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教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再融资为角度的实证分析在当前国有股股东普遍放弃公司配股权的条件下,配股和增发新股本身都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下降。
但是,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如何,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有无显著意义,上市公司能否利用再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实现对层的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带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公司,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上市公司或者说是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
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截至年7月底,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6239.42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0305.68亿元。
但是,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2193.9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3995.63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3063.2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2.41%,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27242.4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67.59%。
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
这种现象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
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doc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doc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股权结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1. 股权结构的定义股权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内部股东分散程度、股权集中度和股东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是公司内部权力和资源分配的表现形式。
2. 影响股权结构的因素a) 法律法规制度: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设置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b) 产权制度:公有制、私有制等不同的产权制度与股权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系。
c) 公司管理结构:不同的公司管理结构对股权结构的形成和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
d) 股东类型和属性:不同类型和属性的股东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形成和调整有不同的影响。
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问题与挑战1. 股权集中与权力过度集中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过高,导致股东控制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权力滥用等问题。
2. 股权分散与管理困境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导致股东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决策难以形成共识,公司管理面临一定困境。
3. 股权流通不畅上市公司股权流通不畅,限制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
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策略与措施1. 推动法律法规完善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设置和调整机制。
2. 强化公司管理加强公司管理,完善内部机制,提高公司决策效率和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3. 鼓励股权多元化鼓励股权多元化,扩大股东的数量和类型,增强公司股权结构的韧性和稳定性。
4. 优化股权流通机制优化股权流通机制,简化交易程序,提高股权流通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五、本文所涉及附件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报告样本》:包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和优化建议的报告样本。
2. 《上市公司股东类型统计数据》:提供上市公司股东类型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再融资为角度的实证分析作者:rc2232005-5-14来自: 转载/在当前国有股股东普遍放弃上市公司配股权的条件下,配股和增发新股本身都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下降。
但是,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如何,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有无显著意义,上市公司能否利用再融资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实现对经理层的激励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带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公司,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上市公司或者说是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
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截至2003年7月底,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6239.42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0305.68亿元。
但是,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2193.9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3995.63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3063.2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2.41%,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27242.4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67.59%。
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
这种现象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
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
2019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再融资为角度的实证分析在当前国有股股东普遍放弃上市公司配股权的条件下,配股和增发新股本身都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下降。
但是,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如何,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有无显著意义,上市公司能否利用再融资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实现对经理层的激励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带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公司,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上市公司或者说是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
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截至2003年7月底,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6239.42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0305.68亿元。
但是,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2193.9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3995.63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3063.2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2.41%,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27242.4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67.59%。
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
这种现象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
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研究
中le. 荦 撇 l ̄
年第 3 期
优 化 上 市公 司股 权 结 构研 究
蔡世锋 , 明高 , 笑君 孙 徐
( 圳 市 置 成投 责 有 限公 司 . 东 深 广 深圳 5 8 3 ) 10 1
摘要 : 文章针 时由国盘改制 的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 问题 , 出了实现股权蛄构适度 多元化的股权 蛄构优 化 目标 ; 提 结合我 国的具体情况 . 出要积极稳妥、 提 整体有片 地推进 国有企业产权鲒构的优化 , 并分析 了国有股减持的进度 和顺序 , 最后探讨 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厦减持价格的确 定。
C IS i fn, U n —go X i — ll A h — e gS N Mig a, U X a jr o l
r hnhn Tcc n lv t ̄t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Seze 10 1 h ) eze at i nen r o t . hnhn 58 3 ,C i S ia s et d ,  ̄
o i zn t sr cu e f pe fg s t a i t d v r f t sr ctr o r p ry ptmiig he tu tr o p ny i  ̄ , h t s o iesi he tu u e f p o e t y I o itd o a is s f lse c mp n e
Ke o d : l td S y w r s i e OE’ : s u tr f p o e t fg t; d v ri c t n a po r t n s s t c u e o r p r hs i esf ai ; p r p i i r yi i o ao
一
、
上市 公司股 权方 面存在 的 问题0 从“ 放权 让利 ” “ 改税 ” 、利 、
股权结构优化与上市公司治理改进
股权结构优化与上市公司治理改进课题研究人:张宗新、房延安类别:上市公司研究类选送单位: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发展中心股权结构优化与上市公司治理改进目录: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1)未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2)国有股股权在公司总股本中占绝对优势(3)股权向国家股呈现高度集中性(4)法人股股权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比重相当高二、有效率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的缺位(1)国有股持股主体与上市公司关系的异化(2)国有产权虚置引致内部人控制(3)市场机制对经理人的约束机制残缺三、股权结构优化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1)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2)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化(3)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四、结论1内容提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产权虚置、内部人控制等机制缺陷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基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高度相关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对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股权结构的优化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以及对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随着证券市场的纵深发展,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减持国有股份,从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考察我国上市公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与法人股所占比重较大且司的现不能流通,不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
因此,必须对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进行再设计,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提高流通股的比重,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析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既有A股、B 股、H 股,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较为复杂有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等划分。
A 股、B 股、H 股虽然此处于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但三种股票却因流通市场的不同而彼由割状态。
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流通转让。
截至1999 年末,我国共有上市公司949 家,其中A股825 家;在825 家发行A股的公司中,有 82 家发行了B 股,有19 家发行了H股;另外有26 家公司仅发行了B股。
股权分置改革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研究(2009-05-06 08:57:34)标签:财经中国股权结构上市公司毕业论文1绪论1.1题目背景及目的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
截至2007年10月初,沪、深两市已完成A股改成C股的上市公司达1238家,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88.87%,没有通过股改程序的只有10家(都为ST公司),仅占A 股上市公司总数的0.718%,其他公司均已通过或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然而,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许多上市公司经营机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企业行为不规X和大股东的剥夺等问题,尽管从学术研究到政府政策方面也提出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解决方案,但收效不大。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实践证明,存在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从而使优化股权结构成为改善公司治理、规X公司行为、提高公司绩效的关键。
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策、法律制度等差异,决定了各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具有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显著差别,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最优股权结构问题成为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何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和今后发展趋势的股权结构,以达到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效率,规X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目的。
并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为契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法律环境的完善,从而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规X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所在。
本文是以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股权结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对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股权结构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持续优化方案,这也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作者:张健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5期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1.高度集中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监管行为对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至关重要,当产权清晰时,大股东对产权有完整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有足够的激励和能力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
当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时,控股股东会派出代表担任董事长。
由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高,股东结构稳定,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小,代理权争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在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不利于经理的更换,而且小股东可能会受到占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的剥削。
2.高度分散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权结构的分散在外部治理机制上对接管有利,公司的股权结构越分散,委托人有效监督代理人的程度越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不利。
一方面,在分散的股权结构下,公司的管理者都是从人才市场聘用的,股东不能对其进行直接控制,二者的利益很难一致。
另一方面,分散的股东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持股比例小的股东侧重关心股票的短期收益,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1.国有股比重过高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持股主体通常是以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其中管理机构有行政机构、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等。
在公司股权中的国有股权的最终所有人均由中央政府来代为行使的,流通性极差,在相关法律中限制其流通和运作,来保持资产的价值,但是国有股的比重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在现阶段的我国上市公司总的股本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所占的比重相当的高,大约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不但表现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而且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前五大股东之间具有关联交易,存在极为密切的内部关联关系,他们不能独立为企业做决策,使公司发展滞后。
2.国有大股东的所有者缺位,中小股东利益被损害国有股大股东的所有者缺位,具体表现在,国家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具有两个不合理的状态:由于所有者的缺位表现在经济上是责任心的控制而不是资本性的控制管理,而处于的状态是超弱的控制状态;由于行政级别和权利的设置使得国有股股东在政治上处于超强控制状态,两种状态十分极端,均不能使得上市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反而使得公司治理变动缺失,最明显的表现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实行行政任命制度,最终使得企业不能够长远的发展,也同时损害了全体股东的利益。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doc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第1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分析:在国有股东普遍放弃向上市公司配股的情况下,配股和发行新股都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相对增加,非流通股比例相对减少。
然而,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是否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重大意义,上市公司能否通过再融资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
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内进行的。
根据这一改革框架,大量上市公司或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将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两者都属于国有股。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保证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控制地位。
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初步做出了暂停国有股流通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持有地位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二元结构,即纯市场导向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导向的国有股市场。
截至7月底,XXXX沪深两市已发行的总股本达到6239 .42亿股,总市值为40305 .68亿元。
然而,沪深股市的流通股只有2193 .99亿股,占总股本的35.8,其中3995 .63亿国有股、法人股,少数其他内部职工股、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总股本的64 .2;流通股市值只有13063 .24亿元,占总市值的32.41。
非流通股市值高达27242 .44亿元,占总市值的67.59。
在非流通股中,国有股比例超过80%。
这一现象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异常。
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它们难以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的原上级行政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的原上级行政部门或企业负责。
此外,由于这一股份制实体是一个虚拟实体,其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已经回归国有企业。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股只 能 通 过 协 议 转 让 , 能 在 股 市 上 自 由 流 通 ; 不 A 股 、 股 、 股 虽 然 可 以 在 股 市 上 自 由 流 通 , 三 者 B H 但
面 , 直 接 涉 及 到 公 司 的 治 理 结 构 , 权 结 构 的 合 理 它 股 与 否 将 直 接 影 响 公 司 的 治 理 效 率 , 而 影 响 到 整 个 从
.
a i ru be f c Th rfr h r sa sg fc n a ig b t n te r n n p a tc o e poe te wa so o t pi z n nag a l a t e eoe t ee i ini a tme nn o h i h oy a d i rc ie t x lr y n h w o o t i h mie Oa o nt ’ tc ih l c u r S so k rg t F y
公 司 的 筹 资 、 资 及 利 润 分 配 活 动 。 股 权 结 构 的 优 投
的 流通 市场 却 彼 此分 割 。而 且 , 票 同股 不 同价 , 股 同
股 不 同权 , 股 不 同利 。 同
2. 流 通 股 比 重 大 非
化在 公 司资 本结 构 的 优 化 中 占有 至关 重 要 的 地 位 ,
,
Ke o d Lit d Co p r t n S o k Ri h S r c u e y W r s: s e r o a i s; t c g t tu t r o
股 权 结 构 是 指 股 权 持 有 者 所 持 股 权 的 各 种 比 例
及 其 所 形 成 的 关 系 。 股 权 结 构 是 资 本 结 构 的 一 个 方
现 实意 义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与治理结构改善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与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与治理结构改善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起步的,发展之初就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不允许上市流通。
在上市公司的股本构成中,已流通股份只占35%左右,而尚未流通股股份却达到65%左右(参见表1)。
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分割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造成场外交易价格与场内交易价格相差悬殊,在可流通股份所占比例过低的情况下,通过场内交易的方式对公司进行收购兼并不仅成本极高,而且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也使得上市公司在场内几乎感受不到直接来自兼并与恶意收购的威胁,市场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外在约束力明显不足。
不仅如此,股权的分割使得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明显不对称,比如就上市公司分红而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实际收益率就相差很大。
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主要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其中国家股又居于主导地位。
1999年以来,国家股的持股比例还呈上升趋势。
从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国家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居于控制地位,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因此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股股东的影响。
问题在于,国家股股东不同于流通股股东和其他法人股股东,国家股股东不仅关心上市公司的回报(意味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还关注就业、社会稳定、财政收入等指标,即国家股股东的特殊性在于其目标是多元的,在多重目标约束下,国家股有时会为了其他目标而并不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放在首位,因此国家股股东的利益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还呈现出明显的“一股独大”特征。
《2002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蓝皮书》对2002年4月30日之前披露年报的1135家A股上市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平均股权比率为43.93%,而这些第一大股东80%以上是国家机构或国有法人,“一股独大”现象十分严重。
表1 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情况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程度不高,年度报酬对高级管理人员没有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引言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和股东之间的权力关系。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一直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优化股权结构能够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据主导地位。
国有股的持股比例较高,导致国有股东在公司决策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灵活性和市场化运作。
2. 股权集中度较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大股东通常持有相对较大的股份比例。
这样的股权结构容易出现利益集团、内部交易等问题,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形成一定的制约。
3. 中小股东存在权益保护难题: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中小股东的地位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大股东的操纵和侵害。
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保护难题亟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 公司治理效果不佳:受到股权集中和国有股占比较高的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普遍不佳。
公司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频发,导致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下降。
2. 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侵害。
大股东通过重要决策的通过和控制权的使用,削弱了中小股东的议事权和财富分配权,导致中小股东处于被动地位。
3. 股权质押风险加大: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存在股权质押现象,公司面临股权质押风险的加大。
当股权质押方无法按时兑现质押资金时,可能导致股权增加解禁或质押方被迫减持,引发市场恐慌和公司经营困境。
三、优化策略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效果和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推动国有股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减少国有股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比例,促使国有股东更加市场化运作,增加其他股东的话语权。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性因素,这些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和挑战。
一、背景介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国有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持有该公司股份的比例超过50%。
这些公司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性因素,其股权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问题1. 国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过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通常过高,导致了股份流通不畅,限制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2. 股权集中导致决策不灵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多数股权由国家控股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持有,这种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决策过程不够灵活,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3. 少数股东权益保护不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少数民营股东的权益保护相对较弱,他们往往难以参与公司治理,这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潜力。
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措施1. 提高非国有股东比例: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社保基金等非国有股东,降低国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股份的流通性和市场活力。
2. 建立多元化股权结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通过发行A股、B股、H股等多元化股权形式,扩大股权的流通范围,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民营股东的参与度。
3. 加强民营股东权益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治理机制,保护民营股东的权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影响和挑战1.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优化股权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和运营效率。
2. 提升公司价值: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的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率。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优化途径研究
—
了大股东操纵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 股权过分集中, 使传 统的政府干预企业现象变成了所有者干预企业现象 , 旧 体制做法得以延续。 5上市公司股东人数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股本 .
制衡 机制 难 以形 成 。我 国上市 公 司大多 由大 中型国有企
业改 制建成 。 国有股份过 大 , 又没有对 国有资产 的约束和 监督 机制 , 以形成 有股 占绝大多数 且不 能上市流通 。 二
是在法律方面, 我国法律体制受公有制思想的影响, 对国
衡 的关系 。 权结构它 反映 了股 份公 司的资本构成 、 股 权利 结构 。 股权结 构对企业 的治理结 构 、 营绩效及 资本市场 经 都 有较大 的影 响 。
二、 我国上市公 司股权 结构特 点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特殊的国情有着紧密的联 系,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制度方面, 企业改革随着 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 ,企业制度 也最终 向公 司制演 变 。在证 券市 场建立之 初 , 了保 持上市公 司公有 制 的所有权 性质不 发生变 化 , 为 将 上市 公 司 的股 票 按 照社 会 投 资 主体 的不 同分 为 国 家
股 、法 人股和社 会公 众股 。为 了保 证 国有经济 的控股 地
大限制了这种压力传导机制作用的发挥 。
、
股权结构的概 念
公 司股权是 出资者 因 出资行 为 而取 得股 东地 位 , 进
而依 法享有 的财产收 益及参 与公 司事务 的权利 。其法律
内涵 可 以概括 为资本 的受益权 、 重大事 务 的决 策权 、 管理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资本结构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财务风险,还与企业的价值创造、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概念资本结构,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资本结构通常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
股权资本主要来源于股东的投入,如普通股、优先股等;债务资本则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债券等。
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债务资本的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时,适当增加债务比例可以减少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次,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
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可以平衡风险与回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此外,良好的资本结构还能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定性,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股权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股权过度集中的现象较为常见。
控股股东往往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可能导致决策的独断性,忽视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同时,国有股比例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治理效率。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部分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失衡,短期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此外,债务的类型也较为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其他渠道的利用不足。
(三)融资顺序不合理一些上市公司在融资时,往往优先选择股权融资,而忽视了债务融资的优势。
这种不合理的融资顺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和股价表现。
(四)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如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都可能导致资本结构决策的不科学。
三、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一)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的繁荣或衰退、利率水平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等都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doc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分析第1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分析:在国有股东普遍放弃向上市公司配股的情况下,配股和发行新股都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相对增加,非流通股比例相对减少。
然而,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是否对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重大意义,上市公司能否通过再融资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
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内进行的。
根据这一改革框架,大量上市公司或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将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两者都属于国有股。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保证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控制地位。
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初步做出了暂停国有股流通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持有地位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二元结构,即纯市场导向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导向的国有股市场。
截至7月底,XXXX沪深两市已发行的总股本达到6239 .42亿股,总市值为40305 .68亿元。
然而,沪深股市的流通股只有2193 .99亿股,占总股本的35.8,其中3995 .63亿国有股、法人股,少数其他内部职工股、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总股本的64 .2;流通股市值只有13063 .24亿元,占总市值的32.41。
非流通股市值高达27242 .44亿元,占总市值的67.59。
在非流通股中,国有股比例超过80%。
这一现象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异常。
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它们难以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的原上级行政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的原上级行政部门或企业负责。
此外,由于这一股份制实体是一个虚拟实体,其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已经回归国有企业。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优化探讨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优化探讨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股权结构的调整不仅是公司治理行为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更在于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特点,然后针对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向。
标签: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股票全流通机构投资者一、股权結构的基本理论1.股权结构的含义。
股权结构是指各股票投资主体所拥有股票的种类和数量在目标投资企业全部股份中的分布构成,表现了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各不同持股主体之间的所有权构成。
2.股权结构的分类。
(1)集中型股权结构。
集中型股权机构的特点是股权高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所占份额很小;(2)分散型股权结构。
分散型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分布分散,股东数量较多,单个股东的作用有限;(3)阶梯型股权结构。
股权相对集中于一定数量的股东手中,股权分布呈现从高到低的阶梯形态,各个股东以其持股水平为依据,决定其行使权利的努力程度。
3.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大致包括以下三大类股份: (1)原发起人持有的尚未上市流通股份(发起人股),主要包括国家股, 内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外资发起人持有的股份,其他发起人持有的股份;(2)非发起人持有的未上市流通股份(非发起人股),主要包括上市前募集的法人股(募集法人股),上市后形成的转配股(转配股),上市期限已确定的内部职工股(职工股),其他未上市流通的股份;(3)已上市流通的股份,主要包括A股, B股,和H股。
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1.未流通股股本比重大。
未流通股股本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截至2000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未流通股占总股本的64.38%,虽然未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在最近几年中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维持在相当高的比重,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仍占绝对优势。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上市公司为了进行再投资、扩大规模和使股东获得回报,通常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也就是所谓的再融资。
再融资可以分为配股、定向增发和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
而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意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资是其进行扩张和投资所必须的途径。
再融资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实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股东回报,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公司不断面对着市场和技术层面的变革,且面临不同的竞争挑战。
再融资给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也为公司的股权融资方式、结构、收益贡献、股价和流动性等方面带来变化。
二、配股和非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的影响1. 配股配股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已发行的股份数,向现有股东发行新股,而非公开发股的方式则是面向特定机构和投资者发售股票。
公司通过配股,可以增加资本金和股本,推进公司的扩张和巩固竞争地位。
但是,配股对原有股东的股权存在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股东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股份被稀释;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参与配股的股东而言,由于配股等于向全体股东宣战,其意味着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在其眼中此举看起来是一种消极的信号。
因此,配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种风险和机遇并存的策略。
2. 非公开发行股票一般来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目标投资者是机构、富人和大股东等。
与公开发行股票不同,非公开发行股票需要特别说明发行目的、筹集款项用途、股票价格和发行条件等。
非公开发行股票并不影响股东利益,反而利用已有股东的权益在公司内部进行资金融通。
然而,非公开发行股票可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公司必须充分披露相关信息,这样才可以使新股发行价格更加合理、公正。
否则,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其参与公司股份的理由可能并非与公司现金流与各项指标密切相关。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债将减少企业的营运资金,对企业资金周转有一定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降低。
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占总负债一半的水平较为合理。
流动负债的债务风险较大,偏高的流动负债水平使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在利率上调时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从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一)资本成本。
它是指公司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筹资费用和用资过程中支付的利息、股利等。
资金占用费又称资金使用费,主要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者考虑的投资风险。
如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向债券持有者支付的债券利息等。
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是必须定期定额支付利息,而且到期必须偿还本金,而股权融资的成本主要是股息的支付。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证券市场的规模过小,而投资者的需求却很大,加上非流通股的大量存在,证券市场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利润)和股价都较高,而公司的派息水平则非常有限。
由于股权融资无须付息,也就是说资金占用费为0,根据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一资金筹集费用)*100%,便知资金成本为0,而债务融资的成本显然大于0,因此,上市公司自然就将股权融资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财务风险。
是指与公司筹资有关的风险,它可以分为破产风险与股东收益可变性风险。
负债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带来一定的收益,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如何把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承受的范围内,是优化资本结构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偿还能力。
资本结构揭示了公司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负债比例越小,公司的偿债能力就会越强,但同时也会丧失负债带来的一些好处。
所以公司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应选择一个既能保障对债权人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又能保障所有者有较好的收益的资本结构。
(四)盈利能力。
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上说,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即可以留存下来的盈利数量应该是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再融资为角度的实证分析在当前国有股股东普遍放弃上市公司配股权的条件下,配股和增发新股本身都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下降。
然而,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如何,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有无显著意义,上市公司能否利用再融资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实现对经理层的激励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带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公司,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上市公司或者讲是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
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
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操纵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截至2003年7月底,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6239.42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0305.68亿元。
然而,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2193.9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3995.63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3063.2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2.41%,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27242.4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67.59%。
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
这种现象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
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
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2 专门股权下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融资方式的选择受资本成本阻碍。
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
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公司的治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筹资成本。
它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尽管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然而,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专门股权结构和国有的控股股东普遍不到位的现象,差不多严峻削弱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导致经理层过分追求对资本的操纵权,其结果必定是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明显的偏好;再加上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息压力,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即成为了公司治理层能够操纵的成本,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将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排列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
前几年,由于新股增发比配股审批困难,配股自然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
2000—2002年深沪市场A股筹资规模的统计数据,清晰地显示了配股融资和增发新股在我国资本市场筹资中所占的地位。
见表1。
表1 2000-2002年A股筹资规模统计资料来源:深交所巨潮资讯网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配股、增发与其专门的股权结构有关,然而反过来,配股和增发也会阻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2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2.1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检验从理论上讲,配股是向公司的原有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发行股票,假如全部股东都全额认购,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可不能发生变动。
然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往往会放弃配股权。
因为在国有股股东配售的股份仍是非流通股份的情况下,国有股股东若与流通股股东按照相同的价格配股,容易造成股东资金的沉淀,其结果自然是国有股股东不情愿参与配股;再确实是有的国有控股股东在发起成立股份公司时,差不多将资产全部投入,配股时全然无力参配。
而在非流通股股份普遍放弃配股权的同时,流通股的配股往往由证券商进行“余额包销”,因此一般都能够全额参配。
在如此的条件下,势必造成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股份的相对下降。
2003年上市公司中实施配股的有25家,在此其中只有3家公司国有股股东实现了全额参配,其余22家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均部分或全额放弃了配股权。
对这22家公司配股前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的变动情况进行了考察,以分析国有股放弃配股权对股权结构变动的阻碍情况,并进行了公司配股前后股权结构变动的配对T统计检验,以查明这些公司在配股前后股权结构变动是否显著。
见表2。
表2 配股前后流通股所占比例变动的检验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年度报表结果表明,由于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放弃配股权,使得这些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相对上升,平均上升了5.1%(即0.405—0.354);与此相对应,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平均下降了5.1%;进一步,配对样本检验结果也显示配股前后股本结构变动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1,双尾检验)。
2.2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检验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除配股之外的另一种再融资方式,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沪深上市公司增发了A股。
2000年5月,太极实业、申达股份、上海三毛、龙头股份和深惠中5家纺织业上市公司开创了增发A股的先河,之后,新钢钒、上海医药相继增发。
2001年,上菱电器、深康佳、真空电子、东大阿派几家电子类上市公司也完成了增发,同时在发行方式上进行了创新。
2002年,吉林化工、深招港、江苏悦达、风华高科、托普软件、南通机床等公司进行了增发。
到2002年底,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差不多达到了35家。
增发新股与配股的区不在于前者面向所有投资者,后者只面向公司现有股东。
增发新股的对象要紧是社会公众,既面向公司现有股东也面向所有新的投资者。
3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3.1 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优化资本结构能够实现国有资本的退出有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上市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有56%是国有股股东。
由此看来,国有股比例过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导向确有相悖之处。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作为上市公司要紧发起人的企业通常能够用20%-30%的资本调动、支配70%-80%的其他资本,而我国资本市场中国家用62%的国有资本仅调动38%的社会资本,这是专门大的资源白费。
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主动放弃配股或将配股权转让,以及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既是相对降低国有股比例的有效途径,也为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回购制造了良好的条件,还能够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
实证分析表明,放弃配股、增发新股公司的股权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为5%-10%不等,按照我国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国有股占较大比例的公司应能经得起两次以上如此的“冲击”。
另外,关于国有资本拟进行战略性退出的上市公司来讲,上市公司利用配股和增发的资金进行国有股的回购或配合增发新股直接出售部分国有股,将国有股的比例降至30%左右甚至以下,保持相对控股地位,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
3.2 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优化资本结构能够使公司治理机制更加有效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阻碍是不同的。
首先,就代理权的竞争而言,股权集中程度有限或大股东仅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就有能力阻碍公司的重大决策,致使经营能力低下、经营业绩不佳的经理得以更换。
其次,就监督机制而言,关于有相对控股股东的公司来讲,股东具有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优势,在经理是相对控股股东的代理人的情况下,其他大股东也会因其具有一定的股权数量而具有监督的动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来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或利用募集到的资金进行股权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实现国有股持股比例相对降低,由绝对控股股东变为相对控股股东,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治理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
3.3 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优化资本结构能够实现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资料显示,上市公司董事中有近40%零持股,总经理中有20%左右零持股;即使有的董事、经理持股,平均持股量也专门低。
不可否认,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对公司负有重大的责任,如此,如何克服经营者与众多股东利益不一致的现象,如何幸免决策行为的短期化,确实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学术界普遍认为,股权激励的方法能使经营者处于类似股东的地位,能够促使他们着眼于股东利益最大化。
然而由于一些差不多的制度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使得对治理层的股权激励制度在推行中遇到一些障碍,而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确实是没有符合法规规定的股票来源。
假如上市公司利用企业资金从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股票,会与《公司法》中“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的规定相抵触;假如不能从二级市场购入实施经营者持股所需要的股票,公司只能将发起人持有的股权转让给经营者,这又会与《公司法》中“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相矛盾;假如在激励制度中使用非流通股份,则又会由于股票不能在市场上变现、经营者不能得到实际利益而大大降低激励效果。
然而,上市公司若在再融资过程中定向将部分股票配售给治理层成员,治理层持股问题便能够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其激励效果达到最优。
4 结论与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讲,通过再融资实现国有股的相对减持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在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实现资本结构优化的设想,关于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我国上市公司是适宜的。
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过程中,能够通过国有股股东放弃配股权、转让配股权等方式使国有持股比例进一步降低,通过增发新股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
如此,上市公司在再融资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使股权结构得以优化,可谓一举两得。
进一步,我们还认为,再融资过程中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者素养的提高等因素,有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动后治理绩效的提高。
利用再融资的契机进行国有股的回购和出售部分国有股是股权结构优化最为有效的方式。
同意部分上市公司利用配股和增发的资金进行国有股份回购,或在上市公司再融资时限定其出售部分国有股,是实现国有资本战略性退出的较佳途径,关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也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