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 高尔基
名人故事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Maks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1868~1936),也叫斯克列夫茨基。
是苏联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政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剧本《小市民》、《敌人》,散文诗《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许多童话故事和评论文章等。
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在社会上奔波,但他人穷志不穷,在业余时间勤奋读书,并于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
1898年即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1900年,高尔基参加知识出版社的工作。
1901年,高尔基因发表散文诗《海燕之歌》被逮捕。
在被捕期间,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并引起俄国剧坛巨大轰动。
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喀普里岛,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
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夏天》和剧本《最后一代》,以及《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
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至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
期间发表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以及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等作品。
1928年高尔基回国,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终年68岁。
成就与贡献: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
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3童年-六上

《童年》【作者简介】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作品简介】《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描述的是作者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阿廖沙无邪的视角,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历史,让读者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以及人民生活的痛苦。
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才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艺术特色】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却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
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至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主题思想】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1 —《童年》测试题—2 —一、填空题。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尔基的人物简介

高尔基的人物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是20世纪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俄国革命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1868年,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姆诺维奇·佩什科夫(Alexei Maximovich Peshkov),父亲是
木工,母亲是洗衣工人。
他的家庭非常贫困,自幼便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
高尔基在青年时期曾经是一个流浪汉和小偷,但他后来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的作品展现了苦难、贫困和社会不公,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期俄
罗斯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人生》、《母亲》等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他深刻的社会意识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高尔基也是俄国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理论家,他长期致力于为工人和贫苦农民争取权利和利益。
他与列宁等革命领袖有过接触和合作,也曾经是苏联政府的重
要人物。
然而,他对斯大林主义的批评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离开和孤立。
他于1936年逝世,享年68岁。
总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俄罗斯文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个人生平

高尔基个人生平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工,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
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
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凄惨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
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
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总结范文]高尔基简介
![[总结范文]高尔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cfbf16f336c1eb91a375db0.png)
[总结范文]高尔基简介高尔基简介高尔基简介(一):高尔基(1868。
3。
28―1936。
6。
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英文:maksimGorkiy,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述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户外,他的住宅成为190 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高尔基简介(二):高尔基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前 苏 联 著 名 作 家 高 尔 基
高尔基 (一)前苏联作家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 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 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 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作品。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 他跟随脾气暴躁的、 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 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 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 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 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 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 的生活” 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 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 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 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 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 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 在高尔基的笔下,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着力 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高尔基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生于1909年1月,于1987年逝世。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到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7年1月8日,朱先生在长沙病逝,享年79岁。
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其中《东方》获茅盾文学奖。);
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儿为勇士而开》、《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
杂文集《春天漫笔》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 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朱凡(阿累)
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1987年1月8日,朱先生在长沙病逝,享年79岁。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馆藏有朱先生的一些珍贵资料.
马克西姆高尔基

晚年生活
1931年的高尔基与斯大林 1931年,高尔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 《 陀 斯 契 加 耶 夫 等 人 》 表 现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没 落 和 社 会 主 义 的 胜 利 ; 长 篇 小 说 《 克 里 姆 ·萨 姆 金 的 一 生 》 写 了 十 月 革 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论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 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 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 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 人,有辱人的尊严。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 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高尔基从事创 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提高人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 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 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 “以......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 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 们的浓厚兴趣。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 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高尔基诸多方面的影响。
高尔基的简介10字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肖科夫(Alexei Maximovich Peshkov),生于1868年3月28日,逝世于1936年6月18日,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被认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下是高尔基的主要生平经历和成就:1. 早年生活: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工。
由于家庭贫困,他早早辍学,开始在各类工作中谋生。
他的早期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他对社会不平等和劳工阶级的命运产生浓厚兴趣。
2. 文学生涯:高尔基的文学生涯始于1892年,他开始以笔名“高尔基”(意为“苦行僧”)发表小说。
他以《儿童们》、《我的大学》等作品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主题涉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艰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母亲》:1906年,高尔基发表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母亲》。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公正的渴望。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关怀。
4. 革命时期:高尔基是俄国革命前夜的重要人物,他支持并参与了1905年和1917年的两次俄国革命。
他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色彩,成为鼓舞人心的革命文学的代表。
5. 苏联时期:高尔基在苏联成立后继续活跃在文学和政治领域。
他成为苏联文学界和文学联盟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随着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文学审查加强,高尔基与政府发生矛盾。
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性,但在政治上仍然受到了限制。
6. 逝世:高尔基于1936年逝世,享年68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可能是被政府迫害致死的。
然而,确切的死因至今仍存在争议。
马克西姆·高尔基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对人性的关怀和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而为人们所铭记。
他的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国际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童年介绍词

高尔基童年介绍词哎,说起高尔基啊,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文学巨匠,他的书啊,咱小时候没少读,尤其是那本《童年》,简直就是咱们了解他小时候生活的一扇窗户。
不过呢,今儿个咱不聊书里的内容,咱来聊聊高尔基真实的童年,那可是比书里头写的还要精彩几分呢!高尔基,全名嘛,叫马克西姆·高尔基,听着就挺有范儿的,对吧?他出生在俄国的一个普通木匠家庭,那时候啊,俄国社会可不像现在这么太平,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
高尔基他爸呢,是个挺有手艺的木匠,可惜啊,早早地就去世了,留下他妈一个人带着他兄弟姐妹几个,那日子,啧啧,想想都难。
高尔基他妈啊,也是个要强的人,为了养活这几个孩子,啥活都干,白天黑夜地忙活,可就算这样,家里还是经常揭不开锅。
高尔基呢,从小就特别懂事,看着妈这么辛苦,心里头那个不是滋味啊。
他啊,从小就学会了帮家里分担,啥活都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那都不在话下。
不过啊,要说高尔基童年最难忘的事儿,还得是他那些年在外祖父家的日子。
他外祖父啊,是个挺有性格的老头儿,家里开了个染坊,生意嘛,也就那样,勉强糊口。
高尔基他妈因为实在养不起这么多孩子了,就把高尔基送到了外祖父家。
刚开始啊,高尔基还挺高兴的,觉得有新地方住了,有新朋友玩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日子啊,可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外祖父家啊,人多口杂,大家伙儿脾气都不好,动不动就吵架,有时候还动手呢。
高尔基啊,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不过呢,他也是个机灵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尽量不惹大家生气。
他啊,还特别爱读书,那时候书可金贵了,他就在外祖父的藏书里找,找到一本就爱不释手,看得那叫一个入迷。
高尔基啊,就这样在外祖父家长大了,虽然日子苦了点儿,但他啊,从来没放弃过学习,没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
后来啊,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个大作家,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啊,咱说高尔基的童年啊,虽然苦,但他啊,就像那石缝里的小草,硬是挺过来了,还长得特别茂盛。
高尔基

个人简介高尔基(1868.3.28―1936.6.18)英文Gorky·Maksim,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他的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
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
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高尔基童年的主要讨论

高尔基童年的主要讨论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Alexei Maximovich ov),是俄国著名作家,被认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童年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本文档将详细讨论高尔基童年的主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意识形态倾向。
早年经历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格勒(现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的一个木匠家庭。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使得他不得不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
他的母亲阿纳丝塔西娅和外祖母是他的早期监护人,他们共同抚养他长大。
与外祖母的关系高尔基与外祖母的关系非常密切。
外祖母的形象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她被描绘成一个坚强、智慧、充满爱心的人物。
她的影响对高尔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做工与为了生计,高尔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做工的生涯。
他曾在靴匠店当学徒,也在工厂里做过工。
这些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工作之余,高尔基通过自学获得了知识。
他热爱阅读,并经常参加工厂和社区的活动。
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各种思想,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意识形态倾向奠定了基础。
影响与启示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挑战,但他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成为一个有着深刻社会意识的作家,也让他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的童年经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例如《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
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通过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人民的苦难,号召人们为改变现状而奋斗。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意识形态倾向。
他通过自学和艰苦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对社会的不公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有了深刻的认识。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Maksim Gorky)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政治活动家。
他的真名是艾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舍科夫(Aleksey Maximovich Peshkov),于1868年3月28日出生在罗曼诺夫卡村,位于俄罗斯帝国维亚特卡地区。
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
这导致了他的童年艰难和贫困。
他在家里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的母亲是一个鼓励他读书的人。
他对阅读充满了热爱,并从早期就开始创作文学作品。
年轻时,高尔基经历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工作,从铁路修理工到船夫。
他的这些经历成为了他后来创作的重要素材。
他关注社会问题,并在他的作品中揭示了贫穷、不公正和劳动阶级的困境。
高尔基第一次引起文学界的注意是通过他的短篇小说集《车站儿子》(1902年),这个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个集合描述了工人和低下阶层家庭的生活,揭示了他们的痛苦和挣扎。
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母亲》(1906年),这个故事以一个母亲为中心,讲述了她为了儿子的幸福而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故事。
这个作品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高尔基成为了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高尔基的作品通常展现了他对革命运动的支持和对社会改革的热情。
他积极参与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并与列宁和斯大林等知名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关系。
他是一位狂热的社会主义者,认为文学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然而,高尔基也面临着来自沙皇政府的迫害和压力。
在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他被捕并被定罪,但由于公众的抗议和国际的干预,他最终被释放。
高尔基于1936年6月14日去世,享年68岁。
他的去世被认为是对苏联文学界和政治界的重大损失。
尽管他的一些政治观点在后来的年代引起了争议,但他的作品仍然对俄罗斯文学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通过他的作品,向读者展示了劳动者和贫苦人民的生活,他的文学风格直接、坚定地呼吁社会公正和改革。
他的作品不仅对俄罗斯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全球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

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作者简介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
为了纪念他,他出生时所在的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被命名为高尔基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着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高尔基·马克西姆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xx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
着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的形象。
19xx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xx年革命形势激烈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xx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苏联作家伊·卡尔纳乌霍娃曾写过一篇关于高尔基的文章,名为《意外》,讲了作家与高尔基碰面了,但却未认出。
名人故事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Maks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1868~1936),也叫斯克列夫茨基。
是苏联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政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剧本《小市民》、《敌人》,散文诗《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许多童话故事和评论文章等。
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在社会上奔波,但他人穷志不穷,在业余时间勤奋读书,并于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
1898年即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1900年,高尔基参加知识出版社的工作。
1901年,高尔基因发表散文诗《海燕之歌》被逮捕。
在被捕期间,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并引起俄国剧坛巨大轰动。
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喀普里岛,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
此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夏天》和剧本《最后一代》,以及《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
1921年夏天,高尔基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至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
期间发表了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以及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等作品。
1928年高尔基回国,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终年68岁。
成就与贡献: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
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高尔基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高尔基[1](1868.3.28―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俄语: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英语:Maxim Gorky),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俄语: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英语:Nizhny Novgorod)。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
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高尔基童年的重要内容解析

高尔基童年的重要内容解析引言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Alexei Maximovich ov),是俄国著名作家,被认为是俄国乃至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尔基童年的重要内容,以期深入了解其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
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1. 家庭背景: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一名洗衣女工。
家庭成员还包括两个姐姐和一个小弟弟。
家境贫寒使得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
2. 社会环境:高尔基童年时期正值俄国19世纪末,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童年经历的重要事件1. 母亲去世:高尔基七岁时,母亲因肺病去世,这使他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依靠。
此后,他开始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包括照顾两个姐姐和弟弟。
2. 流浪生涯:为了生计,高尔基不得不离开学校,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社会上结识了许多不同阶层的人物,亲身体验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3. 知识追求:尽管生活艰辛,高尔基仍然热爱,渴望知识。
他在流浪生涯中结识了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接触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
这些经历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童年经历对高尔基创作的影响1. 人物塑造:高尔基的童年经历为他塑造了一系列底层人物形象提供了真实的描绘。
他的作品中,许多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2. 主题思想:高尔基的童年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这成为他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他关注劳动人民的命运,呼吁社会公平正义,展现了作家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3. 艺术风格: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曾当过搬运工,学徒,面包工人等。
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
他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的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892年,只上过两年的小学的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 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暴。
这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的形象。
1902年他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