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整合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案
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案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学校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设立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掌握环保知识,学习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方法。
这样的课程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小学开始,逐渐深入和发展。
2.组织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应该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供学生参与。
可以组织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与脆弱。
可以组织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可以组织义工活动,让学生关爱动植物,并参与到植树绿化等公益事业中。
3.建立校园生态示范区为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生态示范区。
通过搭建生态池塘、种植花草以及设置生态保护设施等方式,让学生亲手参与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中。
这样的示范区不仅可以提供学生观察和学习的机会,还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增添生态氛围。
4.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可以通过观看环保短片、听取环保演讲、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讨论环保问题。
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为后续的教学和活动提供依据。
5.与社区开展合作学校与社区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可以邀请社区环保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
可以与社区环保组织合作,共同组织环保活动。
可以与社区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生态调研和实践活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6.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培训。
可以组织环保知识培训讲座,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知识。
27216560_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教育在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和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方面责任重大。
近年来国家印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文件,都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日前,《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出台,并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其中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规定组织落实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要求,充实、培养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和课外辅导员,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师业务培训内容。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和实践离不开教师在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层面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系统开展教师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生态文明素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环节。
培训方式多样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培训。
首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与统计,依据调查结果设计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并将培训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
教师培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的形式,加强培训的实用性。
开展观摩学习、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实践考察等活动,分步骤、分层次地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
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培训内容调整和创新培训方式,灵活运用师徒式培训、跟踪式培训、需求驱动式培训、沉浸式培训、异质小组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
常见的培训教学形式包括:专家讲座报告,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同行之间经验介绍、教学展示、共同研讨;专家指导“自学—反思”,一对一课例设计、指导、说课与点评等。
分组深度研讨,促进专业提升。
采取“专家与教师面对面”的形式,围绕每位教师的教学课例进行深度研讨。
专家与教师从教学目标、课堂策略和作业评价等多个维度展开讨论,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升自主学习效力。
与学科教育教学相融合,观摩学习优秀案例,帮助教师寻求生态文明融入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的能力。
学科整合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学科整合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作者:张永红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2期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建议: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2018年,我申报的课题《基于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恢复问题的课程源开发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被确立为省级立项课题。
为了形成适合当地实际、适合本校特点的生态文明教育范本,学校教科室统一规划,制定了生物学科为主导,道德与法制、地理、历史、语文、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课题研究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实践证明,多学科整合是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历史课堂回溯祁连山的人文历史及其发展前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培养。
了解祁连山的人文历史,展望“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应该是我校师生必备的人文情怀。
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沿着历史课本的记载依次寻找与祁连山、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大战匈奴、汉武帝置张掖郡、隋炀帝万国博览会、凉州会盟等,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被称为“张中国之臂掖(腋)以通西域”的张掖是地理要塞、为什么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出了帕米尔高原、走向了世界。
如,通过匈奴战败后的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引导学生了解了焉支山的来历,感悟到了祁连山历来就是水草丰茂的人类栖息家园。
二、道德与法制课堂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描画的“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一起实现。
要使生态文明观融入孩子们的血液,必须引导他们了解我国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
道德与法制备课组教师共同研讨、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单元共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1课时,引领学生认识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发展,如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 写入政治报告、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写进了政治报告、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第2课时,引导学生学习几例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第3课时,指导学生学习2017年以来与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恢复问题相关的主要红头文件,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等;第4课时,开展“争做祁连山脚下的生态文明小公民”演讲比赛(见图1),一个女孩在演讲中大声呼吁:“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美丽的祁连山已经满目疮痍——冰川消融、雪线上升、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河道断流。
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高中地理课程涵盖了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如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环保意识。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在高中阶段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虽然教材中包含了一定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但往往不够系统和深入,难以满足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足。
(三)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评价不够重视,难以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教育。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策略(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合。
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章节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原因,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拓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一批具有生态文明发展观念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日趋重要。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长期的实践,党和国家的优秀先进教育工作者探寻到了拓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多种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和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基地,正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之路。
天津市在天津科技大学建立了首个大学生生态文明基地,该校各个学院的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环保理念,充分利用瓦楞纸板特有的材质特性制作了新颖别样的纸质家具,成本低廉又结实耐用。
这是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它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行动相结合,全面贯彻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生态文明发展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为建设生态文明而努力。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强有力的后备军,要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履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就要注重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传播生态文明这个重要理念。
经过相关科研人员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这个可行方案。
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是符合实际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我们着重把眼光投向大学生,积极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综合素质而努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首先,我们着力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要爱护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其次,我们开展各种关于生态文明的活动,鼓励大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履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用自己的行动来为生态文明做出努力。
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途径
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途径生态文明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多种实施途径的详细探讨,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与各学科相结合,融入到科学、社会、语文、艺术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科学课中,可以引入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探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课上,可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案例,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此外,语文课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对自然美和生态和谐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
艺术课也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例如,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鼓励学生表现他们对自然的感受与思考。
师资培训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关键角色,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应掌握前沿的环保知识和教育方法,能够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解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还可邀请生态专家、环保组织的志愿者等到学校进行主题讲座和实践活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触及更深层次的生态问题,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校园环境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通过自身的环境改善来示范生态理念的落实。
比如,绿化校园、建设生态花园、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无纸化办公等方式,都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通过参与校园生态建设,学生不仅能增强实践能力,还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设置生态观察角、环保周、生态模型展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感知能力。
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也有助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植树、清洁河道等,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环境保护的知识。
推动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推动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引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及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系统持续遭受破坏。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当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在中学生阶段,建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推动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方法1. 理论知识的普及:通过系统教学,向学生介绍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材中可以融入相关案例和实景,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
2. 课外体验活动:组织生态考察、环保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生态公园等,让学生亲眼目睹环保科技的应用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增加他们的环保热情和参与度。
3. 近距离接触自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定期举行户外活动,例如郊游、露营等,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进一步加深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途径1. 社区实践项目: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项目,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意识到个体行为的影响和改变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并思考如何改善现状。
例如,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等,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案。
3. 制定学校环保措施:学校应该积极制定环保措施,例如加强绿化建设、推行垃圾分类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并通过评奖等激励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1. 教师培训: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师培训,使教师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2. 科研支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提升他们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的探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的探析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贯穿到高中,而在初中阶段,如何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的实施途径。
一、课程资源整合初中的生物教材中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并且涵盖了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些内容进行教育,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各学科教材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其覆盖到整个人文科学领域,使学生知道生态文明不止是一门学科,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生态环保方面的调查、实验、参观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了解环境的质量、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初中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比如去实地考察,进行环境调查等。
学生们可以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接触到生态环境,全方位地了解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从而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内组织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如植树、打扫学校及周边环境等。
这都是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他们了解到环保行为对于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师生互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生态环境的实践案例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生态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生态文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宽容学生的错误,推动学生在实践中贯彻这些理念,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互信和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我学习能力,让生态文明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修养。
总之,初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对生态文明教育高度重视以及对途径方法的创新思考,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与孩子们的生活贴合,并应用广泛地开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担当。
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的路径
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的路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而对于儿童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肩负着培养儿童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使命。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成为了目前幼儿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的路径。
一、明确目标1. 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自然资源保护等。
2. 培养儿童的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促进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帮助儿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二、课程设置1.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设计生态文明的小课程,如观察植物、动物、游戏中的环保意识培养等。
2. 制定一年的主题计划,包括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保护日等。
3. 结合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如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三、教学方法1. 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以此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
3. 利用游戏和音乐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环保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环保知识。
四、师生配合1. 师资培训,确保老师们具备足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教育技能。
2. 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
3. 教师与家长交流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环保意识培养,让家园共育的理念贯穿于幼儿教育中。
五、评估与跟进1. 设立相关评估指标,对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进行定期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课程。
3. 建立有效的家校交流评台,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的环保意识培养情况,共同进行跟进。
在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课程的路径上,需要全体幼儿园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师生配合,才能达到培养儿童生态文明意识的目标。
开学第一课 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实践
开学第一课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和环境友好行为,教育部于20xx年提出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通过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友好行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路径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1. 课程设置生态文明教育首先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中。
学校可以在各门学科中融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引入生态系统、生物链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可以介绍环境历史和环境问题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2. 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外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感受和体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力支撑。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绿色植树、资源回收等,引导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同时,设置环境保护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此外,学校应该倡导“绿色校园”理念,减少资源浪费,推广节能减排等环保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1. 核心理念的宣传学校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师生。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会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2. 师生共同参与环保行动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可以组织环保社团或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途径与方法:一、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1.增加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案例和实例: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2.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和环保志愿者来讲解环保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听到权威的声音,从而深入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问题。
3.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扩大选修课程的覆盖范围,开设生态学、环境科学等课程,同时组织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野外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1.开展生态环境观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然观察和环境调查活动,通过亲自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改善环境质量。
2.开展环保主题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相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小型科研项目和调查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让学生真正了解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增加环保知识的普及:通过课堂教学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环保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以及具体的环保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行动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1.推行环保活动和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洁河道、清理垃圾等,在亲身参与中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制定环保习惯和行为规范:制定学校的环保习惯和行为规范,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要求学生遵守,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宣传。
3.引导学生制定环保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环保计划,如每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废物等,并定期评估和总结执行情况,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道德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课程设置: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增加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如环境科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2.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岸、垃圾分类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深刻体验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组织或研究机构的生态实践活动,如参加环境保护NGO的义工活动、参与环境调研等。
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4.校园环境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建设绿色校园、生态园区等,并通过展览、宣传等形式向学生传达环保理念和行动指南。
5.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社会公益类社团的活动,如环保协会、公益志愿者团队等。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环境问题,并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致力于环保事业。
6.导师制度: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定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指导辅导,在实践与思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7.跨学科交叉: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开设跨学科的环境科学、工程与设计等课程。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8.信息宣传:通过举办环保主题讲座、发布环保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向学生传播环保知识,引导他们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动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导师制度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环保人才。
浅谈拓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浅谈拓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摘要】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状需求。
为了拓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通过提倡绿色校园建设、开设生态课程、组织生态实践活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宣传以及引导大学生参与生态志愿服务等途径来实现。
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与环保行动,更可以培养其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态度,为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借助大学生的力量,他们将成为未来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推动社会向更加可持续和可发展的方向前进。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提高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更是激发青年一代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拓展途径、绿色校园、生态课程、实践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美好环境、引领者。
1. 引言1.1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大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大自然环境。
只有通过教育,让人们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我们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从而共同努力,为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引领者,推动社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教育措施。
教育与环境保护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手段
教育与环境保护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手段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要实现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仅仅依靠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可以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教育如何成为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手段。
一、在课堂中强化环境保护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环境保护应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这样的课程可以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环境保护设施、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环保引导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教育生活的起点,也是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长要做好自身的榜样,注重环境保护,倡导废物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行为,并与孩子们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授。
家庭可以通过观看环保类电影、组织环保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
同时,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习惯,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如养成定时关闭电器、不乱扔垃圾、不乱涂鸦等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社会组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除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社会组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开展环保义工活动、制作环保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常见的社会组织可以包括环保NGO、社区居民委员会等。
这些组织可以与学校和家庭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保意识的培养和传播。
四、促进环保意识的跨学科融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应该加强跨学科的融合。
不仅仅要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环保教育,还应该在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环境题材,引发人们对环境的思考和关注;历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变迁;艺术教育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表达形式,传递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
幼儿园生态课程学科整合方案 幼儿园生态教育
幼儿园生态课程学科整合方案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幼儿园生态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幼儿园教育中,生态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情怀。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教育,我们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学科整合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生态课程整合的必要性1. 生态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生态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教育,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念。
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资源,可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2. 生态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综合素养生态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生态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环保意识通过生态课程整合,可以使幼儿在学习中深刻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实践中,幼儿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形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二、生态课程整合的原则1.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整合生态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各个学科的内容堆积在一起,而是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机整合。
在自然科学中可以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在艺术教育中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体现生态美。
2. 强调跨学科的整合生态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可以使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知识,增加知识的通联性和综合性。
3. 强调实践性教学生态课程整合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性教学。
通过实践,可以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环境,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三、生态课程整合方案的设计1. 制定整合课程大纲在生态课程整合的设计中,首先要制定整合课程的大纲。
大纲要明确整合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明确每个学科在整合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在整合课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以支持整合课程的教学。
生态文明教育落地方案
生态文明教育落地方案背景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落地方案。
方案一:整合课程教学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各个科目中。
我们将设计和开发相关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研究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同时,鼓励教师们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环境问题。
方案二:校园环境改造将校园打造成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的示范区。
我们将推动校园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例如建设垃圾分类系统、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行动,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方案三:社区合作与实践与社区合作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将与当地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例如清洁行动、环保讲座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重要性。
方案四:开展主题活动组织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将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例如生态讲座、生态摄影展、绿色嘉年华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培养爱护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方案五:建立评价机制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的有效落实。
我们将制定相关评价标准,监测和评估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
同时,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内容。
结论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落地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这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现途径探讨
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现途径探讨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通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是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知识传授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更能以身作则,实践环保理念。
建立学校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岗位,招聘专业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老师,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将有助于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其次,课程设计是关键。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各科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各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熏陶和引导。
此外,可以开设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深入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义工活动等,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第三,校园环境建设。
通过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可以更好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
建设校园花园、种植绿化树木、开展节水节电等活动,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也能够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家校合作也是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在家庭教育中强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价值观,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课堂,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呵护、引导,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态观念。
最后,政府部门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应加大对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并需要家校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生态文明教育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习惯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然而,当前生态文明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结合各学科特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讲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生态保护的故事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生态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开发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使其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高等教育阶段,设置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如环境科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全面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学校还应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校园生态种植、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生态观念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例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绿色出行等,并将这些行为传递给孩子。
与孩子共同参与环保活动,如参加社区的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家庭旅游等方式,引导孩子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三、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举办生态文明主题的展览和讲座,向公众普及生态知识。
企业可以通过开放工厂、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方式,展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让公众了解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学校生态文明教研实施方案
学校生态文明教研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摇篮,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学校生态文明教研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1. 建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 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三、实施方案1. 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元素,将环保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和了解环保知识。
2. 组织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会和校园活动,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和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建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志愿者团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4.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级和个人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等方式表达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5. 加强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四、实施效果评估1. 通过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和环保实践活动,评选出优秀学生和班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2. 通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情况、学生环保行为的改变等方面来评估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
3. 通过学校环保意识调查和环保行为观察等方式,评估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
五、总结学校生态文明教研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新时期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发布时间:2021-01-15T14:42:53.2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作者:赵小凤[导读]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文明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赵小凤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胜利农场幼儿园156324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文明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新时期下生态文明教育已经应用于幼儿园中,目的是从小尽早为幼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幼儿养成生态文明习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但目前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无法正确认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自身不良行为习惯。
因此新时期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贴合实际,以灵活多变、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幼儿园教学方式;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前言: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作为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重视幼儿的综合素质,以创新教学模式、制定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式,帮助幼儿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
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为主,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及要求生态文明是国家层面上的未来发展大计,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资源,生态文明着重讲述人与大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讲究人、大自然和社会形成良性的循环,遵循大自然规律,满足社会、人类和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结合和发展,要尊重、敬畏和热爱大自然,每一个人都应接受生态文明的教育,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从自身的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保障人类的繁衍、推动社会的进步、维持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建议: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2018年,我申报的课题《基于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恢复问题的课程源开发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被确立为省级立项课题。
为了形成适合当地实际、适合本校特点的生态文明教育范本,学校教科室统一规划,制定了生物学科为主导,道德与法制、地理、历史、语文、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课题研究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实践证明,多学科整合是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历史课堂回溯祁连山的人文历史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培养。
了解祁连山的人文历史,展望“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应该是我校师生必备的人文情怀。
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沿着历史课本的记载依次寻找与祁连山、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大战匈奴、汉武帝置张掖郡、隋炀帝万国博览会、凉州会盟等,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被称为“张中国之臂掖(腋)以通西域”的张掖是地理要塞、为什么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出了帕米尔高原、走向了世界。
如,通过匈奴战败后的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引导学生了解了焉支山的来历,感悟到了祁连山历来就是水草丰茂的人类栖息家园。
二、道德与法制课堂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描画的“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一起实现。
要使生态文明观融入孩子们的血液,必须引导他们了解我国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
道德与法制备课组教师共同研讨、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单元共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1课时,引领学生认识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发展,如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政治报告、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写进了政治报告、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第2课时,引导学生学习几例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第3课时,指导学生学习2017年以来与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恢复问题相关的主要红头文件,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的通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方案》等;第4课时,开展“争做祁连山脚下的生态文明小公民”演讲比赛(见图1),一个女孩在演讲中大声呼吁:“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美丽的祁连山已经满目疮痍——冰川消融、雪线上升、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河道断流。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树立保护祁连山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栽
学科整合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中学
张永红
图1“争做祁连山脚下的生态文明小公民”演讲比赛
45
TIANJIN EDUCATION
种一棵小树,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少用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步行上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用小行动凝聚成大力量,用低碳生活换来家乡的绿水青山。
”
三、地理课堂认识祁连山的地理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祁连山的地质风貌。
祁连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相对海拔差异较大,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质风貌,如荒漠、草原、湿地、河流、森林、冰川、雪山等,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指导学生认识祁连山的气候特点。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祁连山低山部属荒漠气候、中山下部属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部属寒冷湿润气候;再次,引领学生总结祁连山的地理意义。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描述祁连山的地理意义:“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
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然而祁连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最后,结合市电视台专题片《探寻黑河源头》,课题组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了“探寻黑河源头”实践活动。
师生跟着摄制组依次穿过温带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冰雪带,随着海拔的变化,植被分布也发生着变化,这种身处其境的祁连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教育是地理课堂中的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四、生物课堂列举祁连山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
生物备课组教师是课题组的主持者和主要参与者,他们精心设计了《祁连山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单元教学内容。
第1课时是《认识祁连山中的珍稀动植物》,教师在课前准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祁连山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第2课时是《介绍一种祁连山中的珍稀动植物》,课前,每组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走访等手段,从珍稀动植物名称、保护等级、自然分布、生存现状、濒危原因、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制作交流稿和PPT,教师对每组交流内容给予修改与增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倾听、分享;第3课时是《列举祁连山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教师引导学生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含义描述祁连山的生物多样性,从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三个方面列举祁连山的保护价值;第4课时,课题组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周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访《黑河源头的夫妻管护站》。
在距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县城127公里的祁连山脚下有一对夫妻12年来共同守护着黑河源头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这里,用脚步丈量着黑河源头的生态安全线。
师生在走访过程中惊喜发现了2只雪豹、7匹藏野驴、15只黑颈鹤。
野生动物的回归就是黑河源头生态逐渐转好的最好证明,也是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五、语文、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教师辅助活动的开展
语文学科组举办了《假如我是祁连山中的护林员》有奖征文活动。
生长在祁连山牧场的裕固族少年这样写道:“假如我是祁连山中的护林员,我会站在山顶眺望。
云杉在自然中生长,在自由中烂漫。
巍巍祁连绿波荡漾,裕固牧歌悠扬嘹亮”;美术学科组举办了“巍巍祁连山、滔滔黑河水”学生摄影、书画大赛。
学生作品可谓精彩纷呈:有戈壁荒漠、康乐草原、七彩丹霞、八一冰川、九排松涛、祁连晴雪等自然景观,也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马蹄寺等人文景观;有高山雪线栖息的雪豹,也有黑河湿地生活的黑鹳;有祁连山中牧民救助受伤岩羊的感人画面,也有黑河岸边农民放飞折翅天鹅的真实情景;音乐学科组教师教唱地方民歌《祁连山,黑河水》。
教育专家成尚荣在《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一书中这样表述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核心素养是综合素养,既要有学科核心素养,更要有跨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而且这种综合必须由课程的综合来体现,以此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整合成为核心素养提出后课程整合课改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和亮点,世界各国也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走向,那就是课程的综合化。
”一年多的课题实践告诉我们,多学科整合也是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周子莹)
46
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