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褐斑病
美国火炬松家系对松针褐斑病抗性测定
Ⅷ ew rs J 0 Pl e d e o  ̄ r 船 Ei 口 M, ms . 叫n f oy rS 曲。:PI d a m y ol B d ,
17 9 6,1 2 4 7 —251 4: 9 2
l 盒钦汉等 微波化学 . 京 : 2 北 科学 出版杜 , 9 19 9
维普资讯
衄 用 研 究
参考文献
1 李笃信 , 贾德 民 . 等离 子体技 术对高分 子材料的表面 改性 高分子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99 1( ) 12—15 19 .5 3 :7 7 2 古 忠 云 . 玉珍 . 茂 果 . 波 在 高 分 子 材 料 表 面 处 理 中 的 应 用 粘 马 李 微 接 。99.6 :5— 7 19 ()2 2 3 葛 丽 渡 等 等 离 子体 在纺 织 材 料 上 的探 析 ( ) 高 分 子材 率} 学 与 上 . 科
工 程 ,99 1( )∞ 一 19 .5 5 :
7 李
坚 . 学 增 . 士 杰 砂 磨 提 高 腔台 强度 机 理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赵 韩
报 ,97 1( )6 7 18 ,5 4 :7— 2
8 蔡力平 , 刘志群 , 韩士杰 . 高压蒸 汽处理对刨 花表面 自由基浓度 的
火炬 松 家系和 来 自南 屿林场 的 1 家 系 ; 个 并用 来 自广
东仙 菊 的湿地 松和 五一林 场 的马尾 松 家系作 为对 照 。
各家 系 的来源如 表 1 。
1 2 试 验 地 布 置 .
福建 省 国有林 场 管理 局通过 国际纸业公 司 . 从美 国 引 进 了一批 火炬松 一 代种 子 园 优 良家 系。 这 些优 良家 系在 培育 时大 多数是 以生长特 性 为主要 指标 , 但美 国
松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松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作者:祁永利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2期摘要:松树是园林绿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植物,但是由于一些病虫害的干扰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认真研究导致松树常见的病虫害的相关机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本文重点分析了松树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和虫害,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松树;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些年来,我国林木种植中不断应用杂交技术,使得林木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相应出现了很多比较棘手的问题。
例如,当前我国的松树出现了病虫害趋势加重的现象。
因此,加快了解松树的病虫害类别和现象,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因为病虫害而阻碍我国松树种植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1 松树常见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1 松针褐斑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松针褐斑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在病害初发期,感染松针褐斑病的针叶表面会出现类似圆形的褐色小斑点;在病害加重期,往往同一个针叶表面会被大面积的病害斑点覆盖,逐渐形成黄色、绿色以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夹杂的病害斑纹。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引起松针褐斑病的主要原因是:如果降雨量较大,分生孢子在水中持续2d以上就会到达最高病害萌发期,表现为芽管从气孔进入而致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
通常在该病的发病最高期,针叶表面出现的病斑中又会产生黑色的小孢病症,即使是已经枯死的针叶,在已死组织没有病斑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子实体。
防治松针褐斑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种植松树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抗病和抗水能力较强的优良树种,避免培育感染过松针褐斑病的松树苗木,还可以采取混交林的手段来抑制该病的大范围蔓延。
此外,还要时刻检查苗木是否感染病害,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还可以利用百菌清或退菌物来抑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2 松树赤枯病的病状、病因及防治措施松树赤枯病的主要表现病状为:一旦松叶感染该病即会出现病斑并呈枯死状态,具体又表现为叶基、叶尖、全针以及段斑等枯死类型。
浅析松针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松 针 褐斑 病 病原 菌 侵染 松 针后 , 初 产 生 褪色 最
小斑 点 , 草黄色 或 淡 褐 色 , 为 圆形 或 近 圆形 , 呈 多 随
后病 斑 变 为褐 色 , 稍 扩 大 , 径 1 5—2 5 并 直 . . mm, 有
每个细 胞含 有 2个 油球 。病 菌 以分 生孢 子盘 的形 态 着生 于针 叶表 皮 下 , 色 , 裂后 产 生 大 量 分 生 孢 黑 开
文 章 编 号 :0 6— 9 3 2 1 ) 6— 0 7— 2 10 6 9 (0 0 0 09 0
浅析 松 针 褐 斑 病 的症状 及 防治 措 施
王科 何琴琴。陈熙丽 , ,
(. 1 贵州省遵 义市绥 阳县青杠塘镇林业站 , 阳 5 3 1 ; 绥 63 2 2 贵州省赤水桫椤 国家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 甲子 1 5 4 0 ;. : 6 70 3 贵州省遵义地 区风 岗县土溪镇林业站 , 3 土溪镇 54 0 ) 6 23
2 2 病原 .
受影 响 , 者 整株 枯 死 , 重 在严 重 地 区还 常 造 成 8 a生
以下 幼林 成 片毁 灭 , 在我 国松 针 褐斑 病 除 危 害 湿地 松外 , 炬 松 ( .ad ) 日本 黑 松 ( tu gri , 火 P tea , hne i g) 黄 山松 ( .a a es ) 马 尾松 ( . asna 等 松树 P tw nni , s P m s i) o 也有发 病 , 重要 的植物疫 对象 。 是
针 叶组 织死 亡后 , 病斑 的死 组 织上 也 能 产 生 子实 无
子, 分生孢 子 圆柱 形 , 细长 弯曲 , 多细胞 , 榄青 至淡 橄
褐色 , 以此 不断 的生育 繁殖 侵染传 播 。
松针褐斑病菌和4个球腔菌属真菌毒素杀草活性比较
P ei n r mp rs n o r ii a tvt fMy oo i sP o u e rl mi a y Co aio fHeb cd lAcii o c txn r d c d y b ea o t t cc l n o rS e is i n sMy op a rl y L c n si a a ioa a d F u p ce n Ge u c s h e el c a
朱海峰 , 杨 斌
( 南林学 院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西 云南 昆 明 6 0 2 5 24)
摘要 : 以紫茎泽 兰和 湿地松 幼苗为材料 , 究球 腔 菌属 4个 菌种 毒 素粗提 物 活性 , 与松针 褐 斑病 菌 研 并 对 比。结果显示 : 霉 菌和 草莓蛇 眼小球 壳菌对湿地松 幼苗和 紫 茎泽 兰均 具有 伤 害作 用 , 为非 寄 褐孢 且 主专化 }毒 素。在 MS液体 培养基 中 , 褐斑病 菌产毒 高峰 为 1 2 ,0d达 到最 大 ; 孢霉 菌和 生 松针 0~ 0d2 褐
rm a dP nseiti s xe m n ojc .T ersl n i t a tetx rd cd b csh e l l u n iu lo i a p r e t bet h eut idc e t th i pou e yMyo ar l v l t e i s s adh on p ea a adM. rg r ew s am u i s el g f o pce el udMSmeim.A di w sso e a n fa ai a r fl obo s s d n s t sei i t q i du a h t a y e i ob h snh i n a hw dt t t h
湿地松病害
湿地松病害湿地松主要病虫害防冶:一、松针褐斑病,是一种可致毁灭性的病害,可在4-6月、8月中旬-9月中旬,对感病松林每隔15天喷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人工防治。
二、马尾松毛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
体灰白、黄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
(卵)近圆形,长1.5毫米,粉红色。
(幼虫)体色有黑白与红黄两型;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各龄头宽体长见表。
(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防治方法:要狠抓越冬代防治。
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
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2.5%敌百虫粉剂每亩3公斤;超低容量喷雾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亩1.5毫升、50%敌敌畏油剂、25%乙酰甲胺磷油剂或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用量均为每亩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杀磷每项亩10毫升。
以及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倍液,即用原药7-10克。
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三、松梢螟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虫略小,全体灰褐色。
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
前翅灰褐色,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带,中室有1 个灰白色肾形斑纹,径脉分4支,R3、R4基部合并。
后翅灰白色,无斑纹,M2与M3共柄,足黑褐色。
卵椭圆形,有光泽,长约0.8mm,黄白色,将孵化时变为樱红色。
幼虫体淡褐色,少数为淡绿色。
头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背面的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的两对较大。
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机理与防治
浅谈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机理与防治【摘要】松树在北方是最常见植物被北方林业部门广泛种植栽培。
但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对松树的种植栽培产生很大的危害 .对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对林业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位置。
本文对松针的枯病与黄褐斑病发生机理与防治归纳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松针枯病;黄褐斑病;防治措施一松针枯病的病原菌为松针散斑壳菌,属于子囊菌。
子囊盘船形,黑色。
子囊棒形,有柄。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线状。
病菌在25℃至28℃,相对湿度90%以上,酸碱度5.0至6.5时生长良好。
松针枯病的病菌以菌丝在感病的针叶,枝条和球果上越冬,每年3至4月间形成子囊盘,4至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
8月以后则发病缓慢,当嫩梢未老化前,病原菌能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嫩梢和针叶,嫩梢充分木质化后,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在自然条件下,病害主要发生在嫩梢伸长的后期,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侵入组织后8至14天出现症状,24至28天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新的再侵染,夏季雨水多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传播,土壤板结,土壤硼素含量低、积水、林分郁闭度大空气不流通、树木生长势衰弱等条件下易发病。
北京市三里河路的大雪松是典型的一例,2007年5月初,养护人员发现有一株大雪松侧枝松针发黄,一周后,相邻几株雪松侧枝也出现松针枯黄症状,针对病症查找资料,带着病枝样本请教专家,最终确定其病症是松针枯病,后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当年的北京冬季雪水多,春季潮湿阴冷,特别四、五月份阴雨天较往年多,而这些因素促成了病菌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经风传播致使相邻的大雪松在近期均有染病的现象。
防治方法 :技术人员针对松针枯病防治的最佳药剂、最佳药剂浓度、最佳防治时间做了不同试验。
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的感病油松分别喷洒70%代森锌600倍,40%多菌灵1000倍,75%百菌清800倍,2:2:50波尔多液。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伤害的初步研究
过氧化 氢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叶片对该毒素最敏感 , 根对毒素只有轻微的反应; 素 毒 粗提 液稀释 2倍 , 然对 紫 茎泽 兰叶 片有 明显 的伤 害作 用 ; MS+ ( ,m ) , 仍 以 6mL 1me L 2 4一D培 / 养 紫 茎泽 兰叶 片分 化 良好 , 伤组 织 生长速 度 快 ; 素 处 理后 叶 片 和愈 伤组 织 C T活性 在6h 愈 毒 A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报
V0 . 6 No 2 12 . Ap . 0 6 r2 0
20 0 6年 4月
J OURNAL OF S OUT HWES T FORES TRY COL EGE L
松 针 褐 斑 病 菌 毒 素 对 紫茎 泽 兰 伤 害 的初 步 研 究 ‘
伤 害试 验 , 步 探 讨 了 毒 素 对 紫 茎 泽 兰 伤 害 的敏 初 感 部位 和 机 制 , 为今 后 开 发 利 用 该 毒 素 奠 定 了基
础.
年 代 由 中缅 边 境 入 侵 我 国 云 南 省 , 目前 , 云 南 、 在 广西 、 贵州 、 四川 等 省 区 广 泛 分 布 和 危 害 . 环 境 其
1 3 试 验方 法 .
来 , 究发 现 松 针 褐斑 病 菌 毒 素 是 一 种 非 寄 主专 研 化 性 毒素 , 仅 能 够 伤 害 寄 主 松 树 也 能 够 伤 害非 不
济南地区松树常见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油松黑松病虫害防治-落针病枝枯病针枯病赤枯病
济南地区松树常见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危害松树(如黑松、油松、马尾松、白皮松等等)的病虫害有落针病(又叫针枯病)、枝枯病、褐斑病、松大蚜、松梢螟虫、松褐天牛、松干蚧、松毛虫、根腐病等很多种。
根据济南地区松树病虫害危害情况,主要以松大蚜、落针病、枝枯病为主,其它危害较轻或较少。
一、落针病:初期:针叶黄绿相间的斑纹,以后变为红褐色,脱落。
也有不脱落的。
落针:黑色或褐色的横线纹,之间生黑色或褐色小点。
危害:二年生针叶为主时间:春季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季。
二、赤枯病:初期:淡黄色或褐色段斑,后边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或暗灰色。
有叶尖枯死、叶基枯死、段斑枯死和全针枯死四种类型。
落针:初期不落针,后期经风雨等影响也会脱落。
危害:新叶为主。
时间:5-11月三、松针褐斑病:初期:草黄色或淡褐色小斑点,后变褐扩大,有时多个病斑连成段斑。
一个针叶上常有多个病斑,病叶明显地分为3段,上段变褐色枯死,中段褐色病斑与绿色健康组织相间,下段仍为绿色。
当年感病针叶,通常到第二年5—6月开始枯死脱落。
新生嫩叶感病时,常不出现典型病斑,针叶尖端迅速变褐枯死。
危害:基部开始往上发展,后期只有顶部针叶是绿色。
时间:4月到11月份四、枯梢病:危害皮层,表现为顶芽枯死、枯叶、枝枯梢、软枝等。
针叶:先变黄绿色,逐渐变褐至红褐色。
枝干:皮层初期红褐色、湿腐,扩展环切后,上部枝叶枝枯状。
发病后期有黑色小颗粒。
时间:春季开始一直到秋季。
五、松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部分主枝上。
六、松大蚜:危害时间4-11月,以秋季危害最为严重。
之前讲过,在此不再赘述。
不同的松树种类,发生病害的种类不同,比如雪松一般容易发生根腐病和针枯病。
我们在防治时做到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为原则。
10-11月份很多客户都在反馈大量发黄、落针等问题,都是之前并没有预防和防治导致的结果,所以针对松树常发生的这几种病虫害,主要防治如下:春季3月底至4月中旬,气温回升至20°C以上,就需要打药预防一次,未发生病虫害的,建议每2个月预防一次。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组培苗PAL、PPO、SOD活性变化研究
( 京 林 业 大 学森 林 资源 与 环境 学 院 , 南 江苏 南 京 203 ) 10 7
摘要: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 菌在湿 地松子代组培苗体 内的苯丙氨 酸解 氨酶 ( A ) 多酚氧 化酶 ( P ) 超氧化 物歧 PL 、 PO 、 化酶 ( O 的活性变化 与其抗 病性 的关系 , S D) 以抗病湿 地松瓶 内组 培苗 和温 室 1 生组培苗 针叶 为材料 , 年 测定 P L、 A P O、O P S D的活性。结果表 明: 松针 褐斑 病菌 毒 素处 理后 , 地松 P L和 P O 活性 与抗 病 性成 一定 正 相关关 系 , 湿 A P S 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 4 O 8~ 18h内表现有一定 的负相关性 。 6 关键词 : 湿地松组培苗 ; 松针 褐斑病 ; 苯丙氨 酸解 氨酶 ; 多酚氧化 酶 ; 超氧化物歧化酶
ys a e;p l p e o xd s oy h n lo i a e; s e o i e d s up r x d imuts ae
松 针褐斑 病 在 我 国南 方 普 遍 发 生 , 重 阻 碍 了 严 湿地 松 ( iu loiE gl ) Pns lti ne eit m. 的发 展 , 叶建 仁 等 ¨ 从严 重感 病林 分 中选 择 抗 病 优 树 , 立 了抗 病 种 子 建
中 图分 类 号 :7 1 26 s9 .4 文献标识码 : A
S u n t dy o PAL ,PPO ,SOD tv te f Ti s e Culur d Pl nte s o Ac i ii s o s u t e a lt f S a h n e t d wih c no tc a a i o a l s Pi e Tr a e t Le a si t c c l
湿地松褐斑病防治试验
不久 即在 死组织 上 产 生黑 色 子 实体 , 实 体初 为 针 头 子
场及实 验室 内 , l 7 对 一 a生湿 地 松 褐 斑 病 进 行 了化 学 药剂 防治试 验 。 试 验 材 料 : 试 药 剂 有 抗 菌 素 41 抗 菌 素 42 供 0、 0、 2 %多菌灵 、0 5 5%退菌特 、 .%波 尔 多液 共 5种 药剂 , 05
Ke r s P/u f 磁 ; e a ot t cc / ;l n t o f c ; o t l y wo d : n s e f / c n s/ a a / a le sl f e t c n o c o l  ̄ e x
湿地 松( / s l t ) Pn l t 原产美 国东南部。由于早 u ei i oi 期生长快 , 适应性强 , 圆满通直 , 干形 木材质量好 , 树姿 挺拔优美 , 主干端直 , 可用于观赏绿化树种。但是 , 不 少地方发生了湿地松褐斑病危害 , 是松树最严重 的病 害之一 , 严重影响了这一优质树木 的生长l 。松针 1 J 褐斑病主要为害 l 年苗和山区 l 年( 一2 O 丘陵区 3 - —4 年) 生以下中幼龄林。感病 针叶上初期产生退绿小斑 点, 圆形 或近 圆形 , 随后病 斑变为 褐色 , 直径 约 2 m, m 或 连 成 3 n 的褐 色 段 斑 。典 型 症 状 分 3段 : 段 褐 —4 m 上 色 枯死 , 中段褐 色段 斑与 绿色健 康组 织相间 , 下段仍保 持绿色。老病叶感病后 , 翌年 5 月逐渐枯死脱 落; —6 新 生嫩 叶感病 时 , 常不表 现典 型症 状 , 而针 叶先端迅 速 变 褐枯死 , 时在枯死 部 分 的下方可见 个别 圆形病 斑 , 有
福建省湿地松抗褐斑病家系子代测定分析
( 安 国有 林 场 , 永 福建 永 安 36 3 ) 6 0 1
摘要 : 子代测定是林木抗病育种的一个必要环节 , 亲本 的抗病性 以及生长性状在子代会发生变异 。本项研究对福建省湿地
松抗褐斑病种子园 8年生 的 6个单系和 6年生 的 5个单系子代抗病性和生长进行 了测定 。结果表 明 , 针叶感病率性状在各
rt fafce e de e st a 5 ai o f td n e ls ls h 1 % wee 3 #.8 a d 1 # w t ih a d s s i a l e it c o b o p t e de b i h d o e n r 2 # n 0 i hg u t n b e r s a e t r w s o e l l ta h n a sn n n g n
CAO n — a Ha g y ng
( oga ao a F rs Fr Y n n F j n3 6 3 ,C ia Y n nN tnl oet am, oga , ui 60 1 hn ) i a
Ab t a t P o e y ts s a n c s ay p c s n f rs r e i g a h e itn e o a e t ma a e mo g p g n e . sr c : r g n e t i e e s r r e s i o e t b e d n 8 te r ss c p r n s o a f y h v r d a n r e is e i o R ssa c e a o t t cc l n r w h p r r n e o 6 fmi e 8 y aso d a d 5 fmi e f e r d p g n e o t e e itn e t L c n si a a ioa a d g o t e o ma c a l so e r l n a l so 6 y aso r e isf m o c f f i f i l o r h s e r h r e i a tt r wn s o e d e b i h e e i v s g td Sg i c t df r n e o h ai f a e t d n e l s a n e d o c a d rss n o b o p tn e l l tw r n e t ae . in f a i e e c f te r t o f ce e d e mo g t g i in o fmi e a o n n x elm f c ft e rssa tb e d n g i s b o n s o e d e b ih a c iv d a l s w sf u d a d e c l i e e e to h e i n r e ig a an t rw p t n e l l tw s a h e e .F mi e t h t g a l s wi t e i h
泌阳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泌阳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肖义路明王桂伍刘万玺徐德平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2期摘要介绍松针褐斑病在泌阳县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控技术,以为阻止该病在泌阳县域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松针褐斑病;发生症状;发生规律;防控技术;河南泌阳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2-0124-01泌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 335 km2,人口91万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 ℃,年降水量960 mm,无霜期221 d,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33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9.3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485万m3,森林覆盖率达43.3%,为河南省25个重点山区县之一。
泌阳县地处桐柏伏牛两山余脉结合部,属于浅山丘陵区,淮汉两水分界处,适宜于多种生物生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气候特征造就了泌阳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物种天然大宝库和自然遗传基因库。
泌阳县松类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赤松等品种4.67万hm2,松针褐斑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
松针褐斑病是危害松树类针叶的一种危险性病害,松树受害后针叶大量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松树生长。
通过全县普查,松针褐斑病在泌阳县主要分布于春水镇东大岗林场、下碑寺乡林场和国有板桥林场唐庄林区小坪岗林点的部分松林内,均为轻度发生。
为提高松针褐斑病县级测报时效性、准确性,正确指导松针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按照《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管理办法》的测报技术要求,笔者总结出其在泌阳县域内的发生规律,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1 松针褐斑病的发生症状植株受害后,初在松针上现淡褐色或草黄色近圆形或圆形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至直径1.5~2.5 mm,如果病斑出现汇合,则会出现长3~4 mm的段斑,1条针叶上可产生多个病斑,感病较重的针叶病斑数常达20个以上。
在病害适生季节,可在病斑中央形成埋生于表皮下的病原菌子实体即分生孢子盘[1-2]。
靖州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靖州县松针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刘京阳【摘要】介绍了松针褐斑病为害特点与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在靖州县的发生与危害现状,并根据病害发生区地理、气候特征分析了该病流行原因;综述了其综合防治措施.【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07(034)003【总页数】2页(P53-54)【关键词】松针褐斑病;防治;检疫;靖州县【作者】刘京阳【作者单位】怀化市林业局,湖南,怀化,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7松针褐斑病(Lecanosficta acicola Sydow)是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南方陆续发生和流行的一种危险性病害,也是1996年原国家林业部公布的一种重要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
该病目前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1978年首次发现时仅发生于福建省沙县官庄林场和顺昌县洋口林场的数百公顷湿地松幼林中,但目前几乎我国主要湿地松种植区均有发生,且仍在蔓延之中。
国内主要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发现该病为害。
过去对松针褐斑病的危害及病理学特性研究较多,但对其治理方法报道较少,靖州县做为疫区,通过几年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基本控制了病害的传播蔓延,作者对其发生与防治进行了叙述,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地区。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
全县有林地面积16.3万hm2,松科植物2.7万hm2,林业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2。
松针褐斑病主要危害植物有火炬松(Pinus taed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长叶松(Pinus palust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萌芽松(Pinus echinata)、黑松(Pinus thunbergii)、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松属植物[1]。
白皮松常见病害
白皮松常见病害1、松落针病病菌多数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有的在树上针叶越冬,翌年三四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
四五月间产生子囊孢子。
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果吸水膨胀放射出子囊孢子。
它可以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潜育期1到2月以上。
主要特征: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生针叶,不同龄期的白皮松均可受害,造成针叶枯黄早落,严重时树木濒于死亡。
2、松针赤桔病松针受害后,初为黄色斑,渐变褐色,最后呈灰色或暗灰色。
病斑稍凹陷,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常有暗红色的环圈。
病部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可出现于针叶的不同位置,病斑以上部分往往枯死断落,以叶尖死为主。
该病为害严重时,被害树木似火烧,提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和观赏,连续几年发病,造成植株死亡。
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扩展蔓延,尤其高温降雨后,又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
新叶抽出到生长停止,均可受病菌侵染,大量侵染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
3、褐斑病为害症状病叶上最初产生褪色小斑点,呈草黄色或淡黄色,多为圆形或近圆形,后为褐色,稍扩大汇成段斑,不久病斑处产生灰黑色小疱状物。
多数病叶的病斑明显地分为3段,上段变褐枯死,中段褐色病斑与绿化健康组织相间,下段仍为绿色。
新生嫩叶染病针叶先端迅速变褐枯死,有时在枯死部分的下方,病害自树冠基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扩展。
病重的松树,只有顶部两三轮枝条的梢头保存部分绿叶,不久全株枯死。
病菌在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随雨水传播,在气候温和、湿度大时,易感染。
3月染病,5月至6月为盛期,9月至10月发生第二次感染高峰。
4、松赤落叶病该病多发生于当年生的针叶上,常与赤枯病、落针病等针叶病害混生,症状易混淆。
该病菌的侵染性强。
可加速松树生理黄化病的发展,导致树木生长停滞,新梢和针叶日趋短小,最后逐渐死亡。
5月初,针叶中上部出现少量黄色小点,6月中下旬,黄点变成橙黄色病斑,病斑向下蔓延当年秋天,感病部位变为红褐色,感病与健康部分交界处为黑褐色。
论松树的病虫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2018 年第 8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15科研◎林业科学在我国,松树属于园林绿化植物中不可或缺的种类,但在培育松树的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干扰。
从而使园林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园林种植方面对杂交技术加以利用,推动了园林种植种类得到有效的增加,并且种植领域也得到扩大。
同时,针对松树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出现的病虫害,需要进行分门别类,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使松树种植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泉巨永乡位于北票市中东部,油松种植面积约8641亩。
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针褐斑病、松树赤枯病、疱锈病、松毛虫、纵坑切梢小囊、松材线虫等,下面是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
1 松树常见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1 松针褐斑病1.1.1 主要表现症状:首先在病发前期,受到松针褐斑病感染的叶子会呈现一些星星点点的褐色点点,如名字“褐斑”一样;随着病症不断严重,叶子则会被这些褐色的斑斑点点所逐渐覆盖,并且还会出现多种颜色混杂在一起形成多重颜色的斑纹。
1.1.2 原因:根据以往相关的数据和考察研究,从而可以得出引起该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当地若是长期处于降水量过多,使得分生孢子浸泡于水当中超过两天甚至以上,则容易使松树进入到该病害的萌发时期。
主要可以表现为:大量芽管从气孔中进入,引发了松针褐斑病。
松针褐斑病处于发病的高峰期时,大多数松叶的皮肤不仅会产生褐色的斑点,还会加入新的病症—黑色的小孢。
即使已经枯死、离开树干的松叶,即便没有出现病斑,也会逐渐出现子实体。
防治措施:首先,在种植松树时,需要选择优良树种,比如需要优先考虑其抗病性、抗水性以及相关的能力是否都属于较强。
防止出现培育受过感染或抗病能力弱的苗木。
此外,还可以选择在种植区域进行“混交林”的种植方式,使该病在发生后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扩散。
并且,需要在种植期间,定时定期对苗木进行观察和记录,若是发现感染病害,则要立即对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百菌清或者相关的退菌物对其进行治理,使其病情能得到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松感病的。(南京、江西) 马尾松上也有病斑。
证明病菌是我国原有的
侵染循环:
越冬:病菌在病斑上以菌丝或孢子越冬; 传播:雨水稀释后,风传播。水流也可
传播,种子不能带菌,但苗木可带菌。 侵入:气孔侵入,潜育期18天,生长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害防治:
美国病害防治方法(火烧、喷药)。 我国:
据病害流行区的划分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1、主要流行区:种植抗病品种。 2、偶然流行区:在苗木上山时用内吸性杀菌剂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根系蘸浆处理。 3、无害区:可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不必进行 检疫。
谢谢!
症状:
新叶
老叶
整个树形
和落针病、松赤枯病的区别:
黄斑:
病菌:
Scirrhia acicola 松针座腔菌 (仅在美国北部发现) Lecanosticta acicola 松针座盘孢 中国菌株同美国菌株无差别; 桐棉松菌株差别较大。
病菌的来源问题:
中国菌株同美国菌株无差别;桐棉松菌 株差别较大。
松针褐斑病
Scirrhia acicola Lecanosticta acicola
在我国的危害
1978年首 次在福建发 现
大片国外松 幼林枯死
在我国主要 危害湿地松、 火炬松和黑 松;马尾松 高度抗病
在美国:
在南方主要危害丛 草期的长叶松;
在北方重要危害作 圣诞树的欧洲赤松;
湿地松、火炬松几 乎不受害。
节多次侵染。
发病规律:
苗期和幼树病重:随着树龄的增长,树体高大, 病害渐轻。
温度、湿度高病害重: 根据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指标综 合分析,把该病害在我国的流行分为3个区域: 1、主要流行区:可导致5年生以下幼林毁灭。 2、偶然流行区:可使部分植株枯死,在部分 年份和局部地区可造成小面积林分死亡。 3、无害区:可发病,但不能使植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