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史学纵横〖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农村资本主义改造运动,被称为“农业革命”,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圈地运动。
17世纪,由于英国城镇人口激增,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不断上升,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推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良粮种、土壤,采用新的耕作方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当时,为了提高产量,人们者通废弃了传统的休耕制度,采用轮作制,一年之中轮流种植大麦、燕麦、小麦、豆类和芜菁等农作物。
还出现了各种农业机械,如播种机被发明出来并得到迅速推广。
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很大发展。
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人口的迅速增加提供了保障;农业资本家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很多财富后来都转化为工业资本;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日益减少,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因此,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工业革命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
1。
西方经济史中的农业革命与农业资本主义
西方经济史中的农业革命与农业资本主义西方经济史中的农业革命与农业资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革命的起源、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革命的起源农业革命是指从传统的农耕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
它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农业实践改革所推动的。
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减少了人力劳动的需求,同时也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人力资源。
农业化学的应用则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农业资本主义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它的兴起与农业革命密切相关。
农业革命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农民开始采用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然而,这些技术和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民往往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
于是,资本家开始涌入农业领域,投资农业生产,成立农业公司,从而形成了农业资本主义。
三、农业革命与农业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
这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
其次,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
农业公司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农业资本主义也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劳动力。
此外,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加速了土地的私有化和集中化,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农民的土地丧失。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史中的农业革命与农业资本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崛起
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这一时期的变革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与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的崛起。
这篇文章将探讨英国工业革命如何催生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一、农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的发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通过农业革命,农民开始采用新的耕作方法和农业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导致了农业产量的大幅增加,从而释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农业革命也改善了人民的饮食,增加了人口数量。
二、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兴起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蒸汽机、纺织机等一系列机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
机器比人类劳动力更快、更精确,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科学的进步也促使了新技术的发展,例如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学研究等。
三、交通和通信的改善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和通信的飞速发展,这也为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铁路的兴建、航运业的发展以及电报的发明,使商品能够更快、更便宜地流通,也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交通和通信的改善对资本主义的扩展至关重要。
四、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对立英国工业革命虽然为经济的繁荣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工业化的进程中,原本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工人们的生活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报酬低,遭受着剥削和社会不公。
而资本家则通过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五、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利润的积累,扩大了生产规模,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私有制,这为创业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机会。
资本主义的兴起也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推动了全球化经济的形成。
六、对社会影响的思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加速了城市化和城市贫困的问题出现。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古典式英国道路及其新发展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古典式英国道路及其新发展摘要:如何改造小农经济是各国社会转型期共同面对的实践难题。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行国,自耕农的消亡是受到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经济淘汰和转化过程,资本家囤购土地、国家干预、对外战争、大工业冲击、人口结构和农业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圈地运动”的本质是把分散经营的零星地块合并起来,使公有土地分为彼此完全独立的资本密集型大地产,形成了以资本主义雇佣制农场为主要特征的“古典式英国道路”。
当代英国农业是自营农场占主导地位,资本化、企业化经营促使大农场排挤小农场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国家对农业保护和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强。
这说明,农业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保护农业政策是并行不悖的。
关键词:农业资本主义;古典式英国道路;小农制;现代农业;雇佣型农场;自营型农场马克思和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何占领农村这一重大历史变革过程时,把三种不同的农业资本主义演进形式分别称之为“英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对由大土地所有者、租佃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构成的古典式英国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的普世价值不断提出质疑,进而否定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也曾有人提出:“用不着有丝毫怀疑,农业的每一部门在中小生产内就如同在大生产内一样可以同样合理地经营,而且甚至和工业的发展相反,农业中集约耕作就使小经营较大经营有极大的优越性。
……在农业的发展中并没有走向大生产的倾向,恰恰相反,在农业发展的范围以内,大生产并不常是较高的生产形式。
”[1]他们由此认定: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理论“对于工业的发展是毫无疑义的,但对于农业的发展就不然”。
[2]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经济史学界展开了两次国际性的学术大讨论,被称之为“布伦纳辩论”。
英国的农业革命与土地私有制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农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与土地制度 • 农业革命过程及影响 • 土地私有制确立及演变 • 农业革命与土地私有制关系探讨 • 对当今启示与借鉴意义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英国农业革命对土地私有制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英国农业革命期间,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如何影 响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2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 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如精准农业 、智慧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管理 水平。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通过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培养一支有技 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 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1
02
03
土地买卖合法化
议会立法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为土地市场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土地交易活跃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 地交易日益活跃,土地价 格不断上涨。
土地投机盛行
在土地市场繁荣的背景下 ,土地投机行为盛行,一 些投机者通过炒作地皮牟 取暴利。
05
农业革命与土地私有制关系探讨
二者互动关系分析
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农业革命为土地私有制提供了物质基 础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和发展;而土地私有制则为农业 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促 进了农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
从下表可以看出 16 世纪 20 年代以前 , 对羊毛的需求比对谷物的需求增长得更快 。 与此同时 ,新航路开通之后 ,在英国发生 的价格革命引起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额定地 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 。于是那些贪得无厌
的贵族 、庄园主便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 。他
们进行大规模的圈地 ,开办牧场 ,从事养羊 业。
物价指数与羊毛及呢布平均出口指数表 ①
所有谷物 羊毛平均 羊毛与呢布平均 年 代
平均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出口指数 (按数量)
1450 —1459 100
100
100
1460 —1469 101
132
98
1470 —1479 95
·22 ·
●世界史研究
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
王 勇
一 、圈地运动与租地农场主的出现
在封建庄园时代 ,英国的耕地以敞田制 (Openfield) 为 基 础 , 属 于 公 共 型 ( Common2 type) 。即为了使每个成员得到大致相当的土 地 ,便把耕地按肥瘦 、远近 、干湿分成若干“条 田”,在村民中分配 。这样 ,每个农民的土地 便散布在不相连接的几块土地上 。每年几户 农民联合准备一个犁队 (一副犁杖所需的工 具 、耕畜和人手) ,共同合作耕种 (故敞地又称 共耕地) ,收割时各取自己条形地的产品 。春 播与秋播时间 ,作物种类与收割时间都必须 相同 ,以便将收割谷物后的耕地 ,变为临时的 公共牧场 。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的改良 ,不利于鼓励个人的生产积 极性 。大约在十四五世纪 ,随着农业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 ,农民本身愿意将各自分散的条 形地互相交换 (或收买过来) ,加以圈围 。这 样 ,他的田地集中之后距自己家近一些 ,而且 可以按自己的意志种植某种作物 ,耕地的再 生草或收割后的落穗都可留作自用 。这实际 上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圈地 。
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
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全面展开,这场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工业革命的原因、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的崛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1.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18世纪,新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例如,燃煤机的发明使得英国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煤炭资源,马斯顿的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2. 农业革命的影响:在18世纪,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革命前,农业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但在农业革命的推动下,农民开始采用新的种植方法和育种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农村人口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参与工业生产。
3. 商业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英国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以及先进的商业网络,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保障。
此外,英国的银行体系和保险业的发展也为工业资本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城市化与人口增长: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这些人口的大量流入给城市带来了社会问题,如住房不足、疾病传播等,也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2. 纺织业的变革:纺织业是工业革命的龙头,其机械化生产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使得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3. 铁路与交通运输:工业革命催生了铁路的兴起,铁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
4. 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工会运动:工业革命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变革,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工业部门,工人阶级迅速形成。
这些工人不仅遭受低工资、长工时等不公待遇,还面临着劳动安全和健康等问题,因此催生了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1. 私人资本积累:工业革命时期,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商人和企业家通过商业活动积累大量的私人资本,这些资本为工业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基础。
《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16世纪英国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变革》书评
《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书评几个世纪的历史证明,英国是一个是第一个实行近代立宪君主制、近代议会制、近代法治的国家,是第一个实现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社会的国家,是第一个全面发展了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和近代财政金融体制的国家,是第一个全面进入近代科技时代的国家,也是建立了全球性的殖民帝国并衍生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现代发达国家的母国。
英国这几个世纪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武力、权威、法制、支持以致放任取得,这些成就与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关系,则均可追溯到英国16世纪发生的变革。
16世纪英国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革呢?在哪些方面有了卓越的成就呢?郭方的《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一书对此展开了分析和论述。
此书在前言就开门见山的交代了所要论述的题目,讲到“本书论述的题目,是英国16世纪国家机构与职能的变革,也就是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中,首先明确论述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英国的国家机构与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发生了那些变革,而这些变革又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从本书的整体的论述逻辑和内容看,作者在第二章单独论述了英国在16世纪时期英国变革的基本力量:新经济、新阶级,新人物的兴起,即对经济基础的论述。
第三章到最后一章(第九章)论述了16世纪英国国家财政制度的改革;枢密院的形成;司法系统与地方政府的改革;近代议会的开创;教会改革;王权的演变;社会等级状况等,即是对有关上层建筑的论述,贯穿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始。
在此之前,英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资本家,他们通过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也为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世界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石。
一、工场制造的兴起18世纪初,英国的经济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但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极低,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到了18世纪末,英国的工场制造已经兴起,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更是促进了机器生产的兴起。
蒸汽机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工艺的生产效率,更使许多鲜为人知的新行业得以兴起,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为新兴资本家提供了一个桥梁,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资本家将资本投入到生产中,利用蒸汽机、机器人等高效的生产工具,而这些工具都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购买和维护。
由此可以看出,资本家对于购买和维护这些高效生产工具,是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撑的。
此外,随着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出现了大量的商品市场,需要有人来销售和运输。
这些新兴资本家,不仅将资本投入到生产中,还在全英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和运输网络,为英国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18世纪末期,英国的纺织工业出现了一种新的机器,称为“水力纺纱机”。
这种机器,可以代替手工纺纱,效率高、速度快,从而使得产量大大提高。
这种机器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纺织工业进入了机器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除了纺织工业之外,英国的煤炭、铁矿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煤炭和铁矿产业的发展,对于英国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产出大量的煤炭、铁矿,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为出口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增加了英国的收入。
四、城市经济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城市的需求,使得英国城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走向。
近代欧洲历史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近代欧洲历史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探讨近代欧洲历史中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工业革命的起因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它是以机器大规模运用为特征的生产力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革命的推动。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人口的增长,英国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
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其次,商业革命的促进。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商业活动兴盛起来。
商人的财富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
再次,科技发展的契机。
近代科技的进步,如蒸汽机、纺纱机、铁路等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最后,政治与法律的创新。
英国的国家与社会制度革新,如英国的议会共和制度和简化商法等的实施,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棉纺织工业的兴起、铁路运输的发展和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
首先,在棉纺织工业的兴起阶段,英国的纺织业经历了从传统手工业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随着纺织机械的发明和使用,纺纱和织布的效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其次,铁路运输的发展使得货物和人员的快速运输成为可能。
铁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运输条件,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一体化。
最后,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利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的能源。
煤炭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机器的运转更加高效;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化工原料。
三、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并对整个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形成。
机器大规模的使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商品生产迅速增加,社会财富大幅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技术革新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这一进程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工业革命的背景是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成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同时,英国在殖民地扩张和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这些因素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工业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英国发明了蒸汽机和纺织机械,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工厂可以利用煤炭作为能源,摆脱了对水力的依赖,从而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工厂。
纺织机械的发明则使得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经济逐渐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这一体系中,人们可以自由买卖商品和劳动力,追求自己的利益,实现财富的积累。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工厂和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出现了许多富有的企业家和投资者。
他们通过投资和经营企业,获取利润并积累财富。
这些资本家的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问题。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
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劳动力的供给,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职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工人的劳动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生活贫困。
工厂的环境脏乱差,工人的健康受到威胁。
工业革命还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
关于英国近代农业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31卷第1期2005年1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f Xuzhou Nor mal Uni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31,No .1Jan .,2005[收稿日期]2004203221[作者简介]朱正梅(1956—),女,江苏盐城人,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关于英国近代农业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朱正梅(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关键词] 英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摘 要] 英国近代农业革命是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内容,英国历史学家非常重视对农业革命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尤应关注如下几个问题:1.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与标准;2.英国农业革命发生的时间;3.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4.英国农业革命的后果。
[中图分类号] K5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425(2005)0120106204 英国近代农业革命研究是英国历史学界十分重视的问题。
他们对英国农业革命的研究开始较早,“自从19世纪大萧条危机以来,英国农业史学家已全神贯注于农业革命的研究”,有关农业革命的英文档案和资料较多,著述丰富。
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开始涉及到英国农业革命。
90年代以降,国内对英国农业革命有了专门研究。
但综观研究现状,英国农业革命研究在国内尚有明显不足,本文提出下列几个问题,旨在有助于学界了解英国农业革命研究状况并推进英国农业革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与标准了解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是研究问题的起点。
何谓“农业革命”?不似工业革命已有经典作家给它下了定义,英国农业革命尚没有权威的概念。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或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都未见此词”[1](P364)。
资本主义在18世纪英国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在18世纪英国的发展历程18世纪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发展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雏形。
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论述资本主义在18世纪英国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革命18世纪的英国,农业技术和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导致了英国农业革命的爆发。
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农业生产的商业化和资本化。
通过对土地的充分利用,投入更多劳动力和资本,英国农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这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工业化进程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
在这一时期,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对英国的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纺织业,英国工业家John Kay发明了纺纱机,这极大的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此外,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也是英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蒸汽机的使用使得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还加速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这些因素共同使得英国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为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制造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商业与金融的发展18世纪的英国经济发展基于商业和金融服务。
英国的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英国商人和企业家从全球货物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同时,英国金融业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在这个时期,英国许多商人开始支持为自己的公司建立银行,既可以为公司提供资本,又可以向公司提供贷款。
这些银行的成立和发展为英国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四、社会和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还受到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18世纪,人们开始对人权和平等的追求加强,这一点反映在英国的最高法院和国会中。
法院和议会的负责人已经成为民主选举产生的,而非被王室和贵族任命的。
此外,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持,所以雇佣工人成为英国资本家的首选。
归纳英国近代化的过程
归纳英国近代化的过程介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近代化的国家之一。
自18世纪以来,英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改革,从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英国近代化的过程。
工业革命的起源农业革命的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释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商业革命的兴起•扩大了市场•促进了贸易和资本积累•培养了工商业精神工业革命的推动因素科技进步1.纺织工业的革命–发明了纺纱机和力矩纺纱机–提高了纺织品生产效率2.蒸汽机的发明–由煤炭和铁矿石带动了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和制造业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1.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兴起–鼓励个人和企业的创新和竞争2.政府的积极干预–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护产权和促进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制造业的兴起1.纺织业的发展–纺织工厂的兴起–机械化生产的推广2.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加速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社会变革的影响1.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迁徙到城市–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2.阶级分化的加剧–工人阶级的形成–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生活方式的改变1.工作条件的变化–长时间的劳动–艰苦的工作环境2.教育和医疗的改善–公立学校和医院的兴起–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3.社会福利的发展–社会保险和退休金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工人福利和生活水平结论英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变革和改革。
工业革命的起源、推动因素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近代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英国最终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和引领者。
佃农的革命【文库精品】
佃农的革命======================================================================近二三十年来,英国农业史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
这些进展除了加深我们对英国农业史这一专门领域的理解外,还大大修正了自马克思以来关于资本主义诞生的理论。
首先,仅仅工业革命本身无法解释资本主义的兴起。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工业革命与农业革命之间的依赖关系。
里格利(E. Anthony Wrigley)的研究显示,从1600年到1800年间,英格兰的人口从411万上升到866万,增长了210%,但农业人口却从总人口中的70%下降到36.25%。
根据艾伦(Robert C. Allen)的计算,从1700到1800年间,英格兰农业人口的总数基本没有变化,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降低了5%,但农业产量却翻了一倍多。
也就是说,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平均产值倍增,使农村产生大量剩余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工业化的劳动力,而且能够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
这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二,这些农业上的进步或「革命」,并不是生产关系突然改变的结果。
甚至农村剩余人口涌向城市,也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圈地运动」所能解释的。
因此,人们在探求资本主义起源的问题时,越来越注重十五、十六世纪的农业发展,而非仅仅是十七、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
第三,就生产关系而论,所谓「剩余价值的创造者」(即直接生产者)与剩余价值的剥夺者(即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这样的简单二分模式,无法解释农业革命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
这些新的认识对于中国史的研究也具有深远意义。
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展开以来,明清社会经济史一直是中国史学界的「显学」。
目前虽然许多学者力图摆脱简单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但还是习惯于从租佃关系(即地主与佃户的关系)来解释中国农村的生产关系。
许多美国与日本学者也跳不出这一局限。
他们的主要理论参照系统,显然还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理论。
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
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是一场引发了全球性变革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探讨资本主义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工业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
在那个时候,英国正处于一场农业革命的阶段,这导致了农民阶级的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失业。
同时,英国的殖民地带来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这加剧了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
而且,英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鼓励了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革命开始爆发。
人们逐渐将手工制造过程改变为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
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更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推动力。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产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蒸汽机的运用也推动了铁路、航运和通信的发展,加速了交通和信息的流动,为充分发挥工业革命的潜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工厂制度、技术进步和机器设备的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商人和企业家利用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交换的优势,积极投资和创业,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
然而,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削弱了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体系,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剧变和大量劳动力的失业。
工人阶级和工会逐渐兴起,开始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雇佣关系。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引发了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工人的剥削问题。
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运动和政治革命的浪潮,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和政府干预打下了基础。
工业革命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并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
由于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中所取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它们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中心。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引言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经济体制,强调私有财产、市场竞争和利润追求的自由经济模式。
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先驱之一,其确立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和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1. 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玫瑰战争、亨利八世的国教改革等。
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着封建制度内部矛盾的加剧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日渐动摇。
2. 农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英国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农业革命。
农业技术的进步、土地改良和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大幅提高。
这一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基础条件。
农业生产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食物供给,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 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工业革命。
工业化的兴起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
机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工厂制度的兴起以及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建立,使得英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
工业革命的推动者们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原则。
4. 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18世纪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斯密强调市场竞争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这些思想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5. 法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离不开法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例如,工厂法的颁布、劳工权益的保护以及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此外,英国的政治体制也逐渐演变为议会制度,这种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6. 后续影响和启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的经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球传播。
论英国圈地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论英国圈地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石强【摘要】英国圈地运动逐步瓦解了中世纪以来的敞田制,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分配体制,确立起了近代的土地所有及占有体制.持续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以和缓渐进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生产规模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农业生产走上了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之路,到十九世纪初期,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已成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不仅满足了国内的粮食需求,也适应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化进程的要求,从而为英国在近代世界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英国;圈地运动;农业;敞田制;农业革命【作者】石强【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504持续几个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明显和深刻。
圈地运动首先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促使农业和畜牧业在近代化过程中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并在变革过程中率先实现了资本主义化,这是英国农牧业发展道路的显著特点,同欧洲大陆各国农牧业发展道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自给自足农场的衰微、农场规模的扩大、农村无产阶级的形成、租佃制农场的盛行,意味着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明显地具有了清楚的或不太清楚的契约关系。
”[1]到1831年时,雇用工人进行农牧业生产的土地占有者的人数已大大超过了依靠自己劳动进行生产的土地占有者,“雇主人数达到了187,075人,而农业雇佣工人多达887,167人。
”[2]农业雇佣工人占到了农业总人口的71.4%。
这种以契约关系为主导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意味着农业生产关系已经告别中世纪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完成了近代化的变革。
这种“对传统的土地占有关系的逐渐废止并代之以租佃制农场,这为地主阶层谋取更多的租金创造了机会。
英国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英国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英国圈地运动,又称为圈地革命,指的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乡村地区大规模的土地私有化和农村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
这一运动对于英国现代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英国圈地运动进行详细解释和探究。
一、背景与动因1. 农业革命:18世纪后半叶,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改良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民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趋势加剧。
这使得土地的租金和价值迅速上涨,促使地主们积极寻求圈地提高农业产出。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工厂需求大量劳动力,人们涌向城市,导致农业的荒芜与农民的失业。
地主们寻求私有化土地并进行大规模圈地,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市场。
3. 达额法与地主压迫:达额法限制了农民的权益,导致农业生产无法充分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恶化。
地主们则利用较为宽松的法规,通过圈地来驱逐农民,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圈地运动的过程1. 圈地的方法:圈地运动通过几种方法来实现。
最早的是通过法律手段,如议会法令和私人法令来实施圈地。
然后,地主们开始通过购买农民的土地或者通过法庭判决来侵占农民的土地。
后来,还出现了暴力手段,一些地主组织雇佣暴徒帮助他们在农村进行圈地。
2. 圈地的影响:圈地运动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以往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被迫成为佃农、雇佣工人或者迁移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地主们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农村的人口由此急剧下降,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三、圈地运动的影响1. 社会分化与农民贫困:圈地运动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社会的分化。
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以佃农或雇佣工人的身份工作,生活条件恶劣,生计难以维持。
地主阶级则成为了土地的独有主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加剧了贫富差距。
2. 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圈地运动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产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综述・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文礼朋 近代英国农业史一直是英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不断地有新的论文和著作问世,观点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经常出现所谓修正派,然后又对修正派进行新的修正。
在国内,近代英国农业史也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重大问题,人们一直希望从英国近代农业史中得到一些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启示。
本文拟分成几个专题,按时间的顺序对外国学者的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的学术史的回顾,以方便国内学术界对近代英国农业史的研究。
关于16、17世纪英国农民土地产权与农业结构的争论 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史学界展开了一场国际性的学术大辩论,被称之为“布伦纳辩论”。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布伦纳认为,由于在中古晚期农奴解放的过程中,英国农民(维兰)在获得人身自由的时候,没有能够把他们的习惯租地转化为自由持有地,结果是在16、17世纪的英国农村大变革中,地主通过各种手段剥夺了习惯佃农的租佃土地,把它交给大规模经营的租地农场主,使得英国形成了以资本主义雇佣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结构,导致了英国农业的大发展,使得英国同荷兰一道摆脱了同一时期降临在其他欧洲国家的马尔萨斯危机。
与此相对,法国农民在农奴解放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土地的控制权,由于法国专制君主对农民的保护,16、17世纪的法国贵族无法实施英国贵族那样的排挤农民的圈地,从而使得法国成为一个以小农经营为主体的国家。
法国农民的这种幸运,带来的却是法国农业的落后。
因为在布伦纳看来,小农的经营模式难以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又导致农民的贫困①。
布伦纳关于16、17世纪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看法主要是受到了托尼的影响。
在托尼的名著《16世纪的农业问题》一书中,托尼收集了许多庄园调查材料,从中发现了许多中古以来习惯佃户大规模减少的情况,根据这种状况,托尼认为当时的英国出现了大规模排挤小农的现象,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②。
①②阿什顿、菲尔平主编:《布伦纳辩论》(T.H.Aston and C.H. E.Philpin ,eds ,T he B renner Debate ),剑桥1985年版,第47-63页。
托尼:《16世纪的农业问题》(R.H.Tawney ,T he A g rarian Problem in t he S i x teent h Cent ury ),纽约1967年版,第1、57-72页。
托尼的著作影响巨大,但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对托尼的论述产生了很多质疑。
在布伦纳抛出他的文章之后,不少历史学家从法律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16世纪的英国农民土地产权状况,他们认为,在16世纪,古老的保护佃户权利的习惯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16世纪的都铎王朝其实在保护公簿持有农、限制地主提高地租和进入税、限制地主排挤农民方面进行了很多努力,也并非如托尼和布伦纳所说的没有多少成效,地主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佃户的权利其实还是很有保障的,因而16世纪的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小农的衰落并不明显①。
当然,这些论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模糊,主要是对布伦纳观点的质疑,并没有非常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后来的罗伯特・阿伦在这个问题上走得更远,叙述更为明确。
他认为,尽管英国的维兰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尽管英国王室反对地主圈地的立法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但是由于英国王室司法权的扩大,介入到自由持有农以外的租佃关系诉讼当中(在中世纪,维兰对土地的占有不受王室法庭的保护,因而其对土地的法权相当弱小),使得地主难以通过提高进入税和地租等手段来驱赶小佃农,从而极大地保护了公簿持有农等小佃农对土地的占有,阻止了16、17世纪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雇佣经营的发展。
阿伦认为,17世纪初叶是英国小佃农对土地权益的最高峰,世袭的公簿持有地(copyholds of inheritance)、多代继承的公簿持有地(copyholds of lives)和受益性租佃持有地(beneficial leaseholds)这三种主要的租佃土地持有者对土地的占有相当稳固,他们也和自由持有农一样被称为自耕农“yeoman”②。
阿伦认为,在17世纪末的时候,尽管英格兰2/3左右的土地为乡绅、贵族和教会所有,但是这些土地并非都是由雇佣型大农场所经营。
根据许多庄园调查,乡绅和贵族占有的土地有1/3左右是出租给资本主义雇佣经营的大农场主,另外有2/3是分割后以公簿持有地和受益性契约出租地的形式出租,在这部分分割出租的土地中,部分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农场,但绝大部分不是。
因此,在17世纪末的时候,英国有将近2/3的土地是由中小农民所经营的。
资本主义雇佣经营大农场的发展主要还是在18世纪③。
阿伦的《圈地与自耕农》一书总结了英国学术界对16、17世纪英国农民土地产权状况的最新研究成果,直到现在仍然是这个问题上的最系统、最权威的论述,经常被引用,成为了新的正统。
惠特尔最近在完成了她对英国农业资本主义最早发祥地———诺福克地区的庄园考察后仍然指出,尽管当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16世纪的英国农村阶级差别比这个时期之前和圈地运动都要小,阶级差别模糊,如果硬是要划分出三层社会结构的话,那也并不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地主———租地农场主———农业劳工,而是庄园领主、约曼———小土地持有者、次级佃户———佣仆④。
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霍伊尔与阿伦的论断。
关于农业革命的标准与农业革命的时间的争论 大体上说来,近代英国农业革命史学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英国面临着颇为411 世界历史 2007年第2期①②③④霍伊尔:《近代早期英国的土地领有制度和土地市场:对布伦纳辩论的迟到投稿》(R.W.Hoyle,“Tenure and t he Land Mar2 ket in Early Modern England:Or a Late Contribution to t he Brenner Debate”),《经济史评论》(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0年第1期。
罗伯特・阿伦:《圈地和自耕农》(Robert C.Allen,Enclosure and t he Yeoman),牛津1992年版,第66-76页。
罗伯特・阿伦:《圈地和自耕农》,第81-85页。
惠特尔:《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440-1580年诺福克地区的土地与劳动》(J ane Whittle,T he Develop ment of A g rarian Ca pitalism:L and and L abour in N orf olk,1440-1580),牛津2000年版,第313页。
严重的农业危机,尤其是小麦生产大幅度下降。
这就促使当时的人们去研究近代英国的农业革命①。
要研究英国农业革命,首先就得弄清农业革命的概念。
总的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当人们谈论近代英国农业革命的时候,总是把它与圈地运动、大农场的兴起等制度性的变革内容相混同。
换句话来说,当时的人们主要是从农业制度的变革而主要不是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来描述近代英国的农业革命。
这多半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圈地运动和大农场的兴起可以成倍地增加农业产出,而敞田经营和小农经营无法带来农业的进步。
这种观点的代表就是厄恩尔勋爵在1912年出版的《英国农业:过去与现在》,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是关于近代英国农业革命叙述的权威著作,为其他学者所采纳和吸收②。
然而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业史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圈地运动、大农场制度的兴起等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而人们越来越把圈地运动、大农场的兴起等制度性的变革内容与农业革命相区别,越来越多地从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角度来界定农业革命,也就是说越来越从生产力、而不是从农地制度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来界定近代英国的农业革命。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持这种观点。
例如说英国著名农业史学者欧弗顿,在其1996年出版的《英国农业革命:1500-1850年间英国农业经济的变迁》一书中,就重新回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观点,与20世纪中叶以来的大多数研究近代英国农业革命史的学者形成鲜明对照。
欧弗顿除了强调农业革命的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和标准外,重新强调农业革命中圈地运动、大农场制度的兴起与农业雇工阶级的形成等农地制度与生产关系变革方面的内容,尽管欧弗顿明确否认它们与农业生产的增长之间的必然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许多问题争论不休,但大家一致认为农业革命至少要达到三个标准。
首先,它必须包含多方面的农业技术进步,包括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轮作方法、新的牲畜品种和饲养方法、新的农业器械等。
其次,农业生产的增长必须能够应对同一时期人口的增长,而不陷入马尔萨斯危机。
此外,农业生产的增长必须是依靠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带来的,也就是说必须是伴随着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增长③。
总的来说,这主要是一个生产力的标准。
如前所述,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厄恩尔勋爵关于英国农业革命的叙述被人们广为接受。
厄恩尔认为,英国的农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开始于乔治三世即位,大约结束于1832年国会改革,与英国的国会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几乎同时进行,并认为国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革命的起因和条件。
“到1760年为止,在英国的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是在诺福克地区———农业革新的规模都谈不上农业革命。
”在厄恩尔勋爵的笔下,英国的农业革命是与18世纪的阿瑟・扬、塔尔(Tull )、汤森(Townsend )、诺福克的科克(Coke of Norfolk )、贝克维尔等英雄般的名字联系起来的。
阿瑟・扬是圈地运动的鼓吹者,也是塔尔等人的观点和实践的宣传者。
人们谈起英国的农业革命,自然也就会把它与芜箐和诺福克轮作制相联系起来,认为没有它们就不会有农业的大增长④。
在厄恩尔等人的笔下,18世纪中叶511 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①②③④特纳、贝科特、阿弗顿:《1700-1914年的英格兰农业产出》(M. E.Turner ,J.V.Beckett ,B.Afton ,Farm Production in England ,1700-1914),牛津2001年版,第210页。
特纳、贝科特、阿弗顿:《1700-1914年的英格兰农业产出》,第9-10页。
欧弗顿:《英国农业革命》(Mark Overton ,A g ricult ural Revol ution in England ),剑桥1996年版,第7页。
厄恩尔:《英国农业:过去与现在》(Lord Ernle ,English Farming :Past and Present ),伦敦1961年版,第148-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