瘀积于肝,致使肾失肝气之助、胃气之充、肺之清阳之济,则肾之阴阳不能相互转化,肾间动气亏乏,肾失纳气、封藏之力,清浊相混,水道不通,水气内犯外溢。
甚则五脏失调,经络失用,致使津、水、血、气失和,则清阳不入,浊阴不出,渗入营血,致浊邪弥漫,上闭清窍,脑髓失养,神明失主,阴阳将离,而见喘脱,喘厥之危候。
二辨证论治 (—)辨证纲目本病之成,是以肺、心为本,痰浊、气滞、水饮、血瘀为标。
肾失潜纳之根,脾失运化之基。
一般来说,急性发作期多属本虚标实,缓解期多属本虚。
1.外寒内饮喘咳,心悸,痰白清稀或呈泡沫状,或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肢体痛楚,口不渴,舌质淡暗,苔薄白滑润,脉浮紧。
2.痰热壅肺咳吐痰多,色黄,喘不得卧,面赤心烦,心悸痞闷,口干而渴,面浮肢肿,舌红苔少而润,脉多沉数或沉滑。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当遵循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
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体质、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
具体来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因肺、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长此以往均可转变成肺心病,出现呼吸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肺心病的患者可见胸闷,气急喘促,动辄加剧,心悸,肢体浮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心病的病因起先以肺气虚为主,后出现气阴两虚,再逐渐发展为阳虚。
由于反复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促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病程中可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常虚实兼夹,互为影响。
急性发作时咳、痰、喘症状加重见咳嗽多痰、痰白而稀为主的寒痰壅盛者,拟化痰理气为主,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佐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细辛,或加服中成药苏子降气丸;咯吐粘稠痰色黄,或伴发热、汗出等痰热较著者,治以清肺化痰常用方为桑白皮汤加鱼腥草、金荞麦等,或贝羚胶囊、金荞麦片等成药;咯痰清稀、尿少肢肿、心悸阳虚水泛者,可用五苓散合真武汤加葶苈子等温阳化饮,泻肺利水。
稳定期肺气亏虚者,常见气短、自汗、怕风、易感冒,可予玉屏风散、补肺汤加少许健脾化湿药,或常服利肺片有很好疗效;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者,见动则气促、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可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之人参蛤蚧散加金匮肾气丸等,亦可用蛤蚧定喘胶囊等。
“久病必瘀”,“瘀”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环节,既是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疾病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始终不忘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法能降低血粘度和循环压力,改善缺氧,减轻肺水肿,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中医辩证论治疗肺心病
中医辩证论治疗肺⼼病慢性肺源性⼼脏病,简称肺⼼病。
是指肺⽓肿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使肺循环阻⼒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导致右⼼肥⼤,最后发⽣⼼⼒衰竭的⼀类⼼脏病。
慢性肺⼼病以⽓短、咳喘、⼼悸、⽔肿、不能平卧等为特征,属中医的痰饮、肺胀、喘咳、⽔⽓、⼼悸等范畴。
现将中医的分型辨治介绍如下。
急性发作期风寒型:证见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悸,痰多⽩沫,胸痞⼲呕,肢体浮肿,发热恶寒,⾆苔⽩腻,脉弦紧。
治宜解表散寒,温⾥化饮。
⽅⽤:⿇黄、桂枝、半夏、陈⽪、五味⼦、⽢草各10克,⽩芍、杏仁各12 克,⼲姜6克。
痰热型:证见发热,⾯红,烦躁,痰壅⽓塞难以咯出,⾆苔黄,脉浮数。
治宜清热祛痰化饮。
⽅⽤:⽣⽯膏、鱼腥草、⾦银花、板蓝根、薏苡仁各30 克,知母、⼭栀⼦、杏仁、桔梗、冬⽠⼦各12克,黄芩15克,川贝母、前胡、桃仁各10克,苇茎20克,⽢草6克。
⽔⽓凌⼼型:证见咳喘⽓急,发热畏寒,⾯⾊苍⽩,不能平卧,张⼝抬肩,⼼悸,浮肿,⼝唇指甲青紫,⾆质淡,苔⽩腻,脉沉弱。
治宜温阳利⽔,散结化饮。
⽅⽤:桂枝、泽泻、麦冬各10克,茯苓、⽩术、葶苈⼦、桑⽩⽪各12克,党参15 克,⽢草6克。
缓解期慢性肺⼼病缓解期仍有⽓短、咳喘、⼼悸等症状,不过⽐急性期有所减轻和缓解。
此时调理宜扶正补虚。
⽅⽤:黄芪、核桃仁各30 克,麦冬、党参、⽩术各12 克,防风、五味⼦、⽢草各10 克。
此⽅宜常服,⽅能减少急性发作。
缓解期除了扶正补虚的调理之外,还必须配合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预防、减少该病的发作,防治结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剂⽤法:⽔煎取液,早晚分服,每⽇1剂。
治肺⼼病经验经验⽅:黄芪30克,当归15 克,⾚芍12克,桃仁、红花、地龙、川芎各10克。
⽤法:⽔煎分3次服,每⽇1剂。
疗效:本⽅治疗肺⼼病患者30例,显效(哮喘、浮肿、发绀及神志异常明显改善)27例,有效11例,⽆效2例以上⽅剂建议在医⽣的指导下进⾏⽤药,中医治疗,辩证施治很重要!肺原性⼼脏病咳嗽药膳本病常见咳嗽、咯痰、⽓喘,动则尤甚,甚⾄不能平卧、胸闷⼼悸、少⽓不⾜等症状。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
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
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论治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n m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c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3 5・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t v e :U t i l i z i n g t h e d i a l e c t i c a l p h i l o s o p h y t o d e a l w i t h c h r o n i c p u l m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i n i t s a c u t e s t a g e o f a t t a c k
P ANG Gu o—b i a o
Xi e h o n g H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a n g Gu n—b i a o S i c h u a n x i c h o n 6 3 7 2 0 0
v e n t i o n l a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o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c h r o n i c p u l m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i n i t s a c u t e s t a g e o f a t t a c k. t r e a t e d wi t l l T CM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e f i c a c y ,s h o  ̄e n t h e c o u r s e o f t r e a t me n t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o f p a t i e n t s ,h a s
肺心病应用中药辨证施治效果分析
察结果表明,肺心病应用中药辨证施治效果都 Fra bibliotek较 ,尤其对控
制 心慌 气 短 的症 状 ,效 果 更 为 理想 ,可 能 与 益气 养 阴药 物 能 改 善 心 肌 能 量代 谢 、提 高 老 年 人 的 免 疫力 有 关 ,其 中 的机 制 有 待
1 临床资料
1 . 般 资 料 1一 肺心 病 3 中 ,男 性 l ,女性 2 6例 6例 0例 ; 龄 最 小 3 年 8岁 , 最 大 6 岁 ,平 均 5 . ;住 院 时 间 7 1d 8 85岁 ~ 5 。辨 证 分 型 :痰 热 壅 肺 型 2 、 痰 湿 伏 肺 型 l 、 阳虚 水 泛 6例 。 0例 0例
Y n x h i nwa 8 . T e l i l ieet t no e ru s a os nf atP 00) C nls n T ee et f et gct ag uS uf s 33 a %. h i c f rni i fh e o p s g icn ( < . . ocui : h f c o a n o cn ad ao t r g h n i i 5 o t i r
免疫 功能下 降。脾虚者的代谢缓慢,不耐寒热 ,面色 苍白,纳
差等 肺 心 病 患者 的常 见 症 状 。因此 本 病 是 以本 虚 标 实 证 ,治 疗 过程 中 , 急则 治其 标 ,标 实 乃 痰 之 为 患 , 先 拟化 痰 以 祛其 邪 ; 当标 症徐 缓 ,则 应 进 健 脾 化痰 标 本 同 治 也 ,本方 药 的组 成 即为 标本 同 治之 方 。根 据 上 述 认 识 ,辨 证 用 药 时 除 了运 用 常 规 中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施治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属于中医的“肺胀”、“咳嗽”、“喘证”、“心悸”、“血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肺高则上气肩息”的记载,是关于本病症状的描述。
多因咳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心、肺、脾、肾功能失调或虚损,经络失用,津、水、血、气失和而发病。
病位在心在肺,涉及脾肾,症候表现虚实夹杂。
1 辨证施治1.1外寒内饮证候:喘咳气喘,遇寒加剧,胸闷憋气,心悸,痰白清稀或呈泡沫状,或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肢体痛楚,口不渴,舌质淡暗,苔薄白滑润,治法:解表化饮,祛痰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5g,桂枝15g,白芍15g,北细辛6g,干姜9g,半夏10g,甘草6g,五味子15g,瓜蒌15g,杏仁12g。
加减:咳痰量多者,加白芥子、苏子;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甚者,加羌活、白芷[1]。
1.2痰热壅肺证候:咳喘气短,痰多黄稠,喘不得卧,面赤心烦,心悸痞闷,口干而渴,面浮肢肿,口唇发绀,舌红绛,苔黄,脉多沉数或沉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清金保肺汤加减。
天冬20g,麦冬20g,沙参20g,石斛15g,玉竹12g,葶苈子15g,杏仁10g,瓜蒌20g,茯苓15g,当归15g,甘草6g。
加减:痰腥味异常或呈绿色者,加鱼腥草、败酱草、黄芩、山栀;胸憋、气短重者,加苏子、厚朴;口唇发绀甚者,加丹参、丹皮、赤芍。
1.3气滞血瘀证候:心悸怔忡,喘而胀满,腹胀纳呆,口干,渴不欲饮,两颧红赤,便秘,舌绛无苔,舌质隐青或有瘀点或瘀斑,脉多沉涩或结代[2]。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调营饮。
莪术10g,川芎15g,当归15g,元胡20g,赤芍20g,大黄5g,槟榔15g,陈皮15g,大腹皮20g,葶苈子15g,茯苓15g,桑白皮20g,细辛3g,肉桂10g,白芷15g,甘草9g。
加减:喘而胀满明显者,可加瓜蒌、厚朴;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者,可加丹参、地鳖虫。
肺心病中医辨证论治心悟
致血 证宜 凉血止 血 ,可用 大 黄为 主 的制剂 ,如三 黄
21 辨 证要 点 :辨 标本 虚 实肺 心病 总属 标 实本 虚 , .
湿, 聚湿 为痰 , 干于肺 , 上 肺脾 两 虚而 见 咳 、痰 、喘 反
喘 ,心 悸 不 宁 ,气 短 不 能 平 卧 ,尿 少 ,或 肢 体 浮 肿 ,形寒 肢冷 ,舌体 胖 、边有 齿 印 ,舌 苔 白 ,脉 沉
滑 数 。以 温 肾健 脾 利 水 ,益 气 宁 心 ,佐 以 活血 化 瘀 。药 用 红 参 、 白术 、茯 苓 、菟 丝 子 、熟 地 、桃 仁 、北 芪 、泽泻 、牛膝 、丹 参 。 223 热瘀伤 络 型 :多见 于肺 心病 加重期 。临床表 .. 现为面 色 晦暗 ,喘息气 短 ,心悸 ,胸腹胀 闷 ,肢体 水肿 ,甚者 出现呕 血 ,便血 ,皮 肤粘 膜 出血 。痰多
维普资讯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6 ・ 6
学 术 探 讨
Ac d mi su y ae c td
C ieejunl f tn m den n tn pamay hn s ra o h o e i eade oh r c o e i h
2 . 肺 肾气 虚 外 感 型 :多 见 于肺 心 病初 起 阶段 , .1 2 主要表 现 为咳嗽 痰多 ,色 白粘 腻或 呈泡 沫 ,短 气 喘
草 、黄 芩 、连 翘 、银花 、丹 参 、葶苈 子 、桃 仁 、冬 瓜 仁 。若 痰 从 寒 化 为饮 ,外 感 风寒 诱 发 ,喘 咳 痰 多 ,呈 白泡 沫 ,见 表寒 里饮 者 ,选 小青龙 汤 :麻 黄 9 ,桂 枝 9 , 白 芍 9 , 甘 草 6 ,干 姜 6 ,细 辛 g g g g g 6 ,半 夏 9 ,五 昧 子 6 。若 偏 热 ,痰 黄 稠 难 咳选 g g g
常规中医治疗肺心病心衰的辩证(转载)
常规中医治疗肺心病心衰的辩证(转载)
中医辩证论治
1)肺肾气虚、痰浊壅肺型:治以益气补肾,化痰平〖JP+1〗喘,方选二陈饧、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扬、都气丸等方加减。
药用陈皮、法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瓜蒌、前胡杏仁、黄芩、黄芪麦甘草。
2)脾肾阳虚、水气凌心型:治以温阳利水.纳气平喘。
方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方加减,药用附子、肉桂、干姜、茯苓、白术、车前子、泽泻、法半夏、党参、大腹皮、炙甘草。
3)心脾两虚、血脉瘀阻型:治以健脾养心,活血化瘀。
方选归脾汤、丹参饮、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
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酸枣仁、生地、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枳壳、丹参、木香、砂仁、炙甘草。
4)肺肾阴虚、心气不足型:治以补肺滋肾,益气养心。
方选补肺汤、沙参麦冬汤、生脉散等方加减。
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沙参、熟地、桑白皮、紫苑、知母、贝母、炙甘草。
5)心肾衰竭、阳气欲脱型:治以回阳固脱,益气复脉。
方选生脉散、回阳救急汤等方加减。
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肉桂、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龙骨、牡蛎。
在辩治过程中,病情常不断变化亦常有兼证。
因此在治疗时,则按其型的基本方剂为主。
并随症加减,如感染较重,可加倍或重用清热解毒药。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
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
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
肺心病中医辩证论治最新进展(2021年)
肺心病中医辩证论治最新进展(2021年)肺心病指因肺病日久,痰气阻滞,进而导致心脉瘀阻。
以咳嗽气喘,咯痰,心悸水肿,唇舌紫暗等为主要表现的肺病及心脏疾病。
下面将肺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享如下:1、诊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有久咳、哮病、肺胀等慢性肺病史。
临床多数在原有长期、反复咳嗽、咯痰、气喘的基础上,出现明显心悸,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并有腹胀、恶心、下肢浮肿等症状。
体征口唇紫暗,胸廓膨满,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降低,两肺常有干、湿性啰音,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心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浊音界下移、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
X线检查见右肺下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
心电图示肺型P波、电轴右偏、重度顺时钟转位等。
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具有右心室或右心房增大的表现。
漂浮导管检查,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平均压>20mmHg。
2、辨证要点2.1 辨虚实本病为久病痰浊壅肺,导致胀满,肺失肃降,进而累及脾、肾、心诸脏,发为痰浊,水饮,瘀血,故统属本虚标实,但须分清主次,以确定主攻方向。
2.2 辨脏腑本病初在肺脏,日久传变,如出现神志恍惚,烦躁谵妄等,可见心脏受累,四肢不温,面浮肢肿,心悸喘咳,尿少等,则又知脾胃,肾阳气受损,致水气内停,继而水气又上凌心肺。
2.3 辨阴阳审察病证,究属气阳虚还是气阴两虚。
2.4 辨寒饮、痰热痰稀泡沫量多,舌苔白滑,则多属寒饮,咳喘烦躁,痰稠粘,色黄面红,舌苔黄腻边尖红,则属痰热,神志恍惚,烦躁谵妄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咳逆喘促或有肢体抽搐,舌质暗紫,苔白腻或淡黄腻,属痰浊蔽窍。
2.5 辨血瘀水停面浮肢肿,心悸喘咳,尿少怕冷,舌胖苔白滑,意味着水饮内停,如有皮肤瘀点瘀斑,舌质红或紫,则又有血瘀出现。
3、辨证治疗3.1 寒饮停肺证证候:咳嗽,喘息不能平卧,吐白泡沫痰,往往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或面浮足肿,可见恶寒无汗,舌润苔白滑,脉弦紧。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肺心病良方
名老中医辨证治疗肺心病良方1.急性加重期治疗(1)较常见的主要分为以下5型:①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②心脾肾阳虚水泛型(心功能不全为主);③痰浊蒙窍型(肺性脑病);④元阳欲脱型(休克);⑤热瘀伤络型(伴出血倾向)。
其中肺肾气虚外感挟热型居多,变证亦杂,常可发展成痰浊蒙窍、心脾肾阳虚水泛,甚至元阳欲脱或热瘀伤络。
重视痰热型的治疗,是防止病变恶化的关键。
(2)朱光宗等按常规分4型:共治疗本病101例,其中①肺热痰瘀型((5例),此型均合并轻度心衰。
证见喘咳不得平卧,痰黄稠不易咯出,口唇轻度紫绀,下肢或全身水肿,发热口渴,便结等。
舌暗红或有瘀点,苔黄厚腻或燥,脉滑数或结代。
方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鱼腥草40g,黄芩、银花、连翘各20g,天竹黄、桑皮、地骨皮、全瓜蒌各15g,丹参30g,竹沥膏、桃仁各12g,冬瓜仁、地龙各25g)。
若体温在38℃以上,加知母30g,石膏60g;若大便秘者,加大黄10g,芒硝(冲服)15g。
②肺热痰瘀合心脾肾虚型(22例),此型常伴中度心衰。
除肺热痰瘀表现外,心悸、浮肿、尿少、肝脾大较为明显,并伴有畏寒、咳痰无力、腰疼困软等症。
按阴阳胜衰服药法处理:上午阳盛服阴药,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下午阴盛服阳药,用益气温阳利水汤(制附子、桂枝、北五加皮各10g,破故纸、红参各15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30g,龙骨、牡蛎各20g,水煎频频饮服)。
③肺热痰瘀合痰迷心窍型(15例),此型除具有肺热痰瘀型症状外,同时可见嗜睡谵语或白天嗜睡、夜间躁动,或神昏、或精神失常等肺性脑病表现。
方用清热利肺化痰逐瘀汤加石菖蒲30g,郁金、远志各15g,兑化安宫牛黄丸1粒,频频饮服。
禁用西药镇静剂。
④元阳欲绝型(11例):此型除具有肺热痰瘀症状外,出现重度心肾衰竭,伴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自汗出,脉微欲绝,或沉而无力。
方用保元参附龙牡汤(制附子25g,黄芪60g,红参、龙骨、牡蛎各30g,炙甘草15g)。
心血管科肺心病中医诊疗方案
心血管科肺心病中医诊疗方案肺心病是指心脏病引起的慢性肺动脉高压症的综合症。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心悸、水肿等。
肺心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调理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等。
1.辨证施治:中医强调治疗的时候首先要辨证施治。
对于肺心病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包括肺气虚、湿热蕴结、气阻血瘀等。
-肺气虚型: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少气、胸闷等症状。
可以使用益肺气药物如党参、白术、黄芪等,同时搭配补益药物如人参、熟地等。
-湿热蕴结型: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可以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如连翘、荆芥等,同时搭配化湿化痰药物如陈皮、茯苓等。
-气阻血瘀型:患者表现为胸痛、气短、水肿等症状。
可以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桃仁等,同时搭配行气利水药物如木香、茯苓等。
2.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肺心病是由于心阳虚衰而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肺心病时需要注意调理阴阳平衡。
可以使用补阳益气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等。
同时,也可以搭配养阴润燥的药物如黄精、麦冬等。
3.改善气血循环:肺心病患者常伴有水肿、气短等症状,说明气血循环不畅。
可以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红花、当归等,同时搭配化湿利水的药物如茯苓、木通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心理状态和饮食习惯。
肺心病患者应避免情绪波动,保持愉快、舒畅的心境。
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
总之,肺心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调理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等。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从中医肺肾范畴辨治肺心病
加 减 : 表 证 者 , 寒 热 , 寒 加 生 有 辨 风 姜 、 枝 , 热 加 银 花 、 翘 。有 肺 阴 虚 桂 风 连 者 , 玉 竹 、 冬 、 粉 、 斛 、 参 。 有 肾 加 麦 花 石 沙
不 纳气者 , 附子 、 加 紫河 车、 胡桃 肉 、 山萸 肉。有 正虚 喘脱者 , 加人参 、 附子 。 方解 : 肺心病按中医理论 辨证 是以肺 气虚 , 肺肾气虚为主要病 理变化。治疗 中 要 以补 肺 气 、 肾 为 重 点 , 以 方 中 以 党 补 所 参、 黄芪 、 当归 、 肉桂 、 巴戟天 、 丝 子、 菟 蛤 蚧、 阿胶 等温 补肺 肾。党 参 益 气 , 本 草 《 纲 目拾遗》 载 “ 记 治肺 虚 , 益肺 气。 现 能 ” 代 药理研究认 为党参 含有皂苷 、 微量生物 碱、 维生素 B 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 , 扩张周 围血 管 , 低 血压 。黄芪 甘 温 , 降 归肺 经 。 肺心病是因气管、 、 肺 胸廓 、 肺血 管等 的 慢性 疾病 导 致 肺 功 能 和 结 构 的 不 可 逆 性 改变 , 形成肺 动脉 高压 , 致肺 心功 能 终 衰竭。中医学 认为人 的生命 活动 是有气 来维持 、 温煦和推动的。而人体又是气活 动 和储存 的场所 。每一 个脏 器实 际上是 气和器 的复 合体 。中医范畴 的肺 肾应该
讨 论
辨治
肺 心 病
d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6 /.s . 0 7 s 1x 21.
本 文主要讨 论从 中 医肺 系病 证相 关 病 机研 究 肺 心 病 , 者认 为 以 肺 肾 论 治 为 笔 主, 辨证阴阳 、 虚实 、 寒热 , 现简介如下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论治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疗工作。
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病人,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发期以肺气郁闭为常见证,常可兼见肺脾两虚、阳虚水泛如瘀血阻络。
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标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辨证论治肺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西医以控制性氧疗,积极有效的抗感染,保持气道通畅,纯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降低肺动脉高压,控制右心衰,营养支持及处理并发症等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气紧、心累、面唇紫绀、双下肢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常能提高临床疗效。
1、中医辨证论治1.1 肺气郁闭证咳嗽痰多或痰粘稠,痰色白或黄白相间或脓稠痰,胸闷,气喘,口腻,腹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滑。
治法: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方药:以三拗汤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桔梗汤为基础加减(基础方)。
麻黄、杏仁、全瓜蒌、薤白、法半夏、桔梗、甘草。
1.2 肺脾两虚证咳嗽、痰多或痰粘稠难咯、气短、乏力、语声低微或声音嘶哑、脘腹胀满、纳差、面色萎黄、大便稀溏或虚坐努责。
舌淡、苔白、脉沉或细弱。
治法:温肺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基础方。
广木香、砂仁、陈皮、党参、茯苓、炒白术、麻黄、杏仁、全瓜蒌、薤白、法半夏、桔梗、甘草。
1.3 阳虚水泛证咳嗽,痰多,咳而上气,心悸,动则喘甚,不能平卧,身肿以双下肢为甚,小便短少,颜面晦暗,形寒畏冷,舌淡胖或紫黯,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化痰平喘方药:真武汤加五苓散合基础方。
附子、桂枝、茯苓、炒白术、泽泻、猪苓、麻黄、杏仁、全瓜蒌、薤白、法半夏、桔梗、甘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
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
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和体征。
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
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
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
,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
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肺气虚---肺脾两虚---脾肾两虚----心肾两虚---亡阳喘脱
\ / \ / \ / \ /
慢支阶段肺气肿阶段肺心病阶段心衰呼衰阶段
分期及分型:
首先分期:
一、急性发作期
二、缓解期
其次分型:
一、急性发作期分三型
(一)肺气虚痰湿阻肺型
(二)水气凌心心脉瘀阻型
(三)痰迷心窍型
二、缓解期分型
此期本虚为主,邪微为次,主张以脏腑分型辩证,属肺属脾属肾、还是二者相兼。
治疗:
肺心病的治疗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标本兼治亦要分清孰轻孰重,急性发作期要实中求虚,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见发热、咳嗽、咳痰黄稠、粘腻,气促心悸,浮肿、苔腻等症,临床辩证,要驳繁就简,咳、闷、憋、痰为实,喘、悸为虚,辨清虚实标本,虚则气血阴阳、虚则心肺脾肾,选方遣药亦补清有度,宣发毋过,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功伐太过,徒伤其正,有违虚虚实实之戒,肺心病发展到危重阶段,常出现痰迷心窍、亡阳、喘脱之危象。
临症中西医结合一定要扬长避短,发挥中医之特长,对喘脱、亡阳应以参附、生脉之类浓煎频服或用参附、生脉静
滴,此时若顾其苔腻不当补、神昏不语不当温,则往往贻误病机,造成不良后果,故临症务必权衡病机所在,通权达变,方成不落俗套而独具一格。
缓解期治疗当以虚中求实方为上策,肺心病缓解期临症常见气短心悸,少气懒言,自汗,夜尿频,便溏,纳差等,而鲜有不咳、不喘、不吐痰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至于咳嗽与喘皆因痰饮作祟,无痰阻于气道,气道畅通则咳喘何为也。
无论虚在何脏,立法遣药,均需虚中有实,配伍祛痰之药,或清化、或温化、或润化、或降化,根据病人不同体质不同的病情精察详析,才能恰到好处。
药乃补偏就弊之品,若拘泥一法一方,不但不合病机,虑其久久,只救一方,反会引起药害之患。
痰之为患有虚有实,实痰者,来骤去速,易治。
虚痰者,则随去随生,难愈。
缓解期,辨证治疗虚中有实,即是着眼于此,不可急求,只可缓图,方成徐徐生效。
根据辨证分型肺心病归纳12治法如下:
1 清热解毒:鱼腥草、蒲公英、银花、连翘等。
2 化痰热:黄芩、瓜蒌皮、前胡、地龙等。
3 化痰湿:茯苓、半夏、陈皮、白术等。
4 止咳化痰:川贝、杏仁、桔梗、石苇、百部等。
5 平喘:炙麻黄、地龙、苏子、椒目等。
6 消肿利水:茯苓皮、猪苓、车前子、益母草等。
7 活血化瘀:丹参、川芎、葛根、赤芍、水蛭等。
8 益气:黄芪、红参、黄精、太子参等。
9 温阳:干姜、细辛、附片、肉桂等。
10 补肾纳气:补骨脂、紫石英、沉香、紫河车等。
11 回阳救逆:人参、附片等。
12 化痰开窍:郁金、菖蒲、苏合香丸、紫雪丹等。
关于西药治疗:心衰、呼衰、肺脑、多脏器衰竭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肺心病的发生发展不但是心肺两脏病变,而且是整个机体内脏平衡的失调,“肺不伤不咳”,肺长期反复感受外邪,是肺心病发病的基础。
“脾不伤不久咳”,脾无留湿,虽肺伤亦不为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肾两脏的功能失调是肺心病发展的内在因素。
因此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是一个本虚标实证,几者相互促进,错综复杂,所以也构成了临床上病程的长期性,迁延性,治疗上的顽固性。
当肺心病进一步发展时,则会出现各种危候,如:肝风内动、痰迷心窍、亡阳喘脱等证。
通过现代免疫学测定,其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痰中IgA含量并循肺虚--脾虚--肾虚而逐渐降低,缓解期运用扶正固本中药治疗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我院科研经验方“华佗抵当丸”专用于慢支、哮喘、体质虚弱反复易上感者,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显着,可预防和减少复发。
临床上,如何提高疗效、减少死亡是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临床实践,对于肺心病无论是急性发作期或者缓解期,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要辩感染程度、诱发因素、感染的可能菌株、肺功能如何、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无其他合并症。
脏腑辨证,虽有常见几型,但也要灵活掌握,常中之异变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等病理变
化,在处方遣药时,亦要注意中西结合,运用中医理论指导西药用药,亦可运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肺心病的微观状态研究越来越深入,病理学者在研究肺微循环障碍在肺心病中的地位后指出:感染、缺氧、慢性酸血症是诱发肺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导致肺内小动脉痉挛造成血流不畅。
二者可互为因果,更进一步促进微循环的恶化,解除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痉挛的直接手段是使用血管扩张剂。
此法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改善血供和心功能。
活血化瘀法目前已广泛应用各科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体会:应用活血化瘀法不能单凭脉涩舌质紫为选用指标。
有人通过肺扫描发现肺心病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瘀现象,这种血液流变学障碍异常化在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中有着显着的差异,和病情的恶化成正比,在不同阶段配合一定量的活血化瘀之品,可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
防止肺心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不但要积极治疗急性发作期,主要的还要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上感是诱发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预防感冒和进行感冒的早期治疗亦是必要的。
在缓解期根据辩证分别应用补肺敛肺、健脾益肾疗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华佗抵当丸”就是专门为此而设,通过数年临床观察,对预防和减少发作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
近期临床研究,脾虚在慢支中的实质主要是支气管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这和中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认识是相吻合的,临床体会肺心病功能损害程度随着肺虚、脾虚、肾虚
的演变规律而发展加重。
综上所述,可见运用扶正补肺健脾益肾的方法,无论从西医病理还是中医辨证的角度讲都是和临床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