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人体的激素调节同步

合集下载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2-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2-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1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2-3一、填空题1.有以下四个随机变量:①某无线寻呼台1 min 内接到呼叫次数ξ;②森林里树木的高度在(0,38](单位:m)这一范围内变化,测得一棵树的高度ξ; ③一个沿数轴进行随机运动的质点,它在数轴上的位置的坐标ξ; ④某人射击一次中靶的环数ξ.其中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①④为离散型,②③为连续型. 【答案】 ①④2.(2013·常州高二检测)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i )=m (12)i,i =1,2,3,4,则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m (12+14+18+116)=1,∴m =1615.【答案】16153.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钢球,分别标有1,2,3,4,5五个号码,任意抽取2个球,设2个球的号码之和为ξ,则ξ所有可能的值是________.【解析】 ξ的取值最小为1+2=3,最大为4+5=9. 【答案】 3,4,5,6,7,8,94.若随机变量X ~0-1分布,P (X =0)=a ,P (X =1)=32a ,则a =________.【解析】 ∵⎩⎪⎨⎪⎧a +32a =1,0≤a ≤1,0≤32a ≤1,解得a =25.【答案】 255.某射击选手射击一次所得环数ξ的概率分布如下:【解析】 “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ξ≥7”是指{ξ=7}或{ξ=8}或{ξ=9}或{ξ=10},根据ξ的概率分布可得P (ξ≥7)=P (ξ=7)+P (ξ=8)+P (ξ=9)+P (ξ=10)=0.09+0.28+0.29+0.22=0.88.【答案】 0.886.某一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表,且m +2n =1.2,则m -n2的值为________.【解析】 ∴m +n =0.8.又m +2n =1.2,∴m =0.4,n =0.4, ∴m -n2=0.2.【答案】 0.27.某次抽查活动中,一件产品合格记为1,不合格记为0,已知产品的合格率为80%,随机变量X 为任意抽取一件产品得到的结果,则X 的分布表为________.【解析】 P (X =1)=0.8,P (X =0)=0.2. 【答案】8.(2013·广州高二检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为P (ξ=n )=an (n +1),n =1,2,3,4,其中a 是常数,则P (12<ξ<52)的值为________.【解析】 ∵P (ξ=n )=a n (n +1)=(1n -1n +1)a ,∴ i =14P (ξ=i )=(11-12)a +(12-13)a +(13-14)a +(14-15)a =(1-15)a =45a =1,∴a =54.∴P (12<ξ<52)=P (ξ=1)+P (ξ=2)=56.【答案】 56二、解答题9.一批零件中有9个合格品与3个废品,安装机器时,从这批零件中随机抽取,取出废品不放回,求在第一次取到合格品之前已取出的废品数的概率分布.【解】 设在第一次取到合格品之前已取出的废品数为X ,则X 的可能取值为0,1,2,3.P (X =0)=C 19C 112=34;P (X =1)=C 13C 112×C 19C 111=944;P (X =2)=C 13C 112×C 12C 111×C 19C 110=9220;P (X =3)=C 13C 112×C 12C 111×C 11C 110=1220.所以所求的概率分布为:10.球个数是绿球的一半.从盒中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红球得1分,取出黄球得0分,取出绿球得-1分,试写出从该盒中随机取出一个球所得分数ξ的概率分布.【解】 设黄球的个数为n ,则绿球个数为2n ,红球个数为4n ,球的总数为7n . P (ξ=1)=4n 7n =47,P (ξ=0)=n 7n =17,P (ξ=-1)=2n 7n =27.ξ的概率分布为:11.(2013·江西高考)小波以游戏方式决定是参加学校合唱团还是参加学校排球队.游戏规则为:以O为起点,再从A1,A2,A3,A4,A5,A6,A7,A8(如图2-2-1)这8个点中任取两点分别为终点得到两个向量,记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X.若X=0就参加学校合唱团,否则就参加学校排球队.图2-1-1(1)求小波参加学校合唱团的概率;(2)求X的分布列.【解】(1)从8个点中任取两点为向量终点的不同取法共有C28=28种,当X=0时,两向量夹角为直角,共有8种情形,所以小波参加学校合唱团的概率为P(X=0)=828=27.(2)两向量数量积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1,0,1,X=-2时,有2种情形;X=1时,有8种情形;X=-1时,有10种情形.所以X的分布列为。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4.1-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的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4.1-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的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 -2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课后知能检测 新人教B 版必修2一、选择题1.点P (2,3,4)到x 轴的距离是( ) A.13B .2 5 C .5 D.29【解析】 如图所示,B ′点坐标为(2,3,4),则其到x 轴距离为AB ′=AB 2+BB ′2=32+45=5. 【答案】 C 2.图2-4-4如图2-4-4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1,BP =13BD ′,则P 点坐标为( )A .(13,13,13)B .(23,23,23)C .(13,23,13)D .(23,23,13)【解析】 连接BD ′,点P 在坐标平面xDy 上的射影在BD 上, ∵BP =13BD ′,所以P x =P y =23,P z =13,∴P (23,23,13).【答案】 D3.已知A (1-t,1-t ,t ),B (2,t ,t ),则|AB |的最小值为( ) A.55B.555 C.355 D.115【解析】 |AB |=1-t -22+1-t -t2+t -t2=5t 2-2t +2= 5t -152+95≥ 95=355. 【答案】 C4.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D (0,0,0)、A (4,0,0)、B (4,2,0)、A 1(4,0,3),则对角线AC 1的长为( )A .9 B.29 C .5 D .2 6【解析】 画出长方体的图形,可以求出C 1(0,2,3), ∴|AC 1|=29,故选B. 【答案】 B5.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定点P 到三个坐标轴的距离都是1,则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A.62B. 3 C.32D.63【解析】 设P (x ,y ,z ),由题意可知⎩⎪⎨⎪⎧x 2+y 2=1y 2+z 2=1x 2+z 2=1,∴x 2+y 2+z 2=32.∴x 2+y 2+z 2=62. 【答案】 A 二、填空题6.点(1,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________.【答案】 (-1,-2,-3)7.(2013·某某高一检测)点P (1,2,-1)在xOz 平面内的射影为B (x ,y ,z ),则x +y +z =________.【解析】 点P (1,2,-1)在xOz 平面内的射影为B (1,0,-1), ∴x =1,y =0,z =-1,∴x +y +z =1+0-1=0. 【答案】 08.已知A (-3,1,1),B (-2,2,3),在z 轴上有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 设P (0,0,z ),则有 32+12+1-z2=22+22+3-z2,∴z =32.【答案】 (0,0,32)三、解答题9.已知点A (-4,-1,-9),B (-10,1,-6),C (-2,-4,-3),判断△ABC 的形状.【解】 |AB |=-4+102+-1-12+-9+62=49,|BC |=-10+22+1+42+-6+32=98,|AC |=-4+22+-1+42+-9+32=49.因为|AB |=|AC |,且|AB |2+|AC |2=|BC |2,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0.已知点A (x,5-x,2x -1),B (1,x +2,2-x ),求|AB |取最小值时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此时|AB |.【解】 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 |=1-x2+[x +2-5-x ]2+[2-x -2x -1]2=14x 2-32x +19=14x -872+57当x =87时,|AB |有最小值57=357, 此时A (87,277,97),B (1,227,67).图2-4-511.如图2-4-5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1C|=|CB|=|CA|=2,AC⊥CB,D,E分别是棱AB,B1C1的中点,F是AC的中点,求DE,EF的长度.【解】以点C为坐标原点,CA、CB、CC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1C|=|CB|=|CA|=2,∴C(0,0,0),A(2,0,0),B(0,2,0),C1(0,0,2),B1(0,2,2),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D(1,1,0),E(0,1,2),F(1,0,0),∴|DE|=1-02+1-12+0-22=5,|EF|=0-12+1-02+2-02= 6.。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名师优质课件 中图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名师优质课件 中图版必修2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 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 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上述 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 型即可)。
2.预计2014年的高考,以遗传图解、表格等为知识载 体,以致死现象、基因互作等为背景,对特殊遗传分离比进
行考查,需重点关注。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 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 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 系中选育出了 5 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 5 个白花品 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 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 1 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 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解析】 (1)通过分析性染色体异常果蝇染色体图谱 可知正常果蝇染色体组成为:2n=8,为XY性别决定。减数 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未变,则染色体组数也 未变化,果蝇为二倍体,则此时有2个染色体组;经减数第 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数目相同为8条。
aaBBCCDDEEFFGGHH (2)①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 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②在5个杂交组合 中,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 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 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 之一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射 体温调节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整理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反射 体温调节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整理3

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用a刺 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中枢神经系 统的参与,故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 经元,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 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 的,只能由传出神经元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 出神经元。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如下图示)
2.反射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和适宜条件的刺激否则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 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 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 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 神经元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 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的 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 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 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B.熟睡中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人们看到精彩的表演会热烈鼓掌 D.葵花朵朵向阳开
)
【解析】 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光源是植物对外界刺激所 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无神经系统的参与,不属于反 射。 【答案】
D
2.(2012· 宁波高一检测)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3单元 第2章 第2节 基因的表达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3单元 第2章 第2节 基因的表达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3单元第2章第2节基因的表达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2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

A项,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属于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B项,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存在多个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C项,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DNA复制属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项,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D2.(2013·济南检测)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解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都是人体的体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经分裂、分化得到的。

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不同。

【答案】 D3.(2011·上海高考)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B.真核生物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D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解析】 由题意可知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步进行,翻译的场所核糖体与DNA 靠得很近。

【答案】 D4.有关真核细胞DNA 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B .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C .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 .两种过程都以DNA 为模板【解析】 DNA 的复制是以DNA 双链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新的DNA 的过程,转录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的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酶的催化。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章末归纳提升鲁科版选修3-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章末归纳提升鲁科版选修3-4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机械波章末归纳提升 鲁科版选修3-4机械波⎩⎪⎪⎪⎪⎪⎨⎪⎪⎪⎪⎪⎧波的形成⎩⎪⎨⎪⎧条件:波源和介质原因:弹性介质质点间有相互作用实质:振动形式、能量、信息的传播波的分类⎩⎪⎨⎪⎧横波纵波波的描述⎩⎪⎨⎪⎧物理量⎩⎪⎨⎪⎧波长(λ)周期(T ),频率(f )波速v =Δx Δt =λT =λf 波的图象⎩⎪⎨⎪⎧物理意义包含信息与振动图象的区别、联系波的现象⎩⎪⎨⎪⎧⎭⎪⎬⎪⎫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衍射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波的特性1.只要明确了波的图象、波的传播方向、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v =λT,有关波的问题大多数可得到解决.2.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已知波形、波的传播方向,判断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或反过来由波形、某一质点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方法互逆,主要有两种:(1)波形平移法:将原波形(图中实线)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 <λ/4(图中虚线),则某一质点的运动方向就由实线上的位置指向虚线上对应位置的方向,图中A 、B 、C 各点运动方向如图2-1所示.图2-1(2)特殊点法:由波的形成、传播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的运动,而当质点处于波峰和波谷位置的瞬间,其速度为零.当已知波的传播方向而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时,可先找与该点距离最近的波峰和波谷,根据它与波峰、波谷位置的关系来确定其振动方向.如图2-2所示,图(a)为某一列波在t =1.0 s 时的图象,图(b)为参与该波动的质点P 的振动图象,则该波的波速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a) (b)图2-2【解析】 知道λ、T 即可求出波速大小,知1.0 s 时P 点的振动方向,即可判断波速的方向.由图可知λ=4 m ,T =1.0 s ,所以v =λT =4 m/s ,在t =1.0 s 时,P 点正向y轴负方向运动,可知波向左传播.【答案】 4 m/s 向左传播1.如图2-3所示,一简谐横波沿x 轴的正方向以5 m/s 的波速在弹性绳上传播,振源的周期为0.4 s ,波的振幅为0.4 m .在t 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则在(t 0+0.3)s 时刻( )图2-3A .质点P 正处于波谷B .质点Q 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C .质点Q 通过的总路程为4.5 mD .质点M 正处于波峰【解析】 由波的传播方向可知t o 时刻P 向下运动,M 向上运动,经过0.3 s 即34T ,P应在波峰;Q 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总路程为1.2 m ;M 正处于波谷,故B 选项正确.【答案】 B波动图象的多解涉及: 1.波的空间的周期性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多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2.波的时间的周期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整数倍周期时,其波的图象相同. 3.波的双向性.4.介质中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未定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如果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不确定,就会形成多解,解题时若不能联想到所有可能情况,易出现漏解.5.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未定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联系,若某一质点振动方向未确定,则波的传播方向有两种.说明:波的对称性波源的振动要带动它左、右相邻质点的振动,波要向左、右两方向传播.对称性是指波在介质中左、右同时传播时,关于波源对称的左、右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图2-4如图2-4所示,实线表示t 时刻的波形曲线,虚线表示经过时间Δt 时的波形曲线.已知波长为λ,试求波的传播速度.【解析】 此题没有给定波的传播距离,由实线波形和虚线波形相比较,在Δt 时间内,波向右传播的距离可能是λ4、5λ4、9λ4、…,即(k +14)λ,(k =0,1,2,…).则可以求出波的传播速度是一个通解:v 1=Δs Δt =(k +14)λΔt =(4k +1)λ4Δt(k =0,1,2,…),若波向左传播,其传播距离Δs =34λ、74λ、114λ、…,即(k +34)λ,所以v 2=Δs Δt =4k +34Δt λ(k =0,1,2,3,…).【答案】 若向右传播v 1=4k +14Δtλ(k =0,1,2,3,…) 若向左传播v 2=4k +34Δtλ(k =0,1,2,3,…)图2-52.一列在x 轴上传播的简谐波,在x 1=10 cm 和x 2=110 cm 处的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2-5所示,则质点振动的周期为___s ,这列简谐波的波长为___cm.【解析】 由两质点振动图象直接读出质点振动周期为4 s ,由于没有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本题就有两种可能性:(1)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在t =0时,x 1在正最大位移处,x 2在平衡位置并向y 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则x 2-x 1=(n +1/4)λ,λ=400/(1+4n) cm.(2)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t=0时,x1在正最大位移处,x2在平衡位置并向y轴的正方向运动,那么这两个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就有如图所示的可能性,则x2-x1=(n+3/4)λ,λ=400/(3+4n) cm【答案】 4 400/(1+4n)或400/(3+4n)。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突触的信号传递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突触的信号传递课后知能检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突触的信号传递课后知能检测浙科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大差别C.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D.神经元一般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神经元的基础知识。

A、B、C三项均正确。

D项错误,大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答案】 D2.(2012·安徽高考)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本题以神经元内外Na+浓度、电位变化切入,通过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考察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

Na +排出细胞是由低浓度流入高浓度,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A3.2011年1月14日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悉尼奋力拼搏,闯入悉尼网球赛决赛。

在她抡起球拍,侧身抽击球的瞬间,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形式是( ) A.局部电流B.突触的信号传递C.去极化D.复极化【解析】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上的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而突触的信号传递是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形式。

【答案】 B4.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知,图①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A错误;由于②电流方向为甲→乙,所以图②中乙为受刺激部位,而甲为静息部位,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误;与图②类似,图④电流方向为乙→甲,说明乙部位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而甲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错误;图⑤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部位均恢复为静息电位,即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D正确。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第1、2章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综合检测 中图版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第1、2章 种群的稳态与调节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综合检测 中图版

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解析】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D项与种群的概念相符;A项中包含了多种生物;B项中的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C 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一种真菌。

【答案】 D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在该题的四个选项中,A、B、C项虽然包括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但最终也没有包括全部生物。

因此,都不属于生物群落。

其中C项虽然提到了大型真菌,但还有小型真菌以及其他菌类等微生物没有提及。

【答案】 D3.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特点时,可将种群分为幼年(甲)、成年(乙)、老年(丙)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

下列哪一选项最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现分析如下:4.(2012·南通高二期末)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期间( )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期间达到K值,种群密度最大。

【答案】 D5.(2012·华南师大附中测试)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种群在“S”型增长曲线中,刚开始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到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K值时,增长速率降至0。

【课堂新坐标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细胞的自我保障教案 中图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细胞的自我保障教案 中图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教案中图版必修1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简述氨基酸的基本结构。

2.阐述氨基酸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

3.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以及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

4.概述蛋白质的功能;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标解读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程。

●教学地位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能描述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体会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必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蛋白质究竟是怎样合成的?在哪里合成的?又是怎样从合成部位到达作用部位?本章的重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探究活动中比较不同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简式,分析得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

●教法指导本节教学中,可结合“细胞的化学成分”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分。

它占原生质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人和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

通过教科书中表2-1-1的材料分析,让学生认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再通过探究活动“氨基酸的共同点”,概括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之后可让学生以自身形态模仿氨基酸结构,以左右上肢分别代表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下肢代表氢原子,躯干代表碳原子,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躯干和四肢是差不多的,人和人的特征不同,关键在于头部的不同,头部就代表R基。

这种形象的比喻,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还为后面学习肽键形成时氨基、羧基脱水缩合打下基础。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健康生活吃出来,高蛋白、低脂肪是健康饮食的要求,动、植物蛋白荤素搭配是科学饮食的需要,蛋白质是什么物质,与脂肪、糖类有何区别?动、植物蛋白有何不同?2.近几年奶类制品中的“三聚氰胺”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三聚氰胺”与蛋白质有何关系?●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27~3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第2 3节 固体的微观结构 材料科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第2 3节 固体的微观结构 材料科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第2 3节固体的微观结构材料科技与人类文明课后知能检测鲁科版选修3-31.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是由于( )A.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B.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一样C.晶体内部结构的无规如此性D.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如此性【解析】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如此性使不同方向上的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答案】AD2.单晶体不同于非晶体,它具有规如此的几何外形,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而且具有一定的熔点,如下哪些说法可以用来解释晶体的上述特性( )A.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律排成整齐的行列,构成特定的空间点阵B.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不同方向上微粒数目不同,微粒间距离也不一样C.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不同方向上的物质微粒的性质不同D.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全部用来瓦解晶体的空间点阵,转化为分子热能,因此,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只有空间点阵完全被瓦解,晶体完全变为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升高【解析】晶体微粒构成的空间点阵是晶体有规如此几何外形的原因,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空间点阵中不同方向的微粒数目不同,微粒间距离也不一样.晶体熔点的存在是由于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用来瓦解空间点阵,增加分子势能.熔化过程中分子的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即温度不变,只有当晶体全部转变为液体后温度才会继续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才会增加.【答案】ABD3.(2013·贵阳高二检测)关于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它们是由不同物质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B.它们是由一样物质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C.金刚石是晶体,石墨是非晶体D.金刚石比石墨原子间作用力大,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解析】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微粒(碳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不同晶体,它们有不同的微观结构,表现在宏观上的物理性质不一样,故B、D正确.【答案】BD4.按照材料的应用领域,可把材料分为( )A.信息材料B.金属材料C.建筑材料 D.航空航天材料【解析】按照材料的应用领域,可以把材料分为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答案】ACD5.如下高分子材料中,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是( )A.木材 B.塑料C.玻璃钢 D.棉花【解析】木材和棉花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而B、C不是,应当选A、D.【答案】AD6.关于纳米的认识,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纳米是一种高科技材料,尺寸很小B.1 nm=10-10 mC.纳米材料是对分子、原子重新进展排列而成的,具有很多特性D.纳米材料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解析】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A错;1 nm=10-9 m,B错;纳米材料活性很高,D 错.【答案】 C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 )A.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动能B.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C.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的势能和动能D.破坏空间点阵结构,但不增加分子的势能和动能【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因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动能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分子势能,内能增加,所以B正确.【答案】 B8.(2013·厦门检测)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不锈钢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餐具、外科手术器械与化工设备B.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由碳、氢、氧、氮、硅、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体C.复合材料如此是由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D.玻璃钢不是复合材料【解析】玻璃钢是典型的复合材料,故D错误,选项A、B、C的表示正确.【答案】ABC9.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律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晶体的这种微观结构可用来解释( )A.单晶体具有规如此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B.许多晶体能溶于水,非晶体不能C.晶体的导电性比非晶体强D.晶体的机械强度不如非晶体【解析】单晶体内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因此具有规如此的几何外形,在物理性质上有各向异性,A正确;这种微观结构不能解释晶体能溶于水,晶体的导电性、机械强度,B、C、D错误.【答案】 A10.(2013·某某检测)新型金属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与稀有金属,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铝合金密度小,导电性好,可代替铜用作导电材料B.镁合金既轻又强,被誉为“未来的钢铁〞,可制造超音速飞机和宇宙飞船C.稀有金属能改善合金性能,用于制造光电材料、磁性材料等D.钛合金是制造直升机某些零件的理想材料【解析】被誉为“未来的钢铁〞的是钛合金,可用于制造超音速飞机和宇宙飞船;而镁合金既轻又强,可用来制造直升机的某些零件,故只有选项A、C正确.【答案】AC11.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外表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图2-2-2中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外表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拟,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如此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外表排列的共同特点是:图2-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晶体材料的构成规律,尽管不同材料的原子在空间排列情况不同,但原子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答案】(1)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一般不同(2)原子的排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12.有一块物质薄片,某人为了检验它是不是晶体,做了一个实验.他以薄片的正中央O为坐标原点,建立xOy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取两点x1和y1,使x1和y1到O点的距离相等.在x1和y1上分别固定一个测温元件,再把一个针状热源放在O点,发现x1和y1点的温度都在缓慢升高.甲同学说:假设两点温度的上下没有差异,如此该物质薄片一定是非晶体.乙同学说:假设两点温度的上下有差异,如此该物质薄片一定是晶体.请对两位同学的说法作出评价.(1)甲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单晶体中,物质微粒的排列顺序与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中,物质微粒排列顺序与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是一样的,因此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对于多晶体,由于其中小晶粒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因此也表现出各向同性.由此可知,表现出各向同性的不一定是非晶体,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一定是晶体.【答案】(1)错有些晶体在导热性上也有可能是各向同性的(或两个特定方向上的同性并不能说明各个方向上都同性) (2)对只有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突触的信号传递同步备课课件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突触的信号传递同步备课课件

(1)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2)其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3)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一般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的传导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机 能上都是完整的。纤维切断后,冲动不能通过伤口;其他的 一些外界因素也会中断冲动的传导,如电流、化学因素等。 ②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 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 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见上图)。 ③非递减性: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总 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④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 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会影响其他神经纤维。
2.突触的信号传递 (1)过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 到突触间隙→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去极化→肌肉收缩 或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发生兴奋或发生抑制)。 (2)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由于化学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 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 进行。 ②传导速度较慢: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 神经元,需要经历化学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 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③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化学递质有高度 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 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2.神经冲动(兴奋)产生时膜电位变化分析
(1)a处表示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膜内负外正),是K+ 外流造成的。 (2)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 mV,是Na+内流造成的。 (3)c处表示动作电位(膜内正外负),是Na+内流造成的。 (4)d处表示膜恢复静息电位,是K+大量外流造成的。

【课堂新坐标】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 整理2

【课堂新坐标】高中生物 第2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 整理2

【答案】
C
本课知识小结
结 论 语 句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 位基因自由组合。
4.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分离或组合 互不干扰
发 生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的 时间 的过程中 实质 过程中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位基因自由组合
3.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吗?
【提示】 不遵循。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推理,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
A.①假说—演绎法 B.①假说—演绎法 C.①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解析】
孟德尔揭示两大遗传定律豌豆杂交实验及摩
尔根的验证萨顿假说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的科研方法一样, 均为假说—演绎法, 而萨顿假说的提出则是运用了类比推理。
4.推理过程 内容 项目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 过程中,有相对稳 定的 形态结构
独立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性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存在 体细胞中 成对 存 体细胞中 成对 存 方式 在配子中单个 存在 在配子中单条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垂体 合 成 和 分 泌 _生__长__激__素__ 、 多 种 _促__激__素__ , 前 者 用 于 促 进 _蛋__白__质___合成,促进__生__长__;后者用于控制__其__他__内__分__泌__腺__ 的活动。 (3)甲状腺 合 成 和 分 泌 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_ , 用 于 促 进 代 谢 活 动 和 __中__枢__神__经__系__统__的发育,提高_神__经__系__统___的兴奋性。 (4)胸腺 合 成 和 分 泌 _胸__腺__激__素___ , 用 于 促 进 _T__淋__巴__细__胞__ 的 发 育,增强其功能。
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1.激素的概念 主要是指_内__分__泌__腺___或_内__分__泌__细__胞___分泌的__高__效__生物 活性物质,经_血__液___或__组__织__液__传输到人体各个部位从而发 挥调节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1)下丘脑 合成和分泌_抗__利__尿__激__素__、多种_促__激__素__释__放__激__素__,前者 用于调节_水__平衡、__血__压__;后者用于调节__内__分__泌__等重要 的生理过程。
步骤2: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 究1,讨论归纳人体内主要的激素 及其功能,利用多媒体演示甲状 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通过例1 分析提高。
步骤3:通过【课堂互动探 究】探究2,总结激素作用的 特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的关系通过例2分析提高。
步骤4:抢答方式完成 【正误判断】 合成和分泌_肾__上__腺__激__素__,用于参与机体的__应__激__反__应__ 和_体__温___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6)胰岛 合成和分泌_胰__岛__素___和_胰__高__血__糖__素__,共同调节_血__糖___ 动态平衡。
(7)卵巢 合 成 和 分 泌 __雌__激__素__ 等 , 用 于 促 进 _女__性__性__器__官___ 的 发 育、_卵__子___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__第__二__性__征__等。 (8)睾丸 合成和分泌_雄__激__素__,用于促进_男__性__性__器__官_的发育、精 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_男__性__第__二__性__征___。
1.能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吗? 【提示】 不能。
激素的分泌调节及分泌异常症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 (1)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时,下丘脑分泌的 _促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释__放__激__素__ 就 会 增 多 , 刺 激 垂 体 分 泌 _促__甲___状__腺__激__素__ 进 而 作 用 于 甲 状 腺 , 促 进 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_ 的 分泌。
2.侏儒症和呆小症的成因有何不同? 【提示】 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1.特__异__性__。 2._传__递__信__息__。 3._放__大__作__用__。 4.协同或_拮__抗___作用 (1)协同作用:如_生__长__激__素__和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_均可促进机 体的生长发育。 (2)拮抗作用:如胰岛素的__降__血__糖__作__用__,胰高血糖素的 _升__血__糖__作__用__,二者共同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人体在_神__经__调__节__和_体__液__调__节__等的共同作用下,共同维 持人体内环境的_稳__态__。
1 . 下__丘__脑___ 的 一 些 神 经 细 胞 能 分 泌 激 素 , 既 具 有 _内__分__泌__细__胞__的功能,又保持着典型_神__经__细__胞___的功能。它 们通过行使分泌功能将大脑传递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 _激__素__信__息__,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联系起来。
步骤5: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 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 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 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 成【课后知能检测】。
演示结束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 1.人体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持稳态中的作用。 (重点)
2.概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 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 物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人体的激素调节同步备课
课件 苏教版必修3
●课标解读 1.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概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 系。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体液调节的概念、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 用、激素的分泌调节及分泌异常症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关系等四部分内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 的特点都是高考常考的重要考点。
节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 (重难点)
关系。
体液调节
1.概念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_化__学__物__质__,如激素、CO2、H+等, 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主要调节方式 在体液调节中,_激__素__调__节__起主要作用。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在 __下__丘__脑__中,还存在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_过__多__时,通过__激__素__调 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就会受到_抑__制___。
2.甲状腺功能异常症 (1)甲亢:原因是甲状腺_机__能__过__强_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分泌过 多;症状是出现_血__压__升__高__、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和 _眼__球__突__出__等症状。 (2)呆小症: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__分__泌__不__足__。 (3)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_神__经__系__统__ 和_生__殖__器__官__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4)甲状腺肿:成年人食物缺_碘__,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 不足,出现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