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合集下载

2018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重点整理

2018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重点整理
(1)案例中教师运用了 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 观点的方法。材料中指出老师 “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 · 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 上网学习电脑 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 ”,就是摆 事实、讲道 理的过程,帮助张林从认识上对自己进行改进与提高。 (2)案例中教师运用了 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 们的良好品德的 方法。材料中指出教师 “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 ”,并且“让他担任组 长 ”,都是以实 际活动来培养张林的良好品德的方式方法。 (3)案例中教师运用了 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即 材料中指出 老师 “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这是该教 师对学生 思想和行为进行的肯定性评价,并利用这种肯定性评价,引导和促进张林品德 的积极发展。
7.量力性 原则
8
4.启发性
6.巩固性 5.循序渐进
考点6:教学方法
1
2
我国方法
3
4
考点7: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考点8:教学评价
考点1: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
2
3
考点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 2 3 4
考点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轮
1 2 3
考点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5:德育原则
导向性 原则 疏导 原则


时间长短

与活动的关系

考点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
例1:学习动机
材料 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他还没有 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他在众人面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歌声。 他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 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 结果事与愿违, 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 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 (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

2018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2018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犹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教育主导轮D 、主体能动论 2、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

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A 、相对独立性B 、历史局限性C 、社会制约性D 、社会能动性 3、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记》 C 、《教育论》 D 、《教育漫画》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 A 、明朝末期B 、清朝初期C 、清朝末期D 、民国初期 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A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B 、最近发展区理论C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D 、范例教学理论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备考资料考拉教育6、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这种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情感陶冶法D 、自我修养法7、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 、娱乐性与竞技性B 、普及性与文化性C 、教育性与基础性D 、全体性与全面性8、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校本课程D 、社会课程 9、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复习提纲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复习提纲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复习提纲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复习提纲一、“学生观”类似题型答题技巧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学行为答:……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分析材料中的具体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分析材料中的具体行为)……充分鼓励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

教师要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分析材料中的具体行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履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教师职业道德”类似题型答题技巧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育行为。

答:……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分析材料中的具体行为)……体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②……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分析材料中的具体行为)……体现了其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

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8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资料

2018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证笔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大纲版重点笔记()[]为两种版本的答案,()的要好一些。

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现状: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2.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效整合和资源建设仍然有待加强。

4.教师的培训需求高,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5.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更多关注。

[存在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太理想。

教育体制限制了作为初始集体教育的学校所应该有的主权。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严重;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严重;3.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差距大;4.学校重教轻育;5.媒体导向偏颇,让社会误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能力。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现状: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样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一、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

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二、穿新鞋走老路。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教师在作公开课或评公开课时,教学活动还能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平时讲课时,就故伎重演,关上门走自己的老路,以不变应万变,多讲死练,课后以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就此现状我想谈几点拙见:1.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统筹安排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为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师生教学提供资料、设备和场所。

2.各校要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课改打好基础。

3.在抓好“双基”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教师要先学好课本,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并因材施教。

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整理

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1、孟子最早把“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4、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0、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公平性、无阶级性②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11、奴隶社会的教育(P6)12、封建社会的教育(P7)1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①古代产生了学校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存劳动相脱离③④141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简答备考):16、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17、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8、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① 《学记》——战国末期诞生,全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教学相长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只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长善救失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性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循序渐进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②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传承西周的“六艺”教育重视因材施教,运用的方法是:启发诱导强调学思并重,由此提出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学、思、习、行 提出“庶、富、教” ③ 苏格拉底: 西方最早 启发式教学产婆术四步:讽刺—助产—归纳—定义① 教育的终身化 ② 教育的全民化③ 教育的民主化 ④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⑤教育的多元化④ 柏拉图: 《理想国》 重视早期教育 寓学习与游戏 ⑤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⑥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19、教育学的创立阶段① 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②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学教学论》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 “泛智”教育,提出普及教育 ③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反对人为干预) 最早“发现了儿童” ④ 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⑤ 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第一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⑥ 洛克:《教育漫画》 白板说 绅士教育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⑦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德育),强调知、情、意的统一 20、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① 凯洛夫:《教育学》 ② 马卡连柯:《教育诗》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③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④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长 “在做中学” 学校即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⑤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 ⑥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⑦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倡导发现教学法⑧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 ⑨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⑩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活的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1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212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简答备考)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②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018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重点资料(中小学)(2)

2018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重点资料(中小学)(2)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骑士 教育中的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 阶级性
(2) 道统性
(3) 专制性
(4) 刻板性
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总目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 格不同,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
(3) 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4) 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
(5)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现代教育的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 教育的个体功能:
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②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育的社会功能:
结果。 10、教育目的的基本取向
(1)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
(2)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1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2018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和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2018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和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18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

2018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

2018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归纳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汇总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汇总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汇总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一、教育概述(重要程度:中)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学概述(重要程度:高)(单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三、教育目的(重要程度:高)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四、教育的基本规律(重要程度:高)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遗传素质和政治经济制度也对教育产生影响。

五、教育制度(重要程度:高)一个国家的学制建立需要考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人口发展状况、国家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等因素。

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程度:中。

单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第二部分:中学课程一、课程概述(重要程度:低)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主要观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编制(重要程度:高)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的主要依据,教材编写的原则包括强调不同学科的特点、基础性、考虑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以及同一年级各学科和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衔接。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程度: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改革的要求包括实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科整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

第三部分:中学教学(重要)一、教学概述(重要程度:低)教学不仅仅是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教学过程(重要程度:低)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的教学规律包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等。

二、教学过程及其原则与方法(重要)教学过程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2018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8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8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经济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结构状况D.基础教育水平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道法自然C.绝圣弃智D.以史为师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五四三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学制”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A.稳定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A.马斯洛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罗森塔尔6、在发Th火突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是()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A.更具客观性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C.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Th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

这属于()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9.小英帮助Th病在家的小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幸福感10、小学Th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

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撰作整合D.操作熟练11、芳芳学习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2、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稳定、外在、可控归因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D.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13、明确出教学就是明“把一切事物教绘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卢梭的《爱弥儿》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D.洛克的《教育漫话》14、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与囯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A.平等性B.层次性C.辅助性D.从属性15、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Th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A.社会学的要求B.政治学的要求C.Th态学的要求D.卫Th学的要求16、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Th创设学习环境,田学Th很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主学习。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重点整理(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环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做

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做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攻略一、考情综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作答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共八个模块。

在备考过程中,应当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把主要精力分配在重点模块上。

针对这八个模块的内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生学习心理属于重点备考知识,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历年考查分值稳定在30分左右,约占整个考试的20%。

多以单选、辨析、简答的考查形式出现。

中学教学:该模块在2016年两次考试中均为考查重点,分值为30分,约占整个考试的20%。

考查题型较全面,要按照全题型来备考。

中学德育:历年分值起伏较大,在14分-40分之间,2016年占比较小,但不排除2017年重点考查的可能性。

考查题型全面,要按照全题型来备考。

中学生学习心理:历年考试的重中之重,近两年考查分值在30-40分之间,占比在25%左右。

考查题型也很全面,这一模块同样需要按照全题型的形式来备考。

对于其他模块,主要以单选的形式考查,但是中学生发展心理模块中关于中学生的认知、情绪和人格的发展出现材料分析题的概率较大。

二、各模块重点知识备考(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1.考情剖析在2016年下半年考试中,该模块分值占比如下表所示:章节名称题型单选辨析总分值试卷占比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2分6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2分4分教育与社会发展1×2分2分教育与人的发展1×8分8分14.67%教育制度1×2分2分合计14分8分22分2.备考指导该模块的考查方式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

单选题:每年会出5道题目左右,其中常考的知识有:教育学家的观点与著作、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辨析题:从2015年开始,每次考试都会涉及一道辨析题。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速记宝典知识点归纳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速记宝典知识点归纳

考点1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扭转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要改变那种只重视教授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考点2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Ⅰ、教学的内涵①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②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①形式教育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Ⅰ、教学的内涵①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②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①形式教育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Ⅰ、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①备课的要求(1)钻研教材(备教材)(2)了解学生(备学生)(3)设计教法(备教法)②写好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Ⅱ、上课一、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二、课的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Ⅲ、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②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④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四节 教学原则Ⅰ、直观性原则涵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得掌握知识。

分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贯彻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 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要重视运用直观语言。

Ⅱ、启发性原则涵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产婆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Ⅲ、巩固性原则涵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存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Ⅳ、循序渐进原则涵义: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不躐lie等”;“不陵节而施”)Ⅴ、因材施教原则涵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涵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Ⅶ、科学性与教育学相结合原则涵义:科学性与教育学相结合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第五节教学方法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2)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4)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法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景教学法五、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

由布鲁纳倡导。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Ⅰ、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Ⅱ、班级授课制①概念: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②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③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④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以及复式教学Ⅲ、分组教学(美、英、法、德)外部分组: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Ⅳ、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的Ⅴ、特朗普制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第七节教学评价Ⅰ、根据实施功能分为三类:①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③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Ⅱ、根据应用的标准分为三类:①相对性评价(特点:甄选性强;可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②绝对性评价(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③个体内差异评价,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Ⅲ、根据评价主体分为两类:①外部评价(听课)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②内部评价:自我评价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新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Ⅰ、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Ⅱ、感觉的种类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②内部感觉:(1)机体觉(内脏感觉),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

(2)运动觉,关节肌肉的感觉。

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

(3)平衡觉(静觉或姿势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加速、减速)Ⅲ、感受性与感觉阈限①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②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作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作差别阈限,也称为最小可觉差。

Ⅳ、感觉的特性①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如芝兰之室……;手放在温水中)②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