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的路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程是物质运输的路线,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是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结构和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学好本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会对本节课学习造成障碍。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所以本节课运用尝试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二)能力目标:1。
识别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血液循环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教学策略(一)教法:1.尝试教学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
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媒体动画演示,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二)学法1.观察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2.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一、教材地位《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同时要能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了解心脏推送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过程,而且本节在本章中也一个难点问题。
二、实验目的(一)通过演示展示血液循环途径;(二)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和颜色变化(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一)淀粉遇碘会变蓝;(二)维生素C溶液使碘液褪色;(三)利用单向阀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四)手动挤压洗瓶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动。
四、实验材料洗瓶、硅胶管、单向阀、变径直通、三通、维C溶液、淀粉、红墨水、玻璃胶、注射器,以及固定这些材料的一张KT板即可。
图1 实验材料五、实验设计(一)组装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拼装,并将其固定在KT板上。
图2 拼装实验器材(二)配制溶液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图3 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三)实验过程1、手动挤压模拟心室的洗瓶,利用单向阀使“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2、在上下两个小洗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碘液和Vc溶液,利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变色反应来展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在这两个毛细血管处我们分别连接了一个注射器,上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维C溶液,下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碘液。
当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网的时候,缓慢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小洗瓶中,这样就可以模拟出血液在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下方推入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模拟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过程,上方推入维C溶液,利用维C可以使碘液褪色的原理来模拟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
;3、继续挤压洗瓶,产生推送血液的动力,使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4、利用单向阀的作用,使血液顺利流入心房。
六、实验创新(一)利用简单、易获取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您们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
整个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个章中,作为动力器官的心脏、管道运输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作为运输载体的血液在其中往复流动着。
循环系统的功能恰恰是通过血液的往复流动而实现的,也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实现了体内物质的更新,维持了整个生命的正常实行。
所以,这个课时的内容在整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教学要实现:一是掌握两项知识,即血液循环的途径和随之血液成分的变化;二是形成两个水平,即自主学习、探究水平和观察、比较水平;三是形成两个意识,即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合的观点和热爱科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循环途径和肺循环途径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血液分别流经身体各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以及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成分的改变是本课的难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教材的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中学生已学习了小肠处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章的《人体的呼吸》则已学习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些知识已经涉及到了血液与组织的物质交换。
本章也已学习了提供动力的心脏、行进通道的血管和作为载体的血液,那么,血液流动途径与血液成分的变化的学习应是水到渠成。
三、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法应服务于学法,为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我将教法定位于通过创设情景、活动探究、设疑讨论等,启发引导学生带着快乐和激情,主动参与到观察、比较、讨论、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体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循环意义和冠脉循环、回顾与反思、知识反馈。
导入新课“疑,思之始,学之端。
说课稿(血液循环)
说课稿第二节《血液循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血液循环》。
我采用“五说一写”的课后说课模式。
课时安排:三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重点和难点第十章共分五节,在本册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内容是人体内循环与外循环,并与人体的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它将为学生学习其他生理知识奠定基础。
人体需要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理活动。
而物质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所以本节为本章的重点。
而体循环、肺循环又是本节的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归纳血液循环途径,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参与、合作、归纳的乐趣。
2、介绍有关血液循环的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说学情由于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而本课较抽象,学生理解时困难大,我采用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地氛围中接受新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归纳法和游戏法(扮演导游和“卡片连-连-连游戏”)。
学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游戏卡片。
四、说教学设计(五步)。
五、写板书(见课件5)(设计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了两条循环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说反思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
本节课教学采用了扮演导游与“卡片连-连-连”两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本节知识,学生比较欢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主要是课堂节奏把握与控制,引导要得当,否则容易偏离正题。
第二节 血液循环(说课稿)
第二节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血和心脏的结构》2、教材分析:《血管和心脏的结构》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生物教材第三册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1)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变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未完成。
学习本章是学习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基础。
(2)本章分四节,本节是本章的一个中心问题。
是讲授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
本节从血管的分布,管壁的结构和管内血液流动方向三方面分别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设计了实验观察加深理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重点知识,也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讲述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这部分知识。
(3)关于心率和心脏,血管保护与锻炼,放下节课讲。
3、教学目的: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1)理解动脉、静脉、毛细管的构特点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人体科普知识的情感培养加强体育锻炼,克服饮酒不良习惯观念4、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应适应的特点,心脏的结构难点:心脏瓣膜的开放方向和血流方向的关系。
二、说教法1、新课的引入和新课的结束设计在课前通过屏幕显示课题、提出讨论问题,配上清新阅耳的音乐,使学生一走进课堂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求知的渴望。
上课时开门见山:今天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探索血管和心脏的结构问题。
课结束时问:今天,我们通过许多观察活动,总结出了血管和心脏的结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由学生小结,这样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照应了开头,因而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系统。
2、系列观察材料和学生实验的设计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8组观察材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情景。
(1)观察人体血管分布放大挂图,从观察过程中引入的问题,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到创设的探索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原来“心脏和血管是一个遍布人体全身的封闭的管道系统”,并激发许多想象。
《血液循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血液循环》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基础上,认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它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有限。
学习过程中容易误认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静脉注射点滴的经历,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生命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认识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二) 科学思维:通过魔术、模型、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及总结的科学思维。
(三)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实验和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社会责任: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
四、实验器材(一) 魔术道具:具支试管、泡沫板、硅胶软管、试管架、大注射器(二) 探究实验:鸭血(加入阿氏液) 、分别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液瓶、注射器、试管架、标签纸(三) 血液循环动态模型:硅胶软管、玻璃胶、热熔胶,玻璃胶,洗瓶,塑料接头,红蓝墨水,微型水(四) 小组 PK 道具:硅胶软管、洗瓶、泡沫板、标签纸、双面胶、透明胶五、教学过程与创新要点(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本节课是纯理论的知识,抽象不易理解,传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
创新点 1:自制魔术道具,设计魔术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图 1 魔术道具图 2 魔术变色过程传统教学是先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再介绍血液的成分变化。
创新点 2:改变教授的顺序,由先观察血液变化再探究变化的原因。
由表及里,再由两种血液的流动来认识血液循环途径。
通过魔术环节。
学生可以初步认识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且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二)探究实验《探究动脉血与静脉血的相互转化》书本在书本第 64 页有关于血液颜色的图片区别不明显,且变化的原因只有文字介绍,非常抽象。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解剖学血液循环说课稿,以供借鉴。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血液循环》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人体机能和健康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本文是生理学部分的基石,是后续学习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及疾病预防等内容的基础。
小节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并阐述了三者协调工作的机制。
2. 科学概念: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的科学概念。
小节2:血液循环的类型在此部分,详细介绍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功能,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生活应用:血液循环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节3:血液循环的意义文章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阐述了血液循环对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类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其次,通过对比体循环和肺循环,帮助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强调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能够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能够理解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直观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苏版初一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血液循环说课稿
苏版初一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血液循环说课稿一、选题背景1二、实验设计2三、教学过程设计3四、教学反思和自我评判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我今天实验教学说课的课题是“血液循环”。
我将从选题背景、实验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和自我评判等四个方面向大伙儿汇报。
一、选题背景1、使用教材《血液循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心脏、血管、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是第四章的重点和难点。
营养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血液的循环流淌。
本节内容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中心枢纽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标解读“血液循环”是“课程标准”十大主题之一——人与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要求学生能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
3、学习者特点分析(1)认知起点学生差不多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
绝大部分学生有过静脉点滴的经历,对药液能够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认知障碍血液循环是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不能直观地观看到,真实的血液循环又是专门复杂的,学生即使能观看到,认识起来也是专门难的。
(3)认知风格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爽朗好动的年龄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刻集中,不喜爱老师的空泛说教。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及其相互关系;血液成分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发生的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分析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猎取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展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命的隐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设计1、实验内容改进在课本原有静态图片的基础上增加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改进意图】增加模拟实验后,通过实验一方面明确了各器官具体的位置、结构,血流的方向,还通过颜色变化,将血液成分的变化表示出来,便于学生明白得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实验改进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一、教材地位《血液循环途径》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同时要能区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后,了解心脏推送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流动的过程,而且本节在本章中也一个难点问题。
二、实验目的(一)通过演示展示血液循环途径;(二)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和颜色变化(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一)淀粉遇碘会变蓝;(二)维生素C溶液使碘液褪色;(三)利用单向阀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四)手动挤压洗瓶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在密闭的环境中循环流动。
四、实验材料洗瓶、硅胶管、单向阀、变径直通、三通、维C溶液、淀粉、红墨水、玻璃胶、注射器,以及固定这些材料的一张KT板即可。
图1 实验材料五、实验设计(一)组装实验器材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条血液循环途径的拼装,并将其固定在KT板上。
图2 拼装实验器材(二)配制溶液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图3 模拟“动脉血”和“静脉血”(三)实验过程1、手动挤压模拟心室的洗瓶,利用单向阀使“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2、在上下两个小洗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碘液和Vc溶液,利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变色反应来展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在这两个毛细血管处我们分别连接了一个注射器,上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维C溶液,下方注射器中加入的是碘液。
当血液流入毛细血管网的时候,缓慢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小洗瓶中,这样就可以模拟出血液在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下方推入碘液,利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模拟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过程,上方推入维C溶液,利用维C可以使碘液褪色的原理来模拟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过程。
;3、继续挤压洗瓶,产生推送血液的动力,使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4、利用单向阀的作用,使血液顺利流入心房。
六、实验创新(一)利用简单、易获取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血液循环》是七班级下册第4单元第9章第2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内容。
同学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血浆、血细胞、血型等学问,为本节课继续学习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压和脉搏等学问做了铺垫。
而本节课的学问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这部分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增强生活中的常识和一些急救学问。
二、说学情七班级的同学在阅历储备上,对血液循环的直观感触极少;在学问储备上,上节课刚刚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部分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对血液是循环流淌的认识含糊;在共性方面,这一阶段的同学奇怪心强,喜爱?参与课堂活动,但是由留意力不集中。
三、说教学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改变,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2.通过观看图片、小组研究和活动,提高观看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
3.感触心脏的工作量,增进同学爱惜心脏、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改变以及两者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当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纳直观教学法、模型建构法、研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同学对新知的学习爱好。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把"学习的积极权还给同学'。
所以我采纳的学习办法是:自主探索法、合作沟通法、观看归纳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采纳多媒体的方式导入。
展现流感时节人们打吊瓶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们都打过吊瓶吧?当我们扁桃体发炎时,打吊瓶医生会将针头刺入我们的静脉,那吊瓶中的药物是如何到达支气管发炎的部位的呢?引发同学疑问,引入本课。
血液循环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的路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程是物质运输的路线,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是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结构和作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学好本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会对本节课学习造成障碍。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所以本节课运用尝试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二)能力目标:1.识别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血液循环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教学策略(一)教法:1.尝试教学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
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媒体动画演示,编排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学法1.观察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2.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一节的第四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确定依据】1、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说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游戏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