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自动化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工业过程的自动化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它的前景。
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 生产流水线生产流水线是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通过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工序,每个工序由专门的机器或设备负责完成,实现产品的连续生产。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如搬运物料、焊接、喷涂等。
相比人工操作,机器人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不倦的工作特点,能够在危险环境下完成任务,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自动化仓储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统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物料的自动存储、装卸和管理。
它可以根据需求及时调度物料,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仓储效率。
自动化仓储系统还可以对物料进行追踪和监控,确保物料的安全和准确性。
4. 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它通过集成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智能监控和控制。
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取代了部分人工操作,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和损耗。
在大规模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自动化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机械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电力系统管理,还是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1. 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现代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机器视觉、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2. 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交通系统、自动泊车等。
它们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出行体验。
3. 自动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采用自动化技术的物流中心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拣、自动化堆垛、自动化入库等操作,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精度。
自动化技术在物流审核、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成为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使设备更加灵活、自适应、智能化,能够自主完成任务并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操作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
2. 模块化和高度可配置化自动化技术逐渐向模块化和高度可配置化方向发展,使得自动化系统更加灵活、易配置、易于维护。
模块化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变化,对生产线的扩展和升级也更加方便。
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连接起来,并通过云服务进行协同工作,实现生产数据的汇聚、分析和应用,以便更好地优化生产流程。
4. 可持续发展的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器和传感器等自动控制设备和系统,使其能够自主地执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
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到数据采集、智能控制、自动化测试等多个方面。
首先,自动化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例如,在各类工业生产环境中,通过安装传感器来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
络传输至计算机或控制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同时还可以配合人工
智能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企业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其次,自动化技术在智能控制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例如,在电子制造业中,智
能控制系统可以自主完成产品组装、质量检测、自动矫正等工作。
在车辆制造领域,自动
化技术则被用于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和车辆的自动驾驶等方面。
这些应用既提高了生产
效率,又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更好的保障了生产安全。
最后,自动化测试技术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自
动化测试,可以提高产品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减少了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
在
新产品开发和品质管理方面,自动化测试技术也可以提高研制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可控性。
总之,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不单单是提高生产效率,更是推动了
生产计划和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对未来的数字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
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医疗保健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化的追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应用前景。
趋势1: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物联网是指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使它们相互通信和协作的一种技术。
云计算则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技术。
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融合将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例如,在制造业中,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生产线上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维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趋势2: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扩展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
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自动化系统。
例如,在医疗保健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病人的病历和病情,提供预测性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精度和治疗效果。
趋势3: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可以承担各种重复性、高精度的任务,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在医疗保健领域,机器人可以承担手术、护理等任务,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趋势4: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应用自动驾驶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开始在汽车、交通工具、物流配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促进交通运输智能化和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化的追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应用前景。
未来,自动化技术将继续推动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利益。
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简介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设备和系统的自动控制和操作。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工作原理1.传感器与检测器: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对环境的感知和对生产过程的监测。
通过传感器和检测器获取各种参数和状态信号,如温度、压力、湿度、速度等。
2.控制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它根据传感器和检测器提供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和决策,并输出控制信号来调整设备和系统的工作状态。
3.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动作的装置,它可以完成各种动作,如开关、调节、运动等。
4.通信网络:现代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各个设备和系统通过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信息的交互。
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工业制造•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完成重复、繁琐、危险的工作任务。
交通运输•自动驾驶:自动化技术在汽车、航空和铁路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和交通管控,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能源管理•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能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稳定性。
医疗卫生•医疗器械:自动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医疗影像系统等,提高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医药研发:自动化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加速药物研发过程。
农业•智能农机: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如智能播种机、智能喷洒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
•温室种植:自动化技术在温室种植中的应用,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自动控制,提高作物生长质量。
自动化技术在家庭与生活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家庭与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家电,从智能安防到智能健康,自动化技术为我们的家庭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家庭与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带来的益处。
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自动化技术在家庭中最为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互联网的连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终端控制家中的电器、灯光、温度和安防系统等。
例如,利用智能音箱,我们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来打开电视、播放音乐、调整温度等。
利用智能插座,我们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如关闭电视、空调等。
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与家居安防系统相结合,实时监控家庭的安全状况,如红外线感应器、门窗传感器等。
智能家居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舒适和安全。
二、智能家电除了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也是自动化技术在家庭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智能家电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操作。
例如,智能冰箱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和库存情况,智能地调整储存温度和食品保鲜期限。
智能洗衣机可以根据衣物材质和脏污程度,智能地选择洗衣程序和水位。
智能空调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湿度自动调整制冷或制热效果。
智能家电不仅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还更加节能环保,有助于降低家庭能源消耗。
三、智能健康除了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自动化技术还在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健康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体重秤,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可以监测人体的运动量、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健康指标。
利用这些智能健康设备,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例如,通过智能手环,我们可以设置健康目标并跟踪自己的运动量,如步数、卡路里消耗等。
通过智能手表,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心率、血压等指标。
智能健康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自动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自动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
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工作场所,从交通到通信,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应用。
1. 家庭生活在家庭生活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实现对家庭环境的自动控制和管理。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语音助手来控制家中的照明、空调、电视等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此外,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洗衣机等也可以根据我们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 工作场所自动化技术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生产创造领域,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对产品的自动组装、检测和包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办公环境中,自动化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文档处理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承担一些繁重、危(wei)险或者重复性的工作,解放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领域是自动化技术应用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无人驾驶汽车逐渐成为可能。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决策和控制,实现自动驾驶。
这不仅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还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自动化交通信号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也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的自动调控和优化,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4. 通信与娱乐自动化技术在通信与娱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可以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功能,实现对我们的通信和娱乐需求的自动化管理。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语音通话、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与他人的实时互动。
此外,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等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实现对音乐、电影、游戏等娱乐内容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娱乐体验。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条件,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1 自动化技术的定义自动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控制和调节,使其实现无人值守、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生产。
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对物理过程、信息流和能量流的控制和调节。
2.2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蒸汽机和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20年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现代的自动化技术已经涵盖了工业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第三章: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3.1 生产线自动化通过在生产线上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生产和高质量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在连续24小时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可以执行重复的、危险的和高精度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前,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医疗领域等。
3.3 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仓储和物流系统的自动化需求也越来越大。
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存储、拣选和分拣,大大提高了仓储和物流效率。
第四章:自动化技术在家庭领域的应用4.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家庭环境中的一种方式。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远程控制家庭设备,实现家庭安全、能源管理、娱乐等功能。
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化生产线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
通过将设备、产品和人员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确度。
物联网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自动调度和协同工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危险性和高精度的生产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机器人可以实现零件的搬运、装配和焊接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三、传感器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线中的重要支撑。
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线的各个环节,保证生产的平稳进行。
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位置、温度、压力等参数,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自动控制和调整,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四、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核心。
通过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线各个环节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线的各种参数,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定值来自动调整生产线的运行状态,保证生产线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新趋势。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减少故障和无效操作,从而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自适应。
六、总结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涵盖了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方面。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制造、管理等工作过程进行自动化操作和控制的一种技术。
它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例如,在制造业中,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对产品的自动装配、检测和包装等工序的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农业生产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自动种植、喷洒农药、收割等操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交通运输领域: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上。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的交通信号控制和车辆监控系统,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则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医疗卫生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和医疗机器人等方面。
例如,通过自动化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精确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5. 家庭生活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家庭电器、照明和安防设备等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自动化设备可以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操作和控制。
2. 人机协作: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和人类工人可以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从工业制造到日常生活,自动化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其发展趋势,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最早和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无人操作,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二、交通与物流自动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和物流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自动化技术为解决交通拥堵和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无人驾驶汽车成为可能,不仅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此外,智能物流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可视性。
三、家庭与生活自动化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家庭和生活自动化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集成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灯光、温度、安全等方面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
这不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另外,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各种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庭环境。
四、医疗与健康自动化医疗与健康领域是另一个重要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
自动化医疗设备和系统可以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医疗机器人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辅助医生实施精确操作,减少手术风险。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技术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五、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应用领域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自动化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的工业领域中,化工行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正逐渐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为化工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自动化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1、生产过程控制在化工生产中,精确的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关键。
自动化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
例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是化工行业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重要手段。
从原材料的输送、加工、包装到成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个生产流程都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来完成。
例如,在化肥生产中,自动化的造粒、干燥和包装生产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和污染。
3、质量检测与监控化工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自动化技术在质量检测与监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线分析仪器和自动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产品的成分、纯度、粒度等质量指标,并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安全监控与应急处理化工生产涉及到众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安全风险极高。
自动化技术在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现场的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
例如,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自动化的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和泄漏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保障生产安全。
二、自动化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的自动化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使生产过程、工作流程或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运行、自动控制和自动管理的技术。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制造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典型应用,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
3. 农业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例如智能农机、无人机、农业物联网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4. 医疗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例如手术机器人、医疗设备自动化等,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5. 家庭生活领域:智能家居系统是自动化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控制、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机器和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适应环境。
2. 网络化:自动化系统将更加网络化,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 人机协作: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例如机器人和人类共同完成某项任务,通过人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 精细化: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精细化控制,例如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测量和控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5. 绿色化: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例如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1-12期总目录

综述《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1-12期总目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量子技术”时代…………………………………孙柏林3(1)旋翼无人机智能航迹规划研究综述*………皇甫淑云,唐守锋,童敏明等6(1)“量子科技”助力“智能制造”攻坚克难……………………………孙柏林10(1)模糊自校正串级PID板球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张世奇1(1)LT3752-1有源钳位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爆破器中的应用*…………………………………………………………………卢敦陆,王红梅,涂用军1(5)基于分数阶混沌系统同步与稳定性分析…………………徐健,孙泽维1(10)基于磁悬浮球系统的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汪野,叶桦,仰燕兰1(14)基于IAP15W4K58S4的风力摆控制系统设计…刘翘楚,郭鹏伟,刘学明2(1)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有限等距常数估计*…………………贾彬彬,刘俊莹2(5)基于改进AHP与模糊理论的电力用户满意度评价*…………………………………………………………………………………胡斌,王绪利,朱刘柱等2(8)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仿人手指优化设计…………………………齐贺男2(13)聚束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成像方法研究…………………那洪祥,李梁2(17)风力发电机自适应偏航控制策略研究*……………焦鑫,陈为国,张宇等3(7)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空冷机组背压控制系统*……王琦,景鑫,白建云等3(12)涵道风扇六旋翼无人机的控制策略设计*………………孙凯,屈蔷,程陈3(16)面向电能质量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杨成钢,钱江,赵汉鹰等3(21)基于指数分布参数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姜海燕3(27) AUV航迹追踪灰色关联度UKF算法……………邓非,尹洪东,段梦兰3(31)基于ADRC控制器的六旋翼姿态控制研究……………………樊丁佳,李波4(1)四旋翼无人机悬停控制设计………………………………许幼成,陈涤非4(6)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信号灯自动配时算法…………………………段峻4(10)交互式多模型IEEE1588时钟同步算法………………………王创,郑宾4(13)基于电池管理系统的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马贝龙,王林等4(18)基于改进的杜鹃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10kV并联电容器组故障诊断和预警研…………………………………………谢天宝,鲁云鹏,张颖茵4(24) PID控制器对直驱式液压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华晟,张敏,徐坤5(1)基于滑模控制的风力发电机非线性控制研究*……焦鑫,陈为国,沈明强等5(6)一种提高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效率的新方法………………………谢竞宁5(10)一种乒乓球视频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任祥钰5(17)双轮边电机驱动的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系统仿真与试验…………………………………………………………………………………张玉柱,潘汉明5(22)基于PR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SVPWM仿真研究……………………张刚6(6)煤矿瓦斯浓度可拓控制的研究………………………………赵静,王敏6(11)基于九点控制器的模糊自适应Smith PID控制器的研究……………………………………………………………………………………衡丽帆,杨世忠7(1)改进A*算法在磁导引AGV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林宁,邢丽娟,徐珂等7(5)基于分频-模糊控制算法的微电网并网谐波抑制策略*………………………………………………………………………………梁钢,张峰,边家瑜等7(9)改进PID算法在光电跟踪仪中的应用研究………………………黄辽宁8(1)基于电动缸驱动控制三自由度试验台设计……盛君,刘锏泽,徐建萍等8(5)基于正态分布模型参数和LS-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姜海燕8(11)基于改进鸡群算法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王卫星9(1)风力平衡小车的PD算法控制应用*………………………曾欣,王莉,杨稳9(6)航空发动机转速信号EKF算法设计及仿真分析…………………………………………………………………………………张园锁,吕晓武,张树彦等9(12)基于纬线分划的凹锥鼓形刀宽行加工包络算法……………冯瑶,陈志同9(20)基于前馈解耦控制的低压STATCOM补偿研究…………魏萍,王云亮9(27)基于DSP28335的三电平DPWM算法实现……炊川,郭寅远,康钦一等10(8)基于改进型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MPPT控制策略仿真……………………………………………………………………………苏有功,王大成,王毅等10(11)卡尔曼滤波在无人机姿态中的应用研究………邓洪明,贺勇,於小杰等11(1)基于粗粒度-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的换热管最优清洗路径规划*……………………………………………………………………………………霍丽娜11(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清洗机器人角度传感器测量精度分析……李万军11(11)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滑模控制算法研究……………………………彭超洋12(1)基于IMM算法的多旋翼飞行器状态滤波器*…………………………李阳12(7)谐波作用下的电网网损计算……………………韩丽,杨立波,赵雅婷等12(11)基于跟踪微分器的速高曲线计算………………倪兴,徐先春,王旭良等12(15)基于空间啮合法的螺杆截面离散点成型铣刀设计方法…………赵小刚12(18)某公司110KV变电站2#变压器差动速断保护跳闸故障分析……………………………………………………………………………蒋海牙,沈军等1(19)利用USS通讯协议实现西门子变频器控制…………………………何淼1(23)大型燃煤发电厂磨煤机入口优化研究………………………………周锰1(28)基于模糊自整定PID串级控制的废水处理PH值控制……………………………………………………………………………刘锁清,刘少虹,李军红等2(22)基于S7-1200的自动采样系统设计………………………汪瑞良,李向东2(28)基于PLC的电镀生产线监控系统的设计…………………………李德英3(35)电动汽车无人充电桩设计与实现…………………孙炜煊,陈毅,王帅等4(29) PCR仪的温度模糊控制系统设计………………周爱国,刘备,杨思静等4(33)基于冗余技术的海洋平台中控系统应用…………张为民,马杰,潘国荣4(39)聚酯装置低浓度尾气燃烧逻辑联锁的设置…………………………张玲4(44)基于M258PLC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控制系统………甘付宾5(27)基于OPC的非线性对象实验控制平台设计及实现……雷红玲,谢运祥5(31) Ausmelt吹炼炉富氧顶吹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崔银峰5(37) AGV自动运输系统设计………………………………刘强,韩震宇,刘欢5(41)基于电磁导航的高速轮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唐明会,高进可,王琪5(45)大型金属构件3D打印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高金兰,朱佳丽,李卓6(15)基于PLC和MCGS的猕猴桃果实称重分级控制器设计*…………纪娜6(20)基于PLC实现酱料灌装机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熊家慧6(24)基于PLC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自动检测设备设计………王旭,张旭东7(15)立体车库搬运器与防火卷帘防撞控制系统设计……………………李扬7(20)一种可移动式称重型货物转运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张腾龙,张金波,李晓艳等8(17)自动化仓储电梯用垂直门机研发………………姚云峰,罗伟良,王宇等8(22)基于顶点偏移算法的模型轻量化优化方法*………………………………………………………………………………………王云龙,朱明清,吴文凯等8(27)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控制与应用185Techniques of Automation&Applications钢板自动化柔性预处理剪切生产线的设计………………………曲志远9(32)基于DSP永磁变频门机控制器原理图设计*………………………………………………………………………………………罗伟良,姚云峰,潘健勇等9(36)安彩光伏玻璃一期钢化电气控制系统的优化措施…………………………………………………………………………………岳玉霞,李利军,黄正陆9(42)无人驾驶汽车制动系统模糊控制研究……………………………宋志新10(16)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智能节能控制器的设计………………………………………………………………………………………林浩涛,李杰辉,吴淑桦等10(20)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煤磨自控系统的设计…………张斌,李锋,陈伟等10(25)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单元设计*……………………陈涛,杲春芳10(29)温室大棚自由移动式无线传输灌溉小车的设计*……………………………………………………………………………………郭峰,杨彦鑫,李敏可等10(33)智能PID算法在自动焊接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张宏10(37)基于多TCP点夹具装配仿真工作站的设计*………………郝翠霞,叶晖11(15)基于IAP15F2K61S2单片机的多传感器搬运小车设计*…………………………………………………………………………金琦淳,任俊,袁明新等11(19)基于MSP430的高精密电子秤设计与研究………………………张彦宇11(26)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垂直轴风力发电单元的设计………吴文凯,赵寒涛12(22)一种液压机电气控制系统……………………………………………张宏12(26)高精密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张彦宇12(30)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以太网控制与人机交互设计*………………………………………………………………………………………戴卫力,侯浩,张晓峰12(33)一种数控机床用安全监控模块的研究………………胡进芳,孔猛,姜飞12(38)FPGA片上系统Qsys中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刘春雅1(34)面向高危风险漏洞修复行为的系统研究…………………………李静力1(39)Android应用程序支持的思政网络课程移动教学系统实现*………赵艳1(46)基于交费大数据的电力用户欠费风险等级研究……………………………………………………………………………………陈佩莉,钱毅慧,潘勤等1(50)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压用户峰谷电量优化研究……………………………………………………………………………………戴晓露,吴薇,黄蓓雯等1(54)一种数字图书馆的名称消歧框架…………………………………王玉梅2(32)基于Flask-RESTful的定制化问卷系统设计与实现*…………………………………………………………………………………潘海珍,明小波,吴云2(37)基于IWF2Q算法的电力系统信息综合传输改进加权公平队列优化研究………………………………………………………………………………王彬2(42)基于蚁群算法的云计算任务调度优化研究*………………………李长生3(39)基于Reactor模式的高性能反向代理服务器设计………………………………………………………………………………………邢颖,黄启俊,易凡等3(43)基于数据挖掘的车联网告警处理方法研究*……马静雅,李东昌,卢阳等3(49)基于虚拟磁盘技术的海量数据专用存储系统设计*……………………………………………………………………………………于烨,刘国洋,刘思尧3(55)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信息安全漏洞闭环管理*………………胡之荣,殷军3(61)电网基准风险智能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戚中子3(65)共享图书APP的开发与研究………………………………………李昊宗4(49)基于时空架构的电力市场交易信息安全模型及安全防护策略研究…………………………………………………………………周睿,向德军,胡鑫等4(54)基于VB及模块化的道路机械热工计算软件设计*……………胡媛,黎豪4(58)电力信息系统安全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刘新,孙强,于灏等4(63)大数据网络用户隐私信息自适应加密设计实现路径……………白祎花5(48)深度学习技术浅述*…………………………………王敏,周树道,杨忠等5(51)基于集群环境的多目标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朱丹,李磊5(58)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张菲5(62)城市电网调度控制云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谭军光,于全喜,孔海斌等5(67)试验实时综合态势显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常兴华6(29)基于Android平台的电力移动抢修客户端实现…………王肖珊,高强6(34)基于SOA多应用集成的综合抢修指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陈习,汤吕6(39)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和大数据的电网可视化………………………………………………………………………………………吴军英,常永娟,杨力平等6(45)实时测控数据处理集群软件测试系统设计………童艳,孙君亮,王鹏宇6(50)双渠道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定价策略研究*…………顾玉磊,赵博选,高扬6(54)基于传染病模型的微博信息传播规律研究*………………白黎,杨亚强6(59)现代有轨电车TIAS系统设计方案研究……………刘娜,邵峰,李潇潇7(23)基于C4.5算法的大学阳光体育系统设计与实现*…………………孙莉7(28)优化GSA算法在电力调度系统不良数据检测中的应用……犹峰,王渊7(33)基于云计算的电力调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吴任博,于全喜,王佳等7(37)基于组合公钥的邮件密钥安全系统的设计………………………聂红伟8(31)基于用户英语水平的本地文本检索系统设计……………………牛腊婷8(35)基于数学算法的计算机编程优化设计与实践……………………张琳娜8(38)基于CPLEX求解引擎的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模型………………王涓8(41)导弹弹体加工车间调度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田龙,崔连虎8(44)混凝土大坝健康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璇8(49)基于互联网+的专家服务平台APP设计与实现*………李平,陈杰,王杰8(53)基于角色划分的AOP设计模式研究*……………………徐承志,张国玉8(59)基于云计算架构搭建辽宁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潘静,赵莹9(45)基于B/S架构的一卡通消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万怡鸣,郭湘南9(50)一种心理学教育在线阅读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尚英武9(54)一种体育运动结果预测的机器学习框架设计………………………校力9(59)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杨文阁,刘杰10(42)指挥显示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的设计*…………………………常兴华10(46)基于医疗大数据分析的门诊辅助诊断模型………………………耿明菲10(51)基于学习状态的英语练习诊断系统设计……………………………刘琼10(56)大数据技术在电力市场交易中的应用……………………杜龙,张志翔10(60)基于朴素贝叶斯的英语成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张燕10(67)大数据下高校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认证设计……………俞豪杰,高翔11(29)商务业绩交易监控系统控制流程及关键结构设计及实现………刘云11(37)基于移动设备的英语学习软件设计………………………………胡婷11(41)面向水资源数据分析的大数据挖掘算法……………………………王健11(46)基于智能环境下安卓平台系统的高校英语语法移动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胡晓榕11(51)以Author-ware软件为基础的高校思政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设计研究……………………………………………………………………………杨泽慧11(54)以微视频为载体的高校思政教育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闫红茹11(58)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数字化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研究……李红春11(62)基于计算机仿真的行人车辆正面保护系统设计……………………李晨12(44)基于k近邻密度峰值聚类混合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王志勇12(48)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软件测试探索…………………………………虞泽凡12(53)基于PyVISA的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初探………………韦彪12(57)基于手机Android系统的思想政治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田谢军12(61)基于计算机的音乐远程教育学习系统设计*………………………于丽12(64)4G接入在视频会议中的应用研究*………………郑树平,丁小牛,高翔1(57)IO-Link通信从站协议栈的设计…………………石磊,孙晶,孙凯明等2(46)一种带记忆功能E1业务自动保护倒换设计方法……………………李敏2(49)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研究……………………………………………………………………………………陈宝靖,蔡玺,刘少博等3(69)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力通信网路由优化研究*………………………………计算机应用通信与信息处理186Techniques of Automation&Applications……………………………………………………李伯中,陈芳,金广祥等3(7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井有害气体自动监测系统…………………李亚宁3(81)基于层次分析法模拟传感器信号的故障诊断*………………………………………………………………………………………郝大鹏,巴寅亮,李春兰3(84) M子序列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的应用………王隆,张竟飞,李建民等3(88)电力线通信系统脉冲干扰下的信道估计研究……张长青,张勇红,孙广3(92)卡尔曼滤波和递推平均滤波在iBeacon室内定位中的应用*…………………………………………………………………………石敏,周后盘,吴辉等4(69)旋变数字转换器在制导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韩颖,权渭锋,李楠5(70)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小信号的方法与原理分析……………………………………………………………………………………蔡光跃,钱军如,黄建军5(76) 5G通信场景及技术要点探析…………………………………………何鑫5(79)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沿海太阳能电池板的保护装置及智能向光控制*…………………………………………………………黄浩恩,陈志豪,刘敏聪等6(6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延数据滤波算法研究………王金玉,周丽丽,孙晶6(67)基于STC12C2052的单片机无线控制器研究……………李占彪,张嵘6(70)基于ARM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肖鸣杰6(74)数据库读写分离架构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设计及应用……王淑平,梁颖6(78)基于Arduino的用电智能提醒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季莉7(41)基于GPRS和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遥控M2M通信机制………………………………………………………………………闫磊,张秀丽,朱燕芳等7(45)智能型移动通信5G网络主动缓存技术研究……………………徐佩峰7(50)基于指标体系的传输网SDH服务风险分析方法*………………………………………………………………………………………刘旭,董武,刘晴等7(55)基于Zigbee的月季育苗大棚WSN测控系统*………………………梁硕7(60)基于GPS与IMU组合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有轨电车定位分析………………………………………………………………………………………韩如坤8(65)光层OAM关键技术研究………………………………………田鑫,曾颜8(69)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电子皮带秤信号处理……………………………………………………………………………………李若贤,付宏才,夏敏等8(73)语音和背景音乐分离算法及其系统设计…………………………王振宇8(77)雷达动态精度靶场检测点源合作目标研究…………………孟庆利,刘栋9(63)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地下综合管廊安全监测系统*……………………………………………………………………………………杨涛,王承成,张喻等9(67)基于分布式声源定位系统的传感网络节点最优布局优化………向才辉10(70)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视力保护器设计与研究……………………张彦宇10(74)一种基于Xorshift的并行伪随机数生成器……李琪琪,庄建,王智超等11(65)基于WLAN信道状态相位信息的室内人员定位研究………………………………………………………………………………吴丽莎,邵云蛟,张凯等11(68)基于混合加密算法的测发控系统无线通讯加密研究………………潘锋11(72)位置轨迹数据隐私保护算法的研究………………………王金玉,王涛11(79)基于白光信道的多进制传输预加重方法………徐海峰,郝学元,颜晓红12(69)基于TETRA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李艳芳12(75)分组交换技术分析及应用…………………………………………梁亚宁12(78)可移动支付的导航购物车系统设计与实现*……史瑞刚,周亮,秦琴琴12(82)基于RFID的消防培训过程定位技术设计………孙晶,周丽丽,刘琦等12(87)基于PLC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多种编程方法解析…………………王文华2(53)基于PLC的废滤芯接收装置控制系统设计………嵇治刚,王超,梁凤麒2(57)基于多检测技术的育苗箱水肥控制系统*………董文杰,郭峰,匡丽波等3(97)基于PLC和伺服控制器随动跟踪量化计算方法……………………张磊4(74)乡镇自动化供水系统的策略控制……………………………………李强4(77)一种变频器驱动双电机同步的控制方法…………………强建波,刘利军4(81)基于PLC的多步进电机系统协同控制…………………段玉波,杨振威5(82) PLC设备的CC保护轮廓研究………………………张钟,傅一帆,王皓等5(87)基于软PLC的机械手系统设计……………………………………韩东迅6(81)S7-1200PLC的几种以太网通信方法……………………黄涛,熊国灿6(85)DCS系统冗余技术探讨及应用……………………………………司华良6(89)基于总线控制的电潜泵地面控制系统热冗余技术研究*…………栾德爵9(73)基于S7-300PLC模拟量控制技术分析与综述*…………………田亚娟9(76)基于PLC的烟草掺配精度自动报警系统…………………………张东岳10(77)多站自动送料变速系统设计*………………………………张蕾,吴海波11(82)基于S7-200PLC与MCGS在线监控定量包装系统设计………向才辉12(89)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救援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施立群2(74)管廊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鲁浩,谈英姿2(78)小型足式机器人弹性足建模分析………………………………张菁,王雄2(83)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越障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岳凌怡,张莹,王东等3(102)机器视觉在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中的应用综述…………………成建宏4(83) EAST柔性机械手臂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刘武常,杨婵娟5(92)基于改进RRT的路径规划算法……………………刘晓倩,张辉,王英健5(96)机械灵巧手设计与控制研究*……………………杨武成,马翔宇,宋文学6(93)用于自由体操机器人的舵机PWM控制技术实现…………邢倩,胡现波7(65)餐厅服务机器人基于餐盘调平的运动规划…………………………王帅7(70)基于现场总线的ABB机器人远程控制设计………………………陈永平8(80)地下无人矿车运行轨迹偏差模型及其目标路径规划……………古加局9(81)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足球机器人路径控制………………………王晖10(80)基于无线传感节点的移动机器人目标定位和搜索算法*……李杰,涂朴11(86)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巡检路径规划策略的研究………………………………………………………………………………………张承模,田恩勇,胡星等11(89)水下核电机器人应用现状与技术发展分析*…………赵琛,沈杰,李思颖11(94)物联网技术在教室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王英杰,王扬扬等1(81)基于物联网的学生宿舍插座群用电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吴翠娟2(60)锅炉安全与节能物联网监测技术应用………………………………赵辉2(63)罪犯一卡通的设计与应用…………………………………田红林,刘录超2(67)基于物联网自动化物流设备的设计与应用………陈利民,赵卓,余振宁4(8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能采控终端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设计优化…高源9(88)低功耗广域网在电网的物联应用*…………………………陶莉,王善红11(99)依赖云计算的电力物联网环境的安全系统研究与应用…………王兆辉12(93)跨层路由算法研究………………………………………………沈杰,张键4(92)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压检修输电线路监测数据传输……………………………………………………………………………周刚,王文华,陆竑等4(98)电力移动终端系统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向军,朱姣5(101)电网故障辅助决策的网络流分析法………………………………梁广宇5(106)基于时序神经网络的智能变电站采样值报文虚假数据检测和丢包预测研究………………………………………………………闫磊,李远,徐利美等6(98)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喻伟,庄玉册,毛凤翔等6(104)一种基于云平台的频繁项集数据挖掘改进算法*……………………丁洁7(74)微服务API网关的设计及应用……………………………廖俊杰,陶智勇8(85)一种基于OLPDV-Ho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于瑞萍,张明9(84)基于OSNR的OTN路由优化算法*………………董武,彭迪栎,汤玮等10(85)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状流水线调度算法分析…………………………………………………………………………方凯彬,李萱,杨超宇11(104)网络安全中基于用户群体偏好的隐私保护算法*………………………………………………………………………………………姜文婷,陈燕,亢中苗12(97)基于GSM-R的铁路无线网络安全可靠性评估*…………………梁英12(104)PLC与DCS 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187Techniques of Automation&Applications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PSO图像分割方法研究*………………………邢雪2(87)一种基于2D-VMD的医学图像去噪算法………………常秋寒,高丙坤2(92)基于Hausdorff测度的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廖定安,肖海慧,王成杰8(8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时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王鹏宇,项树林,孙君亮10(89)基于改进RBF网络的加工中心主轴热误差建模研究*…………张海妮1(60)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输电线路卫星山火监测与定位…………………………………………………………………………………孙萌,王奇,宋云海等1(65)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时频一致性检验方法研究…………赵善禄,李国辉1(70)基于改进LeNet-5的油井井号识别方法………………刘建伯,娄洪亮1(75)基于PCA/ICA的人脸识别片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韩瑞瑞,张尤赛2(129)一种基于反馈的车牌图像二值化方法…………………孙国栋,车大伟2(135)一种鲁棒的数显式仪表读数检测识别方法*………张骥,余娟,赵星等2(140)基于轮廓信息与颜色直方图的图像匹配*………尤波,徐义飞,李彬等2(145)基于伴随负载的IGBT结温测量方法及预测模型………………………………………………………………………………………禹健,郭天星,高超4(138)基于Kinect深度图像的手势识别分类…………………潘峥嵘,杜新怡4(143)基于多元能源大数据的电力市场交易模型研究………………………………………………………………………………向德军,黄康乾,王道涵等5(141)面向含风光储和EV的配网能量综合管理控制优化模型…………………………………………………………………………………张澄,施健,秦大瑜5(146)基于容器理论的模式识别算法*………………………………高远,李青6(117)基于LS-DYNA的T型电梯导轨残余应力研究…………………………………………………………………………………李如翔,黄晓华,李波等6(122)小区开放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杨柏松,刘飞,陈金鹏等6(126)基于正负零三序形式牛顿法的三相不平衡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刘明顺,付俊波,康鹏等7(78)基于模糊搜索算法的考虑灵敏度约束相量量测单元最优配置………………………………………………………………………蒋航,王新花,熊俊等7(8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粮种颗粒快速计数方法*………………康世英,姚斌8(98)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研究…………………………………………………………………………杨韵,蔡秋娜,张乔榆等8(102)基于红外光电的手势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唐明明,陈波9(113)一种建筑结构三维重建技术的研究………………………………任震宇9(117)融合深度学习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研究*……………沈利迪10(93)基于ApEn和EMD能量熵的电力变压器振动信号特征仿真研究……………………………………………………………………………………史丽敏10(98)以基础台账为载体的1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吴霞,张译10(103)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泊位需求短时预测研究*……………………………………………………………………………裘瑞清,周后盘,吴辉等11(107)基于CNN改进模型的服装分类方法*……………………严安,王娆芬11(114)基于工业产品三维建模与ANSYS分析…………………王晓,孙晓锦11(120)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误差预测模型构建…………………赵熹11(123)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基云状识别系统*……张之正,冯径,徐志康等11(127)基于MATLAB的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研究*…………………张萍11(132)基于灰色关联度准则的车轮踏面磨损量预测分析……………张明明12(107)基于语音识别的英语声学检测系统研究*…………………李侠,唐高峰12(110)一种微网并网与孤岛运行无缝切换的优化控制方法………………………………………………………………………………………张玉鹏,王云亮1(86)基于k均值聚类的不同拓扑下自适应过电流保护配合整定值组优化…………………………………………………………………熊学海,万春竹等1(91)省地县继电保护一体化整定计算系统方案设计………符云,吴伟明等1(97)基于过电流保护的闭环配网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庄红山,王晓飞等1(102)V/V接线形式的铁路牵引变压器运行特性分析*………………高巧玲1(107)基于蚁群算法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案分析……………白宝军2(96)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的输电线路参数辨识方法*………………………………………………………………………………姚若昊,黄红远,彭飞进等2(101)一种电压回路N线全站一点接地回路可靠性检测改进方法……………………………………………………………………………苏晓,廖华,柳明等2(104)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的DFIG无功功率控制研究……………………………………………………………………………………周斌龙,赵巧娥,卢浩等3(109)基于灵敏度计算与遗传进化算法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方法*…………………………………………………………………黄红远,彭飞进,郭为斌等3(116)一种基于H∞输出反馈的永磁直线电机伺服系统控制方案…陈一秀3(122)一种基于线路优化的短路电流限制方法的研究…………………………………………………………………………………田宇,石永建,李宾宾等3(126)考虑直流偏磁的变压器绕组电动力计算…王善磊,赵玉瑶,彭嘉杰等3(131)基于随机分形搜索算法的方向过电流保护整定优化研究…………………………………………………………………………熊学海,万春竹,赵凌等3(136)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配电网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单喜斌,麻亚鹏,宋宗勋等4(102)用于电力系统动态可视化监控的两阶段状态估计……常永娟,郑涛等4(107)就地无防护安装方式构架下主设备保护的分析及应用*…………………………………………………………………………宋晓亮,王冰清,刘宏君等4(112)海岛微电网建模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吴蓓蓓,李彦,朱嘉俊等4(117)基于遗传算法的变电站主变压器调压模型……………………………………………………………………………………吴开宇,石文清,王东旭等5(112)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神经网络电力负荷预测………………………………………………………………………………………胡亚超,刘超,陈勇等7(90)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馈线重构技术……………………………………………………………………………………王晓,何悦星,李立波等7(94)关于交流10kV配电网多种改造方案的性能对比分析……………………………………………………………………………薛太林,史恒瑞,刘良等7(100)基于改进双端测距原理的带变压器线缆混合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方毅,李本瑜,石恒初等7(105)一种低电压多段初级永磁无刷直线电机运行过程中静推力波动的抑制方法………………………………………………………黄浩恩,罗朋,王慧等8(93)主动配电网环境下配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张森,魏欣9(92)并列运行高阻抗变压器间涌流相互作用及其对继电保护影响的认识和探讨………………………………………………………………………刘青杨9(97)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电流相位比较法……………………………郭文花10(107)基于ALO-SVM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研究……简春菲,王晓峰,王司12(113)电镀铬废液中铬浓度的分布式检测系统设计…………………杨振元1(112)基于超声波的轴承缺陷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研究*………兰叶深,刘文军2(110)铝锭铸造混合炉自动测温装置设计……………武强强,杨书鸿,涂曦等2(113)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压力监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张陵,赵普志,魏伟等2(117)局部信息统计的LTPS/IGZO缺陷快速检测优化方法*……………………………………………………………………………………林嘉华,程良伦2(123)一种简易频谱仪的实现*……………………郭裕丰,王文虎,吴金飞等4(123)飞针测试在某型号雷达T/R组件批量生产中的应用…………………………………………………………………………………王加锋,蒋雷雷,邓威4(127)基于Cortex-M3的地沟油快速检测系统研究…………………李秋梅4(131)机器视觉在宽幅印刷品在线检测中的应用……………侯战强,韩震宇4(134)电气传动仪器仪表与检测技术图形处理技术辨识建模与仿真188Techniques of Automation&Applications。
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执行一定的操作或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比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为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更加高效的技术支持。
我们来看一下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生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性。
在智能家居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家居管理和控制,提升居住体验,提高生活便利性。
在医疗健康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诊断、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方面,提高医疗设备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带来着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工业生产将会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医疗健康将会变得更加精准、便捷。
我们期待着未来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贡献。
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正日益扩大。
自动化技术通过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械设备等技术融入医疗工作流程,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潜在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自动化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1. 医学图像识别: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医学影像,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化系统能够识别出肿瘤、病灶和其他异常情况,并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2. 医疗仪器的自动化控制:许多医疗仪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例如自动药物输液泵、自动心电图机、自动心脏除颤仪等。
这些设备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智能医疗助手: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诊疗系统。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医疗助手可以分析患者的病史、检测数据和医学文献等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
二、自动化技术在医疗治疗中的应用1. 机器人辅助手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手术成为可能。
机器人辅助手术通过机械臂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高精度、微创、稳定的手术操作。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康复时间。
2. 智能药物分发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在药物分发过程中,确保正确的药物剂量和时间。
智能药物分发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求,自动调配和发放药物,减少药物分发中的错误和风险。
3. 自动化病床管理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用于病床管理系统,帮助医护人员实时监测床位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信息。
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三、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
人工智能技术将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智能化管理医疗资源,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
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愈加普遍,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工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之一。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工业技术再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自动控制装置已逐渐代替了手工操作,构成了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自动控制和自动监测。
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遍及各行各业,成为现代化生产领域的基本手段。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也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安全性,降低工作强度。
例如,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化工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人为失误的概率,降低了安全事故的风险,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了保障。
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智能化生产线的引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靠性。
在能源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大幅减少了人为干预的风险。
在交通领域,自动化驾驶技术的应用也为节省人力和提高交通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到自动化技术中。
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仓储等领域,将有更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也会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然而,自动化技术也需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人才的支持。
其次,在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相关的经济、社会和安全等问题,避免引入新的问题。
最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把人与自动化技术隔离。
总之,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带来高效和可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自动化技术是指应用机械、电子、计算机及控制技术来实现生产、制造、运输、通信和其他过程的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改进。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机械自动化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使得自动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实现。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在制造业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环节,从零部件生产到装配,再到整个产品的调试和包装。
通过自动化技术,人们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各种生产任务,并且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在运输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自动化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提高货物的存储和分拣效率,并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在医疗领域,自动化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手术机器人和自动化实验室,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准确和安全,同时也加快了检测结果的出炉。
另外,在家居领域,智能家居系统的出现也是自动化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联动,人们可以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自动控制,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步。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机器具备类似于人类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从而实现更复杂的自动化任务。
例如,机器学习技术可以使机器根据大量的数据自动学习并优化自己的算法,从而提高自动化系统的准确性和性能。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联网和数据交换也实现了更高的自动化水平。
尽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自动化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其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一些劳动力的失业问题,因为机器可以替代一些传统的人工劳动力。
自动化的原理和应用

自动化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设备、仪器和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人类活动过程进行监测、判断和控制,以实现自动操作和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
自动化的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质量和工作环境。
2. 自动化的原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传感器与信号采集自动化系统中的传感器用于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这些传感器将环境参数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并传送给控制系统。
2.2 控制算法与逻辑控制算法与逻辑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根据预设条件和逻辑关系生成控制命令。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
2.3 执行器与动作控制执行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用于执行控制命令的装置,如电机、气缸等。
执行器接收控制命令后将其转化为相应动作,实现系统的自动操作和控制。
2.4 监控与反馈自动化系统中的监控与反馈用于检测系统运行状态和结果,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自适应调节。
3. 自动化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动化应用领域:3.1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最早、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应用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和自动化仓储等。
3.2 农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种植、农场的自动化管理以及农产品的自动化加工和包装等。
农业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
3.3 家庭自动化家庭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技术对家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方式。
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家庭电器的远程控制、智能照明系统和安防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又为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 (2)柔性化 (3)智能化 (4)仿生化 (5)微型化 (6)网络化
二、微型机械的实际应用
从昆虫类动物身上找到了灵感,利用 机械组件和电子电路打造出了一种微 型机器虫,该微型机器虫可在1秒钟 内可爬升1英尺(约30厘米)。
蜻蜓
荷兰戴夫特技术大学,研发人员介绍微型的飞行昆虫机器人DelFly Micro。这种机器人只有3g重、10cm长,飞行速度却可以达到18千 米/小时,另外还可配备无线摄像
物理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红外测温传感器
陶瓷压力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
防爆型可燃气体传感器
氯化氢(盐酸)气体HCL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的其他分类
按技术发展分
聋哑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 网络传感器
按能量来源分
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第四节 传感与检测技术
4.传感器的发展动向 (1)开发新型传感器 (2)开发新材料 (3)微型化传感器 (4)传感器多功能集成化 (5)传感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第五节 微型机械的兴起和应用
即微机电系统,是20世纪末兴起的,本世纪 初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前沿领域,是当前一个十分 活跃的工程科学。
它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如物理学、现代光学、 现代力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材料、 机械、电子、信息等各工程技术学科。
第五节 微型机械的兴起和应用
一、微型机械发展的起源
电气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 气动伺服系统。 按系统的控制方式分为: 开环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 闭环伺服系统。
开环伺服系统
☆ 开环伺服系统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元件; ☆ 没有位置反馈回路和速度反馈回路; ☆ 设备投资低,调试维修方便,但精度差; ☆ 用于中、低档数控机床及普通机床改造。
闭环伺服系统
与机械电子学的关系 • 不是简单的提升 • 基本组成相同
2、MEMS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CD目前 已达45nm,在1mm2内有若干个G以上容量的单元电路 体微加工、深槽加工技术发展,形成MEMS制造 技术。典型代表: 德国LIGA 技术
MEMS发展的重要标志 • 制作水平方面——微马达(静电) • 应用水平方面——微飞行器、微机器人
四、微机电系统(MEMS)
1、定义: 美国为微机电系统,即MEMS。由电子和机械元件
组成的集成微器件、微系统,能将计算、传感与 执行融合为一体,尺度在微米到毫米之间。
日本为微型机械,是由只有几毫米大小的功能元 件组成的,它能够执行复杂、细微的工作。
欧洲为微系统,微结构产品具有微米级结构并具 有由微结构形状提供的技术功能。
3.常用的微型机械加工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使用传统的超精加工方法加工微型机件
(如;车、铣、刨、磨、钻)
第二类:利用成熟的IC(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第三类:一些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如LIGA工艺
技术发展 其他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
1
物理传感器
利用某些敏感元 件的物理性质或 某些功能材料的 特殊物理性能的 传感器,并将这 些物理特性转变 为电信号。
2
3
化学传感器
利用化学反应原 理,把无机或有 机化学物质成分、 含量转换为电信 号。
生物传感器
利用生物活性物 质选择性来识别 的和测定生物化 学物质的传感器。
☆闭环伺服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机床的工作台上; ☆检测装置构成闭环位置控制。 ☆闭环方式被大量用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大型数控机床上。
半闭环伺服系统
☆位置检测元件安装在电动机轴上或丝杠上,用以精确控制 电机的角度,为间接测量;
☆坐标运动的传动链有一部分在位置闭环以外,其传动误差 没有得到系统的补偿;
立式铣床
加工中心
刀库刀具定位电机 机械手旋转定位电机
带制动器伺服电机 主轴电机
伺服电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二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体积小,质量轻
1
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迅速向轻型
化和小型化发展。
可靠性高
2
非接触式传感与检测设备的广泛
应用使可靠性得到提高
柔性好
3
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调整系统执行
机构的运动,适应多样化发展。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3)20世纪90年代,智能化阶段。可编程序 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 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 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工 艺提出新要求而迅速发展的。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
2.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
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
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 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 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
美国: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 欧洲:微系统技术(MST)
(MicroSystemTechnology) 日本:微机械(Micromachine)
传感器
信号处理
执行器
微 机 电 系 统 的 模 型
2、微型机械的两个基本特征 微小尺度 系统集成
第二节 伺服驱动系统
1.“伺服”的起源
无信号输入时,转子静止不动;接到信号后,转子 立即转动;信号消失时,转子能自动停止。
2.伺服系统的定义
是使物体的位置、角度、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 随输入目标值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 或伺服机构。
CNC装置是数控机床的“大脑” , “指挥机构” 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四肢” , “执行机构”。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
4.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及应用 应用:(1)开关量逻辑控制。 (2)过程控制。 (3)运动控制。 (4)数据处理。 (5)通信联网。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
5.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1)向高速度、大容量方向发展。 (2)向超大型、超小型方向发展。 (3)大力开发智能模块,加强联网与通信能力。 (4)增强外部故障的检测与处理能力。 (5)编程语言多样化。
☆半闭环伺服系统的精度低于闭环系统。 ☆适用于精度要求适中的中小型数控机床。
第二节 伺服驱动系统
5.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 直接参与调节以及完成动作指令的叫执行元件。 按 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PLC) 是在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基础上开发出来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三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机械 本体
动力 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传感检 测系统
信息处 理与控 制系统
执行 元件
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50-60年代末,机电一体化概 念还未提出。 (2)20世纪70-80年代,数控机床的问世, 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微 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 机。
1962年第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 1965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硅脑电极探针。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
为60~12μm的利用硅微型静电机。 21世纪美国能源部所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制
出微型发动机。
3 MEMS的形成与发展
1、MEMS的形成基础 学科交叉的产物 机械电子学——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交叉 MEMS——机/电/磁 /光/声/热/液/气/生/化等多学科 交叉
3.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 按容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PLC。 按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PLC、模块式PLC、
叠装式PLC。 按功能分为:低档PLC、中档PLC、高档PLC。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
4.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方便,易于使用。 (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测试方便。 (5)维修方便,维修工作量小。 (6)功能完善。
3、微型机械与普通机械的不同 两者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不同 控制方法和工作方式不同 与环境的关系不同 不可忽视的尺度效应
五、微型机械中的IC工艺 1.机械制造方法的概述
2.微型机械加工的特点 首先,微型机械加工精度 其次,如何装配微型机械 第三,微型机械的价格问题 最后,系统的微型化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六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1.机械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3.自动控制技术 4.系统总体技术 5.传感与检测技术 6.伺服传动技术
第二节 伺服驱动系统
伺服驱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一种实现从控制信号到机械动作的 转换技术。 功能: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 元件,使机械的运动部件按指令要求运动,并 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第七章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第七章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1 机电一体化系统 2 伺服驱动系统 3 可编程控制器 4 传感与检测技术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 统论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传感器和软件技术 三者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