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
红旗颂音乐鉴赏
红旗颂音乐鉴赏
红旗颂,又称“红旗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首抒情歌曲,它的歌词表达出中国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
红旗颂的作曲者是李政道,他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大师,他的作品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红旗颂的旋律、和弦和节奏都很优美,充满动感,整首歌曲以C小调为基调,以6/8拍子为节拍,缓慢而深沉的旋律中带有温暖的氛围,使人不禁流泪。
歌曲用两个主要的和声来表达红旗下勇士们奋斗的精神,歌词充满了对共产主义的热爱,引人深思。
通过音乐和歌词,红旗颂向人们表达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景,给人们以力量,给人们以希望。
歌曲所传达的信息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家园之美和国家的力量。
红旗颂的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共产主义的热爱和信念,使人们深刻理解了红旗下勇士们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所奋斗的精神。
红旗颂的音乐鉴赏,给人们以深刻的视觉和情感上的感受。
在音乐鉴赏中,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红旗颂的旋律、和弦、节拍和歌词,以及它所表达的信息。
从细节上看,红旗颂的旋律极具冲击力,和弦也充满动感,而歌词
则丰富多彩,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火热,了解到中国人民的信念和拼搏精神。
红旗颂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首象征中国人民对共产主义热爱和信念的歌曲。
人们可以通过聆听红旗颂来深刻理解中国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从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火热,并将这份热爱带入自己的生活。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红旗颂》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6月15日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表达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崇高,以及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支持。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和精神,以及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
首先,这首诗的整体结构是由若干个韵诗组成。
韵诗是一种既有音韵美感又易于传唱的诗体形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独特的诗体形式使得《红旗颂》在朗诵和演唱时更加动听激昂,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领悟。
其次,这首诗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历程。
诗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时刻高悬在各个重要历史时刻,如描绘了党成立时的破晓、红军长征时的飞驰、红色中国的崛起等,这些场景都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激起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和无比热爱。
诗中提到了“红旗在颤抖”,表明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和热情。
这首诗借助红旗作为象征中国共产党的意象,将人民对党的情感与红旗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热爱。
最后,这首诗还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追求和信念。
诗中提到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崛起在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苦难和屈辱中,但党的出现使得人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这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和信念一直贯穿整个诗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
总之,《红旗颂》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力量的诗歌,以独特的诗体形式、鲜明的意象和抒发人民感情的文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和精神,以及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
[课程]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深情无限的赞美 激情澎湃, 峥嵘岁月 气势磅礴, 强劲有力
2、《红旗颂》的曲式结构?
引子 —— 呈示部 —— 连接部 —— 展开部 —— 再现部 —— 尾声
A
B A'
拓展:
根据前面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音乐的分析,同 学们在改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上,自主创作 新的音乐。
问题: 1、这段音乐是由哪个部分的音乐演变而来? 重复了几次? 2、这段音乐发生怎样的变化?
展开部:
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 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 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
问题:
1、这段音乐是由哪个部分的音乐演变而来?
然后由圆号加以重复:
由乐队的低音乐器以浑厚的音响从低音区奏出国歌 第一句的旋律,与紧接着的呈示部旋律相衔接:
呈示部:由弦乐器奏出辉煌、抒情的红旗颂歌主题。
问题:1、聆听这段音乐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2、这一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两次)
主题重复时提高大二度在D调上奏出, 并加入了木管组乐器,音色更丰润。
重复了几次?
主题音乐 两次
2、这段音乐发生怎样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节奏、速度、 力度方面
内容 音色 节奏 速度
呈示部
弦乐 辉煌、抒情
中速稍慢
展开部
乐队 紧凑 中速,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再现部:
这是主题的再现部分。音乐又重新回到C大调,木 管与弦乐再一次奏响红旗颂歌主题。气势磅礴的乐 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 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 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诗朗诵《红旗颂》六篇
诗朗诵《红旗颂》六篇【篇1】诗朗诵《红旗颂》有一页历史,照亮了黑暗的岁月;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于是,南方的甘蔗林,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于是,北方的青纱帐,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中国,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走出了漫漫长夜;人民,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从此,我们的祖国,不再四分五裂;从此,我们的民族,不再任人掳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春色……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难忘__那些岁月,中国遭受十年浩劫,是党举起红驿先锋加油站党旗拨乱反正,填平路上沟壑,砍断绊脚藤葛……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我们是祖国新的一代,我们有蓬勃的青春和热血。
立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演绎人生的辉煌伟业。
我们会缅怀过去,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我们会面向未来,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我们不会浑浑噩噩,在皮转椅上打发岁月;我们会把心的琴键擦得锃亮,把生命的音符弹得更富声色……号角嘹亮,鼓声激越,看!一代新人将在党旗下集结;放心吧,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一代新人在接受您庄严的检阅! 【篇2】诗朗诵《红旗颂》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怎会有今天壮丽锦绣的山河如果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怎会有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如果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怎会有今天光辉灿烂的中国红色的七月我们用如潮的红旗盛装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红色的七月我们用如火的激情高唱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红色的七月我们用深情的笔墨书写100年一段艰辛的历程岁月的风尘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历史的长河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开拓者与后来人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艰难岁月里你是一团不灭的火把希望播撒在心灵和平年代中你是一盏长明的灯引导前行的步伐于是这一首赞歌为你唱了100年都没唱够于是被你点亮的心灯要用燃烧的生命照亮红色的中国【篇3】诗朗诵《红旗颂》是你钢铁的意志,是你有力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红旗颂的评价
红旗颂的评价1. 红旗颂的背景《红旗颂》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歌,由聂耳作曲、志清填词。
该歌曲于1938年创作完成,是为了激励和鼓舞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士气而创作的。
它以崇高的情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成为了中国革命歌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2. 歌曲结构与内容《红旗颂》采用了简洁明快的音乐节奏,整首歌曲分为序奏、主歌和尾声三个部分。
序奏采用铜管乐器演奏,铿锵有力;主歌部分则以合唱形式呈现,展现了革命者们对于光荣事业的坚定信念;尾声部分则回到了序奏的音乐主题上。
歌词内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员对于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在一系列动人词句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歌曲以红旗作为象征,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全体党员坚守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3. 红旗颂的意义与影响3.1 激励革命士气《红旗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歌,通过激昂的音乐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极大地激励了当时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民士气。
它成为了广大革命者们在战斗中高唱的歌曲,凝聚了人们对于抗日事业胜利的美好期望,鼓舞着大家勇往直前。
3.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红旗颂》以红旗作为象征,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员对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首歌通过歌词中对红旗及其象征意义的赞美和讴歌,强调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
它使得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更加深入人心。
3.3 传承革命文化遗产《红旗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首歌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代表着革命先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它通过音乐和歌词将这段历史记忆传递给后代,成为革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红旗颂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4.1 仍然被广泛传唱尽管《红旗颂》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但它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无论是在庄严隆重的国家仪式中,还是在各级党组织活动中,都可以听到这首经典歌曲。
《红旗颂》讲解
作曲:吕其明
创作背景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诞生于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创作首演距今已有40多年了。 《红旗颂》的问世,“上海之春”起到 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1960年举办"上海之春"以来,新人 辈出,新作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具有国 内外重大影响的音乐盛会。
一、历史背景
创作动机
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天安 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当毛泽东主 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国歌嘹亮,礼 炮齐鸣,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人们无比激动, 无比喜悦,无比自豪。 那种走出黑暗获得解放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 来表达的。这些激动人心的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 一一在们眼前闪过。就在这时,几十年来,血染 的战斗红旗和天安门的胜利红旗,在我们的脑海 中形成了一个伟大崇高的形象。
2.主题一:颂歌般地,音乐包含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 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 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 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 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共三遍。 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 而缠绵,最后小号想起,催促革命者上路
乐曲体裁——序曲
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 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
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 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它 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序曲(overture)
红旗颂-曲式分析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所创作的交响乐,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它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整首乐曲气壮山河,动人心魄,令人心潮澎湃,心灵升华,充分展现了亿万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的尽情歌颂与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光辉明天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旋律,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思。
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
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人民生活的艰辛,共三遍。
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而缠绵,最后小号想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社会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号响起,人民忍无可忍,奏响革命的号角,催促革命者上路。
5、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的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夹道欢迎场面,两遍。
6、主题一再现;7、东方红旋律奏出,整个音乐推向高潮。
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8、尾声: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人类大同的理想社会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红旗颂 名词解释
红旗颂名词解释
《红旗颂》是由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创作于 1965 年,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如歌的旋律,象征着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中,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仿佛是人们在五星红旗下前进;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分,旋律又回到了开始时的主题,但在表达上更加气势磅礴,最后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红旗颂》以其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同时也展现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这首乐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国家庆典和仪式中,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旗颂国际歌部分
红旗颂国际歌部分
《红旗颂》是一部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音乐作品,它包含了多个部分,其中国际歌部分是其中的一段。
《国际歌》是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歌曲,歌词由法国诗人尤金·波蒂埃创作,曲调由皮埃尔·德盖特尔创作。
这首歌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唱,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象征。
在《红旗颂》的国际歌部分中,音乐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奋斗和坚定信念。
这一部分通过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这一部分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的来说,《红旗颂》国际歌部分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作品,它传递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红旗颂》说课稿
《红旗颂》说课稿《红旗颂》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以欣赏、分析吕其明的《红旗颂》为主线,整合并拓展了与“红旗”有关的其他体裁(歌剧、通俗歌曲、管弦乐曲)的作品,如《绣红旗》、《五星红旗》、《红旗飘飘》等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江苏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热爱祖国”是一种最清纯、最高尚、最热烈、最温暖的感情,也是音乐颂唱不绝的永恒主题。
《课标》要求:“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叹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 针对于此,本课题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热爱和赞颂,延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情感。
3、教学目的:针对音乐课程价值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为目的,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感知、理解、分析、辨别等等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 2 )、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尾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味、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4、教学重点、难点:课标中对“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内容的表述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体;音乐风格与流派。
本课题以欣赏为主教学,所以着重突出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初步了解作曲家吕其明和管弦乐的相关知识;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运用音乐表现要素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文本资料
民族管弦乐《红旗颂》赏析《红旗颂》在艺术形式、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实现了艺术形式与宏大深邃思想主题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管弦音乐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思想内涵上,它以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的民族主义情怀、火热的革命主义激情。
本文深入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重要启示,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引言《红旗颂》系中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经典管弦乐曲。
作品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交响乐曲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展现和服务重大历史题材,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创新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色彩、节奏把握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特性,都更加有力地表现了音乐主题,更加深入地展现了音乐的思想内涵。
其次,表现在艺术创作模式上,《红旗颂》第一次成功把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到管弦乐曲中,不仅开创了中国管弦乐曲创作的新境界,也为音乐艺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和思考,使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完美融合,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管弦乐曲的创作题材。
再次,表现在艺术创作风格上,《红旗颂》把外国交响乐等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精髓,无论是音乐内涵还是表现形式,都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些成功之处都显示了《红旗颂》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背景与内涵1 时代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独立和解放。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和繁荣景象。
红旗颂朗诵稿原文《红旗颂》朗诵词
红旗颂朗诵稿原文《红旗颂》朗诵词红旗颂朗诵稿原文《红旗颂》朗诵词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在秦兵马佣的坑道里我们感悟一种雄浑与深沉啊,祖国你就是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屹立的巨人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你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啊你是生我养我的母亲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在南湖荡漾的波光中我们看到一个巨人的诞生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出一个新中国的黎明看,井冈山上满山的红杜鹃啊是一个令楚辞离骚惊叹的篇章听,南昌上空清脆的枪声是一种令青铜秦佣凝望的神韵长江,给予我力量,让我长大黄河,给予我智慧,让我成熟长城泰山,给予我伟岸的身躯给予我无限的力量让我把黑暗的世界一扫光在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艰苦和困难是祖国母亲那坚实的臂膀将我托起就像腾飞的蛟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祖国你就是这样伟大你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英雄的儿女你用汗水浇灌了这富饶的土地你用勤劳培养了我们坚定的信念你用呐喊宣布了旧时代的灭亡你是我们生命永不停息的动力你是儿女们远航归来的避风港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未来的彼岸回望在妈祖庙袅袅的香火里我们听到了《七子之歌》在吟唱在淡水湾湛蓝的海水中我们闻到了紫荆花的芬芳在世纪坛巍峨的造型里我们感受到了新世纪的脚步正铿锵春天,正迈者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它让乡村披上绿的盛装山绿了,水也绿了空气中都有一丝丝的春意在飘荡它让城市披上了绿的盛装树木葱翠,遍地花香就连我们的歌声中也有许多的青春旋律在回响祖国的春天正在把民族复兴的大门打开祖国的春天正在把唤醒酣睡的号角吹响祖国的春天让乡村披绿,让城市喧闹祖国的春天啊你正敞开胸襟接纳着儿女们驿动的青春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创新,与时俱进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祖国在花海中前行我们吹起号角敲响锣鼓祖国在春风中前行我们把祝福写在脸上把期盼写在心里祖国在新世纪的大道上前行我们用歌声串成一颗颗星星穿过时空的隧道将它挂在天空愿您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祖国啊,我们伟大的母亲您向新世纪走来又大踏步地走向属于您的明天祝福你啊,祖国您的人民祝福您红旗颂朗诵稿原文《红旗颂》朗诵词第一乐章梦幻长夜漫漫,风雨如晦。
《红旗颂》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木管乐器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洋 管
铜管乐器组:小号、长号、大号、圆号。
弦 乐
弦乐器组: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队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等。
弦乐组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木管乐器组
单
双
簧
簧
管
管
长笛 大 管
铜管乐器组
小号
圆号
长号
大号
打击乐器组
定
镲
音
鼓
大
小
鼓
军
鼓
作曲家简介
感受音乐情绪、速度、力度、乐器音 色等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音乐 意境?
1.旋律是否熟悉? 2.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4 4
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4 拍指挥图示: 4
4/4
请同学们随着《红旗颂》主题旋律并按图示划 拍。
再次欣赏《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 律,随音乐轻声哼唱几遍主题旋律 并画节拍,感受乐曲节拍的特点。 思考主题旋律在乐曲共出现了几次。
《红旗颂》简介(二)
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 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小号奏
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 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 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 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
引子—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总结:《红旗颂》描写了什么场景?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 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 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 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场景吗?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国国旗是五星红 旗。你知道这五颗星分别象征了什么,国旗 有什么历史意义?
管弦乐合奏 交响诗《红旗颂》
管弦乐队中使用 的乐器虽然很多,但根据乐器的构造、性能 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组:
A + B + A’
主题部
展开部 再现部
结合油画《开国大典》,欣赏《红旗颂》。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这一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 有什么特点?
高亢,嘹亮,极具辉煌感。
引子部分出现了哪首熟悉的乐曲?
国歌
பைடு நூலகம்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塑造 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呢,请你谈 谈乐曲所描绘的音乐意境?
《红旗颂》作品简介 (一)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 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 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 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 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吕其明 (1930.5-)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交响诗《红旗颂》,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为《铁 道 游 击 队 》《 红 日 》《 白 求 恩 大 夫 》《 霓 虹 灯 下 的 哨 兵 》《 庐 山 恋 》《 城 南 旧 事 》 等 几 十 部 电 影 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