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回用工程设计论文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因此论文从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
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
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
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
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
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
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等城市开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继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研究在城市,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屋面雨水、广场雨水、绿地雨水和污染较轻的路面雨水等。
雨水收集利用按规模可以分为利用屋面收集的雨水集蓄系统、新建小区、公园等园区的雨水集蓄系统以及与城市雨水管道结合的大型雨水调蓄池系系统。
(一)1、屋面雨水的收集屋面是城市中最适合和常用的雨水收集面。
屋面雨水的收集除了通常的屋顶外,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有时候还需要考虑部分垂直面上的雨水。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按泵输送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泵送雨水利用系统、间接泵送雨水利用系统、重力流雨水利用系统三种方式。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适用于较为独立的住宅或公共建筑,通过屋面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轻,雨水的PH呈中性,含盐量很少,硬度很低,无需进行软化,可直接回用于浇灌,冲洗厕所、洗车等,节约自来水用水量,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
而且雨水不进入城市雨水管网,减轻了城市防洪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
雨冰初期弃流过浊屋顶等理想汇水区域收集流程在规划新建区域,规划小区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同步考虑建设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并在地下设置雨水罐,对雨水进行收集。
当雨水罐收集满后进入雨水排放系统,排入附近河流。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单独建设设置,也可多座建筑联合收集。
2、其他汇水面雨水的收集系统(1)路面雨水收集系统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可以采用雨水管、雨水暗渠、雨水明渠等方式。
水体附近汇集面的雨水也可利用地形通过地表面向水体汇集。
道路雨水低绿地和浅沟收集(地下调蓄渗透)示意图利用道路两侧的低绿地或有植被的自然排水浅沟,是一种有效的路面雨水收集截污系统。
庭院绿地雨水收集渗透实例(2)停车场、广场雨水收集停车场、广场等汇水面的雨水径流量一般较集中,收集方式与路面类似。
(3)绿地雨水收集绿地既是一种汇水面,又是一种雨水的收集和截污措施,甚至还是一种雨水的利用单元。
(二)雨水调蓄系统的研究所谓的雨水调蓄就是雨水调节和储存的总称。
传统意义上雨水调节的主要目的是削减洪峰流量。
雨水收集与利用论文
雨水收集与利用论文【摘要】在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设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必将迎来城市雨水利用的春天。
同时,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也将促使雨水收集和利用的设备生产、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产业链的形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正文:雨水的收集利用是一项古老的技术,数千年前就被人们所利用,传统的雨水收集是指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雨水通过地面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者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则通过地面收集后汇入雨水口,并通过管道收集排入河道或通过泵提升进入河道。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不透水地面逐渐增多,植被面积减少,水体面积减少,城市排洪能力降低。
传统的水资源收集方式会造成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大量的雨水甚至会引发城市洪灾和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因此现阶段雨水的回收与利用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尤其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回收利用雨水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同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从时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水资源较为丰富,多洪涝灾害;冬春季节降水少,水资源相对不足。
因此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等传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
二、雨水收集的功能1、节水功能。
雨水的收集可对缺水、灾害性缺水形成有效缓解和应急补充。
2、控制污染物排放。
雨水的收集可以减小城市降雨径流强度,降低地表雨水对土壤、污染物的冲刷。
关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分析论文
关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分析论文摘要: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匮乏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危胁。
城市雨水作为一种长期被忽视的经济而宝贵的水资源,一直未得到很好地利用,如果将雨水利用思想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对未来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思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雨水收集;雨水利用;方案;雨水量计算;处理工艺;效益1雨水回收利用的必要性1.1应用背景。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能源,也是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的1/4。
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一起成为了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雨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对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已成为人们近几年不断关注的问题。
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104亿m3,可利用水资源量巨大。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通过对雨水的回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旱涝灾害,减轻市政管网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雨水中所掺杂的杂质造成污染与堵塞的问题。
1.2应用优势。
雨水的收集与处理会增加设备的建设费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短缺,水价上涨已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将回用的雨水作为低质水以代替生活用水,它所创造的长期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雨水的回用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雨水的回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用水与排水之間的矛盾,并且雨水在收集与滞留的过程中,通过蒸发、下渗等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状况,减少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从而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国内外雨水回收利用现状。
关于园林中雨水回用策略探讨撰写
关于园林中雨水回用策略探讨撰写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在用水方面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就是最为重要的。
随着近年来对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逐渐减少,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中园林景观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进行水景的营造和设计,这时就可以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的设计方案,从而大大减少水资源的获取,能够显著的节约水资源。
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能够通过设计一个雨水花园来进行园林的雨水回用。
本文将针对雨水利用进行简要概述,并针对园林设计中所存在的水资源回收问题,进行系统的方法探讨,希望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利用,从而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水景。
关键词:园林设计;雨水回用;绿色一、引言水资源是世界上最为贵重的资源之一,无论在任何建设方面都需要用到。
风景园林作为我国古代文化宝贵的遗产,象征着我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在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时常会需要进行水景的营造,通过将水体进行造景,与周边的建筑物和植被进行完美的搭配,从而营造出更加协调、更加生态化的园林环境。
在进行水景营造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循环、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雨水回用体系,使得园林设计能够达到循环高效绿色的要求。
想要完善的构建园林雨水回用系统,首先必须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园林景观地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从而确定该用何种设计方法能够最大的贴合自然。
同时,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不同,各地区各季节的降水量也分布不均匀,所以在进行园林水景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各地气候环境的差异,从而进行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二、园林景观与雨水回收概述(一)园林景观的人文内涵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同时涉及到了历史人文、地理、建筑学、生物学等各方面的学科,同时建立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园林景观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其设计的主要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改造设计论文
引言晓明矿污水处理厂自2012年12月底建厂投产以来,设计方案考虑生活污水的源水是中等浓度的洗浴污水及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污水经污水厂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可达中水回用标准。
而雨季煤泥水一旦经此方法处理后,会造成系统堵塞的严重后果。
研究分析雨季煤泥水悬浮物超标,可采用单纯沉淀作为该水处理的“前处理”工艺。
于是考虑对生活污水池及水泵房进行改扩建,将原有的一级沉淀缓冲池改为两级,雨季煤泥水经生活污水稀释,充分沉淀后再经污水处理厂处理,以达到污水不外排的目的。
1 生活污水池及水泵房改扩建背景1.1 雨季煤泥水分析(1)COD大部分还是以悬浮性COD存在。
(2)由于降雨的随机性,溶解性物质所占比例的变化较大,雨水的可生化性属于可生化的水平。
(3)雨水中的氨氮是由淋洗大气带入,大部分为可溶性的氨氮。
综上分析,将雨季煤泥水做单纯沉淀后,可与生活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1.2 原生活污水池及水泵房背景生活污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圆筒水池,内径为6米,深9.8米。
水池一半为生活污水沉淀缓冲池,一半为水泵间,抽水泵设置在仓底(2台4PW泵,一用一备)。
水泵房为砖混结构,包括休息室和操作室。
存在以下问题:(1)雨季煤泥水汇入生活污水池,污水处理厂无法处理,必须外排至新开河,造成环境污染。
(2)生活污水沉淀缓冲池存储量小(140立方米),当锅炉排污或浴池大量放水时,生活污水无法在池内得到充分沉淀,造成排放浊度增大,不利于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的处理。
(3)由于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悬浮颗粒较多,水泵又频繁启动,造成水泵经常发生故障,同时因水泵安设在池底,给维护和保养带来不便。
(4)水泵房已超過使用年限,已反复修补多次,且职工有效使用面积小(7平方米),不利于员工身心健康。
2 生活污水池及水泵房改扩建设计内容2.1 改扩建原则改扩建原则:在满足相关国家规范条件下,充分利用原生活污水池容积,同时避免施工期间影响目前的生产,设计便于施工且总造价低。
雨水回收利用的设计探讨
鐾
0 0 0 m3 , 可供 3 - 4 此, 将 回用 的雨水作为低质水 以代替生活用水 , 它所创造 的长期效益 2 天绿化和浇洒道 是无法估量 的。 、 . 雨水的回用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珍惜水 资源 、节约水资源的意 路 用 水 。 除此 之 外 ,还要设 置市 图 2弃流井示意 图 识, 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 雨水的回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缓解城市化 政 自来水作为补充水源, 以作应急及冲洗处理设备用。 进程中用水 与排水之间的矛盾,并且雨水在收集与滞留的过程 中, 通 3 雨 水 回 收 利用 中的若 干 问题 过蒸发 、 下渗等作用, 可以进一步改善小范 围内的气候状况, 减少城市 3 . 1 弃 流设 施 的设 置 部位 中的热 岛效 应 , 从 而进 一 步创 造 良好 的生 态 环 境1 3 1 。 弃流方式的选择对初期雨水弃流量 的大小 、弃流设备 的控制方 1 . 3国内外 雨 水 回 收利 用 现状 以及施工维护和工程造价等都有影响。弃流装置一般都设置在雨 人类对 于雨水 的利用已经有 了很长的历史 。雨水集流系统的研 式, 但这样就导致 了为 了弃流管 网起端的初期雨水, 究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 8世纪古罗马时期 。在欧洲德 国还成立了专 门 水收集系统的末端 , 的雨水 回用组织, 颁布 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 日本是亚洲最早实行雨水 而使得一部分末端 附近的中后期清澈雨水不得不 同时被弃流掉。为 需要把弃流装置设置在整个 管网较为 中心的部位, 也 回收利用 的国家, 从 1 9 8 2年开始就逐步将雨水 回用纳入国家发展 日 减少水量浪费, 要求在布置时尽可能做到均衡 布置, 避免狭长型的枝状布置。 程。
1雨 水 回收 利用 的 必 要性 1 . 1 应 用 背景 水是人类生存必 不可少 的能源,也是制约当今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是一个较 为缺水的国家, 人均 水资源量仅 占世界人均的 1 / 4 。干旱缺水 、 洪涝灾害和水 环境恶化一起成为了我国面临 的三大水 问题并在一定程
高校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工程探讨
TECHNOLOGY /科技高校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工程探讨文/刘徽近年来,我国在建设节约型园林和海绵城市的倡导下,高度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提升,采取了相关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施行为建筑雨水利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条件,“集雨型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
P P模块是一种高品质的再生聚丙烯塑料,具有无毒无污染、使用寿命长、施 工周期短、便于施工等特点,P P模块雨水池就是以PP 模块为组件制成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对合理利用雨水、提高城市排涝能力等具有巨大的作用。
下面结合实际工 程对丨叩模块收集利用系统及施工技术加以阐述。
1项目概况图2雨水预处理系统工艺流程2.1雨水截污挂篮沉淀装置主要应用于管网雨水口处或雨水收集回用的弃流井 之前。
采用PE+PPB外壳、内置不钱钢304提篮及过滤网,可有效拦截较大固体污染物,保护后期设备正常运行, 便于清理。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某高校校园内,建筑面积约2.44 万m2,占地面积约0.82万m2,雨水来源主要为建筑物 屋面雨水、硬化道路雨水以及绿地雨水。
北京市年均降 雨量为596mm,夏季雨量较大,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需配建雨水调蓄池两座,有效调蓄容积为180iii3。
2系统介绍雨水通过管网汇流、地表径流等形式进人收集管网,在前端设置预处理系统,经截污沉淀、弃流、过滤等物 理工艺后进入调蓄池中,雨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 灌等,弃流雨水排人下游雨水管网中,工艺流程见图1。
|雨水收圯竹网|——预处理系统|—雨水调蓄系统溢流,排污丨回用’t'~"f下游雨水符网|图1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工艺流程初期雨水的弃流以及悬浮物的去除是雨水处理的关 键,预处理措施可确保进人调蓄池的雨水水质,工艺流 程见图2。
2.2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装置内置水流堰挡板、控制阀、控制球,不锈钢滤 网,当达到设定的弃流量时,排污口自动关闭,停止弃 流,进行雨水收集,过滤产生的污染物留在排污口箱体 内,待降雨结束后排污口自动打开,污染物随剩余水流 排出,装置回复原状,等待下次降雨。
雨水回灌论文1
城市雨水回灌实验技术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日和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西安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特点,采用室外实验的方法,建立雨水回灌系统,对回灌过程进行监测。
研究了雨水回灌地下水状态下,回灌水量变化状况。
本研究成果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保护地下水和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城市雨水回灌技术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1.设计并建成了完整的抽水试验系统和雨水回灌入渗试验系统设各。
2.根据二次抽水试验结果,确定回灌试验场的水文地质参数,使用稳定抽水条件下的裘布依公式计算得到渗透系数K=0.70m/h,影响半径R=74.15m,导水系数T=4.86m2/h,含水层贮水系数u*=0.28,降雨入渗系数α=0.269,汛期试验场地日降雨入渗补给量为23mm。
3.通过回灌实验,分析了问灌过程中水量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回灌水量与回灌地区的含水层性质、回灌井结构、地下水流等因素相关。
回灌入渗设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4.研究了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量,分析了降雨量与井水位的变化关系。
根据回灌理论,计算得到试验场地的雨水回灌井回灌容量为166.34m3/d,若按设计降雨量10mm/d计算,该试验场地单井可控制流域面积为16634m2。
5.提出适合回灌雨水井的监测项目和管理手段。
为城市回灌设计和管理部门提供了定量依据和参考。
6.分析了同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为城市回灌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雨水回灌、水量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源消费的显著增长,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其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电、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而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的发展。
针对城市水资源短缺,人们逐渐认识到雨水技术的开发利用对缓解城市供水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建一设,对城市雨水进行必要的收集!处理利用,补充地下水是建立节约型社会,解决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研究城市雨水回灌入渗地下水利用技术,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规划原则,意义重大。
浅议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环境保护水中回收单位:姓名:时间:浅议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
这也就需要有关部门转变城市治水思路,先发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统,积极推动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进程,使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在大多数城市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雨水;收集;回用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城市中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地等表面大部分均进行了硬化处理,这些硬化处理虽然满足了美观、舒适、整洁的要求,但也为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而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北京、武汉、深圳、厦门等)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城市排水标准偏低、缺乏应对特大暴雨的内涝防治系统、相应的预警及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御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能力。
为解决此类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区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已普及几十年,国内则刚起步。
2011年将LID(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首次写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应采取雨水渗透、调蓄等措施,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延缓出流时间[1]。
LID强调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实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减降雨期间的流量峰值,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设计
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设计标题:用物理定律为基础的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设计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物理定律,可以在许多环境中收集与利用雨水。
本文将详细解读物理定律与实验准备、过程,并讨论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的应用和相关专业角度。
一、物理定律与实验准备:1. 蒸发与凝结定律:根据蒸发与凝结定律,我们可以利用蒸发器和冷凝器来收集雨水。
实验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蒸发材料和冷凝材料,并配置适当的设备。
2. 流体静力学定律:流体静力学定律告诉我们液体在容器中的压力是均匀的。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定律设计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以确保多个收集点具有相同的水压力。
实验准备包括选取合适的容器和管道,并确保它们的连接完好。
3. 水的表面张力定律:水的表面张力定律告诉我们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定律设计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雨水的浪费。
实验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收集设备和表面处理方法,以增加雨水流入设备的概率。
二、实验过程:1. 安装蒸发器和冷凝器:根据实验准备中选择的蒸发材料和冷凝材料,安装蒸发器和冷凝器设备。
确保设备之间有恰当的连通管道,并且管道中无漏损。
2. 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根据流体静力学定律,选择合适的容器和管道,设置多个收集点,以确保各个收集点具有相同的水压力。
3. 表面处理:根据水的表面张力定律,选择合适的收集设备和表面处理方法。
例如,可以在设备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涂层,以减少雨水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被吸收入设备内部。
4. 实施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完成实验准备和设计后,开始实施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收集到的雨水经过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处理,使其变为纯净水,并储存于合适的容器中以备后续利用。
三、系统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1. 农业应用:利用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可以在农田中灌溉作物。
通过控制水的流量和灌溉周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生产力,并减少农业用水的需求。
城市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的设计
城市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供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的设计。
首先,我们要了解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的基本概念。
雨水收集是指通过各种设施和技术手段,将雨水从屋顶、道路等地方收集起来;再利用则是指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冲厕、洗车等非饮用领域。
这种系统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还可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收集设施的设计:收集设施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雨水的收集效果。
常见的收集设施有屋顶雨水收集器、地面雨水收集器等。
这些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防堵性能、耐腐蚀性和耐候性,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降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收集设施。
2.处理设备的选型: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和污染物,如泥沙、树叶、油脂等。
因此,在进入再利用环节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设备有沉淀池、过滤器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高效去除杂质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成本和维护的便利性。
3.储存系统的规划:为了确保雨水的有效利用,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储存系统。
储存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容量来容纳不同季节的降雨量变化,同时还要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储存系统的布局和管理问题,以便于日常维护和使用。
4.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配置: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的安全,需要配置一套完善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这套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雨水的收集量、处理效果和储存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5.宣传教育的加强: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研究论文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研究论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研究论文摘要: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上任何生命体依赖的主要自然资源。
人类在进行城市化改造时会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我国是世界水资源缺乏大国,加上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
本文即是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进行研究,探讨了当前我国园林绿地用水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园林绿地当中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最终阐述了相应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雨水收集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各项经济发展的基础,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资源污染和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也使得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被拖慢,也为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困难。
1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1.1当前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表现①很多城市园林景观当中的喷泉、鱼池等小面积用水景观经常处于停水状态,使得该处景观仅沦为静态的“装饰品”。
②很多园林当中的绿化带由于缺少水资源灌溉,导致植被生长缓慢或抑制。
③为了避免地下水资源对园林景观内的水体产生污染,很多景观内的蓄水池底部均进行了硬化处理,使得该处水体呈死水状态,导致水质不断恶化,也对周围的植物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了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防护价值。
1.2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①城市本身拥有的水体资源量有限,这主要是城市土地开发需求量大,很多小型河流在早期城市规划当中均采用填补的方式,导致部分城市内水体资源量明显减少。
加之城市对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如今开采难度升高,并且水源的污染问题处理不够及时,使得地表水质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情况。
②很多园林景观在设计之初就显露出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多数的设计师更加青睐于城市自来水,但很多的景观内可采用水质相对较低的水体,使得优质的自来水源被大量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③我国现在的城市园林景观当中对于天然雨水资源的利用度不足,使得廉价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篇一:对某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及利用系统设计分析】对某住宅小区雨水回收及利用系统设计分析摘要:我国年降雨总量远大于供水总量,但是以雨水为水源的供水量所占比例却极小,大量的雨水资源被白白浪费,非常可惜。
文章对某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进行分析,充分的收集较清洁的屋面雨水,以满足小区绿化、浇洒道路用水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住宅小区; 回收;雨水利用;设计0 前言某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为100925m;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82200m。
按《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该小区须进行雨水利用的分析,确定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
2 雨水利用方案2.1 雨水利用方式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应采用雨水人渗、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
一般有以下5种组合方案:①入渗;②收集回用;③调蓄排放;④入渗+收集回用;⑤人渗+调蓄排放。
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223考虑到土壤渗透性、年降雨量特征、用地条件、运行管理和实际工程案例等因素,采用收集回用作为该小区的雨水利用方式。
2.2 雨水收集回用方案的选择雨水利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可收集雨水情况和需回用雨水情况进行水量水质分析后确定。
2.2.1 可收集雨水情况一般住宅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主要有道路、绿地、屋面3种汇流介质。
在这3种汇流介质中,地面径流雨水水量较大,但水质较差;绿地径流雨水因经过渗透而水质较好。
但可收集雨量有限;屋面雨水水质较好、径流量大且便于收集利用。
该住宅小区总建筑屋面面积约为25800m,由于小区管网已基本建成,雨水利用主要用于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为减少开挖,保护原有管网,一期示范工程仅选用2栋建筑屋面收集雨水(f=887m),经管道汇人整流井。
2.2.2 需回用雨水情况回用雨水主要可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以及消防用水。
考虑到可收集雨水量、回用用途、投资和水质需求。
拟主要用于绿化和道路路面冲洗。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与效果评估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与效果评估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系统的设计与效果评估是优秀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与效果评估”为题,介绍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供一个范本供读者参考。
1. 引言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中大量的雨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与效果评估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和实例分析,提供一个优秀毕业论文的范本。
2.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2.1 系统组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装置、储水设施、处理设备和利用设备组成。
雨水收集装置可以是建筑物屋面、地面排水系统或专门的雨水收集设施。
储水设施可以是地下水库、雨水塘或储水桶等。
处理设备包括过滤装置、消毒设备和水质调节设备。
利用设备可以是供水设备、景观灌溉设备或冷却系统等。
2.2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应考虑雨水的收集效率、处理效果和利用效益。
首先,要确定雨水收集的区域和容量需求,合理设计储水设施的大小和数量。
其次,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处理设备,确保处理过程安全有效。
最后,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利用设备,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3. 系统效果评估方法3.1 水资源评价通过对雨水收集量、雨水利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益等指标的评估,判断系统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效果。
可以采用水平衡分析、水质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等方法。
3.2 环境效益评价考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可通过水污染物的削减、减少地表径流量等指标评价其环境效果。
同时,可以比较雨水利用系统和传统供水系统的环境效益差异。
3.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分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可以从节约自来水资源、减少洪涝灾害风险以及提供经济收益等角度进行评估。
4. 案例分析以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例,展示系统的设计与效果评估过程。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探讨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探讨摘要:目前我国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不能普遍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随着城市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用水成本的增加以及建设工程所需的用水系统化、灵活性提升,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实际应用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越发突显。
在建筑工程中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利用天然水源,降低用水成本,提升工程中用水的灵活性及系统性,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工艺在建筑工程中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不但有利于工程的绿色建设,也是对传统水源使用的革新,这正符合我国目前在水资源调整、建设及再利用方面的迫切需求[1]。
对雨水的合理利用,需根据雨水的入渗调控原理和地表屋面径流调控原理来实现对雨水的资源化、水文化控制,使得工程中的雨水循环长期处于有利的发展状态之中。
一般来说,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收集区域为建筑屋顶、柏油路面、绿化带等公共区域,贮藏区和净化区一般设于公共区、绿化带或地下室,使用功能为建筑中水系统、地下室冲洗及绿化用水等用途[2]。
1工程概述工程位于东莞市南城区,工程面积约28000平方米,本工程收集池的水量54m3,根据项目的地形地貌的特点,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达到水资源有效地循环利用,并建设成兼具节水、节能、景观功效的绿色生态示范工程。
2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4)《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
3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3.1 雨水回用系统流程雨水回用系统一般由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储存、水质处理和配水管道等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
3.3 雨水初期弃流降雨初期,由于径流对下垫面(屋面、地面等)表面污染物的冲刷作用,初期径流水质较差。
工厂雨水收集
工厂雨水采集【篇一:雨水采集回用技术】雨水采集回用技术概括:现代城市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丛林。
雨水下降到地面此后几乎都从污水管道流走,对地下水增补极少;城市用水愈来愈依赖地下水,造成好多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愈来愈大;而相反,好多低洼处却因为排水不畅,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同时雨水大批进入污水管网,也给污水办理增添了很大的负担。
依据《对于增强新建建设工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均宜考虑采纳雨水利用举措。
建设项目规模达到要求的,一定使用建设雨水利用设备。
很多城市都陆续出台近似举措。
所以雨水采集办理不论是住所小区或是办公大楼仍是其余公共建筑物,都有着很大的需求,并且跟着社会发展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这种趋向将愈来愈显然。
该雨水办理回用设备,能够有效的对屋面、路面等的雨水进行办理,去除 ss 、浊度等,并使其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回用标准,用于绿化、路面冲洗、冲刷卫生间、洗车等,节俭了水资源,切合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
系统采纳全自动运转,无需专人看护,保护方便,解决了没有水办理专业知识的一般人群对系统正常运转的后顾之忧。
作用:雨水采集办理回用设备是采集屋面、路面等的雨水,办理达标后回用,帮助业主减少自来水用水量,也切合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
雨水经过管网采集后,经过弃流井,将早期较脏的部分弃流至城市污水管网,以减少设备办理压力,保证出水水质。
弃流后的雨水进入调蓄池,调蓄池的作用是在降雨时将雨水进行储藏,无雨时保持系统在一准时间内连续运作;将短期的、不定量的雨水转变成有必定周期和水量的水。
办理设备采纳侧向流中间进水斜板积淀的工艺,出水稳固靠谱,办理达到《城市杂用水》中的回用水标准。
达标后的水进入清水池,方便业主回用。
回用水经过高压泵或变频泵提高至业主回用管网即可。
办理流程图: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雨水弃流完好的应当叫雨水早期弃流,他主要应用在雨水采集利用系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收集回用工程设计
【摘要】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雨水回用技术研究已是一个可行的、势在必行的趋势。
本文介绍了某中学天面雨水收集回用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降雨特征;建筑天面;雨水利用
广州市降雨充沛,是我国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雨水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限制屋面清洁雨水利用的关键问题是降雨量在时间分布上不均衡,需要建造雨水存储池,使得初期投资较高。
将存储池的建造成本摊入提高排水系统标准与控制城市溢流雨水污染等雨水利用的间接效益上,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安全-资源-环境效益兼备的雨水管理技术。
该次某中学综合利用校园雨水(包括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收集,并经过处理,达到杂用水水质要求,用于校园绿化的浇灌、体育馆冲厕等。
以达到节约了水资源的目的。
1 广州市降雨特征分析
广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 300~2 200 mm 之间变化(多年平均值为1 682 mm),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降雨通常集中于汛期,最大和最小月降雨量相差悬殊。
广州市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是自北向南有逐步递减的趋势,广州市东北和西北部的多年平均降水分别为1 977 mm和1 953 mm,中部地区为1 695 mm,南部地区则为1 474 mm,南北地区差距十分明显,达500 mm。
广州市多年月平均降雨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1961~1990 年广州月平均降雨情况统计表
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
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平均降雨量/mm 43.2 64.8 85.3 181.9 283.6 257.7
227.6 220.6 172.4 79.3 42.1 23.5 1682
平均降雨日数/d 4.7 7.3 10 11.6 14.4 15.4 12
12.8 9.8 5 3.6 2.9 110
平均降雨强度/(mm/d)9.2 8.9 8.5 15.7 19.7
16.7 19.0 17.2 17.6 15.9 11.7 8.1 15.4
注:降雨日表示日降雨量不少于1 mm。
从表1看出,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这段时间内的降雨占全年降雨的80 %左右,其中又以5月、6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降雨的40 %左右,月降雨量分别为283mm和257mm,12月最少,为23.5mm。
年平均降雨日为110d,占全年总天数的30%。
年均降雨强度(即每个降雨日的平均降雨量)为15.4mm/d,夏季最大,5~9月的月平均雨量约为18.0mm/d,12月最小为8.1 mm/d。
2 建筑天面收集回用分析
2.1 教学区天面雨水
经现场查勘,教学楼楼顶已建设成绿色屋顶,建有“开心农场”及水景观,不光美观,而且环保、节能。
第一,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屋顶比普通屋顶吸收直晒太阳光热量少25%,屋顶表面温度比其他建筑平均低21摄氏度,屋顶空气温度低大概9摄氏度。
这样使得室内空调的用量大大减少了,还起到了节能减排的
作用。
第二,绿色屋顶可以有效蓄水。
夏季大量降雨之后,城市很容易会产生洪水,屋顶绿化正好有排水的能力,这样可以减少城市的排水压力,这也是雨水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作为雨水利用宣传示范的一个重要的点。
第三,可以降低一些城市的噪音。
当降雨强度较大时,超过土壤下渗能力,部分雨水会通过天沟、立管等汇入雨水管道。
考虑收集这部分雨水,进行初沉和过滤等简单处理后,用于教学楼附近的绿化灌溉。
2.1.1 可收集雨水量计算
该教学楼屋面总汇水面积约3100m2。
设计降雨重现期为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40mm。
则年均可利用用水量约为:m3
式中:—季节折减系数,取0.85;
—初期弃流系数,取0.87;
—径流系数,因为是绿色屋顶,径流系数较小,取0.40
2.1.2 年杂用水量计算
拟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的绿化面积约4000m2,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的规定,绿地(不包含足球场草坪,共37000m2)的浇洒用水定额为1~3l/(d.m2)。
广州地区降雨充沛,绿地浇水定额取2l/s。
一年按300天计算。
则绿化用水量约 m3。
2.1.3 雨水收集池容积
雨水的利用率雨雨水存储池容积大小有关。
按照德国雨水收集池容积计算方法,v=(年杂用水量与年雨水产
水量中的较小值)×0.06。
式中v为调蓄池有效容积,0.06为储存3周杂用水量系数。
在该工程中,年杂用水量取年总用水量,即2400m3,大于年雨水产水量1504m3,因此雨水存储池的理论有效容积为v=1504×
0.06=90.2m3。
水池容积暂定为90 m3。
雨水收集池占地面积45m2,有效水深2.0m。
2.2 体育馆天面雨水
收集体育馆天面雨水,这种天面水比较洁净,静置后稍作简单处理就可以进行回用,主要考虑用于体育馆内冲厕。
雨水收集利用流程图如下所示:
屋面雨水收集工艺流程
2.2.1可收集雨水量计算
体育馆屋面总汇水面积约4100m2。
设计降雨重现期为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40mm。
则年均可利用用水量约为:
m3
式中:—季节折减系数,取0.85;
—初期弃流系数,取0.87;
—径流系数,取0.75
2.2.2体育馆冲厕用水量计算
全校共30个班级,每个班级50人。
一周每个班有两节体育课。
体育馆冲厕用水按5l/(d.学生)计算。
全年(除去1月份,8月份,2个月假期)按44周计算,则冲厕用水50 30 2 0.005 44=660m3,2~7月,9~12月月平均66m3。
体育馆中的游泳馆对外开放,每天按400人算。
体育馆冲厕用水按5l/(d.人)计算。
游泳时间主要集中在7~10月份。
则这部分冲厕用水量为400 0.005 4 30=240 m3,7~10月月平均60 m3。
当体育馆有赛事时,按容纳1600人,30l/(d.人)计算冲厕用水量。
这种情况属于偶然情况,一年大约3~5次。
则这部分冲厕用水量为1600 0.03 4=192 m3。
体育馆内清洁、保安等人员按10人,30l/(d.人)计算冲厕用水量。
全年按330天计算。
则这部分冲厕用水量为10 0.03 330=99m3,(除去1月)月平均11m3
综上体育馆内全年冲厕用水量 m3。
2.2.3 雨水收集池容积
雨水的利用率雨雨水存储池容积大小有关。
按照德国雨水收集池容积计算方法,v=(年杂用水量与年雨水产水量中的较小值)×0.06。
式中v为调蓄池有效容积,0.06为储存3周杂用水量系数。
在该工程中,年杂用水量取年总用水量,即1191m3,小于年雨水产水量3729m3,因此雨水存储池的理论有效容积为v=1191×
0.06=71.5m3。
水池容积暂定为72 m3。
雨水收集池占地面积36m2,有效水深2.0m。
3 其他雨水回用工程设计
3.1 建造全新生态卫生间
在运动场附近建造一个约25m2全新的生态卫生间。
该卫生间结合雨水利用及景观。
将雨水收集在卫生间下面的雨水存储箱里,用来冲厕和浇灌花草、树木。
该方案雨水利用较典型,但是由于天面雨水可收集量非常小,实际可操作性差。
3.2 建设下凹式绿地
建造绿地形式如何,与节约水资源、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当前不少城市绿地是平地式或凸式,绿地浇灌用水量大,同时也给城市道路的路面或广场的地面带来一些固体污染物而影响市容市貌。
而下凹式绿地,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开展。
它有以下三个两个方面的作用:(1)灌溉用水量小,节约用水;(2)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3)二是减少城市河湖的水质污染和淤积量,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
3.3 示范区雨水利用可视化管理系统
在各雨水利用设施进出口建立实时水质检测系统和在线管理系统,保证雨水利用装置的稳定运行。
管理系统开发有可视化界面,实时监测雨水收集、处理、利用过程,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和展示。
4 结束语
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有效途径。
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缺水地区制水成本较高,水价居高不下,规模较大的地区采用分质供水、雨水回用会产生广泛的效益,并极大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3]香港天文台. 广州(中国)气象资料
[eb/ol]..hk/wxinfo/climat/world/chi /asia/china/guangzhou_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