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

合集下载

认识面积(课件)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面积(课件)三年级下册数学
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快速涂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比一比
重叠法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比一比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活动要求:
① 讨论方案 ③ 动手合作
②选取材料 ④完成记录
比较大小,理解概念
比一比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4
14
16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认识面积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 数学书封 面)的大小是(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迁移类推,形成概念
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快速涂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迁移类推,形成概念
这些图形有面积吗?如果有,快速涂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迁移类推,形成概念
16
回顾反思,质疑提升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6
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6Βιβλιοθήκ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单位的认识-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单位的认识-一等奖

关于“经验”与“知识”的思辨——以三年级“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为例扬州市东花园小学陈怡农“经验”和“知识”都是人们熟知的词语,《辞海》中对知识和经验的定义分别是: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经验是种感性认识,是经历、体验,泛指由实践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从两者区别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体验,并逐步积累形成一定的经验,而知识是运用理性进行抽象和推理,并需要运用逻辑确定性来检验。

这里所涉及的知识和经验更多的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衡量的,经验是感性的表达,知识是理性的象征,经验更多具有个性性,知识具有社会性。

但有区别也会有联系,知识不是凭空出现,它来源于经验,是对经验的抽象和深化,可以说,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知识并不是终结,如果说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在知识基础之上,形成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必将是智慧。

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体现出价值,才更能体现促进经验的“获得感”,形成良性循环的不断提升。

那么,我们如何经过“经验”达及“知识”甚至触摸到“智慧”呢我们以三年级“认识面积”一课为例,试图加以具体阐明。

“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强调利用有层次有步骤的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想象等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丰富学习图形的经验,获得解决图形问题的策略,以此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我们应该知道,面积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最为基础的概念之一,面积的测量方法与长度测量方法有内在的一致性,也有显著的差异,长度都要用长度单位去直接计量,而面积单位既可以用面积单位去直接计量,也可以通过测量相关图形某些边的长度后计算出来,而这种间接计量的思想方法对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方法上的支撑,有着重要的影响,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视角。

面对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只是让孩子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三个面积单位就可以了吗如果孩子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有所了解了,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将如何定位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呢我们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怎样的深入思考呢从知识层面上看,纵向看该知识点是学习一维(长度)到二维空间(面积),走向三维空间(体积)的重要环节,横向看是认识面积到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步骤。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认识面积》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2. 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面积单位的学习工具(如面积板、方格纸等)3. 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它们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二、探究面积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正方形的大小?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大小可以用它的边长的平方来描述,这就是面积的概念。

5.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探究面积单位(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平方厘米就是描述这个正方形大小的单位。

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其他面积单位,如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四、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它的长和宽。

2. 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4. 教师出示其他图形,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题:认识面积第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8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8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8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丨苏教版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7页至第78页,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边长和长宽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实例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剪刀、彩纸。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如桌子、黑板、窗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2. 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用黑板和粉笔演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释长和宽的概念,并给出实例进行讲解。

3. 讲解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用黑板和粉笔演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释边长的概念,并给出实例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的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面积、计算报纸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结果。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边长七、作业设计长方形:长 5cm,宽 3cm;长 10cm,宽 6cm。

正方形:边长 4cm;边长 6cm。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面积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六册P 80~81页上的教学例题,“想一想”,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且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②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行,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游戏复习1、考考眼力⑴想一想那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课件比较快的演示(1)一个圆里面包含一个三角行,三角形里面包含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一个正方形。

(2)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移动,小的都被一个大的覆盖住。

定格2秒后隐去。

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哪个大,怎样判断的?生:只要能说出例如:因为三角形在圆里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盖住了其他的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类似的观察结果就可以。

⑵学生交流出判断结果后,课件演示确认!2、找一找,比一比学生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上的一个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生:自由活动,相互演示,师巡视。

二、设疑导入1、创设疑问,诱导探究⑴在学生的自主比较前提下提问底大多少呢?例如课桌面到底有多大,你的橡皮一个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学生知识冲突,有疑问。

⑵追问:想知道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准备怎样告诉老师?2、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估计情况:①用数学书、文具盒等去比划,说出有几本书大小或者几个文具盒大小。

用课件演示静止画面:两种大小不一样的书(文具盒)在进行测量。

②用尺在量两条边的长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以及平面图形面积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知识,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计算面积时,可能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理解有所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的理解,以及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

3.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市级公开课)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市级公开课)

什么是面积?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例1主要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1、比较黑板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引出生活中物体面积的含义;2、尝试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3、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例2主要教学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比较。

掌握用观察、重叠和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体会用相同的单位面积直接计量这种计量面积最为基本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面积的两重含义;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不同的比较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组合作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的乐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生活中物体面积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思路和理念:课前我充分研读课标,审慎思考:1、“面积”的概念如何渗透给学生?2、生活中哪些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是方法策略的多样性还是体会用单位面积度量面积大小?在多次的磨课和试讲中,我理清思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第一部分,用手掌画来解开“面积”的面纱,感受面积的大小;第二部分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在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和比一比中体会物体表面和地图表面的大小;第二板块,在辨析中掌握图形的面积大小;第三板块,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感受用面积的度量,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和数方格法);第三部分,练习中层层递进,先利用判断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接着画出面积是10的图形,之后利用已有的度量经验估计面积大小,最后引入面积单位,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面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和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测量工具。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面积》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面积》课件
认识面积
课本封面的面 比 黑板的面小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
课本封面的面积
黑板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宁夏 江苏 四川 湖南
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江苏省
宁夏回族 自治区
四川省
湖南省
量或数方格
16
15
17 20
重 叠
猜猜我是谁:
1、Hi,大家好,我身上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数学书封面的面
积那么大,你知道我是什么吗?
2、我身上的面积大约有八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么 大,你能猜出来我是什么吗?
葡 生活区
花坛 萄
综合楼
林 竹

教学楼 运动场 过 图书馆 道 办公楼
草坪
水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苏教版

认识平方厘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并且感知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2.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教学难点]对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有正确感知。

[教学准备]教具:正方形纸片(1张1平方厘米、1张1平方分米、1张1平方米)、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纸片若干(每组的纸片大小形状相同、组与组之间大小形状不同);每人1平方厘米塑料片10个、透明方格塑料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面积的含义提问:桌面和数学书封面,哪个的面积更大?(桌面)追问:你比的是什么,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生摸一摸)2.引发认知冲突谈话:那数学书封面到底有多少大呢?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合作,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小纸片来测量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学生小组活动:用纸片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测量结果:指明用不同纸片测量的学生上台操作,得出结论。

追问:大家测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是谁错了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谈话: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一个物体的表面,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并不能明确表示出一个物体的面积,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面积单位来表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个比较常用的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二、认识平方厘米。

(一)体验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1.量一量要求: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紫色的小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

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2.摸一摸要求:请大家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预设:(纠错)我看到有的同学这样摸(摸边),对吗?应该怎么摸?我们再来摸一摸。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丨苏教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标准单位来测量面积。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面积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面积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来探究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测量面积的方法。

### 教学难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学会测量面积的方法。

##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

2. 实际操作法。

3. 探究学习法。

##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面积测量工具(如直尺、方格纸等)。

3. 实物模型。

##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面积现象,如房间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面积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大小。

3. 讲解面积的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4. 演示如何用面积测量工具(如直尺、方格纸等)来测量面积。

### 三、实际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

2.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 四、探究学习(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吗?2. 引导学生探究计算面积的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让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并进行验证。

###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然后讲解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面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供我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课本、桌子、盒子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我会用公式进行解释,并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3. 练习:在讲解完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会逐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4. 应用: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a) 一个长方形,长为8cm,宽为5cmb)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6cm2. 答案:a) 面积= 8cm × 5cm = 40cm²b) 面积= 6cm × 6cm = 36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有一些同学会出现困惑。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辅导,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也会给同学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整理与复习|苏教版我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这一节课我们要整理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计算工具,如尺子和计算器。

学生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做笔记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纸盒和魔方,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模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接着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我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1. 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2. 正方形:边长4厘米。

答案:1. 周长:16厘米,面积:15平方厘米。

2. 周长:16厘米,面积:16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练习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耐心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如计算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或者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复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面积》-苏教版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能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因此,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几何直观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面积比较的游戏,如“找不同大小的纸片”等,通过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面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大小的情形?”比如,你们在选择桌面、比较纸张大小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大小的奥秘。
4.面积的实际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面积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形成对面积大小的直观感知。
2.发展学生的量感,学会使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准确计量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解决实际面积问题,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积单位的转换: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练习来加强理解。
-面积计算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计算方法,如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准确计算,这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

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

(板书:面积)2.揭示课题。

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板书课题:认识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

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一)认识物体表面。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

比如,黑板书写的这个面就是黑板的表面(边说边摸)。

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些物体表面的例子吗?学生举例交流。

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自主学习单(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重量、货币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本章节通过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的单位等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面积计算的工具,如尺子、剪刀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桌子、书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表面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桌布的大小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1、什么是面积?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

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

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

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一位学生说说他家有多大?小孩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

”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他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

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刚从那位学生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

”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

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

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

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也很有激情。

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

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

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
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

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