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PPT课件之一(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教材分析课件

4.1 围绕教材话题展开交流,丰富关 于水用途的认识,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4.2 做两个模拟活动,体验淡水资源 有限,可利用淡水资源供不应求。
4.3 阅读教材,认识一些节水方 法,尝试运用于家庭节水中。
本单元次级主题逻辑关系
1.河流与湖 泊
4.珍惜水 资源
2.地下水
3.海洋
主要学习方式
制作和使用模型、体验性游戏和阅读
前三课逐一认 识三类典型水体的显著特点。最后一课从资源角度 综合认识三类水体的现状。
• 第一课《河流与湖泊》,重点是认识陆地表面不同 的淡水水体类型和淡水生物,学会初步区分这些水 体类型,借助建立模型初步理解陆地水体形成的充 要条件。
• 第二课《地下水》, 认识两种典型的地下水体,在 猜想的基础上制作简易水井,认识地下水的成因、 用途和补充方法。
教育价值
• 本单元以认识水体为明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科学阅读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式 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丰富学生对水资源的相关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设计与制作模型,
指向知识以外的表现 尝试运用模型作解释,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增强研究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分析能力,
目标:科学实践能力、 树立节约用水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创新型、节约型国家奉献自己 科学态度和STSE目标; 的力量 。 体现苏教版教材特色;
单元活动框架
2.1 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 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2 做一口“水井”,初步了 解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2.3 阅读课文,认识地下水的 成因、储量、使用与补充。
1.河流与湖泊
3.海洋
地球上的水资源
2.地下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认识液体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之一,属于物质领域。
本单元共有4课,其中第9课为“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也是后续研究第11课的基础。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其次,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接着,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再次,测量液体的质量。
最后,认识水平面并研究使用水平仪。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以及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能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4.能用量筒或量杯正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液体特点的探究兴趣。
6.能以探究数据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7.了解液体体积和质量测量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8.意识到人类对水平仪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线香、火柴、植物油、水、牛奶、蜂蜜等适量、有起点线和终点线斜面板1块、100ml量筒1个、500ml量杯1个、颜料适量、沙漏1个、50ml烧杯4只,电子台秤1只,两个矿泉水瓶子、蓝水、牙签1根、水平仪、激光水平仪(8组)。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些液体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液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液体的研究。
2.感性认识液体(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3.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液体,如水、油、牛奶、蜂蜜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观察水教学章节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观察水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课前准备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 认识液体》教案

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因此烟是固体。
生活百科:引导:烟是固体,为什么不落在地上呢?解释:烟是固体,烟的密度比空气大,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是会落到地面上的。
但是点燃的香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出现热对流,于是随暖空气一起上升了。
如果是室内焚香,烟会随热空气上升继而吸附到房顶上,在空气冷却后也不会落下;在室外,烟在上升的同时会被逐渐吹散。
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烟落下。
展示流动的沙图片,解释:沙在沙漏中快速流动,但它是由微小的沙粒构成的,每一粒流沙都是固体,因此流动的沙是固体。
二、不同液体性质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用眼睛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和流动性,用鼻子闻液体的气味,找出它们的特点并记录。
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教师总结: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液体的共同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三、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学生猜测答案并回答。
思考、记录、讨论、总结思考并猜测答生活百科拓展,让学生学会思考。
通过观察记录使学生明白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使学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量筒必须放平稳后才能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观看视频《量筒的使用方法》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材料:材料:量筒或量杯、烧杯、水等实验步骤:(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将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容器里,再倒入量筒中测量它的体积。
观看实验视频《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结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同样大小的小烧杯、水、油等。
实验步骤:(1)利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取50毫升的水和油,分别倒入相同型号的小烧杯中。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
一、说教材《观察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等)多种方法来认识水。
会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情感目标: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合作,勇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订计划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运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雪碧、牛奶、盐水、水、油、白醋各一杯,烧瓶、大烧杯、袋子、水槽、量筒、量杯、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3《神奇的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生活中的水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水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学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水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溶解等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来源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如表面张力、溶解等。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水的特性和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强调水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板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水的性质和作用。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3.2 认识液体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上3.2《认识液体》教案展示流动的沙图片,解释:沙在沙漏中快速流动,但它是由微小的沙粒构成的,每一粒流沙都是固体,因此流动的沙是固体。
二、不同液体性质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用眼睛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和流动性,用鼻子闻液体的气味,找出它们的特点并记录。
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教师总结: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液体的共同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三、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谁的流动速度最快?实验步骤:(1)将板子按照下图所示进行摆放,然后在板子上端的同一直线上,分别滴下四种液体。
(2)观察四种液体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几种液体应该同时倾倒。
下面要用盘子接住,防止液体流到桌面上。
观看实验视频《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实验记录:流动速度:水>牛奶>食用油>蜂蜜思考、记录、讨论、总结思考并猜测答案。
实验并记录速度。
通过观察记录使学生明白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将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容器里,再倒入量筒中测量它的体积。
观看实验视频《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结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同样大小的小烧杯、水、油等。
实验步骤:(1)利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取50毫升的水和油,分别倒入相同型号的小烧杯中。
(2)用电子天平比较两杯液体的质量。
(3)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由电子天平的读数可知,相同体积的油比水要轻一些。
实验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质量。
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质量不同,本实验中相同体积的油比水轻一些。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

二、给常见材料分类
1、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常见材料,你能给它们进行分类吗?
2、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4、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神奇的水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神奇的水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神奇的水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溶解溶解溶解演示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观察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溶解现象溶解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和浮力
7、提问:谁来归纳一下塑料的优点呢?
8、小结:塑料物品大多数比较轻便、色彩鲜艳、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
实验结论
塑料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明白合理恰当地使用塑料制品。并且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实验课题
观察植物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3、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4、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5、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6、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8观察水》(2)-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观察水一、教学目标: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让学生知道,不了解的液体,不要轻易摸,也不要轻易尝。
二、教学重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不的各种性质。
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越洗越脏?(水)学生猜测,教师引导。
出示四个装满液体的杯子,分别装有牛奶、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本组方法。
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烦恼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
师生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三)认识液体的特征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提问: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讲解: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水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填写练习册,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水,把自己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知识点1.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 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 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4.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液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9课《认识液体》,主要围绕认识液体展开,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认识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液体的流动性和适形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流动性和适形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实验中认识液体的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液体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感受上,对其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几种不同的液体,如水、酒精、食用油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液体的外观和特点。
老师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用过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这些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活动一:观察液体的流动性老师将几个透明的容器摆放在讲台上,并分别向其中倒入水、食用油和酒精。
老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前来观察和描述不同液体的流动情况。
学生们可以用手指轻轻在容器中搅动,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归纳,比如“水的流动性最强,酒精次之,油的流动性最弱”。
3. 活动二:探究液体的适形性老师准备了圆柱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容器,并邀请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用水、油等液体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液体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轻轻倾斜容器,观察液体的形状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3.2认识液体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上3.2《认识液体》教案落下。
展示流动的沙图片,解释:沙在沙漏中快速流动,但它是由微小的沙粒构成的,每一粒流沙都是固体,因此流动的沙是固体。
二、不同液体性质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用眼睛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和流动性,用鼻子闻液体的气味,找出它们的特点并记录。
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教师总结: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液体的共同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三、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展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这四种液体谁的流动速度最快?实验步骤:(1)将板子按照下图所示进行摆放,然后在板子上端的同一直线上,分别滴下四种液体。
(2)观察四种液体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几种液体应该同时倾倒。
下面要用盘子接住,防止液体流到桌面上。
观看实验视频《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较》实验记录:思考、记录、讨论、总结思考并猜测答案。
实验并记录速度。
通过观察记录使学生明白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实验材料:材料:量筒或量杯、烧杯、水等实验步骤:(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将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容器里,再倒入量筒中测量它的体积。
观看实验视频《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结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五、比较不同液体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同样大小的小烧杯、水、油等。
实验步骤:(1)利用量筒或量杯分别测取50毫升的水和油,分别倒入相同型号的小烧杯中。
(2)用电子天平比较两杯液体的质量。
(3)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由电子天平的读数可知,相同体积的油比水要轻一些。
实验结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质量。
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质量不同,本实验中相同体积的油比水轻一些。
三年级_科学上册《观察水》PPT课件

辨认水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日期: 月 日 观察方法 观 察 结 果 一、看 ③号是白色,是牛奶
二、闻 ①号有刺激性气味,是白醋。 三、尝 ④号是甜的,是糖水。 四、剩下的 ②号是水
观察实验
往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倒水,仔细观察水 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发现:水随着容器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水没有固定形状。 水会流动。
像水这样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我们 称之为液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观察水》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日期: 月 日
感官 方法
现象
眼睛 看
没有颜色 透明
鼻子 闻
没有气味
舌尝
没有味道
我们观察到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透明的 液体。
课外延伸Βιβλιοθήκη 态水海水湖水溪水
渠水
露珠
固态水
感谢您的聆听,为方便温习本节 课程内容, 本课件可在下载完成 后进行查阅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this courseware can be viewed after downloading
《观察水》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日期: 月 日
感官 方法
现象
眼睛 看
没有颜色 透明
鼻子 闻
没有气味
舌尝
没有味道
我们观察到的水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透明的
如果把刚才的这杯水和糖水、白醋、牛奶放在一起, 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把这杯水水找出来吗? 请仔细观察,认真分辨,为每一杯贴上合适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